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84500000016

第16章

界者。在欲色界无色界中。亦有缘一切法无我行。而不能普缘一切法。地者。在七地。谓欲界未至禅中间。根本四禅空处亦有。而不能缘一切法。问曰。为能缘几所法。答曰。缘四无色阴。诸彼因。诸彼灭。诸彼比智分。诸比智分非数缘灭。诸无色非数缘灭及虚空。虚空与众生。若言是一。若言是异。彼空处无我行尽能缘。识处亦有无我行。而不能缘一切法。问曰。能缘几所法。答曰。缘三无色阴。诸彼因。诸彼灭。诸彼比智分。诸比智分非数缘灭。三无色非数缘灭。除一切虚空。彼识处无我行尽能缘。不用处。缘二地。非想非非想处缘一地。余如上说。复有说者。空处无我行能缘。如上所说法。复缘五地。非数缘灭四无色第四禅如是识处缘四地。不用处缘三地。非想非非想处缘二地非数缘灭。评曰。不应作如是说。如前说者好。所依身者。依欲色界身初生依欲界身后依色界。所以者何。初生依欲界身。命终生色界。依色界身。重起现在前。行者唯行无我行。缘者。缘一切法。念处者坏缘法念处。智者等智。三昧相应者不与三昧相应。根相应者。三根相应。谓喜乐舍。第三禅与乐根相应。初禅二禅喜根相应。未至中间禅。及第四禅。舍根相应。欲界二根相应。谓喜舍。问曰。如善忧根相应能缘一切法。此中何以不说与相应。答曰。体性相违。无我行体性欣尚。忧根体性愁悴。是以不与相应。世者。当言在过去未来现在。缘世者缘过去未来现在及非世法。善不善无记者当言善。缘善不善无记者。当言三种缘。欲色无色界系者。当言欲色界系亦无色界系。缘欲色无色界系法者。当言缘欲色无色系法亦缘非系法。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当言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当言三种缘。见谛断修道断不断者。当言修道断。缘见道断法修道断法不断法者。当言三种缘。缘名缘义者。当言二俱缘。缘己身缘他身者。当言缘己身他身亦缘非己非他。闻慧思慧修慧者。当言是三种慧。欲界是闻慧思慧。色界是闻修慧。无色界是修慧。方便得生得者。当言是方便得是生得。如色界闻慧。可言是方便亦可言是生得。云何言方便得。答曰如于此间修总相别相生彼则得。若不修习。虽生彼不得云何亦可言生得。答曰。此虽修习。不生彼间。不名生得。欲界命终生二禅中。二禅命终生初禅中。彼为得不。答曰。或有说者。不得。所以者何。以远故。若即二禅得修习。生初禅中。则得。初禅命终。生二禅中。初禅地法尽舍。二禅命终。还生二禅。彼为得不。答曰。得欲界命终。生无色界中。无色界命终。还生无色界中。彼为得不。答曰。或有说者。不得以远故。复有说者。若即无色修习。还生无色界则得。问曰。为是圣人能生此法。为凡夫人能生此法。答曰。圣人亦能凡夫亦能。凡夫有二种。有内道凡夫有外道凡夫。何道凡夫能生此法。答曰。内道亦能外道亦能。内道凡夫。亦方便得。亦生处得。外道凡夫。唯生处得。复有说者。外道凡夫。唯生处得。不起现在前。所以者何。以计我故。

问曰。云何起缘一切法。无我行现在前。答曰。生欲界中。起现在前时。缘一切法。生欲界中。起色界者现在前。亦缘一切法。若生初禅。不入定现在前时。亦缘一切法。若入定现在前时。缘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生初禅起二禅三禅四禅者现在前。亦缘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若生二禅不入定现在前时。能缘一切法。若入定现在前时。缘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若生二禅起三禅四禅者现在前亦缘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生三禅四禅亦如是。无色中缘一切法无我行。若生欲界。若生色界。若生无色界现在前。缘一切法。如上说。问曰。欲界者缘法多。色界者缘法多。答曰。色界者若不入定。所缘与欲界等。若入定欲界者多非。色界者。所以者何。不自缘定共色故。应作是说。不入定时。无有不缘一切色身念处。无有缘一切受受念处。无有缘一切心心念处。无有缘一切法法念处。

