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700000005

第5章 中国历史研究法(5)

批评史书者,质言之,则所评即为历史研究法之一部分,而史学所赖以建设也自有史学以来二千年间,得三人焉:在唐则刘知几,其学说在《史通》;在宋则郑樵,其学说在《通志·总序》及《艺文略》《校雠略》《图谱略》;在清则章学诚,其学说在《文史通义》。知几之自述曰:“《史通》之为书也,盖伤当时载笔之士,其义不纯;思欲辨其指归,殚其体统。其书虽以史为主,而馀波所及,上穷王道,下掞人伦。……盖谈经者恶闻服杜之嗤,论史者憎言班马之失;而此书多讥往哲,善述前非,获罪于时,固其宜矣。”(《史通·自叙》)樵之自述曰:“凡著书者虽采前人之书,必自成一家之言。……臣今总天下之大学术而条其纲目,名之曰略。凡二十略。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其五略,汉唐诸儒所得而闻;其十五略,汉唐之儒所不得而闻也。”又曰:“夫学术造诣,本乎心识,如人入海,一入一深。臣之二十略,皆臣自有所得,不用旧史之文。”(《通志·总序》)学诚自述曰:“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予《文史通义》所为作也。”(《志隅·自序》)又曰:“拙撰《文史通义》,中间议论开辟,实有不得已而发挥,为千古史学辟其榛芜。然恐惊世骇俗,为不知己者诟厉。”(《与汪辉祖书》)又曰:“吾于史学,自信发凡起例,多为后世开山;而人乃拟吾于刘知几。不知刘言史法,吾言史意;刘议馆局纂脩,吾议一家著述。”(《家书》二)读此诸文,可以知三子者之所以自信为何如;又可知彼辈卓识,不见容于并时之流俗也。窃常论之,刘氏事理缜密,识力锐敏;其勇于怀疑,勤于综核,王充以来,一人而已。其书中《疑古》《惑经》诸篇,虽于孔子亦不曲徇,可谓最严正的批评态度也。章氏谓其所议仅及馆局纂脩,斯固然也。然鉴别史料之法,刘氏言之最精,非郑章所能逮也。郑氏之学,前段已略致评。章氏评之谓:“其精要在乎义例,盖一家之言,诸子之学识,而寓于诸史之规矩。”(《文史通义·释通篇》)又谓:“《通志》例有馀而质不足以副。”(《与邵二云书》)皆可谓知言。然刘章惟有论史学之书,而未尝自著成一史;郑氏则既出所学以与吾人共见,而确信彼自有其不朽者存矣。章氏生刘郑之后,较其短长以自出机杼,自更易为功。而彼于学术大原,实自有一种融会贯通之特别见地。故所论与近代西方之史家言多有冥契。惜其所躬自撰述者,仅限于方志数种,未能为史界辟一新天地耳。要之自有左丘、司马迁、班固、荀悦、杜佑、司马光、袁枢诸人,然后中国始有史;自有刘知几、郑樵、章学诚,然后中国始有史学矣。至其持论多有为吾侪所不敢苟同者,则时代使然,环境使然;未可以居今日而轻谤前辈也。

