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0100000013

第13章 走下坦克的将军(2)

巴顿的事业与迈尔堡似乎有着一种不解之缘。1911年冬,他的仕途是从这里起步的。1920年,与坦克兵分手后,又回到这里,在第3骑兵团担任中队长,相当于步兵的营长。这个职务似乎很排场,但在巴顿看来却很像“跑龙套”,其任务是充当阵亡将士葬礼的仪仗队。这种枯燥乏味、日复一日的仪式对性情急躁的巴顿来说实在难以忍受。不过,他通过高强度的运动找到了生活中的乐趣,以弥补内心的空虚,刺激一下麻木了的身体和灵魂。

巴顿深深地迷上了马球,而且水平还相当高。在战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巴顿的军衔没有发生变化,但在马球运动方面,他的表现却令人瞩目,并身居陆军马球队队长之职,在当时巴顿的心目中,这就跟当上将军一样显赫。在马球运动中,巴顿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此外,他还抽空打网球、手球,进行飞碟射击,参加航空俱乐部的各种活动等等,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

在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离别之后,巴顿夫妇的感情更加深厚了,这似乎应了英国的一句老话“树老叶黄,酒老醇香”。在迈尔堡,巴顿虽然仍拼命地工作,但已不是过去的那个“:工作狂”了。工作之余,他常常拿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妻子,一同参加各种晚会、宴饮、远足,形影不离。而比则更加依恋和敬佩自己的丈夫,认为他是一条真正的汉子。虽然她性情比较温和,但从不能容忍别人玷污丈夫的荣誉。于是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们去参加一个宴会,一个醉醺醺的人对身穿军装的巴顿出言不逊,说他是“假英雄”,比竟忍不住扑了过去,把这个醉鬼打倒在地……

巴顿从小喜欢读书,这一嗜好伴随他走完了一生。此时他已成为陆军中收藏书最多的人之一,其中大部分是历史和军事著作,也有不少名人传记。但他并不是一个“书虫”,他读书是为了增长学识,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类问题。巴顿对书本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常常因阅读一部好书而废寝忘食。阅读理论著作时,他往往要做些笔记或在书页上勾画出重点,而传记类则是他最感兴趣的“消遣品”,往往是在夜间入睡前“卧读”。他认为,一个不读书的军人只能是一个没有头脑的莽夫,不会有大的作为。只有智勇双全的人才配当将军,才能取得巨大的军事成就。

但巴顿认为,当今时代,战争艺术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要想跟上这种变化,仅仅依靠读书和自学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多次向领导打报告,申请到军事院校深造。1923年初,巴顿被批准去赖利堡骑兵学校进修,主修骑兵战术方面的课程,但他却对一门选修课——军事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拿破仑战争的研究情有独钟。后来校方邀请他为学员做报告,他所讲的内容大部分是军事史中的典型战例,其中,对杰出军事人物给予了特殊关注,他的最终结论是:“人是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他还曾进入利文沃斯堡指挥与参谋学院进修,主修现代战争中的战术运用等方面的课程。此间,家中给他送来一个喜讯,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儿子,而他则给妻子寄回一张照片,这是他的得意之照,因为他认为照片中的他“普鲁士的味道”更浓了。

从利文沃斯学院毕业后,巴顿被分到参谋团工作。此后的几年,他是在一连串的调动中度过的,辗转走了几个单位,先后干过人事处长和情报处长,就没干过他希望干的训练处长——巴顿认为,这是和平时期最能发挥他特长的职务。但他本人对此并不太介意,仍然潜心研究战争和历史,尽可能参加(或观摩)实战演习,以检验学到的新知识,并顽强地锻炼身体。

巴顿爱交际,但并不善于左右逢源,而且,他在工作中的一些言行往往容易招惹是非,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这些年巴顿也确实结识了一些好朋友,其中不乏有才华和前途的人物。亨利·史汀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夫妇曾多次应邀到巴顿家做客。在胡佛任总统时期,史汀生曾出任国务卿。在战场上与巴顿有一面之交的麦克阿瑟此时官运亨通,出任陆军参谋长。巴顿与他的关系一直没断,两人在信中就扩军和军备等问题进行过探讨,他们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巴顿始终没有忘记的一位挚友是艾森豪威尔,两人在信中经常谈的是装甲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等话题,有时也谈论领导艺术的问题,还进行过激烈的争论。但在一点上,他们的意见是共同的:大部分关于领导艺术的理论华而不实,领导艺术只能在战争实践中被验1929年。巴顿一家在弗吉尼亚。证。后来,艾森豪威尔进入指挥参谋学院进修,巴顿得知后便把自己的学习笔记送给他作参考。

在这期间,巴顿的父母先后去世了。几年后,安妮姑姑也离开了人世。他们都是巴顿在人世间关系最密切的至亲,是他精神最重要的一部分依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还挂念着他。对于巴顿来说,这是对他心灵最沉重的打击。那一段时间里他几乎不想做任何事情,夜不能寐。一天深夜,他又一次在梦中见到了他们,醒来之后,他写了一首小诗:

啊!亲爱的爸爸,

您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我

最亲爱的人!

