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800000059

第59章 理学纲要(11)

二程认宇宙之间,惟有一物,即所谓理也。宇宙间既惟此一物,则人之所禀受以为人者,自不容舍此而有他。故谓性即理。大程曰:“在天为命,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小程亦有此语)小程曰:“道与性一”是也。明道又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二事一时并了。”《伊川语录》:“问人之形体有限量,心有限量否?曰:以有限之形,有限之气,苟不通之以道,安得无限量?苟能通之以道,又岂有限量?天下更无性外之物。若曰有限量,除是性外有物始得。”其所谓理者,既为脱离现状、无可指名之物,故其所谓性者,亦异常超妙,无可把捉。大程谓“生之谓性,性即气”,“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是也。《伊川语录》:“季明问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曰:当中之时,耳无闻,目无见否?曰:虽耳无闻、目无见,然见闻之理在始得。贤且说静时如何?曰:谓之无物则不可。然自有知觉处。曰:既有知觉,即是动也,怎生言静?人说《复》以静见天地之心,非也。《复》之卦,下面一画,便是动也,安得谓之静?”又:“或问先生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下动字,下静字?曰:谓之静则可。然静中须有物始得。这是最难处。”又:“或曰: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可乎?曰:不可。既思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却又是思也。既思即是已发,便谓之和,不可谓之中。”既思即是已发,有知觉即是动,此即明道才说性便已不是性之说。盖二程之意,必全离乎气,乃可谓之理;全离乎生,乃可谓之性也。既无闻无见,而又须有见闻之理在;谓之静,而其中又须有物;则以理气二者,不容隔绝尔。二者既不容隔绝,而又不容夹杂,则其说只理论可有,实际无从想象矣。二程亦知其然。故于夹杂形气者,亦未尝不认为性。(以舍此性更无可见也)大程谓“善固性,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小程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是也。夫如是,则二程所谓性者,空空洞洞,无可捉摸,自不得谓之恶。故二程以所谓恶者,悉归诸气质。

小程曰:“性即是理。理自尧舜至于途人一也。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又曰:“气有善有不善,性则无不善。人之所以不知善者,气昏而塞之耳。”又曰:“性即理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来,未有不善。故凡言善恶者,皆先善而后恶;言是非者,皆先是而后非;言吉凶者,皆先吉而后凶。”《明道语录》中论性一节,号为难解,其意亦只如此。其言曰:“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使然也。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盖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也。凡人说性,只是说继之者善也。孟子言人性善是也。夫所谓继之者善也,犹水流而就下也。皆水也:有流而至少,终无所污,此何烦人力之为也。有流而未远,固已渐浊;有出而甚远,方有所浊。有浊之多者,有浊之少者。清浊虽不同,然不可以浊者不为水也。如此,则人不可以不加澄治之功。故用力敏勇则疾清,用力缓怠则迟清。其清也,却只是元来水也。亦不是将清来换却浊,亦不是取出浊来,置在一隅也。水之清,则性善之谓也。故不是善与恶在性中为两物相对,各自出来。”大程此言,谓性字有两种讲法:一告子所谓“生之谓性”,此已落形气之中,无纯善者。孟子所谓性善,亦指此,不过谓可加澄治之功耳。一则所谓人生而静以上。此时全不杂气质,故不可谓之恶。此境虽无可经验。然人之中,固有生而至善,如水之流而至海,终无所污者;又有用力澄治,能复其元来之清者。如水然。江河百川,固无不与泥沙相杂。然世间既有清澄之水;人又可用力澄治,以还水之清;则知水与泥沙,确系两物。就水而论,固不能谓之不清,而浊非水之本然矣。此人性所以可决为善,而断定其中非有所谓恶者,与善相对也。(性本至善,然人之生,鲜有不受气质之累者。不知此理,则将有性恶之疑。故小程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也。〇二程谓心性是一,故于心,亦恒不认其有不善。大程曰:“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有不善。既发则可谓之情,不可谓之心。”小程谓:“在天为命,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运用处是意。”“问上知下愚不移是性否?曰:此是才。才犹言材料,曲可以为轮,直可以为梁是也。”朱子则善横渠心统性情之说。谓“性是静,情是动,心则兼动静而言”)