吾草此章将竟,对于与吾侪最接近之清代史学界,更当置数言:前清为一切学术复兴之时代,独于史界之著作,最为寂寥。唐宋去今如彼其远,其文集杂著中所遗史迹,尚累累盈望。清则舍官书及谀墓文外,殆无馀物可以相饷;史料之涸乏,未有如清者也。此其故不难察焉:试一检康雍乾三朝诸文字之狱,则知其所以箝吾先民之口而夺之气者,其凶悍为何如。其敢于有所论列而幸免于文纲者,吾见全祖望一人而已。(看《鲒埼亭集》)窃位者一意摧残文献以谋自固;今位则成闰矣,而已湮已乱之文献,终不可复,哀哉耗矣。虽然,士大夫之聪明才力,终不能无所用,故压于此者伸于彼;史学之在清代,亦非无成绩之可言。章学诚之卓荦千古,前既论之矣。此外关于史界,尚有数种部分的创作:其一,如顾祖禹之《读史方舆纪要》:其书有组织,有断制,全书百三十卷一气呵成为一篇文字;以地理形势为经,而纬之以史迹。其善于驾驭史料盖前人所莫能逮。故魏禧称为“数千百年绝无仅有之书”也。其二,如顾栋高之《春秋大事表》:将全部《左传》拆碎,而自立门类以排比之。善用其法,则于一时代之史迹能深入而显出矣。其三,如黄宗羲之《明儒学案》:实为中国有学史之始;其书有宗旨,有条贯,异乎钞撮驳杂者。其四,如赵翼之《廿二史劄记》:此书虽与钱大昕、王鸣盛之作齐名(见前),然性质有绝异处。钱王皆为狭义的考证,赵则教吾侪以搜求抽象的史料之法。昔人言“属辞比事,《春秋》之教”,赵书盖最善于比事也。此法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渐解应用,至赵而其技益进焉。此四家者,皆卓然有所建树,足以自附于述作之林者也。其他又尚有数类书,在清代极为发达:(一)表志之补续,自万斯同著《历代史表》后,继者接踵,各史表志之缺,殆已补缀无遗,且所补常有突过前作者。(二)史文之考证,考证本为清代朴学家专门之业,初则仅用以治经,继乃并用以治史。此类之书有价值者毋虑百数十种。对于古籍,订讹纠缪,经此一番整理,为吾侪省无限精力。(三)方志之重修,各省府州县志,什九皆有新修本,董其事者皆一时名士,乃至如章学诚辈之所怀抱,皆借此小试焉。故地方史蔚然可观,为前代所无。(四)年谱之流行,清儒为古代名人作年谱者甚多,大率皆精诣之作。章学诚所谓“一人之史而可以与家史国史一代之史相取证”者也。(五)外史之研究,自魏源、徐松等喜谈边徼形事,渐引起研究蒙古史迹之兴味。洪钧之《元史释文证补》,知取材于域外,自此史家范围益扩大,渐含有世界性矣。凡此皆清代史学之成绩也。虽然,清儒所得自效于史学界者而仅如是,固已为史学界之不幸矣。

我国史学根柢之深厚既如彼,故史部书之多亦实可惊。今刺取累代所著录之部数卷数如下:

《汉书·艺文志》 一一部 四二五篇

《隋书·经籍志》 八一七部 一三二六四卷

《旧唐书·经籍志》 八八四部 一七九四六卷

《宋史·艺文志》 二一四七部 四三一〇九卷

《通志·艺文略》 二三〇一部 三七六一三卷(图谱在外)

《文献通考·经籍考》 一〇三六部 二四〇九六卷

《明史·艺文志》 一三一六部 三〇〇五一卷(限于明代人著作)

《清·四库书目》 二一七四部 三七〇四九卷(存目合计)

上所著录者代代散佚。例如《隋志》之万三千余卷,今存者不过十之一二;《明志》之三万余卷,采入四库者亦不过十之一二;而现存之四库未收书及四库编定后续出之书,尚无虑数万卷。要而言之,自左丘司马迁以后,史部书曾著竹帛者,最少亦应在十万卷以外。其质之良否如何,暂且勿问;至于其量之丰富,实足令吾侪挢舌矣。此二千年来史学经过之大凡也。

第三章 史之改造

吾生平有屡受窘者一事,每遇青年学子叩吾以治国史宜读何书,辄沉吟久之而卒不能对。试思吾舍“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三通”等书外,更何术以应此问?然在今日百学待治之世界,而读此浩瀚古籍,是否为青年男女日力之所许姑且勿论,尤当问费此莫大之日力,其所得者究能几?吾侪欲知吾祖宗所作事业,是否求之于此而已足?岂惟仅此不足,恐虽遍读《隋、唐志》《明史》等所著录之十数万卷,犹之不足也。夫旧史既不可得遍读,即遍读之亦不能养吾欲而给吾求,则惟有相率于不读而已。信如是也,吾恐不及十年而中国史学将完全被驱出于学问圈外。夫使一国国民而可以无需国史的智识,夫复何言。而不然者,则史之改造,真目前至急迫之一问题矣。

