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5200000010

第10章 低调做人要恰到好处(1)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人在年老时患的疾病,都是在年轻时候不注意所招致的;人在失意以后还要遭受罪责,都是在得意的时候埋下的祸根。所以在拥有成功和圆满的生活时,一个正人君子不能不时时小心谨慎。

不骄傲自满

为人处世,绝不可以骄傲自满,想要成为完善之人,首先要觉得自己始终不完善,并要不断地努力。在人际交往中,要“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倔傲,则去之者多”。意思是说,谦虚待人,愿意和他亲近交往的人自然就多;如果骄傲自满,盛气凌人,即使是原来与他亲近的人也会离他而去的。

谦虚是人品、学识修养高的表现,骄傲自满的人往往是浅薄无知的人。这种人总是喜欢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宋王派他出使秦国。到秦国后他得了几辆马车,回来后宋王很高兴,就又赏了他一百辆马车。这个人便洋洋自得,骄傲地对庄子说:“在陋巷过苦日子,我可没有这种本事;但游说大国的君主,让他悔悟,因而得到百辆马车,这是我的长处。”庄子见他如此骄狂,便说:“秦王有病召医,破痛溃痤者得车一乘,舔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你难道为秦王治痔了吗?为何得了这么多车?”

一个人即使是有能力,在某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但也不要太骄狂自满,要注意谦虚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权利维护人格的尊严,不受侮辱,不被歧视。因此,在和别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做到平等待人,礼貌待人,不能以势力的态度,谄上而慢下。另外,还要有自知之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要以自身的优点而骄傲自大。要有谦虚宽容的胸襟,自然能以谦和平等的态度待人,不致给人留下骄狂傲慢的不良印象。

一个人有地位,有才学而能谦虚待人,就能使别人信服。懂得谦虚就是懂得人生无止境,知识无止境。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只有谦虚谨慎、永不自满的人,才能追求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生。

旁敲侧击胜过当头一棒

如果你在办事时,能够找到一位有门路、伶牙俐齿的人才,让他尽其所能,从中撮合,传递信息,论理说情,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孟尝君是齐国的名门贵族,几度出任相职,是当时齐国政界的实力派。但有一次他与齐闵王意见不和,一气之下辞去相职回到了私人领地——薛。

这时与薛接邻的南方大国楚国正待举兵攻薛。与楚相比,薛不过是弹丸之地,兵力粮草等均不能相比,楚兵一旦到来,薛地后果不堪设想。

燃眉之急,惟有求救于齐。但孟尝君刚刚与闵王闹了意见,没有面子去求,去了也怕闵王不答应。为此他伤透了脑筋,几乎一筹莫展。

绝路之中老天给他降下了一线希望,齐国大夫淳于髡来薛地拜访。他是奉齐闵王之命去楚国交涉国事,归途顺便来看望孟尝君这位名门望族的。孟尝君高兴地亲自到城外迎接,并以盛宴款待。

淳于髡善随机应变,常为诸侯效力,与王室也有密切的关系。威、宣、闵三代齐王都很器重他。齐闵王时代他成了王室的政治顾问,且与孟尝君本人也有私交。

孟尝君决心已下,开口直言相求:“我将遭楚国攻击,危在旦夕,请君助我。”

淳于髡也很干脆:“承蒙不弃,从命就是。”

后人猜测,淳于髡此行,可能是有目的而来,专为朋友解危的,只不过这话须孟尝君亲自当面求他就是了。朋友之交,有许多心照不宣的东西,古来如此。

却说淳于髡赶回齐国进宫晋见闵王。正面的话题当然是要相告出国履行公务的结果,他真正要办的事情也早已盘算在心。

闵王问道:“楚国的情况如何?”

闵王的话题正投淳于髡的所好,顺着这个话题,淳于髡要开始展开攻心术,履行对朋友的承诺了。

“事情很糟。楚国太顽固,自恃强大,满脑子想以强凌弱;而薛呢,也不自量……”

话题意识性地流动,谈到薛,但不露痕迹。

闵王一听,马上就问:“薛又怎么样?”

