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01500000004

第4章 歃血起事

跳井、上吊、喝卤水,本是乡下人寻短见的三条轻生之路。可黄花川民团团总孙永勤,为搭救29军大刀班副班长王殿臣和卫生员沈诗云,竟然以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在匪巢抽生死签,抢着去喝卤水。

按着土匪的山规,抽到生签者便可喝一碗豆汁生还下山;而抽到死签,就得喝下一碗卤水去见阎王。

一签决生死,阴阳两重天。都山土匪大当家豆腐阎王,就为寻求刺激,才别出心裁的整出了这样一个残忍的杀人游戏规则。不想在今天的抽签过程中,却出人所料,两个抽签人居然你争我抢的分喝了那晚卤水。

本来按着山规,二人之中能有一人生还下山。可结果是两人都喝了卤水,人们在钦佩他们这种舍生取义之举的同时,也都在为他们的生命感到惋惜。

天快黑了,仍不见孙永勤和赵林他们归来。

路通沟的老少爷们,不约而同的聚集到村口,伸长脖子往远处张望。

掌灯的时候,几个去前边打探消息的半大孩子跑回来说:“来了,来了,回来了。”

时候不大,人们果然看见远处有几个人骑着马往这边跑过来。等在村口的人纷纷迎上去询问情况,可这几个人连马都没下,只说人都回来了,一会就到。随后便直接进村,直奔西山的三霄洞而去。

再说三宵道士和赵四川,在三霄洞里正急得直走溜溜,忽听得外面人喊马叫,一阵嘈杂。

三宵道士和赵四川赶紧走出洞来,就见几个人跳下马急匆匆的跑过来。

三宵道士赶紧迎上去,急不可耐的问道:“孙团总他们呢?回来了吗?”

“回来了,在后面抬着呢?”

“抬着呢?怎么?孙团总咋啦?是不是出事了?”

“说是在土匪窝里抽生死签,喝了卤水?”

“啊——喝卤水了?”

一听说孙永勤喝了卤水,三宵道士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心说,坏了,终究还是出事了。他本想问个究竟,可这几个人只说是赵团总让他们先回来送信的,详细情况谁也说不清楚。

约摸过了半个多时辰,赵林带着民团的人马到了村里。

三宵道士和赵四川闻讯后,匆匆离了三霄洞,急着下山要去村里。可他们刚到山脚下,就见几个人骑马迎面赶了过来。

因天黑,看不清来人。三宵道士只好上前几步,一边端详一边试探着问到:“是赵团总吗?”

这时就见走在前面的人跳下马来说:“是我呀,孙道长。急坏了吧你们?”

见果真是赵林赵团总,跟在三宵道士身后的赵四川,一步跨上前去,一把抓住赵林的手说:“赵团总,让你受累了。”

“客气啥老弟,既是你投奔永勤来的,我们就是朋友。更何况,你我又同是百家姓上的头一姓,赵氏一家子……”

就在赵林与赵四川寒暄之际,三宵道士一时想起了什么,急切的问道:“哦,对了。孙团总呢?”

不等赵林答话,就见身后一人跳下马来,紧走几步来到近前说:“我在这,道长。”

三宵道士借着暗淡的星光打量一番,见真是孙永勤站在跟前。让他不由大吃一惊:“怎么?真的是孙团总?”

“咋的,就算天黑不得看,孙道长也不至于认不出我孙永勤吧?”

“不不,刚才来人说孙团总在都山匪窝里抽生死签喝了卤水,被人抬着……这咋……”

三宵道士一时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直想把这事问个水落石。可这时就见赵林搓着手说:“这事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总之是有惊无险,人也都救回来了。这外面冷天呵地的,还是赶紧回三霄洞,暖和暖和再慢慢说吧。”

赵林等人牵着马上山,来到三霄洞。

三宵道士进洞点着油灯,又加点了两个蜡烛,洞里一下亮堂起来。

之后,赵林、孙永勤、关元友、赵四川、王殿臣、沈诗云紧跟着进了屋。

等人们围着火炉依次坐定,关元友这才把他和孙永勤这次去都山,是如何跟土匪交涉,孙永勤又怎么冒死抽签,以至抽签过程中孙永勤和王殿臣又是咋样争抢那碗卤水……如此这般,详细叙说了一遍。直听得三宵道士和赵四川心惊肉跳,唏嘘不已。

听完关元友说了事情的经过,赵四川当即起身,冲孙永勤道:“孙团总舍命救我战友,侠肝义胆。赵四川无以为报,请受兄弟一拜。”

