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8600000029

第29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

朝堂的争论,终于以赵昺的强势,说服了大家。

然后再具体讨论赵昺提出一些问题具体施行的具体措施。

曾渊子出列问道:“陛下,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陛下能否为臣解惑这‘科技’与‘生产力’为何物?”

赵昺有点哭笑不得。他本来是以这个题目来引起这些大臣的注意,从而开办一些基础学科的学校,来提高宋朝的科学技术,从而提高生产力。不想,这些人还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和赵昺争论起来,反而让赵昺把问题引到了别的地方,纯粹一个跑题堂议。

没有办法,赵昺只好先解释这两个名词:“科学即反映人们对自然、社会、思维等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是通过研究和利用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达到有效、便捷、低消耗、高产出等特定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它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生产力就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它的三个要素就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赵昺也知道,把自己上学时背会的一些概念拿出来对着这帮古人说教,纯属对牛弹琴。

但不管怎么样,总算是有人想起问这个问题了,他只能把自己理解到的和老师曾讲解到的,对着这些瞪大眼睛盯着自己的大臣们做了一下“扫盲”,而且还更引伸地讲解了一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最后才言归正传到大宋现今所需要的基础科学是什么,有哪些科学是急需的,哪些科学是慢慢寻求发展的,将来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能对大宋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对人类的进步有什么促进,会产生一些对人类生存有何影响的科技产品。他说到高兴处,手舞足蹈,差点把现代化的生活现象作为古代的科幻给讲出来。

赵昺的一系列超现实的科幻版讲解,听得各位大臣目瞪口呆,嘴张着老大,怎么也合不上来。原来这“奇巧淫技”还能给自己带来如此之多的生活乐趣呀,真期待呀。每个大臣都有一种“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感觉。

总之谱及完知识后,再和大臣谈这些话题,赵昺就感到轻松了许多,而且他提及的本来就是建校兴学,崇尚学问,这和文臣们的心中理想还是很接近的。只是涉及到武学和工匠的地位问题,心里总是有些疙疙瘩瘩的,可赵昺和他们交换的条件也是很迷人的,于是,一天的朝堂,两顿皇帝的赐宴,最终还是达成了一些效为实用的条款。

一、全岛建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三段式学制学校,鼓励适令儿童入学,并对品学兼优的各级学生政府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解决部分追随朝廷南迁的士子们的吃饭问题,当然,赵昺也按教师的职称级别做了一些调整,似乎教师也成了一种“官职”,来满足那些苦读士子的虚荣心。

二、建立大宋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培养陆军和海军的基层军官,为大宋****,收复失地储备军事人才。

三、大力发展民用产品。把“大宋兵器研发所”改建成“大宋军工研究院”,提升一个级别。同时,抽调有一定能力的官员和工匠,组成新的研究机构,先定名为“大宋科学研究院”,和“大宋军工研究院”属同级单位。两院人员,只论职位,不论官品。这也让那些认为自己“寒窗十年苦”而进升为朝堂官员的心理有所平衡。自己到底还是“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编制还是有所不同的。

四、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兴修水利,开发水能资源。现阶段主要是修建渠塘水库,开发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水车,利用水能为工业和农业服务。

五、全力开展海南岛各类矿产资料,高效地为大宋的经济繁荣和军工、农业、生活提供所需产品。

六、促进商业经济发展,鼓励工商业,修建码头,研发造船业,激励海外客商来海南岛经商投资。组建大宋海外贸易团队,引进大宋急需物资。以商业促进大宋税收,积累财富。

七、重点发展军舰的研发和建造,重点研发新式兵器。进行军制改革,做好战争准备。

八、研发各类先进民用产品,主要是农业工具和新型民用奢侈品,转销海外,为大宋创收大量外汇。其实,就是回收大宋流失海外的铜钱,同时换取大宋急需资料。

九、正式精练军队,挑选精壮,正式组建国防军,成为大宋的正规部队。余下来的人员和民间精壮组成预备役性质的国民守备队,平时做为地方防守部队和国防军的后补力量,战时,转制成国防军。

