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2600000019

第19章 荷負扶持傳

嗚呼。楚狄敝中國。而齊桓霸叔帶危宗周。而晉文興。會昌籍沒。五代分崩。不有大士起而救之。則中興正派不可待而授也。障狂瀾。弭酷燄。功豈淺哉。撰遠.端.恩三師孤山列傳。

志遠

汝南宋氏。幼喪父。年二十八辭母依荷澤禪師。慕天台一宗。境觀十乘。該通玅理。修性三德。同居祕藏。乃導前躅。百界千如。即遮即照。凡聖平等。物我兩忘。僅四十年。學者加市元堪為首。會昌四示滅。年七十七。遺命以大部藏屋壁。大中復教。堪取三部。傳唱敷揚。

皓端

秀之張氏。九歲出家靈光。授經如溫故習。二十受具。聞育王希覺師盛揚律部。遂往依焉。一聽通徹。義門無壅。未幾。詣金華法雲師。學名數一支。并法華經。後受吳興緇侶之請。晝夜講論。錢武肅王名就羅漢寺及真身塔寺為眾演法。時台宗有玄燭師者。學者號為第十祖。復依之。遂悟一心三觀之學。撰光明隨文釋十卷。由是兩宗法。要通于一路。忠獻王賜紫衣。署大德師號。晚慕遠公之風。送客有界者。凡二十年身無長衣。口無豐味。居不施關。坐唯一榻。建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滅本寺。容貌如生。三日焚于城西。多得舍利。壽七十二。臘五十二。凡著述.傳錄.記贊七十餘卷。門弟八十餘人。師性耿介。言無苟且。世論罕談。唯以佛法為己務。祕書錢昱尹秀為著行錄。

晤恩

字修己。路姓。姑蘇常熟人。母張。甞夢梵僧謂曰。吾欲寄汝為母。已而妊焉。及稚孺。見沙門相必起迎送。年十三聞誦彌陀經。遂求出家。親黨阻之。不從。乃投破山興福寺受訓。聞天台三觀六即之說。深符其意。漢開運中。遂造錢塘慈光。因師之席。洞曉玄微。尋令覆述。出諸弟子右。於是盛相推伏。號義虎焉。先是一家教典。經會昌毀廢。文義殘缺。談玅遺音。固已掃地。師尋繹十玅。始終研覈五重旨趣。講演大部二十餘周。解行兼明。目足雙運。使法華大旨昭著于世。師之力也。與人言不問賢愚。悉示一乘圓意。或疑不善逗機者。師曰。與作毒鼓之緣耳。不喜雜交。不言俗事。雖大人豪族。未甞輙問姓字。況登其門乎。平時惟一食衣鉢不離。貨財不畜。臥必右脇。坐必加趺。晨粥親視明相。方許受之。弟子有飲。過中湯藥者。即時擯出。每有布薩。大眾雲集。則澘然下淚。葢思大集有無戒滿洲之言也。每以安養淨業誨人。其得生者。感乎瑞相。往往有之。雍熙三年八月朔。中夜覩白光出井。明滅不常。謂門人曰。吾報齡盡此矣。絕粒禁言。一心念佛。次夢擁衲沙門執金爐。焚香三遶其室。師問之。答曰。吾灌頂也。已生淨土。嘉汝所修。同我之志。故來相迎。夢覺呼其徒至。猶聞異香。至二十五日。為眾說止觀旨歸及觀心文義。辰時端坐止觀堂。面西而逝。壽七十五。臘五十五。院僧文偃等聞空中絲竹嘹亮。鈴鐸交作。漸久漸遠。依稀西去。茶毗得舍利無算。滅後三十一年。天禧二載法孫智圓得遺骨於他舍。乃鑿石為塔。重葬碼碯坡。勒銘識于塔左。

