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5300000034

第34章 大明王朝全面解读(11)

关于廖永忠被处死的直接原因,按照《明史》中的记载,是因为违制。“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朱元璋十分痛恨官吏违法,即使功臣如傅友德、周德兴等人因恃功乱法也是不能容忍的。但像所谓的“僭用龙凤”之类的事情类似于莫须有,完全可以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因此廖永忠之所以被处死的真正原因,历来众说纷纭。但较为世人接受的说法是朱元璋为消除隐患,以免将来强臣压主。有一则宫廷秘闻,也许可以解释像廖永忠这样的功臣之所以被杀的深刻原因:有一天皇太子劝说朱元璋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便把一根长满了刺的棍子丢在地上,让他去捡。皇太子一把抓住棍子,被刺扎破手掌疼痛难忍。朱元璋说:我是在事先为你拔除棍上的毒刺,难道你不明白我的苦心吗?由此看来,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而被处死,只是借口而已。

胡美为什么能列入功臣行列

胡美(?~1384),沔阳(今湖北沔阳)人。他本名廷瑞,为避朱元璋讳,便改名美。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最初,他在陈友谅手下做官,是江西行省丞相,守卫龙兴城(今属江西)。朱元璋早就听说胡美是不可多得的良将,所以在攻下江州城(今江西九江)后,便派使者招降。胡美尽管再三权衡,最后还是派郑仁杰前去表示愿降,但提出不能遣散其原来所统帅的部队。朱元璋心里不同意,这时,谋臣刘基悄悄地踢了踢朱元璋的坐椅,暗示要答应。朱元璋心领神会,便答应了,胡美投降后,仍为原来的官职。

既然打定主意归附朱元璋,胡美做事就处处为朱元璋考虑,极尽忠心。例如他要投降时,同僚康泰、祝宗并不愿意,胡美便将这个情况暗地告诉朱元璋。朱元璋就命令他跟随徐达一起率兵征武昌,康泰、祝宗留下趁机叛乱,攻陷洪都。徐达回兵,结果祝宗战败而死,康泰被抓回建康。因康泰是胡美的外甥,朱元璋便赦免了他。其后,胡美又与徐达等人攻取淮东,进伐张士诚,攻下湖州(今浙江吴兴)。班师回来后,他被加封为荣禄大夫。

这年冬天,朱元璋又命胡美为征南将军,率军由江西攻取福建。胡美曾经攻打过福建,对其地理比较熟悉,所以,开始的进兵非常顺利,邵武(今福建邵武)、建阳(今福建建阳)守将先后投降。但在进攻建宁(今福建建宁)时,敌将陈子琦等试图以坚守不出的策略来拖垮胡美的军队。胡美屡次挑战,敌将都不应战。胡美于是命令军队加紧攻打,逼使陈子琦等不得不投降。胡美入城后,对百姓秋毫无犯。这一仗大获全胜,俘获敌军九千七百余人,缴获粮草车马无数。胡美把陈子琦等押送回京,又会同汤和等,逐步平定了福建。战后胡美留守福建。不久,朱元璋又把他召回,跟自己一起巡游汴梁(今河南开封)。

朱元璋即位后,封胡美为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洪武三年(1370)冬天,朱元璋论功封赏,以“窦融归汉”来称誉胡美的功劳,封为豫章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十三年,被改封为临川侯。

建立了如此大的功绩,若论当日功臣位次,尽管胡美的功劳比不上冯胜、傅友德、廖永忠、周德兴等,但他原本是陈友谅部下,属于“持兵两雄间,可观望而不观望来归者”的情况,且曾为大将,率兵攻城略地,对明朝能最终取得江山,有着独特的贡献,所以应当归入功臣之列。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其最终的结局却是非常不幸的。洪武十七年,胡美犯法当死;二十三年,李善长“谋反”事败,朱元璋亲写诏书逐条列举奸党,称胡美依仗长女是贵妃,就偷偷带着女婿进入宫乱禁,后被发觉,女婿受刑而死,他也被赐自尽。

康茂才立过什么奇功

康茂才(1313~1369),字寿卿,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元末时归降明太祖,授予秦淮翼水军元帅之职。

