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7100000004

第4章 佛教心理医学(1)

一、佛教和心理健康

宗教作为宗教需要者的一种虔诚而又虚幻的心理需要,许多教徒从宗教的信仰和仪式中激发出特殊的情感体验,获得内心的安宁和解脱。佛教给其他信仰者也同样有一种寄托感,在客观上能使他们走向心理平衡,有利于身心健康。

佛教许多内容都离不开“烦恼”,这与人类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现代社会“烦恼”更多,妄想、抑郁、焦躁等心理上的不平衡,都可归结于佛教所说的“烦恼”之中。1979年3月,国际劳工局在日内瓦宣布:“任何社会中,每10人就有1人在一生中患有或曾患有某种心理障碍,到本世纪末,全世界严重心理疾病如精神病人总数将达2亿人。”1982年,我国各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3%~7%,精神发育不全患病率为3%~8%,而神经衰弱、情绪障碍、适应障碍等诸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总数则是上述精神病的8~10倍。

佛教作为一种心理健康手段,以种种教义约束人们的身心言行,而某些心理健康手段或许能为现代人提供某些启示。佛教中许多心理健康手段也确实为广大公众所知晓,有的还随着现代心身医学的进步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客观上,佛教具有某些心理保健作用。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外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做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又何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生老病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

谄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常。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二陈汤。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天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这首读起来琅琅爽口的“醒世歌”,在社会上流传至今,是佛教对人类心理健康的综合表述,它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劝诫人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就要消除世间的诸种烦恼。如果我们从正面角度,剔除其不够积极的成分,化消极为积极,对我们心理平衡,消除内心障碍,保持心理健康十分有益,读者不妨多读一读。

二、生理变化与心病

佛教认为,人的生理变化与心理变异相互影响,生老病死是必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心理上也有必然的反映。

《摩诃止观辅行》说,一个人的生命依赖着呼吸,其心理状态会影响到呼吸,因此。呼吸状况反映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例如,当我们愤怒时,呼吸的气息就会变得又急又粗;当我们心里安宁时,呼吸就会微细绵长。《释禅波罗密》第2卷说:“呼吸像风的人,心中一定散乱;呼吸似喘者,心情结滞不畅;呼吸如气流,身体易倦怠。只有守住细微的呼吸,心情才能宁静,并进入禅定境界。”

祖国传统医学也认为,人所发出的声音与其内脏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反映出他一定的心理状态。因此,中医从闻言语和听声音可以分析诊断疾病。在无形体病变时,呼吸突然增粗变快,多是情绪激动;长吁短叹,常为悲伤较深、忧思过极所致。

可见,中医理论、佛教观点与生活实际是相互观照的。

佛说:“念念生灭!”由于人的生理变化、心理现象也时时变化着,此生彼灭,此灭彼生,依此反复。佛教运用观想呼吸的不同方法,透过心理的力量改变呼吸,从而达到治病效果,这实际上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复杂变化过程。佛教修定方法,也可以通过心灵的力量产生人体生理变化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如:定心病处、止心丹田、住心足下、系心脐中、息心法界,认为把心理力量专注在身体的病痛部位、丹田、脚底、肚脐,放宽心胸,都可以使人产生生理变化,调和机体,排除杂念,从而使疾病痊愈。

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十分重视心理治疗,并采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技术,不仅治疗情绪不稳定和精神障碍,而且对某些躯体疾病的治疗也很有裨益。

三、心病的治疗方法

《教乘法数》认为,烦恼无边无量,其对治方法也不可尽数,有“九万四千尘劳(烦恼)”就有‘八万四千种对治法门(方法)”。佛教还采用神秘的、内省似的证悟,从日常生活做起,强调修心,把人们的日常行为与修心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以下是佛教常用的心理对治方法:

(1)不净观。观想境界不净的现象,对治贪欲心特别强的众生。

(2)慈悲观。观想众生受苦受难的现象,平息嗔恚之心。

(3)因缘观。观察人生的因果关系和生老病死,破除愚笨痴念。

(4)数息观。注意默数自己的呼吸,从一至十,周而复始,以消除散乱之心。

(5)念佛观。念佛的名号、智慧、功德、庄严的身像,达到入静禅定。

(6)观心观。不必假想,而是直观心性。据说“观心法”不仅可以治愈心理疾病,而且可以治愈生理疾病。

四、烦恼的产生和治疗方法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

随分世缘无挂碍,涅檠生死等空花。

这首偈说明自性本体是光明遍照的,只有一念不生其全体才能显现,如果有意识地断除烦恼或趋向真如,都是和“无念”背道而驰的。这是禅宗对“烦恼”的解释。

‘烦恼”二字来自梵文,佛教把扰乱众生身心,使之发生迷惑、苦恼的精神作用都称之为“烦恼”。它认为世界万物由因缘而生,或由心而生,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属性,也不是一般认识所能把握的,因此,各种情绪和欲望,包括一切世俗思想认识活动,都是烦恼,贪、嗔、慢、疑、恶见等都是烦恼的根本。烦恼是诸苦的根源,是生死轮回的总因。

