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71600000004

第4章 善借于物,图强求新

借者,以我为主,借光于物。物与我相对,凡是自身之外一切可资利用之物,无论是人、是物、是事,无不可以借来为我所用。人生于世,纵有千钧之力,比起天地之大者,仍属小力,故欲成事者,必善借光、借力。

狐假虎威,并无不是。其实强者也好,弱者也罢,无不需借光于外,每个人总有当狐的时候,即便是强大如虎也不是一日可成,也是历尽艰辛才由“狐狸”变为“老虎”的。借光,就得先找到可借之“虎”,或权、或势、或组织、或关系、或才智、或工作,不一而足,皆可用之。

借光之外,有借刀,其实还是一种力而已。借什么样的刀,大有讲究,一定是足够锋利的、适合的刀。要善借可借之物,借尸还魂、借势取乱,无论是尸是势,全赖当时之情势而定。

欲图强求新,则非借不可,且借之有道、借之有理。如孔明巧借东风,没有机敏的头脑与锐利之眼光,借是借不来的。拉大旗、做虎皮、攀龙附凤,要勇、要新、更要巧,这样才能借得雄兵百万,助己心想事成。

一、巧借虎威和东风

1.狐假虎威,巧借外物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似乎一提借光便是借某人的势力,其实这是片面的误解。借权贵名流为自己所用,只是借光的常见形式,实际上凡是能让我们为人做事增光添彩的人、物、事、情,都是借光的范围。比如祖宗、衣服、籍贯、才智、言论等等,不一而足。

狐狸是很聪明的动物,由于他没有力气,个子矮小,因此处境不利。在森林中,狐狸得不到尊敬,没人真正把他放在眼里。为了克服这一点,对于狐狸来说,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说服老虎与他做朋友。通过与力大无比、令人畏敬的老虎密切交往,狐狸可以伴随老虎左右在丛林中四处行走,而且享受给予老虎的同样的提心吊胆的尊敬。即使老虎不在狐狸身边,得知狐狸与老虎交往甚密,也足以保证狐狸在旷野中得以生存。

假如一只狐狸不能够与老虎交朋友,那么这只狐狸就应该制造一种跟老虎密切交往的假象,小心翼翼地跟在老虎的后边,与此同时,大吹大擂他们之间有着笃深的友谊。这样做,他便制造一种印象,即他的安危得到老虎极大的关注。

狐狸这种做法,便是典型的借光。这个狐假虎威的中国古代智谋,原指狐狸仗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别的野兽。一般指仗着别人的威力欺压人。从谋略学的角度看,指阴谋家借助外力增长自己的势力威风,达到欺压战胜对手的目的。狐假虎威之谋,在世人眼中似乎不算奸诈,主要有狡猾之感,故更有必要研究。这种诡计与常说的“狗仗人势”、“拉大旗作虎皮”、“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刀杀人”很接近。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什么东西是可以“借光”的“老虎”呢?下面略举主要类型与读者:

①“老虎”是一位强大而有权有势者,他与你抱有同样的梦想,而且愿意帮助你的事业。

②“老虎”可能是一位有权有势者,为了双方共同的利益,情愿伸出手来,助你一臂之力。与此相似,你是否注意到许许多多的小鸟在大水牛的背上,它们吃掉水牛背上的虱子和蚊子,让水牛免遭虱蚊噬咬之苦,而水牛则为小鸟提供栖身之处和保护。

③“老虎”也许是一个组织或者协会,它的梦想和观点与你的一模一样。通过跟别人携手合作,同心协力,你能够制造出这样一种必不可少的情形,即老虎就在你跟前。

④“老虎”兴许是你的一种政治关系。通过支持适当的候选人,你可以创造出一位有权有势的伙伴。正因为这个原因,富人常常慷慨解囊,捐出大笔大笔金钱,以便获得供他们“玩赏的老虎”。

⑤“老虎”或许是你的职位或者工作头衔。孤家寡人常常势单力薄,微不足道。然而,如果你为一位能够呼风唤雨、有权有势的雇主工作,你就不再仅仅是一位无能为力的孤家寡人了。

在政府中服务的人们深谙这一观念。当你代表一个州或者联邦政府出访一个国家,你所受到的礼遇同你作为一个平民赴国外旅行所受到的礼遇则迥然不同。通过与政府的关系,你自动使自己获得了权力。一位大名鼎鼎、炙手可热的大公司总经理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获得特殊的礼遇,因为他的权力遍及他的整个公司的资源。

⑥“老虎”也许是你的才智,或者是你的工作。假使艾萨克·斯特恩从来没有拉过小提琴,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成为我们今天所认识的艾萨克·斯特恩。通过精通这种乐器的本领,艾萨克·斯特恩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由于同样的原因,不管你从事哪种专业,你的工作都能成为你的“老虎”。

由此可见,“老虎”并非仅仅指的是达官贵人,社会名流,这是值得给予重视的一点。生活中的“老虎”当然不仅限于以上六种,我们应该时刻注意那些能让我们提高声誉和形象的人物及事情。

2.善假于人成就大业

荀子的《劝学篇》说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活中的人,善假物者,可以致千里,那么,善假于人者怎么样?回答是,善假于人,则可以帮助展宏图,立大业。三国中的刘备,要算是善假于人的典范,这也是他能成大业的诀窍。

在前半生,刘备的勇不如人,常用关、张、赵以自辅,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智不如人,虽也用孙乾、糜竺之辈以自辅,起的作用却不大,致使其前途处于穷途末路。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刘备领悟了一个道理:决策人才是创业的关键。他梦魂飞绕,思贤若渴,终于招来了徐庶;徐庶走了之后,三顾茅庐请出了“万古云霄一羽毛”的诸葛亮。诸葛亮一来,刘备绝处逢生了。无论事物怎样复杂,到了高才者的手里,就会变得头绪朗然,迎刃而解。诸葛亮看准了曹、孙之间的尖锐矛盾,助孙抗曹,却乘机占据了荆州,一下子就初步解决了刘备朝思暮想的问题——“基本”(即立足地)。刘备心服了,从此他把权力全部交给诸葛亮,自己安心作一方之主。从赤壁之战的前夕起,约40年的时间里,他从不干扰诸葛亮的部署,对于诸葛亮所提的意见,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听从。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在名份上是主与臣的关系,但是在各种政治与军事的行动中,则是主为从,臣为主。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其他各个集团,都没有这样的关系。曹操重视人才,尤其对郭嘉更是十分重视。郭嘉英年早逝,曹操每每想起还痛哭流涕,但郭嘉在世之时,曹操仍以下属视之,而刘备对诸葛亮不只是重视,而且敬重,事之如师。即使是司马迁笔下的刘邦,他对张良、陈平、韩信也没有这样的待遇。而三国中的刘备与诸葛亮,却着实存在着这种特殊关系。例如当年东吴想用“美人计”陷害刘备,答应将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为妻实则想借招亲之名扣留刘备为人质。诸葛亮将计就计,同意这门婚事,整个过程简直把刘备“指挥”得团团转。这次婚事由诸葛亮一手操持,刘备对这次特大冒险,本身是感到非常害怕的,他对诸葛亮说:“周瑜定计欲害刘备,岂可以身入危险之地?”可是诸葛亮却偏偏要他去,既不把预定的密谋告诉他,也不经过他同意,竟教孙权往江南说合亲事。刘备也只得怀着“怏怏不安”的心情出发前往。这时上、下级的位置,简直颠倒过来了。我们这里不谈诸葛亮的什么神机妙算,只说刘备依赖诸葛亮,该是到了何等程度。这种依赖,固然表示了智谋的不足,但是假若刘备之所以能做到这点,与他的宽厚的素质不无关系,但是决定的因素,还是由于他胸怀大志。在实现自己宏图大志的斗争中,遇上了诸葛亮这样的高才,又肯为他争天下而出力,能不信之敬之唯恐不及吗?

