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9200000005

第5章 佛的教育与意义(2)

倘若我们能够觉悟这个世界全属因缘所生,那就很好了,事实上并不如此。我们总以差别的眼光看自他因缘,打从内心里就不以为事情由自己的因缘所生,反以为其他因素引起,即错看由于因缘引起的事。

譬如这把扇子,仅由普通纸张和竹片贴制的,不值几文钱。它是由因缘完成,但是,它一旦成为自己的所有物时,就判断自己的东西好,其间出现一种错误,任何事物全由此种引起。

自己每天照镜子,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脸难看,总以为自己面貌不错。除此感想之外,别无其他方法。自己总不以为面孔可憎,每天看脸,总要设法打扮得更好看,抹白粉或涂口红,甚至用心画眉,每当装扮自己的时候,心里无不希望别人称赞自己。总之,只要属于自己的都不错,凡属别人的东西就不好,这种人性叫做遍计所执性。我们始终看见遍计所执的世界。

难怪事情会错误百出,其原因出自错误的认识,必须平等的东西,却看成不平等,必须自由的东西,却以不自由的眼光看它,这样才会引起错误。原本是芝麻小事,却以大惊小怪的眼光看待,过份相信名誉、地位、财产或自己的身体,而视同美妙宝贝,非占有不可,以致引起一种错误,这叫做遍计所执。

3.圆成实性

请诸位要明白一切诸法因缘生的道理。若问真实因缘生的本性是什么?那就是圆成实性。佛说圆成实性是空,如能懂得就很好,可惜它又很不好懂,由于不懂才常常发生一种错觉,反正一切事物皆因缘引起,而决不会无缘无故发生的。希望大家明白凡事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必然引起的,这就是佛所谓的自然理法了。

我们人类不能反抗自然的理法,倘若逆法而行,就会有业与烦恼。如果发生了业与烦恼,就不能如愿去克服。在自己的因缘生活方面,会感受各种矛盾与束缚。感受束缚本身,已经是一种烦恼了。

其实,世上没有一种东西有束缚感,若问人类的生死如何?就如同河中水流一样,瀑布从上降落,自然往下流去。出生以后,自然会死亡,由于出生的因缘,所以才会出生。如果懂得生死如同水流,就很少人会高兴地说:“有孩子啦!”同样地,也不会有人因人死而痛哭了。

哭泣是一种烦恼、业。业在哭泣我们。倘若痛哭会使死者复生,不妨放声大哭罢,可惜,哭得再凶也不能使死者复生。目睹出生与衰老的姿态,可知皆由于自然的理法。因为有自然理法或法的存在,我们才有生与死的发生。世上一切皆因法而存在,倘若不知这个道理而横冲直撞,就会引发各种杂乱的感情,结果依然是烦恼。我们有了烦恼,自然会反抗,不认同发生的事件。

例如,为何只有我会落此结果呢?我为什么会贫穷呢?该怎样得到它呢?怎样取得别人的东西呢?这些烦恼会层出不穷。勉强压抑就是业,如懂得借因果理法,可得到该得的东西,得不到不该得的东西的道理,则什么也不会发生。反之,如想硬要得到不该得的东西,就会有业的产生。

如果产生业,又会变成发业润生的情形。因此,生者会死,死者会生,一定得用自然理法来解释,一想到此,世上的事情会非常明朗,凡事通情达理。可惜,我们平时无不在反叛自然的理法。

纵使嘴巴说一切诸法因缘生,事实上很难落实承认,甚至希望天下人中只有自已能免去一死,这种人何等无聊,他想其他人全死了,只有留下自己。只要是人皆会死,自己何能例外?佛说一切都受主观判断,就在于此。

眼见头发斑白,满脸皱纹的老太婆,就暗想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如此,心有未甘,就画眉反抗,或抹白粉、涂口红反抗,为的是不愿做黄脸婆;真是无聊透顶。因缘因果的理法,就是法的面貌,这叫做自然法则,自然呈现法的原理。佛教导我们要以自己的心好好领悟自然。

4.重视现在更甚于未来

很多人以为佛常常讲到未来,似乎比较重视未来。其实不然,与其重视未来与过去,不如设法充实现在。佛讲过去与未来,为的是把它当做充实现在的一项辅助原理,这一点务必请诸位要弄明白。

