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6400000001

第1章 我只管做好我的事

公元409年的夏天,天气炎热无比,人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

有一种人热的更加厉害,他们摇摇摆摆的,走路晃晃悠悠,好像喝醉了酒一样,但却又没有一丝酒气。走在大街上,摇头晃脑的,有时又把脖子梗一梗,或者闭上眼睛走上几步,忽然又瞪大眼睛,好像发现了什么异常的东西。这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们身后就跟着仆人,照看着他。

那边又过来一个,怎么这人的排场有些与众不同啊。身后跟着一大群,前边还有开道的,难不成是皇帝大人出游来了吗?你没猜错,这正是北魏的现任皇帝拓跋珪,他的样子也是看上去有些奇怪,不过是好像得了热病似的,却又有汗出不出来,只想把帽子摘了,衣裳扔了。可是那不合适呀。跟着他的那一群人,耷拉着脑袋,从眼角的余光里这边扫一下,那边扫一下。尤其让人奇怪的是,好像他们都想距离皇帝尽可能远一点。这不对呀,一般人不都是急着想跟当官的走近点嘛,就是先混个脸熟也好嘛。何况这个官儿是全国最大的官儿呢。看他们那诚惶诚恐的样儿,可也不像是假的。

这又是咋回事呢?原来这一段时间以来,皇上的脾气特别不好,动不动就要收拾人。虽然靠近权力是人人向往的好事,但如果得不到好处,还随时有性命之忧,那也就积极性不高了。拓跋珪近期不知怎么的,一天到晚烦躁的很,忧心忡忡的,操心国家大事的人是不是都容易这德性呢?可是过犹不及,操心过头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是好事。你受得了别人未必受得了,人受得了事情未必受得了,说不定就先把自己给赔进去了。拓跋珪一连好些天都恐怖的厉害,举动失常,动不动就歇斯底里,大发雷霆,前一段时间就杀掉了司空庾岳,只因为庾岳衣服穿的过于鲜亮,就说他是想盖过皇帝。还杀了莫题,这就更加恐怖,因为莫题位居公侯,封的爵位是高邑公。为什么要杀他呢?原因也是明明白白公开的,当初拓跋珪的父亲打算让拓跋珪继承祖业时,曾经咨询过莫题的意见,莫题认为拓跋珪年纪太小了,恐怕应付不了当时险恶的处境,就私下里送过去一支箭,提出的意见是:“三岁的小牛犊怎么能拉的了重车呢?”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说明莫题对得起他拓跋世家,因为敢冒着风险说出负责任的真心话,这正是征求意见的目的,要不还干嘛找人问呢?可是没想到那时候还年纪轻轻的拓跋珪竟然大受刺激,一直默默的记了半辈子。忠臣就是这么难做。刚好有人来告密状,告什么呢?说是莫题父子在自己家里边的时候,特别骄傲,见人爱摆架子,没人时可能也摆架子,简直是把自己当成皇帝了。这话听听都知道这高密人是安的什么心,可是拓跋珪一听就信了,不但信了,还把多少年前那件老账给想起来了。他冷笑一声,就叫过来一个太监,说:“拿一支箭来。”等到箭拿来了,就派他去拿了这支箭到莫题家,就只问他一句话:“三岁的小牛犊最终怎么样?”结果,莫题听了这个问题之后什么都没有回答,泪就刷拉刷拉流下来了。他们父子俩相对哭泣,第二天,就被抓起来杀掉了。