在谈到国防军时,赵昺专门就些事做了必要的解释。做为国家的主要防守力量,起名国防军,也明确了军队的主要任务和性质。而国民守备队,做为后备力量,既可减少平时的军队编制,节约资金,又可在非战争时期,驻防地方,做为国防军防守的补充。

等朝会终于结束时,赵昺很感激地留诸位大臣和自己共同用晚餐。皇帝赐宴,众大臣当然要捧捧场了,即使家中有事,也得在这里享受这浩荡皇恩。而且有了上次和皇帝共进餐的经验,大家伙围在一张圆桌边吃饭,也显得与皇帝亲热,还能在饭桌上讨论一些轻松的问题。

在饭还没有上桌前,赵昺拿出了几本小册子。众位分别传阅了一下,看到上面写着那些个不认识的“鬼画符”,就知道这是赵昺亲手编写的。但书皮上写着什么小学、中学、大学的字样,大家悄声猜测,这可能是皇上钦定的课本之类的东西。可是,有几面上面写着什么数学、物理、化学、常识等之类的东西,各位大臣就有点迷糊了。

赵昺得意洋洋地用手举起一本书,坐在那里环视一下左右的人,说道:“这是朕编写的课本,希望各位给提个意见。不过,这里朕要郑重要说明一下,那就是小学要开展自然常识之类的基础知识,但中学和大学才能开展物理、化学和数学上的一些东西。只有到了大学期间,才能按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要,选修文、理科。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高新技术的保密性和超前性,所有教材要强调严格的保密性。我们的技术一定要走在别人的前边,让他们奋起直追也要望尘莫及,才能保持我们在科技方面的超前性。”

众位大臣对这个提议可以说白痴得很,所以,就在饭菜端上桌子准备举筷子前,就全部通过了。反正赵昺的提议,大家不同意,他也要死气白赖地耍手段让大家非同意不可,况且大家也都累了,懒得再去和赵昺计较,况且这还是全民教育,大兴学问的好事。

现在的赵昺可谓之日理万机呀。

白天要有朝会,虽说不是天天有,但天天有各级大臣接受召见,抽空子还得满城巡视,甚至跑到城外的工地上指手划脚一番。晚上,还得熬夜编写课本。他只怕自己所学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忘得越多。希望在自己的努力回忆下,把自己从小学到大学里学到的东西,系统化的复述出来,算是大宋科技之春的提前到来。而且赵昺也觉得万事都得自己出头露面,那就是累死也达不到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标。还是要多多培养一些未来的科学家,让他们在自己带来的科学技术方面继续深造,继续提高。

两所学校已经选址完成,正在破土开工。

大学校址就选在后世“海南大学”城西校区,只不过赵昺请新上任的教育部部长邓光荐给新学校起了个名字叫“琼崖学府”。邓光荐兼任副校长,赵昺亲任校长。他这样做,一则提升这个新成立的学府的地位,让每一名学子都有“天子门生”的荣誉感,二则,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只有他现在能教得了。他想着通过“导生制”的方式,先教会一部分人,再由这部分去教别人。他可真的没有这许多的精力。

水泥的制造,现在已经很成熟了,相当于三百号标的水泥产量越来越大,自从大水车在沿河被广泛架起后,原料的粉碎效率提高,水泥的产量也能满足建设的需要。所以,赵昺要求朝廷无论花多少钱,校舍必须是以水泥为主建造,考虑到海南岛风大,不允许建三层以上的楼房。

公路的修建更是速度奇快,有许多投奔来的流民,总得让他们有饭吃吧?修路就成了招聘他们的最佳方式。公路先以各重点城镇、矿区和军区要地的连接为主,平整好了路面,再铺上不太厚的一层水泥,反正这时也没有重型车辆对路面的破坏。直接上四车道,再加上两边的人行道,差不多六丈宽的道路,不知让多少人掉下眼球,有些大臣更是上书说赵昺太过于奢侈靡费,修个路还搞这么宽。赵昺并没有解释,反正以后会用事实来证明的。反正赵昺告诉大家,高速公路就这个级别,到时,大家别瞒怨当初路修的窄了就行。这话更是让大家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好在赵昺是皇帝,没人敢骂他是疯子。只能含蓄地表达:这孩子脑子曾进过水!

