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75200000009

第9章 晚清重臣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即道光十七年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官舍,是张锳的第四个儿子,祖籍河北沧州南皮,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张之洞生于官宦世家,从小饱读诗书,颇有学识。

张之洞与曾志鸿、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志鸿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

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说:“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

资产阶级革命导师孙中山评论说: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无产阶级革命家******评价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张之洞幼年禀赋聪慧。五岁入家塾,张之洞从小读书用功,才思敏捷,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他先后从好几位老师就学,其中丁诵先、韩超两位老师给他的影响较大。丁诵先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翰林院侍读。韩超累官至贵州巡抚。

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南皮县举行秀才考试,不少书生都去赶考,才够十岁的张之洞也去了。

张之洞来到考场后,主考大人见他是个十几岁的毛孩子,有点看不起,指着他说:“你这个孩子几岁啦?来这里干什么呢?”张之洞一听说他是“孩子”,很不高兴,抬脸挺胸说:“我是来应考的儒童,不是与别人比年岁的孩子!”考试大人见张之洞眼里有神,说话干脆,话里有话,又说:“既是来应考的,我先给你出个上联,你要能对上,就准许你应考,要对不上早点走开,这里不是孩子玩的地方!”张之洞一听又说他是“孩子”,脸一沉说:“我对不上就自动离开,我要对上了,请老大人不要以貌取人!”主考大人被张之洞的小嘴说住了,想了想说:“南皮县童子十岁.。”张之洞听了不加思索地说:“北京城皇上万岁。”

主考大人见张之洞出口成章,内心佩服,又说:“小顽童内藏春色。”张之洞答道:“老大人明察秋毫。”张之洞对答如流,主考大人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孩子了,经过考试张之洞中了秀才。

13岁以前,张之洞已学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兼习史学、小学(文字学)、文学及经济之学,又自学了《孙子兵法》、《六韬》等多篇兵学名著,打下日后从政和治学的初步基础,并在12岁那年刊刻了名为《天香阁十二龄草》的诗文集。

少年张之洞有夜读静思的习惯,“尝篝灯思索,每至夜分,必得其解乃已”。他回忆说:“后服官治文书往往达旦,乃幼时好夜坐读书故。”这种夜间工作的习惯,曾被人指为“兴居无节”,影响了会见僚属。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不满14岁的张之洞回原籍南皮应县试,得中第一名秀才,进入县学。两年后,又以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中举,取得参加会试得中进士的资格。以当时张之洞的学养实力,他应当能够一气呵成,早日金榜题名,进士及第,但他直到27岁那年才得中进士。这十一年中,他前几年的时间耗在帮父亲办理军务,应付贵州苗民起义,以及结婚生子,为父亲治丧守制,自然无暇无心于应试。到23岁那年将应会试,因族兄张之万为同考官,循例回避。第二年应恩科会试,因为同样的原因,又没有考成。

同治二年(1863年),他参加殿试对策。当时,他掘弃一切格式和忌讳畅论时事,很得阅卷官赏识,欲点他为状元,后因慈僖干预,得了个第三名,进入翰林院,被授予七品衔编修,正式步入仕途,成为官僚阶层中的一员。同治三年(1864年)参加会试、殿试,中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以后,他曾担任浙江乡试的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职务。

南皮县城东三十公里的宣惠河畔,有一座建筑宏伟的焦山寺。

一日,南皮潞灌村的举人潘震乙游寺,主持殷勤上茶招待,并向潘举人求联,潘举人盛情难却,扫一眼大殿内供着的如来、老子、孔子像,大笔一挥写道:“三教同归浑天理,一尘不染去尘缘”,主持和尚连夸写得好,非让潘举人再撰一联,潘举人一时江郎才尽,望着孔圣人的像沉思,这一瞅一思潘举人生气起来,为啥?原来如来佛像居中,上悬“佛光普照”,老子像居左,上悬“紫虚真气”,孔子像居右,上悬“圣集大成”,潘举人想,儒家思想乃治国根本,孔子才是真圣人,这浑和尚却将孔圣人摆在末席,真是岂有此理!于是潘举人便有了一联,想替孔子讨个说法,这联写的是“道自高者品自尊,谚语首称的是持平公论;德之邵世气弥下,位居末座庶乎曲体圣心”,写完将笔一扔。那和尚看完眼珠子乱翻,脸上乌云密布,扔下潘举人自回禅房。

