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0900000013

第13章 第二个十年一说服的年代(persuasion,1975—1985)(5)

这就是共向模式的基本立论,共向模式是一个测量(measurement)模式,测量的是人与人之间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彼此了解的程度,以及沟通前后态度上的差异。

根据Chaflee&McLeod,谐和不能算是一种共向的概念,因为它是一种心灵活动,是个人私下想法的比对,但有意思的是,它必须在有两人以上时才会存在,是一种个人内在的变项(Variable);而其他变项,则一如上图箭头所显示,一定会牵涉到对方。据研究,这些变项会互相牵引改变,如果一致很低,而谐和很高,则正确一定很低。

如果一致和谐和都很高(或都很低),则正确一定高。如果一致维持不变且很高,则只要正确提高,谐和就会随之变低。

chaflee&McLeod认为,沟通或传播的目的,常在求一致的提高,即求对方和自己的想法趋于一致,也就是说服成功。但是每人生长背景与经历不同,看法也很难完全相同,因此一味追求一致并不智,而应追求正确才对,正确高表示彼此之间够了解、也尊敬对方的看法,求同但存异,这才是人们该追求的目标。

Laing,Phillipson&Lee(1966)更直言正确就是了解。但Stamm&Pearce(1971)则另有看法,他们认为谐和变项不假外求,可白求而得,因此该是此一模式最主要的概念。撇开人际沟通不谈,Chalfee&McLeod认为大众传播应追求正确与了解(或谓共识)的提高,而不必介意谐和或一致是否够高,因为这样才是多元社会的表征。Grunig&Stamm(1973)也曾针对华盛顿近郊的公益组织和其贫困服务对象做过共向测量,结果也获致同样的结论,即追求正确与了解,才是沟通或传播最实际的指标,因为来自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背景的人,看法永远不会相同,不必奢求一致。

Wackman(1973)曾把共向模式应用到人际关系上,结果发现人际沟通的目的或功效,通常只是资讯交换(information exchange)而非说服。但多沟通的结果,不管是否说服了,正确倒是都发生了。而正确之所以提高,就是资讯交换之故。

共向模式用于测量非常简单、清楚、好用,尤其当它被援用于共属于一个大前提、相关的双方,如新闻记者与消息来源,新闻记者与公关人员,编辑与读者或企业与特定群众间时,通过对共同事物X(如媒体、新闻内容或核能发电等任一议题)的看法,很容易测量出彼此的态度,己方在对方心目中之观感,以及是否有共识。共向模式可说是一个常青的模式,正因为它适用于测量,所以任何时空下都适用,尤其在今日注重建立关系的年代,共向模式很可以用来测量组织和其利益关系人之间的种种,作为现况的描摹或改进的参考。

但McLeod&Chaffee(1973)也指出共向模式只适用于自然形成的群体(natural groupings),如家庭、同侪、因工作而隶属的团体等,而不适用于一般在做市调或民调时常用的抽样方法形成的团体。

此外,Newcomb的A—B—X模式似乎显示A和B在各方面是对等的,然而这样的情形在真实情况下微乎其微。但如果A、B双方因工作或其他因素对共同事物X确实都有想法及反应时,则基本上都适用共向模式。

20世纪90年代,关系理论盛行,Broom&Dozier(1990)建议以共向模式来测量组织和群众间之关系,但他俩只建议针对一致和正确两个面向进行测量。

第11节 消息来源vs.新闻人员

消息来源(常常是公关人员)与新闻人员(媒体、记者)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相关研究,很早就是新闻传播研究的一环。有关这个议题的研究,在年代上都比较早,当时公关研究尚不成气候,也没有人以公关为出发点(当时多从新闻的出发点)探讨类似的问题,可是今日就不同了。由于此一议题与公共关系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具有时代性,因此,作者特地从新闻传播领域,将此一论述“借调”过来,纳入公关理论第一个十年的范围一并讨论。

前文提到Newcomb 1953年的A—B—X共同取向模式和后来McLeod&Chaffee的共向模式有直接的关系。此外还有一个著名的传播模式也和A—B—X模式有关,那就是Westley&Maclean模式(1957)。Westley在密西根大学读书时,原是Newcomb的高足,受到老师的启发,日后提出受到A—B—X模式影响的Westley&Maclean模式,可谓有迹可循。

