登陆注册
2631000000020

第20章 历代名茶

名茶是指有一定知名度的好茶,通常具有独特的外形、优异的色香味品质。名茶的形成,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或一定的人文地理条件,如或有风景名胜,或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除外界因素外,往往栽种的茶树品种优良,肥培管理较好,有一定的采摘标准,制茶工艺专一、独特。再加上茶界“能工巧匠”和制茶工艺师的创造性发挥,从而使得我国历代名茶层出不穷。

名山、名寺出名茶,名种、名树生名茶,名人、名家创名茶,名水、名泉衬名茶,名师、名技评名茶。很多古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长久不衰的名茶,既要有独特而优异的品质风格,还要有社会消费者的公认。我国历代名茶品目虽多达数百上千种,但长久不衰,至今仍有一定生产数量和市场的不过百余种,有些名茶只不过是在某一历史阶段中知名一时而已。

中国茶叶自然品质优异,加上采嫩摘细,制作精良,自唐宋以来,名茶纷出,或被荐为贡茶,或为茶人推颂,形成了一批历史传统名茶。当今依靠科学发展,从选种、栽培到采摘、加工,更趋完善,品质上乘,又崭露出一批新的名品。传统名茶和新创茶品,如璀璨群星,闪耀在中国茶坛。

名茶在唐代已有相当发展。《唐国史补》说:“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唐代有史料记述的贡品就有14目,宋代增至41目,如蒙顶石花、顾渚紫笋、方山露芽、西山白露、霍山黄芽、睦州鸠坑、婺州东白等,明清两代得到更大发展,现今全国名茶不下300种。在我国南方名山,几乎都有名茶产出。素有“峨眉天下秀”称誉的四川峨眉山,有峨眉峨蕊茶;被陈毅称为“天下第一山”的安徽黄山,有黄山毛峰茶;“匡庐奇秀甲天下”的江西庐山,有庐山云雾茶;号称“东南第一山”的浙江雁荡山,有雁荡白云茶;“四围山色蘸幽篁”的浙江莫干山,有莫干黄芽茶;李白赞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安徽敬亭山,有敬亭绿雪茶;誉为“奇秀甲于东南”的福建武夷山上,有武夷岩茶;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有普陀佛茶;居于洞庭湖中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湖南君山,有君山银针茶;在革命根据地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上,有井冈翠绿;更有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西湖龙井茶、产于太湖洞庭二山的碧螺春茶、产于四川蒙山的蒙顶茶和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普洱茶,产于皖西齐云山的六安瓜片和产于皖南山区的祁门红茶……

俗话说:“高山出名茶。”高山为何多名茶?宋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里有过这样的分析:“堤首七闽,山川特异,峻极回环,势绝如瓯……群峰益秀,迎抱相向,草木丛条,水多黄金,茶生其间,气味殊美。岂非山川重复、土地秀粹之气钟于是,而物得以宜欤!”这就是说,高山茶品质优良,气味殊美的原因,是由于那里群山环抱,谷深如瓯,草木繁茂,水土相适,气候得宜的自然环境所致。明冯时可在《茶录》中对高山茶和平地茶作了比较后说:“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浊;茗产由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尚。”

从今天的科学道理来说,高山茶区的山峰重叠,岗峦起伏,溪水纵横,林木密布,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条件。加之高山之上,终年云雾缭绕,空气纯洁清新,相对湿度大,气温调匀,土质疏松,腐殖质多。茶树常年在荫蔽高湿的环境里,朝夕饱受雾露滋润,正适合茶树喜温、爱湿、耐阴的特征,使得茶的芽叶肥壮,叶质嫩软,不易粗老。尤其是分布在沟涧深谷的茶园,群山环抱,周围林木丛生,漂浮着的云雾,犹如织成了一个自然的过滤光波的筛网,吸收了光波较长的红橙光和红外线(这些光线会使茶叶纤维素增加,品质降低),而让光波较短的蓝紫光和紫外线顺利通过,使周围地区紫外线比较丰富(这些光线能有效地提高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积累,促进芳香物质的形成)。再则,高山昼夜温差大,白天热,有利于茶树光合作用的进行,可以制造较多的有机物,早晚凉,可以减少有机物质因呼吸作用产生的消耗,这就十分有利于茶叶中有机物质的积累,提高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名茶之所以和山水有不解之缘,与云雾有莫逆之交,其科学道理就在于此。

