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0400000005

第5章 自爱与仁爱并存(4)

爱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愉快的,恨给人的感觉则永远都是不快的;而作为爱与恨的对象,也必定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所以我们还可以概括性地作出这样的假设:爱与恨的原因永远和一个有思想的存在者有关,前者的原因导致一种独立快乐的产生,后者的原因导致一种独立不快的产生。

以上关于爱与恨的原因与一个有思想的存在者有关的言论,虽然只是假设,但这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十分鲜明而不容质疑的。没有了思想,爱与恨便无从谈起。这就像抽象的考虑德和恶;美与丑存在于无生物;贫与富属于第三人,对于和这些事物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来说,任何程度的爱与恨、尊重与鄙视都是无法产生的。毕竟,对于一个正从一座与自己毫无关系的美丽宫殿前经过的走在大街上的人来说,别人是不会向尊敬那所宫殿的主人一样对他表示尊敬的,因为他与那座宫殿没有任何关系。

表面上看来,爱与恨这些情感并不需要一种印象关系,实则不然。只是因为这种印象关系相互混淆在一起而难以区分罢了。同爱与恨相比,骄傲和谦卑的这种印象关系就十分明显了,并且,这种情感的每一种原因都会各自产生一种独立的痛苦或快乐。如果仔细考察骄傲和谦卑的这种情况,我们会得出这样的启示:如果采取同样的方法,我们也许会在探讨爱与恨的各种原因时取得同样的成功。

而且,因为对这个体系作出充分的、确定的证明的紧迫性,我将竭尽全力通过一个建立于经验之上的论证,达到使我上述关于骄傲和谦卑的全部推理都服务于证明这个体系的目的。

因为对自己性格、才能、财富等方面的自信,很多人都想在别人面前显露自己,并获得人们的爱戴和称赞。由此可见,那些追逐虚荣心或名誉的原因,便是那些成为骄傲或自负的原因的那些性质和条件。

的确,我们总是喜欢将那些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地方向别人炫耀出来,但假如爱与尊重同骄傲一样并不是由同一性质产生的(这些性质或与我们有关,或与他人有关),那么,这样的方法必然是十分荒谬的,让其他人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一一对应,显然是不受人们欢迎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虽然形成精确的情感体系或是考究它们一般的本质和类似的关系,是十分困难的,但我们在没有获得多大进展的同时,至少也不会走多少弯路。我们往往能从平时的经验和预感中得到充分的启示,通过内心的感受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将明白能对别人产生作用的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既然产生骄傲或谦卑的那些性质也能导致爱或恨,那么,用以证明前者产生的原因能产生一种独立于情感之外的痛苦或快乐这个结论的所有论证,也能同样地证明后者。

论慈善与愤怒

慈善和愤怒,总是伴随着爱与恨这种情感的产生而产生的,或者更直白地说,这两组情感总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两者的这种结合性,正是它们有别于骄傲或谦卑的主要原因。

观念与印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说,观念更具有宏观性,而印象则更具微观性。打个比方,如果把物质的广袤和填充性比作观念的话,那么印象,尤其是反省印象,就可以比作为颜色、滋味、气味和其他感知的性质了。

不管怎样,观念与观念之间都是无法相互合并起来的。因为它们都具有一种相互排斥的不可入性,并依此而形成一种复合物。

但印象与情感就完全不同了,它们是能够合并的,并且就像各种颜色一样,可以完全混合起来,从而使各自隐匿,这便有利于促使那个因全体而发生的统一印象产生变化。这种特性也正是人类心灵的某些奇特现象发生的原因。

对于历史上所有不同哲学派系所遭受的那种不幸,我在考察那些能和爱与恨相结合的成分时便隐约地感觉到了。在自然哲学中,有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当人们依据必要的原则而进行一些实验,用以假设说明自然的作用时,总会发现一种比较顽固的,并不能证实我们的目的的现象。

的确,外界事物的本质与组织总是隐藏得那么深涩,以致我们在对其进行推理或推测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矛盾和谬误。但因为我们完全了解心灵的知觉,并且我也是尽可能小心地构造那些关于知觉的结论,所以,我对摆脱这些因其他各种哲学体系而生的矛盾很有自信。因此可以这样说,我所面对的那些矛盾和困难与我的体系并不是相互抵触的,而只是在向来作为这个体系的主要的力量和美的简明性上,稍微有了些许的偏离。

慈善和愤怒,总是伴随着爱与恨这种情感的产生而产生的,或者更直白地说,这两组情感总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两者的这种结合性,正是它们有别于骄傲或谦卑的主要原因。骄傲和谦卑并不能直接激发我们的行为,它们只是人们心灵中一种没有任何欲望的纯粹情绪。但爱与恨则不同。