在此省略Westley&Maclean模式的细节及图说,因为那几乎是每一本传播理论书必备的内容。此处唯一要提的是westley&Maclean模式里的A、B、C三部分:A代表传播者,即消息来源;B代表受众,即阅听人;C代表守门人,即新闻人员。C横亘在A与B之间,即传播者和守门人之间。Gieber&Johnson(1961:289—297)曾以westley&Maclean的原始架构,探讨报道市政厅新闻的记者和来源问之互动,但把B省略,仅以A和C呈现消息来源与新闻人员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消息来源与新闻人员彼此间虽互相需要,但关系却非一成不变,而系视情形而定。Gieber&Johnson把这种微妙的关系归纳为三类:

在图3—5里,左边是最传统的模式,显示消息来源与媒体彼此独立,互不连属,虽偶有回馈(feedback),均属正式的联系,且二者的目的、角色与功能各自不同。在这个模式里,新闻人员仍是忠实的守门人,独立作业,消息来源对于新闻的最后形式与内容沾不上边、说不上话。在中间的模式里,A与C已开始有某种程度的合作与重叠,两者有时也会为了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的而合作,彼此之问联系频繁,非正式的交流也增多。虽然如此,两者的利益仍不尽相符,各自至终仍以自身组织为依归。但在右边的模式里,A与C已完全重叠,此时记者已成为政治或其他系统的玩物,而消息来源也成了媒体的俘虏。右边模式是中问模式合理的推断与延伸,此时消息来源与媒体记者已成了“生命共同体”,彼此之间相互依存。

除了这三种模式,历来文献对这两者间的关系,大致可归为两类:第一类认为两者问呈一种敌对的关系(adversaries)。这是一种源自古典民主理论比较传统的看法,认为媒体是第四权,扮演监督企业和政府的角色(Graber,1984)。第二类则纯粹从形容的角度出发,认为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利的交换关系,双方各有所需,也各取所需(BlIamler&Gurevitch,1981)。但Swanson(1988)则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可以找出很多支持(以及否定)的例证,并不足以解释真相,因为消息来源和新闻媒体之间,不管是敌对还是交换,都不是一成不变(static),而是随时变换的。因此,Berkowitz(1992)认为Briddle&Thomas(1966,转引自Berkowitz,1992)的角色(role)理论,比较能够适切地形容实情,即这两者都不过是认真扮演社会所期待的角色,如果把他们放在一个共享某种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就更能凸显两者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社会期待以及何以致此的原因。这或者也就是所谓“人在江湖”的无奈吧!

在同一研究中,Gieber&Johnson还发现消息来源最希望和媒体同化(assimilation),虽不尽然信任记者,对媒体存疑,但有时反而会对记者多说,以便纳为己友;也有时通过媒体制造舆论,测试民意。

更多的时候,消息来源求助于记者,征求意见以及民瘼。至于记者,常发现自己处于两难之间,一方面认为自己应服务全民、保护大众,一方面又慑于消息来源对“共识”的需求。虽然自己常以大众为参考架构,却又与消息来源走得很近,并且两者在“政府”等议题上,还可能有同样的价值观。研究显示,市政记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消息来源的助手,Cater(转引自Gieber&Johnson,1961)也认为在华盛顿,记者已经同化到只是“分发”(distributive)新闻的地步。

McQuail(1987)也提到消息来源和媒体之间未必是一种“对称”的关系,有时两者实力悬殊,使得消息来源享有极大的媒体近用权。

研究显示,记者喜爱引述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的话语或观点(Tuchman,1978;Smith,1993;Soley,1992),一来可以沾光,二来记者本身也可能是其中的一分子。英国社会学家Schlesinger(1989,1990,转引自孙秀蕙,1997:268—269)提到消息来源常因下列三项原因,取得近用媒体资源的优势与权力。

1.组织制度化程度。包括组织的管理是否完善,长期累积的资源丰厚与否,以及所占的社会位置等。

2.财物基础。是否有能力提供媒体资讯津贴,以便影响报道内容。

3.文化资本(cultural capital)。最早由法国社会家Pierre Bourdieu所提出,指消息来源之专业性、权威感及可信度,如政府官员、学者、专家等。

Gans(1979)曾分析美国两大电视网及两家新闻杂志,结果发现其中主要消息来源都是知名之士,各占两大电视网消息来源的71%和两家新闻杂志的76%。一般认为,新闻内容中以男性、政府官员以及固定组织的消息来源所占比例较高,在新闻的处理上,可从报道量、显著度、引述方式、立场偏向及呈现位置来观察(臧国仁,1995)。但根据郑瑞城(1991)的研究,在台湾解严以后,威权解体,消息来源近用媒体的差异也日渐缩小。根据胡晋翔(1994),消息来源使用媒体的策略有六:善用媒体间之竞争环境、利用资讯津贴协助降低媒体成本、善用媒体问意见领袖及讯息共享现象、制造具新闻价值之事件、以正义与道德的诉求博取媒体认同、使用专家撰稿。