天下惟有一理;所谓性者,亦即此理。此理之性质,果何如乎?二程断言之曰仁。盖宇宙现象,变化不穷,便是生生不已。凡宇宙现象,一切可该之以生;则生之外无余事。(生杀相对,然杀正所以为生,如冬藏所以为春生地也。故二者仍是一事)故生之大无对。生即仁也,故仁之大亦无对。人道之本,惟仁而已。大程《识仁篇》畅发斯旨。其言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明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又安得乐。《订顽》意思,乃备言此体。(横渠铭其书室之两牖,东曰《砭愚》,西曰《订顽》。伊川更为《东铭》《西铭》)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然既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曰“与物同体”,曰“天地之用,皆我之用”,曰“万物皆备于我,苟能有之,则非复二物相对,不待以己合彼”,皆极言其廓然大公而已。无人我之界,则所谓仁也。小程曰:“仁人道,只消道一公字”,亦此意(《伊川语录》:“问仁与心何异?曰:心是就所主言,仁是就事言。”伊川以心与性为一,理与仁为一。性即理,故心即仁也。〇大程言仁,有极好者。如曰:“医书言手足痿痺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至仁则天地万物为一身;而天地之间,品物万形,为四支百体。夫人岂有视四支百体而不爱者哉?”又曰:“仁至难言。故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如是观之,可以得仁之体。”又曰:“舍己从人最难。己者,我之所有。虽痛舍之,犹惧守己者固,而从人者轻也。”又曰:“大凡把捉不定,皆是不仁。”其言皆极勘察入微。〇明道曰:“昔受业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朱子语录》:“问颜子所乐何事。周子、程子终不言。先生以为所乐何事?曰:人之所以不乐者,有私意耳。克己之私,则乐矣。”尽去己私,则不分人我矣。〇《伊川语录》:“问仁与圣何以异?曰:人只见孔子言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便为仁小而圣大。殊不知仁可以通上下言之,圣则其极也。今人或一事是仁,可谓之仁。至于尽人道,亦可谓之仁。此通上下言之也。如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则又仁与圣两大。大抵尽仁道者即是圣人,非圣人则不能尽得仁道。亦以仁为人道之极也。〇所谓“义礼智信皆仁”者,乃谓义礼智信,皆可赅于仁之中耳;非谓有仁,遂可无义礼智信也。《明道语录》曰:“仁者体也,义者用也。知义之为用而不外焉,可以语道矣。世之所论于义者皆外之。不然,则混而无别。”此数语为义礼知信皆仁之绝好注脚。盖所谓义礼智信皆仁者,谓仁者目的,义礼智信,皆其手段;手段所以达目的,故目的而外,更无余事也。外之,则义礼智信,与目的对立为二物矣。如杀以止杀,杀,义也,以止杀故乃杀,则所以行仁也。毒蛇螫手,壮士断腕,断腕,义也,行此义,正所以全其身,则仍仁也。良药苦口,忍痛而饮之,饮之,义也,亦所以全其身,则仁也。盖义之目的在仁,而其手段则与仁相反。故以仁为目的而行之,则义仍是仁。即以义为目的而行之,则竟是不仁矣。此外之之谓也。故外义即不仁也。混而无别,则又有目的而无手段,所谓妇人之仁也。其心虽仁,其事亦终必至于不仁而后已。故混而无别,亦不仁也)。