智圓

字無外。自號中庸子。亦曰潛夫。徐姓。錢塘人。學語即知孝悌。人頗異之。稍長不與羣稚嬉戲。常析木濡水。就石書字。或列花卉若綿蕝(祖悅切)然。戲為講訓之狀。父母見之。不忍逆其志。遂捨入空門。八歲登具於本郡龍興(今大中祥符)。十五知騷雅。多為唐律詩。二十一將從師儒。受周孔道。為文以訓世。會疾所縈。因自訟曰。汝浮屠子。髮既祝矣。形既毀矣。而不習釋氏之典。乃外慕儒學。忘本背義。又豈稱周孔之旨乎。聞源清師傳智者三觀之法于奉先。遂負笈造焉。在摳衣之列者二年。會清去世。離羣索居。甞歎天台宗教。自荊溪沒後。其微言墜地者多矣。於是留意撰述。且有扶持之志。遂往西湖之孤山。其山崛起湖心。杳在塵外。水湛琉璃之色。波揚碼碯之名(時改賜寶勝院)。後人尊其教。因以為號。又於其中樹亭名曰養素。亦名文會。錦繡薰風。望月疊翠。玉峰負暄。大槩多為夜講設也。訓不失宗。學者成市。凡大師之說。荊溪所未記者。悉能記之。莫非祖述龍猛憲章文思。以三觀之旨。會同羣經。幾百萬言。以廣其道。葢世之學天台者。未覩堂奧。即首問天台以何為宗。或答云法性。或答云性具。獨師作法華十不二門正義序云。原夫一家宗趣。道傳三觀。悟自法華。故恢張龍猛之宗。解釋鷲峰之典云云。葢聖人設教。意在修行。四教開合。不出三觀。則師論宗旨。度越諸師矣。又皆明吾佛之教。以見孔老二家。談其性命與夫報應之說。皆未臻其極。故其疏四十二章經序曰。古者能仁氏之王天下也。象無象之象。言無言之言。以復羣生之性。由是佛教生焉。教之高下。視根之利鈍。是故有頓焉。有漸焉。然後混而為一。是謂開顯。而蚩蚩羣彙率其化。復其性。蹈乎大方。安乎祕藏者。可勝言哉。逮乎後漢。其道東傳。時君仰其神元。元陶其訓。乃與仲尼.伯陽之說三焉。原夫仲尼之為訓也。揚唐虞三王之道。尊仁而尚義。俾復其王而企於帝也。伯陽之為訓也。揚三皇朴略之道。而絕聖棄智。俾復其皇。而企於結繩者也。矧茲兩者。談性命焉。則未極於唯心乎。言報應焉。則未臻於三世乎。雖然。而於治天下。安國家不可一日而無之矣。美乎哉。其可教乎。域中也明矣。若夫釋氏之為訓也。指虗空世界悉我自心焉。非止言其太極生兩儀。玄牝為天地根而已矣。考善惡報應也。悉我自業焉。非止言其上帝無常。天網恢恢而已矣。有以見伯陽乎。仲尼乎。雖廣大。悉備至於濟神明。研至理者。略指其趣耳。大暢其玅者。則存乎釋氏之訓歟。其可教乎。域外也。又已明矣。域內則治乎身矣。謂之外教也。域外則治於心矣。謂之內教也。昔阮孝緒正以內外之名。為不誣矣。是故代人謂三者。混同焉。或幾乎失矣。或謂三者碩異焉。亦未為得也。何哉。復性有淺深。言事有遠近。則不得不異也。至乎遷善而遠罪。勝殘而去殺。則不得不同也。(淨覺還源記釋)又與駱節判書云。浮屠之法非古也。其來於東漢乎。其為體也清淨。其為用也仁恕。由是七六家十九流焉。為利於上下。救弊於孔老。其亦至矣。請揚搉而陳之。夫秦火六經漢興雜伯。民澆俗漓。爭奪方熾。禮讓[濩-雈+帚]微。則仲尼之仁義。伯陽之道德。或幾乎息矣。賴我浮屠之為訓也。既以三世報應制其事。復明一心空寂窮其理。民有聞報應之說者。雖貪殘鄙吝之夫。亦庶乎賑乏周急矣。民有聞空寂之說者。雖矜功用壯之夫。亦庶乎守雌保弱矣。能周賑。則博濟之道行矣。守雌弱。則朴素之風振矣。博濟行。則禮讓著。朴素振。則刑罸措。以斯而利於民。則仲尼.伯陽之道不遠復矣。故曰。為利於上下。救弊於孔老焉。洎乎時君好之失其旨。方袍事之非其人。失其旨。則節制不行。非其人。則寂淡不守。廼以雕峻輪奐而奢夸。廼以輕肥溫飽而煒燁。徒以多為貴。則壞其道者眾矣。言以怪為美。則惑其聽者庶矣。遞相沿襲[濩-雈+帚]以成俗。使夫清淨仁恕之風無乃蕩盡矣。於是蠶食蠧耗之謗。自茲而生矣。斯乃好之者。事之者之失耳。非教之罪也。而往世君民者。不察其所由。視其徒之不肖。而遷怒於善人教法者有焉。往往造毀佛之律行。挾釋之誅。亦何異乎以丹朱而罪堯。因商均而過舜。服藥過度。而歸咎於神農。縱火致焚。而反怨於燧人耶。又甞嘆首楞嚴一經。劇談常住真心。的示佛乘修證。為最後垂範。雖欽慕斯文。