3.巧借东风成就自己的事业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应该善于借助各种有利条件,为我所用,从而增强自己的实力,为最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的东风是指天时、地利,是指机会。如现代人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就要善于运用借术,看准机会,抓住时机,借助于现有条件或现成的机会以达到目的的做法,这也就是借术的妙用。

借术中的“巧借东风”术,本源于战争中的巧妙对策,它利用的是“天时”和“地利”的自然条件。当年赤壁大战时,孔明与周瑜计划火攻曹营,却无东风相助。孔明答应周瑜在三天内借到“东风”,大有呼风唤雨之势。第三天果然应验,江面上刮起了东风,把燃烧着的小船直吹向江西的曹营,孙、刘联军大获全胜,三国鼎立之势告成。

孔明之所以能呼风唤雨,那应归功于他的学识和智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推算出三天之内必起东风,才敢去“借”。若他算出是五天之内才起东风,他自然会答应在五天之内借到,而不是三天。所以,孔明利用的是“天时”这个自然条件,否则可就是“造东风”,而不是“借”了。

反过来说,如果曹营中也有像孔明那样的能人,知晓三日之内必起东风,事先做好准备,以毒攻毒,采取防火措施,那么很难说赤壁之战就能决定三分天下的形势。

现代人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借助于现有的条件和现成的机会而一举成功,是很不费力气的事情。“走后门”和“送礼”就是“巧借东风”术的演变,求职、调工作、分房子、升迁时这种故事重复发生,就因为这个计策很好掌握,也很管用。

不过,搞不正之风与行使智谋却是不应等同起来的。“巧借东风”术的本质在于,把现成的机会拿过来,为我所用,其特点在于是“借”而不是创造。它虽省力气,却得付出代价。

运用这一妙计的诀窍在于以下两点:

①机不可失,即首先要抓住机会。机会是难得的,故此才有切勿坐失良机的劝世良言。像赤壁之战中的曹军,就是由于没抓住机会,再没有胜利的希望了。所以,要想不失去机会,就应当在机会失去之前,仔细观察分析,随时做好准备。

②巧借东风,即知晓机会,随时巧妙地加以把握。一直想当元帅的拿破仑,发现借助约瑟芬的力量,可以争得远征埃及的机会,他便紧紧地把握住了这一时机,此举为他日后建功立业乃至建立法兰西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贵人、名人成就自己

1.借尸取义得正统

借尸取义即通过祭奠死去的有权威的人(君王)来收买民心,攻击政敌,并借以表明出师的正义性和自己的正统地位。这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的政治手段,即收买民心、揭敌之短、取得正统地位。其在历史上的典型表现,是刘邦为义帝发丧和清军入关后多尔衮为明崇祯帝发丧。

(1)为义帝发丧,得道多助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以军事实力而言,刘邦远不如项羽;可是,刘邦善于从政治上打击对方,并常常以此摆脱军事上的被动局面。他为义帝发丧,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义帝即楚怀王,是继陈胜之后反秦武装的共主。他是战国时楚国国君楚怀王的孙子,名心。他被反秦武装推举为王,是在公元前208年。

陈胜牺牲后,反秦武装群龙无首。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各路义军将领会集薛地计事,商量对策。项梁、项羽叔侄和沛公刘邦也分别前往。会议期间,居阝巢人范增找到项羽。范增年已七十,但素好奇计。他对项梁说,陈胜的失败乃是必然之理。秦始皇兼并六国,楚最无罪。自从楚怀王入秦被扣留不得返国,楚国百姓至今耿耿于怀。所以南公曾说;“楚虽三户,亡秦为楚。”陈胜首事反秦,却不立楚怀王的后裔,其势自然不可能久长。现在君起兵江东,楚地义军蜂起,他们之所以争相归附于你的缘故,就是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国将领,希望依靠你来重新拥立楚国国君的后代。项梁听从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求得为人牧羊的楚怀王孙心,立以为楚怀王,以从民望,都盱眙,项梁自号武信君。

楚怀王得立后,义军至少有了一个象征性的指挥中心,形势迅速好转,项羽与刘邦联兵攻屠城阳;又在雍丘大破秦军,斩杀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项梁也在定陶再破秦军。可惜此时项梁滋长了骄傲情绪,被秦将章邯夜袭得逞,在定陶前线阵亡。于是,义军收缩战线,由项羽军驻城东,吕臣军驻城西,沛公军驻砀,三支义军成犄角之势。章邯袭破项梁后,又渡河北击赵,进而包围钜鹿。楚怀王见形势危急,就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诸将北上救赵。行军途中,因作战意见分歧,项羽怒杀宋义,怀王只得派人立项羽为上将军。项羽由是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钜鹿一战,项羽率军破釜沉舟,大破秦军。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起初,楚怀王与各路义军将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怀王和诸老将认为,项羽为人剽悍,所过无不残灭,而沛公刘邦素宽大长者,故决定由刘邦率军西进。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顺利入关,进抵霸上,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两个月后,项羽在取得钜鹿之战的胜利后,也叩关而入。双方为争夺封建统治权力,几乎兵戎相见。只是因为刘邦自忖势力不敌,在鸿门宴上卑辞求和,实际上承认了项羽号令天下的霸主地位,才使矛盾暂时得到缓解。可是,项羽派人向怀王报告时,怀王却坚持原定的约言,要刘邦王关中。项羽勃然大怒,以为“怀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天下初发难,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王之。”因有分王封侯作为诱饵,诸将立即表示同意。项羽于是表面上尊奉怀王为义帝,以“古之王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为由,将义帝由彭城迁徙到偏远的长沙郡,都郴。然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又分天下以王诸侯。

项羽分王天下后不久,田荣就在齐地起兵反楚。僻居巴蜀的汉王刘邦,乘此良机,率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举兵东向,与项王争天下。西汉二年(前205年),项羽为消除后患,又阴谋指使九江王英布杀害了义帝。刘邦率军复出故道后,迅速消灭了章邯等三秦王的势力,并至关中。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安定民生之后,又从临晋渡河,至洛阳。当时,新城三老董公在道中拦住刘邦说:

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

刘邦点头称善,于是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并且发使者通告各路诸侯说:

