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57000000005

第5章 啊父,我要读书明理

作为一个穿越者,作为一个小小年纪就不用操心房子妻子的族二代,冯君岩是有着自己的骄傲的。天生我才必有用,说的就是他这种生而知之的人。

冯君岩自信自己千年的学识完全可以碾压古人,他坚信自己的十五年校园生活再加上上百本穿越小说的教育熏陶,他可以日天。他不是一个只想着混吃等死的人,是一个立志要成为历史的创造者的男人,他觉得自己的到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所以五岁的他找到了自己的啊父。

“啊父,我想读书。我想明理,能够给我找一个先生么?”

这一天五岁的冯君岩很是郑重其事的找到了冯思冀,很认真的对正在忙着族中事物的冯族长说他想要学习。冯君岩自认为有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可是没有本土化的知识却是会水土不良的,所以他要读书。

冯君岩五岁了,还是个族二代,按理说早到了该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封建主义旗帜下的宗法制利益的代表的家族接班人,可是一直以来自己的父母看起来并没有准备让自己的读书的打算。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冯君岩不相信那么明事理那么识大体那么疼爱自己儿女的父母会忘记教育孩子这件事,会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读书。这一切一定是有原因的。

冯君岩很早就发现,自己的家虽然不算太差,可是却没有见过什么书籍之类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他居然也没有见过纸。从他人口中他知道现在是处于三家归司马的晋朝,可惜别的消息却是很难打听的出来。也许冯思冀会知道,可是冯君岩却没有想过去特意探听,不仅是因为他还小,还因为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幸福,知道了太多反而徒增烦恼。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冯君岩虽然自大,却也知道低调,能重新开始童年生活,还是好好享受生活的好。虽然不知道东晋还是西晋,可是纸却是应该有的了,至少蔡侯纸已经出现几百年了,何况左伯纸就是出现在这个时期,更别说洛阳纸贵这成语就出现在这时期。(什么?你说战国还有纸上谈兵?那时候连纸都没有还不是一样冤枉人家赵括。果然考据党什么的最讨厌了。)虽说这时期书籍大多是竹简,可是冯君岩连竹简的书籍也没有见过。

他曾假装不经意的问过村子里的老人,为什么村里没有人读书,可是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而且冯君岩很可悲的发现,自己所在村子不仅没有识文断字的人存在,更严重的是村民们居然没有要识文断字的意识。

按村里人的说法,识文断字啊,这种事情不是官宦人家大家族的事情吗?能够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可是天仙般的人,我们这种小地方哪里会有?好像我们冯家以前也是有人识字的来着,可惜虽说我们冯家以前也是大族,可是终究是没落了,想要再出一个读书人也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

冯君岩至今仍然记得当初回答自己问题的那位族老长吁短叹的惋惜表情,特别是说起曾经,那真是与有荣焉。

能够识文断字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每一个能够识文断字的人都是受人尊敬的智者?就算是有读书人人家也不会呆在这个地方?冯君岩永远忘不了自己当时那惊呆了的表情。你们一个个:少族长你可要好好学习,把我们冯家发扬光大的表情是什么意思?我还是个孩子好吗?

总之族里的人不识字很正常,要是识字才不正常。

后来还是有一个从田里回来的族老,给了冯君岩一个希望。

“族长可能会有吧,我记得族长是识字的。”

反正意思就是怎么说我们冯家以前也是大户人家,以前也是阔过的,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总归会保存点下来的,至少书会留下那么一两卷的。

冯君岩也相信自己的啊父是识字的。不管怎么说也是个族长,不识字怎么能处理好事情,怎么带领族人发展繁衍。更何况族里一个个都说咱们祖上阔过,金钱什么的可能没有,读书明理的见识应该是有的。

冯思冀放下手中的事情,很是惊讶看着眼前认真的儿子。那压抑的表情,让冯君岩不由得想起当年王介甫的那篇文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具诗书四句,并自为其名的场景来。