这还是前一段的事情,这一段情形还更要恐怖。因为发生了一件特别让人震恐的事情,刚刚进入四月初夏,就碰上了一个狂风暴雨的日子,狂风暴雨本来也不算啥,但是阴云越压低越近屋顶,突然打了个大炸雷,把天安殿给雷击了,整个大殿当时就坍塌了半边。这可真是火上浇油。拓跋珪先是震惊,后是大怒,竟然下令,调来军队,用攻城才用得着的冲车,把整个大殿院子全毁了。这是干什么呢?是迷信天灾的结果。古时候人们都认为天事和人事是相应着的,天雷击中屋子,是大恶兆,极凶的兆头,要以武力来惩罚了,对付的办法之一就是,自己在家里先动武,以应天变。当时各种各样的乱七八糟的怪异现象接连发生,到处是人心惶惶。其实搁到今天,不理他也没关系,可是古人特别信这个,举国上下都信,这就严重了。于是就用上占卜大师了,占卜大师说,可能会有大变故在宫中发生。这话说得有理,有眼睛有耳朵又会分析一下的人肯定都有这种预感。拓跋珪更加生气,愤懑不平,有时候能一连几天不吃不喝,有时候又通宵达旦睡不着觉,一天到晚自言自语,疑神疑鬼,把一辈子的事情都想起来了,这件事做的对,那件事做的有点不对,长吁短叹。他怀疑所有的人都不可靠,文武百官不可信,左右近侍也不可信。他正在怀疑某一个人呢,刚好这个官员来汇报工作来了,他听到通报名字就记起来以前的事,就杀!即使没有想起来什么过错,他也会紧盯着周围每一个人细看,只要你脸色变了,或者喘气不均匀了,或者走路步子不稳了,或者说话磕磕绊绊了,他都认为是抓住了现行***了,好哇,你要没有心怀鬼胎,你怎么会这个样子,占卜者说的要作乱的人一定就是你。于是他二话不说,就咬牙切齿,亲自动手把对方当场杀死。一具具死尸就摆在天安殿前,好让其他包藏祸心的人不敢再轻举妄动。朝廷之上大家全都感到朝不保夕,百官们都顾不上干正事了,只想着勉强保命要紧,官员们每天早晨需要出门上班,先得跟家人告别。小偷强盗到处出没,没人管治,大街小巷,行人都明显的稀少了。有时拓跋珪出去走一遭,也看到了这种情况,但他并不在意,他说:“我就知道会这样,这是我专门叫他们这样的,等到过了这个灾年,我再好好收拾他。”

问题是,有些事等你总以为能够控制时,可能已经控制不住了,等你发现控制不住时,可能已经完了。

在这之前,拓跋焘一直能够控制住局面,这就让他有一种错觉,似乎自己是永远可以控制住局面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没事儿。他的前任祖宗拓跋猗卢时代,是整个鲜卑族的治理由宽松放任转向严格的时期,那时候的严刑峻法简直一下子让人难以接受,可是高压之下,老百姓也就接受了,凡是延误日期的,整个部落都要被处死,有时会出现全家人一起去前往刑场的情形,路上碰到了熟人,打招呼问他们,你们干嘛去呀?回答是,俺去死哩。可是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想着是一样的事,其实未必一样。拓跋猗卢时代的严刑峻法,一是当时老百姓们的民风很好,还很淳朴,淳朴的人群好管理。二是管理者的管理也还是先讲理的,大家觉得大概还能够接受。现在的情形可不是这样。

现在是全国的情形还不清楚究竟怎么样,都城里边先整体大乱了,乱的最不可收拾的地方就是皇宫里边,特别是拓跋焘周围。当然,大家能躲开就躲开了。没有人再来讨好皇帝,虽然在平时,这种讨好的机会本来是求之不得的。

可是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没有表现出跟平时有什么明显不同的样子,还是平平静静的上班干活儿,该干啥干啥,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这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他中等身材,不高不低,身材看上去比较清瘦些,皮肤白皙,好像涂抹了一层粉一样,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让人一见就不由自主觉得眼前一亮。他在这个时期的表现不同寻常,依然是对皇帝恭恭敬敬,对自己的岗位勤勤恳恳,非常敬业。有时候活儿特别多——这种时候总是常有的,尤其是大混乱时期——他就干不完不回家,有时就整天忙得回不了家。他的职务是著作郎,经常需要跟在皇帝身边写东西的一个职务,他能年纪轻轻就担任这个重要职务,不是因为他长得帅,而是因为他写的一手好字。长得帅可以让人见了不那么恶心,容易被接受,可是光指望这个还不够,有真本事才长久。他的名字叫作崔浩。

