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11700000004

第4章 源自误解的偏见

正如曹操从司马懿的拒绝中推断出了他对自己的蔑视,司马懿也经由对应推论很早就对曹操形成了极其恶劣的第一印象。

这源自于十二年前曹操所做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时,董卓把持朝政,横行霸道,众大臣迫于他的淫威,敢怒不敢言。三十出头的曹操年轻气盛,主动提出要去行刺董卓。事到临头,曹操在犹豫中坐失良机。曹操不敢久留,随即逃出京都。董卓识破了曹操的用心,立即在全国通缉曹操。曹操逃至中牟县被擒。县令陈宫敬佩曹操为国除奸之举,私自将他放了,并弃官相随,跟着他一路逃亡。

曹操和陈宫逃至故人吕伯奢家中。吕伯奢盛情招待曹陈二人。因为家中无酒,吕伯奢亲自出门去买。等候期间,曹操陈宫忽然听到厨下有磨刀之声,又听到有人说“杀”字。曹操生性机警,而机警在特殊的情境下完全等同于多疑。曹操一路逃亡,对这样的声音和字眼自然分外敏感,他断定吕伯奢是故意稳住自己,脱身去向官府报告了,否则买酒只要派个下人去就可以了,何必亲自前往?

于是,曹操立即招呼陈宫,拔剑在手,将吕伯奢家中一应人等,杀得一个不留。等杀到了厨房,才发现吕家仆役们绑了一口肥猪,正要杀了招待曹操。

曹操这才知道自己一时冲动,犯了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错。从犯陈宫顿时也傻了眼。两人四目相对,面面相觑。当责任重到无法承担,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曹操陈宫两人急忙上马,匆匆逃离吕家。

半路上,正好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吕伯奢满腔热情,不知曹操为何要走,急忙再次挽留。曹操却故意使诳,趁吕伯奢不注意,一剑将他杀了!

陈宫为人正义,此前跟着曹操一起误杀吕伯奢全家已经是心怀愧疚,但多少还有个“误杀”的理由可以为自己开脱。但此刻曹操明知吕伯奢清白无辜,还要将他杀掉,却击溃了陈宫的心理底线。

陈宫激怒而质问曹操。曹操却说了一句堪称千古第一的恶言:“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彻底凉透了陈宫的心,他深深后悔自己没有看清曹操极度自私的真面目,竟贸然倾心追随。此后,陈宫伺机离去,从此和曹操形同路人。

曹操滥杀吕伯奢一家以及他说的“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千古恶言流播四方后,就成了他人以此来推断曹操性格特质和价值取向的最佳素材。

人们在进行对应推论的时候,一般会特别关注观察对象的三类行为。

第一类行为是自由行为。即在特定的情境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决定施行的行为。这就排除了那些不得不做的被强制约束的行为。显然,人们更容易通过自由行为,而非被迫行为,来判断出他人的性格特质和价值取向。

第二类行为是不寻常行为。人们会注意哪些产生了特定效果的行为。而那些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行为在人们的注意力框架中,都只能视为背景而被完全忽略。

第三类行为是社会期待度低的行为。在某一情境下,人们往往会按照既定的社会规范行事而导致行为趋同。从这样的社会期待度高的行为中,是无法判断出他人性格与价值观中的特别之处的。只有违背一般社会规则的行为,才能告诉我们,做出行为的这个人,在性格特质和价值取向上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曹操的杀吕行为正是符合上述三类标准的“三合一”行为。

首先,这是曹操的自由选择,并没有人拿着刀架在曹操的脖子上逼着他杀人。其次,这是典型的不寻常行为。即便吕伯奢心生歹意,曹操也还是可以选择逃离,而不一定非要杀人灭口。再次,这是社会期待度极低的行为。吕伯奢顾念旧情,不但冒着风险收留逃犯,而且还杀猪买酒,准备盛情招待。对于这样的行为,符合一般社会行为规范的反馈应该是深受感动,感恩戴德才对。但曹操反而大开杀戒,拔刀相向。曹操此前反应过度,误杀吕家老小八口,多少还有一个勉强开脱的理由。但在明晰误杀后,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曹操应该向吕伯奢跪地请罪才是符合社会期望度的行为,而决不能再残杀吕伯奢了。曹操不但杀了吕伯奢灭口,而且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简直无耻之尤。这就更加出乎所有正常人的预料了。

总而言之,由此而来的对应推论,给曹操的名声蒙上了极为不利的阴影。人们纷纷断定曹操是一个多疑、冲动、残忍、嗜杀的大奸大恶之人。

这一年,司马懿十一岁。司马氏一家的孩子均是早熟早慧之人,早已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司马懿从父亲口中得知了曹操的这一惊人轶闻后,立即像大多数人一样,对曹操产生了极大的反感。而且,他的反应比一般人要强烈得多。

