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8500000044

第44章

程子曰存养于未发之前则可又曰善观者却于已发之际观之何也曰此持敬之功贯通乎动静之间者也就程子此章论之方其未发必有事焉是乃所谓静中之知觉复之所以见天地之心也及其已发随事观省是乃所谓动上求静艮之所以止其所也然则静中之动非敬其孰能形之动中之静非敬其孰能察之故又曰学者莫若先理会敬则自知此矣然则学者岂可舍是而他求哉

太极说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天道也始于阳成于阴本于静流于动者人道也然阳复本于阴静复根于动其动静亦无端其阴阳亦无始则人葢未始离乎天而天亦未始离乎人也

元亨诚之通动也利贞诚之复静也元者动之端也本乎静贞者静之质也着乎动一动一静循环无穷而贞也者万物之所以成终而成始者也故曰虽不能不动而立人极者必主乎静惟立乎静则其着乎动也无不中节而不失其本然之静矣

静者性之所以立也动者命之所以行也然其实则静亦动之息耳故一动一静皆命之行而行乎动静者乃性之真也故曰天命之谓性

情之未发者性也是乃所谓中也天下之大本也性之已发者情也其皆中节则所谓和也天下之达道也皆天理之自然也妙性情之徳者心也所以致中和而立大本行达道者也天理之主宰也

知明道先生所谓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者真不妄也

答郑子上

易之为书本为卜筮而作然其义理广大精微不可以一法论葢有此理则有此象有此象则有此数各随问者意所感通如利涉大川或是渡江或是济险不可预为定说但其本指即是渡江而推类旁通则各随其事(论易传)此书从前为人说得太高更不细推文意若详读而深味之其条理脉络晓然可见非是固欲剖析自是合并不聚以此知古人文字关键深密直不草草如庖丁眼中自是不容有全牛也请更详之

答黄道夫论中庸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若刘康公所谓天地之中所谓命者理也非气也所谓人受以生所谓动作威仪之则者性也非形也今不审此而以魂魄鬼神解之则是指气为理而索性于形矣岂不误哉所引礼运之言本亦自有分别其曰天地之徳者理也其曰阴阳之交鬼神之会者气也今乃一之亦不审之误也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周子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所谓真者理也所谓精者气也所谓则者性也所谓物者形也静而无不该者性之所以为中也寂然不动者也动而无不中者情之发而得其正也感而遂通者也静而常觉动而常止者心之妙也寂而感感而寂者也

定性说

定性者存养之功至而得性之本然也性定则动静如一而内外无间矣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不以其定乎君子之学亦以求定而已矣故扩然而大公者仁之所以为体也物来而顺应者义之所以为用也仁立义行则性定而天下之动一矣所谓贞也夫岂急于外诱之除而反为是憧憧哉然常人之所以不定者非其性之本然也自私以贼夫仁用智以害夫义是以情有所蔽而憧憧耳不知自反以去其所蔽顾以恶外物累心而反求照于无物之地亦见夫用力愈劳而烛理愈昧益以憧憧而不自知也艮其背则不自私矣行无事则不用智矣内外两忘非忘也一循于理不是内而非外也不是内而非外则大公而顺应尚何事物之为累哉圣人之喜怒大公而顺应天理之极也众人之喜怒自私而用智人欲之盛也忘怒则公观理则顺二者所以为自反而去蔽之方也夫张子之于道固非后学所敢议然意其强探力取之意多涵泳完养之功少故不能无疑于此程子以是发之其旨深哉

读吕氏诗纪桑中篇

诗体不同固有铺陈其事而意自见者清人之诗是已至于桑间洧外之篇则雅人庄士葢难言之孔子之称思无邪也必曰彼以无邪之思铺陈淫乱之事曷若曰彼以有邪之思作之而我必以无邪之思读之耶若夫雅郑卫之说雅则小雅大雅是已郑则郑风是已卫则邶墉卫风是已是则自卫反鲁以来未之有改桑中小序政散民流而不可止其文与乐记合则是诗之为桑间又不为无据今曰三百篇皆雅而大小雅不独为雅郑风不为郑邶墉卫风不为卫桑中不为桑间篇帙混乱邪正错糅非复孔子之旧矣夫二南正风房中之乐也乡乐也二雅之正朝廷之乐也商周之颂宗庙之乐也是见于序义传记皆有可考至变雅固已无施于事而变风者又特里巷之讴谣其领在乐官以为可以识俗变知土风而贤于四夷之乐尔今曰三百篇者皆祭祀朝聘之用则未知桑中溱洧之诗当以荐何鬼神奉何宾客耶古者天子巡狩陈诗以观民风固不问其美恶悉陈以观也既已陈之固不问其美恶悉存以训也然与雅颂之正篇帙不同施用亦异固不嫌于龎杂也今于雅郑之实察之不详龎杂之名畏之太甚引风刺之美说文浮放之鄙词而置诸先王雅颂之列是反为龎杂之甚而不自知也