天下共立义帝,北而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原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在推翻秦王朝的斗争中,楚怀王(义帝)并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从身份地位来说,他是各路义军拥戴的共主,换句话说,他是君,项羽和刘邦功劳再大,也是臣。项羽自恃功高,始则不遵怀王的约言,继则放逐义帝,最后竟“放杀其主。”这样,就落得了一个“无道”、“天下之贼”的罪名。凭借军事实力的大小可以决定某次战役的胜负,但政治上的明暗却影响着民心的向背。影响整个战争最后胜利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这就是刘邦为义帝发丧的真实用意所在。

沛公为义帝发丧所取得的政治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西汉二年(前205年)夏四月,刘邦率五诸侯兵东伐楚。到外黄,彭越将三万人归附。随即率师顺利攻克西楚的都城——彭城。由于刘邦的轻敌和项羽率主力的反击,汉军在随后的彭城之战中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但为义帝发丧和攻克彭城却是汉王刘邦与楚霸王项羽分庭抗礼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得谋士指点,政治上处处得先,占据主动地位,非仅靠一夫之勇的项羽可比。刘邦为义帝发丧就是政治上高明的一着棋。楚怀王(义帝)本身无足轻重,但他是当初起义各军共同立起的一块招牌。项羽杀死义帝,废弃招牌,也是将来刘邦必做之事。但刘邦此时却利用为义帝发丧,抓住这块招牌,在政治上合天下之力以攻击项羽。此举取得了树立正统地位、收买民心、攻击政敌的效果。

(4)为崇祯帝服丧,缓解民族矛盾

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北京城。崇祯帝在满朝文武如鸟兽散的情况下,令皇后自杀,携太监王承恩来到万岁山(今景山),君臣对缢于新修的寿皇亭旁的树下。崇祯帝尸体以发覆面,左足靴子脱落,衣襟上写有:“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崇祯帝死到临头,也不愿承认亡国的真实原因,而将实际罪责都推到群臣头上去了。

本来,像崇祯帝这样一个亡国之君,在历史上并无值得称道之处,但明末农民军和清朝的摄政王、皇帝,为什么先后给予礼葬和褒奖呢?原来,他们是利用这具政治僵尸为自己的建国大业服务。

农民军进入北京后,李自成下令搜查崇祯帝。三月二十二日,终于找到了帝、后僵硬的尸体,次日将他们的柳木尸棺移出宫禁,停在东华门示众,以庆贺农民军推翻明朝的胜利。

但由于李自成在长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一种只反对官僚、地主,不反对或不激烈反对皇帝的思想,很快地接受了明朝百官的意见,改用帝礼祭葬崇祯帝:将柳木棺换上朱漆棺,加帝后冠服,改田贵妃墓为崇祯陵墓。他还派起义军天囗阁大学士牛金星致祭,并装殓了太监王承恩。廿七日,农民军将帝后棺材运到了昌平县,四月初四日入陵安葬。从此,明朝十二陵附近又加上一陵,即现在的明十三陵。农民军尽管很草率地安葬了崇祯帝,但在一定程度上毕竟是按帝礼入葬的,这对当时分化瓦解未投降的明朝官吏和地主阶级来说,仍不失为一种措施。

五月初二日,清摄政王多尔衮在击败李自成农民军、进占北京后,立即给明朝官员、耆老、兵民下了一道旨令:“流贼李自成原系故明百姓,纠集丑类,逼陷京城,弑主暴尸,括取诸王、公主、驸马、官民财货,酷刑肆虐,诚天人共愤,法不容诛!”。清廷对此,“深用悯伤”,命令官民人等自初六日起,“为崇祯帝服丧三日,以展舆情。”接着,多尔衮又指派降清的明朝官吏曹溶、朱朗荣等人,在服丧期间到崇祯帝陵墓前祭奠三日,又任命明左庶子李明睿为礼部左侍郎,负责为崇祯帝拟谥号。不久,清廷正式宣布,崇祯帝谥号为端皇帝,庙号为怀宗。这显然是告诉明朝官民:清朝并非与明朝争天下,而是与“流贼”(农民军)争天下;“流贼”灭了明朝,清朝起而替崇祯帝和明朝官民复仇,从而把自己打扮成明朝官民的救星。果然,在为崇祯帝服丧和祭奠期间,北京城内许多明官吏、地主豪绅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一些逃避在外的官僚、地主也嗅到了崇祯墓前设祭时散发出来的气味,纷纷从隐匿之处窜出,到清廷投职报名,表示效忠清朝统治者,进一步扩大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民族矛盾的作用。

清世祖定鼎北京,特别是在他亲政后,为了向全国臣民表示自己刻意求治,鼓励他们勤于政事,大肆赞扬崇祯帝“励精图治”,追谥为庄烈愍皇帝,并下谕旨为崇祯帝陵前立碑:“朕念故明崇祯帝,尚为孜孜求治之主,只以任用非人,卒致寇乱,身殉社稷,若不亟为阐扬,恐千载之下,竟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朕用是特制碑文一道,以昭悯恻之意。”他命令工部“遵谕勒碑,立于祟视帝陵前,以垂不朽。”

乾隆时期,清朝统治已趋稳固,高宗出于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大力提倡忠君亲上,颁发许多道谕旨,除对抗清殉难的史可法、刘宗周、黄道周等人倍加推崇外,又为随崇祯帝自缢的太监王承恩墓前立碑文一道,竭力赞扬王承恩对主子的忠诚,要后人效法。

由此可见,入清以后,崇祯帝君臣尽管尸骨已寒,但他们的形象却为各个时期的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维护清统治的思想工具之一。

战争是政治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继续,战争必须服从政治的需要,所以战争胜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而为政以得民心为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是政治、军事成败的关键。多尔衮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找到了收买民心的最佳手段,即为死去的皇帝发丧。本来,满清政权是与明王朝相敌对的政治势力,满清政权就是要消灭明王朝以取而代之。但在满族势力入关之前,明王朝已被农民大起义推翻,末代皇帝崇祯自杀。率清军入关的多尔衮为了避免与整个中原人民为敌,利用为崇祯帝发丧,表明自己的政权是得之于起义军,而非明朝;大军入关是攻打起义军,为明朝官民报仇。此举起到了收买民心、攻击政敌的效果。

2.借棵大树暂寄身

公元617年5月,一直在韬光养晦的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见时机成熟,毅然起兵反隋。

当时东、西突厥再度强盛,太原又地处突厥骑兵经常出没袭扰的地方,为解后顾之忧,李渊用十分卑恭的口气亲自给突厥写信求和,并以厚礼相赠,希望得到援助。突厥始毕可汗却回答说,李渊必须自立为天子,突厥才会派兵马来援助。

见强大的突厥希望李渊成为天子,李渊属下将士包括文臣谋士,无不欢呼雀跃,纷纷劝李渊赶快做把龙椅,登上皇位。李渊当然也在做称皇称帝的美梦。但此时,他却异常冷静,考虑得很多、很多。