说着话,赵四川单膝点地,抱拳施礼。随后,王殿臣和沈诗云也赶紧离座,一起跪在地上,抱拳施礼,拜谢孙永勤的搭救之恩。

见此情景,孙永勤慌忙离座,俯身搀起赵四川、王殿臣和沈诗云:“使不得,使不得。三位都是打鬼子的勇士,是孙某最为敬重钦佩之人。要这样,就是拿我孙永勤不当朋友了。再说,孙某这次能起死回生,活着回来。还多亏了沈小姐的妙手回春呢。”

听孙永勤这么一说,赵四川惊奇的看了沈诗云一眼说:“咋回事?诗云。”

“其实是孙团总太抬举我了。要是按山寨抽生死签的规矩,抽生签者喝豆汁,抽死签者喝卤水。两个抽签的,就必得死一个。可孙团总和殿臣当时却抢着喝下了那碗卤水,他们本心是想抢着去死,而把生的机会让给对方。可最终的结果却是,无意中创下了两个人双双生还的奇迹。”

听到这里,一向沉稳过人的三宵道士竟有些耐不住了:“那是咋回事呢?两个人喝了卤水,不是都会有性命之忧吗?咋就能创下这双双生还的奇迹呢?”

“这个……这事……”

“这事还是让我来说吧。”见沈诗云被三宵道士追问的一时不知该咋把这事说清楚,关元友便赶紧抢过话头,把沈诗云在人命关天的危机关头,是如何急中生智,让孙永勤和王殿臣起死回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叙说了一遍。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在都山匪巢抽生死签时,孙永勤为不负朋友之托,便横下一条心,要用自己的命换回沈诗云和王殿臣两个人的性命。所以,当他抽了签后,连看都没看,便抢先一步去喝那碗卤水。偏偏那王殿臣也是个义气的汉子。顾不上自己抽的是生签还是死签,便过去争抢那碗卤水。就这样,一碗卤水被他俩争争抢抢的分别喝到了两个人的肚子里。

这时,人们都以为两个人这下完了。本该活下来一个的,不想却双双丧命,共赴了黄泉。

就在人们为之惋惜之时,沈诗云急中生智,拿过那碗豆汁分别给孙永勤和王殿臣灌了下去。

就是那碗豆汁,让孙永勤和王殿臣起死回生,双双活了下来。

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本来是能置人于死地的卤水,可一遇上豆汁,便立刻化解了。其实,在乡下遇有寻短见的喝了卤水,人们就会采用这个法子,给其灌下豆汁解救。一旦来不及磨豆腐现做豆汁时,也可找来干豆腐皮用开水熬成豆汁来用。

沈诗云出生行医世家,所以知晓这类救人的办法。情急之下,便用这个民间救人之法,救了孙永勤和王殿臣的性命。

此外还有一说,人一喝了卤水,万万不可活动。以防卤水跟着血液通了四稍。那样,就是华佗在世,神仙下凡,也没得救了。也就为这,孙永勤和王殿臣先是在山寨豆腐坊的地上平躺了得有一个时辰,才被人用门板抬下山来。直到半路上感觉没啥事了,孙永勤和王殿臣这才骑马而行。

孙永勤拿命当赌注,从匪巢里救回了抗日勇士。而在此过程中,沈诗云又急中生智,给喝了卤水,命在旦夕的送永勤和王殿臣灌下豆汁起死回生。

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真实故事,一夜之间,便传遍了整个路通沟。可也就是在这天夜里,先后有几拨人马从路通沟穿街而过,来了村子西山的三霄洞。从睡梦中被马蹄声惊醒的路通沟人,预感到一定是要有大事发生。

鸡叫三遍,天还是黑咕隆咚的。

上了年岁的老年人,已经背着粪箕子走出家门,到村外四周捡粪去了。

今天早起,他们发现通往西山三霄洞的山道上,撒满了马粪蛋子。这些个老人,见着粪比啥都亲。看着这些马粪蛋子,就跟见了金元宝似的,一路捡了过去。

等捡到三霄洞跟前时,看到一旁的小树林里拴着很多马匹。这些老人,便开始神秘兮兮的嘀咕起来:

“你们夜里听到没?好像有好几拨人马穿过咱村子,奔着村子西山的三霄洞来了。”

“这谁还会听不见呀,我用心数着来着,前后一共是三拨。”

“这来的到底都是那路人马呢?也不知这黒更半夜跑着三霄洞来干啥来了。”

“谁知道呢,不过冲这架势,我琢磨着八成要出大事。”

“能出啥大事?”

“这兵荒马乱的年月,啥事不能出?你们听说没,前几天日本人贴出了告示。说是搞什么‘铳器回收’。要把咱们乡下的火铳、鸟枪啥的都收上去。谁要不交,就按匪论处。”

“这么说民团手里的家伙也得交出去?”