记程门诸子论学同异

熹读程门诸子之书见其所论为学之方有不同者因以程子之言质之而窃记之如左

胡氏曰物物致察宛转归已杨氏曰物不可胜穷也反身而诚则举天下之物在我矣 程子曰所谓穷理者非必尽穷天下之物又非止穷一物而众理皆通但要积累多后脱然有贯通处又曰物我一理纔明彼即晓此不必言因见物而反求诸身也然语其大至天地之所以高厚语其小至一物之所以然学者皆当理会

胡氏曰只于已发处用功却不枉费心力杨氏曰未发之际以心体之则中之体自见执而勿失无人欲之私焉发必中节矣 程子曰思于未发之前求中即是已发但言存养于未发之时则可惟涵养久则喜怒哀乐之发自中节矣学者莫若先理会敬能敬则自知此矣

谢氏曰明道先生先使学者有所知识却从敬入又曰既有知识穷得物理却从敬上涵养出来自然是别正容谨节外面威仪非礼之本尹氏曰先生教人只是专令用敬以直内习之既久自然有所得也 程子曰入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又曰动容貌整思虑则自然生敬存此久之则自然天理明又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又曰敬只是涵养一事必有事焉须当集义只知用敬不知集义却是都无事也

右诸说之不同者以程子之言质之唯尹氏之言为近所少者致知集义之功耳不知其言之序有未及耶抑其意果尽于此也然大本既立则亦不患于无地以崇其徳矣故愚于此窃愿尽心焉因书其后以自诏云记

论性答稿后

此篇出于论定之初徒以一时之见骤正累年之失向背出入之际犹有未服习者又持孤论以当众贤心不自安故自今读之尚多遗恨如广仲之言既以静为天性之妙又论性不可以真妄动静言是知言所谓叹美之善而不与恶对者云尔应之宜曰善恶真妄动静皆以对待而得名者也不与恶对不名为善不与动对不名为静既非妄又非真则亦无物之可指矣今不知性之善而未始有恶也真而未始有妄也主乎静而涵乎动也顾曰凡有对者皆不可以言性而别有无对之善与静焉然后可以形容天性之妙不亦异乎当时酬对既不出此他所自言亦多旷阙如论性无不该不可专以静言此固是也然其说当云性之分虽属乎静而其藴则该动静而不偏故乐记以静言性则可广仲以静形容天性之妙则不可如此则语意圆矣如论程子真静之说以真为本体静为未感此亦是也然当云下文所谓未发即静之谓也所谓五性即真之谓也然则仁义礼智信乃所谓未发之藴而性之真也与如此则文义备矣

论语课会说

古之学者潜心乎六艺之文退而考诸日用有疑则问问之弗得弗措也古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者如此而已后世设师弟子员学校以羣之师之所讲不待弟子之问而弟子之听于师亦非其心之所疑也泛然相与以具一时之文学问之道岂止此哉秦汉迄今千有余年所谓师弟子不过如此此圣人之绪言余旨所以不白于后世后世之风流习尚所以不及于古人也与学者将求古人之所至不可以不务古人之所为今将以论语之书与诸君相从学而惟今之所谓讲者不足事也是以不敢以区区薄陋所闻告诸君其因先儒之说以逆圣人之志孜孜焉蚤夜精思考诸日用必将有以得之而以幸教熹也其有不合熹得为诸君言之诸君其无势利之急而尽心于此一有得焉守之以善其身不为有余推之一乡一国而至天下不为不足熹不肖不敢以是欺诸君也

讲礼记序说

学者博学乎先王六艺之文诵焉以识其辞讲焉以通其意而无以约之非学也故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何谓约礼是也礼者履也谓昔之详说者至是可践履也故夫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颜氏之称夫子亦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礼之义不其大哉然古礼非必有经葢先王之世上自朝廷达于闾巷其仪品有章动作有节故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则岂必简册而传哉其后礼废儒者惜之乃始论著以传于世今礼记四十九篇则其遗说已学而求所以约不可以莫之习也今柯君直学将为诸君诵其说而讲明之诸君其听之毋忽易曰知崇礼卑礼以极卑为事故自饮食居处洒扫欬唾之间皆有仪节闻之若可厌行之若琐碎而不纲然惟愈卑故愈约与所谓极崇之智殆未可以差殊观也夫如是故成性存存而道义出矣此造约之极功也诸君其听之毋忽

