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7900000004

第4章 少年事(2)

绍圣元年初,章惇为相。北宋政局始变。

三月,新任官员提倡复行新法。于是,此前奉行“废新法”的大臣吕大防、范纯仁、苏轼等皆被罢。

至六月,章惇以编元佑诸臣章疏为由,召李格非入宫封“检讨”(即翰林院掌修国史之官)一职。意在拉拢李格非,想让李为他提供检举苏轼等人的“罪证材料”。

然而李格非却不为所动,断然拒绝做出此等忘恩负义之事。其不配合的结果,便是被革职外放为“广信军通判”。

于是,李清照一家就此被迫离开了闲雅舒适的“有竹堂”,举家搬到了广信(今河北徐水一带)生活。

于李清照晚年撰写的《金石录后序》 中,亦隐约揭示了当时家境的贫寒: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赵李族寒,素贫俭……” 由此可见,她与夫君的少时生活皆是较为素简的,因而两人仍可于婚后安于清俭。

后再一年,章惇独相。

李格非被召为礼部校书郎,掌管礼仪、祭享、贡举等繁琐要务。他安心地履行着公务,与妻子儿女同享天伦。闲时,便写书赋词。其最著名的《洛阳名园记》,便成于此时。

这一部著作的诞生,对于后来易安词作的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那么,《洛阳名园记》又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

此书记载了洛阳各大名园十八所,不仅述有景物形态、亭榭布置、花木种类等内容,还记录了其中的历史变迁。而更重要的是,李格非不畏权贵,以正气之心披露了洛阳各名园间隐藏的奢靡之风,篇章中连同对于园主的相关描述也收录在内。

如此一部以写景为主体,并以物喻人的创作,无疑让小易安大饱眼福。因名园内有众多名花奇木,她每日里耳濡目染,对景物的描述有了最为深切的研习。她更因熟读了父亲所著的每一句描述,而对各种花木的体性极为谙悉。

亦因于此,后易安词中对于各种花木景事的描叙,才会那般贴切入骨打动人心。

这首《鹧鸪天》便是其较为典型的以花木体性喻人之品格的作品: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这是一首咏桂词。词中却无一桂字,反倒于词的下片,以“梅定妒,菊应羞”来衬托了所咏主体的美好鲜妍。

“暗淡轻黄体性柔”,一句清浅的白描,便将桂花的形象描摹得精巧雅致,让人吟赏再三,仍觉意味深长。

“情疏迹远只香留”,仍旧是素描,却有了悠远的意味。以桂花的色淡香浓隐喻人的内在比外在更为可贵可赞。它(桂花)虽然“暗淡轻黄”,不如梅菊等花种名贵多姿,但它的清高与幽香,使它足以成为“花中第一流”。

易安词中,对于花木的描述可谓众多,几乎占了流传下来词集的三分之一。而推崇某花为“第一流”的却仅此一首,让人不禁为词中喻意的“桂花”主体生起思量来。

而随着深入看去,此人的名字于众字节间,几近呼之欲出。

众所周知,易安并非出身于多显赫的家庭。她的父亲亦非朝廷的名公重臣,甚或还因被罢职而屈居于低位。但就像桂花一般,虽然它的名位不能与御园中“浅碧轻红色”的牡丹芍药相比,但它的清高脱俗,沁人香气却是众花所无法企及的。

“画栏开处冠中秋”,它平日清淡柔和,但它只是蓄势待发而已。它的独特内在,使它在属于它的时节(中秋)到来时,可以轻易便击败众多名花而成为主角。尽管低调,却难掩其绝代风姿。

而“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意指在屈原的《离骚》中收录了上百种花木,却唯独不见桂花。这般清丽脱俗之花,却不被前贤所识,叫易安如何不觉遗憾呢?宋·陈与义于《清平乐·桂》便有慨叹: “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

解读至此,便可知此桂花的喻体,自是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无疑了。他为人低调清廉,洁身自好,不为强权富贵所诱,独自散发着芬芳的人格魅力。他,不与众高官显爵相比,亦不艳羡得势者的骄逸。