问曰。一切法无我行。为是欣尚行。为是厌离行。若是欣尚行者。云何缘苦集。若是厌离行者。云何缘可欣尚法。答曰。应作是说。是欣尚非厌离行。问曰。若是欣尚行者。云何能缘苦集。答曰。虽缘苦集。故是欣尚行。所以者何。设使彼多缘有漏法。少缘无漏法。而于无漏法故是欣尚行。如铜钱[卄/積]上置一金钱。铜钱虽多。得一金钱。犹生欣尚。彼亦如是。问曰。此行为断结不耶。答曰。不断。问曰。若不断结。何用起现在前。答曰。欲令心猛利故。心若猛利。能入圣道。

问曰。空行无我行。有何差别。答曰。对治我是无我行。对治我所是空行。复次对治五我见是无我行。对治十五我所见。是空行。复次对治己见。是无我行。对治己所见。是空行。我爱我所爱亦如是。复次阴非是我。是无我行。我不入阴中。是空行。复次见眼无我生悦适。是无我行。见我不入眼中生悦适。是空行。乃至意入亦如是。复次性空义。是无我行。行空义是空行。

颇有二心展转相因耶。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为止外道意故。外道作如是说。后心是前心因。所以者何。如水流时。后水能逼前水驶流。如是法生。未来世法逼驶现在。现在逼驶过去。如是未来法是现在因。现在法是过去因。为断如是意故。明后心非前心因。若当后是前因者。则违内外因缘生法。如世尊说。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若后是前因。应当行缘无明。乃至老死缘生。如说眼缘色生眼识。若后为前因。应当缘眼识生色。如父母是儿因。若然者应儿是父母因。违如是等内缘生法。云何与外缘生法相违。如种子为牙因。乃至花为果因。若然者应牙为种子因。乃至果为花因。若后为前因。复有大过。何以故。不作业而受果。已作业而无果故。云何不作业而受果。答曰。如先受善不善果。然后作善不善业。先受律仪不律仪戒果。然后受律仪戒。先受阿毗地狱果。然后作五逆业。先受转轮圣王果。然后修转轮圣王业。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后行诸波罗蜜。若尔不作业而受果。已作业应无果。作业而无果。则无解脱出要之道。若后是前因。则有如是大过。复次所以作此论者。如摩诃僧祇部说二心俱生。为止如是意故作此论。复次或有说者。言因缘无体性。今欲分明因缘体性故作此论。颇有二心展转相因耶。答曰。无耶。所以者何。无有一人前后二心俱生。复有说者。言前者诸过去心无二俱生者。言后者诸未来心无二俱生者。是故答言。一人前后二心不俱生。复有说者。言前者除过去世。言后者除未来世。不俱者欲明现在一刹那无二心俱生。若作是说。无有一人前后二心俱生。此则止二心俱生者意。次作是说。非未来心与前心因。此则止后与前作因者意。复有说者。若作是说。无有一人前后二心俱生。此则止相应共有因义。次作是说。非未来心与前心因。此则止相似因一切遍因报因义。此中依五因作论故。答曰。无若依六因作论者。应答言有。以有所作因故。如二心二受二想二思二触二作意二解脱二念二定二眼乃至二身二命根二身种类。如是等则无展转因义。

