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62200000017

第17章 韩非入秦

好了,曙光出现了,被秦国欺负的日子总算熬到头了。赵国大败秦军的消息越传越邪乎,赵国使者更是与山东五国积极建立外交关系。

韩王安感觉到了,那三晋地区再次团结的号召。父亲留给了自己一个烂摊子,国小民弱,又紧临虎狼秦国。自己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然而,现在不一样了。赵国大败秦军,秦军一战折损十万将士,在韩王安眼里,秦国经此一役短期之内定然不能东出,如果自己能和赵国建立战时同盟的话到时候就算秦国东出也有大哥赵国撑腰。韩国和赵国本有血缘关系(同为晋国分之),现在再次联合在道义上也说得过去,如果再把魏国拉过来那便是极好。韩王安想得很美,也确实做到了,开始积极的与赵国使臣来往。

这一切,韩国的老大哥秦国都看在眼里。

虽然这一役折损了不少兵力不假,但是秦国的元气还在。关中、蜀中源源不绝的兵马正在奔赴前线,秦国的可怕,在于国力,在于强大的生命力,耗得起,撑得住。

然而这一切,韩国都不知道,起码韩王安没能正确认识到秦国的可怕之处。因为一场战争的失败就误认秦国已经不行了,就主动向赵国投怀送抱。韩王安错了吗?答案是没错。即使他不联合赵国,秦国也还是会对他下手的,因为按照秦国国家大政方针中的“远交近攻”来说,韩国就被列入第一批被拔掉的国家。再者,历史的潮流驱使国家统一,秦国依旧会出兵韩国。韩王安所做的,只是一个小国在乱世谋求生存。

秦赵之战的失败对秦国来说还是打击太大了,这打击倒不是秦国本国折损了多少多少,真正可怕的是整个国际局势发生了变化,开始脱离秦国原本的设想。肥下之战传开后,国际形式开始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各国纷纷与赵国结盟,想要依靠赵国来与秦国相抗衡,先前秦国打着分外六国,逐一击破,难道就因为肥下之战就功亏一篑了?如果六国结盟那么秦国还有多少胜算?一系列的问题再次涌来,嬴政开始头疼了。

外交的事还得外交来

赵国不可不谓老谋深算,以战胜国的姿态邀请其余五国结盟,凭借一国之力打破秦国的战略部署。接下来看秦国还手了。嬴政冷静下来了,六国结盟这事是不能有的,看来还得派出使者对各国晓以大义。第一批使者就这样出发了,目的地是韩国,任务是劝说韩国投入老大哥秦国的怀抱中来。韩王安在得知使者的来意后开始回过味来了,原来是秦国在求他啊。

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觉

韩王安想起去年李斯入韩要求韩国举国归降,现在秦国竟然主动来跟他递交盟约。等等,这可能是个陷阱。秦国为什么向他示好,难道是害怕韩国?别扯了!不可能!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秦国害怕三晋或是六国同盟,如果自己与秦国同盟的话就背离山东其他国家,到时候就算秦国翻脸不认人也没人肯帮他。而且……

秦国经常翻脸不认人

而与赵国同盟则能继续维持“一超多强”的局面,想到这,韩王安断然拒绝了秦国的好意。好话也说过了,道理也跟你讲了。你硬是不听,不听怎么办?那就动粗!打人是要有借口的,平白无故出兵打小弟韩国在名义上是说不过去的。恰巧在这时候,大作家韩非的新书传到了秦国。酷爱学习的嬴政几经周折终于弄到了韩非的《孤愤》、《五蠹》(法家书籍)读罢,神清气爽顿时问李斯“这书的作者是谁,我要是能跟他谈笑风生,那就不枉此生了。”李斯会心一笑告诉嬴政,这书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师弟韩非。嬴政回之一笑,一场以争夺思想家的战争就此爆发,秦军出兵韩国。

