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73

第73章 理学纲要(25)

心斋弟子,著者为王一庵(名栋,字隆吉,泰州人)、徐波石(名樾,字子直,贵溪人)。一庵谓诚意即慎独,其说颇精。(其说曰:“身之主宰谓之心,心之主宰谓之意。心者,虚灵善应,而其中自有寂然不动者,为之主宰,是之为意。人心所以应万变而不失者,只缘有此灵体;不虑而知,为之主宰耳。圣狂之分,即在此主宰之诚不诚。故诚意工夫,即是慎独。独者,意之别名。慎者,诚之用力者耳。以此灵体,不虑而知,自作主张,自裁生化,故谓之独。少间,搀以见闻才识之能,情感利害之便,则不可谓之独矣。若谓意为心之发动,而欲审机于动念之初,则情念一动,便属流行,于此用功,恐仓促之际,物化神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非圣门诚意之功,先天易简之学矣。”)波石之学,则以不犯手为妙。谓人心自然明觉。起居食息,无非天者。又从而知觉之,是二知觉也。所谓“见成良知”也。波石之学,传诸颜山农(名钧,吉安人)及赵大洲(名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山农好侠,学主率性而行。大洲亦谓禅不害人。山农之学,传诸何心隐(本性梁,名汝元,字夫山,后自改姓名。吉州永丰人)及罗近溪(名汝芳,字维德,江西南城人)心隐亦豪杰之士。尝授计乩者,以去严嵩。近溪之学,以赤子良心,不学不虑为的;以天地万物同体,彻形骸,忘物我为大。谓“此理生生不息。不须把持,不须接续,当下浑沦顺适。工夫难得凑泊,即以不屑凑泊为工夫。胸次茫无畔岸,便以不依畔岸为胸次。解缆放船,顺风张棹,无之非是。学人不省,妄以澄然湛然为心之本体,沈滞胸鬲,留恋景光,是为鬼窟活计”。实禅语之精者也。近溪之传,为焦澹园(名竑,字弱侯,南京旗手卫人)及周海门(见前)。澹园尝驳明道辟佛之说。海门教人,亦以直下承当为贵。尝问门人刘塙曰:“信得当下否?”曰:“信得。”“然则汝是圣人否?”曰:“也是圣人。”曰:“又多一也字。”洪舒民问:“认得心时,圣人与我一般。今人终身讲学,到底只做得乡人,何也?”曰:“只是信不及耳。汝且道,今日满堂问答咏歌,一种平心实意,与杏坛时有二乎?”曰:“无二也。”曰:“如此何有乡人疑?”曰:“只为他时便不能如此。”曰:“违则便觉,依旧不违。”曰:“常常提起方可。”曰:“违则提起,不违提个什么?”皆禅机也。海门之学,传诸陶石蒉(名望龄,字周望,会稽人)亦泛滥方外,与澄然、澄密、云悟诸僧交。大洲之学,传诸邓太湖(名豁渠,初名鹤,内江人)。太湖尝为僧。其学只主见性,不主戒律。身之与性,截然分为两事。又有方湛一者(名兴时,黄陂人),曾入太和山,习摄心术。又得黄白术于方外。尚玄虚,侈谈说。龙溪、念庵,皆自为奇士。耿楚倥(名定理,字子庸,黄安人)初出其门;后知其伪,去之。事邓豁渠、何心隐,皆有得。不烦言说,当机指点,机锋迅利。其兄天台(名定向,字在伦)则排斥狂禅,力主实地。然其弟子管东溟(名志道,字登之,娄江人)著书数十万言,仍多鸠合儒释。盖其末流之势,业已不可遏止也。

王学流传,梨洲《明儒学案》,分为七派(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其崭然见头角者,实惟浙中、江右、泰州。江右最纯谨。浙中之龙溪,泰州之心斋,天分皆极高。然其后流弊皆甚。论者谓阳明之学,得龙溪、心斋而风行天下,亦以龙溪、心斋故,决裂不可收拾焉。盖浙中之弊:纯在应迹上安排、凑泊,则失之浅俗。玩弄本体,以为别有一物,可以把持,则堕入魔障。而纯任流行,尤易致解缆放船,绝无收束。更益以泰州之猖狂机变,遂无所不至矣。清张武承(名烈,大兴人)撰《王学质疑》,攻王学流弊曰:“高者脱略职业,歇睡名庵。卑者日沉迷于酒色名利。案有《楞严》《南华》者为名士。挟妓呼卢、裸而夜饮者为高致,抗官犯上、群噪而不逊者为气节,矫诈嗜杀、侥倖苟利者为真经济,谨纲常、重廉隅者为宋头巾。举天下庠序之士,如沸如狂;入则诟于家,出则哗于朝。闯、献之形,日积于学士大夫之心术,而天下不可为。”流弊如此,宜其为一世所疾恶也。然如张氏所述之情形,何代无之?则亦不必尽归咎于王学耳。

