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6900000069

第69章 秋风五丈原(8)

集中在汉中的十万大军全部出动。

木牛流马,运粮不停。

相约孙吴,东西并举。

此次北伐,志在必得!

诸葛亮这样做,自有他的想法。他已经是五十四岁的人了,长年为国事操劳,他感到身体精力一年不如一年,他要趁自己身体条件还可支撑的时候,尽快实现北伐战略,为后人打下钳形夹攻中原的基础。

此次北伐,诸葛亮没有直攻陇右,而是沿褒斜道出斜谷进入关中,目标直指郿县。诸葛亮这样做有两个目的。

第一,寻找曹魏关陇主力司马懿作战。诸葛亮清楚,不打垮司马懿的关陇主力,要想占领陇右,进占关中是不可能的。上次进攻陇右,虽然也把司马懿主力调出来,但由于没有戳到曹魏的要害处,司马懿只是与自己僵持,并不与己决战。此次出兵,直指在长安西二百多华里的郦县,做出一副欲攻长安的姿态,司马懿肯定不会置之不理。

第二,如果司马懿不出来决战,就在郿县一带屯驻,切断陇右与关中的联系。陇右与关中联系中断,必定难以长久支持,夺取陇右就有可能成功。

魏明帝听说诸葛亮出兵斜谷,令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两万,到长安受司马懿节度。并给司马懿下了一道诏旨说:“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魏明帝的诏旨,确定了与蜀军作战的原则:坚守疲敌。上一次对付蜀军就是用的此种战略。

怎样守呢?很多人都要求在渭水北岸坚守,因为郿县在渭水北岸,此外,在渭水北岸拒守还能以渭水为屏障。司马懿却认为,渭水南岸是百姓聚集的地方,不可放弃。便率军渡过渭水,在渭南背水为营。他对诸将说:“诸葛亮如果是个勇者,就会向东出武功(治今陕西武功西),如果他往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诸葛亮出了斜谷,没有东趋武功,而是向西登上了五丈原。这倒不是诸葛亮不是个勇者,而是由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所决定的。

诸葛亮此次出兵,目的不是攻取长安,而是调动司马懿主力与己决战。要进行大规模战斗,诸葛亮早已根据古人的阵法创建了“八阵”之法,而要使八阵充分发挥作用,必须选择适于列阵的有利地形。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城南二十公里处,是一高约一百五十米,宽约一公里,长约五公里的平坝。它北临渭水,南近太白山,东面皆深沟。在五丈原北面,隔渭水与北原遥遥相对,占据五丈原和北原,就控制了渭水,切断了陇右与关中的水上通道。五丈原地理位置如此重要,难怪《地理通志》说:“五丈原高平广远,乃行军者必争之地。”

诸葛亮占据五丈原,最先看出其战略意图的是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当司马懿还认为诸葛亮登五丈原,诸军无忧时,郭淮就指出,诸葛亮必争北原。众将不以为然。郭淮便对司马懿说:“如果诸葛亮渡过渭河登上北原,连兵北山,切断陇道,那么,陇右民、夷就会动荡不安,那将对我魏国非常不利。”郭淮的话提醒了司马懿,他急忙派郭淮屯驻北原。果然,郭淮到了北原,堑垒还未修好,蜀军就来进攻了。因为郭淮先到一步,抢占了有利地形,所以将蜀军击退。

为了实现切断关陇的目的,诸葛亮又做了一次争夺北原的努力。他指挥大军先向西去,使曹魏诸将都误以为蜀军要进攻西围。郭淮认为:这一定是诸葛亮声西击东之计,他作出一副向西的姿态,企图调我大军向西,然后击我东部阳遂(今陕西眉县西)。当夜,果有蜀军袭击阳遂,因魏军有准备,又未成功。

切断关陇的意图未能实现,司马懿又据守不出,战争又进入了相持状态。然而,这次诸葛亮早已做好了持久准备,除了木牛流马运来的大批军粮外,诸葛亮又在渭南地区分兵屯田。成千上万的蜀军士兵在渭水南岸开垦出一片片的耕地,蜀军纪律严明,与渭滨的民田杂错相交,互不犯扰。

五月,东线传来了好消息:孙吴如约对曹魏出兵了!