“那还能剩得下?弄不好这日本人就是冲着这各地的民团来的。听说黄花川的孙永勤孙团总,就是专程过来跟赵团总和三霄洞的孙道长商量这事的。”

“这么说夜里来的这几拨人马,弄不好也是为着这事来的。”

“为啥事来的,我们这几个糟老头子也掺和不上。要我说,咱们就别在这替人家瞎操心了。这天也大亮了,咱还是赶紧回家喂脑袋去吧。”

几个老头这才背起粪箕子,拄着粪叉下山去了。

要说今儿这事,还真让这几个捡粪的老头给猜中了。

自打热河沦陷,被划入伪满洲国后,日本人先是推行“土地登记政策”,搜刮热河地区人民财税。后又实行“铳器回收政策”,强迫农民将所有枪支无偿上缴,如有延误,即按匪论处。有人因逾期不交枪,被伪警察抓走,受尽了折磨。

黄花川民团团总孙永勤感到照此下去,热河的老百姓,必将沦为任人宰割的亡国奴,甚至会跟朝鲜人那样,给日本人踩着当“上马石”。为此,孙永勤便来到路通沟找路通沟团总赵林和三宵道士商量对策。可还没等他们商量出个头绪,就赶上落在热河境内的29军大刀班班长赵四川登门求救。为搭救落入匪巢的29军战士,只好放下此事,先去都山匪巢救人。几经周折,总算把人给救回来了。可还没容他们喘口气,河南大峪民团总(孙永勤的内弟)雷常玉和河东峪民团团总王福友,以及孙永勤的家人,连夜快马飞奔来路通沟告急。说是日本人已经对热河境内的各地民团下手了。令其在三日内务必交出所有枪支,逾期将强行收缴。对拒不服从者,严惩不贷。

情况危机,孙永勤、关元友、三宵道士、路通沟民团团总赵林、河南大峪民团团总雷常玉、河东峪民团团总王福友和孙永勤的挚友马玉德等人连夜商议对策。赵四川和王殿臣也列席参加了这个集会。

几个热血汉子,在三霄洞整整商讨了一夜。终于形成了一个决议:民团手里的枪支绝对不能交。可对如何保住这些枪支,却一直没能拿出一个稳妥的方案来。

直到山下村里传来报晓的鸡鸣声,孙永勤猛地一拍桌子说:“有了,我看这事得出狠招。”

赵林看着孙永勤说:“不管啥招,只要能保住这枪支武器就行。”

孙永勤说:“不但要保住这些枪支,还要用这些枪支,保境安民,不让老百姓受日本人的欺负。”

听孙永勤这么一说,河南大峪民团总雷常玉一下来了兴致:“那姐夫你快说说,你到底想用什么招术?”

“其实我说的这一招,就是一个字。”

“那个字?”

“……”

孙永勤刚要开口说出这个字,就听三宵道士摆手止住说:“孙团总慢开尊口。俗话说,天机不可泄露。孙团总要说的这个字,贫道已猜个八九。不如你我二人把这个字先写在掌上,然后再一起示人。若是你我二人写的是同一个字,就说明是天意如此。倘若对不上号,便需谨慎行事,再做商议。”

说着话,就见三宵道士起身找来烟台毛笔,自己先拿起毛笔蘸上墨,转过身去背着众人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然后把毛笔递给孙永勤。孙永勤接过毛笔,也转过身去,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随后,三宵道士和孙永勤先后转过身来,准备当众亮出各自写在自己手上心里的那个字。可就在这时,就听关元友说道:“慢着,我也想试一把,看看能不能跟永勤表弟和孙道长想到一起去。”

“好,三人为众。三个人若能同时写出一个字,那便是应了‘众望所归’之说。”三宵道士说着话,从孙永勤手中要过毛笔,递给关元友。

关元友接过毛笔,也转过身去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然后回身,跟孙永勤和三宵道士一同伸开手掌,亮出了写在手掌心上的那个字。

等人们看完三个人的手掌后,不由同时发出一声惊呼。原来这三个人的手掌里写的都是一个“反”字。

当人们看到孙永勤、三宵道士和关元友三人不约而同的写出一个“反”字时,先是面面相觑,随后便一个个露出了一脸兴奋。雷常玉和王福友居然擦拳磨掌的有些按捺不住了。只有赵林心事重重的,闷头抽着旱烟。

见此情景,孙永勤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问:“姨夫,你是不是有啥想法,不赞同走这一步呀?”