有明诸儒

明代理学,当以阳明为中心。前乎阳明者,如白沙,则阳明之先河;与阳明并时者,如甘泉,则与阳明相出入;后乎阳明者,如蕺山,如见罗,则与阳明小异其趣者也。故阳明之学,是非然否且弗论,其为明代理学之中心,则好之者、恶之者,皆不能有异辞也。

白沙之学,主静中养出端倪。其初求之简册,累年无所得。一朝以静坐得之。然后见此心之体,广大高明,不离日用。一真万事,本自圆成。不假人力,无内外、大小、精粗,一以贯之,其言曰:“人争一个觉。才觉,便我大而物小,物有尽而我无尽。”又曰:“终日乾乾,只是收拾此理而已。此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会此,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得此把柄入手,更有何事?往古来今,四方上下,一齐穿纽,一齐收拾。随时随处,无不是这个充塞。色色任他本来,何用脚劳手攘?”

白沙之学,吃紧工夫,全在涵养。以虚为本,以静为门户,以勿忘勿助之间,为体认之则。或訾其近禅。或谓有明之学,至白沙而后精,至阳明而后大云。或问龙溪:“白沙与阳明同异?”龙溪曰:“白沙缘世人精神撒泼,向外驰求,欲返其性情而无从入,只得假静中一段行持,窥见本来面目,以为安身立命根基,所谓权法也。若致知宗旨,不论语默动静,从人情事变,彻底练习,以归于元。譬之真金为铜铅所杂,不遇烈火烹熬,则不可得而精。师门有三种教法:从知解而得者,谓之解悟;未离言诠。从静中而得者,谓之证悟;犹有待于境。从人事练习而得者,忘言忘境,触处逢源;愈摇动,愈凝寂;始为彻悟。”龙溪教人,向偏于事上磨炼。此说亦不离此旨。然白沙与姚江之大小,则于此可见矣。

与阳明同时并称者,厥惟甘泉(湛若水,字元照,号甘泉,广东增城人)。甘泉为白沙弟子。阳明尝溺于二氏,与甘泉交,乃一意圣学。阳明主致良知,而甘泉标“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旨。两家各立门户。湛氏门人,不如王氏之盛。然当时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其后名湛氏之学者亦多,湛氏亦有明一大师也。

甘泉之说,有与阳明极相似者。其说天理曰:“天理二字,人人固有,非由外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故人皆可以为尧舜,初学与圣人同此心,同此一个天理。虽欲强无之不得。见孺子入井,见饿殍,过宗庙,到墟墓,见君子,不知不觉,萌动出来,遏他又遏不得。有时志不立,习心蔽障,忽不见了,盖心不存故也。心若存时,自然见前。”此犹阳明之言良知也。又曰:“心存得中正时,便见天理。”又曰:“心中无事,天理自见。”亦以天理为在心。又曰:“后世儒者,认行字别了。皆以施为班布者为行。殊不知行在一念之间耳。自一念之存,以至于事为之施布,皆行也。且事为施布,岂非一念为之乎?所谓存心,即行也。”此亦阳明知行合一之说也。所异者,阳明以为心即理,甘泉则虽谓理在吾心,终不免体认于外以足之耳。

甘泉之说曰:“格,至也。物,天理也,即道。格即造诣之义。格物,即造道也。知行并进,学、问、思、辨、行,所以造道也。故读书,亲师友,酬应,随时随处,皆求体认天理而涵养之,无非造道之功。”此纯似程子“穷理亦多端”之说。然甘泉又不甘居于务外,乃曰:“以随处体认为求之于外者,非也。心与事应,然后天理见焉。天理非在外也。特因事之来,随感而应耳。”又曰:“尧舜允执厥中,非独以事言,乃心事合一。允执之者,吻合于心,与心为一,非执之于外也。若能于事物上察见天理,平时涵养,由中正出,却由仁义行之学。平时无存养工夫,事到面前,才寻讨道理,即是行仁义;即是义外;即是义袭而取之者也。”既曰天理为人人所固有,初学与圣人无异,又必待事物上察见,未免自相矛盾。若曰心与事应而后天理见,则心岂有不感时邪?甘泉盖恐人堕入见成良知一路,故欲加之以学、问、思、辨、行之功。(或问:“先生尝言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此便是良知,亦便是天理。依着自己是非之心,存养扩充将去,便是致良知;亦便是随处体认天理也。然而外人多言先生不欲学者言良知,岂虑其体察未到,将误认于理欲之间,遂以为真知也邪?”曰:“如此看得好。良知二字,自孟子发之,岂不欲学者言之?但学者往往徒以为言。皆说心知是非皆良知;知得是便行到底,知得非便去到底;如是是致。恐师心自用。还须学、问、思、辨、行,乃为善致”)而不知言精察于吾心之理,以为规矩准绳,而施之于事为,与体认于事物之上,以求吾心天理之著见,然后持之以为应事之具,其简直迂曲,则大有别矣。若谓离事物无从精吾心之理,则又有说。甘泉之言曰:“阳明与吾,看心不同。吾所谓心,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所谓心,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阳明谓“随处体认天理,是求之于外”)梨洲评之曰:“天地万物之理,不外于腔子里,故见心之广大。若以天地万物之理,即吾心之理,求之天地万物,以为广大,则先生仍为成说所拘也。天理无处而心其处。心无处而寂然未发者其处。体认者,亦惟体认之于寂而已。今日随处体认,毋乃体认于感?其言终有病也。”