眵、佛教烦恼两大心识的性质来看,“心病”是由烦恼产生的,无尽的烦恼可归纳为八万四千种即“八万四千尘劳”,这些烦恼是因为执著于自我(即“我执”)引起。

佛教还把“心”的作用概括为三大类烦恼:

(1)六根本烦恼。贪、嗔(恚怒)、知、慢、疑、恶见等。

(2)八大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3)十小随烦恼。愤怒、仇恨、结怨、虚狂、奸诈、欺骗、倨傲、迫害、嫉妒、自私。

《百法明门论》则把八万四千烦恼浓缩为“贪、嗔、痴”三种“尘劳”。它认为人们的根本烦恼就在于三个字——“贪”,心贪男女和五尘境界,于他于己起贪染心;“嗔”,就是憎恨,喜爱争论是非,从而感受其人、事、物的烦恼;“痴”,就是不明事理,如在成长过程中的“无知”,与生俱来的“无知”。夜郎自大,以我为中心,自卑、多疑、嫉妒、悭吝、欺骗等,都是由“贪、嗔、痴”引起的烦恼。

人的吉凶福祸,是因为人的“心”不时有各种烦恼和意念,然后会见诸于言行,成为招引吉凶的基因,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习惯和性格,并影响命运。因此,‘心’成为“心念一行为一习惯一性格一命运”连锁因果的根源和个体轮回的根本所在。只有摒弃一切愿望,心无所求,对周身事物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才能彻底摆脱“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

现代心身医学认为,心理疾病是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在思想,感情上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结果使人不能战胜由挫折困难和失败所带来的种种困扰和烦恼,丧失了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从佛教所说的“烦恼”

来看,它与现代身心医学相适应,并且,佛教所指的“烦恼”是一个更为广泛的心理病因范畴,它比我们一般意义的“烦恼”意义更深广更具体。

(一)不自寻烦恼

生活并非只有阳光,漫漫人生并非只有坦途,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烦恼”,也常为“烦恼”所困扰。其实,所谓“烦恼”都是自找的。不信么?你把自己感到烦恼的事情说给别人听,别人并不会像你那样烦恼;同样,别人的烦恼对你来讲也未必是烦恼。因为,烦恼只是个人主观情绪的体验。

在现代生活中,竞争、快节奏很容易使人“烦恼”,烦恼好似一阵情绪痉挛,它使人陷入心灵痛苦的深渊,难以自拔。倘若我们沉湎在烦恼中,就会“剪不断,理还乱”,心里就会更烦恼。也许,你想忘掉它,可是它像幽灵一样跟随你,使你无法摆脱。

下面,有几种方法可以避免和消除烦恼,当你烦恼之时,不妨一试:(1)做一件你最喜欢的事。

(2)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和精神一些。

(3)走进你熟悉的社交圈。

(4)拨打心理咨询热线电话。

(5)给好朋友写信(或拜访他)。

(6)对自己感到烦恼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二)不贪欲

《百喻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穷困潦倒的人,靠替别人做工赚得一件粗劣的衣服,于是穿在身上。有个人见后对他说:“你祖辈显贵,出身于名门,为什么还穿这种衣服?今天我教你一个好办法,你就能得到国王赏赐给你的华丽衣服。,,穷人欣喜若狂,只见那人烧起一团火,对穷人说:“现在你脱下这粗劣的衣服,把它烧掉,然后在这里等着国王的赏赐。”穷人欣然脱下衣服,投入火中,赤身裸体地等着,企盼国王赏赐衣服,其结果可想而知。

佛教把贪欲放在“贪、嗔、痴”三大根本之首,其目的就是要告诫人们不可贪心。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得无厌者往往适得其反。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说,贪心者心里常是患得患失,内心不平衡,总有一种得不偿失之感,这样容易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医学家们也常常劝告人们不要太贪心。《老子》四十六章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它把欲望、不知足、贪婪看得比罪过、祸害、过失更大。所以,中国自古就有“知足常乐”、“适足则止”的名言。

佛教更是提倡“知足”,力戒贪欲。在京都龙安寺的寺院里,藏有一个平水钵,上面刻着四个字“吾唯知足”,以儆告善男信女。成都文殊院曾编印《佛教三世因果文》,乓中《想一想》这样说:“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像那位穷人贪婪,最后连粗劣的衣服都失去了’只能赤身裸体地等待奇迹出现,更是以生动的故事给人以启迪。

(三)适足则止,知足常乐

侈;教主张戒贪,并不是要人们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而是主张“适足则止”,切不可强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适足则止”呢?

