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91

第91章 史学与史籍(1)

史学定义

何谓史?史也者,记事者也。此人人所能作之语也。虽然,世界之事亦多矣,安能尽记?即记亦有何益?能答是问者,则较少矣。号为学问之士,则曰:史事者,前车之鉴也。古人如何而得,则我可从而仿效之;如何而失,则我可引为鉴戒。此说似是,而稍深思,即知其非。何者?史事之有记载,亦既数千年矣,岂尝有两事真相同者。世之以为相同,皆察之不精,误以不同者为同耳;世事既实不相同,安可执古方以药今病?欧人东来后,中国交涉之所以败坏,正坐此耳。此真不远之鉴也。不宁惟是,世运愈进,则变迁愈速。一切事物,转瞬即非其故,执古方以药今病,在往昔犹可勉强敷衍者,今则不旋踵而败矣。故以史事为前车,实最危险之道也。然则读史果何用哉?天资较高者,窥破此理,乃以学问为无用,以载籍为欺人,专恃私智,以应事物,究其极,亦未有不败者。古来不学无术之英雄,皆此曹也。然则史学果有用乎?抑无用乎?

史也者,事也;而史学之所求,则为理而非事。是何也?曰:佛家之理事无碍观门言之矣,事不违理,故明于理者必明于事。然则径求其理可矣,何必更求其事?曰:此则理事无碍观门又言之矣。事外无理,故理必因事而明。然则明于事者,亦必能知理。明于事理,则不待讲应付之术,而术自出焉。犹欲制一物者,必先知其物之性质;苟深知其物之性质,则制造之法,即可由之而定也。夫明于事,则能知理者,何也?请就眼前之事物思之。物之接于吾者亦多矣,习见焉则不以为异,不复深求其故;苟一思之,则此事之所以如此,彼事之所以如彼,无不有其所以然。偶然者,世事之所无,莫知其然而然,则人自不知之耳。一切事物如此,社会何独不然?中国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欧洲,欧洲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日本,习焉则不以为异;苟一思之,则知其原因之深远,虽穷年累世,犹未易明其所以然也。一切学问之所求,亦此所以然之故而已矣。两间之事物甚繁,而人类之知识有限,学问于是乎有分科。史之所求,以人类社会为对象,然则史也者,所以求明乎人类社会之所以然者也。

然则史也者,所以求知过去者也;其求知过去,则正其所以求知现在也。能知过去,即能知现在;不知过去,即必不知现在。其故何也?曰: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过去、现在、未来,原不过强立之名目。其实世界进化,正如莽莽长流,滔滔不息,才说现在,已成过去,欲觅现在,惟有未来,何古何今,皆在进化之长流中耳。然则过去、现在、未来,实为一体,不知过去,又安知现在?真知现在,又安有不知将来者邪?

世事之所以然,究竟如何,不可知也。然既从事研求,则必有其见地,所见虽未必确,固不妨假定为确,使所假定者而果确焉,此即社会演进之真理也。事不违理,非徒可以知现在,抑亦可以测将来矣。吾曹今日,于此虽尚无所知,然其所研求,则正此物也。故史也者,所以求社会演进之遗迹,而因以推见其定则者也。

欲明进化之定则,必知事物之因果,然今古之界,既系强分,彼此之名,自然亦系强立。一事也,欲求其因,则全宇宙皆其因;欲求其果,则全宇宙皆其果耳。夫安能尽记,抑安能遍知,史学复何由成立哉?应之曰:史也者,非一成不变之物,而时时改作焉者也。吾侪自有知识,至于今日,所经历之事亦多矣,安能尽记?然吾之为何如人,未尝不自知也。我之知我为何如人,固恃记忆而得。然则史事岂待尽记哉?亦记其足以说明社会之所以然者可矣。惟何等事实,足以说明社会之所以然,别择甚难。此则世界之历史,所以时时在改作之中,而亦今日之治史学者,所为昕夕研求,孳孳不怠者也。