淳于髡眼见闵王入了圈套,便捉住机会说:

“薛对自己的力量缺乏分析,没有远虑,建筑了一座祭拜祖先的寺庙,规模宏大,却不问自己是否有保卫它的能力。目前楚王出兵攻击这一寺庙,真不知后果怎样!所以我说薛不自量,楚也太顽固。”

齐王表情大变:“喔,原来薛有那么大的寺庙?”随即下令派兵救薛。

守护先祖之寺庙,是国君最大义务之一。为了保护祖先寺庙就必须出兵救薛,薛的危机就是齐的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闵王就完全不再计较与孟尝君的个人恩怨了。

整个过程,淳于髡没有提到一句请闵王发兵救盂尝君,而是抓住闵王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最大的弱点,旁敲侧击,点到痛处,令闵王自己主动发兵救薛,实际上却救了孟尝君。淳于髡的旁敲侧击、纵横术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追求完美的启示

有人追求完美,眼里容不得半点瑕疵,有人懂得知足,永远感叹上帝给他的太多。其实二者并不冲突,追求完美的人能在成功时精益求精,迈上新台阶;懂得知足的人能在失败时自我安慰,树立新目标。所以没有必要去划清“求全”、“求半”的三八线,而真正懂得“盛求全,衰求半”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何为“盛求全”?年轻即盛,成功即盛,拼搏之时也为盛。盛便意味着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此刻应该追求完美。求全非求过,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那就是你心中的完美乐园。目标过于不切实际只是浪费时间,绝不是我们所说的求全。有了心中的完美乐园,你便会充满动力地前进,一路上披荆斩棘。偶尔也会有些绊脚石,但是你要知道,你有时间,有精力,为了心中的那片世界你一定要对自己高要求,劈开那块绊脚石,勇往直前。

一位征服了无数座险峰的登山者,曾多次向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挑战,屡次的失败都未使他放弃,当人们询问他原因时,他只是淡然一笑:“Because it’s there。”因为它在那儿,因为我追求完美。正是这种求全精神让他征服了无数座山峰,一步步迈向新胜利;正是这种求全精神让他为了超越自己攀上珠峰而孜孜不倦。求全能给人动力,求全能让人进取。如果没有求全精神,刘翔还会成为奥运赛场上的“亚洲飞人”吗?站在成功的山峰上时,要求全,精益求精会让你找到更大的胜利。

盛时求全,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如果衰时也求全,那就成了固执,得不偿失。智者的选择是衰求半,半即知足,知足而常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官场失意之时,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放弃了追逐名利的世界,一花一鸟,一草一虫便足以让他满足。当我们失意之时,与其和现实硬碰硬还不如降低要求,学会知足;当我们年老体衰之时,与其为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金钱四处奔波,落个身心疲惫,还不如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地享受生活的美好。有人说:“快乐的人不是得到的多,而是奢求的少。”想必鹤发童颜的老者最懂得给自己无价的幸福。

求半者不仅有“悠然见南山”的情趣,更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求半者在失败面前懂得低下头,婉然一笑,心平气和地包容一切错误,然后用敏锐的心洞察整个世界,抓住时机重新奋起。苏轼一生多坎坷,在官场上起起伏伏,正是求半的心态让他乐观,正是求半的精神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奋起。

在得意时要求全,正如东方旭日喷薄,照亮整个天地;失意时要求半,如夕阳落山,在半含半露间洒下最后一抹余晖,等待的是明日的东升。

如果你是智者,你一定会懂得“盛求全,衰求半”的道理。

分把握分寸

人生之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就是分寸二字。善把握、有自知、能稳重、持理性,就是待人处世的分寸了。孔子说:“随心所欲不逾矩”,其寓意就是恪守分寸。分寸是一种力量。生活中对分寸操持得很好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首先是一个征服并升华了自己的人,是一个悟性高与定力好的人,这并不容易。分寸是一种成熟。植物需要阳光和雨露,人生也少不了学习与历练。或许你年少无知时吃了不少亏,但有失必有得,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受挫一次,对生活的领悟就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就增添一分;不幸一次,对世间的人事就冷静一些;磨难一次,对成功的理解就辩证一点。人生,大凡借此渐入佳境。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跟孔子谈论师兄弟们的性格及优劣时,忽然向孔子提了个问题:“先生,子张与子夏两人哪一个更好些呢?”

孔子想了一会,说:“子张过头了,子夏没有达到标准。”

子贡接着说:“是不是子张要好些呢?”

孔子说:“过头了就像没有达到标准一样,都是没有掌握好分寸的表现。”这就是过犹不及的来源。

有一回,孔子带领弟子们在鲁桓公的庙堂里参观,看到一个特别容易倾斜翻倒的东西。孔子围着他转了好几圈,左看看,右看看,还用手摸摸、转动转动,却始终拿不准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于是,就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

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是放在坐位右边的器物。”

孔子恍然大悟,说:“我听说过这种器物。它什么也不装时就倾斜,装物适中就端端正正的,装满了就翻倒。君王把它当作自己最好的警戒物,所以总放在座位旁边。”

孔子忙回头对弟子说:“把水倒进去,试验一下。”

弟子们便去取水,慢慢地往里面倒。刚到一点水,他还是倾斜的;倒了适量的水,他就正立;装满水,松开手后,他就翻了,多余的水都洒出来。孔子慨叹说:“唉呀!我明白了,哪有装满了却不倒的东西呢!”

