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3300000001

第1章 回归生命的故乡第一讲(1)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诸位善知识,从今天开始,很高兴在释迦佛、阿弥陀佛慈光的加被之下,我们能有殊胜的因缘来共同在永宁寺学习《佛说阿弥陀经》。

首先请大家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帮助一切如母有情能速速地从生死轮回的六道苦海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要圆满成佛,唯有成佛才真正地有大能力、大智慧、大福德,帮助一切众生超出生死轮回。而在这末法时期真正能让我们横超三界,顿出轮回,一生成佛的最殊胜的法门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之中讲四种念佛下手最方便且真正三根普被的是持名念佛。

我们此次所学习的《佛说阿弥陀经》就是专讲信愿持名。具足信愿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殊胜圆满的典籍,并且这部经非常精要,是释迦牟尼佛的心髓法要,可以说一部《大藏经》三藏十二部归纳起来就是这部《阿弥陀经》,再进一步浓缩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

怎么可以知道呢?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总共只有1857个字,但在这部经典之中,释迦牟尼佛一直叫声闻弟子里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名号总共有36次。经里总会出现:“舍利弗,又舍利弗”。而在玄奘法师翻译的经典里叫做《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那里释迦佛叫舍利弗的名字总共出现了54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这种悲心殷切;也可以知道此部经典里所讲的法门特别殊胜。

我们想想作为父母,如果特别希望子女要明白某件事情,要引起重视,就会一直重复地叫着他的名字,如果作为父母对子女讲话,一两千个字的话也就十来分钟,在十几分钟之内重复地叫名字会叫到36次,可见是多么重视。所以不要认为《阿弥陀经》每天都念,我都会背,这应该很容易。但其实看看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就可以知道,整个三藏十二部几乎都包容在其中。如果展开来说,是义理浩瀚。所以说要懂得《阿弥陀经》起码要能懂得半部《大藏经》,不然难以真正通达。

在净土宗的典籍五经一论之中,流通最广泛的是《佛说阿弥陀经》。这部经典的注解从古至今也非常多,单单说古代关于《阿弥陀经》的注解,比较著名并且现在可以看得到的就超过48种。

其中有天台宗智者大师所作的《阿弥陀经义记》一卷;法相唯识宗玄奘法师的弟子窥基法师作的《阿弥陀经疏》一卷;《阿弥陀经通赞疏》三卷;唐朝时新罗国元晓法师作的《阿弥陀经疏》一卷;唐朝时新罗国一位太贤法师作的《阿弥陀经古迹记》一卷、《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古迹记》一卷。

太贤法师是一位很有成就并示现很多神通的大德。他本来是新罗国(现在的韩国)的王孙,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家,然后来到大唐求法,之后隐居终南山修行。

终南山里面有一尊三丈高的石雕弥勒佛像,太贤法师去绕佛。很奇特的是,太贤法师绕到哪个方向,这尊石雕弥勒佛像的头就会转到哪个方向。所以这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法师。他为鸠摩罗什法师、玄奘法师所翻译的两种《阿弥陀经》译本各作了一种注解。

在这些无量的《阿弥陀经》注解之中,最权威的注解出自明末清初两位大德。大家都知道明末四大高僧是莲池大师、蕅益大师、憨山大师、紫柏尊者。

莲池大师作的《阿弥陀经疏钞》非常广博浩瀚,他是在禅宗里面开悟之后回过头来归心净土,也是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还有一部是净土宗的九祖蕅益大师所作的《阿弥陀经要解》,印光法师对这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推崇备至。

印光法师赞叹说:“即使阿弥陀佛亲自为《阿弥陀经》作注解,亦不能超出其上”。也就是说这部要解就等于阿弥陀佛亲自为《阿弥陀经》作注解,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蕅益大师如果不是阿弥陀佛示现再来,也必定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不然当不起大势至菩萨如此的赞叹。

所以此次我们选定《阿弥陀经要解》作为学习的法本。

在净土的五经一论之中,这些注疏特别值得学习的还有唐朝时善导大师为《观无量寿经》所作的《观经四帖疏》。

善导大师以前的大德解释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容易的。而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示现再来,他在《四帖疏》里特别地开示:“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佛心偏怜,常没众生”。也就是佛陀说此净土法门,虽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其实特别是为末法时期经常淹没、沉沦在六道轮回里,用其他法门难以超出轮回的凡夫众生而说。所以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我们学了以后对于往生就更加充满信心。