新成立的“大宋科学研发院”人员还没有招齐,就被赵昺丢给了新上任的工部侍郎林侍英。林侍英虽为同进士,却喜好沈括的《梦溪笔谈》,平时总是拿着这本书,嘴里念念有词,没事就研究一下里面的学问,仿制一下里面的东西。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赵昺打听到了,马上就叫过来,交谈之后,连升了他五级,给个侍郎干干。现在,林侍英不叫林侍英了,被人叫林侍郎了,还领着一帮子“大宋科学研究院”的各类能工巧匠研制沈括提到的“活字”。不想,这里真有人才,一个被杜浒从广东强行带过来的叫李梏的工匠,真的把这东西很快研究出来了,只不过把泥字变成了铅锌合金字。

原来李梏曾私造锌铜假金,就是我们说的黄铜,逃难到了广东,被杜浒听说过,派人连哄带吓地带了过来。这铅锌合金估计他过去也玩过,知道这东西只要有个模具,就可以大量的铸造。

看着手里拿着的活字印刷书的样本,虽比自己从小看过的书质量差多了,赵昺也是激动异常,马上就升李梏做了科长。

接着传来的好消息,更是让赵昺高兴的不得了。宫勇带着一帮子工匠过来请功,按赵昺从中学课本上窍取过的草图和理论,高炉炼铁终于成功了。现在正在研究炼钢,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而其他的一些研发,在两院也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赵昺回到宫里,杨太后不解地问赵昺:“官家最近计划着干这么多的事,是何道理?”

赵昺想都没有想,顺口就回了一句:“发展才是硬道理。”

同类推荐
  • 打怪升级在大唐OL

    打怪升级在大唐OL

    穿越到一具已经腐烂的儿童尸体上面,竟然还是贞观元年“杀死一只瘸了腿的蚂蚁,经验值:1。”李岩抬起脚看着被踩扁的蚂蚁,无奈的摇了摇头,看着地上漂浮的一根香烟,弯下腰将香烟捡了起来,叼在嘴里,掏出口袋里面打火机点着,吐了吐烟圈......来点推荐票啊!兄弟们!!!QQ交流群:519169078
  • 锦衣王侯

    锦衣王侯

    本是京剧演员,穿越至大明正德年间,成为一名世袭锦衣。江山变幻,荣衰谁主。喝一杯满殿香,且看那红尘俗景。嚼一块虎皮肉,且听那雨打浮萍。哼一曲临江仙,且随那风起云涌。呼一声大丈夫当如是,这才要独掌权衡。且看锦衣缇骑,股肱心腹,鲜衣怒马,绣春刀出……
  • 超级混乱大陆

    超级混乱大陆

    历史名将PK游戏人物。武学江湖风云再起。神兵利器VS科幻武器。天越不禁大叫“我穿越的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一个大陆,好是混乱啊。”
  • 异世界的太平天国

    异世界的太平天国

    嘛,没什么好说的,纯粹写着玩儿玩儿。。。
  • 大唐我是阎王

    大唐我是阎王

    2019年大年三十的夜晚,本是合家团圆之夜,一起看春晚嗑瓜子放鞭炮,享受一年忙碌的的成果。可是在这夜色之中一支神秘的队伍正在机场悄然集合,他们就是华夏中最神秘的部队龙组......机缘交合下,主人公重生到了大唐,做了李世民的二子李宽...面对将来的一切,他如何翻云覆雨......且看历史中没有李宽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我在游戏世界里面搞事情