爱与恨并不满足于自身,它们不会在它们所产生的那种情绪中停滞不前,而是会把心灵带到更远的对象上。正如恨永远伴随着希望所恨对象遭受苦难和反对所恨对象享有幸福的欲望一样,那种希望所爱对象享有幸福和反对所爱对象遭受苦难的欲望,也永远伴随着爱这种情感。

以上关于骄傲与谦卑、爱与恨这两组情感的差别的论述,是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毕竟,它们在许多方面的相似性极容易使它们被混淆起来。在此,我们可以借用两种假设来说明希望和反对对于爱和恨的这种结合。

第一个假设就是:爱与恨不但有一个激发起它们的原因和它们所指向的一个对象——这个原因是指快乐和痛苦,对象则是指一个人或有思想的存在者,而且还有它们所努力追求的一个目的,即所爱对象或所恨对象的幸福或者苦难。这些观点混合起来,只形成一种情感。根据这个体系,便可得出这样的言论:爱只是希望别人幸福的一种欲望,而恨则是希望别人苦难的一种欲望。由此,欲望和憎恶便构成了爱与恨的本性,它们是同一而密不可分的。

第二个假设便是:根据经验,我们得出的却是相反的结论。因为我们爱别人,所以我们希望为我们所爱的人得到幸福;因为我们恨别人,所以我们希望为我们所恨的人遭受苦难。可是,这些愿望并非爱与恨所绝对必须的条件,它们只是在我们希望所爱的人得到幸福这种观念和我们希望所恨的人遭受苦难这种观念被想象呈现出来时,才产生的。这些观念虽然不是惟一的,但却是最鲜明最自然的情绪。爱与恨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而我们并不必为所爱或所恨的对象得到幸福或遭受苦难而有所反省。显然,这便证明着,这些愿望并不是爱与恨的构成要素,它们也不是同一的。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得出,慈善与愤怒、爱与恨这两组情感是大有不同的,前者只是因为心灵的原始结合才与后者结合起来的。同自然对身体活动的影响一样,自然对心灵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活动的,即给予身体或心灵某些欲望和倾向,并依照其各种液体和固体的情况而增加或改变这些欲望和倾向。

的确,随着爱或恨这种情感的产生,我们心中便会相应地对那些被我们爱或恨的人的幸福或苦难产生相应的欲望,并且,这种欲望还会随着这类彼此相反的情感的每一种变化而有所变化。表面上看,这种变化总是显得那么理所当然,其实,从抽象的角度说,这种事物秩序并不是必然的。爱与恨,是完全可以不伴随着任何这一类欲望的,甚至它们特定的联系也可以互相置换。

在自然愿意的情况下,爱的效果可以与恨的效果相同,恨的效果也可以与爱的效果相同。即使把希望他人遭受苦难的欲望换之以享有幸福,把希望他人得到幸福的欲望换之以遭受苦难,在我看来,也并没有什么矛盾。毕竟,如果情感与欲望的感觉相反,自然本是能够改变感觉而无须改变欲望的倾向,并让两者借此相互适应的。

论怜悯

怜悯是对他人苦难的一种关切,而与怜悯相反的恶意,则是对他人苦难的一种喜悦。怜悯和恶意是一种相互对立的情感,它们的共同前提在于,这种关切或喜悦的产生,没有任何友谊或敌意的因素。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认识到我们天性中一个随意的、原始的本能,就是我们会根据自己对别人的爱或恨而本能地产生一种希望他们得到幸福或遭受苦难的欲望。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这种本能会在其他很多场合下被仿效,其次生原则也会导致它的产生。

什么是怜悯?从某种程度上说,怜悯是对他人苦难的一种关切,而与怜悯相反的恶意,则是对他人苦难的一种喜悦。怜悯和恶意是一种相互对立的情感,它们的共同前提在于,这种关切或喜悦的产生,没有任何友谊或敌意的因素。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对于完全陌生的人,完全与我们无关的人,我们也能对其产生怜悯的情感。同样的道理,如果因为他人的任何伤害或侵害而使我们对其产生恶感,那么确切地说,这种恶感就不能称为敌意,而是报复。

如果我们继续深入考察一下怜悯和恶意这种情感,就会发现它们是一种如上面所说的次生的情感,是在原始情感经过某种特殊的思想和想象倾向所改变以后才产生的。

为了更进一步论述怜悯这种情感,我们可从前面关于同情的推理中得到相应的启发。

我们对于与自己相关的各种事物,总是抱有一种生动的观念。因为所有人类彼此类似而与我们有着某种关系,所以,他人的人格、他人的利益、他人的情感、他人的痛苦和快乐,必然会以生动的方式刺激着我们。而又由于生动的观念极易转化为印象,所以,这种刺激还会导致一种与原始情绪相似的情绪的产生。

