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09

第9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三讲(3)

有些凡夫众生往往自作聪明,自己想出来之后还要去跟人家说,不照佛意,往往歪曲了。有些人说:“持名念佛这么简单,最好能密净双修,我加念什么咒。”这其实是没有理解“方便中第一方便,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不需要持咒,不需要止观,不需要用那些其他的方便法,你就一直信愿持名,自然大开圆解、明心见性。

昨天我还听说助念送往生要拿温度计来判断其往生与否,这是个很奇怪的做法,人走了,拿个温度计测,头顶的温度比其他地方高个一两度,就说这个人往生了,这是完全不懂,我们在后面会专门抽一点时间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理妙第二种就是了义中无上了义。佛说法教导我们有四依四不依: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人天福报跟二乘佛法声闻缘觉法比起来,人天福报是不了义,因为不能出三界。二乘佛法跟大乘法来比较,二乘佛法虽然出三界,但不能成佛,是不了义。菩萨法与佛法来比较,菩萨分证未圆,也是不了义。持名念佛的法门是一超直入如来地,直接修一佛乘,直接以阿弥陀佛果地上圆满的德能作为我现前一念的因心,念念念佛,念念即佛。所以这是最了义,无上了义。

第三种理妙就是最极圆顿,不落渐次,不落阶级,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没有那些渐次,我们哪怕就只是薄地凡夫,一往生极乐世界都是圆证三不退,所以他没有这些渐次阶级,顿超圆证,因此是最殊胜的法门。我们就可以真正从内心明白,相信这个信愿持名是最殊胜微妙的。

接下来蕅益大师打了一个比方“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水不清用明矾划几下,很快就清下来。同样,凡夫众生这个生灭的乱心,佛号投进去,乱心不得不佛,全体即是在佛法界之中。我们明白以后,要真正地信愿持名,关键是要真信切愿,而且要有这种大雄力,真正精进去修。你修行不精进,就说明信心还不够,愿力还不强。佛陀主要的殿叫大雄宝殿,大智、大悲、大雄力。这个智慧、慈悲和大能力三者是能修一切法门得成就的条件。所以大精进力,大雄力也很重要。

在《发心集》上讲了一个往生事迹的公案,是说有个恶人,他突然之间听到佛法,马上就精进去修,迅速往生了。

是日本镰仓幕府初期的时候,香川县有个人叫源大夫,姓源,不知道名字,就只叫他源大夫。这人以前是个浪子,专门以杀生为业,经常去打猎,也经常跟人家打架,很粗暴。有一天他打猎回来,看到有一大群人围在一起听法,他从来没有见过,就很好奇,粗暴地把听的人赶开,给他让一条路出来,挤到最前面去,对着那位说法的法师也很不礼貌,非常粗暴地吼叫:“你要说明白一点,要说得让老子也听得懂!”法师也不计较他,很详细地跟大家讲解阿弥陀佛的誓愿,讲解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快乐,讲解世间无常、痛苦的道理。

这源大夫从来没有听过,一听了以后当时就很高兴说:“啊,原来有这种事情啊,太好了!”就问那个出家人:“如果我出家的话,诚心念佛,是不是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呢?”出家人回答:“当然肯定可以了。”这人虽然很粗暴,但他做事情有大勇力,敢作敢当,马上就说:“那好,你马上给我剃度。”

周围的人就劝阻他说:“唉呀,你不要那么着急,回去准备一下,换一点衣服再来吧。”

源大夫就很粗,拿起刀来大叫一声,怒喝说:“老子想做的事情,你们谁能够阻拦呐?”吓得大家都不敢说话了。当场那个出家人就给他剃度,他要了一件袈裟就走了。

听净土法门就听了一次,但他有大雄力、大勇力,要了一件袈裟就一直往西走,一边走一边尽自己的全力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一直念。日本是个岛国,陆地很有限,他一直往西走,走不了多久就走到海边,海边刚好有个小半岛(一个小山),他就站在海边那个小山上,面向西方,声嘶力竭大声念阿弥陀佛,七天七夜之内没有吃任何东西,就喝一点点水,一直就站在那里念。因为大家前面都听到他很大声,喉咙都嘶掉了,还在大声念阿弥陀佛,但是到第七天的时候听不到声音了,就去看他。原来他站在那里面向西方,合掌站着就已经往生了。很奇特的就是,他往生以后隔不了几个小时,舌尖上就生出一朵莲花,是青莲花盛开。