想来要是晚生个几百年,冯思冀和方仲永他爹应该会有共同话题。不过冯思冀不是方父,冯君岩也不是方仲永,冯思冀听到儿子想读书而且还说要读书明理,虽然很惊讶,但是紧接着就是大喜。

尽管不知道自家儿子是怎么知道要读书明理这种事的,不过听自己儿子这么一说,这么小就知道上进,他还是很高兴的。果然不愧是我冯家麒麟儿,不愧是我的种,类我,类我,家族兴旺指日可待,指日可待啊。

虽说自己也算是名门之后了,可是那都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老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说别人,连他自己也快忘记祖上是什么时候阔过的历史了,不说也罢。

好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去求过学的,虽然至今年愈三十也不曾认全孔孟老庄旬墨孙韩,但是也勉强的认得一下字,祖上留下来的几本书勉强也读了下来。

虽说在这蛮荒之地想要出人头地站稳脚跟靠除了人多势众,更多是的只是一把子力气、一腔热血和那股子不怕死的精神,可是能够读书总是好的。怎么说也算半个读书人,吴下阿蒙的故事冯思冀还是懂的。

而且多读点书,花花肠子也多点。要是能有机会回得中原也不至于丢了祖宗脸面,怎么着也能装半个读书人,况且读书明理确实有用,至少战场上保命的几率还是大点的,老祖宗一卷尉僚子可不止救了自己一条命。

冯思冀看着眼前一股子求知欲的儿子也开始有点后悔,自己却是后知后觉而了。自家儿子出生以来就类与常人,要说自己儿子是个生而知之的圣人,冯思冀是不敢相信,不敢想的,但是自己儿子早慧他却是可以肯定的。

要不是儿子今日毛遂自荐,自己恐怕还得等过一两年才考虑教导他作为族长接班人的这些事情,如此却是浪费了儿子早慧的灵性。想到这里冯思冀看向冯君岩的眼里不由得多了些愧疚。

这么些年来居然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想来还真是失败啊。就算没有机会入仕当官,但是能够识字明理还是有必要的。尽管先祖留下的竹简已经大多在战乱中流失了,流传到自己手里已经所剩无几了,但是自己年轻时也收藏了一些书籍。

还好,现在开始也不算晚,明日自己就亲自为他教学吧。虽然自己学问不高,但是教个五岁的娃娃还是搓搓有余的。不过冯君岩不知道冯思冀的想法,不然只能在心里为他默哀三分钟。

什么?你说先生?这里可是魏晋南北朝,还是西南蛮夷之地啊,要找出一个先生何其艰难。就算有识文断字的人,又有几个愿意到我们这种危险的地方来?来了我冯思冀也请不起啊。想起自己当年求学的情况,冯思冀只能默默无语。

孔夫子他老人家最伟大的举动就是有教无类,可惜他的那些徒子徒孙们,全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伪君子。泥腿子想要读书?呵呵!要做到知书达理四字是何等艰难,想想自己当年跪求学门就知道了。

“君儿,你想读书明理,懂得上进,啊父很高兴。我们流落在外,族学早已断绝,甚至一代不如一代,到啊父这一代基本已经绝了读书举孝廉的路了。不过既然你要想读书习字,明日开始啊父就亲自教你。

说起来咱家虽然也算是大秦名门之后,读书明理也是家训。虽说那已经是数百年前,家里的书籍竹简也渐渐的遗失了,不过啊父年轻时候也向人求学过。尽管最后因为你阿爷早逝,只得中途早早回家接了族里的担子,但是也寻了几本书籍的。可惜啊父到底读书不多,只能等有机会再去寻些书籍给你。”

冯思冀说完也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冯君岩其实很不解,只是读书而已,为什么会这么难?虽然自己并没有发现白纸这种东西,可是看起来也不算是很难得东西啊,难道只是读书写字也不行吗?作为一个现代人,它并不能理解读书识字在这个时代的地位,等他真的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才发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真的不仅仅是一句话而已。

听到冯思冀这么说冯君岩还是很高兴的,他要的并不是真的只是读书识字。晋朝已经用的隶书,虽然简繁有差读音有异,但是汉字是象形文字,文字进化一脉相承,认还是基本能认出来的。