罗文辉(1995)曾延用Trowler(1988)所提的三种模式:操纵(manipulative)、霸权(hegemonic)及多元(pluralist)来解释媒体的偏向(bias)现象。操纵论者认为权贵人士不仅拥有媒体、控制媒体,更倚此从事社会控制。霸权论者认为媒体无形中常受宰制阶级(dominant class)观点影响,所以对特定的消息来源有偏好。而多元论者则接受媒体的偏向,认为这是媒体满足阅听大众需求与品位必然的结果。

有关消息来源与记者之间的“爱恨情仇”,历来有不少探讨。

Shoemakm(1991)认为消息来源常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新闻,隐瞒于己不利的新闻,因此,又有人说真实的社会意义,是新闻记者与消息来源共同建构的结果,而非新闻媒体单方所能控制(Gandy,1982;Sctllesinger,1989,1990)。Gans(1979:116)曾形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跳探戈”,因为彼此都想向对方迈步探索,但Gans认为多一半的时候,仍以消息来源带领舞步的时候居多。TurOW(1989)则形容两者为一种共生(symbiotic)关系,而Wolfsfeld(1991)却认为两者是一种竞争性共生的模式(COnlpetitive symbiosis),彼此利用,相互依赖。消息来源和新闻人员彼此间固定的接触,会促成双方产生某种个人认同(personalidentification),Gandy(1982:13)则认为新闻人员从这种关系中受益良多。Turk(1986)更直指带领(lead)记者的多为代表组织或企业利益的公关人员,即消息来源,他们企图通过影响媒体影响民意,也因此,新闻人员往往是消息来源的重要对象。

同类推荐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说法是,在远古时期,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源于拉丁文Risicare一词。Risi之意是由希腊文中的Cliff(山崖)派生出来的,Risicare一词被解释为“在山崖中航行”,意为害怕。从一般意义而言,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
  • 百度创业内幕

    百度创业内幕

    百度成立于2000年1月,12年发展的过程,是百度与国际级搜索引擎企业角逐、博弈的过程,是百度紧紧围绕搜索引擎不断创新、进步的过程,也是李彦宏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这个历程似乎没有大风大浪,没有惊心动魄,但正是这种稳健而快速的提升让人看到了百度的智慧与沉稳。《百度创业内幕》生动描述了百度的成长历程,让读者看懂百度,了解真实的百度内幕。 《百度创业内幕》由周艳国编写。
  • 营销人员每日必修课

    营销人员每日必修课

    本书凭借着一个个隽永的,充满哲思的故事以及评述铺叙出一个缤纷的世界。它按照十二月份编排了不同的主题,分为劝学、竞争、智慧、谋略等篇章,每个主题又统领了近三十个哲理故事,并由专业人士予以恰切的评论。内容全面,通俗易懂,非常适合营销人员阅读。
  • 管理中的心理学诡计

    管理中的心理学诡计

    本书针对中基层管理人员,以简单易懂的笔触强调心理学在管理中的作用,告诉读者从人的心理出发进行管理,才是最有效的管人方法,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 营销策划:方法与实务

    营销策划:方法与实务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方法篇,包括营销策划概述、营销策划的原理与方法、营销策划的程序与效果预测、营销策划的组织管理、营销策划书的编写等5章;实务篇,包括营销调研策划、营销战略策划、品牌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促销策划、网络营销策划、供应链关系策划、顾客满意策划、体验营销策划等9章。每章包含导入案例、经典案例或案例分析,正文中穿插相关链接与阅读资料,每章开篇有学习目标、结尾提供实战体验,便于读者学习掌握。
热门推荐
  • 找个厉鬼做情人

    找个厉鬼做情人

    两次百鬼夜行都让张阳赶上了,这莫名其妙的天象让一个原本阳身阳命的少年变成了一个阴身阳命的怪异命格,从此张阳注定不是一个正常人……天生阴阳眼、阴身阳命、猛鬼情人、道士老婆……这都不是事儿。
  • 妖精的尾巴之银色恶魔