吾前尝言著书须问将以供何等人之读,今请申言此义:古代之史,是否以供人读,盖属疑问。观孔子欲得诸国史,求之甚艰,而魏史乃瘗诸汲冢中,虽不敢谓其必禁传读,要之其目的在珍袭于秘府,而不在广布于公众,殆可断言。后世每朝之史,必易代而始布,故吾侪在今日,尚无清史可读,此尤旧史半带秘密性之一证也。私家之史,自是为供读而作,然其心目中之读者,各各不同,“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盖以供当时贵族中为人臣子者之读也。司马光《资治通鉴》,其主目的以供帝王之读,其副目的以供大小臣僚之读,则吾既言之矣。司马迁《史记》,自言“藏诸名山,传与其人”,盖将以供后世少数学者之读也。自馀诸史目的略同,大率其读者皆求诸禄仕之家与好古绩学专门之士。夫著作家必针对读者以求获其所希望之效果,故缘读者不同,而书之精神及其内容组织亦随而不同,理固然也。读者在禄仕之家,则其书宜为专制帝王养成忠顺之臣民;读者在绩学专门之士,则其书不妨浩瀚杂博奥衍,以待彼之徐整理而自索解。而在此两种读者中,其对于人生日用饮食之常识的史迹,殊非其所渴需;而一般民众自发自进的事业,或反为其所厌忌。

质而言之,旧史中无论何体何家,总不离贵族性,其读客皆限于少数特别阶级——或官阀阶级,或智识阶级。故其效果,亦一如其所期,助成国民性之畸形的发达。此二千年史家所不能逃罪也。此类之史,在前代或为其所甚需要。非此无以保社会之结合均衡,而吾族或早已溃灭。虽然,此种需要,在今日早已过去,而保存之则惟增其毒。在今日惟个性圆满发达之民,自进而为种族上、地域上、职业上之团结互助,夫然后可以生存于世界而求有所贡献。而历史其物,即以养成人类此种性习为职志。今之史家,常常念吾书之读者与彼迁《记》、光《鉴》之读者绝不同伦,而矢忠覃精以善为之地焉,其庶可以告无罪于天下也。

复次,历史为死人——古人而作耶?为生人——今人或后人而作耶?据吾侪所见,此盖不成问题,得直答曰为生人耳。然而旧史家殊不尔尔,彼盖什九为死人作也。史官之初起,实由古代人主欲纪其盛德大业以昭示子孙;故纪事以宫廷为中心,而主旨在隐恶扬善。观《春秋》所因鲁史之文而可知也。其有良史,则善恶毕书,于是褒贬成为史家特权。然无论为褒为贬,而立言皆以对死人则一也。后世奖励虚荣之涂术益多,墓志家传之类,汗牛充栋;其目的不外为子孙者欲表扬其已死之祖父;而最后荣辱,一系于史。驯至帝者以此为驾驭臣僚之一利器。试观明清以来饰终之典,以“宣付史馆立传”为莫大恩荣,至今犹然;则史之作用可推矣。故如魏收市佳传以骄侪辈,袁枢谢曲笔以忤乡人(看《北史》收传,《宋史》枢传),贤否虽殊,而一皆以陈死人为鹄。后人评史良秽,亦大率以其书对于死人之态度是否公明以为断。乃至如各史及各省府县志,对于忠义节孝之搜访,惟恐不备。凡此皆求有以对死者也。此类观念,其在国民道德上有何等关系,自属别问题。若就史言史,费天地间无限缣素,乃为千百年前已朽之骨校短量长,果何为者。夫史迹为人类所造,吾侪诚不能于人外求史。然所谓“历史的人格者”,别自有其意义与其条件(此意义与条件,当于第七章说明之)。史家之职,惟在认取此“人格者”与其周遭情状之相互因果关系而加以说明。若夫一个个过去之古人,其位置不过与一幅之画,一座之建筑物相等。只能以彼供史之利用,而不容以史供其利用,抑甚明矣。是故以生人本位的历史代死人本位的历史,实史界改造一要义也。

同类推荐
  • 古侠拾遗录

    古侠拾遗录

    《古侠拾遗录》(又名《大汉游侠传》)前两卷,2009年曾在本站发表过。后来,经过七年努力,完成后两卷,并对前两卷全面修改,增补5万字。最后调整为五卷,即:卷一九指赌客;卷二蹇驴书生;卷三当垆女掌柜;卷四轵城盜;卷五墨家鹞子。这不是一般的武打小说,而是游侠题材的历史小说。本书以《史记·游侠列传》作经纬,钩沉补阙,再现剧孟、郭解等古侠群像。将《列传》中,有名有姓、有姓无名者,塑造成有血有肉的人。弥补了太史公的某些缺憾。本书还原叱咤年代,展示社会细节,描摹芸芸众生。跨度汉初百年,出场人物一百多位。笔法写实,开掘新意,情节跌宕,意境深沉。本书主人公,是侠文化的代表。李白有八首诗写到剧孟。司马迁见过郭解。王安石、秋瑾均写过郭解。欲了解侠之本源者,请看此书。
  • 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本书用流畅的笔触再现了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兴起、鼎盛、衰亡的全过程,总结其成败得失,是读者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历史的一部好教材。
  • 美唐