潘举人揣着一肚子怒气回家,给同年张之洞写了一封信,尽告留联一事,此时张之洞已经擢升湖广总督,位高权重,他接到信后对潘举人表示赞赏,并复信潘举人,说不日乘进京之便亲临焦山寺察看。

是年底,张之洞进京奏湖北新政事,事毕归乡省亲,第二日就赶到焦山寺,来到三圣殿,果见孔子位居末座,殿内只悬挂有潘举人的第一幅对联,就装作不知,问主持和尚,“这联写得好,是谁的大手笔?”和尚忙回:“是潞灌潘举人亲题。”说完又对张之洞说,“张大人乃当今名士,才倾朝野,贫僧钦敬,烦大人也留下墨宝一副,以使寒寺生辉。”张之洞想,这臭和尚不过是想借自己之名望赚些骗财资本,真是可恨,真该给他些颜色看看,于是就没有推辞,吩咐和尚笔墨伺候,张之洞深情地望一眼孔子,提笔悬腕,行云流水般一挥而就“治天下须用诗书,若论一经道德四本慈悲,因当时立言救世偶分宗派;最上乘莫若忠孝,便作羽士摄生桑门受戒,较流俗忘身狥利益判贤愚”,这副对联充分肯定了孔子儒家的显赫位置,同时对主持和尚进行了嘲讽,“狥”与“循”通用,张之洞故意将“循”改为“狥”,初看似“狗”,其用意不言而喻。

主持和尚得此联,纵有一百个不乐意,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慑于张之洞的威望,不得不高悬大殿。

张之洞常年宫居高位,又满腹经纶,故自命清高。他喜欢与文人名士交往,对僚属多不放在眼里,属下多有不满,但又都无可奈何。有一位布政使颇有点名气,但也是张之洞的下级,也不为张之洞尊重,张多次对他失礼。这位布政使对张十分不满。有一次,他又去总督府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之后,向张之洞告辞。按清朝官场礼仪,张之洞应将布政使送至仪门,但张之洞送到门厅就止步停下了。这时布政使回过头来,故作神秘地对张之洞说:“请大人多走几步,下官还有几句话要告诉你。”张之洞认为布政使另有重要内容要说,就又陪着他走了一段路,还不见布政使开口,这时两人己走到仪门,张之洞不耐烦地问道:“你不是有话对我说吗?”布政使有点得意地说:“其实我只想告诉大人,按照礼仪制度,总督应该将布政使送到仪门,现在大人既以按规定把我送到仪门,就请你留步吧。”说完长揖施礼而去。张之洞听罢,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又不好发作,因为这位布政使所为符合清代官场礼仪的。

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基本思想,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张之洞的《劝学篇·序》原文如下:

昔楚庄王之霸也,以民生在勤箴其民,以日讨军实儆其军,以祸至无日训其国人。夫楚当春秋鲁文宣之际,土方辟,兵方强,国势方张,齐晋秦宋无敢抗颜行,谁能祸楚者!何为而急迫震惧,如是之皇皇耶?君子曰:不知其祸则辱至矣,知其祸则福至矣。今日之世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语其祸,则共工之狂,辛有之痛,不足喻也。

庙堂旰食,乾惕震厉,方将改弦以调琴瑟,异等以储将相,学堂建,特科设,海内志士,发愤搤捥,於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於一。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夫如是,则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瘉,而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遂杂出其说以荡众心。学者摇摇,中无所主,邪说暴行,植流天下。敌既至无与战,敌未至无与安,吾恐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矣!

窃惟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裹在学。不佞承乏两湖,与有教士化民之责,夙夜兢兢,思有所以裨助之者。乃规时势,综本末,著论二十四篇,以告两湖之士,海内君子,舆我同志,亦所不隐。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内篇九:曰同心,明保国、保教、保种为一义,手足利则头目原,血气盛则心志刚,贤才众多,国势自昌也;曰教忠,陈述本朝德泽深厚,使薄海臣民咸怀忠良,以保国也,曰明纲,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至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以保教也:曰知类,闵神明之胄裔,无沦胥以亡,以保种也;曰宗经,周秦诸子,瑜不掩瑕,取节则可,破道勿听,必折衷於圣也;曰正权,辨上下,定民志,斥民权之乱政也;曰循序,先入者为主,讲西学必先通中学,乃不忘其祖也,曰守约,喜新者甘,好古者苦,欲存中学,宜治要而约取也;曰去毒,洋药涤染,我民斯活,绝之使无萌拚也。