眼前的生活才是最要紧的,佛常说未来有极乐,或说要去极乐世界,那里有阿弥陀佛在。

读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时,也说兜率天宫上面有弥勒如来。如往东去,可在净琉璃净土上遇到药师如来,反正许多佛经上都这样写着。这些只是往东就说东,往西就说西,求上说上而已,决非特别强调上方、东方或西方,而佛说的重点始终放在眼前脚底下。

过去的生活可以反映现在,同样地,未来是现在的反映。因此,充实现在等于充实未来,讲述未来,就要充实现在,叙述过去在于反省目前。总之,我们要一直注意眼前的脚底,看着现在的脚底,就会完全明白反映过去的脚底,过去反映现在,同理,现在是未来的反映。所以,确实充实现在,等于充实未来,这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人是无聊的集合体,贪心旺盛,得陇望蜀,什么都想占为己有,倘若要去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好好反省。

佛经上写得明白,只要一日乃至七日专心念佛,临终或命终时,能够往生极乐。既然如此,为了往生,现在不妨轻易念佛就行了。事实上,一日或二日、三日乃至七日,能否如此,决非易事。倘若一辈子只念佛一、两天,倒也轻松,其实,这是对迫切需要的人讲的,针对人们最弱的地方讲的。倘若以为走捷径必能往生,那就不对了,不论如何,自己应该打开自己的世界才对。

总之,现在最重要,如果要充实未来,就一定要充实现在,充实现在是受到未来的规制,其间有法的力量存在。法是绝对的东西,这是佛的一贯想法。

四、普渡众生

1.罗汉、声闻、缘觉

前面谈到佛最先去教化的五位比丘,结果他们全都成了佛的弟子。接着,佛率领五位弟子到印度各地弘法利生。他有时到灵鹫山弘法,有时在王舍城讲经,有时去竹林精舍,有时往只园精舍布道,皈依的弟子比比皆是。

我们常听说有些叫罗汉,有些叫声闻,有些叫缘觉的人,各个阶层的弟子均有,多得不胜枚举,其中最着名的,莫过于十六罗汉,或五百罗汉,因为名叫罗汉的人不少,故有五百罗汉之称,总之,我们只觉得老老实实听佛讲经,并且认真修行的人,实在很多。

声闻者,就是老实听佛法,认真去修行,以至成为罗汉的人。缘觉者,就是据实体验自然理法的人。在众多弟子中,不乏以身实践自然理法的人,这些都是根性极佳的贤者,他们倾听佛法后,发现佛法果然合乎自然的理法,而且决心要学会它,有些人虽然无缘听佛说法,但却相信自然理法,而后自己埋首于法中,以至完成修行者,叫做缘觉的人。

反之,世上也有很多不通情理的人。当然,大家为了生活必须要工作,但是,有人只扫门前雪,不顾他人瓦上霜。

事实上,我们要学习佛的态度,不仅要为自己,也要让别人觉悟。佛之所以成佛,并非只为自己,他是为了帮助别人才成佛的,谁要成佛呢?就是要使自己和他人都要成佛,这是释尊的理想。

当年他入山修行,继而大彻大悟,为何要这样呢?为的要成佛,但是,并非自己要成佛,而是为了一切众生才成佛。

2.人人都能成佛

法华经等经典上写着“人皆有佛性”,意指人类全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因为大家皆有佛性。成佛是指众生成佛,而非指释尊自己成佛,这是释尊说的众生成佛。自己成佛就是别人成佛,我们也许以为只要自己成佛就行了,而佛却以为根本在于众生成佛,自己要成佛不难,问题在于怎样使别人成佛,这是佛的想法。

自己由人变成佛,一切众生也是人,故也必能变成佛的。总之,人皆有佛的本性,“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所以,大家口口声声说要成佛,罗汉或声闻等弟子,果然采取如佛所说的生活态度。但是,他们只想自己成佛,结果反而很难如愿以偿。

