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71

第71章 迦陵仙音第六讲(1)

我得人身无义恒空过,我为佛子未如教修学。

彼诸暇满精勤励力者,愿仗上师三宝共加持。

死后难保不堕落,能救此畏唯三宝。

故应勤修正皈依,终不毁犯诸学处。

复应善思诸业果,如理取舍乃能办。

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首先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为自他迅速圆成佛道,所以我们来学观佛、念佛、直了成佛方法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昨天讲到了阿弥陀佛的真身观,就是第九观。西方极乐世界超胜于十方一切诸佛国土,超胜有五个方面:

第一个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一体,一体三身。

我们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报身佛是卢舍那佛,法身佛是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凡夫他见不到报身卢舍那佛,所谓“有耳不闻圆顿教,有眼不见舍那身。”只有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些大菩萨才能见能闻。法身佛毗卢遮那遍一切时、遍一切处,这一点凡夫连体会都不容易,都很困难。

西方极乐世界的超胜在于,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一体,一体三身。

第二个超胜。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号为无量光佛,无量寿佛,那这种超胜主要是指什么?主要是指应化身的阿弥陀佛。那报身阿弥陀佛,法身阿弥陀佛,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法身、报身,光明寿量都是相同的,佛佛道同,从法身和报身来说,是佛佛道同的。那这里面指阿弥陀佛的光明寿量超过诸佛,主要就是指化身的阿弥陀佛。

比方说,我们娑婆世界化身佛释迦牟尼佛,他的寿量示现就很短暂,八十年。《无量寿经》里,世间自在王如来,他寿量比较长一点,也只有四十二劫。化身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所以他的寿量非常超胜。

再者化身佛的光明可能网光一由旬,乃至于百千由旬。极乐世界的化身佛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怎么样?无量光明。所以这是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超胜的地方。

我们前面说过,法身如直线,无始无终,有自性清净法身和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如射线,是智慧圆满了,一得永得,报身寿命也是有始无终,好像射线一样,这是佛佛道同的。极乐世界无量光明无量寿,是特指化身阿弥陀佛,超胜于十方一切诸佛。

第三个超胜是阿弥陀佛度众生方法非常巧妙,一切诸佛不能相比。我们观佛、念佛,非常巧妙,比较容易就能够往生不退,能够圆满成佛。

第四个超胜,是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都能够平等证入报土。往生的时候,他因为带业往生,带业的不同,持名深浅,修行深浅不同,所以有三辈九品。但是往生以后,没有分别执著了,都是一生一切生,生凡圣同居土,即是圆生上三土。

第五个超胜是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我们只要具足信愿持名,在本经来说,能够以观佛三昧为宗,以观佛来摄心,来成就清净心,这样一句佛号老实念下去,净土十六观踏踏实实修下去,所有的障碍全部消除,能够顿超证入一佛乘。所以这是他特别超胜的地方。

我们看《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正因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这里面的第九观弥陀真身观,首先是观无量寿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这不是我们凡夫所可以想象的。所以如来在后面的第十三观就开方便。

第十二观是普观当生观,关于我们将来往生时候的情景。第十三观,如来知道我们凡夫众生,根机低劣,你看,阿弥陀佛的身像光明,确实不可思议,凡夫的心力难以真正做到。因此特开方便之门,叫我们杂观三圣,就是观七宝莲池中八功德水上,有丈六金身的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这凡夫的心力比较容易观得到。我们学十三观,等一下学下去了,就知道了。

第二个步骤是观眉间的白毫相,右旋宛转如五个须弥山高。在眉间有一根白的毫毛,它向右旋转,底下肯定大一点,越往上它就尖尖的,形成一座山一样。这座山有多大呢?五个须弥山,也就是五个妙高山那样。“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眼睛如四大海水,这太不可思议了,阿弥陀佛眼睛比太平洋还要大,我们怎么去观?要成就理一心不乱,确实可以观得到,而且将来我们往生的时候,见到自己的身量也是非常的高大,那么生的品位就很高。我们底下讲一个善巧方便,就是白毫相观。身诸毛孔,出无量的光明。

第三个步骤,就是圆光之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的化佛,化阿弥陀佛。由法身理体,出无量的恒河沙数的化佛。在报身佛的圆光之中,有百千万亿的那由他恒河沙数的化佛,“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第四个步骤就是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妙好,一一妙好有八万四千光明。因为佛能于众生的八万四千尘劳之中做佛事,度众生,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所以在八万四千尘劳之中,皆见宝相。所以见有一一相八万四千好,一一好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我们现在能够共同学习《观无量寿佛经》,能够启讲这部《观经》,就是阿弥陀佛佛光遍照,摄取众生,摄取我们。

