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2500000008

第8章 反理学时期(2)

又如诗人画家,烂醉之后,兴至神来,也能随意成杰作,这也成了直觉的知识。然而这种境地都是实习功久的结果,是最后的功夫,而不是不学而知,不学而能的呵。

又如阳明说“知行合一”,岂不也很好听?但空谈知行合一,不从实习实行里出来,哪里会有知行合一!如医生之诊病开方,疗伤止痛,那便是知行合一。如弹琴的得心应手,那才是知行合一。书本上的知识,口头的话柄,决不会做到知行合一的。宋人语录说:

明道谓谢显道曰,“尔辈在此相从,只是学某言语,故其学心与口不相应。盍若行之?”请问焉,曰,“且静坐。”

学者问如何行,先生却只教他静坐,静坐便能教人心口相应,知行合一了吗?颜元的批评最好:

因先生只说话,故弟子只学说话。心口且不相应,况身乎?况家国天下乎?措之事业,其不相应者多矣。

吾尝谈天道性命,若无甚扦格。一著手算九九数,辄差……以此知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存学编》一,一)

这是颜李学派的实习主义。

第三章 费经虞与费密

明末清初的学术思想界里,有两个很可代表时代的人物,而三百年来很少人知道或表章的:费经虞和他的儿子费密。

乾嘉之际,章学诚得读费密的儿子费锡璜的《贯道堂文集》,因做了一篇很详细的提要(见浙江图书馆排本《章氏遗书》及吴兴刘氏刻本《章氏遗书》)。但章学诚虽然能赏识费氏的家学,终有点怀疑;他疑心费锡璜说的太夸张了。

清朝晚年,戴望以颜李学派的信徒的资格,来作《费舍人别传》(见《谪尘堂集》);他的赏识应该比章学诚更深一层了。但他的叙述太简单了,终不能使人知道费氏家学的真相。

直到近年(1920)成都唐鸿学先生刻《费氏遗书》三种,——《弘道书》《荒书》《燕峰诗钞》——世间始有人知道费密的思想确有很可表章的价值,确可以算是清初思想界代表之一个。

我在几年前曾作一篇《记费密的学说》,是匆匆做的笔记,被朋友抢去发表了。近年重读《弘道书》,觉得费氏父子的思想应该有一篇更详细的研究,故重做了这一篇。

前年又承江都周绍均先生替我借得费氏的族谱,添了许多传记的材料。现在我把这些材料附录在这里,使爱敬费氏的人可以参考。

费密传(《新繁县志·人物志·孝弟》)

费密,字此度,号燕峰。九岁,祖母殁,哀泣如成人。十岁,父经虞为讲《通鉴》盘古氏相传为首出御世之君(适按,《通鉴》无此文),遽问曰,“盘古以前?”曰,“鸿荒未辟。”又问“鸿荒以前?”经虞呵之,然心奇之。……

崇祯甲申(1644),流贼张献忠乱蜀;密年二十,为书上巡按御史刘之渤,言四事:练兵一,守险二,蜀王出军饷三,停征十六、十七两年钱粮四。仓卒未果行。贼遂陷成都。密展转迁徙,得不遇害。

丙戌,入什邻县高定关,倡义,为砦拒贼,贼乘间劫营,设伏待之,不敢犯,一方以安。

时经虞仕滇,以家遭大乱,屡乞休。密闻之,遂只身从兵戈蛮峒中入滇。丁亥,奉父入建昌卫。十月,至黎州省母;十二月,复入建昌;过相岭,被凹者蛮掳去。明年戊子,赎归。

会杨展镇嘉定关,闻密名,遣人致聘焉。因说展屯田于雅州龙门山;复于青神江口,命人沉水得张献忠弃金,为民间买牛,余悉给诸镇,得久与贼相持。

十月,同展子璟新复屯田于荣经瓦屋山之杨村;入叙州府,遇督师吕大器,署为中书舍人(故戴望称费舍人)。内江范文菼见密文,大惊曰:“始以吾此度有经济才,不知吾此度词客也!”