父亲对巴顿的人生道路发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巴顿是在父亲的精心呵护和教育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父亲把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军事知识和高贵品质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巴顿,使他从一个孱弱的幼童成长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经受了战争考验、前途无量的军官。父亲还给巴顿留下了大批遗产——不动产和债券近200万美元。除了少量纪念性的物品外,巴顿把所有的财产让给妹妹尼塔去继承。更为重要的是,父亲把巴顿家族的精神和传统传给了他,并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族的真正传人,继承传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是他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在夏威夷期间,他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训练处长。他认为,这是他施展自己抱负的极好机会,他可以通过训练把自己的军事思想和技战术传授给官兵们了。巴顿新官上升三把火,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但由于他的治军理念与上司有较大分歧,又直言敢谏,对下属管理严格,不讲情面,不久就怨声载道。众怒难犯,上司只好让他重新回到情报处长的位置上。

巴顿总结了任训练处长的教训,认为是由于自己未能遵循领导艺术的基本原则行事。此时他开始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艺术的要点之一是要学会如何赢得人心,领导者应该具备团结人们朝着既定目标努力的能力和意志,以及鼓舞士气的技能。什么样的人才能掌握领导艺术,从而成为伟大的军事统帅呢?他认为这一重任只有那些具有高贵血统的人才能胜任,因为传统对于造就领导艺术具有重要意义。绅士阶层就是这样的人,因此要把绅士精神灌输给指挥官们。巴顿认为,自己的家族就具备这种精神和传统,因此是缔造领导者的摇篮。而自己前段之所以未成功,并不是由于不具备上述条件,而是操之过急。

在总结他的攻势作战思想时,巴顿特别强调了速度和机动性。他认为,如果缺了这两样东西,就不可能在进攻中取得胜利。为了充分发挥部队的速度和机动性,就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应该连续作战,大踏步前进。还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战术,例如,用部分兵力牵制敌军,主力部队长途奔袭,包抄敌人侧翼。对此,他用了一句粗俗的话加以比喻:“抓住他的鼻子,踢他的裆部。”这句话后来竟成了巴顿的口头禅。

现在,巴顿已经是军内小有名气的人物了。在他的身上,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突出,个性强烈,桀骜不驯,每一个接触他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夏威夷军区司令威廉·史密斯少将是个直言不讳的家伙,他在改任西点军校校长之前,对巴顿做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此人在战时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平时却是一个捣蛋鬼。”此话虽有些不近人情,但却被巴顿看做是极大的褒奖。

1928年,巴顿奉调来到骑兵司令部任职,又回到了华盛顿。虽然并没有晋升,但他仍十分高兴,他离首都的那些大人物更近了,而且还能经常见到几位最亲密好朋友: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史汀生等等。但此时,骑兵司令部里的气氛却显得很沉闷,大家似乎对骑兵的命运有些悲观失望,担心它将会被机械化部队所取代。虽然巴顿身处漩涡的中心,但他却没有介入这场争论,因为他的心情是矛盾的,出于对军事科学的深刻理解,他深知一个新的装甲时代即将到来,但他又很难一下子割舍对骑兵的深厚感情。

由于得不到重用,巴顿有时也流露出退隐的念头,他甚至在马萨诸塞州汉密尔顿的乡村买了一座农庄,取名为“绿色草地”,作为退出军界后的居所。这里的环境优雅静谧,房屋为古朴典雅的木制结构,朴实自然并且宽敞舒适。院内有养花的暖房和马厩,他的几匹心爱的赛马就圈养在里面。附近便是古老的伊普斯韦奇河,河水舒缓地流淌着,是散步和垂钓的好去处。一有闲暇,巴顿常常换下戎装,以一个乡绅的姿态来此小住,优哉游哉。