这般美好孤洁而内容深沉的人才,易安相信终有一天会在属于他的时代里大放光芒,艳压群芳。只可惜眼下世道无常,如同父亲这般有才之士却无人赏识,她便唯有替其叹恨伯乐难遇了。

这简单清淡的字眼里,却寓意了如此深厚的一份情义。易安体的隐约婉转,在这一首少年之作中,已然初露端倪。

三、赏心乐事谁家院

1.游玩记

静谧的李府午后,少年易安于窗下读书直至微觉倦意。抬起困倦的双眼微微放松颈脖,见得天边已轮换上了落日晚霞,金黄的柔光照得园中一池粉碧相映的荷藕煞是动人。

忽然便忆起此前不久,与同伴们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的情景。同样是玩至这样的日落时分,为身边醉人的风景沉迷而至忘了时间,都想不起来是怎么一路游赏过来的了。

终于玩至尽兴了,也着实疲累了,方与同伴们恋恋不舍地回到船上。正准备往回划行,却不料在这湖中央给丢失了方向,竟不知是谁带头给划进藕密荷深之处去了。

这也是荷那也是荷,层层叠叠,密纵疏横地阻隔着视线,可怎么分辨哪条才是来时的路了呢?太阳都快下山了,一众人在船上相互笑闹嗔怪,争相催促着要赶紧划出去。于是都奋力地要划向认为对的方位,反倒更乱得不知哪跟哪了。

正闹得欢腾,却不防惊飞了身旁一大群栖息于荷茎间的水鸟,沾水的羽翼纷纷扑簌簌地拍打着荷叶掠水而去,扇得众人满头满脸的水花子泥点子。贴游在船边的鱼儿,也慌得到处逃窜。一时间,水波声、划浆声、尖叫声、哄笑声、娇嗔声,声声热闹。直喧嚣了整个黄昏的水滩。

想着那日欢腾活跃的画面,她忍不住地笑将起来。是这般美好如画的年华呵,可以肆意洒脱得忘了来时去路,可以天真烂漫得不顾尘世束缚。

这般快乐地思忆着,灵感突起,忙搁下手中书卷小跑至书房,提笔记下那日动人情形。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

那般陶然自得的时光,就这样被声色俱全地记录在了年仅十六的少年易安的笔下。写罢她细赏再三,然后满意地挥袖欢喜而去。

这首生趣盎然的小令便被独自留于书房,直至被父亲李格非无意中见得。他在案上发现这首天真烂漫而又倜傥风流的作品时,为女儿通篇散发的才情所惊。万想不到寻常之词到了女儿手中竟有如此生命,此间所述情景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真是一幅灵动雀跃的画面啊。

李格非遂喜不自胜,心想着外间亦断无人料到年纪尚轻的小女有此才华。于是便索性掩去女儿之名,将词带至友人及同僚面前,让大家相传赏阅。

果不其然,众学官及文人皆为之惊叹不已。

李格非又让众人猜测此作之作者。结果有人猜是当年知密州、白发苍髯的翰林大学士苏轼所作,还有人猜说文中有灵气洋溢,怕还是出自仙家吕洞宾之手了。却无人想到,这般豪放却不失天真的佳作,竟由彼时才年方十六的李家女儿亲手挥就。

于是,小易安一鸣惊人。她的名与词在文人间迅速地传播了开去,为当时的词坛送去了一股清新之风。

后人沈曾植《菌阁琐谈》言:“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 以此说明,易安词作虽大部分属婉约派,却亦不失此类淘气跳跃之作。

同样清新开朗的,还有这首秋景词: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这首词,同样记叙了于秋天外出赏玩的游情。

此词分上下两片,下片句律是上片的重复,所以称《双调忆王孙》。以往有人误题为《怨王孙》,后据周笃文考证,此词格律与南宋前人周紫芝同名词纤悉无殊,两首词的格律工整一致,如此才得以更正。

