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7800000023

第23章 清官海瑞(1)

看到以往几位谏官悲惨的下场,海瑞做好了死的准备。为实现自己的忠君报国,他不惜一死来唤醒执迷不悟的明世宗。他成功了,为自己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但面对积弊难返的明朝官场,海瑞却动辄得咎,无可奈何地感叹:“这等世界,做得甚么事业!”

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月十六日,一代清官海瑞与世长辞,享年74岁。海瑞的名字可谓震古烁今,足可与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的清官相提并论。所谓“清官”,虽没有十分严格的定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划定的界线还是较为明确的。最起码的要求是“清廉”,即个人生活清苦俭朴,为官两袖清风,具体说来即不贪污、不受贿、不徇私枉法。而海瑞的所作所为已远远超出了这些要求,他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不畏强暴,冒死谏诤,打击贪官豪强及为平民百姓伸冤做主。他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清官”的典范。然而,当我们纵观海瑞的一生,却发现其宦途相当坎坷,他虽以古稀之年卒于官舍,但他一生中真正履行自己匡时济世抱负的时间却很短暂,往往是稍有举措,便谤议四起,朝廷最高决策层对海瑞的态度也是明扬实抑,根本不予重用。海瑞在朝廷中实际上处于相当孤立的地位,这其实是海瑞留给我们深思的东西。

海瑞,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明正德八年(1514年)十二月出生。4岁时,其父海瀚去世,母亲谢氏誓自励守,纺绩为业,抚养幼小的海瑞。谢氏粗识书史,在海瑞幼时即口授《孝经》、《大学》和《中庸》等典籍。母亲的启蒙教育对海瑞的一生影响很大,特别是其忠贞不渝的坚强品格更是让海瑞受益终身。后来他在《与琼乡诸先生书》中,对母亲谢氏作了高度的评价,他深情地回忆谢氏“苦针裁,营衣食”,节衣缩食,供养自己,甚至在身染疾病之时,也不肯稍事休息。海瑞自幼体弱,谢氏老夫人日夜与海瑞同寝处,并托付亲朋好友多加照顾。海瑞认为自己长大成人后稍知礼义,勤勉自慎,全赖母氏谆谆教诲之力。对此,后世学者也都认为,刚直勤苦的谢氏老夫人对海瑞一生影响极大,人们似乎可以从海瑞的言行中看到谢氏老夫人的影子。

少年的海瑞,颀秀挺拔,风神荦荦,自许甚高。在郡庠读书时,便常与二三同道互相激励,严修功课,以古今圣贤为楷模,痛斥伪善的世俗观念,自号“刚峰”,受到同学的敬重,称之为“道学先生”,在郡学之中声望日著。在读书的同时,海瑞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与人生见解,他特重个人操守气节,鄙视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他曾在文章中表达自己安身立命的誓言:“上天以完整的节操系于汝等之身,而汝等不能将其保全,那么还有何颜面立于天地之问?俯首索气,曲学阿世,纵然能一举而跻身于卿相之列,成为天下人艳羡的焦点,却无足挂齿。呜呼!海瑞若有如此卑颜之举,不如速死!”刚烈之气溢于言表。我们似乎从这些文章中看到了海瑞的人生理想与道德追求。

血气方刚的海瑞不仅受到同侪学子的肯定与尊重,也受到了督学官员的器重与嘉奖。如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督学林公就对海瑞的文章叹赏不已,且对其品性甚为称道。二十八年(1549年),督学蔡公按视琼州郡学,以“不以白乎”二句为题考查诸生,得海瑞答卷。玩赏移时。因而暗自探听海瑞的禀性与为人,惊讶在穷乡僻壤竟有如此奇才。也就在这一年,海瑞考中举人,得有机会赴京参加会试。到京之后,伏阙上《平黎策》。黎族是当时海南岛上主要的少数民族,因不满明朝的统治,屡屡发动暴动,明朝多次出动军队进行镇压,往往无功而返。海瑞在上书中批驳了这种劳民伤财、滥杀无辜的措施,提出:鉴于琼州距京师万里之遥的客观状况,请朝廷在当地开道设县,全面加强对海南地区的治理与开发。此策可谓“计规久远,悉中机宜”,不少官员极为赞许,朝廷亦命下兵部覆议。可能是因为海瑞人微言轻,此事不了了之。明清时期所谓“黎患”久拖不决,直到清朝末年才在当地建立道一级的行政机构,但仍没有设县,而这离海瑞上《平黎策》已有三百多年的时间了。

