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20500000010

第10章

纯粹

记得小时候,祖父给我讲过这样一个笑话:小男孩上了半年学,他爹想考考他,就用脚在地上划了一横,问那是什么字,小男孩不认识,惹得他爹大怒,说读了半年居然连“一”字都不识,小男孩委屈地说,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一”字很细,没有那么粗。

这个笑话有很大的阐释空间。可以说,小男孩为现象迷惑,没有上升到本质层面,因而不过是笔画粗细上的变化,竟然让他连一字也不认识了。也可以说,小男孩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一字当作本质的一,其他的种种写法也就不是一了。对这个笑话进一步的反思,或可归结为耽于纯粹。

纯粹的爱情,纯粹的友谊,纯粹的灵魂,纯粹的理性,纯粹的人,诸如此类的语汇我们是很熟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还能看到纯粹摄影、纯粹邪恶、纯粹回收、纯粹偶然,等等。显然,纯粹是人人向往的。作为一种理想,一种境界,纯粹当然是值得追寻的。问题是,没有什么纯粹在某处静静地等待我们,存在着的都是不纯粹的。

生活中,我们总是期待纯而又纯的东西,稍微有点不纯,就对它的性质发生怀疑。沉迷在爱情小说中的读者往往以为,要爱就不去计较身高、相貌、收入、工作,爱是纯粹的,没有一点杂质的。初涉爱河的人,往往对父母讲究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想法不屑一顾,觉得那是庸俗的态度,为爱而爱才是天底下最纯粹的爱情。殊不知,他/她所谓的纯粹,其实并不纯粹,也是有所企图的,只不过和父母的企图不同罢了。父母的企图是现实的,儿女的企图往往是表面的,或者,对自己的企图一无所知。

人们往往感叹,世间纷杂,物质的诱惑太多,人性又善变,无法营造一个纯粹的环境,来容纳纯粹的感情。按照这样的逻辑,纯粹真是温室中的花朵了,它的酸涩、无奈和无力,不正表明了不可能和无能吗?无论环境怎样恶劣都能坚持不懈,才是纯粹的。纯粹正是体现在对纯粹的追求中。如果把纯粹和注定使它产生的过程截然分开,从而把一切辩证的过渡都排除在外,只能陷入把最终目的和运动分开的空想。

为了纯粹,先得承认不那么纯粹的因素,接受它,适应它,同时又孜孜不倦地和它斗争,该妥协的时候也得妥协。对纯粹的追寻与其说是向着某个对象,不如说首先在于改变自我、提升自我,同时又塑造着对象。纯粹既是最终的目标,也是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和培养起来的。

上面这些,是读卢卡奇《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时想到的。

缩略语

用较短音节的组合替代相同指称的较长音节组合,就是缩略语。这种现象古已有之,不过,直到现代汉语诞生,缩略语的出现才越来越频繁。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缩略语更是成为普遍的现象,除了各类人名、地名,各类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的名称,社会生活的表述中渗入了大量的缩略语。John Paxton在为Eve-ryman's Dictionary of Abbreviations所作序言中感慨:缩略语的生产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一门产业。

化肥、话费、房补、节育、语文、文艺、编程、保费、私企、思政、牡丹卡等等,都是缩略语。总这样说,反倒对其缩略性质没有感觉了。一些缩略语用得多了,完全可以脱离开原式独立使用,如北大、科技等。但也有一些缩略语,始终依赖相对应的原式才能获得理解,如工体、首体等。

缩略语是一种简化。既然是简化,在一般的场合使用还可以,正式的、庄重的场合就不能随便使用,得用原式;在背景相近的人们之间使用显得亲切,遇到不那么熟悉的人还是用原式恰当,免得让人迷惑。周晓康在《人名的缩略与简称》中说,长短不同的语词表示说话者之间感情的远近;在我们的生活经验和直觉中,很容易把短词与平等、友爱,长词与社会、心理差距联系在一起。

缩略语的出现,主要在于原式使用频繁。音节组合较长的原式为人频繁使用,必然要求缩短其自身的长度。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国家刚推行义务教育法的一段时间内频频见诸报端,因而出现了“普九”。除了简洁,原因还在于,有些原式所指称的对象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由此,表达该对象的原式就一缩再缩,至于极限。

缩略语的大规模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力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信息传递出去,体现在语言上,就是用尽量少的音节组合去表达丰富的内容。音节减少丝毫无损于意义,反倒彰显了时代或某个阶层、年龄段、圈子的特点。