青莲花开以后,(佛经上说的青莲,其实就是白莲花,洁白的莲花)。很奇特,就有人发现,原来根就在舌头上,把它拔下来种在香川县一个寺院的池子里面。到现在都还有这种青莲。庐山东林寺,寺院前面那个池子里的青莲,就是从日本把这个莲花再引过来的。

其实净土法门你要真信真愿,踏踏实实去修,就连这么一个平时非常恶劣的人,很快都生净土,而且站着往生很自在。

“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中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

《妙中钞》是智者大师所作的,这里就是归纳成就一佛乘的真因,就是信愿持名,我们就直接地修一佛乘,真信、切愿、持名念佛。

一乘圆修的妙果就是生到四种佛净土,所以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那四种净土我们当然都听多了:凡圣同居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实报庄严净土和常寂光净土。而极乐的妙处就是一生一切生。哪怕只是生到凡圣同居净土,都能圆具上三土。

因此莲池大师就说:“着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难免落空之祸。”这话是肺腑之言。我们虽然对这个理论没有完全通达,但真正地深信切愿,老老实实地持名念佛,那“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一定能九品往生。

如果有些人只是注重多闻,不肯去念佛,他学很多理论,这看看那听听,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执理而心实未明。”执著于理体,老是说要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庄严,要销归自性,但其实自性并没有开显出来,“心实未明,难免落空之祸。”到头来自力也没有成就,佛力也无法感通。因为你没有真正求生的心,只是销归自性,当然就难以感通佛力,最后落空。

所以对于净土法门的理论虽然不能完全通达,但能老实念佛,不间断、不夹杂,这一生决定往生,三辈九品有份。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就开示:“一声阿弥陀,无论解与不解,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念都是成佛真因。”这说得很透彻,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就是没有透切了解,但一直念都能念念是成佛的真因。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大家如果有余力能看更好,尤其是出家人。

有一位法师说过:“如果读了《灵峰宗论》以后不痛哭流涕,这个人是铁石心肠,是没有真正地心与法相应”。都是非常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的肺腑之言。把我们修行道路上那些迷惑颠倒,那些凡夫的错误知见、毛病统统挑出来,痛下针砭。

“第四是明力用。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

这段开始就讲力用。有人讲,我们念佛有什么好处呢?

本经就是以往生不退为力用,以九品往生为功力,以圆证三不退为德用。

信愿持名为因,往生四种净土就是果。以持名功夫的深浅,四土,每土各论九品往生。

其他法门凭自力而竖出轮回,我们要依靠自力,要修四禅八定。更进一步还要修受想灭尽定,才是真正地超出三界。要依断惑证真的深浅而有四土的差别。净土法门是依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自己的信、愿、行三资粮力而横超三界、圆证四土、圆证三不退。所以蕅益大师说:“横超四土,故九界众生应念能睹佛境,圆满妙觉。时时应现十方。

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描述的依正庄严,哪怕生到凡圣同居净土都能享受这些妙用。为什么?虽然自己的能力不够,但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加持,比方说极乐世界是想衣衣来,想食食至。凡夫众生在娑婆世界有吃饭的习气,一天吃二餐、吃三餐,去到极乐世界以后,虽是莲花化生,但习气还在,他如果想吃东西,念头一动,想吃什么美妙的食物就在面前显出来。“食已化去”,吃完了以后,也不要去洗碗筷,它自然就化掉。

