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乌力吉图起床后,赶紧带上必备的装备,开车奔向南公营子招待所。
到了那儿的时候,毕力格图和哈斯高娃已经吃完了早饭,等在了门口。
三人驱车,沿着笔直的柏油路向山脚下奔去。车辆经过东村,到了西村村口时,变成了砂石路。穿过村子,从火车道下的涵洞钻过去后,就是蜿蜒的山间简易公路了。
好在开的是四轮驱动的越野猎豹车,这点山路还真算不了什么,爬坡下岭的走了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北山。
这座小山村还象十几年前那样寂静,现在家家都吃上了自来水,果树满坡,枝头上挂着颗颗翠绿的苹果、梨等,显得很是诱人。
北山的居民是世代为喀喇沁王府看守陵墓的包衣的后代,近代出了个著名的将军,叫图们。乌力吉图作为军人,对老将军有股发自内心的景仰,可惜,老人家前几年过世了,此生没能见他一面。
一行三人将越野车停在树荫下,背上必备的装具,哈斯高娃手持GPS,将停车位置座标输入后,他们沿着陡峭的山路向四眼洞进发。
夏天的太阳毒得很,尽管才上午8点多,可由于每人都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仍是大汗淋漓。抓着荆棘,蹬着树根,走了半小时的土路之后,三人开始攀岩。
乌力吉图走在最前面,毕力格图断后,哈斯高娃在中间,三人侧着身子,面向岩壁,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身子,抠着石缝,一步一挪的前进。这样攀了五六十米,基本上就是贴在山崖上挪步的。但是随着“之”字形的移动,慢慢地,又攀上了一百多米。三人手指叉开,扳住一块块石角,脚下踩在石缝中。
这时,前面开路的毕力格图提醒二人,“加把劲,前面就是四眼洞了。”二人抬头望去,果不其然,四眼洞就是九泉莲花山半腰上的一个大山洞,由四个眼构成。里面有山泉,还有钟乳石。
乌力吉图攀爬的速度加快了,带头爬进了四眼洞,大家都一个接一个地钻了进去。
乌力吉图放眼望去,四眼洞还是那样高矮,洞口垂下的那块钟乳石,仍在那里矗立着,山泉依旧从洞顶的石缝中流出,滴落在地面上,溅在水坑里。但洞顶的四个小洞,却发生了变化。
乌力吉图口中“咦”了一声,向藏有巨大秘密的最里面的那个小洞冲去。
当初只容一个小孩子的身子钻入钻出的小洞被拓宽了,依稀是使用了炸药的痕迹,即使是日本相扑运动员也能挤进去了。
三人不禁耽心起来,千辛万苦申请下来的项目,却被别人抢了先。从截止目前也没有考古报告看,应该是盗墓贼或其他别有用心的人把它炸开了。
打开手电,整理好探险用的个人装具,头顶着矿灯,身上背着绳索和贴身背囊,在等待哈斯高娃将洞口的地理座标输入GPS导航仪后,三人鱼贯而入,进入了神秘的山洞。
小洞里面仍是黒乎乎的一片。借着矿灯的亮光,眼睛逐渐适应了黑暗,乌力吉图猫着腰在前面带路,走了五六米之后,直起身子,寻找儿时掉落下去的洞穴。
大约走了七八步,迈出的左脚一空,仗着反应快,硬生生收住前倾的身形,口中发出“入口在这里”的警告。
乌力吉图用手钻将岩壁钻入二十多厘米,横插进一根铁钩,将绳索牢牢地拴在上面,拽了拽,试验结实了,然后打了个手势,示意自己先下去探路,率先顺着绳索滑了下去。
脚探到了实地,乌力吉图环视了一下,见四周没有什么异样,就用矿灯向上晃了两下,示意二人下来。
石壁上的字迹还在,石门依旧紧闭着,看不出丝毫有曾经移动过的痕迹。
但三人都知道,肯定已经有人来过这里,窥探过秘密,只是不知道是否打开了石门,揭开了谜局。
三人有条不不紊地开始了工作,哈斯高娃打开了微型夜光摄录机,将石门的自然形态摄录下来。然后毕力格图用毛刷小心翼翼地在石门上由左至右、由上至下清理起来。一会,一大段用畏兀儿蒙古文字雕刻的铭文便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凭着丰厚了蒙古语言学功底,三人都读懂了上面的文字。
和大学老师海达来老师讲的基本一样,铭文的前半部分讲述了“喀喇沁部有乌良哈与喀喇沁两位领主,乌良哈部系黄金家族重臣济勒玛后裔,喀喇沁部原是伊朗附近的乌古思人王庭卫队,在蒙古大军西征时被托雷并入蒙古汗国,为黄金家族直隶的一支部队。在经历蒙元帝国无数腥风血雨后来到蒙元腹地。
在十五世纪左右,喀喇沁领主巴雅思哈勒采取联姻加武力的方法将喀喇沁部与强大的乌良哈部合并并世代通婚。因此显赫的乌良哈部喀喇沁部也成为勃尔支金氏黄金家族的一员。从此,乌良哈对外自称喀喇沁部人。
1627年,包括乌良哈三卫在内的喀喇沁属地向南抵张家口。强大的喀喇沁王国与后金王国一起成为雄踞东蒙古的察哈尔部心病。察哈尔首先对喀喇沁王国宣战,喀喇沁没有被强敌吓倒,联合明王朝一起抵御察哈尔的入侵,但明王朝采取“阳詟之,阴障之”的绥靖政策,导致喀喇沁孤军奋战,没有得到明廷的支援,被察哈尔击溃,部众多被兼并,只有少部分人“入关内以避之”。喀喇沁自此瓦解,只有驻牧于辽西的朵颜卫乌良哈部,包括东土默特部在内的喀喇沁部,依着灵活的战略和有利的地形得以保存至今。现喀喇沁各部实为乌良哈氏及其部族后裔。
1628年,察哈尔部林丹汗受到东邻后金的威胁,举部西迁,朵颜乌良哈部仍打着喀喇沁部的旗号,会同蒙古右翼诸部,以本部的五万骑兵为主力组织起10万联军,在后金的支持下,阻止察哈尔西迁,两军于赵城一战,消灭察哈尔部大军4万之多,联军返回至张家口的路上又消灭察哈尔骑兵三千余人,雪洗了一年前的耻辱。双方损失惨重察哈尔部至此根本动摇。
朵颜乌良哈部至此走上了举部联金的历程。但仍沿用“喀喇沁”的旗号,游牧于明朝的封地,原朵颜卫的活动范围之内。
1629年喀喇沁领主苏不地协同其叔色楞举部向后金受招还牧,之后在清王朝政权建立的过程中创造了喀喇沁朵颜乌良哈部的中兴。
后金天聪九年(1635)至清康熙年间,陆续把归降的蒙古喀喇沁部和土默特部编为5个扎萨克旗。5旗会盟于土默特右旗境内的卓索图,称卓索图盟。卓索图盟统摄喀喇沁三旗、土默特二旗。
喀喇沁左旗天聪九年编,色棱为扎萨克。旗地位于卓索图盟南部,敖木伦河北岸。
而后半部分,则道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铭文显示,喀喇沁王族世代单传着一个秘密,在这个石门后面,是一道暗河,循暗河可以直接回到祖先世代生活的草原,那里有一望无垠的草原,成群的牛羊,供喀喇沁的子孙世代繁衍。同时告计诫子孙,不到危难之时,切切不可启用。因为一旦启用,会时光逆转,乾坤倒流,福祸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