所以,佛虽然有一群弟子,但若观察他们的生活态度,的确在认真实践佛的指示,惟独在众生成佛方面,他们还差得远。

罗汉这些人虽然忠心耿耿,人数众多,却不能普渡众生,无法协助别人,纵使自己能够完成修行,殊不知也要帮助别人才行。所以,佛对众多弟子仍然不放心,即使他们能按佛的指示修行,但却忘记自己为何修行,为何而生的意义。

3.求菩萨道

佛要弟子求菩萨道,即“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修行的目标在求菩萨之道。

只树给孤独苑(祗园精舍)位于商人密集的大都市里,佛到这里弘法。有人问佛在求什么?佛告诉他们菩萨行的事。从佛经上获悉,当时有八万四千听众,或一万二千五百位听众在场。

佛在弘法时提到菩萨一语。最具代表性的菩萨有观世音、弥勒、大势至等菩萨。此外有文珠或菩贤菩萨等。佛弟子为数甚多,例如声闻、缘觉、罗汉、目莲尊者、阿难尊者、周利槃得可等数名弟子。当我们看到众罗汉图册时,竟发现有些罗汉跟狮子在一块儿,有些罗汉生活在山里,真是众多罗汉。罗汉的生活,只求自己成佛,在教团生活体中如何为众生呢?诚然,这是一项根本问题,因此出来的菩萨不在少数。总之,从大众真正自觉而跳出来的人,就是菩萨。

4.止与作

如果问菩萨行到底在求什么?那就是追求“止”与“作”。止是停止,作是做也。因此,这里含有止与做二种,那么问题是停止什么?做些什么呢?

有人说为“止作之行”,意指“止作二种之行”,也有人说成“止观之行”,“止观”一词是“止”与“观”,这是对佛弟子与信徒们说明的最根本教义。如果要问停止什么,那倒不是难事。

这是排恶修善之行。排恶是停止做坏事,修善是努力做好事。我们的心不能一直起善意,反而常生恶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人类就是这副德性。

如果说人心一定不好,并非性恶说,至少人类会受到环境感染,而常起恶心,若不接触环境,则什么也没有,碰到什么东西而起的心,一定是坏的。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有“我法二执”的执着存在,因为有执着,才会发生障碍。大家全有异常的执着,由于有这种执着,连必须要开拓的途径,也会碰到烦扰而开不成的。

结果变成执障罪业,因为有执着,才会起障碍,因为起障碍,我们才会反叛作业,因为做了业,结果等于做罪业。人们做了坏事时,自己也是在不知不觉下做成的。这并非认为坏事而有所自觉,而是在做的时候,自然变成了坏事。这就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实状。倘若谁都能觉得是坏事,就不会去做了。

然而,大家都不觉得那是坏事,可惜,人们却偏偏先做了坏事。倘若自己觉得这样不好,就停止不做,那就很理想了,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做下去,则全部变成罪业。因为是罪业,就会形成障碍。由于形成障碍,道就不能开拓,结果有了执着所以执障罪业就如此连续起来。

5.止持与作持

要求弟子们的,就是止观,或叫止做。消极上说,停止我们所作所为,叫做夏那达行。积极前进者叫做作持,属于匹帕夏那达行。要求弟子们的生活态度,有止持与作持两种。当然,对弟子们也有其他各种要求,只是止持与作持才是最根本的要求。

尤其,在止作方面,把重点放在止观的观上。反正人们都有一个习性,那就是极少会冷静地观察自己,整天糊里糊涂,紧紧张张,始终不能静下来好好反省自己,这岂不是我们的真面目吗?

佛不断要求众生在观字上下功夫,找出自觉的时间,冷静地反省或观察自己。

有些人更喜欢一天到晚穷忙碌、穷紧张,如果问他干什么呢?回答不外是忙于工作。倒不是别人有事来找,而是自己四处奔波,做这个干那个,疲于奔命。所以,止与观可让我们充分体会自己的精神生活。

总之,对一般的要求是,每天能在树下静观,即上午工作,下午照样可在树下静观。

目前,印度人也是如此,上午拚命工作,十一点半吃午饭,然后有两、三个小时在树下静静地找寻自己,利用这个机会真正地看看自己的真面目。坐在树荫下,面对着树,找寻自己,好好认识自己到底在哪里?心又在哪里?二千五百年来,印度人仍有这种习惯,甚至许多人在树下静观百日左右。

