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9200000001

第1章 佛的生命(1)

一、佛的诞生

四月八日是佛的诞生日。他跟我们不一样,因他并非在娘胎里待过280天,据称他在母亲——摩耶夫人的胎里待了400多天才诞生。此外,他在娘胎时的情况也非比寻常。

《本生吼雀经》和《佛本生经》里也谈及这件事。这些经典里说,佛基于前生的善因,才得到善果,故降生为释迦族的王子。

在佛的诞生里,据说最与众不同,就是生下后能够立刻走路。

释迦的母亲是摩耶夫人——净饭王的王后,当她要生产时,刚好想回娘家做月子,结果在归途中,到达卡比拉国境内的一间别墅里,适逢百花盛开,她一看到百花灿烂的情景,忽然触动胎气。根据当地的习惯,只要胎气一动,树枝下垂,婴儿自然会诞生。于是,她在这个花园里,手持树枝,等待生产了。

但是,佛在娘胎里待了一年半,实在是极大的难产。摩耶夫人在产后一星期,就遗下太子去世了。反之,佛在娘胎里似乎发育得非常良好。

根据经典上说,佛是从母亲右肋的腹部附近落地。当时的情景曾用铜像制造出来。当他从右边肋腹出来时,产婆从下面接住,五位女官就用开水冲洗,此情此景,铜像上栩栩如生。

经典上说,太子出生时,走了六步,踏出余下半步时,自己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三界皆苦,我一人拯救”。如果照现在人的判断,天下那有这样谎谬的事情呢?事实上,我们只能做人为的判断,此外别无他法。

总之,佛的诞生情形是与众不同的。

据说,摩耶夫人怀胎的时候,曾经碰见过几件事情。原来,摩耶夫人跟净饭大王起初都没有子女,于是,他们极想生得一男半女,天天向天祈愿,有一天晚上,摩耶夫人得到神圣的梦言,因为,她梦见一条白象突然闯进自己肚子里,她来自忉利天(净居天),也就是佛住的世界。

据说,从忉利天搭坐白象下凡时,呈现普贤菩萨。普贤经行愿品这部经典中这样记载的。例如怎样下凡,怎样寓宿于娘胎里。

在《佛本生经》里,叙述各种以前的事,也就是出生在忉利天,成为普贤菩萨以前的种种事迹。佛的本生经在南方很流行,也叫做本生谭。

佛诞生时,立刻说话“三界皆苦”,这个三界就是指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居住的世界叫做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其中以欲界——欲念极深的世界,和我们的因缘最深。五感(即眼、耳、鼻、舌、身等五感官)、六感(即是意识),会引发我的欲念。眼指眼睛,耳是耳朵,鼻为鼻子,口是嘴巴(舌),身指身体,心为心意,彼此互相关连,聚合重叠,而构成我们的身体。一看见东西就想占为己有,一直就想听好事,想吃美食,想要快乐,想要玩乐,诸如此事,全都靠眼、耳、鼻、舌、身和意等来追求欲望,此即我们的生活实态。

若能稍稍修行,就可从欲界转生到色界,再从色界上升到无色界。

这些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呢?那就是“三界六道”。我们生活在这个六道世界里,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牲、修罗、人间、天人的世界,即此六个世界。

欲界是由六道世界一步跃过的世界,叫做声闻世界。此外,有缘觉世界、菩萨世界,直到佛的世界,这些合称十界。

佛要解救三界中受苦受难的众生,只要跃过这个痛苦世界,应该能到声闻、缘觉、菩萨、如来的世界,佛预言我们可藉六步半步,或“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到达那种世界。

二、年轻太子的苦恼

1.妻儿团聚、生活幸福

佛在29岁以前,体验了跟世人一样的生活,以此成了新生活的基础,在经典里记述各种有关佛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记录。

他到了29岁的年纪,当然结婚生子了。他的妻子是亚梭达拉公主,夫妻俩和儿子生活得十分幸福,每天的生活跟常人没有什么两样。

印度贵族的结婚条件非常繁杂。例如,一族人聚集一块儿,男人如要向其中一位女郎求婚,一旦碰到许多追求者,首先得从竞技中获胜利,通过测验才能得到那位女郎,这是当时的印度习俗。

佛当然也跟其他释迦族人较量,依照祖传顺序,最后才娶到亚梭达拉公主。不久又喜获麟儿,他对妻儿的爱自然与日俱增,那么他为何要切断这条爱的绳子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2.业与烦恼

人生有业与烦恼的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全是“发业润生”的一种业的结果,才会出生在不能如愿以偿的世界。如果我们全都能生活得很满意,当然再好不过了。实际上,我们全都不能生活得很幸福。这种无法如愿以偿的生活,为什么会如此呢?又要怎样努力才好呢?努力的结果,好坏如何,一定要仔细研究才行。总之,我们的生活不能事事如意,而且徒劳无功,那些努力全由于错误引起。

因为做事不能如愿以偿,一切想要依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殊不知后者本身就不合理。

不用说,人类必须体验生老病死的四苦。然而,我们总得想办法避免,可惜,不论怎样努力避免,也难逃死亡的命运。

因此,这是无谓的努力。因为前有人类无法避免的谛法、理法,以致引起不想得到的欲念(惑),为了要满足它,才努力活动(业)。诸如此类的业和烦恼的相互交织,操纵着人类,这就是人类生存的实态。