海瑞先后参加了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与三十二年(1553年)的会试,均告落第。当时他已年满40,不愿意再为科举功名而浪费宝贵的光阴,于嘉靖三十二年毅然决然地听从吏部选调,受任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之职。教谕乃主管县学之长官,这给了海瑞一个施展人生抱负的机会。他到任之后,即对诸生反复申谕,特重学生品质之熏陶,道德之培育。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官场上,保持自己的气节需要绝大的勇气。刚刚踏入仕途的海瑞很快便遇到了严峻的考验。根据《明会典》记载,洪武年间即明令规定:因各处儒学均设在当地孔庙之中,每至朔望之时,当地行政官员应清晨谒庙行香。师生须出大门迎接,而至明伦堂后师生作揖,教官侍坐,官员退出时,师生复送至大门。但明代中叶以后,士风衰颓,一些教官惧怕上司淫威,不顾朝廷成法,在儒学内对上司竟行跪拜之礼。这是以气节为生命的海瑞所深恶痛绝的,因此,他在《教约》中明确规定诸生接见上官,须据《会典》诸书的礼节,于明伦堂见官,不许行跪礼,儒学前迎接亦然。一次,南平当地长官至儒学上香,至明伦堂后,教官出来谒见,左右教官皆跪,惟独海瑞长揖不跪,左右恐长官斥责,强迫海瑞行跪礼,海瑞回答道:“谒见朝官,应遵照宪纲规定的礼节,明伦堂乃师长教学之地,我身在师席,岂能行下跪之礼。”一些官员见此情状,不免怒形于色,讥讽道:“安得有此山字笔架?”海瑞巍然不动,诸位长官不悦而去。从此,海瑞就有了一个“笔架博士”的雅号。

这件事发生后,海瑞感到十分愤懑,自己以祖宗成法为模式,教导学生崇尚气节,何错之有,竟得不到上司的理解。联想自己多年苦读,处处以“圣贤之道”作为立身之本,将气节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要,谁知今日,刚刚踏人官场便横生枝节,区区礼节尚不能见谅,遑论日后施展自己的抱负。真是“缺陷世界,何能有济!”书生意气十足的海瑞越想越想不通,一气之下,竟提出辞呈,上交郡衙,想就此告辞还乡,独善己身。海瑞的辞呈送至延平府后,一些地方长官想起当日情景余怒未消。极力主张同意海瑞的要求,允其解除公职,放其还乡了事。

“争礼”一事似乎给刚刚踏入官场的海瑞当头一棒,眼见得出师不利,无力回天之时,事情出现了根本的转机。当时的延平知府在看到海瑞的辞呈后,却惭愧不已地说道:“海瑞之言行均合祖制,是吾等行事之误也。”更加幸运的是,当时大司空朱衡(字镇山)为福建按察司提学副使(时称“学宪”),闻听此事后,对海瑞的气节人品非常赞赏,当即将海瑞召来,命就正学书院进修。海瑞依然要求离职,朱镇山宽慰他道:“汝自幼饱读诗书,究竟为何?汝出任公职,究竟为何?难道就为争一跪之礼而全部放弃吗?”这话使质直的海瑞有些醒悟了,平心静气一琢磨,难道就为此事而永远归居田野。不入俗尘了吗?这当然是一心志在爱民行道的海瑞所无法接受的。就这样,在朱镇山的劝导与挽留下,他才打消了辞归乡里的念头。

但是,在此风波之后,海瑞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在学堂之内对上司不行跪拜之礼。又有一次,福建按察使长官到延平府视察,海瑞率领众位学生迎候于廓门之外,有位分守道的官员早到一步进入大门,见海瑞昂然不跪,十分惊讶,便问随从这位长揖不跪的人是谁,随从答日:“此乃海教官。”这位官员便命随从暗中观察,想看一看海瑞见到按察使长官的态度。结果,按察使长官进门时,海瑞依然故我,保持长揖不跪的姿势。这位官员知道后,不禁吐舌叹服道:“今日之世竟有此等的教官!”海瑞的名声从此在四处传扬,不少过往的官员也都知道南平有一位“笔架博士”。

海瑞任教官长达4年,一直坚持自己刚直不阿的立场,实属难能可贵,而我们为之庆幸的是,海瑞的正直抗争固然引起了一些官员的非议与憎恶,但也赢得了不少士大夫的交口赞叹,后者认为如此刚直守道、不畏权势的教官,恐怕只有在古人之中寻找。因此,海瑞任教官4年,不畏权势,昂然犯颜,独守已道,他的行为不仅没有为自己招来罢官的厄运,而是声望渐起;不仅当地官员默认了他正直的行为,而且“守相台察以上,咸鉴涵之矣”。这不能不说是海瑞的幸运。他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以礼为教,其讲论道德以及经义治事,一一实事求是,不为俗学所染,是教职中最难得者。”因此,巡按、监司等官员纷纷上书举荐海瑞。于是,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升迁为浙江淳安县令。从受任南平教谕,到升迁淳安县令,这5年是海瑞仕宦生涯中最平坦顺利的5年,虽有波折,但无甚大碍,这无疑与其所任教职、不涉民事的实际情况有关。