不仅印度人如此,连缅甸一带,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民众,都习惯做这项止观的功夫。印度比哈鲁州州长阿盎卡每天都有静坐习惯。

这是佛的理想,他教导弟子、信徒和众生要把握自己,好好观察自己。总之,了解自己,或确实掌握自己是非常必要的。一般人总习惯观察别人,而不爱观察自己。所以,不懂自己的一切。世上许多人总爱批评别人,而不爱批评自己,这是不可以的,站在第三者的立场来批评自己的所作所为,实在很有必要。我们都过正常的人类生活,难免都有许多缺点。可是,世人不想自己缺点,反而喜欢批评别人的缺点,这是世人的极大弱点。

从凡夫修行成佛,共有五十二个阶段,那就是借把握自己的程度,来划分五十二阶段。例如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那么,我们处在第几个阶段呢?位于十信或十住?还是处在等觉或妙觉的地位?关于把握自己或了解自己方面,佛提示许多方便法门。藉其程度来决定自己修行的阶段,因此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或弥勒菩萨等人,正好位于第四十八阶段。

佛经上说,像罗汉等人也必须要步入这个阶段,最后,罗汉全都踏上菩萨阶段,以至成为菩萨了。由此可知,逐渐完成自己,并能拯救别人,才是最要紧的。

同类推荐
  •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听禅闻道静思语:佛学中的人生感悟

    禅,正是这样一把打通现实与理想的钥匙,以超然物外的智慧、妙趣文雅的吐属,渡人于稚拙之中,醒人于妄执之间。它是世间一道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我们进入恬静平和的生活。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热门推荐
  • 穿越火线之狙神传说

    穿越火线之狙神传说

    一个曾经独来独往的CS高手,在网吧与人玩CF的幽灵模式被人阴死,按照约定,他从此不能再玩CS。酷爱FPS游戏的他,抉择之下,放弃了CS,踏上CF的征程。由一个CF新手逐渐地成长为狙击高手,这过程中他遇到过许多高手,但是都一一败在他的枪下,最终成为他登上狙神宝座的垫脚石。两大美女选手相伴左右,不离不弃,成就了一段神仙眷侣般的爱情传奇。
  • 南宋记

    南宋记

    他只是一个小混混,无意间来到了北宋与南宋的中兴时代。沉寂已久的和平被打破,狼烟四起,战火纷飞,南望伊人在故乡,北观壮士征四方。历史的车轮在无形中推动着,那种时代他该如何奔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遛到挂

    遛到挂

    一个堂堂大男人,被一条宠物狗的逼迫得在人生路上乱蹿!一个男人和一条狗的奇异冒险之旅!“去学校上上给愚蠢的孩子们上上课,待家里打打乱七八糟的各种游戏,这才是我要的单纯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啊!”。常常挂在中学老师王发的嘴边——如果他能把这句话从心里拎出来。嫌麻烦的他连女朋友都没有了,身边活物只有一条狗。可万万没有料到,就是发生在这条狗狗身上的一场意外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他再也不能悠悠然然地生活了,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麻烦”——陷入重重武林纷争,闯入一场又一场腥风血雨!在这过程中王发迅速从宅男书生化身为绝顶高手,叱咤风云。可王发并不开心,他想要回到学校,家,游戏的生活中去。为此,他不惜一切!可是,他能做到吗?
  • 梦荒纪

    梦荒纪

    在梦里可以得到你在现实世界都得不到的享受,你想要做一下梦吗
  • 法界次第初门

    法界次第初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引神

    引神

    众神沉睡中的战场大陆,冥冥之中似有神之指引,是成神还是平凡平庸,仿佛已有注定,万年的寻找不及神之引定,成神之路何在,且看今朝!!
  • 不懂你的心意

    不懂你的心意

    一年四季轮回,默默的守候,你却不懂我的心意,可我却像一个傻子一样守候着你,高一下学期忍不住的向你表了白......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汉末逆反者

    汉末逆反者

    自小无根之人,纵使胸有万千沟壑,心有破天之志,奈何这是一个讲究出身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