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以后,想与张士诚一起攻打应天府(今南京)。太祖知道康茂才以前曾在陈友谅军中服过役,与陈友谅有旧交情,于是就让康茂才派仆人拿着康茂才的书信去欺骗陈友谅,说自己愿意做他的内应,并且会把从长江到南京西城墙的三叉江上的木桥挪开,让陈友谅的水军经过秦淮河直抵南京城墙之下。陈友谅收到书信后非常高兴,决定与康茂才在木桥会合。仆人回来后把陈友谅的决定告诉了康茂才。太祖知道后,立即派人将木桥改成了石桥。陈友谅到了木桥,发现已经成了石桥,非常惊讶,连叫几声“老康”都没人答应,心下一慌,暗叫一声“不好!”连忙率兵后退,但为时已晚。刚退到龙湾(今南京西北部),伏兵四起,康茂才率领部下奋勇攻击,大破陈友谅军。陈友谅率领着残兵仓皇逃走。

第二年,太祖亲自征讨陈友谅,康茂才跟随,相继攻下安庆(今安徽安庆)、江州(今江西九江)、蕲州(今湖北蕲春)、汉阳(今湖北汉阳)、瑞昌(今江西瑞昌)等地,打败了陈友谅的八个指挥。后来,在彭蠡(今江西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战败而死。

后来与张士诚军大战于尹山桥(今苏州东南),康茂才手持大戟督战,英勇威猛,率领将士们打得敌军大败。

太祖洪武元年(1368),谋取平定中原,相继夺取汴(今河南开封)、洛(今河南洛阳),留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又招降绛(今山西新绛)、解(今山西运城西北)各州。他善于安抚百姓,所到之处尽量不惊扰当地乡民,因此百姓都很感激他的功德,有的还为他立碑颂扬。

洪武三年,征讨定西(今甘肃定西),回军途中去世。

耿炳文是老将为什么晚年不保其英名

耿炳文(1334~1403),濠州(今安徽凤阳)人,跟随太祖创业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到洪武末年时,曾跟随太祖一起创业的绝大多数功臣中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两人还在世,因此,耿炳文很受朝廷倚重。

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起兵。惠帝任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攻打。当时耿炳文的兵力号称三十万,但真正参战的却只有十三万。后来耿炳文的部将张保投降了燕王,把耿炳文军的实际情况都详细地告诉了燕王。燕王便放张保返回,让他四处宣扬燕军的气势,并称燕军即将要攻打过来。耿炳文信以为真,便率军准备迁移,谁知途中便遭到燕军的埋伏,耿炳文不得不率残留军队又逃回城池,坚守不出。燕王知道耿炳文是老将,一时无法攻下,因此围了三天就解围回去了。

未曾想,惠帝一听说耿炳文失败的消息,便听从了黄子澄的推荐派李景隆取代耿炳文担任大将军。耿炳文返回后,李景隆便代他出兵,结果,由于李景隆其实不懂策略战术,最终全军覆没。于是燕王称帝。

燕王称帝的第二年(1404),刑部尚书郑赐、都御史陈瑛弹劾耿炳文,说他的衣服和器皿中有龙凤的图饰,玉带也是红色皮带,属大逆不道行为。耿炳文知道自己被弹劾后,心里非常恐惧,就自杀谢罪了。

耿炳文自从追随太祖,便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直深为朝廷所倚重,只可惜到老时有了二心,最终以自杀了结一生,未能保住自己前半生的英名。

郭英建立了哪些功勋

郭英(1335~1406)是郭兴的弟弟。十八岁就跟随太祖创业,备受太祖信任。在跟随太祖征讨陈友谅等战斗中,他都参战有功。

以后郭英又攻打岳州(今湖南岳阳),击败了敌援军,返军途中攻克了庐州(今安徽合肥)、襄阳(今湖北襄樊),授予晓骑卫千户一职。攻克淮安(今江苏淮安)、濠州(今安徽凤阳及其周围)、安丰(今安徽寿县附近)后,郭英升为指挥佥事;又跟从徐达平定中原,跟从常遇春攻打太原,打下了兴州(今山西兴县)、大同(今山西大同),夺取了西安、凤翔(今陕西凤翔),巩昌(今甘肃陇西)、庆阳(今甘肃庆阳),攻克了定西(今甘肃定西县)等,升为河南指挥使。

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郭英跟随傅友德征伐云南,与陈桓、胡海分道进军攻打赤水河路。当时接连几天都在下雨,河水暴涨,于是郭英就命人砍木造船,趁黑夜悄悄渡河到达敌营,敌兵防不胜防,吓得四处逃散,因此得以平定各山寨。十六年,跟从傅友德平定了蒙化(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邓川(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夺取北胜(今云南永胜)、丽江(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前后斩首一万三千多人,收缴精良盔甲数万,战船一千多艘。十七年,评论平定云南的功劳时,被封为武定侯,授予可以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