形容词

读小学时写作文,老师一再要求多用形容词,形容词用得多,老师红笔圈圈点点的就多。我抓耳挠头,绞尽脑汁,拼命地想这里该加一个什么形容词,那里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有了形容词,名词就鲜活起来,丰富起来,充实起来。若没有形容词开路,名词就显得干瘪,空里空洞,句子就没有生气,像条死鱼。

后来,知道了通感的妙处。原本形容声音的词可以用来形容味道,形容天空的词可以用来形容大地,一切的感觉都是相通的,一切的形容词都是可以互换的。如人们常用“甜美”来形容歌声,“甜”本属于味觉印象,“美”属于视觉印象,“歌声”则属于听觉感受。钱钟书在《旧文四篇·通感》中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譬如,“响亮”一词,是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热闹”、“冷静”二词,把表示温度(触觉)的“热”与“冷”同表示听觉的“闹”与“静”结合起来,通同一气。

《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香为气味,只能以嗅觉感知,歌声为乐音,凭听觉方可获得。但朱自清把“声”、“香”联系起来,嗅觉与听觉得以沟通,使读者生发这样的景观:歌声从远处高楼上飘来,无法听得真切,只能时断时续,隐隐约约,却更具吸引力,使人不由自主地凝神倾听;荷香淡淡,不会浓郁扑鼻,只能时有时无,如丝如缕,然而愈是如此愈能唤起人内心微妙的情感,情不自禁地去捕捉这种令人喜悦的清香。“声”与“香”这两种作用于不同感官的知觉,由于在人的心理反应上存有相似点,得以自然而然地沟通。此外,“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也有通感的效果。以“旋律”、“名曲”喻指光和影疏密起伏和轻重浓淡的色调,读者的感受也就不再停留在单纯的视觉上,而是诉诸听觉。通感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小提琴有着高低起伏的音律和轻重缓急的节奏,它的和谐与光影的和谐有着天然的相通,两相衬托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也给原有的意境带来了温馨、幽雅的艺术氛围。

人至中年,说话作文就越来越少用形容词了。人生这个词从一个人的唇中吐出,你毋需看他脸上的皱纹,但从他的声音,就能判断出他的人生是怎样的了。若他喋喋不休地使用形容词,那不外乎掩饰、夸张与撒谎:掩饰自己的富有或贫寒,夸大自己的幸运或不幸,以及自欺欺人。至少,也是不成熟的表现。

一切的名词都有一个或一些形容词伴随着,环绕着,后者决定了前者的性质。像童年这个词,原本就内含着稚嫩、可爱、快乐一类的意思,只不过有一些童年是不幸的、悲惨的,童年这个词反倒中立起来,仅仅用来指示某个年龄段。老师鼓励孩子们,以及小孩子们刻意地使用形容词,正是要给名词一个属性,一个确定,其中有引导,有发挥,有召唤,有对世界的想象和自我的期许。

通感的使用,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全身心地去感知生活,感受审美对象。“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风随柳转声皆绿”,是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颜色;“鸟抛软语丸丸落”,又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便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人到春天的思绪乱得像飞云一样飘忽不定,世态人情轻得像飞絮一般不可琢磨,晏殊把主观情感视觉、触觉化了,让人看得见摸得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是抽象的情思,“春水”是具体的事物,两者似无关联,但一经沟通,这位亡国之君深长、沉重、无穷无尽的哀愁,就真切、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千年之后,依然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对中年人来说,形容词反倒是可有可无的了,所有的名词都蕴含了形容词,后者已经浸透在前者之中了。那些大量地使用形容词的人,不是缺乏自信,就是善于欺诈,刻意隐瞒什么,至少,也是有意无意地夸大其词。形容词用多了,就像浓妆艳抹的中年女性,没有自然的魅力,只能在皮肤表层涂脂抹粉了。对个人是这样,对一个时代来说,也是如此。

文章三度(1)

早晨出门散步,忽然想到,写文章要讲究三度,即长度、宽度和深度。

所谓长度,就是说,要把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展开来,说清楚。这个来龙去脉可以是问题内部的,如由来、缘起、最初的讨论,以及后来的重新提出,不过,我所说的长度,主要是指问题所置身的历史链条。对链条有所把握,对问题在链条中的位置有所了解,文章的历史感就出来了。

