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74

第74章 迦陵仙音第七讲(1)

《西方发愿文》

南无西方接引阿弥陀佛!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成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为了帮助一切的如母众生速速从六道流转的生死苦海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要学习观佛、念佛、往生成佛方法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上午讲到了第十观,观世音菩萨真身观。讲了观世音菩萨的真身观的六个层次,还讲到了度六道观音。

在大圆满普施要门里面,说到几种观修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普施、普救、普度六道一切众生,先满足他们的愿望,让他们能够离苦得乐。并且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种种的缘,就可以成为法缘,偿还我们多生的冤债,而得自在解脱。

首先是依据《观经》所讲的方法,我们观想对生本尊和自生本尊观世音菩萨,然后自成本尊观世音菩萨,安住在这种观音禅定之中。自成本尊观世音菩萨心中,心轮中间的“舍”字放光,上供十方一切上师本尊、三宝、空行、护法,下施六道一切慈母众生。

我们这个观想中讲到,观世音菩萨身光之中显出五道众生的一切情况。我们也是下施六道一切众生。然后就可以观修破六道的种子字,知道我们念“嗡嘛呢呗美吽”,也已经在度六道。破六道的种子字,可以用我们以前发的资料,那上面有一个转五蕴成五佛的表,配合一起看就比较容易明白了。

首先是破地狱道,我们可以观想一个黑色的“都”(藏文)字,然后观世音菩萨头顶庄严是阿閦佛。灌顶的法器是宝瓶,为众生灌顶,能够灭瞋恨的烦恼,能够摧毁有情世间的一切地狱种和器世间的一切地狱道。有情世间一切地狱种,他将来感生地狱那种恶业都摧灭了;器世间的一切地狱道也能够度空。然后转水大、转识蕴、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

饿鬼道可以观修一个红色的“遮”(藏文)字,观世音菩萨顶严阿弥陀佛,以金刚杵为众生灌顶,灭贪烦恼,度有情界的一切饿鬼种和器世间的饿鬼道,摧灭有情世间的饿鬼种和器世间的饿鬼道。是转火大、转想蕴为妙观察智,转意识为妙观察智。

可以结合我们平时所拜的《大悲忏》来观修:“我若向地狱,地狱自超脱;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离苦得自在;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回头登觉岸”。

救度修罗道,可以观想一个黄绿色的一个“苏”(藏文)字,观世音菩萨顶严不空成就如来。大家听一下就好,我看修是没有那个必要,了解这个就好。这个普施要门,要求能够救度六道众生,需要禅定力的要求。不空成就如来,左手托十字杵,右手说法印,以等舍铃为修罗道的众生灌顶、加持、超度,消灭嫉妒的障碍。转化风大、行蕴和末那识为平等性智。

然后畜生道。就一个红黑色的“支”(藏文)字,顶严毗卢遮那佛以金刚法轮为众生灌顶,灭愚痴业。度有情界的畜生种和器世间的畜生道,转空大、色蕴和阿末罗识为法界体性智。“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离苦到彼岸”。

天道是一个白色的“阿”字,这个阿字用途很大的。事实上它是“阿字本不生”,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大成就者,他们任运安住于这个法尔如是的自性心中,可以与这个“阿”字相应。观世音菩萨顶严宝生佛,以五佛冠为众生灌顶;转地大、受蕴和前五识为平等性智。“我若向天道,回头自性觉,超然出三界”。

人道是一个“呢”字,“嗡嘛呢呗美吽”,“呢”浅蓝色,观世音菩萨顶严深蓝色的金刚持,结铃杵交抱印,能够破碎众生的自心识大的五利使。

第十一观:大势至菩萨真身观

下面讲大势至菩萨的身观,第十一观。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祇生死之罪。】

“阿僧祇”,无央数,无央数劫,身死之罪。

【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此观成已,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

这是第十一观大势至菩萨的真身观。我们知道《首楞严经》上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们东土的净土宗初祖是东林慧远法师。那么从整个法界来说,法界净土宗的初祖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观修方法,也是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个先观肉髻,肉髻上面有宝瓶。我们怎么判断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顶上肉髻上面有化身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的顶上肉髻有宝瓶。天冠有五百花,一一花有五百宝台,一一台,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悉于中现。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都在天冠的这些宝台上显现出来。

