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3100000011

第11章 强者风范平民情结(2)

强悍,是雷达区别于中国传统文人尤其是当代普通文人(功利社会,当代文人人格普遍普通,从作协主席的抄袭丑闻到格调极低的“祭汶川诗”,从年龄造假到捐款欺诈等等)的最显著标志。除此以外,便是他的平民情结。这种情绪之下流泻的文字与前述他的风雷之笔大相径庭而又殊途同归:“我沿山径参观时,有一赤脚的小女孩紧跟不舍,初时我不解,后来才明白她是在等我的矿泉水空瓶子。我总喝不完,她就总跟着。我赶紧喝光,把瓶子给了她。问她家里姐妹几个,答说六个。问她是老几,答说老三。她说前五个都是女的,去年小弟弟生了,就再不生了。问何不上学,说家里没钱,我爸说我捡够了60块钱,就让我上。问每天能捡多少钱的,答以三毛。我忽然看见大佛下的谷底草丛隐现出一二空瓶子,指给她看,说看见了吗,还不快去?谁知她说,我早就看见了,那里有蛇哩。我再也无话可说了”。这也是《走宁夏》中的一段文字,是先生的文字中我记得最深刻的内容。记得初读时,我几乎要流下泪来。类似的作品还有作者的《还乡》,此文中我最难忘的是作者对送他回家他的家乡官员天宝进行大篇幅“内不避亲”的摄像式曝光,表达出对商品经济条件下忘本的干部的不满,于婉约之中再次展示了他为人为文的强悍。

通读雷老师的散文发现,他极少专门撰文品论某个人,即使是对同他有过三十年深挚友情的贾平凹,他也只是以千字文替其绘过一幅素描——《贾平凹画像》。可是他却曾为一位素不相识远在辽宁桓仁县的一名病亡医生采写过一篇长长的纪念文字,原因无他,纯出感动。我怀着双重敬意(对主人公与作者)再三读过这篇与短篇小说一般形象丰满的纪实散文《秋实凝香》,几年来,好人李秋实的一颦一笑总是那样的挥之不去。作者的写作目的体现于对桓仁自发为李秋实送行的上万老百姓的揣想与“感应”的一段文字,或者说雷达本人就是这无数百姓中的普通一员,只是他同时又是一个最佳的民众代言人:“整个过程,不是政府动员人民,而是人民感动了政府。人们谈到后来,也许都不完全是在谈李秋实了,而是在谈他们心目中的一个理想。我把这场葬礼视为一个动人的精神事件……今天,市场法则在向一切领域无情渗透,岂止医者与患者的关系,家庭,父子,夫妻,邻里,朋友,同事,上下级等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哪一个能摆脱市场化的点染呢。不必讳言,物欲的膨胀,正在使人与人的关系趋向紧张化,冷漠化,交易化,枯寂化。但是,人类的仁爱、向善之心不绝,总要寻找它失去了的地盘和对象,因为人类是一种没有爱就很难存活下去的生灵,越是传统相对深厚地方,这反弹便越发激烈。我能感应到,桓仁的老百姓一直在寻觅一个可以托付他们道德理想和伦常情感的人物,一个可以沟通传统与现实的人物,一个其自律能力足以对抗滚滚物欲的人。他们找到了,这就是李秋实。其实,这是对一种伦理价值的深情挽留,也是对一种伟大人文传统的回眸”。因此,文章不厌其烦的收集了李秋实与雷锋一般的大量事迹,其中至少是“一言一行”我一读之下为之叫好且终生不忘。“一言”——会议上李秋实一句经典简短的名言:我们医生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人民币服务。“一行”——工作中一件典型的小事:一个小女孩,头上发脓疮,已经不断流绿色的液体了,奇臭无比,连她母亲都怕了不给她清洗了。这时李秋实走过来,装作没事地安慰小女孩,说在化脓了就快好了。还亲自为她清洗干净,包扎好,嘱咐按时吃药。

为散文《秋实凝香》最后作者情不自已而淋漓尽致、现实而浪漫的美丽抒怀叫好:“第三天的归途上,我突遇奇景。万未料到,已是四月天气了,竟然大雪狂舞,茫无际涯,引得天地间一片肃穆,似在悼念秋实。洁白的雪,晶莹,清亮,透彻,坚贞,一尘不染,多么像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翩然而降。无边地旋转着的雪雨啊,默默无语,悄悄地滋润着大地山川,多么像一支充塞远天远地的无声赞歌,人道精神的赞歌。更可骇怪者,风卷着雪粒,造出婀娜的人形,不断飒然来到车前站立,又遽然随风飘去,有如演员的连续谢幕一般,令人忽然想起楚辞中‘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窕’的超妙意境。莫非是李秋实在向我这个远方的不速之客含笑致意吗”?这段话使我不禁想起中国上世纪那个世态冷酷人情惨白的文革时期,一位绝望的中国最优秀的诗人绝命诗作《冬天》里的句子:“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间这严酷的冬天!”我感到,中华绵亘不绝的儒学人文传统血脉,在雷达先生的强大心灵中复活某种惊人的原动力,得到空前的贲张与释放。我们几乎可以因为李秋实和她的喝彩者支持者而坚信:尽管物欲的力量还在我们今日的世界肆意横行,那样严酷的冬天永远不会再降临中华大地。

