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7100000006

第6章 微笑、宽容与身体健康(1)

一、笑弥勒佛的启示

我们在名山寺院里,常可见到笑口弥勒的塑像,他笑容可掬的神态,十分逗人喜爱;他袒腹趺坐,腰肢粗大,令人忍俊不禁。有的佛堂在供奉弥勒佛像两侧,挂着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诸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弥勒佛喜笑颜开,使人_进寺门就有一种皆大欢喜的感觉,人们会被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如果我们再仔细注意,还会发现他一手持着一串佛珠,另一手按着一个大口袋,相信这口袋是用来盛“气”的,他在生气时就打开口袋,将“气”装进去。所以弥勒佛生性慈和安详,他最著名的功法就是“慈心三昧”,这使他在人世间播道时,总能笑嘻嘻的,令人好不快乐。

笑是身心健康的法宝,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句话揭示了笑与长寿之间的密切联系。“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笑口常开,青春常在。”笑使人永葆青春,乐观消愁。佛教虽然宣传人生是苦海无边,但并非让人们整日愁眉苦脸,相反,它在庄严肃穆的佛堂里,竖上一尊神情温和可爱的笑口弥勒,让人们也能笑口常开!

医学家们研究,笑是一种有益的特殊的人体运动。笑使人体的膈肌、胸腔、腹部、心脏、肺脏,甚至肝脏都能得到短暂的锻炼;笑使肺脏扩张,胸肌的活动得到加强,可以清除呼吸道的异物,并能加快血液循环和心脏的搏动;大笑使面部、臂部和脚部的肌肉都能得到松弛,从而解除了人们的厌烦、内疚、抑郁、紧张的心理状态;笑使胃部运动,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加快肠胃蠕动……因此,我们不妨学学弥勒佛,让笑伴我们健康长寿。

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一所大学创立了“幽默教室”,利用各种发笑手段,使人在笑疗中预防身心疾病。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观看弥勒佛像也是一种趣味笑疗法。笑口弥勒佛像本身就富于幽默,他头上光溜,双耳垂肩,身穿袈裟,袒胸露腹,给人_种幽默可笑之感。

笑疗有多种方法,如看幽默书画,观看滑稽影视,与人谈笑风生,照一照哈哈镜,进行其他娱乐等等。

二、大慈大悲利人生

《大智度论》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救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佛给予众生未来之欢乐,故为“大慈”;它为众生拔除痛苦,故名“大悲”。因此,佛教的道德准则不但体现于对自我修持的要求,而且还贯穿在人与人、人与众生之间的关系上,并希望和帮助他人得到快乐,希望和帮助他人解除痛苦。因此,它以利他为人生观,讲究施与恩惠,救除患难。

佛教宣扬“大慈大悲”,佛陀则是奉行大慈大悲的先驱。话说佛陀的弟子眼睛失明,要穿针缝衣都困难。作为伟大的圣人,佛陀主动去帮助这位失明的比丘,并一针一线地为弟子缝衣。有病的弟子口渴了,佛陀会亲自倒茶。有时他亲自服侍重病的弟子,为他们清理污秽的粪屎和血脓。他说:慈悲就要不分大小、贵贱、高低!有一次摩羯陀国的阿世王与越祗王国发生纠纷而准备战争,就派大臣雨合去拜访刚从越祗国回来的佛陀,打探敌情。佛陀知道他的来意,故意不正面回答,而是同弟子阿难大谈越祗国的政治民主、上慈下孝,并用很严肃而慈悲的神情说:“假如一个国家具有政治民主和上慈下孝的民风,这个国家必然强大……”雨合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慈悲”战胜了一场战争!