是时密与成都邱履程,雅州傅光昭,以诗文雄西南,称三子。

己丑秋,杨展为降将武大定、袁韬所害,密与璟新整师复仇,与贼战,身自擐甲。时营在峨眉,裨将来某与花溪民有隙,诈称花溪民下石击吾营,势且反,以激璟新。璟新遽署檄讨之,密力争,……乃止。率残卒复与璟新屯田于瓦屋山。

庚寅七月,还成都省墓;至新津,为武大定贼兵所劫;十月,又为杜汉良掠送大定营中,几被害。十二月,乘间还杨村。

辛卯四月,归新繁,旧宅皆为灰烬。

明年癸巳(1652)二月,至陕西沔县,遂家焉。

密留杨展父子幕最久,所至屯田,为持久计。而天命人事已改,是以大功不就。

已乃究心《内经》《伤寒论》《金匮》诸书,为《长沙发挥》。后闻二程见人静坐,便以为善学;丙申(1656),与通醉(僧名七)论禅,四入静明寺,杂僧徒静坐。坐六七日,心不能定;自厉曰:“百日之坐尚不能定,况其大者乎?”誓不出门,半月余乃定。

尝自言,始半月视物疑为二,如履在床前,心中复有履。久之,心中见红圈渐大,至肌肤而散,颇觉畅美。一夕,闻城壕鸭声,与身隔一层,如在布袋;良久,忽通,鸭声与水流入身中,甚快。乃叹曰,“静坐,二氏之旨,吾儒实学当不在是。”自是益有志古学矣。

丁酉(1657)十月,携家出沔汉,戊戌春,至扬州;闻常熟钱尚书谦益以古文名天下,乃上书钱公;钱公得书大惊,与论诗于芙蓉庄,指密《北征》诗,叹曰,“此必传之作也”。

时王司寇士祯司李扬州,见密古诗,以为绝伦,而尤爱近体“白马岩中出,黄牛壁上耕”,“鸟声下杨柳,人语出菰蒲”,“大江流汉水,孤艇接残春”等句。当时咸谓知言。

辛亥(1671),居父丧,悉遵古礼,冠衰皆仿古自制。三原孙枝蔚见之,自谓弗及。服阕(1673),以父遗命,往事孙徵君奇逢。

一日,与论朱陆异同,进言汉唐诸儒有功后世,不可泯没。徵君大以为然。又与考历代礼制之变。逾月,辞归;徵君题“吾道其南”四字为赠。

丙辰(1676)冬,闻孙徵君卒,哭于泰州圆通庵,设主受吊;冠细麻,加粗麻一道,横于上;衣用白布。二十一日始焚主出庵,心丧未去怀也。

丁巳,入山东提督将军柯永蓁幕。会举博学鸿词,永蓁屡欲论荐;力辞,乃止。

乙丑,修《明史》,颇采旧臣遗佚者。密涂泥入都,奉其父行状,入史馆,下拜,涕泣沾襟袖。在馆诸人皆为感动。

己巳,大病,寻愈;乃自定生平所著诸书。

辛巳(1710)六月,病下痢,遂不起,年七十有七。门人私谥中文先生。

密少遭丧乱,经历兵戈,中年迁徙异国,足迹遍天下,晚年穷困,阖户著书,笃守古经,倡明圣学,以教及门。尝谓子锡琮、锡璜曰,“我著书皆身经历而后笔之,非敢妄言也。”

凡与诸生论经术及古文诗辞,必本之人情事实,不徒高谈性命,为无用之学。天性和平,与人无忤;终身未尝言人过失;有机相向者,淡然处之。村居数十年,著书甚多。

自宋人谓周程接孔孟,二千年儒者尽黜,无一闻道者,密尝为之悲恸,乃上考古经与历代正史,旁采群书,作《中传正纪》一百二十卷,序儒者授受源流;为传八百余篇,儒林二千有奇。

又作《弘道书》十卷。弘道者,所以广圣人之道也。……(此下叙诸篇目,与戴望所作《传》同,故不录。)……《圣门旧章》六种,共二十四卷。《文集》二十卷,《诗钞》二十卷。外集三十二种,百二十二卷。藏于家。(《江都志》《弘道书》及《旧章》卷数同此。但又云,“《中旨定论》以及《历代贡举》二十二种,共九十卷,《诗古文词》二十二卷。”)

密生平精于古注疏,谓古注言简味深,平实可用。后儒即更新变易,卒不能过。古经之文,专赖此书。变易经文,各自为说,势将不止,深为可惧。

次则尤爱《史记》,枕籍其中者八年;于诸子则熟《南华》,于八家则爱昌黎。……

费密答李塨的书(载《恕谷年谱》)

费氏家学与北方颜李学派有无关系,这是很可注意的问题。李塨的《恕谷年谱》卷二,记康熙戊辰(1688),李塨三十岁时,费密六十四岁时,李塨寓书费燕峰论学。自注云,“燕峰,名密,字此度,成都人,博学能文。”费氏复书亦载此卷中,今附录于此。

是时李塨未曾到南方,已知费氏之名,可见费氏在当日的名闻不小。后来康熙甲戌(1694),李塨三十六岁时,费氏又有论学书给李氏,今不存。

次年(1695),李塨南游,“过扬州,拜蔡瞻岷廷治(刻本讹作蔡瞻治岷,今正。)与言习斋《存学》大旨,瞻岷击节称是。拜其师费此度,病不能会,遣其次子滋衡(锡璜)来谒。”(《恕谷年谱》卷二)那时费密已七十一岁了。