子路走上前去,说:“请问先生,有保持满而不倒的办法吗?

孔子不慌不忙的说:“聪明要用愚钝来调节;功盖天下,要用退让来调节;威猛无比,要用怯懦来调节;富甲四海,要用谦恭来调节。这就是损抑过分,达到适中状态的方法。”

子路听得连连点头,接着又刨根究底地问:“古时候的帝王除了在座位旁边放置这种鼓器警示自已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治自己的行为过火呢?”

孔子侃侃而谈道:“上天生了老百姓又定下他们的国君,让他治理老百姓,不让他们失去天性。有了国君又为他设置辅佐,让辅佐的人教导、保护他,不让他们做事过分。因此,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之官,大夫有副手,士人有朋友,平民、工、商,乃至干杂役的皂隶、放牛马的牧童,都有亲近的人相互辅佐。有功劳就奖赏,有错误就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更改。自天子以下,各有父兄子弟,来观察、补救他的得失。太史记载史册,乐师写作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士传话,平民责谤,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各种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劝谏,从而使国君不至于在老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他的邪恶。”

子路仍然穷追不舍:“先生,您能不能举出个例子来?”

孔子说:“好啊,卫武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九十五岁时,还在令全国说:‘从卿以下的各级官吏,只要是拿着国家的俸禄、正在官位上的,就不要认为我昏庸老朽而丢开我不管,一定要不断地训诫、开导我。我乘车时,护卫在旁边的警卫人员应规劝我;我在朝堂上时,应让我看前代的典章制度;我伏案工作时,应设置座右铭来提醒我;我在寝宫休息时,左右侍从人员应告诫我;我处理政务时,应有人开导我;我闲居无事时,应让我听听百官的讽谏。’他时常用这些话来警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走极端。”

众弟子听罢,一个个心悦诚服地面露喜悦之色。

从孔子的话中,我们明白,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要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标准,不过分,也不要达不到标准。

给自己留有余地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丰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颊,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清代学者李密庵《半半歌》

这首《半半歌》,几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评价也是不一而足:有的人说它很中庸和避世,有的人说它体现了一种豁达的哲学境界。不可否认的是,它很值得体味,很有意思,是一种养生的妙法。这种吃饭吃个半饱,饮酒饮到微醺的境界就是半半主义的境界。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留有余地,才会有事后回旋的空间。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画家画一幅画,他一定要把留白算在其中,才是好画;印书,天地格、左右空白,你不能印满,总要留一点余地;做衣服,同样颜色的布料留个一小块,以防衣服破旧以后,可以拿出来缝补;高贵的家庭,三餐煮饭,总要多煮个一、二碗,准备随时有不速之客来访。做人之道,就是话不可讲满,事不可做绝,钱不可赚尽。

真话固然重要,然而如果说过头了,容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信任和赞赏的心理。话重复得过多,就容易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了对方的能力。于是听得不耐烦了,心里起了反感,开始“顶牛”,和你对着干,个性弱一些的也来个“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消极抵抗。正所谓过犹不及,话说得过于绝对,也容易失误,更会降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破坏和谐的友谊。

说在明处,说得恰到好处,见好就收,就算可以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只要达到能够提醒对方的作用,就可使对方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并且,最为重要的,对方会感受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感觉,从而信心十足。再者,一般人都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说话者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岂不更好。

对朋友的批评也不要过于明确、“求全责备”,而是要留半句。在不利于朋友接受真话的场合,你对他说了真话反而对他来说是故意给他丢丑。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旁敲侧击,或者说一半留一半。对方明白过来就行了,不必说得清清楚楚,让其他人听到。

当我们想了解事情的真相时,更要拿捏准确说话的“度”,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鬼谷子·反应篇》中详细阐述了“钓”人之语的详细方法:“以无形求有行,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若张置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就是说,只说一部分话,用含蓄而隐约的语意,而不把话说透,更容易引诱对方说出事实的真相,也就是钓出别人的话。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应该预留“修正”的空间。制定计划时,应该注意切合实际,不要过于理想化。

同类推荐
  • 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我们应仔细审查内心,发现陷阱所在。同时,培养正知正念的力量,彻底清除陷阱,而不是简单地在表面掩盖一番,那样就会埋下更深的隐患,更重的危机。《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就将告诉你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世间陷阱是有形的,即使涉世不深,只要带着防范之心审慎行事,也不至轻易受骗。最难防范的是我们自身心中各种无形的陷阱。
  • 接受自我创造奇迹:拥有自信