“我倒不是有啥别的想法。”赵林在鞋掌上磕掉烟锅子里的烟灰说:“我们组建民团,本是经官家允许,用来防匪安民的。我们要是反了,不是等于跟官家作对了吗?自古道,民不跟官斗。只要是把这造反大旗一竖起来,可就没了退路了。”

听赵林这么一说,雷常玉先耐不住性了。腾地一下站起来说:“表叔你这话我就不爱听。如今这热河已经成了日本人的天下,就连满洲国的皇帝,也不过是日本人手里的影人儿。国家的军队撤了,政府当官的跑了。我们如今反了,也反的是日本人。咋能说是跟官家做对呢?”

这时,王福友也激动地站起来说:“雷团总说的对,如今这日本人都打到家门口了,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我赞同孙团总的想法,干脆就竖起大旗,反他个娘的。”

赵林重新装上一袋烟,就着灯火点着,紧吧嗒了几口说:“你们误解我的意思了,我赵林并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更不想眼睁睁的去当亡国奴。可眼下连国家的军队都打不过日本子,就凭我们民团这点家底,要是和日本人真刀真枪的干起来,就等于是拿着鸡蛋去碰石头。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不同意永勤的想法。只是这扯旗造反的事,非同小可。你们想过没有,一旦起事失败,不但我们这些人要脑袋搬家,恐怕就连我们的家人和乡亲们都会跟着遭殃。我们不能脑袋一热就把造反的大旗竖起来,得想想这大旗竖起来以后该咋办。”

“赵团总说的在理。”三宵道士说:“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事确实得好好谋划谋划。”

“姨夫和孙道长所言极是。我也知此事非同小可,草率不得。只是……”孙永勤沉吟道:“只是这日本人逼得太紧,限我们三天内务必交出枪支武器。不容我们时间呀。”

“三天足矣。”三宵道士手捻胡须,气定神闲的说:“纵观古今成大事者,不乏受突发变故所逼铤而走险之例。如大汉天子刘邦的斩白蛇起义,唐王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还有宋朝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日本人不是给了三天的期限吗?那我们不妨就在三日内择一良辰吉时,举旗起事。”

据史料记载: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旧历癸酉年十月二十四日,孙永勤等十八名义士,在热河省(今河北省)承德县路通沟三霄洞,歃血为盟,揭竿而起。成立了“民众军”,竖起了“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的大旗。发出“头可断,血可流,敌不死,誓不休”的誓言,奋起抗日。

这十八位抗日“民众军”的发起人是:

孙永勤:黄花川民团团总,民众军军长;

关元有:****地下党员,王宝石村人;

孙 成:三霄洞道士,民众军军师;

赵四川:原29军军人,山西米脂人;

王殿臣:原29军军人,山西米脂人;

雷常玉:河南大峪民团团总(孙永勤的内弟);

王福友:河东峪民团团总;

赵 林:路通沟民团团总;

张福奎:路通沟村民(张氏三杰老大);

张福城:路通沟村民(张氏三杰老二);

张福山:路通沟村民(张氏三杰老三);

赵 来:赵林堂弟,民众军文书;

赵 有:赵林堂弟;

赵永文:赵林侄子;

赵永宾:赵林长子;

赵永江:赵林次子;

赵秀风:赵林女儿;

马玉德:遵化人,赵林挚友。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旧历癸酉年十月二十四,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孙永勤等十八名义士,在三霄洞歃血起事,成立了热河第一支抗日武装——民众军,竖起了“天下第一军”的大旗。

然而,当时正值抗战低潮阶段。日本关东军全线占领了我东北三省和热河省大部,国家军队不战而退,都撤到了关内;政府官员纷纷逃离,唯求自保。而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南方又正处在******的疯狂围剿之中。

孙永勤拉起的这支农民抗日队伍,实际上是处于敌人腹地的一支孤军。他们到底能否生存下去?命运又会如何?请看下章分解。

同类推荐
  • 我的银河公主

    我的银河公主

    相逢一炮泯恩仇!!?宇宙末法时代,无姓之人被流放蛮荒星球,求活!!!!又遇千年战争的帝国公主,掀开一场相爱相杀,战百族,游寰宇的奇遇大幕。。。。瑰丽的宇宙田园时代,美丽的异星生物,不同的文明印记,都要放弃而不得不成为千年战争的扼腕之人!!!到底,她们谁,才是我的银河公主!!!
  • 装甲洪流