1931年,飞奔的骑士巴顿。1931年9月,巴顿又得到了一次深造的机会——到设在华盛顿的陆军大学进修。由于是参加研究生班的课程学习,课时不算多,以专题研究为主,所以此期间巴顿经常回到“绿色草地”居住,利用从学校借来的丰富的图书资料开展研究工作。进修期间,他先后发表了两篇军事论文,其中一篇题名为“未来战争的可能特点以及应付它们所需要的组织、战术和装备”,在军界受到好评。文中关于未来战争的特点和美国的对策的论述,给校方留下了深刻印象。该文言简意赅,实事求是,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得出的结论极具说服力,被陆军大学评为优秀研究成果。

1932年7月,巴顿从陆军大学毕业,又被分配到第二故乡迈尔堡,任骑兵团副团长。也是机不逢时,正好碰上棘手的“补助金大进军”。

1929年,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大批退伍军人失业,无以为生。于是,他们要求政府尽快向他们支付战时补助金,以求得一个温饱的生活。由于迟迟未得到答复,1932年夏天,大批退伍军人组成了所谓“补助金远征军”,从全国各地涌向首都。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有些人是一路乞讨而来的。退伍兵们原想用合法的和平请愿争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权利,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华盛顿迎接他们的竟是自己一战时期的老上司的棍棒和马刀,其中最有名的两位军官是麦克阿瑟和巴顿。

1934年。在长女小比的婚礼上,巴顿与女儿一起跳舞。胡佛总统把退伍士兵视为企图颠覆国家的红色恐怖分子,决定把他们强行驱逐出首都,必要时可以诉诸武力。

麦克阿瑟和巴顿都是一战时期备受士兵爱戴的英雄,所以当他们骑着马出现在宾夕法尼亚大道的时候,游行队伍向他们欢呼致敬。当时在人群中就有曾救过巴顿命的传令兵乔·安吉洛。但是,血腥的镇压就此开始了。在麦克阿瑟和巴顿的指挥下,全副武装的步兵和骑兵冲入游行队伍,用瓦斯弹、棍棒驱赶手无寸铁的示威者,后来还动用了马刀,打死打伤100余人。这次事件虽然被用武力平息了,但它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了难以弥合的伤痛,也使美国陆军因此而蒙羞。

这件事对巴顿也是一次极大的震动——以武力镇压本国的退伍军人,而且其中不少人还是自己的老战友、老部下,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巴顿无法从本质上认清这一事件,虽然他在事后对该事件进行了非常痛苦的反思,认为应慎用暴力,对参与运动者要区别对待。但他仍固执地认为,退伍兵的行为违犯了法律,这与在战时违抗军令没什么两样,而且,自己是奉命行事,没有选择的余地。

1935年,巴顿被晋升为中校。这是他战后的第一次晋升,虽说心情有些苦涩(一战中他曾升至上校),但还是相当愉悦的。不久,他再次被调往夏威夷任职。

但到达夏威夷后他得知,这次给他的职务又是情报处长。他认为,对于军人来说,担任这种参谋军官无异于虚度光阴。

他已经年过半百了,进入了“中年危机”时期。眼看在军界升迁无望,他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坏,常常过量饮酒,并与当地著名的纨祷子弟迪林海姆一伙在一块儿混日子。比对他多次提出忠告,但毫无作用,家庭中也出现了不和谐之音。巴顿表面上仍我行我素,似乎无所顾忌,但他的心中充满了郁闷。

此时,亚太地区的局势日趋紧张,巴顿一晋升就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与其下属共同起草了一项安全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一旦日本对美国作战,立即逮捕一批有通敌嫌疑的日本侨民,以防止他们在内部进行破坏活动。该计划还附有一份有通敌嫌疑者的名单,这份非正式的文件,一方面反映了巴顿对日本人野心的警觉,为夏威夷的防卫问题担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巴顿的种族偏见,在他看来,日本人是黄皮肤的异类,永远不能真正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其实,巴顿的这种认识反映了当时许多美国人狭隘的民族情绪,后来还影响了政府的一些重要决策。

巴顿对法西斯势力在世界各地的迅速崛起深感忧虑,对亚太地区军事力量对比状况的变化十分敏感,他已经意识到,日本将会是美国在这一地区最大的潜在敌人。1935年4月,他写了一篇题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的报告,详尽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在文中指出,日本人对珍珠港发动袭击并不仅仅是潜在的危险,而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美国必须认真对待,否则将会带来灾难。但他的这份报告交上去后如石沉大海,结果数年后,巴顿的担心不幸变成了现实。

1937年6月,巴顿任职期满。他自己驾驶着私人游艇大角星号,带着全家人兴高采烈地返回加州。他已经年过半百了,头发已经花白,儿女也长大了,但他仍是一个中校。此时的美国仍处在歌舞升平之中,巴顿清楚,长此下去,军界根本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升迁之事更是遥遥无期。该是退休的时候了。