    妖精的尾巴之银色恶魔

    银韵的手抬起来,就要打在艾露莎脸上,但是,就在离艾露莎一毫米的时候,停了下来,原本要打下去的手掌,变成了抚摸。“大丈夫(没事的)我们不是一家人吗,虽然只是在同一个工会的伙伴,但我们大家不都是把彼此当成家人了吗?”银韵满怀着深情的对艾露莎说。------------------------------------------------本人是新人,只是想看到自己喜欢的妖尾小说太少才写的绝对不会太监,不收费本书书群:429,542,626新人新书,勿喷有些小错误请大家不要介意!!!谢谢大家支持!!!
  • 习惯了还是爱你

    习惯了还是爱你

    相爱,相离,有多少人能回到开始,却又有多少人没有结束。浅席愿执子之手,甄妤一脸淡然的站在眼前。最后是谁败在谁手里,还是......
  • 乾坤帝主

    乾坤帝主

    天地初开,万物混沌,神魔妖鬼,派别林立,战争四起。上古天神为稳定世界,甘愿舍身,化作十二道祖符镇守人间,战争平息,人间终得安稳。一万年之后,岂料神族包藏祸心,一心想主宰世界,于是贸然引动祖符,不料反被祖符吞噬。祖符也因此散落人间各处,不知踪迹,而原本安稳的世界也再次陷入混乱。人族少年云天,偶得天命,展开一场保卫人间世界的生死之战。御乾坤,捍苍穹弑神魔,灭妖鬼人族少年,霸主天地!
  • 那只猫叫猫儿

    那只猫叫猫儿

    有什么比出生就是孤儿还可怜的事吗?哦,还有,那就是在不该死的时候死了,人生还有更倒霉的吗?有,卷入一场一不小心就魂飞魄散的可怕冥界职场,以及一只猫带来的无尽麻烦。可我很高兴卷入这场麻烦,因为那只猫,是我最爱的猫儿。哪怕轮回千年,我也要追随在你身边。
  • 杀手重生:逆天腹黑二小姐

    杀手重生:逆天腹黑二小姐

    她,身为22世纪第一金牌杀手,竟穿越到明家废柴草包花痴二小姐明月汐身上,什么没幻力?针一扎等级“突突突”往上涨;什么废材?无阶天赋紫阶潜力,全西宸国排名第一,大陆排名第一,什么丑八怪?毒素一逼,一枚倾国倾城的仙女降临西宸国!率领灵宠,灵云什么的当零嘴,难见一滴的彩灵水?我这有满满一池!稀有的灵宠?我这有满满的一群!美男?我要我家云尘影就行!
  • 欲魔溢

    欲魔溢

    “登天阶,触魔通,切通变,阴阳鸳,落星辰,隐子承,”神天尊途处处为厄,直到面临它的那一瞬间,只有苦笑的缓缓走过,成功者?临置仙陆,失败者?无人在乎。“看星极,破烟尘,过天路,通魔神,奏仙羽,魔欲三道沦”仙人一途修炼为主,看遍魔神,唯武独尊。暗黑修炼的代价,神兽灵道的沉沦,邪神殿前的发誓,我本就一生与大众不同,那狼梦云的喃喃教诲,连日月都不动星辰。------新书求推荐
  • 天羽星河

    天羽星河

    万世神王,拯救苍生而死,魂飞魄散,无法轮回,神体封印于万丈深渊之中,压制妖魔,守护苍生。凡人穆天羽,厌烦世事,一心求穿越至异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成功,却未能穿越到异界,肉体毁灭,灵魂却与神体融合,顿时魔界打开,无数妖魔皆入凡尘,看穆天羽如何在救苍生!!
  • 帅哥,站住!

    帅哥,站住!

    碰上像朴野阳这样的高傲自大、攀龙附凤、学校风云人物NO.1的超级大帅哥,我是能躲则躲,但是却为了‘吃’丢弃尊严跑去告白!碰上像崔白伊这样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内心寂寞、学校冷酷心狠大哥大的超级大帅哥,我是顺其自然,然而却为了‘计’戴上面具去安慰!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我们三个各自站在一个角上,三条边把我们紧紧套牢。“帅哥,站住!”不管是两年前我和朴野阳发生了什么,还是朴野阳和崔白伊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崔白伊和我因为脸上的疤痕有联系。我要的是最后完美大结局!
  • 神魔苍生

    神魔苍生

    前世与逆天魔神融合,死后魔神与灵魂一并进入轮回之道,轮回转世,后世魔神便附入左臂,拥有最强神魔心脉,看他再次成为一代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