    美唐

    美唐,金藏所在!美唐,在美洲的大唐帝国.......
  • 余长恨

    余长恨

    天下谁人的棋局为何而活为何而战血旗指处死便埋我
  • 武御本纪

    武御本纪

    刘槊带着《三国志》系统都城城基,穿越东汉末年。重振汉室,扬威九州。金戈铁马,武御天下。犯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原名《汉武御》,作者毅力不足,正努力克服中,需要鼓励,谢谢。
热门推荐
  • 总裁追妻:前夫请排队

    总裁追妻:前夫请排队

    “前夫,做个采访,快问快答!”“嗯!”某人的手不安分游移着。某女强压住想拍飞他的冲动,一本正经的问他:“你喜欢做什么运动?”“床上俯卧撑!”某女嘴角抽搐,当然知道他在说什么,定定神继续问道:“怎么保持的好身材?”“多跟老婆做运动!”“什么样的运动?”某女傻问。“你躺下我教你!”额头布满黑线:“唐总请你正经一点!”“快问快答完结了?需要我勉为其难教你怎么消除腿部赘肉吗?”“嗷嗷嗷!不许放我在上面!”
  • 循环的列车

    循环的列车

    慢慢发现生活就是一辆循环的列车,愿意去相信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离开了,上天会安排有另外一种方法让他在下一站继续守护你!他从未离开,爱从未离开,应该积极去面对生活!迎接生活的每一天!加油!
  • 清纯公主之等待王子归来

    清纯公主之等待王子归来

    他,在九岁那年,许下承诺,说会一辈子对她好,一辈子都不离开她,可是,他终究还是离开了,八年后,他回来了,他寻找着当年那个小女孩,他希望可以完成他未完成的承诺,,,,,,,,,
  • 胎记Blood

    胎记Blood

    小婳自幼生在吸血鬼纳尔特贵族家中,却没有吸血鬼的能力。脸上的红色胎记使得洁白的脸上有了丑陋的标签。进入达达斯特后,她的人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认识了许多朋友,一向敢做敢当的她了解自己生世后,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 双重生活

    双重生活

    十六岁的少年薛谪尘在生日那天偶然进入了一个平行世界,并开始改变现实世界的一系列故事,从一个沉闷而内心丰富的男生变为一个有担当热血的男子汉。
  • 我的老婆不一般

    我的老婆不一般

    一个神秘的军火组织“暗渊”,崛起于三年前,独立于世界,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有战争的存在就会有“暗渊”的到来,这组织的名言是“只有你花不起的钱,没有我们弄不到的武器”而创建这组织的,听说是一个华夏人,但没几人见过。组织的领袖,“地狱使者”被人们亲切的称之为,“魔神”却在八年前却消失了两年后,中国天海市,一个屌丝正在吃路边摊,一个女神走了,说“流氓”我要你娶我,不然我就咬你,听到这里,屌丝一阵无语。。。于是非常委屈的答应了。狗血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了。
  • 春妮儿

    春妮儿

    本书是一部小说集,作品均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一个个人物在他们所在环境下如此鲜活生动,同时作品表现了时代的浪潮对人的影响。作品对故事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同样出色,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 长生孤独

    长生孤独

    无数纪元过去,平乱年代将去,黄金盛世再临。无尽天骄纵起。凡体,王体,灵体,圣体,神体,仙体……万种体质之中,谁能崛起?数亿纪元的轮回,只为等到长生平乱长生,本是孤独的旅程。
  • 先婚后爱,总裁盛宠小萌妻

    先婚后爱,总裁盛宠小萌妻

    为救狱中的母亲和频临破产的林氏,她不得不嫁入南城第一豪门宫家,传言,她老公结过一次婚,有个儿子?之所以离婚,这么多年来未再娶,是因为肾不好?酒醉怂人胆,她终于将自己的老公成功收编。“你?你不是肾不好吗?”宫先生笑得无比优雅,“那得看和谁?”
  • 烈马传奇

    烈马传奇

    人生第一部小说写完了,可以说真的不满意,以后再慢慢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