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也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来弘扬天台教法,他都有示现念佛求生西方。他作的《净土十疑论》,对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容易产生的十大问题作了很透彻的阐述。还有昙鸾法师为世亲菩萨的《往生论》作一个注解叫《往生论注》。

昙鸾法师也非常神奇,他原来想学长生不老,想成仙,而且到南朝来找当时著名的陶弘景,求了很多修仙的典籍,但后来遇到菩提流支,菩提流支法师就劝他:“你与其去修长生不老、去修仙,不如念阿弥陀佛,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是真正的无量光明无量寿。”他听后大喜,就把那些修仙的典籍通通烧掉,专修净土。

另有道绰法师编撰的《安乐集》。里面也有很重要的开示,尤其重要的就是“凡夫入报土”。我们虽然是业重的凡夫,没断丝毫见惑和思惑,但只要伏住见思惑,不让它起现行,就能到达念佛成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都能入实报庄严净土。所以“凡夫入报”是个非常透彻的见地。

还有唐朝时飞锡法师所作的《念佛三昧宝王论》、明朝时传灯法师(天台宗的大德)所作的《净土生无生论》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重要的净土宗经典注疏。

净土法门是难信易行之法,要真正生起信心,一定要能像蕅益大师所开示的:“要具足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具足六信,这要有大智慧、大善根、大福德。大家如果能对以上所说的这些典籍深入地闻思,就一定能破除凡夫的愚痴无明,开大智慧,生大信心,将来决定往生西方。

当代黄念祖居士为《无量寿经》所作的注解也非常值得我们赞叹。

“原夫诸佛愍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这一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内容是总序多门。

二部分内容是别显净土横超殊胜。

三部分内容是特显信愿持名殊胜。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同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愍念九法界众生,愍念六道凡夫众生并帮助他们离分段生死;愍念二乘声闻、缘觉众生,助其离方便变易生死;愍念菩萨,助其离实报变易生死。

[随机施化]随顺众生的根机而施以教化。教是由因上来说,化是由果上来说。佛陀教导我们,使我们在身心气质上有变化、提升,这样是教化。好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示现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应以何法得度即为说何种法。此为“随机施化”——随他的根器而施以不同的教化。

对于善知识来说应机说法,观察众生得度的根机而说法很重要。他的意乐及兴趣在哪方面,哪个法门能让他迅速解脱,就应该为他说哪个法门。对于修学者来说,择法觉支很重要。要选择适合于自己修的法门,所以在七菩提分(七觉支——择法、精进、喜、除、舍、定、念)里,择法觉支排在第一,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选择的不是适合于自己修的法,要成就相当困难。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两个人来求出家。一个在家是打铁的,一个出家以前是看公墓的——专门帮人守坟墓。佛陀的弟子就教打铁的人修不净观,教看公墓的修数息观。

两个人修了很久都不能成就,觉得自己业障重,反正修行也难以上进,就一起准备还俗。佛陀知道了就把他们叫过来问是什么原由,这两个人一五一十都说了。佛陀就说:“哦,你们择法觉支没修好,是因为没有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法门”。(佛陀的阿罗汉弟子来教他们,当时也没有特别地观察根机)佛陀就教两个人把所修的法门换过来再修。

打铁的人修数息观就很容易相应,看公墓的修不净观也很容易相应,不久以后两个人都成就道果。所以随机施化特别重要,容易得到利益。只有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法门才容易成就。

[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归元就是令一切众生都能就路还家,复本心性;归元也就是归到真如自性,圆觉妙心。一切法都依心而建立,“万法唯心,心外无法”。一切依正因果无不从心建立。但迷昧的人就执著于诸法为心外实有,而妄生爱、憎、取、舍。所以就迷惑颠倒、造业受报、流转生死。诸佛出现于世的大事因缘就是为了帮助众生从错觉的世界里解脱出来,把凡夫的实执转过来,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由错觉的世界里、在无明系统里转过来进入到明觉系统。所以说“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因此佛陀应众生的根器而广说了八万四千法门。

比如《大佛顶首楞严经》里就讲到二十五圣修证圆通,门门皆可成佛。但在无量的修心法门之中归纳起来其实也就是两大类:一类是凭自力截断妄识流注,比方修禅宗,修天台宗的止观,都要凭自力来断八十八使见惑、断八十一品思惑,这就很困难。