而未敢判釋。一日門弟子以撰疏為請曰。楞嚴玅典。前哲解之者適二三家。而學者猶躊躇於兩楹。師胡不以龍猛三觀。智者四教約之申義。啟沃後昆。師既從所請。遂索經披讀。研覈大義。且見智者三止之說。與經懸契。故嶽公嘆其得經之深。非諸師所可企。及瑩公清話云。楞嚴本在西域。祕而未傳於此土。智者聞之。忍死數年。俟經之來。無何入滅期逼。遺讖此經入漢。吾不得見之矣。當有宰官身菩薩。以文章翻譯佛語。又數百年。當有肉身比丘。以吾教判此經。歸中道第一義諦。茲言雖出假託。然亦頗符其意焉。師於經禪那現境門中不禮塔廟。摧毀經像等慨然發憤。排其謬妄。且力勉王公大人。曲加主盟。俾正法久住。文云。夫假象知真因。言體道。於是嚴其像以生其敬。寓其言以悟其心。住持三寶理在茲也。苟生邪見。豈達中庸。唯自敬身。輕毀經像。邪風一扇。愚者悅隨。昔衛元嵩諫周武帝不造曲見伽藍。以四海為平延大寺。和夫妻為聖眾。即皇帝是如來樹。令德為綱。維尊耆年為上座。周武惑之。遂滅佛法。凡為此說者。非天魔外道入吾佛法中。肆其姦謀。傾毀我教耶。今世細人。濫學其語。心非邪見。內惟饕餮。影附邪魔之蹤。熒惑無知之俗。率多背佛法以說己法。輕佛語以崇己語。及貴有位者。奴召隸伇。頤指氣使。則兢兢戰慓。趍走不暇。苟得其言。或刻之琬琰。或置之簡牘。奢夸珍貴。惟日不足。及觀經像。則輕若艸芥。以此驗之。進非達道。退非邪見。苟求利養。誑惑愚俗。欲彼尊崇於己耳。烏乎執政者。果以儒道治國。則當知此輩乃亂臣賊子之儔。安可容也。果以佛教治心。則當遵佛囑。葢大涅槃經付囑國王大臣。篤信檀越。見毀法者。當苦治之。使正法久住。即長壽之因也。惟執政者。從吾之言。而正之可矣。非從吾之言。遵佛之囑也。非遵佛之囑。行儒之道也。昔鄭子產問政於然明。對曰。視民如子。見不仁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移此政以及吾教。則佛日重明矣。真風再扇矣。是乃救無量眾生無間獄苦。豈小補哉。又撰文殊說般若經疏二卷。般若心經疏一卷。不思議法門經疏一卷。彌陀經疏一卷。遺教經疏二卷(淨覺助宣記)。瑞應經疏一卷。普賢行法經疏一卷。無量義經疏一卷(慧覺雜珠記)。涅槃三德指歸鈔蘭盆摭華鈔西資鈔等共一百二十餘卷。世號十本疏主。門人集其平昔雜著。凡六十卷。題曰閑居編。且兼通孔墨。旁涉莊老。作文賦詩。清新雅徤。悉用假其道。樂其情。日多杜門獨居。權勢不得屈。貴驕不得傲。世俗不得友。惟處士林逋為良隣焉。時王文穆(欽若)與慈雲為法喜友。因至錢塘。郡僧悉迎於關外。慈雲遣使邀師同往。師以疾辭。笑謂使者曰。為我致意慈雲。錢塘且駐。却一僧子。聞者笑而敬之。師早嬰痾瘵。常苦疲薾。伏枕方榻。自號病夫。著病夫傳。然猶不倦講道。亦不廢吟哦。艸藁盈軸集曰。病課不喜相形問命。與夫陰陽吉凶之說。撰福善禍淫論。擇日說以矯時俗。其端方純一之風。誠頹波之砥柱也。預訓門人曰。吾沒後。無厚葬以罪我。無擇地建塔以誣我。無謁有位求銘記以虗美我。宜以陶器二合而[療-(日/小)+土]之。立石標前。志其年月名字而已。享年四十七。斸所居巖不屋而壇。陶器斂身。自銘其墓。以乾興元年二月十七日。自作祭文及挽詞三章。十九日入寂。吳遵路撰行業記。後十五年。積雨山頹。門人啟陶。覩師肉體不腐。爪髮盡長。其唇微開。齒若珂玉。乃襲新衣。屑眾香而重[療-(日/小)+土]之。崇寧三年諡法慧大師。李詠史曰。通經十疏辨河傾。絕筆彌陁淨業成。陶器墳中收幻質。昭然精爽定西征。靖康改元。金人犯順。顯仁皇太后隨兩宮北狩。佩平日所事。繪四聖像以行。雖為黠虜所幽。而密蒙神祐。感於夢中。厥後南歸。謀所以報之者。有司改師所居為延祥觀。以奉四聖。香火遂移額山。北遷師塔焉。庚申紹興二十一載也。鎧菴謂就元繪四聖中。有觀音大士一像。羽流易以他像。足成四聖。遂令作記者亦曰。四聖謂天蓬.天猷.翊聖.真武也。紹熙中。山陰義銛遊孤山以詩吊曰。講堂風月吊孤巒。已作崆峒問道山。卻憶四華來石室。不堪九虎守天關。湖邊幽艸未成夢。竹外小梅初破顏。華表日斜丹竈冷。仙人化鶴幾時還。