识得仁,以诚敬存之,固已,然人何缘而能识仁,亦一问题也。此理也,大程于《定性篇》发之。其言曰:“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己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处语定哉?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易》曰: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苟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之。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昭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孟氏亦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两忘则澄然无事矣。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此篇所言,一言蔽之,因物付物而已。因物付物,而我无欲焉,则合乎天然之理。合乎天然之理,则仁矣。故诚敬存之,是识仁后事。而因物付物(不自私,不用智),则由之以识仁之道也(此篇所言,亦为针砭学佛者而发。伊川曰:“学佛者多要忘是非。是非安可忘得?自有许多道理,何事忘得?夫事外无心,心外无事。世人只为被物所役,便觉苦事多。若物各付物,便役物也。”又曰:“如明鉴在此,万物毕照,是鉴之常,难为使之不照。人心能交感万物,亦难为使之不思虑。”皆与此篇意同。〇二程所谓止者,即物各付物之谓也。明道曰:“知止则自定。”伊川曰:“释氏多言定,圣人则言止。”〇伊川论止之理,有极精者。其言曰:“人多不能止。盖人万物皆备,遇事时,各因其心之所重者,更互而出。才见得这里重,便有这事出。若能物各付物,便是不出来也。”又曰:“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必沉溺,只有所向便是欲。”又曰:“外物不接,内欲不萌,如是而止,乃得止之道。有疑病者,事未至,先有疑端在心。周罗事者,先有周罗事之端在心。皆病也。”其言皆深切著明,足以使人猛省。〇伊川又曰:“圣人与理为一,故无过不及,中而已矣。其他皆是以心处这个道理。故贤者常失之过,不肖者尝失之不及。”此可见因物付物,即私欲净尽之时也)。

大程之所谓定,即周子之所谓静也。盖世界纷纷,皆违乎天则之举动。若名此等举动为动,则反乎此等举动者,固可以谓之静,谓之定。故周子所谓静,大程所谓定,无二致也。虽然,周子仅言当静而已,如何而可以静,未之及也。程子则并言所以求定之方,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盖当然之天则,在自悟而不容强求。若迫切求之,则即此迫切之心,已与天则为二矣。(《伊川语录》:“问吕学士言:当求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信斯言也,恐无著摸。如之何而可?曰:看此语如何地下。若言存养于喜怒哀乐未发之时则可;若言求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时则不可。又问:学者于喜怒哀乐发时,固当勉强裁抑。于未发之前,当如何用功?曰:未发之前,更怎生求?只平日涵养便是。”又:“伊川曰:志道恳切,固是诚意。若迫切不中理,则反为不诚。盖实理中自有缓急,不容如是之迫。”〇明道曰:“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之正理。出则不是。惟敬而无失最尽。”亦涵养须用敬之意也)故识得此理之后,在此以勿忘勿助之法存之也。(勿忘者不离乎此之谓。勿助者,不以人力强求,以致反离乎此之谓也)此即程子所谓敬也。然此为识得天则后事,至于未识天则之前,欲求识此天则,则当即物而求其理。此则程子所谓致知也。故定者(周子之静),目的;主敬致知,则所以达此目的也。故程氏之学脉,实上承周子;而其方法,则又较周子加详也。

同类推荐
  •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本书讲述了中国几条主要水脉的历史和现实,其中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带您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国江河。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这本中国两岸三地新老留学生的纪实文集,故事生动、场景广阔、经验丰富、分析客观宛如一册留学小百科,不但为留学美国提供很好的参考,并且为研究中国留学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留学故事多为留美学生含泪的微笑,却为年轻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之路。留学学子大多坚韧不拔,勇于拥抱理想、实现理想,奋斗不息,经历不断增加自身实力、成为强者的磨练。读来令人感佩。《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收入来自两岸三地新老赴美留学生及其家属写出留学生涯中种种感人的故事,原生态展现留学北美的苦乐悲欢,是留学经历和经验之作。编入的39篇作品为中国当代留学史留下第一手资料。
  • 古代战役

    古代战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战役》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古代战役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先秦时期的战役、秦汉时期的战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役、隋唐五代时期的战役、宋元时期的战役、明清时期的战役等。
  •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作为在基层耕耘了三十多年的文化体育工作者,与文化体育结缘半生,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期对文化体育工作孜孜不倦的理论探讨与具体时间,在如何建设体系完善,覆盖有效,供给充足,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方面,积累了一点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
热门推荐
  • 衍修