    装甲洪流

    下等兵肖然是国军战车连的一名勤务员,专门给连长的战车做保养,淞沪会战爆发,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及连长的壮烈牺牲,后来战车连重组,肖然被任命为弹药手,在昆仑关战役时,因击毙日军联队长而被提拔为连长,随着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国军的军纪日益松散,尤其是营长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将购置战车的军费私饱中囊,还将此事诬陷肖然,走投无路的肖然在一次日军扫荡的过程中,遇到了八路军,肖然成功爆破一辆坦克而被八路军刮目相看?,并参加了八路军,???,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后,肖然被任命为解放军坦克连连长,奉命组建解放军坦克连,经过千辛万苦后,解放军第一支坦克连组建成功,开国大典上肖然的亲自率领下,出现在了受阅部队里。
  • 抗战之终极卧底

    抗战之终极卧底

    晴空一阵噼啪响,李良穿越古战场。以为两方在拍戏,谁知他们搞实枪。最后被俘做伪装,成了汉奸披黄装。吃了日军他的粮,忍辱负重収情报。为了抗战能胜利,做个汉奸又何妨。身在日营心在汉,大家请来赏一赏。看穿越后的李良深入日营后与诸多英雄好汉,如何为民抗战,如何捍卫中华民族的威严,如何杀跑小鬼子这个侵略着,一次次的成为民族英雄吧。
  • 铜瓦门

    铜瓦门

    浙江象山石浦镇铜瓦门是一个渔村,日本人进入铜瓦门,炸毁了渔民海丰的渔船,一家人生死不明,海丰的儿子海鹰开始单枪匹马的杀鬼子,从鬼子手里救出女孩燕飞,二人组成“飞鹰”,不加人国民党,,凭着一颗正义之心,杀的鬼子、汉奸听到“飞鹰”就害怕。
热门推荐
  • 淡然回眸

    淡然回眸

    17岁的蒋伊儿,在兰苑高中上学,活泼的她因为有一副美丽的脸,总招人嘲笑为“狐狸精”、“小三”,但她仍然坚强的反抗。直到他的出现,让蒋伊儿看到了雨后的阳光。
  • 巅峰适能者

    巅峰适能者

    颜凡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却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适能者,本以为自己可以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然而不断出现的适能者,一个接一个的阴谋,却迫使他寻找传说中有着无限力量的创世灵石。且看颜凡如何在各色美女间游刃有余,在强敌环伺的都市中纵横驰骋。
  • 祭天之界

    祭天之界

    当有一棵参天古树贯通天地,一道剑光冲破了轮回,一个巨人顶天立地划破阴阳……天地皆是虚幻,唯有一念方可成真!
  • 钟情于王俊凯

    钟情于王俊凯

    同是豪门出生他却喜欢她让她起了不少嫉妒想方设法的拆散他们她如愿以偿但结果真的是这样吗她伤心离开因为那个她深爱的他没有选择相信她她遇到了一个人帮助了她她回来了证明了真相她还会选择他吗?
  • 囿心匣

    囿心匣

    少女余杳杳无意中打开了太奶奶留下的囿心匣,不明真相的她放走了匣中困囿着的执着于爱情魂灵,再重新搜集并且化解这一切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同时也解开了太奶奶怨闷心结……
  • 野蛮天神

    野蛮天神

    本书讲述:一个狠人重生蛮荒世界,屠凶蛮、杀古仙、斗真神的故事。汗!简介真不知写啥,大伙进去看吧,应该会是一个不一样的冒险故事……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为确定外国驻中国领馆和领馆成员的领事特权与豁免,便于外国驻中国领馆在领区内代表其国家有效地执行职务,制定本条例。
  • 宫主夫人有靠山

    宫主夫人有靠山

    传闻冷魔宫宫主不好女色,却独独宠爱于他的娘子,传闻碧霞山庄的大小姐出言不逊中伤了他娘子而导致整个山庄一夜之间毁于一旦,无一人生还·····第一次见面是她掉进了他的浴池,而她误以为他是女子,一直围着他不停地转,直到她终于发现他原来是个男人·····金碧辉煌的宫殿内,此时正是皇帝的五十大寿,却有一大批不明人士前来,“娘子,我来接你回家了。”其中为首的一名红衣男子慵懒地把玩着手中的戒指,淡紫色的眸子却紧盯着那埋头苦吃的小吃货,眸底一片宠溺·····本文纯属虚构,不喜勿喷!
  • 转校生on

    转校生on

    书名本为《转校生》,但名字已被别人用了,只好改了个不伦不类的,写的是一个90年代的高中生的日常生活,不想写的过于复杂,只是一些人生感悟
  • 生活不要太累: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125个智慧故事

    生活不要太累: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125个智慧故事

    本书汇集了最经典、最有趣、最发人深思的125个智慧故事,深刻的阐述了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