当时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们大多打着明确的推翻隋王朝的政治旗帜,使饱受隋炀帝横征暴敛的穷困百姓趋之若鹜,农民军声势迅速壮大。李渊当然也要取代隋炀帝,但他想,他还不是农民起义军,因为他所要依靠的对象主要是新兴的贵族、官僚和豪强。这股势力中的人与农民不同,他们具有浓厚的“忠君”意识,他们只反对某一个皇帝,只要用一个“明主贤君”去代替当朝的“暴君昏君”,绝不容许有人推翻整个政治制度。而今隋王朝行将没落,中央集权名存实亡,而地方贵族、官吏则拥兵自重,具有很大的实力,他们为确保自己割据地位而控制的武装力量,无论在武器装备还是在战斗力方面,并不亚于朝廷的正规部队,而手持锄头竹竿的分散的农民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其同日而语的。

再说,从隋炀帝前不久镇压杨玄感反兵之迅速、果断和残忍来看,杨广对于贵族阶层的叛乱更为深恶痛绝。隋朝虽行将就木,但它毕竟是一国之政权所在,如果隋炀帝集中力量来剿灭李渊,那么此时此刻恐怕有10个李渊也是难逃灭顶之灾……

经过再三考虑,李渊否决了部下的建议,不仅没有自立,反而打出了“尊隋”的旗号,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留守关中的杨广之孙代王杨侑为新皇帝,并移檄郡县,改易旗帜。这样,在突厥方面看来,李渊声势浩大,马上便要自立,自己的建议已被采纳,不再随意侵犯,并有条件地给予了支持。而在隋政权看来,当然怀疑到李渊身藏野心,但毕竟打着尊隋的旗号,现在明目张胆要推翻隋政权的农民军多如牛毛,已无力对付,哪还能专力去攻李渊?因此,除了作一些少量的防御布置外,一时间从未对李渊发起过主动的攻击围剿,李渊便乘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壮大起来。

更重要的是,李渊的尊隋旗帜迎合了“忠君”思想浓厚的贵族士大夫阶层。而且李渊新立代王杨侑为帝,在这批人看来,朝廷官僚便有一次大换班的过程,对他们是一次难得的升官发财的机会,谁先加入李渊部队,谁便会抢到更好更多的先机。于是,众多手握精兵的贵族士大夫们纷纷涌入李渊部下。李渊的实力急剧强大起来。

当然,李渊尊隋毕竟是个权宜之计,他只把隋朝当作一棵正在快速腐朽过程中的大树,当自己刚刚破土、尚处幼苗之时,机敏地把苗根一下扎在这棵大树之上,饱吸树中水分养料(如隋朝的贵族士大夫阶层等),又借大树遮风挡雨,甚至让大树误认为这棵小苗乃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加悉心保护(如李军与其他农民军交战时,隋朝往往追迫农民军而寄妄想于李唐军队),从而获得迅速壮大的有利条件。而等到时机成熟,李渊便一脚蹬开隋朝这截烂木头,建立唐王朝,从而去赢得更为广大的民众之心。

借棵大树暂寄身。唐军借此办法迅速地从幼小变成了强大,李渊用计何其妙也!商业经营中,对于弱小的企业、对于还无名气的产品——总之是一切还处在弱小地位的东西,如果想要走捷径迅速壮大起来,是否也应先去“借棵大树暂寄身”呢?

3.寻求贵人作背景

清政府的官场中历来盛行靠后台,走后门,求人写推荐信。然而,军机大臣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左宗棠有个知己好友的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候到实缺。他见别人都有大官写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来找左宗棠。左宗棠见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气,但当黄兰阶一提出想让他写推荐信给福建总督时,登时就变了脸,几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恨,离开左相府,就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见到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字体,十分逼真,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摇回福州。

这天,是参见总督的日子,黄兰阶手摇纸张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老兄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我这柄扇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任命他实缺,不想他却有这么个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总督要过黄兰阶扇子仔细察看,确系左宗棠笔迹,一点不差。他将扇子还与黄兰阶,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议此事,第二天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

黄兰阶不几年就升到四品道台。总督一次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黄兰阶,如今在敝省当了道台了。”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来找我,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本事,自有识货人。’老兄就很识人才嘛!”

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这个大贵人为背景,让总督这个小贵人给他升了官,实在是棋高一着的鬼点子。当然,欺世盗名,瞒天过海,是应该遭受谴责的,清政府的官场腐败也令人惊诧而痛恨。

单从借力的角度,为自己寻求一些贵人作为背景,从而使自己尽快得到提拔,英雄有用武之地,却是很值得研究。现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给诸位提供五项具体可行的建议:

(1)找寻贵人

是指在层级组织中职位比你高且能帮助你晋升的人。有时你得费心地去分辨谁具有这种能力。你或许以为,你的晋升机率取决于顶头上司对你的评语好坏,这观念或许是正确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阶层可能觉得你的顶头上司已到达不胜任阶层,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荐和好恶。所以,不要太肤浅,仔细深入观察,你将能找到能帮助你晋升的贵人。

(2)激励贵人

不激励贵人等于没有贵人。必须向贵人讲明,贵人帮助你往上晋升后他有什么好处,如果他不帮助你晋升,他有什么损失。

(3)以退为进

康庄大道永远是最好的途径。试想你正置身于游泳池内,你努力地往高处的跳水板爬,可是当你爬到半途时,前面一名也想跳水的人挡住了你的去路。那人爬到一半便已失去勇气,双眼紧闭,死命地抓住栏杆,既不会掉下来,也不再向上爬,而你就是无法超越他,这时,站在跳水板上的朋友虽然拼命为你呐喊加油,结果还是无济于事。

同样地,在工作上的层级组织中,如果你的上一层职位被某一个不胜任者占住,那么你花再多力气或你的贵人再有心提拔你,也都将徒劳无功。

为了到达跳水板顶端,你必须爬下那座被堵塞了的阶梯,横越到另一侧没有障碍的阶梯,然后再顺利地爬上顶端。同样地,在层级组织中,你必须离开挡路人那条升迁管道,然后从另一个没有阻碍的管道往上晋升。如果那人仍有资格获得晋升,他便不算是挡路人,而你也不必躲开他。只要稍加忍耐多等一些时日,他将获得晋升,届时出现空缺,你的贵人便能立即提拔你。

(4)争取多位贵人的提拔

“多位贵人的共同提拔,可产生乘数的提拔效果(指贵人人数乘以个别提拔效果)。”乘数效果的产生,系由于这些贵人在他们的谈话里,不断地互相强化你的优点,因而使他们决心提拔你。假使你只有一个贵人,你便得不到这种强化的效果。所以,拥有多位贵人便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4.攀附高枝,快速成功

许多人都崇尚名人,对名人的话俯首恭听,唯命是从。因此,生意场上若能使自己的商品与某个名人挂上钩,销路自然大开。北京北海公司琼岛北面有家名叫仿膳饭店的老饭庄,已有数十年历史。虽然这里的饭菜全是仿照清朝宫延菜点的方法烹制,但生意一直很淡。后来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外国游客大都对皇帝的起居饮食怀有浓厚兴趣,于是决定以“皇帝吃过的饭菜”作为仿膳的特色,大张旗鼓进行宣传。他们搜集了许多关于宫廷菜点的传说和有关的轶事,编成故事,让服务员背下来,在点菜、上菜时根据不同顾客,不同场合加以介绍,生意一下子变得兴盛起来。一次,美国华盛顿黑人市长在这里举行答谢宴会,席间服务员端上一盘点心,彬彬有礼地介绍说:“慈禧太后夜里梦见吃肉末烧饼,第二天早上碰巧厨师为她准备的正是肉末烧饼,她高兴极了,认为这正是心想事成、吉祥如意的象征。今天各位吃的就是当年慈禧太后‘梦寐以求’的肉末烧饼,愿大家今后事事如意,步步吉祥……”一席话把美国客人逗乐了。华盛顿市长高兴地敬了服务员一杯酒,说:“下次来北京,愿再来你们这里做客!”