颇有二心展转相缘。乃至广说。问曰。不应先作是论。应先作此论。以何等故。一人前后二心不俱生。然后应次作此问。颇有二心。前后展转相缘。应作是说。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论有二种。一是根本。二是傍生。诸作是问。颇有二心展转相因。颇有二心展转相缘。此是根本论。以何等故。一人前后二心不俱生。是傍生论。是以先论根本。次问傍生。复有说者。阿毗昙应以相求不以次第。若前若后。俱无有过。但莫违其相。不应责次第。颇有二心展转相缘。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前说无有二心展转相因。亦谓二心无展转相缘义。欲断如是疑故。而作是论。颇有二心展转相缘耶。复有说者。或有言境界缘无体性。为止彼人如是意欲分明境界缘有实体性故作此论。问曰。颇有二心展转相缘耶。答曰。有。问曰。若答言有。此言便足。所以者何。如说若法是彼境界缘。或时不作境界。无有是事。以何等故复作是说。若生无当来心耶。答曰。不应作是说。所以说者。欲饶益弟子令受义时分明了了故。颇有二心展转相缘耶。答曰。有。若发意思惟无有未来。问曰。其事云何。答曰。邪见生言无未来。次后复生邪见。言无过去邪见。亦言无过去诸法。是名二心展转相缘邪见。次生身见。身见复计过去邪见为我。如身见。边见计断常亦如是。见取计过去胜第一。戒取计净能至解脱计是乘疑犹豫计二里。想受计好妙适意。恚计不好妙不适意。慢计自高自举。无明于彼。愚冥不知。如是等名染污心展转相缘。善心云何。答曰。如正见计过去。是无常苦空。无我因集有缘。是有是性分。是有因是有缘。如是等名善心邪见展转相缘。不隐没无记心云何。答曰。非是巧便。非是不巧便。是名无记心邪见展转相缘。若发意思惟有未来。其事云何。答曰。如正见生言有未来。次后生正见。言有过去。亦言有过去诸法。是名二心展转相缘。身见计过去正见为我。乃至不隐没无记缘过去正见亦如是。若发意思惟无未来道。问曰。何以复作此论。答曰。先说有漏心相缘。今欲说无漏心相缘。问曰。其事云何。答曰。若发意思惟无未来道。此心与邪见相应。缘无未来道。后得正决定。缘过去法。作无常苦空无我因集有缘。此中言后时者。遮一念。遮相续。不限时不限身。不限无始已来。以何等故不限时。答曰。或有初夜谤道中夜得正决定。中夜谤道后夜得正决定。或有后夜谤道昼得正决定。有昼谤道夜得正决定。或有一日一夜谤道。一日一夜得正决定。如是半月一月。一时一岁。乃至一身。当知亦如是。若发意思惟有未来道。此心与正见相应。缘有未来道。次后生无漏道。缘过去正见。是无常苦空无我因集有缘。如是正见。缘未来道。未来道生。还缘正见。是名展转相缘。后时者如说。总相观后。能入圣道者。遮一刹那顷。不限相续。不限时不限身。乃至不限无始生死已来。如说三种正观。后能入圣道。不限一刹那顷。乃至不限无始生死已来。如二知他心智。亦展转相缘。问曰。何以复作此论。答曰。前说己身相缘法。今欲说他身相缘法故。如二知他心展转相缘。问曰。此中为说何等二知他心。答曰。此中说根同。同利根。同中根。同下根。同是初禅地他心智。乃至第四禅地他心智。同有漏。同无漏。同是法智分。同是比智分。问曰。彼云何相缘。答曰。俱缘彼心。不缘彼心所缘。若缘心所缘。是则自缘心。不名缘他心。问曰。此中为说何等知他心智。答曰。此中说得证他心智通者。问曰。亦更有余能知他心智。此中何以不说。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此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余之说。复有说者。此中说名义俱好者。复有说者。若体性是通。若体性是修。若是离欲得。若是四支五支禅果。此中说之。复有说者。若智知他心。如实无谬是中说之。因此事故。扰动智海。如二心展转相缘。诸数法亦如是。亦应分别五识种界善染污不隐没无记威仪工巧。彼五识不能展转相缘。各行境界故。意识能展转相缘。缘一切法故。苦谛所断心。与集谛所断心。能展转相缘。苦谛所断心。与修道所断心。展转相缘。集谛所断心。与修道断心。展转相缘。灭谛所断。有漏缘使展转相缘。亦能缘无漏缘使。无漏缘使不能缘有漏缘使。道谛所断有漏缘使。展转相缘。亦能缘无漏缘使。无漏缘使不能缘有漏缘使。无漏缘使于道展转相缘。修道所断善不善隐没无记。能缘五行所断心。其余修道所断。展转相缘不断心。如苦忍苦智。集忍集智。能缘五行所断心道缘道。随其所应展转相缘。界者欲界色界。展转相缘。欲界不系法展转相缘。欲界无色界无展转相缘。色界无色界及不系心展转相缘。善者能缘三种。善染污不隐没无记。染污能缘三种。善染污不隐没无记。善报无记心缘三种。善染污不隐没无记。不善报无记无展转缘。所以者何。意地无不善报无记。如说颇业身受受报非心耶。答曰。有诸不善业威仪无记心展转相缘。其事云何。答曰。威仪有二种。一是威仪。二是威仪心。威仪者谓色香味触。威仪心者能起威仪心是也。四识是威仪方便。非起威仪心。意识是威仪方便。亦是起威仪心。彼四识能缘威仪。不能缘起威仪心。意识能缘威仪亦能缘起威仪心。复有说者。因威仪心更生意识。能缘十二入。是能展转相缘。工巧无记心展转相缘。其事云何。答曰。工巧有二种。一是工巧。二是工巧心。工巧谓色声香味触。工巧心者能起工巧心者是。五识是工巧方便。非起工巧心。意识是工巧方便。亦是起工巧心。五识能缘工巧。不能缘起工巧心。意识能缘工巧。亦能缘起工巧心。复有说者。因工巧心更生意识。能缘十二入。是能展转相缘邪见。或以因谤果。或以果谤因。或不以果谤因。或不以因谤果。云何以因谤果。如说此善恶业无果报。云何以果谤因。如说是人诸所受报无因无缘。云何不以果谤因。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云何不以因谤果。如说无过去未来现在。是名不以因谤果。此邪见苦谛所断。先说二心展转相因。展转相缘者此中说二缘义所谓因缘境界缘。问曰。以何等故。此中不说次第缘威势缘耶。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是有余之说。复有说者。此义以入彼所说中。其事云何。若说因缘当知已说次第缘。所以者何。如说二心无展转相因。当知二心亦无次第缘。若说境界缘。当知亦说威势缘。所以者何。如说二心展转相缘。当知二心亦展转威势缘。是名已入彼所说中。