诸葛亮对此兴奋不已。他曾搞过许多发明:连弩、百造刀、铁蒺藜、木牛流马……。差不多每项发明都不是一次成功,都经历了许多次失败。因此,每次成功,都能使诸葛亮产生一种难以抑制的喜悦和兴奋。每当这个时刻来临,诸葛亮都不去克制、压抑这种兴奋,他觉得这是上苍在他经受无数次挫折煎熬后给他的报偿,他曾直面承受挫折的打击,他也有资格享受这种成功的喜悦。况且,每次喜悦和兴奋过后,都会激发他更强烈的发明创造的欲望。

今天,诸葛亮又一次沉浸在这种兴奋和喜悦中。东西两路夹击曹魏,这是他为之倾注一生心血的大发明。早在隆中隐居时,他就开始设计,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挫折、失败,今天他总算看到了这种局面的出现。他知道,这只是初步试验的成功,离他所期待的成功尚有非常遥远的距离,然而他毕竟看到了茫茫大海中成功之船的桅杆,他坚信总有一天能够登上成功之船。

面对东西夹攻,魏明帝决定采取东攻西守的方针。他一面命令司马懿坚守长安,一面领兵亲赴东线迎击孙吴。这年七月,孙吴退兵,群臣都认为西线大将军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未解,劝魏明帝西幸长安。魏明帝说:“孙权退兵,诸葛亮必吓破胆,大将军必能制之,吾无忧矣。”他没有西赴长安,而是在东线封赏士兵功臣,阅兵犒军,大逞了一番胜利者的威风以后,又到了许昌行宫。

魏明帝实在是低估了诸葛亮。东线退兵的消息传来,诸葛亮不仅没有被吓破胆,甚至连退兵的意思也没有。司马懿不但不能制住诸葛亮,反而在诸葛亮咄咄逼人的攻势下显得畏首畏尾。

诸葛亮多次挑战,派人给司马懿送去战书,司马懿就是不理。有一次,诸葛亮又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封挑战书,奇怪的是,它不是装在口袋里,而是放在一个盒子中。司马懿好奇地打开一看,里面放的竟是一身女人穿的衣服和一套女人戴的首饰。

这分明是在嘲笑他胆怯软弱,没有男人气。

司马懿尴尬地扫了一下四周,他发现人们已经看到了这身女人装。他觉得所有的人都在讥笑他,仿佛他在众人眼中不再是号令全军的大将军,而是一个忍气吞声的小媳妇。

司马懿真的被激怒了,他也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啊!

他环视了一下众将,看看派谁去和蜀军打一仗合适。就在他环视众人的瞬间,他突然意识到在他所熟悉的众人中间少了大将张邰。他想起了张邰之死,想起了上次自己的失误,满腔怒火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他对众人说:“我真想立即与诸葛亮决一雌雄,无奈皇上令吾等坚守。待我奏明皇上,请求皇上准我出战。”司马懿还真给魏明帝写了一封慷慨激昂的请战书。

其实,与其说司马懿向魏明帝请战,倒不如说他是想搬出皇上帮他压压众人请战的情绪。他根本不想出战,但在诸葛亮的嘲笑面前他若说出不战,岂不在众人面前威风扫地,面子丢尽!聪明的魏明帝立即明白了司马懿的意思,他下令不许出战,并派卫尉辛毗亲持符节来制止魏军。

司马懿的用意不但魏明帝心领神会,诸葛亮也看得一针见血。辛毗持节到长安后,蜀将姜维对诸葛亮说:“辛毗持节到来,魏兵恐怕不会出来和我们打仗了。”诸葛亮轻蔑地笑笑,说:“司马懿本来就无意与我们交锋,他之所以上表请战,只是作作样子给众人看罢了。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真有把握战胜我们,岂能到千里之外的首都请战!”

僵持,对司马懿来说,只不过是日日消耗军粮而已。

然而,僵持对诸葛亮来说,不仅是日日消耗军粮,而且也日夜消耗着他自己的心血。有一次,诸葛亮又派人给司马懿下战书,司马懿接见了蜀军使者,问诸葛亮的饮食、休息及工作状况。使者说:“诸葛公每天早起晚睡,责罚二十板子的事都要亲自过问。吃东西不多,一天连几升粮食都吃不了。”

这的确是实情。诸葛亮所要操劳的事太多了。

他要想尽一切办法引魏军主力决战,以图歼灭其主力,以便下一步完成占领关陇的计划;

他要抓好军粮运输和屯田工作,以保证与魏军相持不再因粮食问题而功亏一篑;