我深深的懂得,令雷老师感奋而千里奔赴而振笔疾书的不只是那颗璞玉般的好人心,而是她不为浊浪般的物欲所覆没的“仁者、爱者”乃至“梦者”之心。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我们民族远古母系氏族的母亲们的宽厚、善良及其对道义最原始的坚守。这种母性的光辉犹如中天丽日几乎令世间所有其他爱的光环黯然失色。李医生尽管凭实力被禅让为医院院长,但在所有人眼里,她仍然只是一位比普通医生更“普通”的职工。“她那微笑的神情,似在鼓励人们向她倾吐点什么,她那纯净的黑白分明的眸子里,有一种殉道者才会有的澄澈,好像随时准备张开双臂接纳一切受苦受难的人。”雷老师的文字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伟人的新的思路,那就是,在普通的岗位上比普通人更敬业更能持守,在平凡的世界里比平凡人走得更远更踏实。

听雷达的“嫡系”学生我的一位挚友讲的小故事:一次聚会的宴席上,他的学生剥一熟鸡蛋,蛋不小心掉落在地,正在他不知所措之时,雷老师已经帮他拾了起来,问他:“你还吃吗,不吃,我吃了。”这位学生一把“抢”到手中。雷老师笑呵呵地说:“吃吧,吃吧,鸡蛋最营养,浪费太可惜!”我听着讲述时,没有笑,一种平凡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暗暗的传递到了我沉默而虚空的心房。

五年来,因为怕影响雷老师的正常工作,我仅仅总共给他发过不到十次短信。但几乎每次都收到了他的回复,即时或稍晚。其中有一次,兴许是忘了回复,事后好久他还托他的助手东华转告我,请我“谅解”他。东华告诉我,雷老师的短信实在是太多,节日里甚至每天上千条,全部回复是不可能的。这时,我在感动的同时唯有歉疚和不安,真是难为他老人家了。

还记得五年前我们的第一次“认识”。那是我利用一个通宵,差不多一口气读完他的那本《雷达散文》,凌晨时信手写了一则短信发给他,核心内容好像是中国需要雷达精神之类(完后看了手机统计,竟有500多字,可惜当时没有存下来),并没有请他回复,连指望也没有。没想到他很快回复了:“井泉先生,多谢你的理解与鼓励”。呵,我当时懵了,首先是先生,然后又是谢谢,又是理解,还是鼓励,真是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我同时深信他是用一颗普通人所无法揣度的平凡谦逊的心写的。2006年4月,在我的首倡、我与本地一批教师中的文友的奔走下,衡阳县中学生文联正式成立了,我请他为文联会刊《船山》题词,他照办了,且及时给我们寄了过来。我立时又发了个短信,告知收到并顺致感谢。他盛情回复我:“井泉,别客气,代我向你的文友们问好,并祝愿衡阳中学生朋友在船山文化的哺育下个个成长为栋梁之才!”连我的稚气未脱的学生们也成了他心中的朋友!我更感动了。感动的力量使我得寸进尺,“要求”他把这最后一句再为我用笔写出寄来,好让我“转告”到中学生文联的《船山》会刊上。我是豁出去了,不抱希望。可是没想到,他又一次很快“照办”!

更没想到的还是在后来。我以为他不会需要阅读我们内容幼稚的校园刊物,所以迟迟没有给他寄送(据我了解,他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作家们的著作)。可是去年六月间我突然收到他的催我寄赠我们新一期《船山》的短信:“希望早日读到你们的刊物!”当我看到这一句话时,我心目中已然没有把他当成名播中外的评论家大作家,而是近在我身旁的一位无比亲切的师长,一位极为诚恳的诤友,一位践行船山精神的同道。

自2004年底涉猎雷达先生著作以来,我就把自己认作了他的“旁系”或“在野”的学生,最近通过正式书信向他申请这种“注册”,相信雷老师一定会一如既往的“照办”吧。一并多谢雷老师!

(原载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杂志2010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一代谋圣:张良

    一代谋圣:张良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管宝超编写的这本《一代谋圣:张良》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这位汉朝文臣谋士的传奇人。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四光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李四光》由王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四光》记述了李四光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为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纪念首任院长胡乔木,我们编辑了《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三部分:一、综述两篇:《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乔木》,分别评述他创建中国社科院的突出贡献和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二、回忆录七篇。是与胡乔木在社科院一起工作过的领导同志、著名学者或是身边工作人员所写。其中邓力群、朱元石的回忆录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我所知道的胡乔木》一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与胡乔木的接触、交往,对胡乔木的认识、感受,不仅记录了他的言论思想,而且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三、文献资料二十七篇。
  • 银幕后面的真英雄:李云龙、李向阳等英雄的真实故事