同类推荐
  • 山铎真在禅师语录

    山铎真在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季总彻禅师语录

    季总彻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丈清规

    百丈清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注解伤寒论

    注解伤寒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江南余载

    江南余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胃肠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胃肠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胃肠病的食疗谱:素菜、荤菜、粥菜、主食、药茶和药酒。
  • 重生之鬼王帝妃

    重生之鬼王帝妃

    云轻烟花尽心思用尽全力把自己的夫君推向皇位,却被其他妃子陷害,导致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起命丧黄泉。在贵人的扶持下重生,看她如何步步为营,扭转乾坤,如何在众多人中选出自己的真爱。
  • 混沌灵主

    混沌灵主

    是谁转动了那时间轮盘,破环了东西大陆约定。是谁穿越时空拯救世界,谁又舍身逆天救红颜。“天哥,收我做你的小弟吧。”“为什么?”“你这一头白发太帅了。”
  • 古剑奇谭之龙渊殊途

    古剑奇谭之龙渊殊途

    上古始祖剑重现天地,弑神诛天。蓬莱一战,屠苏魂魄未散,误入地界龙渊,见得昔日故人,再次携手踏上征途,恩爱情仇再次展开。千秋万世的故事在时间深处已具雏形,若合若离的魂魄,亦是天命与重生刹那间的相击碰撞。(改编于古剑结局)
  • 庶女神医

    庶女神医

    一朝穿越,绝世神医沦为庶女,小萝莉的道路不好走,扮猪吃老虎。三千银针,一针可活死人,亦可肉白骨,分分钟都是在阎王爷手里抢人!一路萌宠捡到手软,女主光环根本停不下来!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结梦

    结梦

    第一次写文,不太好,但是我会努力写好,写完的。清水文。下界历劫的澜苑上仙,在人间会遇到了她的宿命。那个和她订了娃娃亲的人是她的劫,还是那个说爱她如命的人。当一个淡泊的女子遇到独占欲强的他,两个人的结局是喜还是忧。他本以为那些人那些事会成为记忆里的人,可是再次遇见她,看到那张清冷的面容,他还会不会放开。一见佳人,令倾心。
  • 鬼医傻妃太逍遥

    鬼医傻妃太逍遥

    现代某高层的特殊军医兼美名天下的心理博士,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一个蛮不讲理,飞扬跋扈,胸大无脑的大小姐身上。他,腹黑狡猾对她却无尽宠爱:“娘子,你抢了人家来,堂也拜了,洞房也入了,你可要对人家负责。”她胆战心惊:“可以退货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时日悠然

    时日悠然

    穿越文,非一般穿越疑似推理疑似仙侠疑似武侠拥有历史BUG无数希望大家不要太挑剔……内容不血腥,比较轻松,就是人物关系有些复杂
  • 圣经故事3

    圣经故事3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