第二个号为大势至,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无量的化无量寿佛,化观世音、大势至,云集极乐世界,演说妙法。

钵头摩花是指红莲花(赤色的)。青色莲花,名为优波罗花;黄色的莲花,名为拘某陀花;白色的名为芬陀利花。大势至菩萨头上的肉髻如红莲花,这样的微妙。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都是协助阿弥陀佛利益教化众生、等觉位的大菩萨,候补成佛。我们知道化身的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但是这种无量寿,仍然还是有量的无量。法身、报身是无量的无量,寿命是无量的无量;化身阿弥陀佛还是有量的无量,虽然寿命无量阿僧祇劫,但是仍然还有入涅槃的时候。

那化身阿弥陀佛入涅槃以后,他的正法住世亦复无量,还有无量劫。在他的正法上半夜灭时,那么下半夜,观世音菩萨就补佛位,示现成佛,号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那时候的国土的名称叫做“众宝普集庄严世界”。现在阿弥陀佛的国土的名称叫做极乐世界。

众宝普集庄严世界的庄严殊胜胜过于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示现成佛,普光功德山王如来的寿命也是无量寿,也是无央数劫,但是还是有量的无量。他示现入涅槃以后,正法住世还是无量劫。上半夜正法灭,下半夜大势至菩萨即补佛位,示现成佛,号为“善住功德宝王如来。”

我们看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章》:“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时。若子逃逝,虽忆何为。”我们现在就是这样,“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在十劫这样非常漫长的光阴之中,我们在哪里流转,在哪里流浪,在哪里漂泊呢?一直是舍父逃逝。如《妙法莲华经》上的“穷子喻”,舍离大慈悲父,虚生浪死。舍离我们自性的这种灵明觉心,背觉合尘,虚生浪死。

现前应该明白,要至诚恳切念阿弥陀佛,“子若忆母,如母忆子,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我们能够以始觉来念本觉,就成就究竟觉,“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方便,不需要你去参究话头那些方便。乃至于说,你心力不够,你不需要作观想,只要至诚恳切老老实实念下去,自得心开。踏踏实实,妄心息灭,烦恼转化,万缘放下,单提洪名,只管念下去,自得心开,功夫一到,自然如来藏心开显,见本性佛,见自性阿弥陀佛。

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平时多作十六观,我们打精进念佛七、绕佛就至诚恳切念弥陀;静坐就作这十六观。这样就非常好了。多作十六观,临命终时,西方圣境依正庄严现前的时候,我们就非常欢喜。为什么?因为我们平时已经忆念,并且观修净土的依正庄严,已经观修得很熟悉了。那么就好像见到自己的故乡,见到自己的家园这样,非常的熟悉,非常的亲切,极乐世界的一花一木,我们都觉得非常的亲切和熟悉。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事实上就是我们的自性,就是我们回归到自性的故乡,无不还归此法界。

我们已经让阿弥陀佛大慈悲父等待了十劫,我们舍离阿弥陀佛,贫穷孤露在六道中间流浪,而我们这个五蕴色身之中有无价的摩尼宝珠,自己却不知道。那现在,听到阿弥陀佛的慈悲的呼唤,让我们忆佛、念佛,回到真如自性的故乡来。所以有一个赞偈说:“佛垂金手放毫光,接引往西方”。佛垂金手放毫光,佛长垂金手,所以我们要能够真正地具足信愿,舍离内心的贪欲,舍离内心种种的贪瞋痴慢疑的污秽,每一天都欢喜自在,每一天都活在极乐世界的光明之中。这是大势至菩萨的真身观。

第十二观:普观当生观

看第十二观是普观当生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时,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

事实上十二部经就是指佛经的十二种体裁:“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长段的经文,以后用一个颂来归纳一遍,叫“重颂”。“并孤起”,有时候单单就是一个颂,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本生是指佛陀因地的故事,本事是指那些上首弟子大阿罗汉过去生的经历。未曾有法。“方广论议及授记”。我们能够成就这个普观当生观,能够见到一切的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与佛经的教导相应。