附四人

文備

字昭。本鄭姓。福州侯官人。幼事師太平寺。誦法華.維摩.圓覺.十六觀.小般若等經。靡不精練。從唐清泰受尸羅本寺。晉天福間褁囊遊浙中。初至會稽從柔法師傳百法論。綿歷數稔。詣錢唐龍興寺。訪先達。溫習其義。於名數一支尤造淵極。續聞天台三觀之學可以指南羣惑。誓欲傳通。遂登慈光因師之門。孜孜翼翼。不舍晝夜。凡法華.淨名.光明等疏句及摩訶止觀悉洞曉。肯歸同門。因師每與覆述觀法。莫逆於心。因謂人曰。備雖後進。今與吾並驅於義解之途。諒無先後矣。因沒。師仍北面事恩。葢學無常師理。長則就也。師氣度沈厚。終日如愚。洎後學詢疑。同儔立難。擊蒙辨惑。旨遠辭文。或謂師曰。斷佛種人乃祖斯戒。所學如此。盍誨人一方乎。師曰。宗匠頗眾。講授滿門。吾祖之風未墜于地。抗跡閑居。從吾所好。於是三十餘年坐忘一室。陶神玅觀。介然自得。故其解行人罕知之。惟懷道者默識焉。雍熈二年秋染微疾。忽凭几三出圓相。或問西方之信。以偈答曰。嗟彼浮世人。問我西方信。其信早縱橫。羣迷自不認。一水百千波。波波皆佛印。舉動真彌陀。誨爾常精進。疾革。侍者問。淨業成就。有休徵乎。答曰。吾先圖出圓相。乃所見淨土事也。言訖累足而逝。壽六十。臘四十九。景德中孤山以猶子述行業記。