或问聂双江:“随处体认天理何如?”曰:“此甘泉揭以教人之学,甘泉得之罗豫章。豫章曰:为学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天理,则人欲自退听。由此持守,庶几有功。”案双江之说,殊能得其来历。甘泉之说,实与豫章之说,息息相通。但豫章之说,少偏于静。甘泉不以为然。乃改“默坐澄心”为“随处体认”,欲合“静而存养,动而省察”为一耳。然欲合此二语为一,随处体认天理,实远不如致良知之简捷而深入也。(阳明与毛古庵书:“致良知之说,与体认天理之说,本亦无大相远。但微有直截、迂曲之差耳。譬之种植:致良知者,培其根本之生意,而达之枝叶者也;体认天理者,茂其枝叶之生意,而求复之根本者也。”)

随处体认天理之说,虽曰理在吾心,实仍即物求理之变相。其失易堕于支离。故其后学,咸欲以直截救之。湛门如吕巾石(名怀,字汝德,广信永丰人),则以为天理良知,本同宗旨。如洪觉山(名垣,字峻之,徽州婺源人),则谓体认天理,是不离根之体认,工夫全在几上用。如唐一庵(名枢,字惟中,归安人),则标“讨真心”三字为的,谓随处体认,或失于反身寻讨;致良知,或失于误认灵明。如许敬庵(名孚远,字孟仲,德清人。学于唐一庵),则谓学以克己为要,谓人有血气心知,便有种种交害,虽未至目前,而病根常在;必在根上看到方寸地不挂一尘,方是格物。皆鞭辟入里,浸浸近于王学矣。其初学于许敬庵,后倾向王学,而又能救正王学之失者,厥惟刘蕺山。

蕺山标慎独为宗旨。其说曰:“知善知恶之知,即好善恶恶之意,亦即无善无恶之体。意者,心之所存(心之主宰),非所以发也;心之体,非心之用也(流行为用),与起念之好恶不同(念有起灭,意则常存常发)。人心无思无不思,无思虑未起时。必物感相乘,思为物化,乃憧憧往来耳。阳明以诚意为主意,致良知为工夫。谓诚意无工夫,工夫皆在致知。殊不知好善恶恶,即知善知恶;非知善后好,知恶后恶,故更无知善知恶之可言。然则知即意也。好必善,恶必恶,故心善。意者,心之所存。好善恶恶之心,即好善恶恶之意,故意有善而无恶。(恶恶即恶不善,恶不善即好善)此所谓独知也。良知不虑而知,诚者不思而得,故诚即知。致也者,诚之者也。离却意根一步,即无致知可言。故诚意慎独非二事。宋儒不从慎独认取,故不得不提敬于格物之前。阳明云:有善有恶者意之动。是以念为意。善恶杂糅,何处得觅归宿?专提致良知三字,遂致以流行心体承当。今知诚意即慎独,离意根一步,即妄而不诚,则愈收敛,是愈推致;而动而省察可废。何也?存养不专属静,省察正存养之得力处也。”案蕺山之说,盖宗江右,而尤于塘南为近。

同类推荐
  • 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

    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

    从选文可见,敦煌、阳关、玉门关、汉长城及丝绸之路方面的研究,六十多年 来持续不衰而后来弥盛;成果踵出,卓见纷呈。既标示了研究者之踊跃以赴,亦 呈现出收获之迭积累新。敦煌、阳关、玉门关及丝路通流之盛,去今千年以远, 昔时故迹,或隐或没;古人亲见,今多茫然,故后人事须探求。而见仁见智,难免 歧异,是以所百颇有异同。
  • 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文化产业的历史与现状、发展中的陕西文化产业、广告业、会展业、广播影视及音像业、纸质传媒业、动漫业、民间美术品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艺术演出业、娱乐休闲业等。
  •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声律启蒙》与《笠翁对韵》探源精解