关于秦军出兵韩国在时间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公元前233年,还有一种是《史记韩世家》中的公元前234年。那到底是哪一年呢?公元前234秦国出兵十万攻打赵国,如果同时出兵韩国,虽然韩国国小民弱,不过能造成“急攻韩”的局面,想必出兵韩国的秦军不下十万。也就是说秦军在公元前234年同时出兵韩、赵两国,造成双面作战。这在秦国历来征战史上是没有的,再者秦国要是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其他五国能无动于衷吗?虽然排除了公元前234年,当然如果把韩非入秦的时间换成是公元前233年,那么一切就说得通了。

于是在经历秦赵肥下之战国际声望下降的情况下秦国开始召开会议,按照惯例先是反思一下肥下之战的错误,然后总结下教训,再次深化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实际上还是贯彻“柿子还得挑软的捏”,以抢夺思想家韩非为由,拉开了对韩之战。群臣会心一笑,醉翁之意不在酒。

秦军出动了,统帅不明,兵力不下十万。韩王安在得知秦军以抢夺韩非为由出兵韩国先是大骂,这算什么理由!好像法家思想家都是你秦国的一样,然而再怎么骂也是不痛不痒。秦军狂风暴雨似的功打韩国逐渐显现出不支,韩王安原本打算和赵国结盟共同抗衡秦国的。然而在真正的实力面前韩王安开始妥协了,你要人是吧!我给!

韩非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该来的还是避免不了,既然避免不了那就直接面对吧。韩王安把秦军原来的消息告诉给了韩非,韩非不语,只身入秦。为了父母之国,何足挂齿?!在韩王安的安排下,韩非以使者的身份出使秦国。主要任务是向秦国示好,从而让秦国退兵韩国。

怀策入秦

韩非就这样担负起国家重任出使秦国了,在韩非眼里秦国无疑是他最痛恨也最佩服的国家。佩服秦国以法家思想完成了富国强兵的目标,起码秦国和他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法家思想是乱世中的宝典;痛恨秦国强大以后贪得无厌开始步步蚕食韩国。错综复杂的情绪一起涌上心头,前路茫茫,何处是韩?

韩非是有主见的,此次入秦当真抛弃母国为秦卖命?不,这不是韩非,既然有这机会能当面跟秦王嬴政谈人生何不把据理力争保卫母国呢?可惜,韩非口才不好,并不擅长辩驳之事,但是这又如何?当上帝关了命运的大门、窗户,说不定还留着个望远镜,让你远望天空。是的,口才不好,但是韩非文笔好啊,嬴政你喜欢看书是吧,好!我就写给你看。

嬴政得知韩非入秦后,一面以使者的礼仪接见了韩非,一面传令前线停止进攻。韩非在得到秦王嬴政的接见后,开始与嬴政谈笑风生,嬴政表现出非常敬重韩非的样子,并且十分真挚的希望韩非能留在秦国为秦国出谋划策。可惜,韩非口才不好。嬴政这才发现,大思想家大作家韩非,说起话来原来是这么吞吞呜呜(个人原因),还有些听不懂,全靠师兄李斯在旁从事翻译工作才得以进行。第一次见面以失败告终,然而这一切都在韩非的意料之中。

回到馆驿的韩非开始从事创作,短短几个月便出了N本书(N表示未知数)其中仅存《初见秦》、《存韩》及《难言》三篇,思想的领域可不是写小说,一天五更六更的,多写一句话都得绞尽脑汁。然而韩非毕竟是韩非,总能找出适合自己的路。在书中韩非融入了自己的主张以及权谋,其中《初见秦》全文也就一句话的事“秦国的臣下不忠”,离间计竟然用到书上去了。按照韩非的思路,当嬴政阅读了自己的著作后,依嬴政刻戾疑忌的性格来看,君臣的关系肯定会有所影响,到时候自己的“弱秦之策”就生效了。看上去很有道理,或许是对于母国的感情太过于深厚和思恋,韩非竟然写下《存韩》。我懂我懂,韩非由始至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让弱小的母国韩国能在这统一的潮流下保存下去。