慶昭

字子文。胡姓。錢唐人。幼出家開化院。年十三受具。二十一聞天台教法。會同一性。抗折諸宗。適源清師傳道於奉先。師北面事之。服勤左右。凡十七年。茂名峻業。頴出朋儔。奉先謝世。師遂嗣講。不墜父風。後學歸之者眾。未幾徙居石壁山。欲為終焉。計屬城南有梵天。上方乃巖禪師棲真之所。主僧遇明捨為講院。請師開山。景德元年四月也。真風既揚。遠近從化。化緣云畢。我報亦終。以天禧元年四月十六日歸寂于正寢。壽五十五。臘四十一。門人奉全身葬于大慈山崇教院之右。祕丞張君房帥錢唐重師之道。命工琢石為塔以識之。師平日講法華止觀及諸部經論共百餘周。傳教弟子自咸潤而下凡九十七人。滅後四年。門人從政。請孤山狀其行業。乃論之曰。師性重厚。不尚夸耀。講誦之外。端居靜室晏如也。不結托以要譽。而名亦傳於後。無財食以聚眾。而徒亦僅千百。不誑誕以駭世。而世或歸其仁。君子謂絕此三病。得此三利。求之叔世。為難能乎。雖欲勿稱識者。其捨諸吾執野史。筆於江湖間。纖善微惡。往往迹諸簡牘以勸。以懲。況師之行業偉異者耶。既答門人之請。而亦假以為訓焉。先是光明玄義有廣略二本抗行於世。恩師製發揮記解釋略本。乃謂廣本是後人擅增。遂以四失評之。弟子奉先.清靈.光敏共搆難詞。輔成師義。欲廢廣本。法智撰扶宗釋難力救廣本。十種觀心等文謂。清.敏二公不解發軫揀境之非。觀成歷法之失。而師與孤山既預清門列。亦撰辨訛駮釋難之。非救發揮之得。如是反覆。各至于五。綿歷七年。永嘉忠攢結前後十番之文。號十義書。自茲二家觀法不同。各開戶牗。枝派永異。今山家號清昭之學為山外宗。故天台之道自師數傳之後。厥嗣漫息。而中興教觀遂屬於法智焉。鎧菴曰。予謂棄陰觀真。猶棄冰觀水。即陰觀真。猶即冰觀水。若乃既知陰是妄矣。猶觀妄焉。是猶知冰是水矣。猶觀冰焉。是亦大惑也。荊溪云。凡觀心者(定境)。先了萬法唯心(了法)。方可觀心(用觀)。請以斯言格之。自見臧否。

繼齊

字希中。貌壯而氣清。志高而辭正。永嘉之翹楚也。初學止觀法門於奉先清。又習淨名大義於石壁昭。又與孤山圓為忘年友。孤山甞為師作字說。美其學行。時法智製不二門指要鈔。立別理隨緣之義。師謂之濫說。與嘉禾玄.天台頴竝形辭藻。互相攻擊。爾後十門折難既出。則師與夫二家之文俱湮。汲無聞矣。

咸潤

字巨源。鄭姓。越之上虞人。七歲事等慈子明師進具。精貫毗尼。後遊台嶺。讀智者三觀書有省。詣錢唐開化昭輪下。博究淨名法華涅槃楞嚴之義。昭乃分座而處。謂可任法器。昭赴梵天俾。師代之。景德四年。上虞宰裴奐洎里中緇素迎還等慈。宣衍淨教。天禧初。徙舍郡之隆教。昭示寂。授以爐拂.嗣宅梵天。講說四辨。遠近宗仰。天聖三年。徙住永福。於是越之文雅忠公洎其徒奇玉入京。譽師道素。且云。踞猊牀。揮塵柄。時漸三紀五舍。百講業成名立。乃請李淑撰。傳教弟子題名記刻石示後。略曰。師最初傳教曰。善明以下斷。以天聖終祀。凡若干人。編名左次。後得度者緒而表之。抑儒門著錄之一端也。