崔浩从小就特别聪明,而且热爱学习,他博览经史,精通经义,而且阴阳术数、奇门玄象,诸子百家,全都学,全都学出了不小的成绩,真正是人们常常说的那句俗话,叫作“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开始做官之后,他又孜孜不倦的研究的研究朝廷各种有关典章制度,迅速熟悉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方法,很快就能胜任本职工作了。这与那些冥顽不化的“索头鲜卑”们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跟那些不思进取、故步自封的汉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自然就容易脱颖而出。

崔浩出身于一个世家大族,他的七世祖崔林,在三国时期曹魏政权里面曾经做官做到了司空一职。他的曾祖父崔悦,在五胡乱中华时期建立的后赵政权里边曾经任职为司徒左长史,还被封了个关内侯。他的祖父崔潜,在后燕国慕容氏政权里边曾经任职黄门侍郎。即使在这样的乱世,人家崔家也随着大家在兵荒马乱之中颠沛流离,跑来跑去,仍然会有人跟在屁股后头撵着让他们来做官,这就是学问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在这里得到了活生生的验证。而且人家也个个对得起这种信任,都能把官儿做好,还都留了个富有才学的好名声。他父亲崔宏更加不得了,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名声鹊起了,远远近近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冀州神童”,自小就聪明过人,才学出众。他在辗转流离的过程中,前后在前秦、在燕国都做过官,每一次都是中央找上门来请他去做的,他还往往要借故推辞,所做过的官全都是官声极好,他行事端正,超然离群,在怎样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方面做得比较用心,也不显得过分。即使处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他也依然是保持着良好的操守,而且依然长期保持着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尤其是当时普遍吏治比较没有章法,贪污腐败是一种常态化现象,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他能够保持廉洁奉公,不去钻营谋取私利,使得家里生活条件居然一直比较清贫,以至于受到了其他众多官场中人的笑话,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可是他听了既不恼怒,也不动摇,依然是平平和和的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人办事。他从来不急着出去做官,因为生逢乱世,做官不是什么吸引人的大好事,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很多局面又明明无能为力。可是他也并不表现出过分坚决的拒绝姿态,那样做有时候也会招来无妄之灾,他持一种相对随缘的态度。拓跋珪讨伐燕国时,燕国大败,官员们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崔宏也一直向东逃到了海边,拓跋焘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就专门派遣骑兵把他给找了来,相见交谈之后,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足以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人才,于是马上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并让他跟张衮共同管理国家的机要事务。张衮是此前拓跋焘一直最为看重、言听计从的人物,德才兼备,见识独到,关键时刻能够提出一些关键性的意见。俩人合作的挺好。后来让他任吏部尚书,统领三十六曹,成了权势最大的实力派官员,可是他依然生活简朴,为人谦虚,并不招人排斥和攻击。拓跋焘经常会把他叫来,咨询一些关于国家治理方面的问题,他援引古今,总是让拓跋焘听得很是满意。虽然是皇帝的近臣,但是他一直保持着一贯的风格,就是,既不犯言直谏,也不阿谀奉承,处于一种和皇帝的关系保持得相当正常的一种状态。不管是犯言直谏还是阿谀奉承,其实从内心看来,都说明做下级的心态过分亲昵于实际只是上下级关系的那个人了,当然从动机上讲,是为了天下苍生还是为了假公济私,还有个忠奸之辨,但是不看大形势,只管恋恋于官位,不看皇帝究竟可以合作的程度如何,只管把自己当成对方私密的人,这种认识和自我定位都是危险的,结果一定是于事无补,白白的把自己填了进去。所以崔宏在拓跋焘这样的皇帝手下做事,以这样一种不卑不亢、不瘟不火的态度来与对方相处,这种关于双方关系的定位,还是非常明智的。等到拓跋焘在热狂大发作的情况下,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自己所接触过的所有人进行全方位过滤和怀疑时,一个不争的事实就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只有崔宏父子俩一次也没有受到过类似的谴责。