所谓“伤春悲秋”。一般写秋,落笔皆悲,于易安词更为显然。这首秋景词却是个例外,写得生机勃勃明媚清新,是易安词中少有的异笔。

词的上片,从远处描述了秋日的风光:望远处,秋波荡漾,秋日已至,荷花渐次地零落稀少了。空气里,有菡萏香消的淡淡余味袅绕不绝。这样美的水,这般俊的山,无限地亲近人心,真真是无法形容的好啊。

这里表达秋天,是以荷为主体。虽然红(荷花)渐渐地零落了,香气也因为花的调谢而减少,但欣赏者并未因此而转向伤感哀怨,反而用“水光山色与人亲”来形容自己心里无从表达的快乐及满足。下笔处处清妍,含情脉脉。

而词的下片,则收至了近处,如同拉近的镜头特写,细细地描绘出眼前的所见细节,为这副山水图缓缓地点出了颜色。

在易安词中,一般用以喻秋的有篱边黄花,秋雨梧桐,这几乎成了她后来词意的形象背景,读及即觉惆怅悲伤。然而在此词中,却罕有地用“荷叶莲子”作为了秋的代表。

众所周知,北宋的周敦颐有著名的《爱莲说》,出水芙蓉已是公认“明净纯洁”的象征。而“莲子已成”的秋荷,便更让人有丰盈饱满之感。易安如此着笔,便可知其彼时心境当是明净欢快,对生活有着满满的期待与热情的。

“清露洗、苹花汀草”,浅淡的一笔小清新,即增强了这幅画面的生机及淡雅感,让这幅秋景图不至于油彩过重。

在结尾处更以埋头沙中的鸥鹭憨态,一下由静态的赏景变成了动态的游情,并且对应了上片开端的风波浩渺之态,让人更觉眼界的开阔畅快。最后再用一个“恨“字,反客为主地表达了词人不舍归去的留恋之情。

通篇读来,整首词的意象便已勾勒完全,明妍鲜丽又生动可人。词中无论写景或述情都层次分明,情感丰富。自己流连忘返,却道山水亲人;自己依依难舍,却说鸥鹭恋人。情辞酣畅又曲尽人意,隽永深长又明亮欢快。遣词处已显示易安体的婉约柔美,却又有后来少见的清白省净。

此时的易安,虽只是一待字闺中的少女,却已经显示出了与众闺阁之女不同的开放情怀。

如此亦可说明,易安词的创作是与其身世背景紧密牵连的。她的感伤,是因了后来世事以及经历的累积而成,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的无病呻吟。

生便是如此的了。快乐的时候足够跳舞,忧伤的时候足够断肠。如此,更可见易安的内心里那份赤子般的直白坦城。

2.少女心事

李清照一生中最明媚灿烂的时节,当属结婚前后的两三年间,即十六至十九岁。

这一期间她的词作风格明显,多数率真生动温婉可人。即使有忧愁,但那愁是清新的可轻易透析的,最多亦只是凝结于懵懂眉目之间,未似此后愁结心肠般的悲苦伤涩。

易安喜酒,自少年时便是如此。

每每饮至酩酊,心里便因了醉而无端生起许多怅然若失之意。终于明了前人如李太白为何喜于醉后作诗,那个时候心意纤敏灵感翕动,体内的情绪如同翻飞而脆弱的蝴蝶。言语不可探及,旁人不可惊动。远而又近,飘忽而又实在。

这般虚无飘渺之感,唯有手下文字才可慰藉捕捉啊。于迷蒙微醺里看这个世界,似乎才能够看得更分明些,更真切些。即使,那其实只是自己的一场幻觉。

如同,在梦中时常看见的,那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影子。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春已将尽,昨夜饮了过多的酒。似乎睡得昏沉,又似乎未曾入睡。