这怎么理解?其实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很好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说:“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小小的一点质量,把它转化为能量就很大,原子弹爆炸就是这个原理。现在的科学家就知道:物质是能量变现的,能与质可以互相转变。可以说物质是闭锁的能量,能量是释放的物质,互相能够转变,质能互变。但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早就已经做到了。需要物质的时候,能量就随心所欲变化出这个物质来。念头也是能量,所以想衣衣来,想食食至。想吃什么就一念现前,吃完又变空了。变空了就是物质又变为能量,物质的相没有了。

其实我们学《中论》,上面讲不生不灭也很容易理解,不生不灭为什么?我们为什么看到这个世间有生灭,看到物质相?打个比方,能量它是不生不灭的,不管它现什么相,它现在现这个物质相,然后因缘散灭,物质相消亡了,但它并不是消失了,还是转化为能量。因缘聚合,又变化为另外一种物质。其实体是不生不灭。我们在娑婆世界,每天都要为衣食而奔波,浪费了很多时间。到了极乐世界就不像此土了,只是闻经听法,供佛经行,是最圆满、最美好的世界。所以六方佛赞。

因此要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我们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其余的都是小事情。如果你还有很多放不下,还是不肯真正地深信切愿,万缘放下,单提名号,这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了解,真正地开智慧。

并且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的殊胜还有五种,简单归纳起来就是:

第一,虽有凡夫,纯是念佛净业得生,非是有漏惑业所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净土虽然也有凡夫,但都是念佛信愿持名而得生的。

第二,但有人天,无四恶趣,亦无四空天,无魔王等天。

第三,纯入正定聚,无不定聚,无邪定聚。但因见思烦恼未断,暂时名为凡夫。

第四,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秽土。凡夫要跟圣者相见要有特殊的缘分,比方说法照法师在五台山大圣竹林寺见文殊菩萨,他是有特殊因缘,后来再找过去就只看到一片荒地,看不到文殊菩萨。三昧水忏里悟达国师见阿罗汉,见迦诺迦尊者,也是要有特殊因缘才能偶尔相见。所以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是隔开的,没有特殊因缘见不到佛菩萨。而极乐同居土见佛闻法随意自在,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任何的阻隔,随时都见阿弥陀佛。

第五,一生到凡圣同居土就能圆生上三土、圆证三不退。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因为断见思惑的深浅不同,也分为九品,所以四土各分九品。方便土以尘沙惑分为九品;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以断无明惑的深浅而分儿品。当然真正地圆证就是像佛一样完全地住常寂光净土。那么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以上的菩萨,他是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然后能生实报庄严净土,分证常寂光净土。

我们上午学到此地,愿大家同念弥陀,同生极乐。

同类推荐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本书讲述了赵朴初先生的一生。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当代的佛教领袖、著名的书法家、诗词曲大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但他非常谦虚,自称一生只有三事值得挂齿,即送难民参加新四军、在印度纪念泰戈尔百年诞辰会议上和印度文化部长唇枪舌战、与日本佛教界发起了纪念鉴真的活动。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热门推荐
  • 平淡也是一种修行

    平淡也是一种修行

    已经记不起来我在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苍白,在记忆里,我习惯了孤独,习惯了一个人独处。季节里,花开花谢,一抹离愁。就当时间一天又一天从指间滑落,我知道泛黄的记忆里,你只是错过了的风景。繁华落尽,下一个季节,你还会回来吗?我一个人漫步在午夜的街头,追寻着你的存在。良久,落魄的离去。迷醉的身体,在酒精的作用下变得如此寂静,只剩下眼角的泪痕。此刻,我不再想起。染指流年,漫不经心的动容,轻轻扬起嘴角,从此我不在思念,我放手了,一个人慢慢的走。散落在季节里的忧伤,能捡起来吗?却是碎了。青春记忆的牧歌,多少浸透着伤感?真的不敢提及,那将是撕心裂肺的感觉。时过境迁,用手再次抚摸,冰凉。早已没了曾经的摸样。
  • 爱在时空