如果这个论证是合理而真实的,那么对于烦恼和悲哀来说,就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因为相比于任何快乐或愉快来说,烦恼和悲哀给人的影响总是更为强烈,更为持久。

悲剧诗人笔下的角色,在出场时总是表现出诸多悲伤、恐怖、义愤等其他类似的情感来,在这种情况下,悲剧的阅读者便也会随之经历这些情感。当然,由于精彩的悲剧作品总是从头至尾的贯穿着运气的转变,甚至干脆在结尾设计一个幸运的结局,所以阅读者必然会对这些变化表示同情,进而体会到那种虚构的喜悦,以及其他各种类似的情感。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以上这些情感都是因那个同情原则而产生的。除非它们都是因个别的原始性质而产生,而不是由同情的原则得来,否则,我们的这种观点就是成立的。显而易见,将以上任何一种情感剔除出去,都是极为特殊而不合时宜的。

既然上述这些情感都是首先产生于一个人的心中,然后才产生于另一个人的心中,并且在各种情形下,这些感情的产生方式都是先是观念,后是印象,然后再在事物的推移中因同一原则而产生,那么,我便可以肯定,不管是在自然哲学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推理方法都是值得信赖的。

另外还要指出的是,只有通过彼此间的接近关系,甚至只有见到对象,怜悯这种情感才能够产生。因为妇女和儿童最受想象官能的指导,所以他们也是最受怜悯心理的支配的。即使锋利的刀刃掌握在朋友们的手里,他们也会在见到白刃时望而却步,甚至晕倒。他们的这种弱点,也正是那些处于任何悲伤和烦恼中的人们被他们极端怜悯的原因。

但很多哲学家们并不这么认为。对于妇女与儿童的这种现象,他们认为这是人们对命运的多变所作出的令人难以解释的微妙的反省,或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所有人类所容易遭受的苦难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这些哲学家们的观点,我已经论述的实例以及其他诸多可以轻易列举出的实例都说明,我与他们的观点是相反的。

怜悯这种情感还有一种尤为显著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这就是:有时候,从外界传来的同情这种情感会因其原始情感的微弱而获得力量,甚至它就是随着某种原本不存在的感情的推移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在获得任何显要的职位,或得到巨大的财富时,越是表现得泰然和低调,则我们对他的成就和表现就越感到欣喜。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并没有因不幸而感到沮丧,那么,他的忍耐就更会使人为之同情和悲叹。尤其是当这种品质完全驱除了所有的不快时,我们怜悯的心情会表现得更为强盛。

对于正面临着世俗所谓的不幸处境中的人们,我们往往会形成一个这样的概念:我们将想象从原因带到它通常的结果上,首先对其悲哀产生一种生动的观念,然后对它感到一种印象,从而完全忽略了使其超越于那一类情绪的那种伟大心情,或者只在其能增加我们对他的钦佩、敬爱和怜惜的范围内来对它进行考察。

根据经验我们能发现:以上那种程度的情感往往是同一种相应的不幸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有一种特殊情况,但正如那个人因情感而激动时的表现一样,我们也会因受到以上那个原则的影响而想到那种情感的生动性,或者说是真正感受到了那个情感本身。

当其他人在我们面前做出愚蠢的行为时,就以上原则来说,即使他们自己不会感到丝毫的羞耻,甚至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愚蠢,我们也是会因他们的这种行为而感到羞耻的。

其实,这些情感都是由同情发生的,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片面的同情心,它只观察了这种情感对象的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但恰恰就是这一面有着完全相反的效果,那种在同情初次出现时产生的情绪就是在这种效果的影响下完全消失的。

同类推荐
  • 现代酒店礼仪即用即查

    现代酒店礼仪即用即查

    本书着重介绍了酒店各部门的服务礼仪,融知识性与操作性于一体,对酒店员工的仪表、称呼、介绍、接待等服务礼仪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智慧谋略宝库1

    智慧谋略宝库1

    雄心勃勃的帝王将相、能言善辩的文士说客、善于经营的富商巨贾、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智慧谋略宝库》一书囊括。凭借智慧,运用计谋,达到事业或人生的预期目标,是生存的必须,是生活的必然。变幻无穷、克敌制胜的方法智谋尽在其中。
  • 只要出发,就能到达

    只要出发,就能到达

    乔·阿卡夫是一位美国屌丝,8年时间换过8份工作,一年最多做过26份兼职,他为生存而挣扎,他更换工作的频率,比你我都频繁。然而,他靠着自己的一步一步用心经营,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美国个人发展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最受美国年轻人追捧的自由创业者。而他最大的成功便是,他的成功你我都可以复制。
  • 男人三十