许多商业广告喜欢用名人而不惜重金,实际上也是借力的应用。有头有脸的人都喜欢用的东西,普通人心理上容易认同:“我和××用的同一个品牌的”。同样是消费,多一层攀龙附凤的光环,自然很多人愿意借这个光。

美国一家公司所生产的天然花粉食品“保灵蜜”销路不畅,经理绞尽脑汁,如何才能激起消费者对“保灵蜜”的需求热情呢?如何使消费者相信“保灵蜜”对身体大有益处呢?广告宣传,未必奏效,大家见得多了。

正当一筹莫展的情况下,该公司负责公共关系的一位工作人员带来喜讯:美国总统里根长期吃此食品。原来,这位公关小姐非常善于结交社会名人,常常从一些名流那里得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次她从里根总统女儿那里听到了对本企业十分有利的谈话。据里根的女儿说;“20多年来,我们家冰箱里的花粉从未间断过,父亲喜欢在每天下午4时吃一次天然花粉食品,长期如此。”后来,该公司公关部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又从里根总统的助理那里得来信息,里根总统在健身壮体方面有自己的秘决,那就是:吃花粉,多运动,睡眠足。

这家公司在得到上述信息并征得里根总统同意后,马上发动了一个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让全美国都知道,美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之所以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是因为常服天然花粉的结果。于是“保灵蜜”风行美国市场。

攀龙附凤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谁不希望有个声名显赫的朋友:一个明星,或者随便什么大人物。如果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荣耀,在别人眼里也就身价大增了。

有位阿拉伯人名叫艾布杜,本来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就是使用了这种手段,广求于天下,不但求来许多名人作朋友,还为自己求来了百万家财。

其实,他致富的法宝说来简单有趣。他的签名簿里贴有许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亲笔字,签写在照片底下,艾布杜便带着这几本签名簿浪迹环宇,登门造访工商巨子和好名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里迢迢从沙漠阿拉伯前来拜访您的,请您贴一张玉照在这本《世界名人录》上,再请您签上大名,我们会加上简介,等它出版后,我会立即寄赠一册……”

又由于这些人有的是钱,又喜欢摆阔,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无限风光,这样一来,他们就毫不吝惜付给艾布杜一笔为数可观的金钱。

每本签名薄的出版成本不过是一两美元。而富人所给的报酬,却往往超过上千美金。艾布杜整整花了6年的时间,旅行96个国家,提供给他照片与签名的共有2万多人。给他的酬劳最多的2万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总计收入大约500万美元。

5.巧借名人,提高自身形象

在现代社会,借力这种手段已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你可以巧借名人,如谈话中常出现一些身份最高的人的名字,你在别人眼里就不同寻常;巧借名地,如对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常去的地方,你不要不好意思表白,这也可以作为提高你的身份的能力的资本;巧借名言,如请社会名流为你题个词,请专家教授为你写的书作个序,请明星为你签个名,等等。这些做法虽然有沽名钓誉之嫌,其实这是东方人“不为天下先”的眼光,不算很公道。被社会承认,是人的正当追求,对社会进步也有积极意义,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就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

名记者吴小莉之所以成名的原因,与她善于走在领袖身边有直接的关系。

许多人都记得,1998年3月19日,在“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总理首开先河地点到了吴小莉的名字:“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卫视台的吴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欢她的广播。”“两会”期间的轶事,使吴小莉顿时成为传媒界引人注目的明星,也是她的提问,使朱总理留下了激昂的宣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己。”随着吴小莉知名度的提高,吴小莉主持的节目《小莉看世界》也成为凤凰卫视台的名牌节目。内地的传媒朋友对小莉说:“在中国电视圈里,只有文艺类主持人容易成名,很少新闻类主持人成为明星,你算是特例。”中央电视台的一位朋友也笑说:“小莉,你不知道你对中国内地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冲击有多大,许多人加快了语速,剪短了头发。”

1998年年底,吴小莉和其他传媒界朋友一起采访领袖双边会。在吉隆坡她又一次成为传媒的宠儿,因为江泽民主席也点了吴小莉的名。11月15日,当江主席步入会场,听说有香港媒体时,一眼就看见了她,笑说:“吴小莉,吴小莉,现在成了有名人物了。”吴小莉激动地说:“谢谢主席!”

一个有声望的人即使是平淡的一个“字”给了你,要比一千个普通人长篇大论地给予的赞辞更有威力。

翻开历史,古往今来的成功者,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大名鼎鼎,一出山就风光耀眼,一呼百应。他们大多总是先隐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后面,借他的面子来笼络各路豪杰,借他的声望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一旦时机成熟,或者另起炉灶,或者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或者反客为主,把别人吃掉。在做到这一步之前,先把自己的狐狸尾巴藏起来,拉一面大旗作虎皮。

最为典型的是三国曹操。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东征西伐,很是威风。开口“吾今奉诏讨汝”!闭口“孤近承帝命,奉诏伐罪”。于军阀混战中大大占了道义上的便宜。

不管具体动机如何,拉大旗拉的就是声望和面子。秦末农民起义,项梁不惜找到楚怀王的一个孙子,推为楚王,便是想借楚怀王的影响吸引百姓,因为这些人的影响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且也差不多都有了明确的形象定位,顺手拈来是件事半功倍的事儿。

拉大旗做虎皮,在各行各业都起着不寻常的作用。

做生意则更要找名人,像美国著名影星克拉克·兰博在电影中脱掉衬衫,赤裸身子,就这么一个镜头,竟使得美国贴身内衣的销售量急剧下降。而英国王妃戴安娜带头穿平底鞋,英国市场上的高跟鞋就无人问津了……这些都是名人效应,有意识地利用,就是借名效应。

6.借名扬名,为致富奠基

为了省力并尽快开展工作,可以借助别人打开的好局面,来做自己的基础或动力,顺势发展下去;也可以借助别人的威望,打着别人的旗号办事,巧妙利用这些无形的力量和资产,壮大自己的力量,是捕捉生意机会的一条捷径。

借名扬名术是许多精明的企业策划人和经营者在商战中常用的战术。

一般来说,借名扬名术,有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第一,与名牌、名店、名厂、名人联姻、联营,借名牌之势抬高自己,并乘机借势发展自己。