最重要的是冯君岩以前学的东西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流失而渐渐变得模糊起来,反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变得更加清晰了。很多当初只看过一次的东西也记得清清楚楚的。他只是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社会环境,伦理,为以后开金手指能有一个合理的而已。

古人,好吧,是后人曾经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锺粟。总之书上什么都有,什么东西都可以从书上来,你们不知道那是因为你们读书少,没见识而已。

“谢谢啊父,那君儿明日再来。”

冯君岩见冯思冀心情突然变得郁郁,也不愿多留,拜谢过后就直接离去了。冯思冀罢罢手,示意冯君岩离开,等冯君岩离开之后却是自己一人打开了北边的竹帘,看着北边负手而叹。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啊。”

第二天一早,冯君岩就到了冯思冀平日里处理事情的房间。而冯思冀看起来已经在那里等了多时,而且房子里边不仅是冯思冀,连张曼也抱着女儿,站在了冯君岩的阿姆身边。

冯君岩是自己进门的,冯思冀处理事情的地方照顾他的燕姐并不能随便进去。此时见了房里除了自己的父亲,连母亲和阿姆也在,赶忙对着阿嫲见礼。

“昨日听你啊父说,你要读书明理?”李氏见冯君岩到了前来,心里欢喜,弯下腰摸了摸冯君岩的头,很是宠溺的问。

冯君岩听着李氏的话,从语气就知道她很想从自己这里听到肯定的回答,所以把胸一挺,满脸郑重其事地说。

“是的阿嫲,君儿要读书明理,以后要做大官做大将军把我们冯家发扬光大。”

“好,好有骨气,不愧是我的乖孙。不过求学问可是要早起晚睡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事情,阿姆担心你这小身子吃不消,坚持不下去,那时候可就丢人了。”

李氏看着冯君岩很是怀疑的说。

对于这种小小的激将法,冯君岩当然听得出来,不过却是没有反驳。反而转过身看了一下冯思冀和张曼,在张曼鼓励的眼神中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君儿读书明理只为自己不为他人,男儿大丈夫说做到就能做到。”

“好,好,不愧我家麒麟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话说得好,我们这些人什么苦没吃过,什么罪没受过。冀儿,既然小崽子要读书你就好好教,只要他学的进去。你自己要是教不了,就给他请先生。有向上之心就好,只要能有机会出相拜将,砸锅卖铁也要支持。”

年近六旬的冯母,心中激动,对着冯思冀就下起了命令。

“阿母,此事孩儿晓得。现在君儿还小,就先由儿子教导,至于先生,合浦本来读书人就不多,愿意做先生的更是少之又少,我们蕉麻镇地处偏僻更是难请,此事得从长计议了。”

对于历史的要求冯思冀很想答应,可是事实却告诉他,对于这件事他实在是有心无力。李氏听完也知道冯思冀说的是实话,请先生的事情只能以后再说,现在却是先放在一边。

平静过后冯思冀从身后的架子小心的拿出了一个不大箱子。箱子看上去很陈旧,但是却搽的干净,并没有沾上尘屑,一看就是主人心爱之物。冯思冀小心的打开箱子,从中拿出几卷竹卷小心的放在了按上,然后对冯君岩开口。

“君儿今日开始读书,却是要拜过夫子。家里没有夫子画像,你就对着按上的论语行礼吧。”

啊父学的是儒家?冯君岩心里头心思百转,不过看着冯思冀郑重的样子也不敢敷衍,更何况旁边还有两个自从书卷拿出来之后就正襟危坐的“一家之主”,没见连冯君岩那一岁的妹妹都被这神圣的气氛给吓得不敢动了。

虽然现在没有三纲五常,孔子也还不是什么至圣先师,但是对于先贤冯君岩还是尊敬的,儒家虽然越来越不是东西,但是那只是后来者打着孔子的旗帜乱弹琴罢了。

腐儒峰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这是赖不到人家孔子头上,所以冯君岩很是郑重的对着按上的论语拜了三拜。这一番作为也让站在一边的三个大人心里放下了不少担忧。至少看这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以后就得好好教育了。