就任淳安县令是海瑞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真正了解天下黎民疾苦与王朝政治利弊的开始。淳安县是浙江省境内的一个山区小县,地瘠而民贫,地方经济相当落后,作物只有茶、竹、杉、柏等,并无其他特产。崇岩叠嶂,百姓纷纷逃匿山林之中。山下田亩均为豪吏之家侵夺,贫穷之家常常吃不到粮食。其县又地处新安江下游水路要冲,官员舫船频繁过往,均须调用当地百姓为其迎送,大大增加了当地民众的各种负担。

海瑞初来乍到,阅览册籍,发现民户逃亡人数超过在册人名的一半。面对百姓生活痛苦之状,他不禁感慨万千。顿生恻隐之心。他决定以身作则,饭粝羹藿,保持极为简朴的生活。俸薪之外,分文不取。家僮随从均令出外樵采,公庭无事,吏员们也可业余从事工商,以补贴俸禄之不足。官署中有一块隙地,海瑞命老仆“树禾麦,艺蔬芥”,旦夕取以自给。海瑞刻厉守贫的作风在当时官场中是相当罕见的。有一年冬天,他去北京吏部办事,他的老上司朱镇山正在吏部任职,见到海瑞在隆冬之际仍服一袭破敝的单衣,不禁埋怨他道:“即便是守穷乐道,难道还不能制作一套官服吗?朝廷命官起码要有一点体面嘛。”海瑞这才赶制了一套黄石绢的官服穿上。海瑞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县里各种钱粮制度编成一书,名为《淳安政事》,予以公布,使普通百姓对应该承担的赋役数额一目了然,从而避免了办事吏员的作弊。

淳安地处交通要道,来往官员路过之时,必以各种方式索要财物,当地官员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自然不敢得罪,便将这种人情钱都分摊给当地民户,弄得怨声载道。海瑞一反常规,均从自己收入中开支,有则送,无则已。有巡抚长官至,没有得到馈赠,便遣吏送信加以威胁。海瑞义无反顾道:“充军死罪,宁甘受,安可为此穿窬猥亵之举耶?”一般外官进京,都要携带大量礼品,为交际高官打开宦途。当人们劝说海瑞也仿效而行时,海瑞反问道:“如果天下官均不向上司行贿,难道能都不升迁?如果天下官都向上行贿,难道能都不受黜?”

当时,徽州绩溪人胡宗宪任浙江总督,此人因平定浙西及擒获著名海盗汪直等人,战功赫赫,震动朝野,因而官进少保、兵部尚书,总制东南数省。面对这样一位大人物,海瑞也显示出了刚直不阿的性格。有一次,胡宗宪的家奴路过淳安,耀武扬威,大肆索要财物,海瑞严词加以拒绝,这些家奴回府后,到胡宗宪面前告状。幸好这位胡大人并非鼠肚鸡肠之辈,对海瑞的正直耿介早有耳闻,对这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下属官员竟有一些敬佩之意,对于家奴所言只是一笑了之。有一次,他还诡秘地对手下官吏讲道:“昨天听说海令为其母做寿,买了2斤猪肉,真是不容易啊!”

不过,海瑞不可能不为自己的正直付出代价,因为睚眦必报的长官是随处可以遇到的。这里要讲的就是一位权倾一时的朝臣鄢懋卿。此人在《明史》中被列入《奸臣传》。他在大奸臣严嵩柄政时期,死心依附,得严嵩父子宠任,特命为总理两浙、两淮、长芦、河东盐政,因而尽握天下利柄,权势显赫一时。所到之处,郡邑官员膝行匍伏,极尽讨好谄媚之态。鄢懋卿生性奢侈,得志之后除用巨额资财贿赂严嵩父子外,为满足一己之私利,利用权势肆意敲诈盘剥地方官吏。他以盐法都御史巡视州县,携其妻同行,特制五彩舆,命12位年轻女子舁之,道路之上观者如堵,无不惊骇。地方官迎送,为讨其欢心,更是奇招迭出,以至于以文锦覆被厕所,用白金文饰溺器。馈送钱物之人不远千里而来,络绎不绝。