健力宝集团同“体操王子”李宁联姻,一方面借“体操王子”世界级名人之名,进一步提高“健力宝”作为中国第一运动饮料的优秀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借李宁之名树起了“李宁公司”的牌子,成功地实施了多角经营战略。健力宝集团与名人联姻,借梯上楼爬高,一箭双雕,可谓精明至极。

在中外合资企业中,采用同国外名企、名牌联姻,发展自己的策略应用得更为普遍,且大多都比较成功。

第二,利用名牌、名人、名厂、名店之名,抬高自己,发现自己。

“南有茅台,北有皇台”,这是甘肃凉州皇台酒厂曾经盛极一时的主题广告语。它巧用中国第一名酒“茅台”之名,抬高了自己的身份,将“茅台”与“皇台”相提并论,使“皇台”与“茅台”并驾齐驱,实为借梯上楼的高明之举。眼下,“皇台酒”已由地方名酒跻身“中国名酒”、“世界名酒”的行列,其品牌的身价日增,前景看好。“南有茅台,北有皇台”的形容与愿望,似乎正在变成现实。

事实上,“皇台酒”不仅仅是利用“中国第一名酒茅台”来抬高自己,而且“皇台”这一品牌名称也是借名扬名的结果,它是利用“凉州”历史文化名城中著名的历史名胜“皇娘娘台”而取名。这种利用名山、名胜以及历史名人之名,古为今用,借名扬名的技巧,亦是企业策划中常用的方法,其中也不乏成功者。如,借“杨贵妃”之名而来的“贵妃酒”,借“曹操”之名而来的“杜康酒”,借“关羽”之名而来的“关帝酒”等。

第三,巧借名牌、名人、名店、名厂之势,“坐享其成”而借梯上楼。

这种技巧的关键在“巧”。有一段时期,广播电视里,报刊路牌上,经常听到、看到“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的广告词。这句朗朗上口、情意绵绵且充满诱惑力的广告词,不仅使嗜酒者对“宋河酒”有了极深的印象,妇孺也耳熟能详了。假有时日,宣传媒体上打出了一则妙语广告:“家有郎酒,何必东奔西走。”这句广告语借助了“宋河好酒”广告在受众心中早已有之的效应,巧借其巨资投入培育而受众普遍认同的“东奔西走”代名词,坐享其成,取代了“宋河好酒”的位置,收到了的奇效。

值得指出的是,“狐假虎威”之术,在策划中或实际运用中要注意把握好三点,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第一,遵守有关知识产权、商标及广告法规,防止侵犯名牌的合法权益。

第二,注意策划技巧和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度。比如,有那么一则借洋名牌抬高自己的广告——“××酒,XO的享受”这句广告语的策划技巧如何暂且不论,但它忽视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的承受度,让广大广告受众听后很不舒服。以至有人不愿忍受而撰文批评,并高呼:“中国人应该多一些自信,不要洋货陪衬,不要‘XO的享受’。”

第三,注重创新。“狐假虎威”之术,看似平淡无奇而又简单,其实并不简单。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越是看似简单平淡的事情,越是大有文章可作。借跟借大不一样,俗手的借,只是拿来用之;高手的借,借中求变,借中求新。这借中创新,才是灵魂所在。

总之,借的学问深着呢,就看企业经营者怎么钻研;借的文章大着呢,就看企业策划人怎样去做。只有大手笔,方能做出高水平的大文章,做出精彩的好文章。

三、借助外力,借力斗敌

1.借刀杀人,借尸还魂

(1)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意思是:在敌人的情况已经暴露,友军还举棋不定的时候,要引导友军去和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便保存实力。这是根据《易经·损》卦中“损下益上”的原理来推演的。

“借刀杀人”这个成语是指借别人的手去杀自己想杀的人。在军事斗争中,“借刀杀人”之计屡见不鲜。春秋战国时期,郑桓公为战胜郐国,便使用了这一计谋。郑桓公发兵之前,搜集了郐国能征善战、足智多谋的文臣武将的名单,派人将名单埋在地下。他上祭坛对天盟誓:倘若打败了郐国,决不负约,将一一给他们封官赏地。此事被郐国国君知道,怀疑自己的臣子已经叛国,便把他们全部杀了。结果,郐国失去了栋梁之才,很快被郑桓公打败。

运用此计,关键是如何“引友”,要设计引诱或激励第三者。要想达到杀死敌手的目的,所借之“刀”必须锐利。当然还要考虑到,如果消灭了一个对手,却又壮大了另一对手,那也事与愿违,最好是两败俱伤,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2)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意思是:有作为而难以控制的,不能利用它;没有作为而常依赖别人以自立的,就会求助于人,可以利用它。利用无所作为的,不是我受人支配,而我支配人。

“借尸还魂”的成语出自《元曲选》:“多亏了吕洞宾师父救了我,着我还魂,被你烧了我的尸骸,着我借东关里青眼老李屠的儿子小李屠的尸首,借尸还魂。”原意是人死后,灵魂附着在别人的尸体上复活,比喻已经灭亡的事物,借助另一种形式出现,方法是“借尸”,目的是“还魂”。《三十六计》中的“借尸还魂”则已超出这个范围,是指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扭转局势,变被动为主动,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历代封建兼并割据的战争中,此计运用颇属常见。每当改朝换代关键之时,首先发难的领头人,往往扶立亡国之君的后裔,运用“借尸还魂”之计,达到自己的目的。三国赤壁之战后,益州牧刘璋内部四分五裂,外受孙权、曹操威胁,便请刘备入蜀相助。刘备借这天赐良机,领兵入蜀,取刘璋而代之,占领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2.借势取乱,借威服众

(1)借势取乱

《兵经百字·借字》中说:“……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刃……鲜军将则借敌之军将……吾欲为者诱敌役,则敌力借矣;吾欲毙者诡敌歼,则敌刃借矣……令彼自斗,则为借敌之军将……己所难借,假手于人,不必亲行,坐享其利”。意思是:自己力量不够,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力量;直接杀敌人有困难,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刀斧;自己缺乏兵将,就要设法借用敌人的兵将。我们想做的事情,诱使敌人去替我们做,就等于借用敌人的力量;我们想杀的人,设法叫敌人去替我们杀,就等于借刀杀人;设法使敌人内部发生斗争而削弱其力量,就等于借用了敌人的兵将。自己难以做的事情,可以假手于人去做,不必亲自动手,就可以坐享其利。因此,善借者胸中自有雄兵百万。

(2)借威服众

所谓借威服众,就是假借某种权威,以慑大众,为我所用。其常用手段是:假托王命,君权神授,假借天命,借用神术。

①假托王命。托名。托名者,即盗用某种旗号,以号召各种反对力量,使其归顺于己,从而进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此计之用,益借助某种权威,“挟天子以令诸侯”,含有战略诡计。阴谋者在人心未附、力量不足之时,总是采用此法,进行合法斗争。如齐桓公的“尊王”,吴王濞之“托名”,曹操之“挟天子”,皆为此计之运用。