外篇十五:曰益智,昧者来攻,迷者有凶也;曰游学,明时势,长志气,扩见闻,增才智,非游历外国不为功也;曰设学,广立学堂,储为时用,为习帖括者击蒙也,曰学制,西国之强,强以学校,师有定程,弟有适从,授方任能,皆出其中,我宜择善而从也;曰广译,从西师之益有限,译西书之益无方也:曰阅报,眉睫难见,苦药难尝,知内弊而速去,知外患而豫防也;曰变法,专已袭常,不能自存也;曰变科举,所习所用,事必相因也;曰农工商学,保民在养,养民在教,教农工商,利乃可兴也;曰兵学,教士卒不如教将领,教兵易练,教将难成也;曰矿学,兴地利也;曰铁路,通血气也,曰会通,知西学之精意,通於中学,以晓固蔽也;曰非弭兵,恶教逸欲而自毙也,曰非攻教,恶逞小忿而败大计也。

二十四篇之义,括之以五知:一知耻,耻不如日本,耻不如土耳其,耻不如暹罗,耻不如古巴;二知惧,惧为印度,惧为越南缅甸朝鲜,惧为埃及,惧波兰;三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四知要,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五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凡此所说,窃尝考诸中庸而有合焉。鲁弱国也,哀公问政,而孔子告之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终之曰:“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兹内篇所言,皆求仁之事也,外篇所言,皆求智求勇之事也。

夫中庸之书,岂特原心杪忽校理分寸而已哉?孔子以鲁秉礼而积弱,齐邾吴越皆得以兵侮之,故为此言以破鲁国臣民之聋聩,起鲁国诸懦之废疾,望鲁国幡然有为,以复文武之盛。然则,无学、无力、无耻则愚且柔,有学、有力,有耻则明且强。在鲁且然,况以七十万方里之广,四百兆人民之众者哉?吾恐海内士大夫狃於晏安,而不知祸之将及也,故举楚事。吾又恐甘於暴弃而不复求强也,故举鲁事。易曰:“其亡其亡,系於苞桑。”惟勿亡,则知强矣。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南皮张之洞书。

同类推荐
  • 弑天奇缘

    弑天奇缘

    封神之初,姜太公曾有批言: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看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从而断送了大周数百年的基业,迎来了春秋五霸,百家争鸣,战国七雄,合纵连横的历史新格局!西周,一个由众神开创的辉煌新纪元,一个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向没落的王朝!一切从封神开始,一切也将从封神结束……
  • 秦始今朝

    秦始今朝

    夏朝初年,大禹将天下一分为九。为祈福上天赐予夏王朝万世昌盛,大禹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九鼎,象征着帝王之魂,相传,得九鼎者得天下。嬴政,帝王之后,自小便在尔虞我诈,血光剑影中垂死挣扎,尝遍世间疾苦。在受尽万般劫难后,他终于下了一统天下的决心,从此便在寻求九鼎的道路上杀伐不断。然而多年后,坐在龙椅上的始皇却说出了一番另后人不解之言......“如果一切可以重新来过,朕定不会坐在这龙椅之上,因为,帝王的双手上勉不了流淌着另他痛心的血......”
  • 国殇——旧时堂前燕

    国殇——旧时堂前燕

    本部小说讲述的是东晋末年,刘裕乱政推翻晋室,建立南朝宋后,琅琊王氏传人王尚儒临危受命,携太子司马敬出逃北渡,短暂复国的一段传奇故事。通过南朝宋、北魏及后晋三大政权的争斗,来展示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对忠、孝、任、义、信五字的诠释。小说中涵盖文学、历史、政治、军事、爱情、侠义、传奇等元素,内容丰富,情节波澜壮阔。
  • 帝国春秋近黄昏

    帝国春秋近黄昏

    一战前夕的奥匈帝国,已近黄昏,争霸已成春秋大梦,虚无的繁盛背后,是种种忧患。一个遥远东方的宅男或者说是旅(流)行(浪)者,无意间闯入貌似平行位面的世界,成为一个没落小贵族,且看穿越架空人士如何苟全性命于乱世,如何渐渐崛起,最后又能否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为病入膏肓的奥匈帝国求得一线生机。
  • 皇冠下的小人