同类推荐
  • 踏北斗天赐英雄:努尔哈赤

    踏北斗天赐英雄:努尔哈赤

    本书包括少年才俊出身世家、努尔哈赤起兵扩张、一统白山黑水、筑实力满蒙大联盟、用汉官增强民族大融合、铲除异己权谋内外、大漠北斗星陨落等内容共10章。
  •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 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名旦:柳萍的艺术人生

    本书讲述了柳萍的成长经历,以及艺术生涯,包括有:“柳家有女初长成”、“闻道梅花圻晓风”、“花开时节漫凤城”、“满园春色关不住”等内容。
  •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
  •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暴君盛宠:皇妃无争

    暴君盛宠:皇妃无争

    麦灵灵可悲的穿越了,还是因为玩儿游戏玩儿穿的。本以为她可以借这一世好好的享受一下装的滋味,却没想到穿越成不争宠的冷宫弃妃。从此她就走上了推销官棱翰的道路。“这可是皇上的玉佩,谁要?!”麦灵灵撑着脑袋,手里拿着某种马送的玉佩,眼睛瞪得大大的,不屑的看着一众妃子。官楞汉则是在御书房拼命地打喷嚏。她,被人针对。“皇上,臣妾是亲眼看到灵妃把肖妃推下莲花池的。”宫中肖妃一派的孟答应楚楚可怜的跪着求皇上降罪。她,面无表情的看着宫棱翰不解释。那一次,他赐她20大板和门禁15天。“朕没想到,朕如此宠你,你还是选择背叛朕。”他眼眶通红,手紧紧的掐着她的脖子。第二次,他不分青红皂白降罪于她。她为什么还是舍不得。
  • 醉酒仙途

    醉酒仙途

    尘世之间,我自逍遥,云霄之颠,醉卧笑看苍生。红尘之间,我自清冷,绝情之剑,疯癫剑指苍生。
  • 阿余梦秋水

    阿余梦秋水

    那年秋天,11岁的秋水和周佳敏遇见了11岁的朱阿余,性格不同的秋水与朱阿余成了好朋友,也开始了她们的生活。
  • 武行天下录

    武行天下录

    因父母强行安排婚事,山村少年武秋决定以实际行动反抗——跑。他觉得应该对自己负责,于是以闯荡江湖为名,决定要去寻找真爱,岂料正逢幽冥圣教入侵中原……当远离村庄后,等待他的又将是怎样的遭遇……
  • 星空领地

    星空领地

    “当世界的毁灭的那一刻,你是否会成为星空中那一颗星,照亮这个宇宙?”他的预言,是否实现?人类的繁荣,是否就此消亡?
  • 破碎无上

    破碎无上

    旧的世界在毁灭,新的世界在形成融合三千大世界,重现上古洪荒崛起于山野,追寻永恒的法则超脱之路,铁与血铸就破碎无上,造化开天
  • 力量的本源

    力量的本源

    在黑暗与光明之间有爱与恨,在痛苦与绝望中唯有爱才是拯救的力量。爱不落,志不堕,是长生。
  • 娘子在上:腹黑娇妻不好惹

    娘子在上:腹黑娇妻不好惹

    她,是二十三世纪王者继承人,因为一次意外,她穿越时空;他;因遭人陷害而被囚禁的天之骄子,一场时空的意外让他们相遇……精彩花絮:“帅哥,打个商量好不好,我救你,我吃你的用你的穿你的,成吗?”一脸无辜。“好。”“嗯……我是孤儿,你当我哥哥好不好?”暗自掐着大腿红着眼。“好。”“不对不对,年龄不对,你不能当我哥哥,当我爹地好不好?”趴在某人胸口上。“……好。”“男人,我要出去给你找个女婿了,在家好好呆着。”一脸狂傲。“嗯~找女婿你眼前不就是有个现成的,何必去找。”一脸淡定。“你是我爹,这样不好不好。”一脸惊恐。“无碍,有我在,看谁敢说。”怀中抱着娇躯,满足道“明日大婚可好?”
  • 转身沧海

    转身沧海

    安乔和涂非,“天使”和“土匪”?她是十二年前被蒙住双眼的折翼天使,他是守护她的“土匪”一枚。然而,当十二年后他与她再次相遇,他一眼就认出了她,她亦对他一见倾心。可是,当她渐渐发现那次折翼竟是以为他,他与她的感情究竟是缘分还是欺骗,要相爱还是相杀?
  • 红锈缘

    红锈缘

    一段不可思议的遭遇,一场万世的等待,只为与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