早起时,只觉得身软头重,浑身无力。只依稀记得,昨夜梦里有雨点的稀疏零落,还有一阵紧过一阵的风声。

似乎还有着另一人,于梦里不断地徘徊,模糊得不见容颜。那气息,却是如此似曾相识。

醒起后,仍旧觉得惆怅。扶着头,呆呆地坐了一阵。

见得身边人卷起竹帘子,便想起昨夜里那一阵风雨。开得正艳的海棠,不知是否有损伤。

遂问之,海棠是否仍旧盛放如初。

却被告知,海棠还是那般新鲜,还是有花在开。

唉,你却不知我所问,可见并未懂得我心。海棠当然未至于轻易地就被这般风雨折枝断茎了,可惜就只绿叶吸饱了雨水,显得鲜翠而已。那娇嫩的柔瓣细蕊,此时就算仍旧有花开出,怕亦已是被打蔫催瘦了的。

读罢此词,眼前所存的意象,是一个从浓睡深梦中醒来的少女,倚于窗前看到风雨过后遍地残叶落花时的无限伤感。遂觉得一年的春又将去了,开得再好的花也是要谢了的。于是,心下里便隐约地有了对于渐长起来的年岁的敏锐感知,不禁又添了几分愁伤。

这首《如梦令》,便是让李清照享誉八方的那首名作,亦可算作她实至名归的成名作。

此词一出,八方惊动。各方文人纷纷出文评论,一时间赞叹声四起,人人皆知“李家有女善工词。”

这首词之所以得到如此多的高度评价,与词意境的丰富有很大关联。在易安描述的画面里,有意象:雨疏风骤。有情景:浓睡。有事件:残酒。有对白:试问、却道。有对象:卷帘人。有情绪:知否,知否。还有叙述结果:绿肥红瘦。

如此丰富得如同短片的意象营造,却只由一首小词成就,精致的构造形式和多重的生动画面,成就的结果如此出乎意料地妙极。

如此,实在是不得不令人折服词人的婉转心思,亦由此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表现张力以及易安的过人才华。

这首词里,还有一点尤其引人注目,就是易安词受韩偓诗的影响。

韩偓有诗云: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懒起》

此诗又作《闺意》,描写的是女子于闺阁中的慵懒之态。

同类推荐
  • 胡雪岩

    胡雪岩

    走近《胡雪岩》,你将会了解,胡雪岩是怎样从一个跑堂的小伙计,成为一名历史上如此为后人所看重的巨贾。阅读《胡雪岩》,你将会领略到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商业智慧与不拘一格的商业运作方式,并体会到其中前无古人的气势。翻过《胡雪岩》,你将会懂得,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去为人处世,又应该怎样去扬长避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汉月天骄:不败战神霍去病

    汉月天骄:不败战神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天之骄子霍去病!出版社与秦汉史学家力荐:这是迄今为止,将文学创作与真实历史结合最完美的有关霍去病的历史小说,历史底蕴深,文学造诣高。作者倾情八年创作,参考了正史、大量民间传说以及巨量的匈奴、游牧民族、西域等史料和著作,把关键重大历史事件自然巧妙融入故事,积极正面反映霍去病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当汉帝国向匈奴发起反击战之时,匈奴内部亦发生夺位之乱,身有月氏王族血统的月歌在流亡中被关中大侠郭解之子郭允和汉廷贵族霍去病所救,三人机缘巧合结为异姓兄弟,并相约一起投身从戎保疆卫国。曾经同生共死的三兄弟却因各自人生际遇和立场不同,最终决裂,并在汉帝国对匈奴用兵的舞台上,相互扶持或斗争着。
  • 我不是天后

    我不是天后

    本书是潘晓婷的第一本自传,文中展示了她从一个普通少女到世界冠军的成长历程,同时,还记录了她作为一个美女的时尚感悟。书中从她天赋初显露、成为美院落榜生,曾被认为“不良少女”等多个侧面展示了她多彩的少年时代。
  •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胖妹翻身战

    胖妹翻身战

    看一个自卑肥胖的女孩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自信的女强人!看一个一无是处的女孩如何绝地反击,一步步夺得她想要的一切!(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带着空间捡破烂

    带着空间捡破烂

    董飞云从小到大的愿望是子承父业,成为最大的破烂王。然而一次英雄救美,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 复习你给的温柔

    复习你给的温柔

    因为学校的要求,一诺来到了大山里面的村子,来给这里的孩子上课,小飞是这个大山里面的一个小孩,只有一个妹妹陪在他的身边,一诺结束教学后,与小飞达成了一个约定。
  • 宋代儒医