谕诸生

古之学者八歳而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十五而入大学学先圣之礼乐焉非独教之固有以养之也葢理义以养其心声音以养其耳采色以养其目舞蹈降登疾徐俯仰以养其血脉左右起居盘盂几杖有铭有戒养之之具可谓备至尔矣夫是故学者有成材而庠序有实用自学絶而道丧至今千有余年学校之官有教养之名而无教之养之之实学者挟策相嬉其间有杰然者乃知以干禄蹈利为事至语圣贤之绪旨究学问之本原罔乎莫知所以用其心者其规为动息无以异于凡民而有甚者焉呜呼此教者过也而岂学者之罪哉然君子以为亦有罪焉尔夫今所异于古特声音采色之盛舞蹈降登疾徐俯仰之容左右起居盘盂几杖之戒至推其本则理义之养心者固在也诸君日相与诵而传之顾不察耳此之不为而彼之久为又岂非学者之罪哉

补试榜谕

君子之学以诚其身非直为观听之美而已古之君子行之其身推之教其子弟莫不由此此其风俗所以醇厚而徳业所以崇高与近世之俗不然自父母所以教使之假手程文以欺罔有司而已新学小生自为儿童时习见其父兄之诲如此因恬不知愧而安受无实之名内以傲其父兄外以骄其闾里终身不知自力以至卒就小人之归未必不由此也故今劝谕县之父兄有爱其子弟之心者其为求明师贤友使之究义理之指归而习为孝弟驯谨之行禄爵之不至名誉之不闻非所忧也何必使之汲汲俯心下首因人成事幸一朝之得贻终己之羞乎今兹试补县学弟子员属熹典领故兹劝谕

论语训蒙

口义序书所以作取便于童子之习而已故名之曰训蒙口义呜呼小子来前予幼承父师之训从事于此二十余年材资不敏未能有得今乃妄意采掇先儒有所取舍度徳量力夫岂所宜然施之汝曹取其易晓本非述作以是庶几无罪夫其训释之详且明也日讲焉则无不通矣义理之精且约也日诵焉则无不识矣通者已知而时习识者未解而勿忘予之始学亦若斯而已矣呜呼小子其懋敬之哉汲汲焉毋欲速也循循然毋敢惰也毋牵于俗学而以为迂且淡也毋惑于异端而以为近且卑也穷理尽性修身齐家葢取诸此亦终吾身而已矣呜呼小子其懋敬之哉

孟子集义序

二程先生出然后斯道之传有继其于孔孟之心葢异世同符也其所以发明二书之说言虽近而索之无穷指虽逺而操之有要读者非徒可得其言而又可得其意非徒可得其意而又可并其所以进于是者得之可谓至矣间尝搜辑条疏以附本章之次既又取横渠张公范氏二吕氏谢氏游氏杨氏侯氏尹氏凡九家之说附之名曰论孟精义以备观省抑尝论之论语之言无所不包而所以示人者莫非操存涵养之要七篇之指无所不究而所以示人者类多体验充扩之端夫圣贤之分不同然而体用一源也显微无间也非夫先生之学之至其孰能知之张公之于先生论其所至其犹伯夷伊尹之于孔子而一时及门之士又未知孰为孔氏之颜曾也今録其言亦曰大者既同则浅深疏密毫厘之间正学者所宜尽心焉至于近歳以来学于先生之门人者又或出其书则意者源逺末分醇醨异味而不敢载矣

江州重建濓溪先生书堂记

道之在天下者未尝亡惟其托于人者或絶或续故其行于世者有明有晦是皆天命之所为非人智力之所能及也夫天高地下而二气五行纷纶错糅升降往来于其间其造化发育品物散殊莫不各有固然之理而最其大者则仁义礼智之性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之伦是已是其周流充塞无所亏闲夫岂以古今治乱为存亡者哉然气之运也则有醇醨判合之不齐人之禀也则有清浊昏明之或异是以道之所以托于人而行于世者惟天所畀乃得与焉河图出而八卦画洛书呈而九畴叙而孔子于斯文之兴丧亦未尝不推之于天圣人于此其不我欺也审矣若濓溪先生者其天之所畀而得乎斯道之传者与不然何其絶之久而续之易晦之甚而明之亟也葢自周衰孟轲氏没而此道之传不属更秦及汉歴晋隋唐以至于我有宋圣祖受命五星集奎实开文明之运然后气之漓者醇判者合清明之禀得以全付乎人而先生出焉不由师传黙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领要当时见而知之有程氏者遂扩大而推明之使夫天理之微人伦之着事物之众鬼神之幽莫不洞然毕贯于一而周公孔子孟氏之传焕然复明于当世有志之士得以探讨服行而不失其正如出于三代之前者呜呼盛哉非天所畀其孰能与于此