采嫩摘细是制作名茶的物质基础。俗话说:“春光一刻值千金。”春光,对于茶叶的采制同样贵似黄金。“蕴藉一年力,神全在早春”(蔡复一《茶事咏》),春天是采造茶叶的黄金季节。

茶叶采摘,因时间不同,所得芽叶形状和性质也不同,这对于茶的品质关系极大。在茶叶商店的店堂里,或在藏茶的茶筒上,常常可以见到“三前摘翠”的题词。这“三前”是指社前、明前、雨前。标榜“三前”,显示这茶叶采摘适时,不误佳期,货真价实,质量保证。一句话:是上品好茶。

社前,即指春社前。古代在立春后第五个戌日祭祀土神,称为“社日”。按干支排列计算,社日当在立春后的41天至50天间,而立春到清明间隔雨水、惊蛰、春分、清明4个节气,相距60天。因此,社前一般比清明要早一个节气光景。这种社前茶不可多得,“宋法盛龙团,探春归圣主”,是供帝王享用之物。唐时每年以清明日贡到京城的紫笋茶,当是社前采造的。

明前,又叫火前。唐释齐己《茶诗》云:“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他认为采制于火前的茶是弥足珍贵的。白居易也有“红纸一封书信后,绿芽十片火前春”的诗句。清乾隆皇帝提出茶以“骑火”为最好,他曾在杭州天竺观看乡民采茶焙制,作《观采茶作歌》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就是在清明日这一天采制的茶最好。

其实,茶叶并非采得越早品质越好。“采茶之候,贵在其时。”明孙大绶《茶谱外集》说:“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落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则茶已老而味欠嫩。”我国茶区辽阔,气候条件殊别,采摘时间应因地制宜才好。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说得好:“建溪茶比他郡最先,北苑壑源者尤早,岁多暖则先惊蛰十日即芽,岁多寒则后惊蛰五日始发。”即便是同一地区,因年份不同,采制早晚竟也会有一个节气之差距。产于浙江天台山的名茶——华顶云雾茶,据《天台山方外志》载:“盖出自名山云雾中,宜其多液而全厚也。但山中多寒,萌发较迟。”因而春茶须至小满才开始采摘。多数茶区则以清明至谷雨采摘为宜。浙江茶区有农谚说:“清明早,立夏迟,谷雨前后最适宜”,“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所以,雨前茶也是珍品。“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西湖龙井茶中真正“明前”的不多,“雨前”也是上品了。“谷雨期届处处忙,两旬昼夜眠餐废。”龙井茶的采制在清明前五天到谷雨这二旬间。

茶叶以春季采制的质量上乘。陆羽《茶经》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唐时可能还只采春茶,不取秋茶,宋代开始才有采秋茶的。苏辙在《论蜀茶五害状》中说:“园户例收晚茶,谓之秋老黄茶。”但采摘的不多。明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往日无有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秋茶的品质不一定都差。福建安溪的秋茶,香气特别高,叫“秋香”。陆游对秋茶就十分偏好,从他的咏秋茶诗中可看出。他有《幽事绝句》云:“客生闻吠犬,草茂有鸣蛙。日呋方炊饭,秋深始采茶。”当时秋日也是个采制茶叶和买卖茶叶的季节:“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村女卖秋茶,簪花髻鬟匝”。品尝秋茶别有一番滋味:“客至但举手,土釜煎秋茶”,“留客秋茶苦,醺人社酒浑”。

名茶多是摘嫩精制,也有采摘老熟而精工制作的名茶,如乌龙茶便是。乌龙茶要求有独特的香气和滋味,加工工艺也特殊,须待茶树新梢将成熟时才采摘,最理想的采摘标准是,在新梢长到顶芽开展后,习称“开面采”,或在新梢顶芽全展后摘,称为“大开面”。乌龙茶采嫩了,反而香气不高,滋味不浓,显不出乌龙茶固有的特色。