所谓宽度,包括内在的宽度和外在的宽度两个方面。前者是在问题的内部拓展空间,让问题变得圆润、厚实,富有伸缩性;后者是在问题的外围东拉西扯,旁敲侧击,纵横比较,自由地发挥。

至于深度,和高度属于一回事,只是认知方式不同罢了。所谓深度,是把根扎下去,所谓高度,是让树干不断上扬。同样的立体,从下往上看,感觉到的是高度;从上往下看,深度的感觉就出来了。无论深度还是高度,都需要哲学方面的阐发。引入了哲学概念,一下子就深刻起来,崇高起来了。

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主题来说,我选择了1938至1942年间文学的“民族形式”讨论作为主题。要想有长度,就得梳理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的线索;要讲究宽度,就得围绕旧形式、民间形式和新文学形式,把方方面面的意见都摆出来;深度或高度上的追求,自然离不开形式和内容这对概念。

文章三度(2)

生活的转型使得人们停留在室内的时间越来越长,几乎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人的健康生存异常重要。专家提醒,判断室内环境的标准有三,即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对我们这些成天看文章、写文章的人来说,文章也是我们的一个生存环境,看文章好比去别人家做客,自己写文章呢,就像建设自家的环境和氛围。在这里,温度、湿度和洁净度同样值得关注。

有的文章让读者耿耿于怀,有的文章让读者喜笑颜开,有的文章让读者心生寒意,有的文章让读者如沐春风……这些不同的读感我们都有过体验。这和主题有关,和贯穿于其中的情感有关。文章的温度在相当程度上,就是情感的温度。那么,如何保持适度的情感,是写作时需要考虑的。该激烈时激烈,该缓和时缓和,该热则热,当冷则冷。

生活中离不开水分,过于干燥的空气会让人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紧绷,还会引起家具的变形、开裂,地板、墙砖的走形等。文章里同样需要足够的水分。和不同的题材相应,有的文章里小桥流水,有的文章里大河东流,有的文章里泉水叮咚,有的文章里山洪爆发……在阅读时,我们会感受到湿润,水汽的弥漫,或者水的流动、奔涌。

文章里的洁净度,主要体现在用词和句法上。语汇的干净,句法的利落,该柔软时且柔软,当缠绵时则缠绵,该断然时不犹豫,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作者的功力。

一篇优秀的文章,在温度、适度和洁净度上都是无可挑剔的。读者感觉不痛不痒的文章,温度肯定需要调整;读者味同嚼蜡、干巴巴的文章,大半是湿度不够;读者觉得啰里啰嗦的文章,多数是洁净度有待提高。

读物四种

我把读物分为四种。

第一种读物是工具书、地图、健康手册之类。不一定每天都用得着,但有这些读物摆在案头,就绝对心里踏实。这些读物提供的知识是客观的,是可以作为学术研究和生活指南的。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是它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经验和策略,若是少了它们,我们难保陷入无所适从、步履蹒跚、犹豫不决的境地。

第二种读物是经典一类,文学的、史学的、哲学的,乃至数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我都会购置来插在书架上。有的经典是读了又读,甚至有数十遍之多,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有的经典刚据为己有时激动地翻看几页,而后就被束之高阁,难得再接受我的检阅。有的经典干脆直接成了藏品,但偶尔望望它的书脊,还是觉得厚实和宽慰。经典提供了高度,开阔了视界,它让我们深入到生命的深层地带,触摸到最敏感、最丰富的岩浆。经典给予我们莫大的感动,莫大的幸福。经典在手抑或书架,一如有伟大的人物相伴,即使对其中的思想不甚了了,也足以自诩和自满:呵,瞧瞧我的朋友,就知道我多有品味了吧。

同类推荐
  •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这里的每一首诗,每一阕词,无不立意深刻,意境深远,感情真挚,风格清新。每一篇都蕴含一种闪光的思想,所散发出的真情,总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且具有强烈的韵律美。吟诵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带给读者的是心灵上的愉悦。
  • 杜甫文集1

