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春
聊城,江北水城。聊城,最显示聊城特色的是水了。江北水城,有“中国江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城内湖泊”之誉的东昌湖以及湖中心已有千年历史的聊城古城只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之一。聊城曾经是‘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被誉为‘江北一都会’。”聊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河湖一体,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
古运河河水清澈丰盈,垂柳依依柔曼。聊城,在古运河的怀抱里,千年万年一路走来。河两岸的柳树,长着柔柔顺顺的枝条,瀑布般倾泻下来。它朝夕与水相伴,根须日日与水缠绵交融,使得它肌肤鲜嫩而富有神韵,就像那些长年生活在水边的女子,美丽、温柔和多情。
这是人间仙境。走进它,就像走进梦里,它是那样陌生,又是那样熟悉。你陌生,这里你从没来过。你熟悉,这里你曾来过,在梦里。这是世外桃源?这是一片纯净、美丽、清爽的地方。我想起了达摩达拉的一句话:只有可以自由享受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才是世上最快乐的人。宁静而祥和,在美景中,在它打开人的视野的同时,也打开了人的心灵。这里的绿色很养眼,也温润人的心。这里,一定生长着美丽的传说,一定隐藏着动人的故事。这里的人们是幸福的,因为纯净。纯净的生活,纯净的劳作,纯净的心灵。
我似乎是沿着一个时光隧道,步入远古。这里的人,拥有的是阳光,拥有的是单纯,拥有的是美好,拥有的是幸福。
我沉浸在远古自然的芬芳之中。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观,平静坦荡的心怀是快乐的福址。快乐的心情之藤,爬满支起阳光的地方,那幸福、快乐的果子便会甘香美甜。
生活也是这样。
人生也是如此。
恬淡,使现实更真切。恬淡,使生活更真诚。恬淡,使希望更贴切。恬淡,使未来更美丽。幸福,洋溢开来。
我喜欢这里,在这里,可以热爱的东西很多,几乎都是不用理由的。黄天厚土,沙泉日月;草肥水美,阳光风霜。在这里,你会很快沉醉,在似醉非醉似醒非醒间,乡愁会侵蚀到骨髓深处,泪水也就欢腾了。在这里,有和谐自然,遵循伦常,山水是生灵丰润的摇篮,人也成了山水滋养的最美的风景。辽阔弥补视线的浅短,灵犀愈合精神的溃疡。无论走向哪里,心皈依于故乡,我的根扎在这里。
在这片有着清清河水的地方,在这片依然保留着蓝色天空和悠悠白云的地方。京杭大运河从南向北穿过阳谷、聊城、临清,流经聊城境内长达百公里。明清时期,聊城借京杭运河漕运之利繁荣400余年,城内商贾云集、会馆林立,河中帆樯如林、舟楫相接,成为运河九大商埠之一。清康熙帝四过聊城,乾隆帝更巡幸聊城九次之多。
来到聊城,不能不到山陕会馆。它开始兴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会馆复殿正堂的脊檩上至今仍保留着“乾隆八年岁次癸亥闰四月初八日卯时上梁大吉”的朱墨文字。在会馆里,山门、戏台、钟鼓二楼,每个细节都渗透着乡情乡思,有着让人解读不尽的醇厚韵味:画梁雕柱是终南山的木料,巧夺天工的精美构件是汾阳木工的匠心。走进会馆山门,迎面便是华美的戏楼,戏楼门上大书“岑楼凝霞”,其意为戏楼虽小,但高可与彩霞相接,内饰华丽,好似彩霞一般。门两边各有一幅线雕石版画,左为松鹤,右为梅鹿。戏楼前的天井内巨碑矗立,古树参天,蓊郁成荫,庄严肃穆。戏楼正面雕梁画柱,各种彩绘浓墨重彩。楼顶造型奇特,白色葫芦顶,外檐向四隅伸出十个翼角,如凤凰争飞,似孔雀斗艳,最能显示古建筑的艺术匠心。山陕会馆俗称关帝庙,“祀神明而联桑梓”,联的是乡情,敬的是关公。会馆极盛时期,内外共有各种花灯350盏,每更换一次蜡烛就需要350支,其中大殿供桌前的一对大蜡烛有五尺多高,直径超过一尺。据说,两个大蜡烛点上后可以燃烧一年。每年快到关帝生日的时候,那个商人就选好日子,用一头小毛驴驮着两支大蜡烛起程了,在关帝生日这一天赶到聊城,点上新蜡烛以表对关帝的尊敬。山陕会馆关帝大殿前有两只石狮子,雕琢之精美堪称绝世。
京杭大运河穿长江过黄河来到聊城,荡舟聊城运河,河水清清,杨柳依依,沿线古桥、古塔、古寺到处可见,石雕、石刻、庙宇遥相呼应,好不惬意。
这里,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条。黄河在东部奔腾咆哮百余里;运河从中部蜿蜒曲折过市区;卫河从西部携水弄潮冀鲁豫;还有马颊河、徒骇河等纵横交错,东昌湖、鱼丘湖相互辉映。仅聊城市区,湖、河水域面积就多达13平方公里,占建成区的1/3。众多的河流,美丽的湖泊,使聊城形成了“湖水相连,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体”的独特水城风貌。水,造就了聊城。聊城,也造就了水文化。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文明。
多少名人雅士,多少传奇故事,滋养在一方水土里。《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古典名著中描述的许多故事都发生在聊城。军事家孙膑、唐初名相马周、哲学家吕才、宋代医学家成无己、明代文学家谢榛、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义学正”武训、抗日名将张自忠、国画大师李苦禅、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国学泰斗季羡林等,都是聊城人。这是聊城人的自豪。