他要处理好军队内部的人事关系,因为内部确实有些将领互不服气,闹不团结;

他要关注、处理成都所发生的大事,因为朝中的军政大事还要时时请示于他;

他要考虑自己所培养的接班人的成长问题,因为近年来他明显感到体力有些不支,他不得不考虑一些身后之事。

难怪司马懿听说诸葛亮的起居和工作情况后断定说:“亮将死矣。”

这一点,诸葛亮自己似乎也意识到了。

他要努力工作,争取在有生之时为蜀国、为后继者多作一些工作。

然而这种拚命地工作,又反过来缩短着他的生命。越是感到来日无多,就越拚命地做事;越是拚命做事,就越是把这不多的来日无情地缩减。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这种恶性循环结束之日,也就是诸葛亮心血耗尽之时。

建兴十二年(234)八月,诸葛亮终于病倒了。

早些时候,当诸葛亮感到自己不适时,曾给后主刘禅上过一道密表,表中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刘禅见到密表,也感到事情有些不妙,他知道诸葛亮一直豁达乐观,写出这样的表章说明事情已经很严重了。他赶忙派了尚书仆射李福到前线去探望。

李福见到的诸葛亮已经与以前判若两人了。他比以前瘦多了,也老多了,坐卧都需要人扶持。李福明白,不到万不得已时,诸葛亮是不会卧于病榻的。诸葛亮见到李福,心中很高兴,他要李福回去,替他转达三点希望:第一,感谢后主的关心;第二,希望朝中众臣全力辅佐后主,完成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第三,自己死后,不要将尸体运回成都,就葬在汉中定军山。他要在山上看着蜀军北出汉中,平定中原。

李福眼里噙着泪水,听着诸葛亮的每一句话,不住地点头。面对这位为蜀汉政权操劳一生的丞相,李福心里明白,这些话很可能就是他的遗嘱了,因为李福马上就要回去复命,恐怕这是最后一次见面,最后一次谈话了。

李福要回成都复命了,他没有和诸葛亮道别,一来他怕打搅了诸葛亮的休息,二来这种情况下的告别与生死诀别没什么不同,他怕万一忍不住失态,对诸葛亮养病没有益处。在回成都的路上,李福的心情非常沉重。蜀国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刻,正是需要诸葛亮这样的人才的时刻,但他却要离众人而去了。谁能接替他完成他这未竟的事业呢?想到这里,李福猛地意识到,自己此次来汉中见诸葛亮,还有一件顶顶重要的事情没办。他立刻掉转马头,朝汉中方向驰去。

李福不辞而别,诸葛亮是理解的。但他觉得李福还得回来,因为关于自己身后的继承人的重要问题还没有谈。果然,几天以后,下人报告说,李福又回来了。诸葛亮强打精神,一面让人快请,一面吩咐人扶自己坐起来。

见到李福,诸葛亮就说:“我知道先主为什么要回来。我们近几天虽然谈了许多,但有关谁来继承我的问题还没有谈。”

李福说:“对!这个问题我是忘了向您咨请了,请您明示。”

诸葛亮说:“蒋琬是个很合适的人。”

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可继任?”

诸葛亮说:“费祎。”

“费祎以后呢?”

诸葛亮双目一闭,不再说话了。

李福不再问了。他想,也许是丞相太累了,不该让他对这个问题太劳神了;也许是自己问得太多了,谁能预料到几代人以后的事呢?

李福告别诸葛亮出去了,但最终还是尝到了诀别的痛苦。李福前脚返回成都,噩耗后脚也跟到了成都: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病逝了,享年五十四岁。

消息传来,蜀汉君臣同悲,各族百姓同悲。

后主悲痛,因为他失去了严父和良辅;

蒋琬等人悲痛,因为他们失去了帮助他们成长的良师益友;

李严、廖立等人悲痛,他们虽受到了诸葛亮的处罚,但他们仍希望诸葛亮活着看到他们改过后,能得到重新起用;

蜀国的百姓悲痛,南中的少数民族悲痛,他们认为诸葛亮办事公道,诚信不欺,公忠体国,爱抚子民。

当时人们有一种观念,人死了灵魂不灭,而为之建立的祠庙就是灵魂栖息的场所。诸葛亮逝世整整二十九年以后,他的祠庙才在沔阳建立起来。

然而,在这二十九年中,每到诸葛亮的祭日,蜀国的百姓都自动在街巷中祭祀他,南中等地的少数民族都在野外祭祀他。

诸葛亮借以栖息灵魂的庙宇,早已建在了人民的心中了。民心,就是祭祀诸葛亮灵魂千年不毁的庙宇。

诸葛亮去了,他是在壮志未酬的征途中去的。我们应该怎样从整体上评价诸葛亮的北伐呢?