佛教还以“缘起论”来解释慈悲和人生一切现象,“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一切事物的产生和消除,都是由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所决定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也互相依存,形成一个社会人际网络。因此佛教要求:“出家人以慈悲为怀。”

一个人想成佛,必须以众生为缘,依赖众生的帮助;同样,众生也需要你的帮助。

这种善恶慈悲观的具体实践就是“自我牺牲”,在佛教的“六度”中表现得最为完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成为佛教徒道德责任和奉献精神之戒律,尤其是它的“布施”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体力去救助受苦受难的人,为了众生应不爱惜自己的财产甚至生命;“忍辱”就是对于一切有损于自己的言行,都要忍气吞声。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确能触发人的善良动机,激励人的自我牺牲热情,对人际关系的和谐具有指导作用。

不难理解,即使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更应当有自我牺牲精神,以平等、博爱之心来待人处世,这不仅有利于良好社会道德风范的形成,而且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心理健康发展。

利他、平等、博爱、布施、忍辱这是佛教慈悲观的体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若能做到这样,胸襟自然会开朗,于人于己都不失为健康之举。

然而,在我们周围总不乏这样的人:待人处事,总以为自己吃了亏,一心想着要“捞回来”;有的人总认为提工资、分房子、评职称只有自己优先才行,他人不能超越自己;有的人以自己的少许“奉献”去追求名誉、利益……于是,他们心理产生诸多不平衡,患得患失,其结果不仅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而且内心抑郁,工作消极,精神萎靡;有的甚至吵闹、争斗,严重者轻生自杀……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大敌!

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应当有开阔的襟怀,敢于奉献,敢于吃苦,敢于忍辱。要知道,金钱、地位、名誉等等,都是身外之物。“奉献就是快乐之本”,更何况,奉献会使人心灵得到升华从而使心理健康得到根本保证。这样的人也就不会患得患失,人生态度也会由消极变为积极。以下便是奉献给你的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想一想:“我为别人做了什么?”

以自己的热情投入工作。

为素不相识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

坦诚地与同事们交谈自己的心事。

三、忍者长寿

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一名罗汉叫罗怙罗,他本是释迦牟尼的儿子,后来出家修道,成为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相传罗怙罗以忍辱而著名,在合卫国时,他曾被一些轻薄者打得头破血流,但他慈心能忍,因而受到佛的赞扬。

《坛经》说:“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不恶无喧。”佛教把修行方法归为“六度”,“忍辱”就是“六度”之一,它要求对于所有有损于自己的言行都要不动心,忍辱负萤.忍气吞声。“忍”成为佛教的行为准则。

清代何绍基在外地为官,有一天他接到家里来信,得知家中因一墙基与邻人争吵,要打官司,请何绍基相助,何绍基立即修书一封云:“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的家人读罢家书,立即让人三尺;对方深受感动,也让了三尺,—场官司在“忍让”中化解讲和。

生活中我们难免与人发生各种矛盾、争执。有的人视“横蛮”为“英勇”,在矛盾和争执中总爱誓死争高低,使小事酿成大祸。有的人则视“忍让”为美德,做到“人善我,我善人;人不善我,我亦善人。”这两种人际关系的善恶,人们一眼即明,但要见之于行动则非易事。它需要矛盾的双方具有理智和道德,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

我们常看到有些人在墙壁上悬挂一幅书法作品,上书一个“忍”字,以此来告诫自己“忍”!在现实生活中,“忍”确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有效方法。从功利上来说,“忍可以免灾”,“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不忍,不可不谨。”古人要求人们能忍则忍,把“忍”看成是法力无边的法宝,能使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佛教也极度宣扬“忍”,使之成为自我牺牲的精神。

确实,“忍”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倘若每个人都“忍让”些,生活将减少许多矛盾和争斗,社会也变得和平安详。“忍”也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健康,“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面对矛盾和纷争,退避三合,礼让谦恭,自己会心理舒坦;同时,对方也会因你的宽容大度而受到感动。

然而,“忍”并不是要求毫无原则地忍让。不善“忍让”者,或与人争执,或虚伪退合而求伺机报复,这实际上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容易导致偏执型、分裂型、自恋型、反社会型、强迫型或被攻击型等人格障碍。善“忍”者则不然,他讲究灵活处理,讲究气度让人,“得忍且忍”就是这个道理;倘若你的“忍”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求得赞赏,倘若你的“忍”只是为了来日报复,这将贻害无穷!