    皇冠下的小人

    戴上皇冠,成就皇帝梦想,无数豪杰为了皇冠梦想竟折腰,一位心机不正的小人物,却瞅准机会,成为中国的现代皇帝,因为他无知野蛮,令广大人民受尽生活的磨难。本文戏说民国首脑蒋介石的身世生平,揭示小人得志的逆反现象,提醒人们!防止心眼不正的小人偷梁换柱,戴上权力的皇冠,从而祸害人民于水火中。
热门推荐
  • 青春期后的事

    青春期后的事

    本书描写了几对年轻恋人,毕业后遇到的迷茫,择城,家庭,事业等羁绊。如何坚守爱情修成正果的故事。
  • 冷面总裁:明明很爱你

    冷面总裁:明明很爱你

    那一年,她7岁,他11岁,他救了她。自此,他们的心中都多了一个牵绊。15年后,第一次遇到她,她正在见义勇为救人,孤身一人打跑了几个“洗剪吹”流氓。第二次见她,她为了从他手中救人,拍着桌子指责他。那一次,他认出了她。第三次见她,命运的轮回,他再一次救了她。只是……这一次的重逢,命运的红绳真的能将他们重新系在一起吗?【进了“狼窝”的简言重新改了一下约法三章的内容,其中最重要一条是,双方不得有任何亲密接触,例如不能亲她,如有违反,则……改了条约的她,以为自己会“大获全胜”。某人一把搂过她,低头覆上她的唇。一吻毕,某人缓缓地开口,“我违反了,就照你写的那样做。”所以说,这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愿君如初月

    愿君如初月

    初升之月,最是皎洁。行走在世间,愿初心不改,永如明月。前行之路,我只愿陪你一起走下去。
  • 以爱为祭

    以爱为祭

    陈莫一直暗恋着上司宫少白,不惜代价将他从混混的手中救了下来,可在宫少白的眼中就是让人觉得丢脸极品;温言是一个千金小姐,为爱下嫁,可换来的却是步步为营的圈套;薛宝儿为了前任,以身试毒,却犯下了无法原谅的错误·····千帆过后,她们的爱情还会是全部?
  • 灵之神珠

    灵之神珠

    边陲小城出生的熊孩子魏长兴,群山玩闹间偶得一枚至宝耀珠,由此他的冒险之路就此展开。耀珠九芒,神手散魔,纳尔克斯大陆之上,一颗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暗流之下,究竟有谁,能达到苍穹之顶,神珠般照耀万世呢?
  • 红尘仙谛

    红尘仙谛

    南蛮森林中,一座神秘大山,林族一脉世代在山脚下繁衍,族人却饱受“诅咒”之苦。林毅,天生不凡,被族人视为打破诅咒的希望。林族一脉与大山之间究竟又怎样的联系,神秘大山中又埋藏了怎样的秘密?末法年代,天地间灵气越来越稀薄,林毅踏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修行之人为长生而力求成仙。仙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战力还是生命不朽,红尘仙谛,仙的另一真谛。
  • 青春,请学会风雨兼程

    青春,请学会风雨兼程

    可能世界本就太多将就,可我却不愿这么将就;在这匆忙的岁月里,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可我们又终将得到了什么?或许在我们不知道的某处,也有着我们想不到的人或事在等着,因为这世界还没有那么不尽人意,只愿风拭雨,拭去这苍白年华,愿雨随风,带去这猩红岁月!
  • 请好好活着

    请好好活着

    李沫李茂是两位少年英雄,他们同时喜欢上了当朝的永乐公主,但永乐公主眼里只有李茂,可造化弄人,李沫和公主最后走到了一起,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 地秧草

    地秧草

    热爱大自然喜欢画画的学渣李卫华经常受到老师的羞辱和父母的责骂。随着李卫华的成长,发现周围的世界正在发生巨变,环境遭到污染,人们变得唯利是图。这种改变令李卫华很痛苦,所以决心发奋读书认识世界和自己,立志要去改变这个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通过自己的努力,李卫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并发现一个五彩缤纷的精致世界。最终李卫华走向了成熟和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