纵观诸葛亮的七年北伐,除街亭失利损失少量兵卒,拔西城千余家还汉中外,在以后长期征战中,不仅没有损兵折将,而且第三、第四两次北伐均打了胜仗,还夺得了魏国的土地人民,仅武都郡所领即有二万余户、八万余口。在两次因粮尽退军途中,又击杀魏名将二人。其所得武都、阴平二郡,地处蜀汉西北边陲,既可北上陇右,又为汉中左臂,有利于蜀汉北部边境的防守。建兴八年(230),诸葛亮在防御战中,派魏延外线作战,就是从武都北上在阳溪(今甘肃武山西南)大败郭淮魏军的。后来,姜维“数率偏军西人”,也是从武都、阴平北上的。延熙十年(247),蜀军出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南安(治今甘肃陇西西南)、金城(治今甘肃兰州东),胡王治无戴降,徙其部落以还。延熙十二年复出西平(治今青海西宁),延熙十六年围南安,延熙十七年复出陇西,魏狄道县(今甘肃临洮)长举城降。姜维大败魏军,拔河关(今甘肃临夏西)、狄道、临洮(今甘肃岷县)三县民居于绵竹、繁县。延熙十八年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干洮西(指洮水以西,即今甘肃兰州西南),杀敌数万人。最后魏军战蜀,姜维表后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现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倾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由于黄皓专权,置姜维表于不顾,致使邓艾偷渡阴平,蜀汉灭亡。由此可见,阴平、武都二郡对蜀汉北部边防的重要战略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率兵十万,对抗魏国名将司马懿二十万大军,以弱小的蜀汉抗衡强大的魏国,且屡次主动进攻,接连取胜,把主战场推向魏境。强大的对手司马懿不敢与之决战,连魏国臣僚皆说:“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通鉴·魏纪·明帝太和五年》胡注称:“懿实畏亮……及进而不敢战,情见势屈,为诸将所笑。”这就大大地宣扬了蜀汉国威,鼓舞了蜀汉君臣和军民振兴蜀汉的壮志。因而诸葛亮北伐的预期战略目标虽没能实现,但对蜀汉国力的增强,对敌国曹魏的防御,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诸葛亮在北伐中所表现的为远大理想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以及他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当死神一步步向诸葛亮逼近之时,诸葛亮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蜀国军队的存亡。

如果健康情况允许,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不打算退兵的。他已经让士兵们在渭南屯田,作好了持久战的准备。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一军的主帅,诸葛亮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失去主帅的军心会产生极大的惶恐动荡,而用军心不稳的军队去打仗是兵家的大忌。

同类推荐
  • 颜元、李塨评传

    颜元、李塨评传

    本书对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代表——颜元、李塨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较为深入的剖析。作为启蒙学者的颜元,在对宋明理学的全面清算与批判基础上,构筑了“以事功为首”的功利论为宗旨的思想体系。这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功利论的高峰,并对后世尤其是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塨作为颜元的学生,对颜学的发扬与光大作出了巨大贡献。本书在颜元对“孔颜乐处”的希求以及颜李二人浓郁的圣人崇拜观念等以往学术界很少涉及的内容方面,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海明威

    海明威

    海明威的许多作品、许多主人公都给人以迷惑、怅然若失的印象,即使在那些现实性和倾向性很强的作品里,也涂上了浓重的迷惘色彩。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的众多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子”形象。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性、含蓄性等特点,最受人称道。他的“冰山”理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以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起来翻阅《海明威》吧!
  •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莫奈(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9世纪的欧洲文艺在战争的炮火中、机器的轰鸣中、科学的呼唤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反对传统文化的束缚 讲究个性解放 追求自由、平等。
  • 嫁给比尔·盖茨

    嫁给比尔·盖茨

    美琳达嫁给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比尔·盖茨,她是如何获得幸福的呢?她怎样处理事业与家庭、财富与爱情的关系呢?
  • 在荒漠上成长的果实:法布尔的故事

