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82

第82章 迦陵仙音第九讲(2)

临命终时,他就站在一个高台上,十多万人跟他一起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临入涅槃了,最后他每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有一道光明出来,光中有化佛,有阿弥陀佛。然后乌龙少康法师就给大家授记说:“你们刚刚看到我念佛的时候,见到我念一句佛出一道光明,光中有化佛,你见到这个瑞相,将来必定得往生”。给大家授记毕,就放光而逝,放大光明入涅槃,示现生安养、生极乐。

可见这个法门,是大光明法门。

【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

净土法门是九界同遵,十方共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以此法门,劝导他们国土的众生念佛超出生死轮回,求生极乐。所以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能够持戒念佛,我来迎汝。

【行者自见坐莲花上,莲花即合,生於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於七日,莲花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

得到初果,即是得到预流,预入圣人之流。然后断了八十八使见惑,再经过七番的生死,就能够成阿罗汉道。

【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在娑婆世界你修行,七番生死就可以成阿罗汉,在极乐世界要经半劫。为什么?其实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于极乐世界的修行一百年。为什么?

因为娑婆世界本来就是苦,你在这个苦海之中,能够发无上道心,能够精进修行,能够克服重重障碍去精进用功,功德不可思议,这个心力是勇猛精进,所以成就快捷。在此土娑婆,成就初果,七番生死成阿罗汉。在极乐世界,因为一切都是非常顺的,一切都是在演说妙法的,所以还是“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上生是久持小乘的戒法,久修小乘的戒法。中品中生就是在修小乘的戒法,乃至于“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一日一夜持具足戒,也就是说,临命终时还要现出家相。

比方说,清朝的顺治皇帝,传说是跑去五台山出家去了。其实不是的,这是民间那么传,野史这么说而已。事实上不是这样的。顺治皇帝的董鄂妃过世了,他确实也觉得世间无常,想出家,玉琳国师就不肯,说:“你做仁王护持佛法更好。”

后面玉琳国师去其他地方教化了,玉琳国师的一个弟子,就给那个顺治皇帝剃度了。国师回来就命令大众积薪,把柴火堆起来,要烧掉给皇帝剃度的木陈忞禅师,后面皇帝就说不出家了。但是他患了天花,临命终时示现了出家相,然后受出家戒。

也就是说,你一日一夜能够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信愿持名都能够中品中生,是名中品中生者。

底下是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

这个就很明显了,你看,中品下生的条件更低了。这个人是一个世间的好人,世间的善人。以前没有听闻过佛法,但是他还是很好,能够孝顺父母,能够行世仁慈。有慈悲心,有仁慈心,看到那些受苦受难的众生,能够去帮助他们,救济他们,是世间的善人。命欲终时才遇善知识,所以善知识很重要。从这个中品下生以下,因为他以前没有怎么闻过佛法,就特别显得临命终时善知识特别重要。

我们说“道之根本依师法”。善友为依,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信愿持名,净土为归,忏悔念佛,这个起码是下辈三品。再加上持戒为本,持戒念佛,就可以是中辈三品往生。中品中生,中品上生,再加一个观心为要,能够观心念佛,能够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来念佛,那么就是上辈三品往生。

这四句话你不要看轻,四句话把九品都包含在其中了。从中品下生开始,底下这四品,善友为依显得特别重要。这是说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开导。

【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广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也为他说阿弥陀佛因地做法藏比丘,所发四十八大愿,那么现在已经成佛,愿力圆满了,所以以此愿力摄受众生,接引众生。

【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听闻了这个法,生起信心来,信愿持名。好像壮士手臂屈伸之间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句经文给我们解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什么问题呢?你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往生的瑞相?没有,是不是?

