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0900000005

第5章 股票指数:成功投资的关键(3)

牛市是有区别的

90年代的牛市不是第一个牛市,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个牛市。 它带给我们一个启示:牛市非常有趣,若你投资,它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收益。有一个问题尚未引起资金管理人(monev manager)的高度重视,他们目前的(良好)业绩究竞源自智慧抑或牛市。最近几年,投资者获得20%以上的年收益并不难,但要战胜标准普尔500指数以及其他类似指数却相当困难。1995年至1999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平均年收益率为28.6%,在收益最好的1995年甚至达到了令人难忘的37.6%。当然,牛市也有令人失望的时候。

1998年夏天,标准普尔500指数因俄罗斯债务危机而下滑20%。

牛市是有区别的。市场的心理不同,恐惧与贪婪的平衡不同,人们对市场的期望、追求的目标以及获利的方法也不同。牛市不会总往上升,股票也不会总往上涨。可是一旦你身处牛市,就极易将上句话置之脑后。健忘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市场持续的时间太长了。凡是在1982年8月至1999年期间任何一个时间退出股票市场的投资者都犯了一个出局错误,因为从1982年8月起,这个市场持续上升,中间的调整都未回到19年以前那个夏天的水平。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购买股票是因为他们相信公司将会经营出色、盈利大增、成长迅速。这些期望意味着价值增长的公司会支付更多的股息,从而推动股价上涨。投资者根据公司的管理水平决定其股票的取舍。公司管理人员勤奋工作、扩大利润来支持较高的股价。然而,牛市却有所不同。牛市中的投资者购买股票是因为他们相信(至少希望)有人会以更高的价钱购买他们手中的股票——并不是由于公司的收益增加或业务改善而只是由于股价的上涨并将持续上涨。投资者不再研究公司的业务而是转向评估公司的股价。他们寻找强势股即价格快速上涨的股票。这种概念认为强者恒强,或者更具体地说,“大傻瓜理论”(Greater FoolTheory)将继续发挥作用,即将出现一个更傻的大傻瓜购买这个股票而使股价上涨。

对于你昨天购买的股票,为什么有人愿意以比你的价格高出10%、20%或50%的价钱来买?只是因为你买股票的时间是昨天而现在却是今天。按理说,如果没有某种突发性事件如宣布一项重大发明或公司兼并,股价就不应该出现暴涨。然而,这在牛市却是一种常见的思维。股票被选中是因为它具有“上涨的动力”即价格上涨。我们经常听到来自经纪人或金融评论家的一句话:“你必须拥有这个股票!”在这个过程中,股价常常涨到在几周前还被认为是发疯的价位,这就是牛市的本质。现在,我们运用股票的基本分析对它们进行比较。

正常投资的本质就是确定股票价值。若你知道某个股票的价值,你就知道当前的股价是否合理、偏高或偏低。怎样确定股票的价值呢?经过检验证明是可靠的一个概念就是股票代表着一家公司的股份——分享它的利润及其可能支付的股息。当然,公司盈利需要时间,今天的1美元胜过未来的1美元,但可以把未来的美元折算成现值。因此,若我们知道未来几年的利润,就可以计算出今天的股票价值。股票应该按其未来股息或收益的现值来买卖,这种概念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相当重要的金融大厦的基石。它的正式表述首次出现在1938年约翰·威廉姆斯所著的《投资价值理论》一书。对金融投资来说,它的计算依据是股息贴现模型。为什么是股息而不是收益或利润?因为未分配利润再投资会产生更多的股息。因此,我们只需计算股东所得到的股息而不是有可能带来未来股息的利润。

思考牛市的另一方面就是恐惧与贪婪的平衡,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两种情绪左右着股票市场。对毁灭、股价下跌和股市崩盘的恐惧,对暴利、股价上涨以及在人前夸夸其谈等的贪婪,这些对立面在一段时期内是否平衡难下定论。在牛市中,贪婪占据着上风。