    接受自我创造奇迹:拥有自信

    本书讲述了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竞争能力的培养、理解能力的训练与方法、创造性思维训练、训练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培养记忆力的重要性及方法,以及按计划管理时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心态、保证身体健康、保证物质环境。我们把上百个行业里顶尖人物奋斗的故事串了起来,告诉每一个孩子,你们每一个人都有天赋,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人一生有无数失败的可能,但成功的可能只有一个。
  • 女人趁早要知道4:女人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

    女人趁早要知道4:女人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

    再漂亮的女人也有容颜老去的那天,年轻不是女人的王牌,脸蛋不是女人的资本。如果你以为自己可以一辈子做天真少女,以为年轻就可以为所欲为,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女人不管有多聪明、多漂亮、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人情世故,那么她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很多女孩之所以一辈子平庸无为,就是因为她活了一辈子都不懂人情世故!一个心智成熟的女人,必定是通晓人情世故的高手。她知道什么时候该退让,什么时候该表现,既不会锋芒毕露,也不会泯于众人。
  • 做人四得:把得稳、行得正、熬得住、算得到

    做人四得:把得稳、行得正、熬得住、算得到

    许多人都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摇头叹息:做事难,做人更难!因为生活的种种际遇常常让人心灰意冷。做人想八面玲珑,处处讨好,最后却疲惫不堪,失去自我;做事想轰轰烈烈,最后却失去方向,迷惘不已。我们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够聪明,可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收获却总是可怜的一点点?
  • 智慧书(青少版)

    智慧书(青少版)

    本书本着尊重原著并取其精华的原则,总结了葛拉西安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将适合于现代环境下的处世智慧阐述出来。本书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十二卷的分类,在每一节中呈现原著的精华,并结合实际进行了论述,再以故事的形式增强趣味性和哲理性,最后在原著的基础上为青少年朋友们总结出了实用的处世策略和方法。本书旨在帮助青少年朋友们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与价值观,并提供有效的处世策略与方法,为以后完善自我、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热门推荐
  • 校草你要小心哦

    校草你要小心哦

    父亲早早死去,林音花努力考上市里最好的大学,却不了被学院数一数二的男神看上,而自己也莫名地喜欢上了他,会在一起吗?
  • 破晓战争

    破晓战争

    在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上,黑暗的力量蠢蠢欲动。七个种族,七把传说中的武器,是为了国家的兴亡而战还是为了个人的命运逃避?究竟是选择苟延残喘还是洒血疆场?一场生与死、光荣与怯懦的抉择即将在大战中展开。
  • 飞仙

    飞仙

    我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我要这地,再也埋不了我的心;我要芸芸众生,都明白我意;我要站在至高之巅,主宰天地沉浮!
  • 邪天子

    邪天子

    天道崩,神垂死。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我自逍遥人世间还是踏仙伏神重组道,遥指青天吾为尊
  • 丝绸之路(中册)

    丝绸之路(中册)

    丝绸之路,对每个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做“丝绸之路”。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这条横亘于欧亚之间,绵延数千里,历时2000年的贸易通道有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名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全书共有19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全书紧紧围绕大唐、吐蕃、大食三大军事强国在丝绸之路展开的画卷,全面展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事。
  • 执着的我们

    执着的我们

    我想我不该喜欢你,我想我爱你,你刻骨铭心的爱,我刻苦铭心的记,你对我海枯石烂的爱情,我海枯石烂的还。如果再给我机会,我还会爱你,爱过你,我无悔,爱过你,我此生,无憾
  • 重生之文娱至尊

    重生之文娱至尊

    一场意外、使得网络写手唐辰重生到了平行界的一名艺校新生身上,什么?这个世界没有金庸、没有天蚕、没有华仔也没有周董?上一世的作品此生全部没有?看唐辰重现经典、引领全球,某位女星:“晨哥哥给人家写首歌好不好嘛”某位男星:“晨哥,搞基不、下次拍戏给我留个配角行不?”唐辰:“角色可以有,搞基就不必了”两世为人、看唐辰携美傲世全球、终踏文娱巅峰!!!
  • 老司机历险记

    老司机历险记

    没时间解释了,快他妈上车!老司机带你装逼带你飞,带你一路走到黑!前路是坎坷抑或磨难又怎样,便与我一起叱咤风云闯出条通天大道!
  • 仰节堂集

    仰节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t the Sign of the Cat and Racket

    At the Sign of the Cat and Rack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