即使是这样,像崔浩这种做法,也是冒着异常的危险的。他可能想,反正我也没有别的选择,那就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得了。

这种履险如夷、镇定如恒的修养功夫,出现在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小青年身上,实在是让人吃惊和佩服。所以崔浩拿生命搞的这一次搏击,最终是成功得很。举朝上下,文武百官,皇宫内外,侍卫太监,算是全都服了。不言而喻,虽然有这么优秀的例子就在眼前放着,里里外外的人们可并没有人想着要学,还是按照自己的常理出牌比较好一些。

其实这方面更多的是事后才被众人格外重视的。当时大家哪里还有心情揣摩这个,都一天到晚在战战兢兢地担忧自己的小命不保。同时很多人都跟那个占卜师一个想法,这恐怕是神明要降下严厉的惩罚了,激怒了天上的神明的人会是谁呢?没有人说他知道。但是大家私下难免会讨论几句关于皇帝性情大变的问题。这似乎已经不是大家熟悉的那个皇帝了。皇帝怎么会变成这样可怕的样子呢?没有人胆敢说他是妖魔附体,也没有人敢说他已经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但是在信奉鬼神的人们心里,都存在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拓跋世家的先祖,据历史记载说,是黄帝的后代,世世代代统治着特别偏远的大北部,那地方有座山,名字叫作大鲜卑山,于是他们就把部族的名字叫作了鲜卑,把“鲜卑”当成了他们的国号。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以游牧射猎为主的,民风很淳朴,平时需要进行的教化工作也很简单,很长时期之内他们没有使用文字。他们把木棍削了刻上记号,就算是互相之间立下了契约,双方都会自觉遵守。他们的姓氏用的是“拓跋”。拓跋族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很有作为的英雄人物来做领袖。最近的一个,就是拓跋焘的祖父拓跋什翼犍,他宽厚仁爱,气度非凡,而且文治武功的成绩也都很不一般。但是部族的叛乱总是免不了的。就在拓跋焘出生的那一年春天,又有人谋反,拓跋焘的父亲与他搏斗,受了重伤之后就死了,自然叛乱者也被处以极刑。又过了三个月,拓跋焘才出生在这个乱纷纷的世界上。后来等到他六岁的时候,当时正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东晋十六国中实力最为强盛的前秦来攻打这个魏国,当时魏国的军事力量根本无法与前秦抗衡,打了大败仗,紧接着拓跋什翼犍就一病而死,大魏国部民离散,六岁的拓跋焘当时是去了独孤部。这些艰难经历,后来都成了拓跋焘增长才干的资本。

“自古英雄出贫贱,从来纨绔少伟男。”何况这个贫贱者是英雄的后裔,事实上他也和普通的贫贱很不相同,他只是寄人篱下,成了标标准准落难的王子。

后来,就是一天天的长大,一点一点的长本事,然后呢,一步一步的扩大势力,一个仗一个仗的打下去,远远近近的部落一个接着一个归附,土地面积也是越来越大了。

可是现在,他却突然变得这么疯狂,简直让所有熟悉他的人全都认不出他了。他这是怎么了?