还有一类修心的法门就是凭佛力转得凡心即佛心。我们透过念阿弥陀佛,执持万德洪名就能由有念而入无念。一开始是有念,念念都是在念阿弥陀佛,念念都是在入佛法界。功夫深了就能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就能契入不生不灭的真心本体。因为我们所念的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全体就是本觉,就是实相般若;我们所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全体就是本觉,就是实相般若。所以这是非常殊胜的方便,能让我们迅速地明心见性,花开见佛悟无生。

二部分是别显净土横超殊胜:

[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在这一切的方便法门之中,最方便、最直捷、最圆顿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净土法门具足四种殊胜方便:

第一种方便是不值佛世,常得见佛方便。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应化身只有八十年。所以我们要亲见佛陀很困难,而弥勒菩萨要下生成佛,按人间的时间来计算还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因此我们要见佛,要听佛说法非常困难。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念阿弥陀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样才能常见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说法。

而且西方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来成就、来庄严,所以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单单可以听阿弥陀佛说法,还可以听十方一切佛说法。因为在极乐世界的那些宝树之中有宝罗网自然映现十方佛净土,就像我们在人间看电视一样。你把电视打开,一调频道,想看哪个台就可以看哪个台。同样,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想听药师佛说法,在宝树之中就会显现出来,想听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说法,一动念也能显现出来。所以这是特别的殊胜方便。

第二种方便是不断惑业,得出轮回方便。末法时期业重的众生要断见惑和思惑非常困难。经云:“如断四十里流”。一条大河流了四十里,突然要把它截断,那是非常困难的。但修净土,持名念佛,不需断惑业,只要把见思烦恼伏住,能达到念佛成片,就可以带业往生,超出轮回。

第三种方便是不修余行,具足六度方便。

第四种方便是不经多劫,得疾解脱方便。

在一切的方便之中,可见净土法门是最方便的。十方诸佛都有种种的方便法门教众生得解脱或教众生诵经、持咒、观想、修禅定等等,但对一般末法业重的众生来说都很困难。而阿弥陀佛的殊胜方便就是把他一切的大愿力,及修行功德都凝聚在一句万德洪名之中,众生只要执持名号就能以名召德并成就多福德、多善根。所以这是最方便、最殊胜的。

[至直捷]指念佛之人,横超三界,顿出轮回,就像由小学一年级直接升到博士班一样。我们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非常直捷痛快。直接就超越菩萨的五十一个阶级。念佛成佛,生净土而证佛果,所以没有一切的繁琐,是最直捷的。

[至圆顿]净土法门是圆教之中的圆教,念一句佛号就是圆满地具足修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圆满地修禅、教、律。“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禅宗是修佛意功德;教下、天台、贤首是修佛语功德;律宗是成就佛身功德;修净土执持一句万德洪名是圆满地具足修阿弥陀佛的身、语、意功德。所以说是圆教之中的圆教,以阿弥陀佛果地上的究竟觉悟作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即念念佛,即念成佛。

可见《阿弥陀经》已经超越了《华严经》、《法华经》是极圆之教。所以在《要解》里蕅益大师赞叹说:“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都融摄在这一部《阿弥陀经》里面,并且净土法门又是顿悟法门里最迅速顿出轮回的方法,是顿中之顿教。

莲池大师说:禅宗里面要开悟的人须具足福德智慧,不然难以开悟。在禅堂里能打坐开悟的人,要有三朝天子福,七世状元才,他的福报要三辈子能做皇帝,他的智慧要能七辈子都考中状元,要有这样广大的福德和智慧才容易开悟。所以今生今世能够修禅而顿悟的人,其实是过去生之中已累劫在修行。禅宗虽说是顿悟,但如果从多生来看,是顿中之渐教,因他过去已经多生多劫都在修,所以今生今世才能开悟。

《永嘉大师证道歌》里也说:“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我已经多生累劫在修了,所以今生今世才能开悟。而净土法门,信愿持名,往生径登不退。虽是凡夫却能顿超到一生补处,都是阿鞞跋致,都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就与一生补处的等觉大菩萨平起平坐,做同学了。故说光寿同佛,是顿中之顿教。可见净土法门是圆中极圆、顿中极顿之教。

因此说:念佛法门是以阿弥陀佛一乘愿海,六字洪名的究竟果觉来作为众生的因心。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是《观经》里讲的净土法门的根本理论。