【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能够“出定之时,忆持不失。”也就是说你出定入定,都能够心与法相应,这个就很关键了。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上说:“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飘泊。”如果你不能够了解心的奥秘,不能够修心的话,那么你外在很勤苦地去造善事,求乐,求人天善道,或者避苦,避免堕三恶道,仍然还是“无义终飘泊”。关键是要在心地上下功夫。

我们有时候,没有了解佛法,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所作所为和佛法有关,比方说诵经、供佛,那就是佛法。其实要看发心。如果是出于世俗的追求,这并不是佛法。比方说他诵经,他为了求今生今世,虽然他所诵的经是佛法,但是他的行为是世俗法,因为他感得的还是轮回的因,虽然是善因。所以一定要是对治今生今世的烦恼的行为,才称得上是佛法。

其实我们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不管你做什么事情,行、住、坐、卧,日用云为,只要是为了对治烦恼,都是佛法。如果你是出于贪恋今生今世的行为,哪怕诵经也是世俗法,也是轮回的因。你以轮回心来念佛,还是轮回的因。

慈云灌顶法师解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念佛人一百种果报,第一种果报就是怎么样?念佛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呢?他口里面念阿弥陀佛,心里面所想的都是今生今世的贪瞋痴,而且破坏念佛人的形象,让一切人,让其他的众生没有信心,在无量无边众生这里结罪。所以他的恶业就很重。

从早到晚,我们的所作所为,为什么没有变成佛法?我们前面讲过了:蛇饮水成毒,牛饮水成乳;愚学增生死,智学证涅槃。因为我们被八风所动——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贪执今生今世,被欲望所驱使,贪执今生的欲望,让我们一切的行为都成为“业”,都成为轮回的因。

祖师对恶业有一个定义,凡是因为贪恋今世而造的业都是恶业。所以我们一定要警醒无常,事实上我们一直在逼近死亡。比那个更加严重的是,如果我们的心与法不相应,那么我们其实正在不断地走向三恶道。我们要真正醒悟,事实上我们都明白,有一天我肯定会死,那就应该希望:在我死亡之前,能够得到心灵的自由,能够让我的心解脱,心无挂碍。

有四种方法,可以让我们能够心无挂碍,体验到心灵的自由,能够“出定之时,忆持不失。”在日常生活之中,都能够忆持佛法,能够不退失正念。

第一种方法,是不要执著于自己的观点;而要承认同一件事情,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不要执著地说,你错了,我对了。不要这样。

有一个小故事,大家可能听过了。一个老和尚带了三个徒弟,最小的徒弟在身边照料师父,另外两弟子在外面学习经文。师兄弟两个讨论意见不同,都认为自己对,就争吵起来了。

大师兄怒气冲冲跑来找师父:“师父啊,我们学一本经,这一句经文,我的理解是这样……对吗?”

师父说:“对啊,对啊。”

大弟子很开心走了。

过一下,第二个徒弟又跑过来:“师父啊,我刚刚跟大师兄讨论,其实我认为他错了。我的认识是这样……对吗?”

师父也说:“你对。”

第二个弟子又很高兴走了。

两个都对,小徒弟就不高兴了,不买账了,说:“师父,您怎么这么糊涂?如果大师兄对,二师兄就错了;二师兄对,大师兄就错了。”

师父回头看看他说:“你也对啊。”(众笑)

每个人都会执著于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对了,人家错了。这是让你烦恼的因素,你为什么那么执著你的观点?为什么不能够承认,同一件事情有无量的无量的观点?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热门推荐
  • 快穿:配角驾到!

    快穿:配角驾到!