有俩太监私底下议论,议论来议论去,最后他俩疑疑惑惑的得出了个不太肯定的结论,那就是,皇帝是得了病了。为什么会得病呢?因为他为了咱们的国家操心太过度了。

说拓跋珪整天操心国家的事情,这话也不完全错。他从小就被教育,北方的土地曾经是他拓跋家的,他爷爷的时候就是了。后来这件事就成了他的心头大事。他在奔着这个目标走的过程中,没少作难,没少吃苦头。他也在一路跟头中长了本事。他打过不少败仗,可是打的胜仗更多。为了不让对方算计了自己,他时时刻刻都不敢大意,有好几次他觉得自己差点儿就要落在敌人手里了,又不是他凭着机警跑得快的话。于是他就更加的加强了自己的警觉意识。但是外部的敌人还不是最让他头疼的,他更感到恐惧的是内部的敌人。不停的接到报告说,这里有部落造反了,那里又有一些部落造反了。归附过来了,还动不动就会出现反叛的情况,这让他还怎么对全国人民放心呢,如果所有的地方都需要打败许多遍才算真正属于自己的话,那也就太可怕了。

他想不明白这中间的道理,别人说给他听的吧他又不肯相信。他认为是管理不够让人害怕,于是他就动不动大肆杀人,有反叛的,抓住了,杀,有阴谋反叛的,抓住了,杀,有据说可能打算阴谋反叛的,也抓起来,杀。其实老百姓不愿意跟着你混,是因为他们觉得跟着你过日子不舒服,你想办法改变一下管理国家的方法,让他们觉得能够过下去就得了。不停的杀掉你的百姓,越杀人越少,你还当谁的统治者呢?只想着让人害怕了就老实了,就不再反叛了,病根就没有去治疗一下,光是哪里起疙瘩了就把它剜掉,别的地方疙瘩起的可能更加吓人。还没安静几天呢,这不,又有地方叛乱发生了。

这次拓跋珪想了个好办法,他认为这个办法一定更加奏效些。他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上说:我大魏国是得到了上天的使命才得以创立起来的,是合法的,国运久长的。但是总有一些人不识天命,妄图凭借着自己的贪心和暴力来侥幸夺得天下,这是不可能得逞的。老天不会答应,拓跋氏的列祖列宗不会答应,大魏国朝野上下也统统不会答应。魏国的君臣有着足够的决心和勇气保卫国家的完整和统一,希望普天下所有的人都再也不要生出非分之想,蠢蠢欲动,自取灭亡了。

诏书颁发下去之后,拓跋珪认为全国范围之内的信仰天命的人们应该安分守己一些了。可是老是有一幅血淋淋的图景在他眼前闪现,有时还出现在他的梦中,让他只要一睡着,就立即会做起噩梦来。一位老人坐在宝座之上,相貌庄严,和蔼可亲,一个青年人站在旁边,仪表堂堂,表情恭敬。面前站着一个人,正在弯着腰对老人说着什么,忽然,这个人从怀里嗖的一声拔出一把尖刀,向着那位老人刺去,旁边站着的青年人反应极快,他把身体往前边一挡,那把尖刀就刺在了他的胁下,他们两个搏斗在一起,老人也站了起来,站得稍远的人也都冲了过来,刺客被制服了,可是那个青年人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拓跋珪大汗淋漓的从梦中醒来,他定了定神,不再去想自己的爷爷和父亲了。他下定决心,说什么也要把身边阴谋造反的人揪出来杀掉。那么多战场上的敌人,一心想把他拓跋珪干掉好领赏的,都没有能够得逞,都被他给消灭了。这隐藏在皇宫中的谋反者,嘿嘿,不信就收拾不了~!

同类推荐
  • 回到唐朝当神棍

    回到唐朝当神棍

    莫名其妙就回到了唐朝,更离谱的是,燕青还被人当成了神仙下凡!于是……李二同学:“燕卿……朕觉得,至高至圣仁义大帝,很符合朕的气质哈!”“额……陛下英明!”长孙皇后:“小乙,《白娘子》第三卷写出来没?本宫已经等得不耐烦了!”“额……快了,就快了!”程咬金:“燕小子,俺当真是混世魔王?还与你做过五百年的兄弟?”“额……那是自然。”有生活,有情调,还有妹子可以泡!燕青感慨道:“唔……其实在唐朝当个神棍也不错,至少……媚娘,你洗好了没有?夫君要进来了哦!”
  • 唐宋演义