这是因为曹操的所为严重背离了司马懿源自严格家教的价值观。

司马防秉持儒家思想,一举一动,都是一丝不苟,决不逾轨。即便是在气氛轻松的宴会上,司马防也是面容整肃,不苟言笑,威仪十足。他平时特别喜欢读《汉书》,对其中的名士贤臣十分景仰,能够背诵下来的有几十万字。司马防对儿子的要求十分严格。这些孩子即便是行过了冠礼(即古时的成人礼),在司马防面前也是恭敬谨慎,不让进屋就不敢进屋,不让落座就不敢坐下,不指着发问就不敢主动说话。

十一岁的司马懿尚未行冠礼,还不能算是成人,但是在父亲以身作则的熏陶与教诲下,价值观早已成型。

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无非就是“礼义仁智信”。司马懿用这些价值观内涵来衡量曹操的言行,很容易就会将曹操定位为一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的无耻滥人。

人们在对陌生他人做出爱憎好恶的评判时,价值观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那些拥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很容易相互产生好感,并发展出亲密关系。这就是相似性法则。

心理学家纽库姆通过一个实验验证了这一法则。他研究了两组转学而来的大学生。这些人在转到同一所大学之前,从未碰过面。入学之前,纽库姆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询问了这些学生一些问题,内容包括家庭、宗教、社会公共事物以及种族关系。学生们针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透露了他们的价值观。

等这些学生入学后,纽库姆对他们进行跟踪观察,每周评估一次他们之间相互喜欢的程度。结果发现,那些在问卷中表现出相似价值观的学生,在学期结束后,明显表现出了强烈的相互喜欢。

由相似性法则逆推可知,那些价值观大相径庭的人之间,很难形成相互欣赏的亲密关系。司马懿对曹操的认知与判断正是如此。

在司马懿看来,像曹操这样的人,应该是遭天谴的,自己决不能与之为伍。这一深刻的第一印象强烈地刻入了司马懿的记忆之中。所以,十二年后,当曹操的第一次征召来到后,司马懿才会以如此断然的方式予以拒绝。

在司马懿的认知中,曹操这个大奸大恶的无耻之徒、杀人狂魔,终究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像这样的人,他避之唯恐不及,怎么还会甘心与其朝夕相处,忠心为其效力呢?

其实,曹操固然有错,但也不是一个厚颜无耻到了极点的卑劣人渣。司马懿多少误解了曹操,就像陈宫误解了曹操一样。曹操在连续杀人后,内心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他说“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其实是他在犯了无可挽回的惨重错误后,未经大脑思考,冲口而出的自辩之辞。他希望用这样一句话来抵挡所有世俗道德的狂轰乱炸,也只有这句话,才可以让曹操立于一个不败的支点。毕竟,“让自己正确”是支撑人们活下去的基本动力。否则,曹操就只能以死谢罪了。

事过之后,曹操对自己说的这句话也十分后悔,而且此后终其一生,都没有再说过这句话。但这句话造成的恶劣影响已经覆水难收了。

在曹操征召司马懿的前一年,曹操又一次举起了屠刀,将密谋行刺他的国舅董承、王子服等人夷灭三族!这起新近发生的大屠杀,再一次强化了曹操在司马懿心目中的杀人恶魔形象。

出于对曹操的深恶痛绝和极度恐惧,为了永绝后患,司马懿才会选择装风痹之疾。因为,只有这样的病才能彻底让曹操死心。同时,司马懿也没有对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掉以轻心。所以,他在拒绝曹操之后,着意防范刺客前来试探,终于侥幸过关。

不过,司马懿并不知道,当在他为自己成功摆脱曹操的纠缠而庆幸自得之时,其实也给自己套上了一付沉重的枷锁……

……

心理感悟:偏见是误解的私生子。

相似性法则人们在对陌生他人做出爱憎好恶的评判时,如相互间有一些相似之处,就倾向于给出好评。这其中,价值观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拥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很容易相互产生好感,并发展出亲密关系。

同类推荐
  • 与大学生谈心理健康:实话实说

    与大学生谈心理健康:实话实说

    本书主要谈论了心理健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源泉,环境适应—发展自我的基础,人际交往—相互沟通的钥匙,情绪情感—健康与成才的根本,恋爱与性—青春美妙的乐章,选择职业—提升自我的阶梯,医治心病—清除发展的障碍。
  •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 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理解心理现象,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 人的自我理解

    人的自我理解

    本书作者秉承胡塞尔现象学传统,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新的理论层面上,对人的自我理解问题进行独特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分析“我”这一指称的独特词法,作者将自我置入一个多元、多中心的背景中,对自我意识,个体与主体间责任,以及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现象学中“自我”理论的重要发展。
  • 让你目瞪口呆的怪诞心理学