“是心作佛”——我们现在能念阿弥陀佛,此心当下就在作佛,如果不念阿弥陀佛,心一定会念五欲六尘,一定会起种种的烦恼妄念,那就是在念六道轮回。“是心是佛”是指我们的本觉。所以说所念的阿弥陀佛,所求生的极乐世界都是我们的本觉。其实就是以始觉念本觉,成就究竟觉。因此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三部分是特显持名念佛殊胜:

同类推荐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本书旨在解除每一个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赠老年人以历经沧桑的从容,让整日奔波的人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无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灵的庙堂。教导世人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总之,本书旨在以“通俗佛经”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禅性。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
热门推荐
  • 重生大明星归来

    重生大明星归来

    她叫柳若水,一生被遗弃,再世大明星。狂虐渣男渣女,秀恩爱秀到爆,人家才不造什么叫秀恩爱死得快。
  • 奇幻博士

    奇幻博士

    这是一个科技感很强的故事,例如:战术目镜启动!我看到你们了~天降正义!火箭弹幕来袭~冻住!不洗澡~同时,这又是一个魔法感很爽的故事,例如:塞纳留斯之光!群星坠落~阿努比斯之噬!死神降临~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另类系统文,携带人工智能在魔法世界搞事情~(严谨和轻松风格,夹带日常。每天两更,偶尔加更。)群号:399·391·150,欢迎吐槽我。
  • 跟我说爱我

    跟我说爱我

    在异乡的城市街头,一对多年不见的师生意外重逢,岁月把一切固有的秩序打乱,甚至颠覆了师生关系。《跟我说爱我》交叉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途。一个务虚的诗人。一个务实的商人。他们一同成长,彼此有个约定,一个求学,一个求财,看谁跑得更快。这注定是一场无法等值换算的比赛,而三位女性的出现,使得原本泾渭分明的命途不断博弈,两败俱伤,三位女性也先后沦为牺牲品。而新的背叛与救赎还在上演,直至殊途同归。
  • 为奴三十年

    为奴三十年

    林枫看见了一团光,他认为这团光就是上帝。而且这团光还告诉他:为奴30年,我带你离开。林枫不信,但后来他被迫信了。因为30年为奴后,这话是他解脱的希望,也是他这生中唯一的期盼。如果可能,他还要干净地离开人间,双手尽量不沾鲜血。
  • 末日血神劫

    末日血神劫

    天地异变,苍穹血海翻滚。大雪飘飞,不是皑皑白雪,而是漫天血花。血莲降世,龙卷肆虐,天选众生,是生,还是死?血陨天宇而来,掀开末日篇章!奇诡之力,末路求生,寻找破天之途。
  • 金刚顶瑜伽最胜秘密成佛随求即得神变加持成就陀罗尼仪轨

    金刚顶瑜伽最胜秘密成佛随求即得神变加持成就陀罗尼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封印的仙界

    封印的仙界

    时过境迁,曾经最为强大的仙界渐渐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只剩下人,妖,魔三界。但是仙这个词语,总是被人们向往。在人界,无数的人走在了修仙的这条路上。他,本可以成为千年以来唯一的十境仙,一个情字,却是毁了他。他,本想隐居于世,但是又是由于一个情字,再度走上了一条绝路。三界的再次大战,一个人背后百年的谋划。。。。。。。佳期如梦,我——还想再看你一眼。。。。。。。这是一个仙妖魔并立的世界,残酷的同时,却又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世界。
  • 清歌水

    清歌水

    月色朦胧,一边男人的花天酒地,一边院子内的孤儿寡母....
  • 顺风顺水:现代家居装修与布局参考手册

    顺风顺水:现代家居装修与布局参考手册

    风水,又称堪舆、图宅、青囊、山水之术等,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术数类别。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古代风水师在选择居住环境时,往往认为,“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地方最佳。“山环水抱”之处直接受到山水灵秀之气的润泽,无论从磁场学、美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 独霸天下之神子雄心

    独霸天下之神子雄心

    正义之神子替天行道,讨伐魔族解救苍生,你从世间走来,通过一步一步艰难的步伐开辟新的道路,借用苍生的力量惩奸除恶,将魔族推向死亡的边缘,永不复生的结局……加入神子雄心小说群,群号码:309884831,作者qq:384357162。还可以加入独霸天下之神子雄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谢谢书友和读者们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