    男人三十

    从男人三十牵引出女人四十的故事,从移民的苦乐剖析了“太空人”家庭的矛盾和悲哀……小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生活就是这样现实,不管走到哪里,太阳总是东起西沉,月亮总有阴晴贺缺。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会有遍地黄金。
  •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

    《橡皮职员生存智慧》从橡皮人如何适应职场、如何立足职场出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脱去“橡皮外衣”;端正工作心态,向成功迈进;抵御工作压力,实现由劣势到优势的转变;重拾梦想和工作激情;担负起对工作的责任;提高创新意识,做个有发展前途的创新型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人物;快乐工作,享受生活;不断攀升,向领导阶层迈进。《橡皮职员生存智慧》由徐慧霞所著。
热门推荐
  • 总裁少女

    总裁少女

    女生?女人?清秀优异的学生?驰骋商场的接班人?两个角色在她身上却豪不冲突。一个身份让她坠入平凡而甜蜜的爱河,却因为另一个身份让爱人离自己而去。是世俗的眼光?是金钱的交易?是对正义的捍卫?是邪恶的怜悯?他们又何去何从?
  • 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

    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

    《中国好诗歌:最美的白话诗》新文化运动的结晶——最美的自由新诗。新诗是自由的,也是自然的。它不是没有形式,而是有着与古典诗词不一样的艺术形式,自由就是它的形式;它不是没有节奏,自然就是它的节奏,它与现代人的呼吸节奏相呼应,与现代人的情绪起伏相合拍。新诗是生活化的,是“言文一致”的产物,日常话语和书面话语在新诗这种文体里找到了最大的交集。新诗又具有最为宽广的想象视野和表达空间,可以在时间与空间上做最大程度的穿越和嫁接,我把新诗的这种宽广想象与表达比喻为神奇的“穿越术”。这就是新诗的美学奥秘。囊括了郭沫若、卞之琳、徐志摩等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和艾青、臧克家等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的作品。
  • 所谓的爱从未离开

    所谓的爱从未离开

    有人说,7年足够忘记一段过往的爱情......有人说,7年往事都会随着时光而慢慢变化....有人说,7年能够穿越灵魂的所有............也许,世界上最巧合的事莫过于,我爱你的时候,你也刚好也爱着我...也许,世界上最不巧合的事莫过于,我想放弃你的时候,你依旧在拉着我的手....
  • 夜景星空

    夜景星空

    这是现代文,可能上边会标注古代仙侠,请原谅
  • 大玄都

    大玄都

    一场爆炸,世界大变。一代杀手,回到十年前,世界上的人没变,物没变,什么都没变,但却多了一种东西,斗气!学校教的是斗气,考试考的是斗气理论,斗技原理,学位证变成了斗气境界!这就是大玄都!有了斗气,我要将前世所有的事情都连本带利的要回来!
  • 校花的贴身高手之觉醒

    校花的贴身高手之觉醒

    陈锋,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少年,却拥有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奉师傅之命来到校园保护一个叫童馨怡的女孩,就此展开全新的人生之路.....
  • 平凡界神

    平凡界神

    每一个平凡的人,在下一秒都可能变得不平凡。一次意外,女主来到一个异世大陆。一只会说话的猫,一位帅气的男子,都说会帮她成为最合格的界神。女主表示:姐既没有美貌,又没有才能,这担子太重伤不起啊!求解救!急!急!急!
  • 虹雨遗事

    虹雨遗事

    曾经备受瞩目的城市也变成了一片废墟,原因却不过是所谓上位者的可怜的自私心,在众人的打压下,他们也只能苟延残喘,维护着所剩下的那一点点尊严,如同雨后的彩虹,却又像彩虹一般伸手去抓,不过是虚晃的美好。
  • 总统爹地:妈咪要离婚

    总统爹地:妈咪要离婚

    那晚,未婚夫携手表姐进入礼堂,而她与陌生人共度良宵。五年后,带着双胞胎高调回归,那晚神秘陌生人再次闯入她的生活。老天,他是我孩子的粑粑?他可是一国总统啊!他,一国总统,集天下男人所有的优点,她情不自禁地爱上他,却发现,那晚的邂逅,只因她身上有着让各界想要争夺的绝密武器的秘密,而无关爱情。梦已碎,一纸离婚协议甩给他时,他却又霸道的不肯放手!晴子的QQ1186935566
  • 绝品金蝉

    绝品金蝉

    穿越了,西游的世界!什么?我是金蝉子!什么?我和如来是师兄弟!什么?如来是我的仇人!什么?六大圣人破开混沌,早已不在了!什么?贫僧与女娲姐姐有暧昧!什么?观音姐姐对贫僧早已芳心暗许?天呐,这是个什么世界,我懵逼了。小白龙,快驮着贫僧西去,佛爷要将如来老贼秃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佛本是道,何处是尽头,玄奘,看来你我终有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