史籍溯源

史学与史籍,非一物也。会通众事而得其公例者,可以谓之史学;而不然者,则只可谓之史籍。史学缘起颇迟,而史籍之由来,则甚旧也。

英儒培根氏,根据心理,分学问为三类:一曰属于记忆者,史是也;二曰属于理性者,哲学是也;三曰属于情感者,文学是也。中国四部中之史,与其所谓属于记忆者相当,可不俟论;经、子与其所谓属于理性者相当;集与其所谓属于情感者相当,虽不密合,亦姑以辜较言之也。

文学之书,自为一类,盖自二刘立《诗赋略》始(集部后来庞杂至不可名状,然追原其始,则固所以专收文学之书,《七略》中之《诗赋略》是也。范、陈二史,著诸文士撰述,皆云诗、赋、碑、箴、颂、诔若干篇。王俭《七志》犹以诗赋为文翰志;至阮孝绪《七录》,乃以文集为一部。盖缘后人学问日杂,所著之书,不复能按学术派别分类,乃不得不以人为主,编为别集也。此自后来之迁变,不害始创《诗赋略》者体例之纯),史则尚附《春秋》之末也。然则刘《略》以前,探索原理之经、子,记载事物之史,发抒情感之文,皆混而为一矣。此自古人学问粗略使然,然亦可见其时客观观念之阙乏也。故曰:史学之缘起颇迟也。云史籍之由来甚旧者:人类生而有探求事物根底之性,故必知既往,乃知现在之见解,人人有之。与其恋旧而不忍忘之情,故一有接构,辄思考究其起源;而身所经历,尤必记识之,以备他日之覆按。当其离群索居,则于宇宙万物,冥心探索;群萃州处,又必广搜遗闻轶事,以为谈助。思索所极,文献无征,犹或造作荒唐之辞,以炫人而自慰;况其耳目睹记,确为不诬,十口相传,实有所受者乎?此民间传述,所以远在书契以前;而史官记载,亦即起于始制文字之世也。

史官之设,亦由来已久。《玉藻》曰:“王前巫而后史。”又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玉藻》所记,为王居明堂之礼,必邃古之遗制也。《内则》称五帝、三王,皆有惇史。而《周官》所载,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之分,又诸官皆有史,盖世弥降,职弥详矣。就其书之存于今者观之:《尚书》,记言之史也;《春秋》,记事之史也;《大戴记》之《帝系姓》,及《史记·秦始皇本纪》后所附之《秦纪》,小史所掌之系姓也;古所谓《礼》,即后世所谓典志,亦必史官所记,惟不知其出于何职,大约属于某官之事,即其官之史所记也。古代史官之书,留诒于后世者如此。

民间传述,起源尤古。就其所传之辞观之:有出于农夫野老者,亦有出于学士大夫者;有传之未久即著竹帛者,亦有久之乃见记载者;其所传之事,有阅世甚久者;亦有相去不远者。传之久始著竹帛者,其失实多;而不然者,其失实少。(如《管子·大、中、小匡》篇述管仲事,有可信者,有极悠缪者,即由其或以史籍为据,或出辗转传述也。所传之事,出于近世者,多系人事;其出于荒古者,则不免杂以神话。太史公谓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盖即如此。纤纬荒怪之辞亦必非全无根据,盖亦以此等传说为资料也)今日读古书,固不能一一知其所出,据此求之,犹可得其大略也。