同类推荐
  • 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刚般若论会释

    金刚般若论会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NNA KARENINA

    ANNA KARENIN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STORIES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赤瞳的使徒

    赤瞳的使徒

    注意!前方有一本冒险小说正在向你袭来!注意!前方有一本冒险小说正在向你袭来!这是一本冒险小说,这是一本冒险小说,这是一本冒险小说,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这真的是一本冒险小说啊,你们要相信我啊!书友群:484114237欢迎大家的加入,一起探讨,虽然现在还只有我一个人~
  • 龙骑护界神

    龙骑护界神

    世界,是由无数的位面组成的,而位面则是由无数个宇宙组成。在无数个位面的中央有一个年轻的特殊的位面,洪荒。洪荒位面第六宇宙近源星这是一个魔法、武技、科技并存的星球天降大任于星族少年,修绝世功法悟天地本源。带领人族北抗妖族,南拒魔兽,东联精灵,西吞神魔。联合近源星百族共同抵御外星生命入侵。飞升神上界谱写一首宇宙新神话的诗篇。
  • 通天魔尊

    通天魔尊

    异种生命体借尸还魂穿越到魔域大陆,偶得神器,自创神功,猎杀幻兽,单挑魔神,笑傲大陆,却又毅然加入魔法学院,开启了他的炼金师之路……
  • 魂猎记

    魂猎记

    魂与魂之间的狩猎,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无论远古或是当下,生存的法则,恒古不变。若不想成为下一个猎物,唯一的办法,就是爬向魂界食物链的顶端......
  • exo之沐情归,唯依君

    exo之沐情归,唯依君

    苏沐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从小到大可以遇到这么多类型的帅哥,不过。。他们都喜欢自己!!喂喂,自己没听错吧~~
  • 天姥山剑尊

    天姥山剑尊

    一个普通的猎人,一段打猎奇遇,修仙之路从此展开!
  • 男神,我暗恋你

    男神,我暗恋你

    男猪脚看似高冷迷人,实则腹黑闷骚女猪脚看似精明可爱,实则蠢萌雷人某日,某女向某男表白:“男神,我暗恋你!”某男冷哼一声挑高半边眉毛:“暗恋?”某女点点头:“暗恋!”某男:“全校谁不知道你喜欢我?”某女哀怨地瞪了一眼这人,“嗷呜”一声掩面窜逃。某男狡黠一笑,想跑?没门儿!
  • 灵魔战纪

    灵魔战纪

    宇宙深处,有异世大陆名叫万灵,辖三界。千年前,强大的魔界被修灵界和民间界联合绞杀几近灭绝。五百年后,又现“修灵之难”,饿殍遍地,民不聊生,大陆满目苍痍。民间界与修灵界,约法两界分离,民间界“皇朝“建立,修灵界衰落。3年前,西陆修灵界静幽谷陶氏一族悉数被剿灭。一个不为人知的阴谋开始酝酿。3年后,久违的“百灵大会”将在北陆天灵圣地举行,一时间修灵界沸腾,民间界愤慨!又久未出世的天灵圣地派出戒律首座,将金钱山庄一名身份可疑的家丁带回圣地。尔后,一则更为神秘的传说被有心人散播:在千年与魔族同归于尽的“万灵之子“将轮回重生。是言:得万灵得天下。此刻,何为魔?何为人?且看《灵魔战纪》的浩瀚画卷。
  • 学生与僵尸

    学生与僵尸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僵尸真的存在呢?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需要与恶势力抗争,你会逃避,还是战斗?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事情的原委是那样的简单,你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吗?
  • 竹君子

    竹君子

    人品如竹,内心如君,坚定不移,何惧外患。常青竹发誓要像一根顽强不屈的青竹一样深深扎在这方浩瀚世界。“大家好,我叫竹君子。”很多年后,常青竹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