同类推荐
  • Billy and the Big Stick

    Billy and the Big Sti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词学集成

    词学集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雪遗音

    白雪遗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法华游意

    法华游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Lavengro

    Lavengr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TFBOYS之爱情树

    TFBOYS之爱情树

    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请大家多多关照!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也多投票票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该书以文化散文笔触记述西藏见闻、复原文化旧貌、自身感官体会为主,以此来讲述和剖析西藏这片土地和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该书不同于以往的游记类书籍,单纯从视觉感官上以“记流水账”的形式,来直观讲述西藏的风景以及自身的经历。作者更多想要表达的是以一种文化人的视角来感触西藏,探寻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藏族人民的文化生活。除却迷人的风光、神秘的宗教和古建筑遗址,还有藏族同胞的精神文化和藏文化的独特与伟大。
  • 双面夏娃

    双面夏娃

    白天,她是洒脱干练的白领丽人!到了夜晚,她化身为最抢手的极品小姐,游走在各色男人之间!她,到底是个怎样的女人?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夜晚最亮的星星

    夜晚最亮的星星

    她如半粒尘埃,活的平凡,他是上天的骄子,满怀激情。以前的青梅竹马,现在的欢喜冤家,她想他一定是哪根筋搭错了,不然的话,他怎么会一直缠着她,上班遭辞职,她忍;看电视被偷亲,她忍;无奈肚里被种下种子,被迫生产,她已经忍无可忍了。帝无君,墙角面壁思过,不叫你不许过来上床睡觉。帝无君:是老婆大人。(小仙有懒癌症(=^.^=),更文慢,原谅我吧~)
  • 脉纹传说

    脉纹传说

    “我要成为一名纹脉师。”一个稚嫩的孩童对着一个老者说道。“为什么?”老者摸摸孩子的头问道。“为了不被人欺压,为了每天吃饱,为了让我的家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孩童眼神坚定的看着老者说道。…………
  • 某幻想都市

    某幻想都市

    都市、魔法、体术的碰撞,尽在书中………………
  • 天降萌宝腹黑妈

    天降萌宝腹黑妈

    “叔叔,我想尿尿。可我找不到厕所。”洛宸璇皱眉,低头,看见一个小包子拉着自己的裤子,双腿紧紧并拢着,扭来扭去。“我抱你去。”洛宸璇第一次没有排斥小孩子。“叔叔,对不起,我没憋住。”洛宸璇看着自己湿漉漉的衬衫和小屁孩的裤裆,咬牙切齿。“安小姐,根据DNA亲子鉴定,您的孩子和洛先生的基因相似99.9%”。律师递过一份资料。“哦。你们拿错我孩子的头发了,那根头发本身就是你们老板他妈的。”安橙淡定地接过资料,“看来,你们老板是亲生的”。“女人,你狠!”霖宸企业董事长办公室,一股莫名的寒气从周遭蔓延……一场以夺子为名的追爱之旅即将展开,当腹黑单身妈咪遇上万年单身傲娇总裁,谁将会为谁画地为牢?
  • 金纸弥香:绝色天才逍遥行

    金纸弥香:绝色天才逍遥行

    前世杀手第一水筱瑶,一朝穿越,成为绝世天才,废庶姐,休太子,劫公主,她什么都干过!怎样?NB吧,呵呵。奈何绝色倾城,天赋异禀,还是被他逮着了?“放开我……”“你认为,你走的了吗?”从一路的仇人,到真心相爱,历经艰辛……什么?你有这么强大的身份?“抱歉,呵呵呵呵”某男无耻地笑了笑。“偷窥狂!”某女都想骂街了,妈的,下次偷窥自己内心可不可以打招呼……“不可以。”woc……服了。本文女强男更强嘿嘿
  • 道破天心

    道破天心

    人是万物之灵,生存于天地之间,究竟是要顺天而为,还是应该逆天而行,一个荒废了四年时间的少年,想要完全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天而作,借天地之力,挣脱灵魂的枷锁,勘破天道的奥秘,他能否搅动一片风雨,踏上至强之路,道破天心将陪着你走进李晋的世界,共同探索那缥缈虚幻的奇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