同类推荐
  • 字海寻趣

    字海寻趣

    《趣说中华字源、词源、句源:词海拾贝》以故事为载体,把词源融合在民风民俗、社会制度、审美情趣和思维习惯中,展现出词语丰富的内涵和持久的美丽,构建了一个由词语点缀的万花筒,让读者从中了解丰富的词语知识和文化。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 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 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 品种之一。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 闲话鼻烟壶(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闲话鼻烟壶(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该书展示一百年来百位散文大家的创作成就,反映出我国二十世纪散文发展的概貌和轮廓。每位作家附小传。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热门推荐
  • 超级手机之抽个大奖

    超级手机之抽个大奖

    杨凡是万千屌丝中的一员,他原本以为自己的人生会过的十分的平淡甚至是窝囊,直到有一天,他的手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系统……
  • 爱情高手

    爱情高手

    这个城市不再属于他,这样下去只会把事越闹越大,他一咬牙夺门而去,走到别墅的门口时,干脆把身上的的手机和轿车钥匙全部放在一角,伤感道:“是时候我离开了,这些东西是你的就还给你,你们自己保重,我项天齐从今往后要靠自己能力打下江山。”
  • 异世苍茫

    异世苍茫

    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强大的魔法师和魔剑士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这个世界后,手足无措,不知去路。一次次的欺骗,一次次垂死挣扎,让他明白手要有力量的重要。
  • 恋爱初养成

    恋爱初养成

    “没爸妈的野孩子!畜生!”一群孩子围着一个男孩子对他拳打脚踢。“住手!你们再打他我就去告诉保安叔叔啦!”出现的是一个小女孩,扎着两只马尾辫,一只手叉着腰一只手指着他们嘟着小嘴稚气的喊。一群小孩一哄而散。“疼吗?”小女孩看着男孩脚上和胳膊上的擦伤问。“不疼!”男孩倔强的说。女孩抽出纸巾轻轻擦拭男孩的伤口说“我要做你的王子,那样我就可以保护你啦!”男孩嘟着嘴说“是公主!男孩子怎么可以让女孩子保护!”“是王子!”“是公主!”“是王子!”“是公主!”。。。。。突然,小女孩笑了起来,夕阳下,女孩的笑容格外美丽。。。
  • 袁督师诗集

    袁督师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妆当自强:冷宫德妃

    红妆当自强:冷宫德妃

    赵云倾,一个冷淡随性的现代女子,没人比她更倒霉,赏个湖景都可以跌入湖中,穿越至毁容的贤德皇后身上。云倾,大月皇朝的贤德皇后,不贤不德,尖酸刻薄心眼小心胸狭窄――两道‘狡诈’先皇的遗旨,她,成了太后与皇帝争斗下的牺牲品,抑或,是母仪天下、万千恩宠于一身的残颜皇后?人不负我我不负人以心相交以魂交融最终,谁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从公主变女王的足迹

    从公主变女王的足迹

    辛酸的爱情旅途,她经历了快乐、幸福、甜蜜但也经历了心痛、仇恨、背叛、不被信任的事情。但她还是毅然的选择放下,还是选择牺牲。可是他们却没有给她那份信任、那份支持,而是厌恶甚至讨厌。而她们也放弃了她们的友谊,只有她们和他在鼓励她、支持她、维护她。
  • 虚空血影

    虚空血影

    鸿蒙岂是终点,虚空演绎传说。且看古影非仙非神非妖的独特成长之路。
  • 养女成妃:捡个奶娃当王妃

    养女成妃:捡个奶娃当王妃

    她是云氏集团总裁唯一的孙女,从小父母双亡。一朝穿越,他是云国至高无上的王爷,她成了他护在心尖尖上的养女。“父王,夕儿要洗澡了······”“嗯”“父王,不打算出去吗?”“嗯”云夙夕黑线,不再理会他,自顾自的脱衣服,结果衣服刚脱到一半就被某人抱住了,云夙夕嘿嘿一笑“父王”“嗯”“其实······我大姨妈来了”······
  • 王者农民

    王者农民

    林昊是个小农民,在静海市做一个小小的快递员。可是一天的奇异事情的发生让他从此脱胎换骨,得到了许多医学的传承。从此身边各种美女围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