可见平时给人助念的时候,不要以这个瑞相来判断他到底往生了没有。什么意思呢?《观经》讲得非常清晰。中品下生以下,他已经往生了,但是没有什么瑞相,没有说闻到天乐呜空、异香扑鼻,乃至于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住立空中,大家助念都能见到。没有这些,但是都得往生,他非常安祥地走了。所以中品下生没有往生的瑞相。

底下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乃至于下品下生,往生的时候,都还有一些来迎,但没有什么瑞相。他有些来迎是怎么样?那些下辈三品有来迎。你看,下品上生是弥陀请化佛、化观音、化势至来迎接,临命终人自己见到,助念的人见不到。下品中生是尔时“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有化佛菩萨来迎”。下品下生也是“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这些都是命终人见到的。

我们要知道,如果给人家助念,你闻到异香,听到天乐鸣空,这就不是普通的品位,起码是中品中生以上,乃至于上品往生。这就给我们解决一个非常根本的疑惑。你不要以为,我们助念见到瑞相了,这个人才决定往生。不是这样,“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壮士屈伸臂顷就去到极乐世界了。

【生经七日,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

他们去到以后,经过七天,见不到阿弥陀佛,但是见到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他说法,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得到初果。

【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

这是第十五观,这里面我们要了解两重要义。

一个是从法性的平等上来看最上的平等性。

二个是从法相的差别上来看无量的差别相。

从法性的平等上来说,净土法门是最彻底的平等,最圆满最究竟的平等。圆满到什么程度呢?一生极乐世界的人,他的相好庄严都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平等。虽然说是三辈九品往生,而一生到之后,就是圆生四土。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其他诸佛国土有十法界,四圣六凡十法界,而极乐国土是纯一一真法界,所以我们不要执著于三辈九品的往生,而忘却了最上的平等性。这九品的差别是从哪里说?是你临往生去到,这样来说九品差别。事实上你一去到以后就是平等性。

但是从法相的差别上来说,众生的根机确实千差万别,确实有非常复杂的差别。我们现在说三辈九品往生,这是如来归纳概略来说。如果详细来说,可以分为千辈、万品,都可以说。所以,不要执著于三辈往生的说法,就忘却了无量的差别相。

因此这两重要义,要能够明白。

我们来对比看,善导大师以前的那些大德如何判教,如何判断中辈的三品是什么条件才能往生,而善导大师又是如何去破斥,又如何告诉我们:不仅仅是学小乘法、持小乘戒之人,乃至于他平时没有怎么听闻佛法,就是一个世间的好人,他都能够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生起信乐,能够中品下生。

善导大师以前的大德判教说:中辈三品都是修小乘法的圣人。他们说:中品上生者是三果圣人阿那含。阿那含,不来,不来果,在五净居天就成阿罗汉了,不再来这个欲界了。为什么?因为他把欲界的九品思惑断掉了,所以他没有来欲界受生的因,不来了。我们说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四禅九天中间有五层天,称为五净居天。他就在这个四禅的五净居天之中修行,把色界的三十六品思惑断掉,把无色界的三十六品思惑断掉,最后成阿罗汉。

以前的那些大德为什么判中品上生是三果圣人,是阿那含的圣人,回小向大往生的呢?因为他们看到后面的得益——莲花寻开,自闻妙法,即得阿罗汉。一去到以后,莲花就开了,开了就闻妙法,说苦集灭道四圣谛,所以成就阿罗汉。善导大师以前的大德,他们判中品中生是内凡位的小乘的修行人。

什么是内凡、外凡呢?那是小乘的判位,告诉我们修行的阶位,是所谓的七个方便位。七个方便位之中,前面三个是小乘的三贤位,也叫做外凡;后面的四个称为内凡,就称为加行位。外凡是什么?五停心观、别相念、总相念三个方便位。

第一是五停心观,是让我们的妄心停止下来的五种观修的方法。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贪欲习气很重的众生,教他修不净观,白骨观,观身体很脏。不管你是怎样漂亮的男女,好看的只是外面一层皮,只是一个会走路的厕所,所以才需要喷香水,隔几天就要洗澡,就要换衣服,不然就很脏,所以多贪众生不净观。