(1)保持无祸而不追求有福。古人说:“福莫大于无祸,利莫大于不失。”因此,当你捐有某些东西时,应当有知足感,而不要贪求自己难以得到的东西。一个人一旦贪心不足,行为超过自己能力限度,常容易招致损失和灾祸,结果往往连已经拥有的都会失去。

(2)审慎行事而不贪欲图利。只知有利可图的益处,却忘记了由此而引起的祸患。尤其是在贪欲的支持下,违反事物本性,其结果往往害了自己,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心情开朗而不患得患失。贪欲往往引起心理上的紧张和不愉快,而患得患失又刺激贪欲增大,于是这种恶性循环使人身心疲劳,人际关系紧张。记住这样一句话:“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

同类推荐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热门推荐
  • The Tempest

    The Tempe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当思饮梦

    当思饮梦

    来生,今生。我还是当丞相之女,只求来生你我永不相见。再见之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 最强之神系统

    最强之神系统

    这是一部一个屌丝在不小心死亡穿越的故事,在本书中的主人公,吊打天才,泡美女。因为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所以这个人物有些太无敌了。
  • 诗考

    诗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特战精英

    特战精英

    新领域的时代,地球受到了外星生物的恶意侵略,人类遭受了灭顶之灾。灾祸使人团结,特战精英因此成立。反抗才是唯一的出入!因为,我们是人类啊。穿越?动漫?游戏?小说?电影?同人?不用担心。这部作品一定有你喜欢的角色,一定有!有丧尸,有外星人,有鬼……!!!!!!!!!
  • 超级游戏获取器

    超级游戏获取器

    某天,李云凡得到了一个可以获取游戏东西的奇怪系统。恭喜你,获得塔姆的食谱,你已经是厨师家的奇葩了;恭喜你,获得红水晶,体力增加百分之一百五十;恭喜你,速度之靴,移动速度增加百分之二十五;恭喜你,获得大师球,可以捕获软绵绵的软妹子……他是厨神,他是奥运会冠军,他是琴艺大师,他是驯兽大师……奇奇怪怪的东西让李云凡开始逆袭的人生。
  • 重生闻仲

    重生闻仲

    洪荒破碎,许多大能沉睡或者逝去,各种族领袖们试图建立新的秩序。闻仲险死还生,闯入这个传说中的世界……
  • 斩妖之魂

    斩妖之魂

    三界之战,谁为胜者?段天涯为了成为一代天骄斩妖士,历尽千辛,踏上了巅峰之路。仇恨,友情,爱情,亲情一个个浑浊他的双眼,不能自拔,又是谁帮他指点迷津,又是谁为他指引道路。一切精彩内容尽在斩妖之魂!
  • 欢喜冤家的大作战

    欢喜冤家的大作战

    洁癖这个词应该大家都不陌生吧?可是你有见过一个大公司的总裁出去大街上捡垃圾就是因为洁癖吗?公司要是有人随手乱丢垃圾立刻被开除。不爱干净也不陌生吧?可是你有见过一个女生家乱的像没装修好吗?要整个世界都是肮脏的才舒服,不然就要被破坏一下。当洁癖总裁遇见不爱干净的世家小妹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而家族的恩怨又会给这对没心没肺的欢喜冤家带来怎样的困难呢?一起走进《欢喜冤家的大作战》吧
  • 暗夜之宿命使然

    暗夜之宿命使然

    秦始皇嬴政最宠爱的女儿,却在快要与良人成亲之时,被神秘的‘妖怪’同化了,从此远离家国,骨肉相离!无数的暗夜里孤独前往,阳光照射不到的洞穴里度过每一个白天,从此与阳光绝了缘,可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无尽的仇恨,却在漫长撕磨中淡化,家国远去,一切再也回不到从前,陌生的朝代遇见似曾相识的人,难道这是宿命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