托名之法,一曰尊王攘夷。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纷争不息,兵连祸结,民不聊生。斗争中,五霸崛起,皆盗用“尊王”旗号,以号召天下。战国时,周天子权力衰落,无力统治人民,但他仍是天下共主,谁也不能公开反对,而且一个新国君即位,必须得周天子的承认,否则就无法取得统治一个侯国的合法权力。所以周天子至高无上权力,成为诸侯争霸斗争的一面旗帜,只有盗用这面旗帜,才能有力地控制其他诸侯国。

②君权神授。君主专制最基本特征是:君主掌握全部的国家权力,是统治者最高的政治代表。因此,愚民之术最高水准在于使臣民对君主达到迷信程度。由于凡人之间很难产生迷信,所以愚民之术重要途径,即在人民心中将君主加以神化,借助“神”的权威,以慑大众。古代人工“造神”的基本手法大致有三种,即君主人种神异化、人身神秘化、人格神圣化。

君主人种神异化。早在奴隶时代,统治者即利用“君权神授”的观点,将君权与神权相结合。宣扬君主与上帝具有同样的职能,它们共同支配着人间的一切,作为现实统治者的君王,则成为代天行令的执行者。周人改革商人的崇教观念,改称“上帝”为“天”,周王就成了执行天命的“天子”。周朝乐歌中所唱“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诗·周颂·时迈》),说的就是神是天上帝,君主是地下的“下帝”。君主的统治,就是神的统治。如此这般,谁还敢藐视神的权威?此种神权谎言,即奴隶制时代最早出现的一种愚民之术。

③假借天命。帝王统治权既然得之于天,其统治就当获得天神的保佑。每当旧王朝覆灭时,夺权者总要宣称旧朝气数已尽,天命已经转移。商汤代夏,誓师时告示众人:夏王罪恶滔天,上天命我讨伐之;武王伐纣,亦告示军民:商王罪恶满盈,上帝将其严惩,我只得顺从天命,执行上天意旨。随着时代的演进,光凭夺权者自己口说,已无法慑取众人,于是他们又从古代巫术中,捡出符命与图谶等护身符,为自己服务。符命与图谶均带有神秘色彩,所不同者,符命有种种征兆,图谶则类似谜语暗示。符命与图谶均被视为上帝表示意向的手段。谁能身膺符命或图谶,谁就得天命的凭证,具有谋取帝位的资格。

④借人成事。矛盾利用,在中国古代封建政治格局中,原属于腐朽封建官僚之间相互利用、尔虞我诈的一种政治权术。将其用于政治、军事与外交上,就是强调要善于利用第三者力量,包括制造与利用敌人营垒内部矛盾,如借人成事,借刀杀人,坐山观斗,黄雀步后,两面开弓,均是古代政治斗争中一种诈术。

己所难措,假手于人,不必亲行,坐享其利;甚且以敌借敌,借敌之借,使敌不知而为借,使敌既知而不得不为我借,则为巧借。

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的“借人成事”之策略,即利用甲之力量打倒乙,然后从乙手里夺取政权。所以“借人成事”乃篡权的一种过渡方法。在夺权斗争中,所以采用“借人成事”,而不直接进行夺权,一是由于力量不足,必须暂时借用他人力量;二是直接夺权舆论压力太大,必须借用他人进行过渡。中国封建社会如善于玩弄此阴谋者,则费力小而成功大。因为此法含有诡计,亦为现代阴谋家所喜用,其手段多种多样。

一曰挟诈。使用讹诈与恫吓手段,从被利用者手中夺取权力。由于此法是用挟诈而取之,故曰偷权。战国时代,蔡公弃疾,夺取楚灵王之位,即采用此法。史称蔡公弃疾首先推翻楚灵王,拥立子干为王,对楚灵王部下进行恫吓,曰:“新王即位,先归者复其田里,后归者则劓之。”以离散楚王军士,旋又利用人不知楚灵王下落,使人假称兵败。楚灵王兵至,以恐吓子干。子干懦弱,畏罪自杀。然后蔡公弃疾徐徐整旅而归,坐享其成,一转手,攫取楚国王位。

二曰借功。“借功”与“挟诈”不同,即不将政权暂时让他人然后取之,而是借用敌人力量,将政权直接移置在手。越王勾践借用太宰喜否灭掉吴国,子突借用傅瑕夺取子仪之位,即其例证。所谓借用者,即取权之后,翻脸不认人,杀掉借用者以防后来再受其害。如越王勾践灭吴后,即杀死太宰喜否。子突复位数日,即处置傅瑕。太宰喜否与傅瑕为人不忠,反复无常,死有余辜;也说明勾践与子突借人成事,又加诛戮,亦奸雄之所为。故史家有诗讽咏子突与傅瑕:“郑突奸雄世所无,借人成事又行诛,傅瑕又爱须臾活,赢得忠名万古呼。”(《东周列国志》)

3.借用外力除去忧患

太极拳的防卫奥妙无穷,腾挪避闪,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化解之中常常突发奇招,借力打力。

借力相残,是人们熟知的一种胜战之计。这一谋略,在春秋初期人们就已运用自如。

公元前719年,卫庄公的宠妾所生之子州吁杀死异母兄弟、新立的卫桓公,自己当上国君。卫国陷入动荡。尽管州吁上台后帮助宋国打了两次胜仗,但是,对于这个弑兄的君主,国人在内心里仍然不服。州吁为此大伤脑筋。

一天,州吁对宠臣石厚说:“国人还不服我,该如何办才好?”石厚说:“我父亲石石昔在先君时当上卿,一向为国人所信服。今天主公如果能征他入朝,同主公一起主持国政,国君的地位必然稳定。”采纳了石厚的建议,携重礼去请石石昔。而石石昔托言年老多病,坚辞不受。

其实,石石昔对州吁很讨厌,在卫庄时就曾建议过抑制州吁的势力,并多次劝儿子石厚不要和州吁搅在一起。现在州吁要他出山辅佐国政,他当然不会愿意。州吁自己没有请动石石昔,就叫石厚去请。石厚回到家,向父亲转达了新君主的敬慕之意,并请教如何才能使君主安定的良策。此时,石石昔心想,我如果坚辞不出,州吁当政胡作非为,同样祸害国家,何不借此出山之机,将其除掉。想到此,他便对石厚说:“各国诸侯即位,都以禀命于周王为正。新主如果能够觐见周王,得到周王赏赐的车服,奉命为君,国人必然无话可说。”石石昔还提出,此事如果由陈国君侯引进,将不会引起周王的怀疑,更为妥当。石厚将石石昔的话回报州吁,州吁听后大喜。于是,即备玉帛礼仪,由石厚护驾,往陈国进发。