洪武十八年(1385),加封靖海将军,镇守辽东。二十二年,跟从冯胜攻金山(今内蒙古哲里木盟东境西辽河南岸),使得纳哈出投降,晋升为征虏右副将军。

洪武三十年(1397),辅佐耿炳文到陕西守备边境,平定了敌寇高福兴。

华云龙有什么英名传世

华云龙(1332~1374),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太祖起兵时归顺,跟随太祖征战各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龙江之战时,他埋伏在石灰山。双方交战激烈,死伤无数,人马疲惫时,华云龙跳上战马,大呼一声,直捣敌人军阵核心,他所率领的将士备受鼓舞,于是大败陈友谅军,乘胜收复了太平(今安徽当涂)。

又跟从太祖攻下了九江(今江西九江)、南昌(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临江(今江西清江)、吉安(今江西吉安)等地。跟从徐达攻取高邮(今江苏高邮),攻克淮安(今江苏淮安)。跟从大军北伐,进军攻下了山东郡县,与徐达在通州(今北京通州)会师后,又进军攻克了元都,升为大都督府佥事,总管六卫所士兵留守兼北平行省参知政事。一年之后,又攻下了云州(今属河北),晋升为都督同知,并兼任燕王朱棣的左相。

后来,他到云州巡视,在牙头(今属河北)袭击了元将僧家奴的军营,俘虏了僧家奴及他的所有部众;又到上都(今河北开平)大石崖攻克了刘学士的各个寨子,剩下的元朝残兵都逃到了漠北,不再敢侵犯内地,从此华云龙威名大震。

朱亮祖是功臣为什么却被鞭笞而死

朱亮祖(?~1380),六安(今安徽六安)人。他曾跟从太祖夺下了南昌、九江、武昌等地,又同胡深会师,攻取了桐庐(今浙江桐庐),围攻了余杭(今浙江临安东北);辅佐李文忠镇守杭州,后又率军讨伐方国瑛和方明善。方国瑛和方明善所到之处,朱亮祖都一一攻下,最终他们两人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得到朱亮祖军营前去投降。太祖洪武元年(1368),朱亮祖又辅佐廖永忠攻取了广东,接着又攻取了广西,攻克了梧州(今广西梧州),平定了浔(今广西桂平)、贵(今广西贵县)诸郡;又与杨璟会师攻克了靖江(今江苏靖江);同廖永忠攻克了南宁(今广西南宁)、象州(今广西象州),为太祖立下了赫赫战功。

朱亮祖的确为朝廷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朱亮祖是武将出身,虽然善于作战,勇猛强悍,却只知拼死作战,不知遵守礼法,经常做一些违犯法纪的事情。洪武四年,在率军伐蜀时,他就曾因擅自杀掉下属而没有受到赏赐。他在镇守广州期间,不仅放纵军士胡作非为,自己也横行霸道,甚至与地方恶霸沆瀣一气,欺压百姓,搞得天怒人怨。

番禹(今广州)的知县道同将他所做的违法乱纪之事奏明给太祖,但是,朱亮祖得知后,却抢先一步诬陷道同,说他不仅目无尊长,而且还与前朝遗民相互勾结。太祖看道同与前朝遗民勾结,当即就批示立即将道同斩首,派使者去广东执行。朱亮祖马上派人买通了使者,让他乘六百里快马,日夜兼程,迅速赶到广州,将道同斩首,使得道同含冤致死。过了几天,道同的奏章也送到了太祖面前。太祖才知道自己受了朱亮祖的蒙蔽,对朱亮祖贪污受贿、勾结土豪、扶植无赖、为害百姓的恶行有了清楚的了解。于是,他立刻派人前去追回诛杀道同的那道指令,并调道同入京。然而使者回来报告说道同已死。太祖知道一定是朱亮祖从中捣了鬼,因为照常理推算,那道命令是应当能够追回的。此时,太祖对朱亮祖的怒火已经不可遏抑,便派人到广东捉拿朱亮祖和他的儿子朱暹(xiān)进京,将朱亮祖、朱暹一起鞭笞而死。

周德兴与太祖是同乡为什么却被处死

周德兴(?~1392),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与太祖同乡,从小就与太祖合得来,后跟从太祖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太祖洪武三年(1370),封为江夏侯,赐予铁券。同年,以征南将军的身份率军平定苗族叛乱,第二年又征伐蜀,攻克保宁(今四川阆中),又辅佐邓愈出兵南宁(今广西南宁),功绩超出诸将,所受赏赐也远远多于众将。