60年代的牛市

某些投资者对20世纪60年代的牛市记忆犹新,其他人却把它看作是一种历史。图2—1描绘了60年代的牛市,黑线表示1959年12月31日投资100美元的价值,竖条表示每个月的市场回报。两者都是根据标准普尔500指数计算它们的总收益:价格变化加上再投资的股息。这十年的市场不是直线上升。在60年代初,股票市场实际上徘徊不前,可是一旦启动就会有持续几年的良好表现。整个国家、整个经济也是如此。

绝大多数的牛市似乎同它们那个时代的特征紧密相联,60年代的牛市也不例外。约翰·肯尼迪继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之后,于1961年走上总统宝座。美国——国家、人民和政府——从此改变了她的形象,从祖父般的仁慈形象转变成总统般的男性形象。艾森豪威尔上台曾答应解决朝鲜战争、处理世界难题。肯尼迪上台适逢其时,一月份宣誓就职,二月份经济复苏,他对未来充满了想像力和勇气,他发誓在十年内把人类送上月球并返回地面。这对太空旅行和工程技术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也激发了人们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肯尼迪宣称美国人无所不能。

在华尔街,股票市场渐渐摆脱了1929年股灾和经济大萧条的阴影。市场在50年代越过了1929年的最高峰,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股息收益(股息以指数价格百分比表示)降到了公司债券收益之下。股票投资已突破了人们对风险与潜在收益的理解障碍。更为重要的是,华尔街崛起了新一代证券经纪人和投资银行家,他们的脑海不会出现1927年至1929年的莽撞时代或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苦难岁月。

公平地说,股票市场与美国总统并不总是保持一致。1962年4月,肯尼迪总统发表讲话反对钢铁巨头们所宣布的产品提价。

钢铁工业是美国经济的一个支柱,大型钢铁公司说话掷地有声,独立行事。政府干涉产品定价被认为是退回到战争时期的价格管制。但是肯尼迪的经济顾问们认为提价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肯尼迪决定发表讲话。一阵僵持的紧张期过后,一家钢铁公司率先打破行规,实行降价。肯尼迪获得了成功,但是股票市场却因这位总统的攻击而暴跌。

股票市场在钢铁价格的争论之中又开始复苏。集团化是一种新的概念和新的方式,它似乎能够促使股价永远上涨。公司业绩增长,其股价也应该上涨,这种概念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同。它源自约翰·威廉姆斯等人的基本分析理论。很显然,股票市场偏爱那些业绩增长的公司并通过提升股价奖励这些“成长型”公司。比较或评估某个股票的常用方法就是看其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值即市盈率。若市盈率为20倍,你支付的价格就是每股收益的20倍。

若一支股票以20倍市盈率出售而另一支股票以35倍市盈率出售,市场大大高估了第二二家公司的股票。当人们比较这两支股票时,市盈率高也许反映出预期收益增长较快、收益下降的风险较小,或者说这个行业比另一行业更富吸引力、更符合市场潮流。市场潮流相当重要——公用事业部门听起来很普通,电信部门在过去是电话公用事业,现在却是因特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当前经济的一个热点。

60年代的牛市不是由公用事业而是由公司集团化触发的。

集团是指由行业归属完全不同的公司合并而成的一个新的多元化大公司。集团化在60年代初具有许多诱人的特征,兼并就是它的一个特征。因1911年标准石油托拉斯(standard 0il Trust)的解体,美国法院提高了公司兼并的门槛。20世纪初,美国法院取缔了诸如标准石油托拉斯这样的横向兼并,也就是说,禁止公司收购其竞争对手。后来在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法院又开始反对纵向兼并,阻止公司收购其供应商(收购供应商有时可以有效挤垮处于同一供应商之下的竞争对手)。

集团化还有其他诱人的特征。华尔街厌恶风险,不希望公司收益飘忽不定、反复无常。有一种思想认为盛衰周期不同的公司合并起来可以平衡其收益。例如一家防晒霜公司同一家雨衣公司合并能平衡晴天和雨天的销售收入。这种思想认为公司合并会使收益多元化,从而降低风险、提高市盈率、支持股价上涨。随着集团化在60年代初成为市场潮流,它给市场增加了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乘数。