二、多瞋众生慈悲观。瞋恨心重的就要修慈悲观,

三、多痴众生因缘观。观十二因缘。

四、多业障众生念佛观。这有两种说法,按小乘说就是界分别观。我见多、我见重的众生分别六界,乃至于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

五、散乱众生数息观。很散乱就是数呼吸。

这是五停心观。我们讲了小乘法从安般(安那般那)开始修,《安般守意经》讲到如何观察出入息。从这里开始先修风大,然后渐次修行。这是我们说五停心观。

第二是别相念。别别的相念,五停心观一个一个修。

第三是总相念具足修。这是小乘的三贤位,叫做外凡。

内凡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四个方便位。暖法,生起法乐。顶法、忍法,你要成就加行位里面的忍法,于一切法如如不动,一切外境如如不动,你才能够真正做到《地藏经》上所说的永不历三恶道苦。第七个方便位就是世第一法。

前面的三个就是外凡,后面四个就是内凡,这是从小乘来说。

善导大师以前的判教者认为,中品中生内凡位的才能够得到。内凡位就是加行已经修到了暖、顶、忍、世第一法了,他们才能中品中生。为什么?你成就了世第一法,再往上就是初果了,就是须陀洹果了。所以他们是着眼于后面得益,七日莲花乃开,从佛闻法,得须陀洹。一生到马上就成初果了。因为他前面已经是内凡了,已经成就了暖、顶、忍、世第一法。

他们错误的根源都在于没有真正地深信佛力,没有真正地深信阿弥陀佛愿力的摄持,而是以为只能凭自力。一去到就得须陀洹,所以就判断他前面起码是内凡位了。

小乘的外凡、内凡是这么分的,小乘的暖法,因为小乘是无漏法,你近无漏法,就称为暖法——你相似地体认到无漏法,就称为暖法了。大乘以中道,近中道义,近体悟空性智慧,称为暖法。大乘以十信位为外凡位。初信,乃至于十信都是外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贤位称为内凡。前面我们说小乘法,五停心观就是声闻乘入道的初时法门。

大乘基本上是修观世音菩萨的菩萨五观:“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真观,观察真谛之理而断见思二惑,也就是空观。

清净观,是断尘沙惑,也就是假观。

广大智慧观,是断无明惑,成就广大智慧,也就是中观。

所以也就是空、假、中三观。

悲观,就是用空假中三观,观六道轮回的众生受苦受难,来拔济众苦。

慈观,观众生受苦受难,所以慈能予乐,称为慈观。故此大乘修行,是修菩萨的五种观。

善导大师以前的那些大德,他们判中品下生是世善凡夫,即修世间善法的凡夫,厌苦求生。何以得知?由到彼经一小劫得阿罗汉果,他们是这么判的。他们判下辈的三品为大乘的始学凡夫,随其功过的轻重分为三品。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上面驳斥说:“诸师云:中上是三果者。然此等之人三途永绝,四趣不生。现在虽造罪业,必定不招来报。如佛说言:此四果人,与我同坐解脱床。既有斯功力,更复何忧,乃藉韦提请求生路?”

善导大师驳斥说,认为中品上生是三果阿那含才能做到,那你就搞错了。为什么搞错了?因为证得三果了,他三途永绝了。不要说证得三果,就是在内凡位的忍法,你就可以永不历三恶道苦了,就已经是三途永绝了。更何况是往上已经成就了初果、二果、三果。三果阿那含已经生到四禅九天其中的五净居天,更不生于欲界。这个欲界的九品思惑断尽了,所以他没有在欲界受生的因。在色界、无色界断尽七十二品思惑,就出三界,就成阿罗汉。他哪里还需要韦提希夫人去请法呢?