洪武十四年,五溪少数民族叛乱,当时周德兴虽然已经年老,但竭力请求出征,太祖认为他非常豪壮,便派遣他出征。到五溪后,叛乱的少数民族已经逃散了,又恰逢四川一带有叛乱,太祖又命他讨伐平定。

周德兴自小跟从太祖,不辞辛苦,立下了赫赫战功,威名远播,太祖很器重他。因此即便他凭借自己是皇帝的同乡,营造屋宅时逾越了制度,太祖也都宽恕了他,在当时的诸位功臣中,他年岁最高,因此赏赐一直不断。只可惜,在洪武二十五年,因他的儿子周骥扰乱宫廷,受其子连累,一并获罪,被诛杀。

蓝玉的生平情况如何

蓝玉是洪武后期的主要将领,多次领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为明朝进一步统一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明太祖称他“饶勇略,有大将才。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

蓝玉(?~1393),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最初,他在常遇春帐下,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他,从而得到朱元璋的器重。从洪武四年(1371)起,他先后随傅友德、徐达等南征北讨。十二年回师后,他被封为永昌侯,食禄二千五百石。十四年,随傅友德征伐云南,建功最多,食禄增加五百石,女儿被册封为蜀王妃。

洪武二十年,蓝玉被封为征虏左副将军,和大将军冯胜一起率兵出击元将纳哈出。进驻通州后,蓝玉率轻骑冒雪奇袭庆州,取得胜利。不久纳哈出请降,蓝玉设酒宴款待。纳哈出斟酒酬谢,蓝玉不喝,并脱下自己的衣服让纳哈出穿,意思是纳哈出必须先降明称臣。纳哈出不肯穿,并将酒浇在地上,想要逃走。在场的常茂急忙上前阻拦,将纳哈出砍伤,拥至冯胜处。纳哈出部众四处惊散,冯胜花了很大气力才将其大部收服。回军路上,明军遭到藏匿起来的纳哈出余众的伏击,损失惨重,三千殿后骑兵全部覆没。冯胜的总兵印被收回,而蓝玉被拜为大将军。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兵十五万征讨元主脱古思帖木儿,进至百眼井,侦察不到元军行迹,便想引兵退还。可定远侯王弼不同意,蓝玉也就命令军队继续前进,并采用王弼计谋,穴地而炊,不让敌人看见烟火。到达海南,仍未见到敌人。后来侦知元主营地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东部贝尔湖)东北八十里处,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疾驰袭击,俘获元主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及妃、公主等数万人和大量牲畜,并获得传国玺、宝玉、金银印章等物,取得巨大胜利。在回师途中又破哈刺章军营,再获胜利。朱元璋兴奋异常,比蓝玉为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此后,蓝玉又奉命到西部地区进行过军事活动。

蓝玉自恃功高,日益骄横跋扈,蓄养大量庄奴、义子,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并仗势侵占东昌民田。当御史查问时,他竟将御史鞭打后赶走。在打败元主后,回师夜经喜峰关,因守关吏未及时开门接纳,竟纵兵毁关而入。起初,朱元璋本想封他为梁国公,就因为有这样一些过错而改封为凉国公。但蓝玉仍不思悔悟,在朱元璋面前举止不恭,语言傲慢,而且擅自决定将校升降与军队进止,引起朱元璋强烈不满。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告发蓝玉同景川侯曹震等谋反,于是将蓝玉诛杀,被朝廷认作是蓝玉同党而受株连斩杀的约有二万人,史称“蓝狱”。

同类推荐
  • 宁武之美:史话

    宁武之美:史话

    作为本书文字部分作者的我们,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并工作在忻州这片被称为“晋北锁钥”的土地上,对全市所属十四个县、市、区的情况虽然不敢说了然于心,但自认为还略知一二。但是当我们接到撰写本书的任务,企图对宁武进行一番文字的梳理与介绍时,却蓦然发现,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和迷惘,自己过去对它的了解充其量只是一点点皮毛。
  • 秦时廊桥

    秦时廊桥

    以卢生、李左车的身份描述秦朝历史的故事,夹杂一些幻想。
  • 穿越到晋初

    穿越到晋初

    一个失忆学生回到了晋初,他的爱情,他的友情编制了一张巨大的网,将他罩住,既然你不要我活,那我就擎着手中这把沾满热血的冷剑杀出一个自我,那怕对面无意穿越到晋朝。
  • 明末之枪创帝国