    杜甫文集1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珍藏的记忆:光汉诗文选

    珍藏的记忆:光汉诗文选

    《珍藏的记忆:光汉诗文选》中所选的诗集与散文集均是作者在宁夏工作时,对这第二故乡的感慨与寄托。例如书中的《火车上有十个上海姑娘》一文描述的是作者初到宁夏,在从兰州到银川的火车上,所缔结的友谊;《银川制药厂的故事》记叙了作者在银川制药厂工作时面临困难时期的过程;《雨后的早晨》、《钻天杨》、《银川春景》这三首诗描绘了当时银川南门外的景物;《给三个生产上的标兵》等歌颂了工人忘我的劳动和崇高品质。
  • 倚栏独语

    倚栏独语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发表过的散文随笔,或游历山水,或感念亲友,或感悟人生。”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作者始终坚守着一份心灵的恬淡,用深情如水的文字和浪漫情怀营造了串串美妙的花絮。一颗真诚质朴之心汇成涓涓细流,流淌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澎湃着一个个思想的火花,并用一颗善感的心思考着、记录着……展示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追求。
  • 乘火车梦游

    乘火车梦游

    本书是散文集,是作家段落的散文作品集,作品分四部分,以“在风中藏好自己”、“乘火车梦游”、“回春遗梦”、“怀抱梨花的村庄”四个篇名辑录了作家的64篇散文作品。散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作者作者的心路历程。文字优美,文笔流畅,感情真挚。
热门推荐
  • 无限之进化中的虫群

    无限之进化中的虫群

    简介:唐杰成为了异形掠夺其他生物DNA完善自我,成为了碳机生物的天敌。唐杰表示还不满足,对自身的不满足,对生存的渴望唐杰找到了虫族,虫族的理念,虫族的精神,唐杰很满足。在星际中得到虫族的传承。在猎人中虫族得到超凡。在战警中虫群得到了升华在原始孵化池中唐杰获得了升格在火影中虫群得到了第一个战略级武器“尾兽弹”在无限的轮回中唐杰的虫群将摧毁挡在唐杰面前的敌人。“无论是变种人,妖怪,妖魔,魔兽,超凡生物,恶魔果实者,外星人,怪兽神明,恶魔,泰坦,尾兽只要是生物在我虫群面前只能成为丰富我虫族的基因库”唐杰站在无限轮回中狂声说道。
  • 释名

    释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前世今生一狐狸

    前世今生一狐狸

    “那殿下去偷花~~”“偷花?俊俏公子”老君眯着笑颜打断“我碰到了————”“嗯嗯~~~~美貌佳人”那老君咧嘴嘴打断“遇上一条蟒蛇~~~~~”“咦咦~~~共度患难”老君兴致盎然的打断“他杀了那条蛇~~~”“啧啧~~~英雄救美”老君摇动晃脑的打断“他中毒了,我送他回去”素素转了瞧了瞧老君,见他眼汪汪的拖着腮瞅着她,她便也巴巴的瞅回去,瞅来瞅去,老君等不及了“怎么不继续说了”“我在等你感叹一声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变身鬼公主

    变身鬼公主

    一个被遗弃的公主;一场时空作战;到底是谁,偷走了卡娅琳的王位?夏风,又是谁?
  • 半城烟沙,一城梦

    半城烟沙,一城梦

    金钱?呵呵……我视之如粪土权利?呵呵……我不屑一顾美女?哈哈什么都是浮云。这些都很重要么。你们以为我会这么肤浅么。是滴!都很重要。
  • 愿凡生

    愿凡生

    与“圣母”否?不与,与怎能成就自我。与“世众”争否?争,不争怎能让他人藐视。无意圣母,不看世众。致力于平凡的人生,却被环境所迫变得坎坎坷坷,曲折离奇、富有传奇的一生。
  • 穿越之废物逆天

    穿越之废物逆天

    一场穿越,迎来了她毕生的良人,也迎来了她一生最痛苦的时刻。前世,她是一个怪胎,她拥有七魂七魄,乃三生六界所不容之物。在她羽翼未满之际,天神王风银雪亲手将她绞成碎片,却不料一魂一魄被她夺去。来世,天弄人,她和天神王成了人人羡慕的好朋友,当幻翼揭开真相时。谁的剑刺入谁的心?谁的心碎?谁的心冷?曾经的友情不过一场梦!“如果这是天命,我就把它逆了!”
  • 教诫律仪

    教诫律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第一眼的爱,这个赌局我输了

    第一眼的爱,这个赌局我输了

    一个赌局可以改变人生。对于这个故事也是。林若希和朋友的一个赌,改变了他的生活。原本的他没有一个幸福的家,但自从遇见她,整个人生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