大家能够看到的净土经典,《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也是阿弥陀佛佛光遍照。

并且制作这些讲净土法门的VCD碟,也是阿弥陀佛佛光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要能够明白,这些都是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受我们。那么他的证量就是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名念佛三昧。

念佛之人,身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远离魔事。为什么?一方面是阿弥陀佛愿力摄持,威神力加被;一方面是因为念佛之时,我们就在佛法界。在佛法界自然自性心地就大放光明,魔不能犯。我们清净心现前,所以魔不能犯。

在《十往生经》上说,“尔时,山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睹见彼国,胜妙利益不可思议。我今愿一切众生悉皆往生,然后我等亦愿生彼国。”佛言:“我从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萨护持是人,常令是人无病无恼。”念佛之人有二十五大菩萨,常随保护。

《阿弥陀经》说得更殊胜,六方诸佛,乃至于十方恒河沙数诸佛,都常护念我们。《华严经》上说:“八地菩萨常为如来之所护念”。现在我们净土行人,十方诸佛都垂护念,这是不可思议的地方。

底下说,“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佛心者,大慈悲是。”佛心就是大慈悲,我们学佛要心同佛心,要学慈悲心,慈能予乐,悲能拔苦。你看,释迦如来作太子,就因为对众生有大慈悲,见众生有生老病死苦,想做国王不能够让众生免除这些生老病死苦,所以示现出家成佛,广度众生。

可以说,没有慈悲就没有佛教。悉达多太子当年如果不是因为大慈悲心,没有示现出家成佛,那现在我们这一期的教法就难以圆成。所以说“佛心者,大慈悲是。”

“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这里面又有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生缘慈是见到众生苦,这时候生悲愍心,拔苦予乐。这个凡夫都能有,很有同情心,看到众生很苦,生怜愍心去帮助他。

法缘慈,就是如理思惟,众生因为不知道诸法皆空之理,所以常以自私自利的心去求乐,最后得到的是苦,无易于缘木求鱼。那么菩萨,“不为自己得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诸苦生于欲自乐,诸佛生于利他心;由此自乐与他苦,确当交换佛子行。”因为如理思惟,因为真正了解佛法,所以生起这种大慈悲,是法缘慈。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不需要缘众生,也不需要缘法,他任运自然地生起大慈大悲。慈能予乐,乐又分暂时的乐、人天的乐和究竟的乐,也就是说解脱涅槃之乐。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之前,为悉达多太子,再过七天,就能够得到转轮圣王之位,但是他舍转轮圣王之位而出家,示现成佛,这都是因为大慈悲,“佛心者,大慈悲是。”

所以修行学佛,要能够将凡夫的情与见转过来,这是两大障碍。将凡夫的感情升华为佛菩萨的大慈悲;将凡夫的这种知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成就大智慧;把凡夫的这种小聪明,这种世智辩聪,升华为佛菩萨的无漏清净圆满的大智慧。

凡夫的感情升华为慈悲,我们也可以从体相用三个方面来比较。凡夫感情的相是有条件的,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的。有占有欲,有染污心;随时变化,生灭无常;而且有亲疏分别。我们要将这些升华为诸佛菩萨的大慈悲,佛菩萨的相是无条件的,没有占有欲,非常清净,并且永恒不变,没有亲疏分别。

佛菩萨对于众生爱护犹如独子,比父母亲关心独生儿子还要胜过。为什么?父母亲对子女很好,那只是一生一世,再入轮回互相就不认识了。而佛菩萨有时候为了教化一个刚强难调难伏的众生,生生世世示现,跟随他、教化他、帮助他。如此永恒不变。这是相。

体呢?其实凡夫的感情以愚痴为体,本体是愚痴。为什么?因为凡夫的理智和感情是水火不相容的。有感情就没有理智,所以才会情人眼里出西施,看什么都是好的。结婚以后什么毛病都看到了,就天天吵架。事实上就说明它本体是愚痴。

诸佛菩萨的这种大慈悲以智慧为本体。有智慧才真正有慈悲。否则那不是慈悲,所以,大慈悲第一的观世音菩萨说大智慧法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菩萨大慈悲第一,他来说这个深般若法门,所以大慈悲以智慧为本体。因为他以智慧知道,唯有度众生才能圆满自己的福慧;所以知道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有这种大智慧,所以他真正有慈悲。

打个比方,好像我的右手痛,我的左手不会不理,因为是同体,同体名大悲。真正有智慧,了解佛法了,他知道一切众生与我一体,所以以智慧为体。

那么从用上来说呢?凡夫因为感情而流转生死,而堕入三恶道,而造业,造恶业。《圆觉经》上说:“当知轮回,爱为根本。”因为他有感情,所以就有执著、就有分别,就执迷不悟,所以就流转生死,就入三恶道。而佛菩萨因为慈悲而广度众生,而圆满福慧,圆成佛道。