海瑞闻知鄢懋卿将要路过本县时,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方式。鄢懋卿在出京之时,曾经故作姿态,预先通知沿线官吏道:“本官素性简朴,不喜承迎。沿途饮食供帐,都应俭朴为尚,毋得过为华侈,侵扰百姓。”而真实情况却是:“各处皆有酒席,每席费银三四百两。供帐极华丽,就是溺器也用银制之具。”针对鄢氏这种虚伪的两面手法,海瑞在鄢氏未到淳安之前,即向其发出揭帖,声明“沿线官吏所为与鄢大人要求大相径庭,实为将百姓之苦怨归罪于鄢大人的错误之举,淳安百姓疲敝,本县令不知如何招待”云云。

鄢懋卿接到海瑞的揭帖后,心中不禁十分恼火,但素闻海瑞刚直之名,为避免尴尬的正面冲撞,鄢懋卿只得压住心中怒气,强作欢颜,命手下绕过严州境,改道而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淳安县的上司严州府知府一班人早已听到鄢懋卿一行要来的消息,在其将要到达的前一天,知府还特别强调下属部门盛情款待。根本没想到海瑞的一张揭帖竞把这位红得发紫的大人物给气跑了,严州知府闻讯后惊恐不已,料定鄢氏必要进行报复,自己及下属倒霉的日子就要到了。左思右想,结果一腔怨气都落到了海瑞的身上。这位知府把海瑞召到自己的衙门,拍打公案,破口大骂:“你海瑞是多大的官衔。竟敢如此轻狂,弄得我等与你一同遭殃。”海瑞只是端坐不语,丝毫不作辩解。待知府骂够了,海瑞才起身行礼告辞。海瑞这副“好汉做事好汉当”的态度弄得严州知府也无可奈何。

鄢懋卿回到北京后,即派其亲信御史袁淳前往淳安巡察,发誓要找茬除掉这位“海强项”。袁淳到达淳安后,海瑞虽知这位官员的巡察关系到自己的宦途,但绝不肯做卑躬屈膝之事。袁淳发现海瑞果然迎送不远,供应不隆,对他讲话的态度也较冷淡,不禁怒火中烧,讥讽道:“你即使想学知府的派头,恐怕还没有资格吧!”按明朝官制,官员任期满后,如无可指摘之处,即可升迁,当时吏部已准迁海瑞为浙江嘉兴府通判,为正六品官衔,而袁淳回京后,评价海瑞“倨傲弗恭,不安守分”,结果升职一事搁浅,只能以原职改调。当海瑞前往北京听候任命之时。又多亏老上司朱衡正任吏部右侍郎,从中周旋。当时恰好江西兴国县缺少县令,海瑞被改派到兴国县。海瑞由此失去了一次来之不易的升迁机会。

同类推荐
  • 平华世界

    平华世界

    本小说架空出一个国家、它的历史、制度、传统、宗教等。此以舞台,通过刻画入骨入肉的数百计人物;通过描述精彩的,跌宕起伏的、联连的、宏大的故事,旨在进一步让读者去了解、思考‘什么是人?’,‘什么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人类应去往那里?’交流群:102890497
  • 日暮歌

    日暮歌

    没落公子许夕照在走投无路之下混入皇宫假扮太监,历经一系列机缘巧合,竟成了崇祯皇帝的贴身侍从。从心思摇摆不定几次想要逃离皇宫,到决定对崇祯不离不弃誓死相随,许夕照始终立于崇祯身侧几步之遥,见证着这个内忧外患,战乱不绝的时代,见证着十几年间起起落落,风风雨雨的明末历史,陪伴着这位有喜有悲、有笑有怒,或与历史评价不尽相同,却无比真实的崇祯皇帝,走完了大明王朝最后的一段岁月。
  • 汉末国士

    汉末国士

    东汉末年。有清贫胖子青灯夜读书,自命无双。有吕姓女子赤马扛画戟,孤独求败。有病弱书生白裘咳红血,眉眼含笑。有少女孔明青酒洗赤足,卧山而睡。……春秋意气未尽,大汉养士八百年,养出国士千般风流。尚有白衣黔首博得富贵,乡野壮士为知己死那一年的李家少年,手捻黑白做死活。袖间藏刀三四寸,裁胭脂眉头,割英雄血肉。步步生红莲,行于汉末大雪中。
  • 历史悲歌之黄金神庙