    明末之枪创帝国

    拥有最强大脑能造各种枪的周昊带着一箱子现代枪穿越到了明末。多尔衮率数万铁骑从关外杀入中原,想一举统一中国;西洋鬼子凭着船坚炮厉四处扩张殖民地,掠夺黄金;落后的俄罗斯在彼得大帝的率领下吞并整个西伯利亚,这个时代,世界都在疯狂。风雨飘摇的南明偏安江左,周昊提着这口箱子走近了南明的京城南京,他发誓要改变历史,建立一个空前绝后的帝国。开疆拓土,攻城掠地,权谋斗争,热血争霸。
  • 不一样的大隋

    不一样的大隋

    重生成隋文帝第六子杨睿,看本王如何驰骋疆场,收盖世勇将,灭突厥平高昌,成为一代圣皇
热门推荐
  • 雪域王上人世妃

    雪域王上人世妃

    因为种种私人原因本书作者想换笔名而腾讯不能更换笔名,所以注册了新笔名,这本书也搬家。新笔名,西泠印社,本书新名,《空城旧梦我的少年》
  • 浮华传

    浮华传

    一位名叫浮华的女子,只因一句“莫笑佳人青楼舞,出身不与才华论。”从此一眼万年。为君苦等三载,却无奈被逼离开京城,从此踏上寻君路
  • 盛世仙路之光脑法宝

    盛世仙路之光脑法宝

    身为底层宅男的赵前,意外得到了一件光脑法宝,一半是法宝,一半是光脑;有了好东西,自然就想着如何将小日子过得更舒服些,结果还没等麻烦找自己,自己就先找上了麻烦,于是各色人等,神秘之地都向他招手,他的人生,也前所未有的精彩。最后站在盛世之巅的赵前,回头看看,发出一声感慨,其实我只想做个宅男来着。
  • 墓室新娘

    墓室新娘

    活祭少女的怨念,延续千百年的诅咒,究竟有谁能阻止复仇的怨灵……
  • 许家印内部讲话

    许家印内部讲话

    本书深刻还原和剖析了恒大集团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精神领袖许家印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创业,指引企业的成长,如何以一人引领创业团队,战胜种种困难,成功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如资金不足,人才亟缺,没有市场,等等,纵观商海风云,许家印也有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他是如何带领恒大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使其成为中国规模最大,销售面积最广的地产企业呢?他又是如何在前途黯淡遭人唾骂的中国足球大背景下扛起中国足球大旗的呢?相信你从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好故事伴我成长之合作篇:团结就是力量》收录了《阿豺折箭》、《乌鸦兄弟》、《小鸟和大熊》、《小猪的礼物》、《大灰狼和七只羊》、《蚂蚁搬家》、《五指兄弟》、《蚂蚁的故事》、《吃毒草救人的故事》、《十只小羊》、《朱子王国》、《三个和尚的故事》、《一节体育课》、《瓶子里的球》、《“共命”鸟的故事》、《螃蟹团队合作的故事》、《合作》、《汤石》、《一支箭和一捆箭》、《五个手指的争吵》等百余个精美小故事,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告诉给小读者。
  • 绝世斗圣

    绝世斗圣

    薛恒,一个世人所骂的废材。家族覆灭!顶着血海深仇的他无处可依,历经凡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且看他如何以一人之力扭转乾坤,笑霸天下!
  • 仙落殇

    仙落殇

    一场妖族规定,生生拆散两队情侣,这场情债,如何破......
  • 斗战圣雄

    斗战圣雄

    盘古开辟,世界初划神州之时,浩瀚的沙漠里有妖山突起,为解天地劫难,道祖在离恨天上取下一团清气,压在山崖下,化气培胎,受天真地之秀,吸日月精华,久而久之,内受仙胎,生出一个小灵孩。后来得到玉鼎真人的真传,身怀八九玄功,玉帝封他为乾坤护使,人称他太平小圣,一条神枪纵横宇宙,保天护地,斩妖除魔……宋朝因何崇道;小圣因何没留仙名……一切自有定数。
  • 人善被狗欺

    人善被狗欺

    少林俗家女弟子--弥月,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意识失误,保护了藏经阁经书,为此失命,地府告知她成为善人,偶遇冤魂就擅自还阳,为冤魂时代开辟一片新天地,你杀我全家,我灭你子孙八代,你对我好,我就把你当佛神供着,姐姐我的少林功夫可不是吹出来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