    让你目瞪口呆的怪诞心理学

    这里有生活中最常见却最不正常的心理问题;这里有围绕身边最多见却最荒诞的行为怪癖;这里揭秘不被人注意却普遍存在的人性的优点和弱点;这里介绍了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的各种心理学趣味现象与常识;这里为你指出了健康身心、平衡心态的多种实用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去梯言—让你目瞪口呆的怪诞心理学》基于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要,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讲述了各种生活和工作中最常见的异常心理、怪诞行为现象、神秘莫测的心理学常识等。这些心理学知识都是从我们生活出发,从自身出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心理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诞神奇,却有着深刻的形成根源。
  • 民工心理疾病辨识与防治

    民工心理疾病辨识与防治

    本书就民工易患的心理疾病进行介绍,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帮助民工树立科学的态度,对自身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也有利于心理疾病的治疗。
热门推荐
  • 动漫二次元之旅

    动漫二次元之旅

    林枫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但是死过一次以后他的人生却不再普通在【学院默示录】中挣扎求生在【命运守护夜】中与英灵并肩作战在【弑神者】中创造奇迹在【刀剑神域】中对决怪物他还有一个十分中二的同事,老是自称自己是魔王【主角处于没有动漫的世界,这样的设定大伙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吧?】
  • 莫一兮

    莫一兮

    我莫一兮,只争天下第一!道有何用?不减哀愁。如果入道要忘情,我宁可平庸至死!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剑仙!
  • 龙蛇王座

    龙蛇王座

    一个人的灵魂,一条蛇的身体,一个神秘的系统。从出生到成长,历经危险劫难,终于……(我去起点发文了。)
  • 最美的遇见,因为是你

    最美的遇见,因为是你

    儿时的青葱岁月,她是仰慕他的“丑小鸭”,他是大家眼中的“白马王子”。同学聚会,她摇身一变,教育界的新秀,最年轻的教育科长,他依旧是众人眼里的白领精英。大家都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那她就为了自己的“白马王子“努力一把吧~片段一:赵晓溪说:我喜欢过你。冯易庭以为这只是以前的告白。却不知,这句喜欢,在晓溪的心里藏了15年。片段二:晓溪说:我的委曲求全不是让你肆意挥霍我对你的感情。我只是在用我的方式来迎合你,成为你心里喜欢的人。片段三:晓溪:“三个人的舞台太挤,我愿意离场,成全你们的大结局。”这时,冯易庭却不肯放手,“曾经都是你在追随我的脚步,今后让我来追随你。你才是我此生最美的遇见。”
  • 星游记之捍卫梦想

    星游记之捍卫梦想

    相信奇迹的人,本身就和奇迹一样了不起,对吧?这个世界上,没有未完的故事,只有未死的心。给我,高高地飞起来啊!!!
  • 穿越之时空主宰

    穿越之时空主宰

    一朝穿越,美女任我挑。“今晚该去哪个房间呢!唔~好纠结啊”!楚轩看着面前一群美人有些苦恼的抓着头发……
  • 覆灭皇朝

    覆灭皇朝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乃永恒定律!乱世之中,胜者为王,败着寇。繁华尽去,只是不愿你我之间咫尺天涯。六年前他是善良单纯的杨家四公子,她是只拜堂未圆房的富家小姐。六年后他是算尽天下人心的玄机门门主,她是当朝执掌凤凰卫的一等大统领。两人想见及发生的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却唯独算漏了自己的心。在这故意伪造的繁华盛世中,他们二人彼此相爱,却又互相伤害。在他覆灭皇朝的道路上,努力抹去她的身影,却又如影随形。在这繁华的乱世中,两人的爱恨情仇奏出了一曲令人无法忘怀的乱世殇歌。
  • 办公室里的柔情

    办公室里的柔情

    是不是每一个踏入城市的农家男孩与生俱来骨子里刻着自卑?当遭遇人生命运转折时,这种自卑是减轻还是趋重?世间到底有什么可以改变一个人?没有答案,因为世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便是人类的感情,在你遇到你的真爱之前!
  • 学会失恋

    学会失恋

    写作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
  • 炽焰传

    炽焰传

    万年前恶魔与其它种族发生了一场大战,最后恶魔赢得了胜利,他的虚荣心使抹去了人们的记忆,他开始像人类撒谎,人们把他当神一样崇拜着......阴阳交,万物生,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生命开始周而复始,万年前的战败的故事渐渐在一个小人物的眼前揭开面纱,于是他开始和万年前的唯一存活者坚定起了属于他们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