    我在游戏世界里面搞事情

    我们的口号是,搞事情!搞事情!搞事情!请看作品相关。
  • 废土战争

    废土战争

    一个希望成为职业玩家的楞头青在“核战后的世界”里的闯荡历程,没有什么神器,也从来不是什么天才,只是个平凡小人物的奋斗之路。最多也就是占了点先手,加上一点点运气。
  • 紫邪

    紫邪

    这里是命运大陆,这里无边无际,这里没有自由,这里的一切都被命运掌控着,无论你是什么种族,无论你是多么的富有,无论你是多么强大,正真的自由只有靠所有的生灵一起去争取。一代又一代的人,神,魔,妖,世间的所有种族一起安排的大局正在慢慢运行,以一切生灵为棋子,以天地为棋盘,以无尽未来为砝码,与命运对赌一局。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神阶之下为草芥,天阶之下为蝼蚁。我的命,我说了算。
  • 我的房东是衰神

    我的房东是衰神

    “请不要惹我!我倒霉的时候,请你们不要笑!谢谢!”张大男虽然是标准的宅男,长的挺着急的,没什么背景只有背影,而且体重也超过了半残废的身高,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是有梦想和热血、也有追求和人生目标的人!这一点,他可以用他那纯洁如卫生巾的人品对着上帝保证!他的梦想就是像狗屎韩剧里面的情节那样,勾搭个白富美过日子,找个大腿抱一抱!他的热血就是偶尔也能像三流电影桥段那样,来几次英雄救美,来几次行侠仗义!他的追求就是成为牛逼哄哄的大人物出场,震慑所有美女帅哥的眼球!请不要笑!张大男的内心还是很纯洁的!请你们不要带坏他!这一切原本都只能在梦里为所欲为,但是自从租进那一间房间开始,所有一切开始改变…………
  • 高知妈妈是如何培养孩子的

    高知妈妈是如何培养孩子的

    本书为家庭教育类图书,结合当前教育现状,用作者的真实经历讲述高知女性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书中合理借用高知女性的优势和影响力,打破以往同类书只注重从孩子身上找问题、找原因的思维定式,提出父母更应该注重自身的提高和改变,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有你唯爱妍

    有你唯爱妍

    一个隐瞒了真实身份的男子爱上了一个女艺人,两人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误会,有暧昧,有痛苦,有欢乐。两人之间经历了很多,究竟能不能走到一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五界是神

    五界是神

    主角是都市里的一名吊丝,无意中得到一件神器,穿越去了一个世界,而那个世界、、、、、非常的不一般,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亮剑生存法则

    亮剑生存法则

    本书揭示了电视连续剧《亮剑》中人物李云龙式的符合时代旋律的三大生存法则,探讨了该人物深入中国观众人心的重要因素。
  • 宠妃无度:霸宠傲娇妃无上限

    宠妃无度:霸宠傲娇妃无上限

    一大早醒来,怎么发现我的屋怎么这么破!我不是在睡觉吗?怎么…穿越了?一穿还传承了四王妃?死王爷,说好的,不爱我呢!说好的,嫌弃我呢!是谁天天晚上吵着要上床,是谁天天晚上吵着要孩子!“喂!夫人。我有点喜欢你了!”“哦,我知道了。”“我都说喜欢你了。你都不给我奖励吗?”“滚开!”一夜缠绵!!!“王爷~~~”“夫人,想要了?”“什么呀?”“我知道了。”干………干嘛?我只是要求你点事,怎么发展成这个情节了!“你休了我吧。”“给我一个充分的理由,本王为何要休了你?”“因为……因为……因为你总想要宝宝。”“呵!宝宝?”“别……别过来!!!”【女主男主身心干净,宠妻无线,成瘾。此文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