古经注疏自王介甫始变。当时天下皆从王氏学。绍兴初,程氏始盛;然与介甫异(者)亦止静坐义利之辨。陆子静不喜程正叔,朱元晦独尊二程。两家门徒各持师说。

元晦弟子尤众。至正中,陈君采(樵)又以为与洙泗不同,著《淳熙辟谬》。永乐间,以元晦国姓,尊行其所传,而圣门旧章大变。先辈有古学者,无不诤论。王伯安更远绍子静。

故嘉靖、万历以来,学者不入于穷理,即入于致[良]知。古经本旨荒矣。夫即物穷理,承讹既久。良知哗世,又百有余年。朱也,王也,各自为旨,违悖古经,蔽锢后世,陷溺胶庠。

而其言在天下,已如江如河,莫之可遏。密著《中传录》《圣门旧章》;而世习宋传,举科已久,未求古注,反似创言,易生毁谤。虽然,乌有圣人之古经任后世颠倒窜乱,遂为臆说所绝而不重还旧观与?

今得有道师弟,以高明沉深之才,出而力追古学,拨正支离。自兹以后,弘儒硕识必剖诤满世,宁非圣学一大快乎?古之名儒多在北方,以诚实有力能任圣道也。望之,望之!

费氏父子的学说

一、费氏家学与道统论

费氏父子都长于历史知识,故他们第一步便要打破宋儒的“道统论”。道统说始于韩愈,他说“尧以是传之舜,……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宋时,蔡京极推崇王安石,说他“奋乎百世之下,追溯尧舜三代,……与孟轲相上下。”程颢死时,程颐作他的行状,说他是孟轲后一人。至朱熹作《三先生祠记》,他说:

自邹孟氏没而圣人之道不传,世俗所谓儒者之学。……浅陋乖离,莫适主统。……濂溪周先生奋乎百世之下,乃始深探圣贤之奥,疏观造化之原,而独心得之。

立象著书,阐发幽秘,词义虽约,而天人性命之微,修己治人之要,莫不毕举。河南两程先生既亲见之而得其传,于是其学遂行于世。(此《袁州州学三先生祠记》,淳熙五年。参观同类的《祠记》甚多。)

又他的《中庸集解》序说:

《中庸》之书,……孟子没而不得其传焉。……至于本朝,濂溪周夫子始得其所传之要,以著于篇。河南二程夫子又得其遗旨而发挥之,然后其学布于天下。(乾道癸巳)

又《大学章句》序:

孟子没而其传泯焉,……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淳熙己酉)

又《中庸章句》序:

及其(孟氏)没而遂失其传焉,则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字之间,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佛老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

然而尚幸此书之不泯。故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得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同上年)

这叫做“道统论”。这种道统论一日不去,则宋明理学的尊严一日不破。孙奇逢的《理学宗传》只是一种因袭的道统论,他说上古的道统(宗传)是:

(元)羲皇 (亨)尧舜 (利)禹汤 (贞)文武周公

中古的统是:

(元)孔子 (亨)颜曾 (利)子思 (贞)孟子

近古的统是:

(元)周子 (亨)程张 (利)朱子 (贞)王子

这竟是海智尔的哲学史观了!故他的“宗传”以周,大程,小程,张,邵,朱,陆,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十一人为正统;余人自汉至明皆为附考。

他的特别贡献只在把王守仁作为程朱的嫡派。此外全都是因袭的,并且是更坏的(因为更详密的)道统论。

费氏父子根本否认这种道统论,故说:

道统之说,孔子未言也。不特孔子未言,七十子亦未言,七十子门人亦未言,百余岁后,孟轲、荀卿诸儒亦未言也。……流传至南宋,遂私立道统。

自道统之说行,于是羲农以来尧舜禹汤文武裁成天地,周万物而济天下之道,忽然不属之君上而属之儒生,致使后之论道者,草野重于朝廷,空言高于实事。(《弘道书》上,一)

又说:

求圣人道德百之一以自淑,学之修身,可也。取经传之言而颠倒之,穿凿之,强谓圣人如此,吾学圣人遂得之如此;自以为古人与一世皆所未知,而独吾一二人静坐而得之,以吾之学即至圣人:——是孔子所不居,七十子所未信,孟轲、荀卿诸儒所不敢,后世俨然有之,何其厚诬之甚欤?(上,四)

这话何等痛快!