    在荒漠上成长的果实:法布尔的故事

    本书介绍法布尔——不朽名著《昆虫记》作者的故事,阐述其“苦难的童年、揭示昆虫世界的秘密”、及诗一样文字的《昆虫记》的完成等。
热门推荐
  • 凤权天下

    凤权天下

    她是高高在上的皇后,五年间为了他殚精竭虑,从太后手中一点点夺回皇权,最终却被他无情杀害,一尸两命。重生到宫女体内的她,满怀仇恨,誓要杀尽所有负她之人。皇宫自此又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 乱御天下

    乱御天下

    一个是曾经武林第一大家族没落后的最后一任家主,一个是出身神秘内功卓绝的小女孩。一盟一会十二家,江湖从来没有一颗安宁,乱战八方,权御天下。飞升成仙,天外奇书,山海经重现江湖,且看这天下风云变幻,谁成王,谁为寇!
  • 气溅凌霄

    气溅凌霄

    这是血气喷张的世界,腐烂不堪万丈深渊,但只要你不断向前,你会看到新的世界。功名荣华不过是浮云,得气上道乃为不破,终为圣。气法林立,争强斗胜,万法归宗,汇为一气,方是最高境界。可与日月同辉,长生不灭。
  • 是一只毒骷蛙真是抱歉啊

    是一只毒骷蛙真是抱歉啊

    某男青年因玩口袋妖怪GO太入迷跌入悬崖死亡穿越。不过穿越的地方有些奇怪啊,这里的口袋妖怪都长这个样子么,银色头发的天然卷,莫非是我不认识的口袋妖怪?不过,为什么莫名其妙的眼熟呢。。。。
  • 隆仲仁

    隆仲仁

    隆仲仁本是警校里一名普通的法医,在机缘巧合之下他获得了异于常人的力量。然而隆仲仁并不知道自己早已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当他面对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他又该如何去面对?接下来你将会和隆仲仁一起,去解开这笼中法则。
  • 和萧侍御监祭白帝城

    和萧侍御监祭白帝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那些个男朋友

    我的那些个男朋友

    在失去的时候,我们总是用比我们更悲惨的来对比,以此获得心安;就像每一个爱情受挫的人儿,都会自我催眠下一个一定会更好?然后祝福伤害了自己的另一方,白浅浅不明白,为什么受了伤却还要大度祝你幸福?为什么不能祝福你过得比我惨?
  • 宿敌之情途

    宿敌之情途

    北冥凝若从异世界穿越归来,还带回来了一批偷渡客,哦,不,这批偷渡客第二天就被发现了。什么,结盟?我们是来度假的,绝对不会在理会任何的工作,想要结盟找真正的主事人去。你说主事人是谁,你猜?《九天十界》开启了,北冥凝若终于玩到了梦寐以求的虚拟游戏,可是为什么这里面的NPC都认识捏,喂喂喂,人死如灯灭,咱之前的恩怨情仇就一笔勾销了好不好。什么,不同意,好吧,咱真的不想要再挂你一次的,不过你要是不想活了咱可以帮帮你,有经验,有装备拿,真是爽!这其实就是北冥凝若穿越回地球的生活经历,力求欢脱到底,中间的小虐怡情请忽视到底。本文重新修改,希望大家支持,多多收藏哦!
  • 邓小平军事谋略

    邓小平军事谋略

    从百色起义到万里长征,从创建抗日根据地到上党战役拉开解放战争的序幕,从千里跃进大别山到淮海战役,从百万雄师过大江到三军解放大西南,从和平时期的百万大裁军到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彪炳着邓小平同志作为杰出的军事谋略上的雄才大略,具有极高的理论创造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不仅是邓小平军事思想中的精华,也是中国军事谋略宝库中璀璨的瑰宝。在对邓小平军事思想的诸多探讨中,目前还没有从军画谋略的层面深入开掘、系统研究的成果,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对邓小平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等研究的深刻性及全面性。《邓小平军事谋略》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 王俊凯之凯暖恋

    王俊凯之凯暖恋

    王俊凯的姐姐留学归来,照顾着王俊凯的生活起居,王俊凯的青梅竹马也归来了,王俊凯和她辛福的在一起,后来坏女主的破坏,女主带着已有两个月的身孕离开,王俊凯的姐姐因此很生气,带着女主离开,五年后,王俊凯姐姐和女主带着一对龙凤胎归来,王俊凯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