可是这能让嬴政看吗?嬴政的信仰可是统一天下,你现在跟他说要存韩,这不是说明你入秦目的不纯。先前谋划的“弱秦之策”还能生效吗?操之过急了,功亏一篑啊。

像这种新书发布大会,向来少不了粉丝群的围捧,秦王来了,看了新书。秦国其他两个人也看了韩非的新书。一个叫李斯,一个叫姚贾。这两个都不是等闲之辈,一眼就看出了韩非的心思。于是立马进宫找到了嬴政,向嬴政分析了韩非不纯的动机。而嬴政也不傻,原本犹豫未决是因为爱才,现在手下两大重臣同时来警告自己。

这韩非,留不得。

于是韩非被弄了了罪名下狱待斩,看样子很随便,实际上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此时韩非见自己计谋落空,但自己还是韩国贵族又是使臣,怎么说也不能这么随随便便的处死吧。韩非想当面向嬴政说明情由,到时候师兄从旁翻译,以自己和师兄的关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然而他忘了,在《初见秦》中他连师兄都骂了。正在韩非还在幻想的时候,李斯来了,不仅来而且还带了礼物。

一瓶毒药

李斯是小气的人吗?倒不是,以政客的身份、同窗之谊、举荐之功来看,李斯都不是一个小气的人,虽然他一直被黑,然而他的确不是一个小气的人。此刻李斯带着一瓶毒药前来看望韩非,不用说明,韩非懂,李斯也知道韩非懂。

“师兄,你来了啊。”

“……”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入秦却助韩!”

“……”

李斯看着落魄的韩非,曾经的韩国王子,昔日的同窗之谊,如今却沦为秦国的阶下囚。心里总感觉很不是滋味,韩非想辩解,却看到李斯冷冷的拿出那瓶毒药。懂了懂了,再怎么愚笨的人也知道秦国已经对自己判刑了。韩非本想辩解,但看到来者是师兄李斯就明白,再怎么说也无济于事了。说白了,两个人的信念不同。为了不让师兄为难,韩非接过毒药一饮而尽。

公元前233年,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韩非饮鸠自杀。

韩非死后,秦王嬴政觉得如此草率处死韩非恐有不妥,打算派人去赦免他的死刑重新调查,然而此时来了,冷冰冰的脸连嬴政见了也不寒而栗,不同理念的驱使下,李斯大义灭亲成为了杀害师弟的直接凶手。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庞涓与孙膑的翻版,其实不然,李斯和韩非之所以会走到这一地步,全由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理念引起。

韩非是韩国的王子,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需要守护的国家,有自己需要守护的人民。李斯是秦国的大臣,有自己的为政见解,有自己的理念,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远大理想,他得对得起秦国。

同类推荐
  • 三国之一统三国

    三国之一统三国

    血气方刚的少年刘阳发现一块陨石,当他捡起这块石头时,一道强光闪过,接着昏迷不醒。当他醒来时自己却惊奇的发现他竟然来到了三国,成了汉少帝刘辩。且看主角如何凭借着陨石带来的系统改变命运,一统天下!
  • 大明圣国师

    大明圣国师

    天启七年,圣国师从天而降,开启了大明新时代的篇章。带着木匠皇帝搞发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圣国师哪有大明这个日不落帝国
  • 乱世之谣z

    乱世之谣z

    当年的玄冥殿前一片血海。黄庄端坐在玄武座上,静谧地扬着笑,看着手无寸铁的风、炎族人被武卒斩杀在殿前。腥臭的血水将整个玄镜台铺成红色,哀嚎声伴随着肉骨撕裂的声音响彻宫殿。黄氏武卒手中的利剑成为收割的镰刀,收割着鲜血和残肢。时间停下。黄庄站起身走到殿前,黑色披风挡住一方残阳,黑影打在殿前的玄武兽上。古老的图腾被血气扭曲,变的狰狞凶恶,撕吼天下。正当黄庄之子,新继黑皇欲囊收天下的时候,一场大水让局势复杂起来。雪域高原的风氏遗族,南蛮之地的炎族,北国公孙,南地祝氏都开始言说迷离。大漠姜芜,巴蜀关都,似乎不甘按捺。昆仑神使和雪域红僧也不似那么无谓。漫天洪水沿着黑河汤汤东进之时,不经意地谱了一曲乱世之谣。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