    唐宋演义

    群阀割据,中原战火纷飞不绝,历史不断推演,一代代豪杰并起,波澜壮阔的史诗长卷,生死在乎一念之间,如何立足,如何生存,如何崛起?
  • 窦宝传奇

    窦宝传奇

    明崇祯十五年春,即公元1642年3月,当南京城里的百姓在春寒料峭中互相拱手相依,柔美的秦淮河夜夜笙歌四起的时候,大明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东北的松山被满清鞑子攻破,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旦夕之间,中流砥柱洪承畴、祖大寿落入敌手,更遑论死伤相藉、尸横遍野的悲惨景象。西边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攻城略地,不断蚕食着大明的疆土,而位于北京紫禁城里的朱由检虽然意图重振朝纲,日夜勤于政事,却也因积重难返,回天乏术了。
  • 我的抗战

    我的抗战

    揭开密封的岁月档案,重现罕知的中国炼狱,60年来真实惨烈的抗战口述,300位亲历者全景还原历史真相。
  • 大明倒爷

    大明倒爷

    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但是,做为一个现代人,他有他自己的优势。崇祯是他的拜把子兄弟。李自成是他的小弟。皇太极?懒得搭理那个鞑子。他的财富足够改变整个帝国的国运。
热门推荐
  • 蔷薇梦幻夜

    蔷薇梦幻夜

    他们对友谊的评价: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就算海枯石烂,就算山无棱,天地合,也会一直存在。他们对生死的约定:如果我们两个人之间只能活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只能是你。吸血鬼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 吴郡图经续记

    吴郡图经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猎捕游戏:腹黑圣王的血妃

    猎捕游戏:腹黑圣王的血妃

    (新书《隔壁有竹马:错吻大野狼》发布,欢迎入坑)她是狩猎家族的狩猎者,以猎杀吸血鬼为己任。他是血族冷魅残酷的王,高高在上,无人可攀。床榻之上,他捏起她的下巴:“记住我的名字,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王,你的皇。”神圣教堂,他邪肆一笑,步步紧逼,“你杀我一次,我毁你终身,冷子夕,这一生,我们注定纠缠,你跑不掉的。”***传说,血族本性凉薄,绝不轻易爱上人类,若是爱上,便是永生永世,万劫不复。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纵横王座

    纵横王座

    人外人,族外族,界外界,天外天!万千世界强者如云天地之广唯我纵横
  • 用美国小学课本学英语

    用美国小学课本学英语

    本书精选北美中小学课本中的标准课文,涵盖的学科广泛,包括数学、语文、科学、艺术、生物、化学、体育等等。藉此你可以从中体验到美式教育的精髓。我们试图让你真正“浸入”到纯正的英语环境中,实现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的完美结合,充分调动自己无意识记忆的潜在能力,让英语学习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 天罚官

    天罚官

    上古勇士化身天官封印妖魔,千年之后魔王即将再临人间,勇士转世与羁绊一同消灭魔王。。。。。。。
  • 郎在江湖

    郎在江湖

    来到大明,他是一个官二代;在清官老爹的严苛要求下,他的前程一片美好。但权阉当道,一夜之间他家破人亡,奢靡风流的少爷生活顷刻破产。他不得不远遁江湖,踏上复仇之旅。沉冤得雪之后,他又承担起家门崛起的重任,奋威朝堂,文治武功,谱写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侠义之歌和种马一生。惩恶扬善、开疆拓土、乾坤逆转……还有那无尽风流,尽在本书中。
  • 世界人间

    世界人间

    何为世界,众人说,有人便是世界。而我说,有人的地,叫做人间。世间万物,非人类独尊,鸟兽花木,皆可为主。众生皆存方为世界。世界之大,又岂是是非对错能说明的,人间之中,又如何用正邪来辨明身份。何为对、和位错、何为正、何为邪这些答案尽在世界人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