《史通》分正史为六家:一《尚书》,二《春秋》,三《左传》,四《国语》,五《史记》,六《汉书》。《史》《汉》皆出后世,《左氏》,近儒谓后人割裂《国语》为之,说若可信,《国语》则《尚书》之支流余裔耳。何以言之?《尚书》重于记言,既记嘉言,自亦可记懿行;既记嘉言懿行以为法,自亦可记莠言乱行之足为戒者也。古者设官记注,盖惟言、动二端。典礼之书,后人虽珍若球图,当日仅视同档案,等诸陈数之列,迥非多识之伦。《系世》所记,更属一家之事,故溯史职者不之及也。至《史》《汉》出,而体例大异。《汉书》原本《史记》;《史记》亦非谈、迁所自作,观《世本》之例,多与《史公书》同,则系当时史官记注成法如此,谈、迁特从而网罗之耳。《帝纪》及《世家》《年表》盖合《春秋》及《系世》而成,《列传》出于《国语》,《史记》称列传犹曰语(如《礼志》述晁错事,曰见袁盎语中),《书》《志》出于典礼。前此不以为史者,至此悉加甄采;前此只有国别史,至此则举当日世界各国之史,合为一编。史籍至此,可谓大异于其故,盖浸浸焉进于史学矣。

史学缘起

史籍非即史学,前已言之矣。然则吾国史学,果始何时乎?曰:其必始于周、秦之际矣。何以言之?

史学者,合众事而观其会通,以得社会进化之公例者也。夫合众事而观其会通,以得社会进化之公例,非易事也。必先于社会之事,多所记识;然后以吾之意,为之分类;又就各类之事,一一绎之而得其所以然,然后能立一公例;所积既众,则又合诸小公例而成一较大之公例焉,而史学之公例乃渐出。此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一手一足之烈,史学初萌,断不足以语此。先河后海,大辂椎轮,但求其记识搜辑,确以备他日绎之须,则亦可谓之史学矣。信如是也,吾必谓中国史学,起于周、秦之际。何以言之?

吾国有史,由来久矣。然其初之记识,非以供他日纳绎之资也。史官之载笔,盖如后世之胥吏;其所记识,则如后世之档案。纣之欲立微子启,则殷之大史,执简以争,此奉档案之旧例为不可违也。职是故,则珍其档案,而不忍轻弃者出焉。夏之亡也,太史终古抱其图法以奔商;商之亡也,太史向挚抱其图法以奔周(《吕氏春秋·先识篇》),则是也。儒者之“必则古昔,称先王”(《礼记·曲礼》),意亦如此。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泛不能以自行。”《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上》)此皆不脱以史籍为档案之思想,未足语于史学。又有视史事若父老相传之故事,用为鉴戒之资者:《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皆此意也。此亦未足语于史学。古之能绎史事,求其公例者,其惟道家乎?《汉书·艺文志》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观史事而得所以自处之方,可谓能绎众事,得其公例矣;然于史事初无所传,此仍只可谓之哲学,而不可谓之史学也。《韩非子》曰:“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显学篇》)可见当时诸家,于史事各以意说,意说而不求其真,此为非史学之诚证矣。且如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古代之史籍,几无不借以传。然《春秋》之作,实以明义。(《左氏》为《春秋》之传与否,姑不论,即谓《春秋》之传,亦只可谓治《春秋》者当兼明本事耳,不能谓《春秋》之作,非以明义也)尧、舜禅让,事究如何,殊难质言,孔子之亟称之,盖亦以示公天下之义耳。《孟子·万章上》所陈,盖即孔门书说也(此事予别有《广疑古篇》明之)。《左氏》出于《国语》。《国语》者,《尚书》之流,其为士夫所传习,则吾所谓视如故事、资为鉴戒者耳。《战国策》者,纵衡家之书,今已亡佚之《苏子》《张子》等(见《汉书·艺文志》),盖当与相出入,以为史籍则缪矣。然则十家九流,信未有能知史学者也。

今称史书,必始《史记》。《史记》体例,实源于《世本》,前已明之。史公之作此书,意盖亦以为一家之著述,故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见《汉书》本传。其告壶遂,不敢自比于《春秋》,《史记·太史公自序》。乃其谦辞耳。然《史记》论议,率与记事别行,论赞是也。间有不然者,如《伯夷列传》之类,然较少)与孔子作《春秋》,删改旧史以明义者迥别。其言曰:“述故事,整齐其史传。”(《太史公自序》)则始知保存史实,以备后人之研究;与前此九流十家,但著其研究之所得者,迥不侔矣。《史记》源于《世本》,而《世本》出于战国之世(《史通》谓战国之世好事者为之),故吾谓中国史学,实始于周、秦之际也。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道德论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道德论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山东大鼓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山东大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上海人的市民精神