    本书勾勒中国史学传统的形式和发展过程,揭示《史记》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总结史学名著与史学传统,史学传统与当今史学等方面的联系与规律。
  • 纯汉

    纯汉

    当曹昂身披箭创,从淯水河中爬上岸时,便注定了未来的可变。且跟随着曹昂的视角,让我们来还原一段波澜壮阔,勾描一幅石破天惊,体验一回世间疾苦,轻叹一声士林风流。这是一个纯于己、纯于君,亦或纯于天下的抉择。
热门推荐
  • 执法之路

    执法之路

    混沌初开,世分为三界,曰天,曰地,曰人。三界之内,万物生灵皆遵于执法。他,继承执法遗志,以毅力,奋斗于人界之内,战群雄,斗天地,终成一代执法,完成遗志。。。
  • 小儿食癖门

    小儿食癖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话道途

    神话道途

    梦里寻机,真亦是假,假亦是假;道中求梦,虚即是实,实即是实。千秋大梦,一梦千秋,唯吾梦君……。
  • 网游之人皇无敌

    网游之人皇无敌

    专属武器爆不出,自己造!专属防具爆不出,自己造!专属宠物爆不出,自己孵!专属妹子,不用爆,走哪都有!专属汉子?对不起我们还是做兄弟!他是征天第一美女军团红蔷薇唯一男性成员。征天大陆唯一的全生活职业拥有者。10万年一出的人皇。征天激活了他的远古血脉。从此一路高歌猛进,纵横三块大陆无论科技魔法修真。无论敌人多么强大,他自是一刀斩出,为自己斩出一条大道,直到踏上世界的巅峰。
  • 紫月:雪落此城

    紫月:雪落此城

    我醒了,在这个我毫不认识的地方。我的记忆中,没有它的存在,但我来了,而且是遍体鳞伤。没关系,从今天开始,我就是她,她就是我。伤我者,呵,我现在打不过你,没关系,等我有实力了,一击将你消灭,不留余地。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似乎吸引了太多“蜜蜂”,可我不是“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知子可愿与吾同老?今日,雪落满城;来日,作别离曲。两个灵魂,一红,一白,离城,终伤别……简介无能,还望观赏内容,走过路过,赏点小票、点击
  • 灵城赋

    灵城赋

    一场手术,让一名看似与生死界限毫无关系的普通人接触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生与死的奥义,光与影的纠葛,那看似水火不容的对立面中,又有怎样的纷扰,一切的一切,是否真的纯粹只是毫无关系的偶然...本作品原名《生冥之城》发于起点中文网,但鉴于新人在起点的压力过高,转投创世,起点只有前几章,并未加入VIP且作者为同一人,因此无版权争议
  • 露水校园

    露水校园

    夜色渐渐弥漫大地,整个校园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路灯散发着桔黄的灯光,仿佛喝醉了酒的姑娘,给人一种略带昏眩的感觉。书镜湖旁的石径上,有几对情侣在慢慢地散步,小声地打情骂俏。我伫立在书镜湖旁的一棵大树下,望着夜色中的校园,有一种悠远的感觉。
  • 穿越千年之调皮黄月英

    穿越千年之调皮黄月英

    大学生黄阿娇,孤儿出身,天生学霸,样样拿手,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学。她呢,模样婉如妖姬一般美艳,在老师与学生堆里可以说的上是天之骄子,追求者更是数不胜数......一次,学校里的一位二货富二代邀请她去她偶像———孔明先生的老家——山东沂南县游玩。好家伙,黄阿娇一口应承下来,却没想到,这一去,就穿回了千年以前,还碰到了自己的偶像——孔明先生!!甚至,还与她发生了一段妙不可言的故事.....
  • 进化之胜者为王

    进化之胜者为王

    末日到来,一切似乎都不再一样。“我为何不能成为向他们一样的存在。”我要进化自己。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宅男心无敌

    宅男心无敌

    财,权,色,很多男人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一个生病在家的宅男被现实打败,只求让他身体健康,娶妻生子就可以了,可偏偏不如意,一次的埋怨让他发生的改变,几年后,他得到的让人想都不改想的财,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