所以说我们学佛,要将凡夫的感情升华为佛菩萨的慈悲。要学习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这一句教言,“佛心者,大慈悲是。”

“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迅速成就无生法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阿弥陀佛这样不可思议,凡夫的心力难以达到,他教我们一个什么方便呢?“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你只要观一个相好,就是观眉间白毫相,“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眉间白毫相真的观成功了,八万四千相好,就都豁然显现,当下就显现了。

“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见无量寿佛,无量寿佛的真身观真实地现前了,那十方诸佛也都现前,在大禅定之中,也都能够现前,这是十方诸佛现前三昧。“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现前为我们授记,不远的将来能够成佛。

“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这是第九弥陀真身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我们有一个资料,观眉间白毫相有五个步骤。告诉我们如何观,这很重要,而且容易做得到。你了解这五大步骤,阿弥陀佛“白毫宛转五须弥”,你就真实见到了。白毫相观成就了,八万四千相好就都成就了,那十方诸佛都现前了。你看这是不是一个非常妙的观法,非常妙的法门。

首先是前行。我们最好有条件,安排一间专门的小房子,但是要清净,没有什么人打扰。西向安立一尊阿弥陀佛像。供一本《观无量寿佛经》,佛的身功德、语功德都加持了。另外还可以供一座塔,佛的意功德也能加持我们。每一天就修观一到两次,或者多一点修观也可以。

要严净坛场,献供养,如香、花、灯、烛、茶、食、果、乐,这些种种,而且自己也要严净供养。一定要非常洁净,这就是净你的心地。不要轻视前行法。其他时间就称念阿弥陀佛的德号。如果你要加修,就可以加修一些往生咒,昨天传的往生广咒,结他的手印;或者念阿弥陀佛的心咒,这些都很重要,可以加修。

然后就发愿:“我等一切众生,与阿弥陀佛自性本体,本来不二。”我与弥陀体性相同,自性清净法身,这是相同的。但是,“但我与众生在迷,弥陀已悟”,阿弥陀佛已经成就了离垢妙极法身。“我今修白毫观法,愿普为法界一切众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这样来至诚发愿。愿之所在,法门之所在。我们这样至诚恳切发愿,也一定能够得到阿弥陀佛威神的加被。

之后就调好身、息、心。调身有五个窍诀:毗卢七支坐法,直如箭,弯如钩,绷紧如镣铐。就是说脊椎要直,好像一支箭一样;下颌要稍微往内收,好像一个钩子一样,不要昂头;膝盖要绷紧。

以前谛诺巴,那诺巴,修行时用一根缠带,把这个腿跟肩连起来,绷紧一点。跟气脉有关系。

还须防止下风,即下行气往下跑,可以拿一个小球,在打坐的时候,堵塞起来。平时没有专门修法,不那样坐也没关系。把身调好。

其实要真正的修,还有很多微细的地方。把呼吸调好,把心调到极善,白心,调到菩提心上来。

进入正观,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手结弥陀上品上生印。首先是右压左,食指弯曲,就是上品上生印。自然地安放好,就持名,持念阿弥陀佛。也可以念《龙舒净土文》上所说的,“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或者就持名阿弥陀佛。

再祈请阿弥陀佛,威神加被我,智慧光明普照我,慈悲摄受我,让我迅速成就白毫观。如此持名片刻以后,视线平行,即我们眼睛平平地看过去,看着桌子上供的那尊阿弥陀佛。就观他在虚空之中,因为我们供的像比较小,所以我们先把他观小小的,像有多大,我们就在虚空观多大,也可以。渐渐把他观清晰以后,再渐渐把阿弥陀佛像扩大,越化越大,越化越庄严,内空外明,纯是智慧功德的凝聚体。一直观到内无身心,外遗世界,唯见妙相庄严的阿弥陀佛,常住于虚空之中。第一步就观成了。

第二个步骤,弥陀佛身像在虚空之中观得,尽我的心力越大越好,能够多大都可以。然后就专注集中,观他的眉间白毫。丈六金身显现以后,把心念集中于佛的两眉之间,就观有一个洁白如珂雪,非常微妙的白毫相,白毫相长约一丈五尺。一丈五尺是多少米?就是五米,我们就观五米。你要把五米的白毫相观起来都不容易了。

事实上这是一个善巧方便,真实的阿弥陀佛,他的眼睛像四大海水一样,这个白毫肯定就不止这么一点点了。我们凡夫的心很赢劣,要真正观得很大不可能。

白毫的直径就是五寸,外表有八个棱面,就是八个砌面,一一的棱面,一一的砌面,都放大光明。中间是空的,虚通透明的,内空外明。白毫以两眉之间为中心,在这里面向右旋转,五米,转几圈以后,都有光明。此光就照着阿弥陀佛圣相,照着阿弥陀佛的圣容。你就把心念集中专注在白毫相中。我们的心不要移动,一直专注于一处,渐渐地整个的阿弥陀佛的金身都虚化。