为了明白它的神奇作用,我们假设一家20倍市盈率的热门大公司收购一家6倍市盈率的普通公司。为了简单起见,假定这两家公司股本均为100万美元,每股收益均为1美元。大公司Diver-sitronics简称D公司,价值2000万美元;另一家公司Mono—Line简称M公司,价值因市盈率低而仅为600万美元。通过D公司1股(20美元/股)换取M公司2股(6美元/股),D公司收购M公司股票。合并之后的公司仍称D公司,股本为150万美元,每股收益为1.33美元。D公司为市场热门公司,市盈率为20,因此它的股价由20美元升至26.67美元。实际上,它现在更加热门——通过收购M公司已将其收益多元化,每股收益提高三分之一,由1美元升至1.33美元。若合并之前的市盈率为20,合并之后的市盈率就应该是25。按25倍市盈率计算,股价升至33.33美元。

这一切听起来相当诱人,但这不是推动牛市持续多年的惟一因素。情况也许如此,它毕竟发挥了作用。比较知名(臭名昭著?)的受益者有利顿实业集团、Ltv公司(原名为Ling Electric,后改名为Linz-Temeo-vought,再后来为Ltv)、海湾与西部公司(模仿Englf and Devour)、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即ITT。起首大写字母作为公司商号增加了它们的吸引力,一些公司的原有商号早被人们遗忘。

这场游戏一直持续到1968年1月,利顿实业集团宣布其收益不但未增加反而有可能大幅下降,市场为之震惊。该集团解散后,股市却不断攀升,直至当年秋天才歇脚。1966年上半年,集团化热潮受到了干扰。美联储因担心通货膨胀而宣布紧缩银根、上调利率,股市和经济应声而下。但是,美联储在减缓经济的同时又力免经济衰退,到1967年,股市和经济又恢复增长。可是,通货膨胀在1968年和1969年进一步攀升,美联储再次上调利率,结果导致了1969年至1970年的经济衰退。这里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攻击美联储通常都会招致失败——这是在60年代。

集团化狂潮也是牛市怎样启动和成长、大傻瓜理论怎样发挥作用的一个例证。集团化起初具有积极意义,它确实能使收益来源多元化、降低收益的不确定性。同时,低风险也意味着未来收益的现值会更大。两家公司合并意味着公司的收益增多、规模扩大、价值更高。然而,当神奇的乘数作用推动股价时,市场开始盲目乐观。随着每股收益的增长,市场出现明显的上升。人们不是出于股票的实际价值购买股票而是想从因公司收益增加促使市盈率越来越高的股票价差中获利。这种作用一直持续到利顿实业集团被迫提醒人们公司合并并未增加公司收益为止。

60年代还有一种潮流,一直延续到70年代。这就是“时髦五十股”(Niftv-Fiftv)。它也说明了良好的基本财务分析是怎样变成牛市疯狂的。有迹象显示这种疯狂又出现在当今的市场之中。

60年代后期,专业资金管理人热衷于持有大约五十个成长型股票,这些规模大、财务稳健的蓝筹股公司似乎永远能扩大收益。同集团化不一样,这些公司并不依赖于兼并和乘数。1972年12月。

“时髦五十股”游戏达到了顶峰,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盈率大约18.9倍,而这组股票的市盈率平均不到20倍,少数股票市盈率超过70倍。这组精挑细选的股票包含了大家熟知的迪斯尼、麦当劳、通用电气和IBM。由于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众多公司的收益锐减,股价暴跌,“时髦五十股”寿终正寝。杰里米·西格尔最近对“时髦五十股”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组股票在1997年以前非常成功,其收益略逊于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这不像是“时髦五十股”的墓志铭倒像是指数化奏效的提示牌。1972年的“时髦五十股”近似于一种由50家著名成长型大公司股票组成的指数,它在某些方面同现如今的道琼斯指数没有多大区别。指数基金的表现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20年代的牛市

20年代的故事听起来似乎比60年代的故事更耳熟。某些投资者很可能对前者有些担心,因为他们想知道预测未来能否就像回忆过去那样。这里需要关注的是股市如何狂热而不是经济如何繁荣。人们在回顾20年代的故事时感到困惑:股票市场为何在1927年至1929年狂升?为何在1929年暴跌?最重要的是,经济为何在1929年至1933年彻底崩溃?