    历史悲歌之黄金神庙

    曾经辉煌的印加王国在短短的一年之中被西班牙人迅速灭亡,上千万人口仿佛一夜之中不见了踪影,而一同消失不见的还有他们那视为‘太阳的汗水‘的举国黄金!一条黄金‘基普’引发的冒险旅程,沿着这条线路李逸一行人进入了浩瀚的亚马逊丛林,尘封万年的古老世界展现在他们面前,经历九死一生,他们是否能解开印加灭亡之谜?又能否找到那隐藏在历史之中的黄金神庙,而那神庙中又是否真的存在如山的黄金?本书为现实历史冒险类,喜欢可多留言。
  • 世家的天下

    世家的天下

    魏晋两百年间,无数权臣叱咤风云,与皇帝和政敌进行着险恶的斗争。成功者登上九五之尊,失败者整个家族惨遭族诛。书中描写了几大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牵涉多起政治黑幕,探究历史真相。这是一本讲述血与泪、隐忍与拼搏、以及时间改变人心的书。
热门推荐
  • 狭缝中的无限学院

    狭缝中的无限学院

    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无限流,稍带一些轻松幽默的元素。
  • 神魔大陆之神兵在世

    神魔大陆之神兵在世

    《神魔大陆之神兵在世》第一卷已经修改完毕啦,大家多多支持哦!由于后面的章节无法删除,并且修改还未完成,所以暂时只有第一卷是正常的剧情。希望大家谅解。
  • 妃要逃嫁

    妃要逃嫁

    穿成为被追杀的杀手,她杀手的尊严捏?她要挽尊!不是说要抓她归案,押入天牢吗?天牢是这般到处囍字一片喜庆吗?“这就是你的牢房,一生不得离开!”某妖孽世子笑得得意又深情。
  • 飞龙返渊

    飞龙返渊

    白色空间,引有缘人超凡脱俗;杀手联盟,诡异莫测;一代杀手横空出世,万物之灵,任由驱使。除恶务尽,渡十世情劫,悟塔罗之道,历尽磨难,重归神位。
  • 剑御鬼车

    剑御鬼车

    几千年前神界有一只强大的妖兽名曰鬼车。当时众神害怕它的力量威胁他们的神的地位,便请动一位主神和一个神秘组织联合把这个妖兽封印在人界。几千年后妖兽破封而出却不成想到当时封印它的那个神秘组织一直守在封印地。妖兽刚破开封印实力降到了最低点,此时那个神秘沉它虚弱便想要杀死它,经过大战妖兽身躯被毁仅有一丝残魂逃出
  • 绝世风流:混血妖孽太造孽

    绝世风流:混血妖孽太造孽

    她是仙魔之女,被世人所不齿,厌恶。年仅五岁的她为躲避追杀,四处逃离,一场追杀中,她奄奄一息,跳下山崖,却不料坠入桃林,遇见了他。他是妖,也是人,他的身体内居住着两个灵魂,一妖一人。出生异象,被妖族逐出,家族因他被灭门。年少的他无奈逃到人间,潜心修炼。在桃林遇见她,让他深情一世。你说这一世不能厮守,那我下一世决不放手。
  • 明武风云之逍遥叹

    明武风云之逍遥叹

    天下——刀已钝!烽火何处淬吴钩?剑已折!与日争辉徒消瘦!笑已尽!霸业何时方能休?拳已轻!漫步云巅真英雄!掌已空!韶华何人烬废丘?恸已干!千古笑传碎梦中。是谁——傲睨王侯十八年,笑看沧海携九天,红儿谩唱日月遍,尘中见明心亦闲。终是——逍遥神侯!知己难逢没人懂,功盖五岳摄九州。遥望天下!血雨腥风江山烬,紫焰狂怒舞天庭。叹无可言!曲肠百折终人散,逼问苍天可有情?
  • 限量级宠婚

    限量级宠婚

    为了复仇,乔苡沫踏上了嫁入豪门这条艰辛之路,她一路披荆斩棘,步步升级,原本以为最难对付的是手段高明的婆婆,后来才知还有气焰嚣张的小姑,神秘莫测的小叔,步步为营的初恋,阴魂不散的前夫……看她怎么收拾了这些妨碍她一步登天的人!不过千算万算还是算不过自己那狡猾如狐的花心老公。
  • 与鬼同居

    与鬼同居

    为了分担房租,我招来一位帅哥合租,帅哥却有些怪异,总是紧关着房门,而且自从他搬进来后,我竟然处处撞鬼,诡事连连,而帅哥更是一个捉鬼小能手,只是我身边竟然不断的有人死去,特别是房东一家,都死的离奇诡异,他们死后还都缠上了我……
  • 仙旅征途

    仙旅征途

    世人都晓神仙好,可在天道的运转中,神和人又有什么区别?世间万物又有什么区别?传说中的主角光环不过是命运无聊的安排,当你认为逆天而行时,不过是顺天而行罢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