冯君岩开始读书了。事实证明冯思冀也确实像他说的那样,并没有读过太多的书。恩,只是相对冯君岩本人来说是的,事实上冯思冀虽然自称读书不多,但是在整个合浦县也算得上是半个读书人了。老百姓没什么学问平时为人处世的道理,更多的只是一代代口耳相传。冯思冀只算半个读书人,他的见识更多的来源于他的父亲手把手的教育,所以对于教孩子他真的很不擅长。

没错,冯思冀教按说才开始开蒙的儿子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什么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都没有。这些东西得往后几百上千年才出现。就是这么直接,就是这么任性。难怪越往古代读书人也不简单,因为他越往古代幼儿教育的教材他越少啊,一上手就是高大上的《诗经》《周易》《论语》,接受得了,能理解应用这么高大上的东西的人能是傻子吗?

冯君岩的对于自己儿子的早慧很是高兴,简直就是过目不忘啊。举一反三都是差的,要不是自己身为父亲,手拿戒尺,再过个两三年,自己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了。尽管有时候因为儿子比自己聪明不免有些羞耻,但是还是兴奋的感觉多了一些。也许自己家族的希望真的就在自己儿子的身上了。

总之,他对自己的儿子很满意。

冯思冀很满意,可是冯君岩很不开心。《论语》啊,虽说上辈子冯君岩事实上算个文科生,可是真心不喜欢之乎者也啊。你就不能来点《诗经》这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吗?

可惜在冯思冀的戒尺之下他有苦难言,只能日复一日饱受摧残。有时候他真的很想对冯思冀说:我还是个孩子!这样日复一日的被论语我真的受不了了。我就差倒背如流了你造吗?

也许是老天爷真的听到了他的祈祷,或者是祖宗保佑,他的愿望成真了,不用再天天只学论语了。

在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冯君岩甚至感觉自己已经要养成一股浩然之气的时候,冯思冀来到他面前说身为族长的接班人一定要文武双全,懂得君子六艺,你已经六岁了是时候开始习武了。

对此冯君岩无力吐槽:我亲爱的啊父,您老人家除了知道什么叫君子六艺,你做到了哪一条?还有学武不是年纪越小越好吗?习武的年纪是什么鬼。

可惜冯思冀不管他的吐槽,直接把他拖到了祠堂前。

同类推荐
  • 南诏史概要

    南诏史概要

    本书不仅充分地掌握了到目前为止所可能获得的有关南诏历史的第一手原始资料,而且参阅了中外学者的有关论著。对南诏历史上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提高。
  • 清代:帝国余晖

    清代:帝国余晖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统治中国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时达到四亿以上。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18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蛊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清代:帝国余晖》适合大众阅读。
  • 黄土谣

    黄土谣

    以乡镇干部李国生家庭的时代变迁为主线,着重农村面貌的发展变化和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转变,重点突现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引发的由此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严重脱节等问题,进而引发出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度思考。
  • 死而生

    死而生

    一次意外,将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带到了另一个时空,变成一个古代诸侯国中的小农,他由死而生,凭着自己的机灵小狡猾,遇山过山,遇水踩水,遇人就骗,大话连天,却从没有人能揭穿他的谎言。在那个世界里,他亦步亦前。
  • 寻汉记

    寻汉记

    年过不惑的黄仲因为意外而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历史名将黄忠,面临年老、妻死子亡的局面,每天只能修炼武功以及长吁短叹度日。忽有一日,因为奇遇,使得黄仲恢复到18岁少年的时期,他欲再次闯荡天下,从此开始了一段传奇色彩的人生,战董卓、斗吕布、灭诸侯、征战天下的历程。地位、美女、权势、金钱----无一不取,使得他站到了历史的顶峰,书写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九域伏羲录