    宋代儒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儒医》介绍了“儒医”的起源、尚医士人、通医名儒、儒门名医、儒医的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我的漂亮女房客

    我的漂亮女房客

    神秘的佣兵高手重归故里,化身一栋豪华别墅的房东,一个又一个绝色美女纷纷入驻,美女老师、火爆警花、呆萌富家千金……环肥燕瘦、姿色迷人,却不料各方势力纷纷介入,原本低调的别墅主人,开始了一段悍战江湖,保家护美的热血故事……
  • 妩思,无思

    妩思,无思

    冷院里的暗卫也终于撤走了,几天前管家来报,王爷解除了她的禁令。他们以为她会不知道?冷院外的几个小丫头议论,进来京城出了大事,连南王府的暗卫都出动了。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恐怕这些安慰还会监视她。如今这冷院里除了她和宁儿便无他人,整个冷院倒显得清冷,难道她真的要这儿待一辈子?“敢问姑娘,凌天阁怎么走?”妩思闻声回头望过去,来人却让她吃了一惊。“是你!!!”两人同时问出声。妩思邹了邹眉,这不是在梅林里遇到的公子吗?他怎么会在此?南凝轩也是吃了一惊,那日梅林一别后,他便四处寻她,没想到她竟会在三皇兄的王府里,只是几月不见,他怎么变得如此虚弱?
  • 网球公主之淡如清莲

    网球公主之淡如清莲

    一个嚣张狂傲的他,一个冷淡如莲的她,一个笑如清风的他。他是她青梅竹马的恋人,却是她最不想见到的人。他是她形同陌路的陌生人,却频频的给予她安慰,让她感到温心。他与她的爱恨情仇,他与她的情好日密。她说:“我不想为谁而驻足,别人为没必要为我而停留。”他邪魅的笑着回答:“是你闯入我的心,我的世界不是你想来就能走掉的。我会让你自愿为我驻足的。”“我不会去追逐,也不想去停留,我只愿与你并肩而行。”清风云淡的他给出了最真的答案。缘起缘灭,所有的是是非非终究要尘埃落地。可又是谁执她之手,与她携手此生,共渡今生。注:(这里不是网王界,只有一帮因网球而聚在一起的少年少女们。女主不花痴,不白目,本文一对一。)
  • 暗杀密令:极品宫主倾天下

    暗杀密令:极品宫主倾天下

    她是杀手界人人畏惧的死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是地狱修罗般的暗黑至尊,不见阳光,生活黑暗。一次次挑战她的极限,真当她是吃素的?某个雨夜的心动,唤起了她内心深处懵懂的少女心;一顿毒打,使他树立了活下去的信心。什么王者,什么规矩,就是隐藏在黑暗下最肮脏的存在!暗夜的枷锁,怎能困住她追求光明的步伐?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管你现在是多么高贵的存在,我只人那个陪过我,爱过我的你,如果连苍天都要阻止我靠近你的脚步,那我只好,逆天而行!
  • 龙灵通知

    龙灵通知

    有许多的网址都有我的作品但是我和你们说啊,还是要支持原版的创世中文网啊。
  • 在紫禁城的那些年

    在紫禁城的那些年

    灵魂的穿越,媛琪来到那个波谲云诡风声鹤唳的紫禁城。她以为她是清宫的过客;她以为他是她生命的过客...“只要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她试图用现代的观念将那份‘长相思长相依长相守’深埋在心。她步步升华,只为挽回他多舛的命运,未曾想却适得其反,换来他的愤怒绝情...“既然不能长相守,那就彼此相忘吧。”他说的极其平静,她始终没察觉他眼角掠过的痛心疾首。许多年以后,当她再回首,那些匆匆过客从她身旁一一擦离,唯有他,永远停驻在她内心深处。日落余晖,残阳似血。暮色的紫禁城中正筹划着一场残忍的弑君计划,她扭转不了乾坤,她却要改写这段历史....这是一个马屁精的穿越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