    衍修

    何为仙?仙者,维两种,一为天地宠儿也,集天之运,地之道,顺天而行;一为天地逆修者,夺天之寿,地之命,逆天而修。何谓仙?仙者,可排山倒海,气吞星河;可长生不死,三生连理;更可斩断六道,自衍轮回。何唯仙?仙是指人,还是指道?实则,仙凡皆为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综漫之久晴

    综漫之久晴

    谁都不曾想,那个平日里嘻嘻哈哈没个正经的苏玖竟是个冷血冷心冷情的主。于是很多人栽了。但好在,一次次的相遇终究还是让这个性子凉薄的女子改变了。只不过……谁也说不清,这改变,到底是好是坏?————————————————女主自带咒术能力,会慢慢变强。男主未定。角色崩坏有,万人迷体质有。不喜勿喷。已经确定要写的是网王和死神世界,还打算写家教或者猎人,亲们想让我写哪部动漫可以留言告诉我,我会考虑的~
  • 无法后悔的青涩

    无法后悔的青涩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名为青涩的回忆,也有一个名为秘密的盒子,深深的藏在一个叫内心的深处;经受过情伤后,是否就会变得小心谨慎,是否会有异样的情怀,当爱情悄无声息的抵达时,你是否会知道......那就是爱。
  • 晋妃传奇

    晋妃传奇

    为了家族,她抛弃了青梅竹马,前去选秀,却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官女子。她后又晋为王侧妃,嫔,妃,可是……她对皇上的真心,却换来皇后的一场杀局。她,晋妃,还有什么?
  • 魂台

    魂台

    净魂大陆,魂修者的世界。每人都有自己的魂台,三魂七魄各有灵用千般万化的修行方法,各种奇异的能力修行,绝不是枯燥无味的,绝不仅仅是一条只有苦修的路。强、变强、不断地变得更强。更多的目标,更多的欲望,更多的精彩等着去体会。活着,绝不是为了闭关修炼、炼丹、炼器。绝不应该只有孤独,没有同伴的世界,根本无法想象。亲情、友情、爱情、欢笑、痛苦、别离、绝望、希望、伤心……人生百态,尝过了才知道味道。活着,就是为了经历那一份精彩。
  • 像风穿越大海

    像风穿越大海

    你说阳光总是可以穿透云层,就像风总能够穿越大海。你说和我在一起,是为了诠释永远。直到你离开,我依然坚信你曾许下的誓言。不忘痴绵,固执地等。
  • 驰骋星云

    驰骋星云

    队友,财富,威慑,强势。这就驰骋星云!从默默无闻到驰骋星云的一刻,能保护别人的才是英雄!
  • 银水晶之恋

    银水晶之恋

    蓝伊月是本文的女主角,她活泼开朗大方热情。她是一个有着一身深不可测的武功的美丽女孩。后来又失意,成为了杀手,再后来…………想知道女主角与男主角们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了吗?快来看吧!我是第一次写小说,写得不好,但是请大家多支持我!!这是小说群,喜欢的进来吧!28071012(满)36258767(分群)进1群的就不要重复加分群了!
  • 狐狸的悲哀

    狐狸的悲哀

    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万物生林在这个世界生存。狐狸,这是一种极通灵性的动物,修炼,幻人形,却被冠上了骂名~
  • 名将无限

    名将无限

    赵云:吾乃蜀山赵子龙是也。徐晃:我的电锯早已饥渴难耐了!岳云:吃俺岳云一棒!戚继光:我不想打僵尸,倭寇都死哪儿去啦?……王佐:尉迟恭别浪了,血厚也别冲的太前,小心被人拿了一血。李广和王舜臣集火对面的法师。杨再兴准备开大,反杀啦!!!身怀无限流宝典《无限纲领》的王佐在异世界的穿梭冒险中,发现历史上的名将们莫名其妙的陆续成为了自己的队友。这是历史的车轮,还是主神的秀逗?是光辉的开始,还是摆满了杯具的大茶几?神魔阻路,吾当斩之。无双名将,尽显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