他们父子因为要打破宋儒的道统论,故也提出一种他们认为正当的道统论。他们以为最古政教不分,君师合一,政即是道。

后来孔子不得位,故君师分为二,故帝王将相传治统,而师儒弟子传道脉。但所谓“道”仍是古昔的政教礼制,故“欲正道统,非合帝王公卿,以事为要,以言为辅,不可。”(上,四)

他丰张:

上之,道在先王,立典政以为治;其统则历代帝王因之,公卿将相辅焉。下之,道在圣门,相授受而为脉;其传则胶序后世师儒弟子守之,前言往行存焉。(上,二)

他把这个意思列为“天子统道表”:

公卿辅行道统

二帝三王——孔子——历代帝王统道(君师之尊,治教所本。)

(君师合一) (师) 师儒讲传道脉

这个表,初看去似乎很浅陋。但我们要进一步去寻它的真意义。费氏父子的意思只是要否认那“一二人静坐而得”的不传的绝学。

同类推荐
  •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性格”与“命运”的内涵,我们编译了荣格的著作。在本书中,除了展现荣格在心理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和人格魅力以外,还全面阐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及类型理论。
  •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 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 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热门推荐
  • 甜甜圈,圈住你(咬一口爱情系列)

    甜甜圈,圈住你(咬一口爱情系列)

    [花雨授权]她常常带着受伤的小动物回家照料,但,这是她第一次遇上这种“庞然大物”!见死不救可不是她邬甜甜的作风一一啊?她捡回来的男人根本不是普通的流浪汉,而是个大集团的执行长兼准接班人?!
  • 清末的圣机师

    清末的圣机师

    ----又名:被玩脱线的清末历史!前方高能!注意回避!----1772年,一艘来自高文明世界的移民船迫降地球。瓦特还没来得及发明蒸汽机,人类便被带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人型战斗装甲骑兵「魔神」投入量产。科技领先于东方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以及诸西方列强,开始了侵略殖民计划。1840年,大不列颠王国向大清帝国输送精神毒品——鸦片。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大获全胜。在清、英两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时……一个反叛组织出现了!其名为:太平军!欢迎来到机甲电磁炮与超能力大战交织的清朝末年!
  • 心本非魔

    心本非魔

    炽心是魔界的公主,为了唤醒在仙魔大战中受伤沉睡的母亲,带着自己的损魔鞭,独自踏上征程,寻找流落人间的神器无量尺。这期间,她先后认识了御剑门弟子冷星夜,月蚀山庄少主穿封啸宇,以及药王谷谷主的女儿水杉等江湖侠士,虽然大家的目的各异,但是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久后她得到了能够唤醒母亲的神器,回到魔界唤醒了母亲,在她在跟父母享天伦之乐后,准备回到人界还回神器无量尺时,殊不知,她已经陷入了一场阴谋里,并且将越陷越深。而她从第一次见到冷星夜时就产生的那莫名的熟悉感也将慢慢的揭开面纱,是前世的宿命还是今生的孽缘,是往时的非,还是今日的是,不到最后,无从得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暗恋成瘾

    暗恋成瘾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你暗恋过吗?暗恋过的一定要进来看。没暗恋过?还是也要进来看。
  • 十二美男血族馆

    十二美男血族馆

    谢玥一半人类的血液一半吸血鬼的血液,在和谐区过平静的生活后来遇见十二美男从此生活反转.....
  • 六界王子恋爱史

    六界王子恋爱史

    他们本都是6界的王子,可是阴差阳错,遇见了她,而她本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她会为爱的人死,会陪自己的朋友到地老天荒,但是,她早已不记得自己曾经爱的人了,她这次又会选择谁呢?
  • 8号当铺之黑暗降临

    8号当铺之黑暗降临

    有光明就有黑暗,而第八号当铺的招牌则在黑暗中经久不灭,因为欲望而产生的买卖经久不休。
  • 毒倾天下,废物嫡小姐要逆天

    毒倾天下,废物嫡小姐要逆天

    前世无情,却憧憬感情。如今,“说我是废材,等我秒杀她”一阵风刮过,已没她的身影。“灵音雪,你个废物,还不能让我出手”“那要我如何,难不成比灵兽”灵兽一出,百兽逃
  • 男女那些事儿

    男女那些事儿

    本书分为七章,内容包括:男人多情伤人,友人多情伤己;婚姻里面的小规则;蓝颜VS红颜,谁更曖昧;上床的路到底有多远;悦己者容,请止步;自己有钱才是王道;许自己花开一树的幸福。
  • 阿修罗王传1

    阿修罗王传1

    千年之后,一段往事,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众神之间隐藏真相,少年为寻找真相,夺得万人天下,以武相逼,揭露出惊天阴谋,故此战争爆发,揭露历史背后的污点,成为真正的-----暗黑破坏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