    九域伏羲录

    故事有开头,有起落,谁也不知道,七国各有争霸,主角何去何从谁再欢唱,谁在歌泣,又何方,乱世逢佳人,时也,命也。
  • 盗梦之前夫再爱我一次

    盗梦之前夫再爱我一次

    离奇的梦境,款款的温情,是内心深处的执念,还是别有用心的牵绊,完美体贴的前任,孤傲宠溺的现任,孰真孰假,当激情冷却,帷幕落下,能否感受到他给的一片繁华
  • The Crock of Gold

    The Crock of Go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风云再世

    英雄风云再世

    英雄联盟已经征战多年,却始终无人能统一其中,直到今年英雄联盟风声鹤起没有任何游戏能将其撼动,而也正是因此从中涌现出一批绝世天才试图想要统一英雄联盟界,在这群雄并起的时候一位神秘人物却是在默默地走向他的王者之路
  • 倾城萌妃:狐妃,你别闹

    倾城萌妃:狐妃,你别闹

    本是狐族公主,本该享受着荣华富贵,却不料狼族侵犯,只得逃入人间,却不想遇见了垂死的他,金光闪现,狐身瞬变少女身,她救了他,却不想当他睁开眼,入目的却是狐身的她。“小家伙,没想到是你救了我,带进王府养着!”不料在月圆之夜,金光再次闪现,入眼的是少女之身的她。机缘巧合,再也没有恢复狐身,只得再次踏入复族之路。【双处,爆笑,复族,欢迎入坑】
  • 惊世战妃

    惊世战妃

    幕元战国时期的魂族始祖,因为修炼走火而重生于两千后的崇元时代,一代风云人物变身为东晋国将军府中的废物四小姐。胆小懦弱,半痴半傻,从小到大,受尽欺凌辱骂,被链锁后院八年,受尽折磨。魂族始祖重生附体,天地变色。始祖非善人,岂能容他人在她的世界肆意妄为?欺凌?辱骂?暗杀?试试看!姑奶奶一巴掌把你拍墙上,抠都抠不下来。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驭万兽,练灵丹,制神器,空间随身,风凌异世,谁能与她争锋?魂族秘境,暗藏风云,世人纷涌,抢夺宝物,挖其血肉。雪山苍茫,一人当关。她傲视苍穹,剑指天下,天下若要亡她,她便杀尽天下。
  • 洪源大帝

    洪源大帝

    一个山村少年,偶尔于一次狩猎之行中,开启自身的潜能。从此踏上修行之路,斩天骄,踏苍穹,一路高歌。当他立足于巅峰之时,却发现了一个萦绕于人类修士身上的千古阴谋,从此一怒,宇宙崩灭,星河动摇,且看他如何破之。
  • 杜河川与司小晨

    杜河川与司小晨

    杜河川与司小晨的爱情自1993年始没有终点亲人会离开朋友会背叛但杜河川只爱司小晨——“晨晨,我爱你。”——“好。”
  • 仙道侠客行

    仙道侠客行

    这是一个仙道法术和武功秘籍共存的世界,强国林立,小国四布,仙道和武道争霸,都想称尊世界!到底孰强孰弱?这样的背景下,强者欺负弱小那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就是有人看不惯这样的现状,要挺身而出,行侠仗义,说不上是替天行道,只是因为看不惯而已。他就是——李剑风。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强大门派支持或者操作的背影,李剑风的年少轻狂会给他带来什么呢?是强势崛起还是被打压到底?“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剑风仰天高歌,喝了一口青皮葫芦里的好酒,挥剑杀入人群。“嘿嘿!醒醒!!马上又要急行军了!”一个新兵叫醒了睡在自己旁边的李剑风。“嗯!”睡梦中的李剑风瞬间醒来,看见周围的一切,脑袋里冒出了一个想法。“逃!我必须要逃出去!”
  • 时空速

    时空速

    2012,‘灭世日’之后,人类将迎来怎样的新纪元?作为二十一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名普通高中生,他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人类的佼楚,又是如何带领人类走向新的辉煌?时间、空间、速度之间有着什么样的神秘联系?一场华丽的武学盛宴即将为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