    上海人的市民精神

    本书从人文、经商、生活、理财、处世等方面解读上海人的生活处世哲学。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本书对世界文化艺术做了介绍,分为文学名著篇、美术雕塑篇、音乐歌剧篇、历史遗迹篇、节日风俗篇、饮食文化篇、饮食文化篇。
  • 鬼门关

    鬼门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门关》分为鬼门关地理概况;鬼门关称谓流变等六篇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霸道小姐:偷个男孩

    霸道小姐:偷个男孩

    霸道小姐:stealaboy她,白孤霖曦,权倾世间,杀人不眨眼的刹霖。他,紫冥煜,阴险狡诈的狐狸,本书的男主角。当他们遇见时,他自认为他能偷到她的心,可是却没有想到,在这场偷心的过程中,他早已被她偷走了心,,,,本书讲述的是在圣沫学院里一群男男女女的爱情、友情、亲情的故事,欢迎入坑,
  • 神奇宝贝之阿虎

    神奇宝贝之阿虎

    现实世界的阿虎因为一场电击穿越到了神奇宝贝的世界,并且成为了大木博士的亲孙子,小茂的堂哥。拥有现代记忆的阿虎在神奇宝贝的世界混的风声水起,在神奇宝贝世界的各个地区争雄。
  • 弑杀千古

    弑杀千古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改变所有的一切…………(乱七八糟的,干脆从新写了!)
  • 古界魔帝

    古界魔帝

    乱世之中,四方云起,欲求登临巅峰,不为无上神力,不为至高权利,亦不为今朝,只为回首红尘往事,换一眼回眸。
  • 深渊,有何惧!

    深渊,有何惧!

    夜柯:“黎云,我爱你!”,黎云:“与我何干?我从不相信爱!”,夜柯:“我会让你感受到我的真心的!”十年后...一身红衣的绝美女子看着血泊中的俊美男子悲凉的说:“这就是你的爱?我宁愿从未感受过!”魂魄归一,血染无边,有君相伴,宁死无悔!
  •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世界篇

    本书对世界文化艺术做了介绍,分为文学名著篇、美术雕塑篇、音乐歌剧篇、历史遗迹篇、节日风俗篇、饮食文化篇、饮食文化篇。
  • 清晰

    清晰

    一对男女为追求所喜欢的人,合作经历故事。
  • 道已成魔

    道已成魔

    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为阴阳,阳生仙,阴则生魔。百年前,为求永生不死,十二远古魂兽重回人间,大难降临,精怪横行,天下人纷纷开始修道。昏黄的秋日、破陋的道观、苔藓路、枯叶、三株被种心头的慧识灵草,以及与魔魂一场看似平凡,却极不平凡的际遇,一位少年,就此踏上奇异的修道之路……待屋内那盏油灯灭尽之时,身处黑暗中的少年话声终于响起:“吾修道,非为成仙,乃为入魔!”其身后的魔魂,亦仿佛在同时,睁开眼来……
  • 731系统:女配要逆袭

    731系统:女配要逆袭

    简介无能,原谅主角们的名字,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我需要做什么?”白晶晶看着黑洞洞的四周,问到。【叮.逆袭女主。】“怎么逆袭?”【叮.抢男人!】“……………”我们的宗旨是:把女主的男人抢光光!把女主的男人送给其他用情至深的女配!让女主什么都没有!打败所有的伪莲花!
  • 大初

    大初

    大初,道本也。蛮荒大陆,三千种族,百万部落。追溯古今,能通天的练气士少之又少,能飞升成仙的更是寥寥无几。三皇五帝,四六妖神留下的后裔,于这大陆上,寻觅前人之路……少年的太初图录,抱着要做一代大侠的宏愿,开始了属于一代仙王的传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