    爱在时空

    姚谣是一个平凡的岁高中生,和大多数女孩一样梦想着能和白马王子“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她心目中永远高高在上的白马王子竟然和她穿梭时空到了古代一个不可考证的时期!!!天啊!这也太扯了吧!
  • 疯话如咒

    疯话如咒

    疯狂世界,疯话如咒,有你的荣耀,才是我毕生所求。(世界观借用蝴蝶蓝小说《全职高手》人物也有借鉴)
  • 大九界

    大九界

    此文是作品大纲,讲述了本人未来所有思路的走向,非小说
  • 王牌记者逃不掉

    王牌记者逃不掉

    七年前她是单纯的校花,他是金光闪闪的富二代,七年后,她是高级腹黑的王牌记者,他是叱咤风云的商界帝王。当俩人相遇,又会擦出什么火花呢………………………当顾余温接到任务要采访唐易“唐先生比较喜欢什么样类型的女生”“嗯,像你一样”忍一下“唐先生比较喜欢哪位明星”“我没有喜欢的明星,还过我喜欢你”再忍一下“唐先生你有结婚的打算吗”“如果和你,我打算现在和你去扯证”顾余温怒了“还能好好工作了吗,我tm不干了”…………
  • 错嫁之知音难求

    错嫁之知音难求

    小白女爱上文学男,可怜爱情道路坎坷,他们何去何从?更白痴的是,小白女的结婚对象居然是……
  • 葛水纯真年代

    葛水纯真年代

    拥有时不觉珍贵,失去时方觉珍惜!葛水,众多青年俊秀的大学校园。在葛水,有东山桔园测量少女受怨的温柔记忆;在葛水,有校园橘树下花前月下呢喃的温馨浪漫;在葛水,有西山大道午夜录像厅的逸闻趣事;在葛水,有火锅店里谈东道西的兄弟情、姐妹情、老乡情;在葛水,有男生宿舍里一个长头发的故事;在葛水,有女生宿舍里一个光头哥的传说;在葛水,有很多很多……葛水,一批青年的纯真年代!葛水,一个告别懵懂的年代!葛水,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葛水,一个永恒的回忆!谨以此文纪念永恒的葛水!作者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请勿对号入座
  • 盛少的追妻路:爱我就好

    盛少的追妻路:爱我就好

    “给你两个选择,要么死,要么爱上我”“我能有第三个选择吗?”“第三个选择,嗯?”盛扬一步步靠近“你认为你有第三个选择?”季十三看着面前冷若冰霜的盛扬,心里却想着怎样逃出他的魔爪。“先生,季小姐买了去爱情海的机票”该死的女人,你还真敢跑,看我怎么把你抓回来。当天到了爱情海,却人去楼空“少爷,少奶奶刚刚上了飞往马尔代夫的飞机”该死的女人,风声还挺快。可不管他追到哪里,季十三总能先他一步离开。后来,他站在原地“我就知道,你累了,肯定会回来……”
  • 天道是怎样炼成的

    天道是怎样炼成的

    这里讲的是一个少年想成为天道的故事。在这个有天堂、地狱、魔法、科技、死灵的世界中如何达到目标。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邪王的贴身冷婢

    邪王的贴身冷婢

    上一世,她是博士生,整日埋头办公桌,猝死无人知。重活一世,上天安排她做一名王府丫鬟,那便安然处之,静观其变,然而,谁能告诉她,为何是贴身丫鬟!“你过来,你说你要如何替我分担?”夜深人静,某王爷盯着小丫鬟干瘪的身材幽幽的说道。某丫鬟急急道:“王爷,奴婢不是这个意思。”“哦,那你是何意?”某丫鬟急中生智,语不惊人死不休:“三个臭皮匠,顶的诸葛亮,王爷可以多寻觅能人异士为您出谋划策!”本以为做好分内之事便可,可是这样的王爷与传说中的不一样啊,十年朝夕相对,至此,丢了一颗心。若今生未曾相见,便不会心生爱恋,若今生未曾相伴,便不会彼此相欠,若今生未曾相误,便不会彼此相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