第三个步骤的观修,就是无住观修。我们前面一直把心安住在、系念在阿弥陀佛的白毫相上,久久修习以后,心念渐渐地就能够得明了。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当代博古通今的大德净空法师于世界各地弘经演教四十多年,提出“佛教”乃“佛教教育”的正名之说,即他所认为的佛教也是孔教(孔子教育)。本书为净空法师几十年来弘经演教、启迪人类智慧的基础性的妙语菁华要录,包括佛教常识、修行、养生、礼佛仪式等内容。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热门推荐
  • 地狱刑徒

    地狱刑徒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阿赖耶识,生世罪虐;有死无生,杀人成活,不入六道,以命换命。一年前女友的离世,我懦弱的选择了自杀,魔鬼给了我一个重生的机会,让我杀死身负罪恶的人,根据他们的罪恶值,赢取生命。他赊借了我一年的时间来报仇,我只当那是一次噩梦,直到我杀死第一个人开始,才知道杀戮才刚刚开始。行走在人世间,像我们这类人很多,我们以杀戮换取生存的机会,我们称自己为“地狱刑徒”。而世间背负最大罪恶值的也正是我们这类的人,一开始就注定了我们彼此之间的仇杀。我在一步步的沉沦,直到罪无可恕,永坠黑暗。
  • 大道破乾坤

    大道破乾坤

    江湖险恶,修仙之路到底能走多远?人心难测,一路上他又会经历哪些波折?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琉璃斋

    琉璃斋

    琉璃斋,存在于三界之中,却改写天道,一系列你听过或没有听过的奇谈,在这里你都将重新倾听,每一个故事可能都会打破你的认知,不要惊讶,在这里每个人都将会找到那些不存在于书中的故事。
  • 传承殿堂

    传承殿堂

    浩瀚宇宙,孕育无尽文明。时光流转,会有多少文明烟消云散,会有多少传奇被历史铭记。一切皆会飘散,唯有传承永恒!这里是灭亡后的希望之地,这里是生存者的机遇之所,这里是传承殿堂!主角:什么?都嫌我资质差,没门派愿收?没公司想要?切~哥有最多的秘籍,最高的科技!想要?来求我啊!!!新人码字不易啊!!!请进来的各位大人点一下“加入书架”,另求推荐票啊!!!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余烬 伊亚斯纷争

    余烬 伊亚斯纷争

    新世纪56年,人类的殖民行星伊亚斯星遭遇了一场长达20年的纷争。纷争的起因源自一场极其失败的试验,伊亚斯人用了16年时间,在消耗了半数的人口后阻止了灾难的蔓延。但星球上俩大势力却因意见不合而使这场纷争又持续了4年之久。那时,伊亚斯已是体无完肤。。。故事以男主的视角来展现这场灾难性的纷争,以及男主在这场纷争中经历的点点滴滴。
  • 我本青衫

    我本青衫

    我本青山绿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三年前后微风雨,台上台下说短长。一段汪册子,一段钻天儿,一段丘山串花,一段瓦刀黑脸……你有你的说书客,我有我的青衫郎,一折扇,一界方,一只矮桌一台戏……
  • 对不起,我怂了

    对不起,我怂了

    我现在知道为什么你的耳垂会那么大了,因为你足够幸运遇到了我,并得到了小姑娘这辈子只会给出两次的真心。真心不会因为对方是谁,也不会随时间而消逝。它就静静的在那里,随时可以拿出来。之前一直以为真爱是个点,两个人碰到那个点后便会永远在一起,现在才明白,真心才是那个点,真爱是在两个人真心的基础上串起来的线,由线到面,由面到无限大,就看双方有没有去建造真爱的信任和勇气。在一个人拥有着对方真心的时候,便拥有了无限去挥霍的权力,甚至包括她的命,直到付出真心的那个人开始懂。
  • 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

    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

    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择要阐述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理论体系,重点介绍了在公司企业中可以应用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具体应用理论解释;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马斯洛理论在管理理论中的具体应用。
  • 黑血驱魔师

    黑血驱魔师

    在很长很长年月的时间里,人类与恶魔爆发了一次又一次战争,可渐渐的仅仅依靠传统的神父与军队已无法再抵挡恶魔的脚步。但在某一天,一部分人为了获得胜利将一只脚踏入了禁忌的铁门。于是那一部分人变成了本该待在地狱的恶魔,驱魔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