在1932年至1933年的经济低谷时期,失业率达到了25%——四分之一的工人失业。这个数字告诉我们,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有多么严重,它值得人们深思。过去的经济数据有可能不准确,真正的失业率可能更高。

同类推荐
  • 雪球专刊第043期:赚钱必须要懂的事儿

    雪球专刊第043期:赚钱必须要懂的事儿

    外科博士郭一刀:拟入市前期金额10w,2年内可增至50w(上述金额可长期不动)。家庭成员工作固定,收入稳中有升,无购房压力,有医疗保障,2年内无大笔支出规划,可应对小规模突发事件(地震塌楼之类的伤不起)。平时不具备盯盘琢磨财报等的时间和精力,心态较平和,对财务不敏感。拟中长线投入,2—3年不操作,5年8年的长期持有(哪怕被套)都可以,既往有过其他领域多次投入需5年以上才能回本回报的投资经历。预期目标:比定存强就行,跑赢余额宝之类的足矣。不求发家致富,但求稳定保值。
  • 金融衍生产品

    金融衍生产品

    本书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概念、主要产品、交易规则、定价模型以及这种交易策略加以简洁明了的说明。从具体内容来看,本书在重点论述金融衍生产品中最重要的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后,对金融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信用衍生产品等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也加以简要的介绍。全书共分为13章,依次为:金融期货概述;金融期货的主要产品;金融期货的定价原理;金融期货的套期保值;金融期货的套利与投机;金融期权概述;金融期权的主要产品;金融期权的定价模型;金融期权的套期保值;金融期权的套利交易;金融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与其他利率协议;信用衍生产品。各章后分别有该章的小结、基本概念和复习思考题。
  • 农民工如何理财

    农民工如何理财

    本书共四章,包括:农民工也要理财、基础理财储蓄与国债、前瞻性理财保险、金融投资理财。
  • 收入倍增理财学:做自己和家人的理财达人

    收入倍增理财学:做自己和家人的理财达人

    本书是一本家庭投资理财指南,从基础理财概念、积累财富技巧、财富运用风险、金融投资方法、收藏投资理论等五个方面,简洁、全面阐述理财的方法和诀窍,对理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同时贯穿金融投资、收藏投资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读懂理财学,掌握积累财富的技巧,规避投资风险,是家庭投资理财必备宝典。
  • 点击财富

    点击财富

    当代社会如滚滚洪流,竞争激烈,追求卓越,渴望成功是每一个人寻求自我提升的最高境界。胸怀鸿志,不断激励自我,踏寻一条成功的捷径,是每一位成功人士的最终慨言。如何追求卓越,如何走向成功,成功者必备有哪些身心基础与准备,正是本套《成功励志经典》编撰的初衷。成功学历来被人们视为抽象、玄奥的学问,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热门推荐
  • 爱,若烹小鲜

    爱,若烹小鲜

    年近中年的一代大厨沈何夕,一觉醒来回到了令她怀念又揪心17岁。疼爱她的哑巴哥哥顺利渡过生命劫难,爷爷不再强迫她学厨艺,沈何夕如愿踏上了前世里错过的留学之路。异乡生活因厨艺而神奇般地打开,在奇葩餐厅兼职、做美食节目主持,她第一次感激自己出生于一个厨艺世家,可是母亲却反对关于厨艺的一切。但命运就是要胡搅蛮缠,突然出现的日本和食大师,竟与爷爷有着半世的爱恨纠缠……
  • 纪元混沌人生