    楚留离立志做一个随心所欲的人,所以她成了世界上的最大bug。她作为一个异乡人,她也迷茫着不知道自己该归何处,她会在不同的时空穿梭,拯救各种人的灵魂,她孤寂的活了千年,万年,她可以陪伴一个人的一辈子,而那人不能,那人可以忘记前生,而她又不能。她拯救的灵魂数不胜数,但她的灵魂,又该谁去拯救?她,究竟,是去,还是留?
  • 平凡的异界

    平凡的异界

    警察楚玉在异界的故事。本书涉及到异界刑侦方面,与以往异界书稍有差别。楚玉与女剑圣格林相识相爱,但是却无意中发现了一桩陈年旧案的疑点。格林深陷其中,到底格林早年的经历中遇到了什么,楚玉又是如何从一件件的细微事情中挖掘出真相呢?楚玉遇到无数次的阻挠,在刀光剑影中,在血与火的厮杀中,楚玉终于成为一代强者,全歼敌寇,让金色盾牌在异界熠熠生辉。
  • 索菲亚游记

    索菲亚游记

    原本好好修仙的她却因追杀来到了魔法世界,在这里她只想悠闲生活。
  • 生死之魔咒

    生死之魔咒

    莫氏家族的女人活不过三十,男人活不过四十,千百年来,莫氏家族的人就如惊恐的老鼠一般活着这个吸血的魔咒之中。今天,是莫氏家族九小姐莫妮书十二岁的生日,确也是莫氏家族三当家享年三十九岁的忌日。她被逼无赖,踏上了寻找魔灵灯之路。魔灵灯!万魔的灵魂聚会之灯!不解的生死魔咒!传说,要降服魔灵灯必先成吸血之魔,或成吸髓之妖,亦或成万神之神。千百年来,寻找魔灵灯的人都是有去无归的。寻找魔灵灯的莫氏家族之人更是死得凄凄惨惨,惨惨戚戚。她莫妮书一介女流如何降服魔灵灯?如何破解不解的生死魔咒?可她不得降,不得不解。从此,莫妮书踏上了一条万劫不复之路。(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路过红尘

    路过红尘

    文子默是凌氏培养的杀手,杀手的天性必定无情,而文子默成为最出色的杀手,却只因他有情。最大的缺点也成为他成功的优点,却也成了他最大的悲哀,只为那点施舍的温暖,他如同献祭般奉上了自己的所有。人的感情一旦用尽,还有什么可以留恋?
  •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次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尼克惊讶地发现,盖茨比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旧情人黛熙。盖茨比曾因贫穷而失去了黛熙,为了找回爱情,他不择一切手段成为有钱人,建起豪宅,只是想让昔日情人来小坐片刻。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真正的悲剧却在此时悄悄启幕……《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世界文学史上“完美之书”,村上春树,海明威,塞林格疯狂迷恋。
  • 冰封尘爱之追忆徘徊

    冰封尘爱之追忆徘徊

    几个不同的种族少年少女因青春的萌动发展的故事最后却一一死去这其实是个阴谋你......相信吗?
  • 我的胖达王妃

    我的胖达王妃

    前一世,女为悦己者容,为保持身材,不敢吃不敢喝却惨遭渣男劈腿。这一世,唯有美食与自己不可辜负,努力吃成小肉女,却意外收获王爷心。
  • 尘破天道

    尘破天道

    战神临世破凌霄,悍天斗地灭天道!一个鸿蒙宇宙九十九重天中的渺小的人物,却改写了这整个六界的未来。看萧尘如何重一个棋子变为一个改变天道的棋手,这九十九重天中看似平静,实则正在酝酿这一场巨大的阴谋!
  • 幽默水浒

    幽默水浒

    这部水浒,是游戏的水浒,更是幽默的水浒,它是写给孩子看的水浒。在题材的选取上,初中生作者不再局限于一般儿童文学的中规中矩,不再一味美化生活。他将水浒人物置于原生汁的社会生活之中,那里有争名夺利,有夫妻吵架,甚至还有“三陪”现象,内容涉及社会办学、宠物饲养、知识产权保护、生物基因培植、美容时装、伪劣产品等多个层次。作者的视野极为宽广,他笔下的水浒人物遭遇的事就像是现代人的平常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相信孩子也能认可这种亲切的人物环境进而认同新式的幽默水浒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