原来,石石昔与陈国大夫子针素来亲善,关系甚密。在州吁、石厚启程之前,石石昔已秘密派遣心腹给子针送去一封信,要求子针呈达陈桓公,请求陈国趁机将州吁、石厚二逆贼除掉。州吁同石厚来到陈国,并不知道石石昔的计谋。一见面,他们见陈侯礼仪周到心中很是高兴。第二天,陈桓公庭燎于太庙。石厚先到,不一会儿,州吁驾到,石厚引下车进庙。州吁正要鞠躬行礼的时候,站在陈侯身边的子针大声喝道:“周天子有命,拿杀君之贼州吁、石厚,其余人可以免罪。”话音未落,州吁、石厚即被擒住。卫国派右宰丑到陈监斩州吁,石石昔也派家臣去监斩其子。当时人们称赞石石昔这一举动是“大义灭亲”。这就是“大义灭亲”成语的出处。石石昔自己力量不够,假手于陈除掉祸国的隐患。手段之高,令人佩服。后被尊为国老,世世为卿。

借刀杀人或借力除忧患,其“借”字,有着广阔的空间。《兵经百字·借字》云:“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刃,乏于财则借敌之财,缺于物则借敌之物,鲜军将则借敌之军将,不可智谋则借敌之谋。”借刀杀人,并不仅仅是在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中运用,在商业斗争中也可以广泛运用。在现代商战中,内忧外患始终存在,运用“借力除忧患”的谋略,利用别人的力量达到战胜对手或占领市场的目的,保存或少消耗自己的实力,不失为高明之举。

同类推荐
  • 圆满人生不等待

    圆满人生不等待

    季羡林老人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说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的许多追求都是以遗憾和缺失而结束的。然而,人生固然注定不圆满,但我们对圆满的追求却不应该停止。事实上,圆满与否都是相对的,虽然一帆风顺非常美好,但经历过风浪之后到达彼岸反而会更加收获一种成熟之美。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人生的风浪,我们是否能够抓紧时间,勇往直前。本书精选百余篇人生哲理美文,就是要告诉大家:圆满的人生不等待,我们不能因为可能不圆满的结果而放弃追求,其实在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你就能够享受到人生的满足与惬意。
  • 办事办到位

    办事办到位

    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把每一件事都办好,办到位。
  • 生活礼仪一百问

    生活礼仪一百问

    本书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仪和行为规范,从传统、餐饮、婚姻、节日、职场、涉外、鲜花礼仪等方面,解决读者中普遍涉及的礼仪问题。
  • 让孩子感动一生的故事全集(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孩子感动一生的故事全集(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为人的学问·处世的技巧

    为人的学问·处世的技巧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从赢得朋友,让同事愿意和你交往与合作,和上司搞好关系,做一个称职的领导,自如地与陌生人相处,成功恋爱,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做一个合格家长,注重品德、修养,充满自信,认真工作和学会幽默等方面,生动展示了得体为人、轻松处世的方法。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辰风隐

    辰风隐

    紫霞漫天,至强体现,至尊之主,万族朝归。一个天地鸿蒙所化的少年,身具天命,在科武的时代带领鸿蒙星空万族抵御天地大劫的传奇之路。本故事纯属虚构,不要太在意有些内容的真实性。
  • 侯门嫡女:毒医王妃

    侯门嫡女:毒医王妃

    他为了替他自己,替他心爱女人,她亲爱的姐姐铺路,不惜毁了自己,毁了她的一生。她娘亲的死是被人算计,她屡次小产的原因也是被人算计,她的整个人生,都是在别人的算计之中。呵,多么悲哀的事情。重生一世,她发誓,她要毁了他的一切,要让他,没有了自己,路不再平坦无阻!斗侯府夫人,同父异母的姐妹,把属于她的一切全都夺回来,让她们知道,前世那般对自己,是一件错误的事!然而,在今世,在她凉了的心,以为不会再有爱情的时候,另一个他说,他从第一次看见自己开始,就觉得自己很熟悉,第一次以为她是个不怀好心的人。却在接下来的路,帮她逃过去了无数次危险。然后,日久生情,就算自己再不愿意承认,在他坦白了之后,还是接受了。
  • 左岸楚尘

    左岸楚尘

    漫天飘落的樱花瓣,洋洋洒洒,阳光为其镶上浅浅的金黄色花边,成群的樱花树下只有那一棵最高,但是却不显得突兀,树下站着一位帅气的男孩子,一头有些凌乱的银色碎发,棕色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嘴角微微上扬,有种坏坏的感觉.那个人的眼神被一股高傲的霸气所笼罩,浅笑的嘴角掺和着令人揣摩不透的邪气,她深情地望着他,每次当她伸手去感受那缠缠绵绵的樱花雨时,却发现一切都不见了,原来只是一场梦啊。而这次却不一样,当她快要上车时,看见宋姨带着一个男孩子从她身边走过,男孩回头望向她,对她微微一笑,她呆在原地,那,那,那个男孩不是在经常梦见的那个男孩子吗?
  • 通天剑尊

    通天剑尊

    求真问道。一代宗师李乘风,为求真问道,强行化神,结果遭遇雷雨天,不幸被甜点击中,而又幸运来到一个神佛满天的世界·········
  •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西游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西游

    一、曾经有一本书摆在我的面前,它的名字叫《西游记》,我没有去珍惜,现在追悔莫及。只知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玄奘,小跑仨兄弟,一路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都挡不住猴哥的金箍棒,护送师父朝西去。”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重读的机会,我一定会用心去读,如果要加上一个誓言的话,我希望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致《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西游》
  • 真三国志

    真三国志

    根据正史创作的三国长篇历史小说。从此请将《三国演义》永远珍藏书架,再坐下来品读这部“真三国”。
  • 魂之零

    魂之零

    身为帝国特殊组织零组一员的楚宴,被诬陷为勾结叛军的内奸。不敢入狱的楚宴选择了逃亡,但在逃亡的半个月后,却死于零组成员的追杀。然而楚宴没有正真死去,在一个少年身上重生的他选择了回到帝都,调查这一切的真相,随着他的调查,一个巨大的阴谋出现在他面前。皇室之间权力倾轧,大家族骄奢淫逸,叛军在外虎视眈眈,乱世即将来临,个人的仇恨已然与赤月帝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被楚宴借了身体重生的少年,他的身份竟然是某个大家族的私生子,楚宴不得不陷入一个百年世家的恩怨纠葛之中。
  • 灵装时代

    灵装时代

    茫茫宇宙中,要想存活下来,就要变得更强!当灵能水晶被发现的那一刻,人类就进入了高等进化的旅程,万千种族间的碰撞,掀开了人类新的篇章——灵能时代,伴随着新时代人类最强武器-灵装的出现,在名为宇宙的浩瀚长河中,绽放出了璀璨的光芒。
  • 逆天成凰重生大小姐

    逆天成凰重生大小姐

    地老天荒的诺言终究敌不过万贯家财的诱惑温柔痴心的妻子也敌不过妩媚黑心的狐狸精和蔼慈祥的父亲,视若亲生的继母,深情优雅的爱人,无话不谈的妹妹,最終化作刺向她胸膛的利刃,将她推向无尽深渊的黑手一朝重生,她不再是那个柔弱可欺,天真愚蠢的芮瑄,她是芮氏财团唯一的大小姐,这一次,她只为仇恨而生,黄泉之路,她不会让他们寂寞的而一双邪眸一动不动的看着她,妖异的笑容中仿佛认定了她利剑出鞘,雏凤傲翔,重来一次,她又会塑造出怎样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