    纪元混沌人生

    十九岁的莫绝兮,离开了自己修行的地方——天门;离开了自己的掌门师兄——李唤;来到了外面的世界——白水市;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白水一中荣誉班主任。??但是,莫绝兮可不是去做人民教师的。我可是花季的美男子,怎么能跟一些小孩子在一起呢?所以莫绝兮......?和青春美少女合租,调教美老师,摧残黑道辣女...
  • 绝佳青春

    绝佳青春

    在这个时代,绝佳地点,认识了绝佳的你们,相遇绝佳的你,我们的青春是绝佳的。永别了,小学的幼稚的时代,告别了,初中的青涩时代,你好,高中的青春时代,期待,大学的未来努力时代。
  • 阴阳诡案

    阴阳诡案

    千万别照大头贴,没死算你命大!小镇上演扒皮鬼案,市中富人相继自杀,多少恶鬼缠身,只因些不易察觉的小事?我是个神棍,靠死人吃饭,在死者头七那晚,遭遇回煞惊魂。以往被忽略的东西,救下我的命,一身本事,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除恶鬼、斗邪士、追虫人、闯佛坑等,我多次濒临死亡,只为查出真凶。生活里,有太多离奇诡事,我用经验告诉你,想活着,处处请小心......
  • 无悔之红妆素裹

    无悔之红妆素裹

    她只为找寻为自己付出一切的大哥,却不料遇到他。他霸气的向世人宣布此生为你倾尽天下,只为红颜一笑。她毅然决然昭告天下,为你负尽天下,在所不惜。他说为你,我可再建一个属于你的帝国,纳入我的羽翼下。她说,我只做你一人的帝后,只与你携手到白头。【宠文,绝腻宠文】
  • 重生掌控者

    重生掌控者

    他本是道门祖师爷!却被道门遗弃了!他本是世间最强者!却因为千载沉睡修为散尽!.........终有一天,他被提名2086最具影响力人物的时候。人们开始渐渐关注起他。他喜欢在树下行走,记者问他为什么。他答道;“我在寻找强大的阴灵。”他喜欢在墓地行走,扫墓人问他为什么。他答道;“我在寻找够强的躯壳。”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等着吧。终有一天,你们会知道的。”当那一天来临,人类即将灭绝。华夏国岸,他带领着一群重生者捍卫地球!保护人类最后一丝香火!你想知道他是谁?那请点开本文。书友群;343633618
  • 风拂花馨香

    风拂花馨香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我的人生有亲情、友情、爱情的清风轻轻地拂过,弥漫了花的馨香,这就是值得!
  • 诺贝尔师训:诺贝尔奖获得者给青少年的48个忠告

    诺贝尔师训:诺贝尔奖获得者给青少年的48个忠告

    本书列出了给青少年的48个忠告,包括明确读书的动机、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学一切对自己有用的、创造力就是学习的生命力、处处留心皆学问、做个勤思好问的学生等。
  • 漫游传

    漫游传

    三藏师徒五人,重新踏上征程,再次开启冒险的故事。其中不免有奇幻的地域、鲜活的生灵、纷繁的势力、玄妙的法术、珍异的宝物、诡谲的故事、蠢动的谋划、挣扎的人心、激烈的角逐、沸腾的斗志以及会心的笑泪...
  • 喜鹊灵媒

    喜鹊灵媒

    《喜鹊灵媒》这部作品,其核心故事,讲述的为世纪相思,亘古暗恋,一位日中混血超人,一位出家人的人鸟之恋。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乃为好莱坞式,电影剧本小说,主要是用镜头与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堪称为天地奇书,宇宙奇葩,是幽默与科幻调情,为冰山与洋葱恋爱,是智慧与灵肉结婚,为石头与思想碰撞。主要看点,为独生子再生缘。这部作品,作者是用冰山语创作的。小说的具体内容,作者伊莱月亮,用一条冰山语天经,足可以概括小说的全貌。虎言:私生子,阴阳同体,日本人创帝业,上帝预言转世灵童,天体人东北虎二合一;阴阳鱼火凤凰相思泪,以今为镜尽知古人,苦行声闻独觉,天上人间,美国梦,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