同类推荐
  •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是散文集《仙境罗浮》的姊妹篇。 《诗意罗浮》由22篇散文组成,以记叙、游记等手法,记录了罗浮山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养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和生态文化。本书以罗浮山人文景观为线索,串起一系列传说、历史事件,以小见大,由景及人,叙事说理,每一篇都充满了对罗浮山的深情,对罗浮山的厚爱,对罗浮山的感悟。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禅宗的基本常识

    禅宗的基本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了禅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禅宗的创建发展,还介绍了许多为禅宗作出贡献的高僧和一些著名的丛林清规的知识以及阐述禅宗文化的各个方面等同时还精选了历代许多富含深刻哲理寓意的禅宗公案。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热门推荐
  • 气泡

    气泡

    比宇宙大的空间是什么?每个空间都是一个气泡,每个气泡都有边界,当你捅破了边界的膜,那你自然就进到了一个新的气泡里面。宇宙里面有无数个气泡,同样宇宙也是一个气泡。
  • 总有人在等待

    总有人在等待

    从爱上他到只剩下依赖他,那些青春里的痛在一天天消失殆尽,回首时,是否还有那么一个人在默默等待……
  • 纯阳公子

    纯阳公子

    云飞本是燕京四大家族白家的小少爷,造化弄人,阴差阳错下,它却变成了乞丐,再一次意外中他认识美女江玉儿;从此美女如云;看他如何大展神威混迹花丛
  • 源我

    源我

    她,因为一场车祸,遇见了他,一心想坑他的钱而不知道怎么的住进了他家里......
  • 不见或许才是缘起

    不见或许才是缘起

    “盛萧真是愈发没用了,这样的人也能入了他的眼,哦,对了,你回去告诉他,我要你。”他退开贴在她耳边的唇,淡淡抬眼“滚蛋。”
  • 代嫁巫妃

    代嫁巫妃

    一次远古战争使得各大远古古族衰亡,使得巫氏一族放弃邪恶的巫术,改修造福人类的术式,他们隐居伶山,并用自己的法术造福附近的百姓,数千年来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而她,是上古巫族的后代,是巫氏一族的最具潜力的接班人,也是游莽族心中的为草原带来和平的圣女。而他,是曜日国的残废王爷,曾经是曜日国的骄傲。然而却在16岁那年,却因宫中内乱,一把大火,葬送了她母亲也葬送了他的妖孽容颜,同时还有被烧烫的柱子砸伤的双腿。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一场报恩代嫁牵扯到了一起。(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渊神域

    天渊神域

    上古年间,有天渊神域,镇守天地,后世天渊神域有龙元流落世间,世人遂起贪念,群起攻破天渊,天渊被迫封印,化万里雪山。他身为天渊后人,心性善良。一把刀斩尽天下不平事,一双拳打遍世间邪恶人。有时他的笑容如同阳光,温暖人心。有时他的长刀滴着鲜血,似是哭泣。何为正,何为邪,是非公道自会分清。风云悸动天下惊,狂刀怒斩北冥神!他便是泣血狂刀易倾宇,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好男儿!
  • 我心凡人

    我心凡人

    扑朔迷离的身世,幼年定情的佳人惨遭挫骨扬灰。平凡未知少年却被卷入惨无人寰的实验,生与死的边缘,他得不到任何奇遇。天不遂我,我便逆之。血与泪,一步步,挣扎不断。修仙并非朝夕成,情夺妄心安初真,我本一心欲凡人,奈何天变不与神。凡人之躯难与天争,不可逾越的沟壑,当一指逆天。改命,逆所不逆。
  • 丧尸妹子修真记

    丧尸妹子修真记

    林甜是悲催的,她死了又活了,可是成了丧尸,最主要的是她不了解丧尸,因为天地灵宝乾坤镯,她成为了一只会修仙的丧尸.(空间,不小白,只是要慢慢的变强,大家多多支持哟)
  • 魔神养成系统

    魔神养成系统

    穿梭不同世界,打破空间障壁,异世界只是我成神的垫脚石。“什么,获得小龙女的崇拜”“神仙姐姐也要求我带她玩转仙界”成神真的不要太容易:“恭喜宿主获得本世界10名女修的崇拜,成功将撒旦的影响扩大到异域,正式成为撒旦的使徒。”魔鬼的诱惑算什么,我们的口号是——干掉撒旦,我就是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