佛教“不气歌”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自心中有主意。

君子量大同天地,好坏事物包在里;

小人量小不容人,常常气人气自己。

世间事物般般有,岂能尽如我心意?

弥勒菩萨笑哈哈,大着肚子装天地。

他人若骂我,当做小儿戏。

高骂上了天,低骂入了地。

我若真该骂,给我好教意;

我若无那事,他是骂自己。

吃亏天赐福,让人懂道理。

若不学忍让,气上又加气。

因气得了病,罪苦无人替。

多少英雄汉,因此断了气,

想到死亡时,其事过得去。

他人来气我,我偏不生气,

一句阿弥陀,万病皆化去。

同类推荐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 得失寸心知

    得失寸心知

    本书内含八辑:真正修行、自己就是罗汉、掬一捧清凉的水、心中有棵菩提树、感受道的真谛、寻找感动、菩提在自心等。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染血三千界

    染血三千界

    “千万年后,你真灵回归那刻,若我还不能让三千世界尊我为主,我必会用战火点燃三千界,让三千世界任何一地都传颂我的歌谣!不论属于你的那朵真灵之花开在何处,你必会得知我的消息,你的故事中定会有我!”与人争锋,与天争运,这是一个故事,是一件传说故事,是一件由无数传奇组成的传说故事。传说,修为至圣,真灵不灭。当死亡时真灵会化成一朵花,千万年后,花朵绽放,真灵回归。
  • 欧阳若梵

    欧阳若梵

    你……你还是你,对吗?不好意思,下了一场雨,已经淹死了。我们,回家好不好?家……你竟然有脸跟我说回家?!哈哈哈,你竟然跟我说回家?!……我的确有家,但——不在这儿。
  • 盗墓第下人

    盗墓第下人

    一个不为人知的盗墓组合,本来只是默默无闻的盗墓,却在不经意之间收购了一个墓地图,而这个墓却让他们陷入了一个个恐怖无限的危机里。其中的一个盗墓贼在几十年后带着那幅图。跌跌撞撞的和一行人再次踏上了这条不归路。孟姜女亡魂实体,白起尸变,药人之王。
  • 天赐王爷

    天赐王爷

    不知怎么突然从天上掉了下来,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在府里姐姐和继母的虐待下正巧赶上了九皇子的相亲大会,于是......
  • 我真的是修仙者

    我真的是修仙者

    穿越重生的陈长生,脑袋中充满了各种修仙功法。可惜这个世界早已没了天地灵气!如何修炼?网红?明星?作家?对,信仰之力,也可以修仙。从此,世间少了一个混吃等死的陈长生,多了一个可以胸口碎大石,肩上能站人的大明星,大文豪。
  • 绝宠千金:宝贝,你真乖

    绝宠千金:宝贝,你真乖

    (1v1宠文)惜泪少女乔洛伊因为发了一个黑贴无意中黑了C市太子爷,结果因特网为她专门发布了一个“全网通缉令”,喝个咖啡也能被慕翎非的粉丝给逮个正着,对着她就是一阵穷追猛打,刚刚摆脱了脑残粉的追捕,她最应该躲得人却出现在她面前,乔洛伊无力的感慨到:她这是造的什么孽啊?刚解决完两个小兵,就来一个王?
  • 偶像少女养成记

    偶像少女养成记

    当偶像可不是那么的容易!要处处小心,小心成为了别人的“呕像”噢!
  • 抹不去的思绪

    抹不去的思绪

    诺小奈力作抹不去的记忆,希望大家支持,非常感谢
  • 三国权谋

    三国权谋

    他本以为自己熟读三国.能知前后事,定能保自己与身边的人安全,然而三国众人都与所知有异。他不像别的穿越者那样赋予开外挂式的智慧与武功,他只是一个21世纪的普通学生,他为了保全自己能在战乱年代能活命,他为了他身边的人能活下来,他一次次的在阴谋诡计下死里逃生,一次次的与那些三国名人斗智斗勇,究竟他能否活下来笑到最后,他能否保护他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