    本书是学习汉语对偶技巧和音韵格律的优秀实用读物,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神话典故、时令文史、人伦世俗、宫室珍宝、山河景物、器用饮食、鸟兽花木等。原著的精美语句多源于古代的诗、词、文、赋,有的是引用原话,有的是化用句意,都蕴含着某种事物或某个典故。本书编者力求准确地找寻到每句话、每个典故的来源与出处,并探究出全句话的含义,以展现其精深广博的文化内涵。阅读此书,对于了解古代文化,丰富文学、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创作诗词和撰写对联的语言技巧很有帮助。
  •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本书介绍了能够代表兰州历史文化的文物珍宝、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让人们由此了解兰州历史发展大体脉络。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热门推荐
  • 潘多拉星的年华

    潘多拉星的年华

    她努力过,她失望过,她也堕落过,她也奋起过。未来是怎样的,她也期待过,现在的最最主要的就是该怎样生活。这是一个少女的蜕变,因星空而不同。
  • 龙腾风暴

    龙腾风暴

    如果有人对你说,他不在乎你的过去,那么他一定是骗你的。这件事儿,必然是一根插入他心脏的隐形的刺,是一粒也许永远不会生根发芽,但在适宜的环境,恰当的条件催生下,必然迅速生长的种子。就好像混了酵母而发酵的面粉团一样膨胀,无情的摧残,把它变成冰冷坚硬丑陋千疮百孔的太湖石。如果有人说她爱你,也许是真的,但那却不代表蒲草的坚韧磐石般坚固,也许很快就会受到环境的污染,腐朽,发霉爱情!有时可溶钢化铁;有时如钻石般晶莹坚固璀璨;有时却会瞬间化为青烟故事从青烟开始。
  • 终极之门

    终极之门

    《终极之门》是奇幻小说。在一个宇宙中,地球上住着4种智慧生物,精灵族、人族、矮人族各出一个战士,完成一英特殊的任务。他们须向极西而行,寻找能拯救世界的圣物。他们历经千辛万苦,闯过5道关卡,完成任务后,成为自己族人的首领,并齐心合力,让各族和平相处,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 七灵帝尊

    七灵帝尊

    秦川跟随古书,穿越九天大陆,得七脉灵根,习天命九剑。可契约之后,秦川才发现上了剑魂的当,这竟然是一本追命剑诀,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要受到当场殒命的处罚!“这不是逼着少爷我成神么……?”剑荡九天,伏尸百万,少爷的修炼速度,又岂是你等庸才,能看的懂的?老书400万完本,不断更,不TJ,放心入坑!
  • 诸葛亮集

    诸葛亮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地之宙极

    天地之宙极

    浩瀚世界,万族林立,百舸争流。破元塔,埋葬无数秘密,修炼者心中的圣地。九大绝地,八大天禁,死亡在召唤,义无反顾。苍灵,蛮灵,荒灵……天地九灵,各显神通。追寻强者的脚步,书写不朽的传奇。
  • 天地仁劫

    天地仁劫

    远古常有修神之仙,其术日月不遮,其道天地共鸣,风采难有可与其相争者;更有自悟本道,天赋异禀之辈,一朝得获道法奇术,持撕天裂地之能,俾睨天下;更甚者妖、鬼之流,常有惊才绝艳者,纵横捭阖,风头一时无两!然天机难寻,鲜有人族可得大道,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争辉,竟成奢望,奈何,奈何......
  • 木歌尘

    木歌尘

    她本以为,木槿的朝开暮落是为了更绚烂的成长和坚强。却忘了,爱也有四季轮回,也有纷扰。他欠她一个家,还可以用一个家来道歉;她欠他一份爱,又该怎样偿还...
  • 界之永恒国度

    界之永恒国度

    一座神秘的小岛一尊充满谜团的殿堂十二件不明正体的神器带着永恒国度降临一场圣战一触即发这是灵魂的历练你将看清界的本源followme!!
  • 血诛六道

    血诛六道

    【2017最爽玄幻文】上古之时,少年龙羽获得绝世法相系统。魔煞之力,裂苍穹!血罡之风,鬼神泣!毁灭之心,灭万物!星辰之力,碎虚空!一人一剑!诛神,诛魔,诛佛,屠戮众生,灭尽万道,以杀戮为手段,以毁灭为道心。少年自北灵域而出,身怀系统,碾压一切所谓的超级天才。“各位垃圾,一起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