    银幕后面的真英雄:李云龙、李向阳等英雄的真实故事

    本书通过对李云龙、李向阳、郭建光、洪常青、阿庆嫂、李侠等原型人物的采访,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弥足珍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之魂。他们以自身的英雄业绩体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本书故事生动,事迹感人,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将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内容简明扼要,是弘扬先进精神,树立学习楷模的生动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航空工业发展的人员阅读。
热门推荐
  • 虚空秘藏

    虚空秘藏

    罪恶王冠、奇门遁术、人形最终决战兵器、人工天使、阿嵬茨的锁链、自律移动都市、尼伯龙根的黄金——“宝物?美人?足以拯救末世的力量?想要的话就去拿吧!我都放在了那里——大秘藏,是真实存在的!”末世五九八年,怪物横行的废土世界上,被称为【最后之王】的那人留下这句话后,无数血气方刚的新生代人类踏上了追寻秘藏的伟大旅程!在无限延伸的梦想背后,跨越无数的黑暗,即使肩负着不可靠的翅膀,纵然世界再虚假多变,也能够勇往直前,在无限重叠的冒险之后,超越无数的绝望,即使面对一无所有的骗局,也一定能得到最终的救赎!
  • 穿越之妃你不嫁

    穿越之妃你不嫁

    一个秘密,导致一场腥风血雨,魂穿异世,却遭遇奇葩。一个人挺好,慕容晓晓暗暗想着,却无法甩掉一狐一呆瓜。两人一狐也还行,慕容晓晓刚刚接受现实,却突然消失那怎么也赶不走的一狐一呆瓜。茫茫人海的寻找,了无音讯。无意的相遇,两人却擦肩而过,是开始还是结束?幸福是否正在逝去?且拭目以待
  • 赢的策略

    赢的策略

    本书从多种角度探讨了实现人生赢局的策略,每种策略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内容包括赢得先机、赢得人脉、赢得成功、赢得竞争、赢得发展、赢得效率、赢得爱情、赢得快乐。
  • 召唤的传奇:以诺塔

    召唤的传奇:以诺塔

    本书以风靡香港与台湾的手机游戏《神魔之塔TowerofSaviour》为背景的玄幻小说。。。主角——龙狐生于贫困之家,却努力勤奋,梦想考上召唤师学府——神魔学府、成为召唤师。。。今年,他已十五岁了,达到了入考年龄并参加了考核。。。(PS:新人写书,两天一更。书号:61618486)
  • 浅婚惊爱

    浅婚惊爱

    一夜巨变,她从万人瞻仰的富家千金,变成人见人厌的私生女,落魄街头,穷困潦倒。他,万众瞩目的豪门太子爷,冷傲狂狷,人见人惧,却独独只宠她一人。“做你的秘书,这是要潜了我的节奏吗?”她嘴角扯动,灵动的眼神紧紧盯着他。“潜不潜,这辈子,你都只能是我的人。”他吻住她的唇,宣示主权。一纸浅浅的婚约却经不住风吹雨打……“离婚吧。”临别时,他面前的,只有一张薄薄的纸,让男人彻底震怒。“敢跑?!天涯海角都把你抓回来!”
  • 黑暗深处的尽头

    黑暗深处的尽头

    神秘的能量,说不清,道不明,可当我们抓住它时,是那样的真实。世界不属于那里,主人公却恋上了那片土地,真相背后的真相,时间空间的碰撞。到头来一切扭曲…神经末梢的刺激吗…我不信。
  • 戡天

    戡天

    生,何以为欢死,何以为苦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不,不,不,不....人生一世若只能屈服于生死轮回,低头于命里运数,那又有何意义?我要将这命运握在手便要将这天道捏在手——戡天
  • 死角:问题困境与破解之道

    死角:问题困境与破解之道

    本书阐述的是企业经营中最容易出现的,不容易被忽略的,看似正常普遍,但可以带来巨大危害的死角。也许,很多事例极为常见,但其中同样蕴含了新的解读与被解死角的眼光与方法。
  • 奇葩王妃太嚣张

    奇葩王妃太嚣张

    沐晓晓是一个全职写手,只因一次的一个奇葩想法,让她无故的穿越到了一个异界里,从此开启了她的异界这行;他北庆帝国的八王爷,从小威名远扬,对人腹黑冷血,却唯独只爱民间流传的小人故事,也因此与流落在异界的沐晓晓有了交集。
  • 傲娇竹马:呆萌丫头哪里逃

    傲娇竹马:呆萌丫头哪里逃

    她三岁,他七岁时,她说要给他做媳妇,赖着他一辈子。她六岁,他十岁时,她牵着他跑到秘密基地并肩看星星。她十岁,他十四岁时,她鼓着腮帮子告诉他他只能是她的。她十四岁,他十八岁时,他在她嘴角落下轻盈一吻,转身离开。她十八岁,他二十二岁时,她带着行李箱站在挽着她人手的他面前告诉他:“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