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山陕会馆、光岳楼、宋代铁塔、海源阁等名胜古迹和新景点孔繁森纪念馆,遥相辉映;湖若明镜,楼树桥船倒映其中,如诗如画。来到聊城,你会感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多么壮美。
来到聊城,你不能不去临清。来到临清,你不能不去清真寺。临清原有三座清真寺,现保存完整的是北寺和东寺。临清清真寺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既具有伊斯兰宗教建筑特点,又更多地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风貌。在鲁西北地区可称寺庙之冠,充分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体现出中华各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优良传统。游览完清真寺,可径直登上大运河堤,再回头遥望清真寺,大殿雄姿巍峨,铜顶高耸入云,金光闪烁。迎旭日朝辉,送晚霞余虹,仰对碧空繁星,无不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技艺。清真寺,阿拉伯语称为“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的场所”,临清俗称“礼拜寺”。
这里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那壮美的建筑,就是立体的凝固的佛教文化。望月楼,沐浴房,南、北讲经堂,南、北角楼,正殿,后殿,影壁,后门等殿、堂、楼、阁86间。望月楼为歇山重檐牌楼式建筑结构精巧,玲珑别致。门楣正面镶毛泽东手书“清真寺”匾额。望月楼后面悬挂挂两块匾额,一块书“正意诚心”,一块书“彝伦攸叙”,系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名人书写。这里一切是那么安详,一切是那么端庄。纯美的圣地,在这小城中不声不响,但却始终影响着小城,给小城的人们带来吉祥。穿过望月楼,便步入石材垒砌的丹墀四面玉石栏杆环抱。一座宏伟壮观,富丽堂煌的高大建筑便展现在面前,这就是清真寺的主体大殿。它由隆起前殿、后殿,抱厦等组成勾连搭式建筑。殿顶为庑殿式结构,是封建社会规格最高的建筑形式。殿顶覆有黄、绿色琉璃瓦,飞檐四出,扰雄鹰振翼,雄伟壮观,殿门为落地花格扇,斗拱、透雕挂落,雀替仍保留着明代建筑的风格。正门两侧悬挂的是清代康熙年间临清知州、著名书法家王勃书写的楹联,上联是:“物何明伦何察萃千古希贤希圣俱是克念得来”;下联是:乾资始坤资佳极两仪成象成形莫非真宰造化”。正殿广厦后檐连接着后殿,殿顶为勾连搭式,上部是三个六角形伞盖式亭楼为主体的窑亭,窑顶峰折陡峭,攒尖顶部装以鎏金葫芦形装饰。大殿左右,建有角亭对称。角亭建在台基之上,玲珑剔透,将大殿衬托得更加庄严肃穆。大殿南北两侧便是讲经堂相互对应。讲经堂前为卷棚廊厦,花格落地门,八角开窗,匾额、楹联装点其间,似透露山缕缕书香。进入殿内,深沉而神秘的气氛扑面而来。殿内列柱林立,高大而空旷,墙壁上彩绘以暗红、棕和金色的卷蔓纹及阿拉伯文字组成的图案。殿正中设有“圣龛”,朝向圣地麦加,右方有敏拜楼,殿间有拱门贯通,殿内可供2000余人礼拜。弥足珍贵的是殿内拱门两面墙体上仍保留着明代的壁画,花卉果树,生动写实。后殿藻井绘制更是精巧,以阿拉伯文字和花卉组成几何形图案,工整细腻,古朴典雅,历经数百年仍光彩照人。整个清真寺建筑,是由两排左右对立、中高两低的木牌坊与歇山重檐楼阁合为—体。建筑形式以我国传统为主调,透露着外来气息,布局精巧,结构紧严,舒展大方,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佳构。院内古柏参天,幽深静雅,名人佳句、先贤哲语跃然匾额楹联之上,让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我们不得不为古老的建筑感叹,我用敬仰的姿势观看这神圣的建筑。
东寺,与北寺遥相呼应,是著名的临清三大寺之一。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5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有大门、二门、穿厅,正殿、对厅、南、北讲经堂、沐浴室等组成。正殿为宫殿式造形,殿顶呈凸安形四角飞檐,门为落地格扇。殿内松木地板,悬阿文经字匾六块,水彩各形阿文通天木柱八根。尤为珍贵的是殿内至至今保存30副绵纸壁画,为国内同类建筑中仅见。殿内圣龛两侧为阿文圆光,左侧字意为:“你们进入穆斯林行列吧”。右侧字意为:“你们进入主的乐园吧”,。殿堂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煌。对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落地格扇,六门相连,八角两窗,前有门楼彩绘精雕,造型别致。上悬古匾三方,为“万化朝真”、“一本万殊”、“道有统宗”。整个建筑融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文化为—体,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精品。走在这佛教文化的长廊里,你的心会得到纯洁和滋养。
临清历史悠久,西汉初年即设立县制。多年来就有“小天津”之称,是运河重镇。境内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在理教、家理教等。佛教,给这里的人带来精美的心境、善良的品行和安静的心态。
临清的街道,干净、安宁,走在城区里,你的脚步不会因都市紧张的节奏而加紧脚步,你可以随着小城悠闲的节奏漫步街道,感受慢节奏带给人的幸福。
聊城,祖国大好河山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