尤其是,年轻人的体力旺盛,同样地,他们也有旺盛的意欲,而且过分相信自己,这就是业——释尊所说身、心的活动——十分旺盛。由于欲念旺盛,就会引发连锁性的相互反应。业于烦恼的交互作用,和互相联系,促使生活更加复杂。何况,年轻人根本不曾想到有关四苦的苦恼,这可以说是年轻人的优点和缺点。目前世人正沉迷在实验主义的时代。

3.四苦

我们不分男女老少,无不想要永远年轻,但都徒劳无功。经过三年,身体当然会衰老三年,这是无可挽回的事。不论怎样努力,或费尽心机,都无法逃避这个事实。而且,努力一百次或二百次,也无补于事,由于自己无法自觉,致使一直为生老病死的四苦所烦恼。所谓四苦者,就是出生、衰老、疾病和死亡,这是人们的必经之路。但是,许多人却一直设法反抗这个事实,例如,长生不老,或早除病患,甚至也想逃避死亡。

因为死的问题是与我们生命的连续有关,所以,死虽然能够解决一切,但人们却尽力要反抗死亡,极力不想死。回顾人类千万年的历史,可知人类全都难逃一死,怎么可能只有自己能免去一死呢?人们不断在反叛大自然的理法,凡反抗或反叛心越强的人,其所感受的苦恼就越大。如果死亡来临,改以欢迎的态度,只能陷入平静的精神状态,照样也无法长生的。大家费尽心机想要长生不老,殊不知这种努力却在反抗自然定律。

4.八苦

爱别离苦的烦恼,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不得不离开所爱的亲人事物。我们乐于拥有名誉、财产和地位,或要生活得锦上添花,其实,时间一到还是必须要弃它而去。

不料,我们却对于这些满怀执着,迷恋不舍,依赖着名誉、财产、地位或自己的身体,拘泥于苦恼。同时,想尽办法要战胜苦恼。

此外,尚有求之不得苦。因为大家都活在贪欲世界里,所以,贪婪之心极强。再三追求,仍然不会满足。要求无限,所得有限。其间出现很大的差距,想要多多益善,结果都不能如愿以偿。这个误差就成为苦恼的根源。其实,给予者是根据自己的业,所以,所得的限度跟自己所造成的业是相等程度。

自己的业早已决定自己该得多少,一点儿也不能强求,大家不知自业自得的原则,结果总想得了还要得,以至烦恼丛生。

由此看来,惑(欲)、业、苦,一直在我们心里蚕食着。然而,我们一定得在生活上感受苦痛。有时为爱别离苦,有时为怨憎会苦。怨憎会苦就是苦于会晤讨厌的人,苦于碰到讨厌的事情。

甚至在家庭里会发生讨厌的事情。不论怎样和睦的家庭,有时也会发生不愉快。反正各个家庭都有问题发生,这就是怨憎会苦的烦恼。

至于五阴盛苦,就是人人都会增加年岁,逐渐衰老。感受衰老,就叫做五阴盛苦。五阴系指耳朵、眼睛、鼻孔、口(舌)、身体等五项感官而言。

眼睛不好,会表现愚痴,头发斑白时也会表现愚痴,牙齿脱落,耳朵重听,身体陷入半身不遂,因缘成熟,最后就是寂灭为乐了。总之,部份感官逐渐衰退,以至面临死亡。倘若不懂寂灭为乐的因缘,也会出现各种愚痴。这叫做五阴盛苦。眼见自己逐渐老态龙钟,心里简直无法接受这种残酷的事实。大家总想永远年轻、健壮、成功,保持昔日的风彩。这也是感受痛苦的原因之一。

佛把这些全都归纳起来,称为“四苦八苦”(生老病死的四苦,加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反正我们已经诞生人间,若不经历四苦八苦,这一辈子就休想混过去。不论愚痴或圣贤,都应有备尝这些苦痛的勇气。

反抗苦痛会碰到麻烦,碰到麻烦或困难,就会引起业的问题。

5.自我批判的重要性

我们对于事物只会下客观的判断,但是,佛却以为我们应有主观的判断。所以,佛教导我们如何从事主观的判断。倘若我们一直能够主观地判断事物,那就能很简单地了解事物,由于我们只能客观地下判断,以致产生各种矛盾。

佛所说的主观判断,譬如对生老病死而言,佛怎样下判断呢?其间有一段著名的传说。

佛因为四门出游,而悟出四苦的道理,刚好有一次带着侍从从四方之门出外游玩。这时候,他明白各个区域的状态。有时会碰到病人,有时逢到别人出葬,甚至有时也会遇到老态龙钟的人。那时候,他立刻会产生主观判断。

如果遇见老人,他马上就产生如下的判断:我将来也会像他一样,变成老态龙钟的人吗?弯腰驼背,病人姿态,四大不调和(古代印度人以为人的身体由地、水、火、风等四项要素构成,倘若四项调和,就能保持健康)。

如果看见别人出殡,他就会判断:我也会像他一样有死期来临吗?他意识到葬式的情形,必然会出现在自己身上。反之,当我们看见别人的出殡仪式,也许暗忖又死了一个多余的家伙。今天算自己倒霉,碰到这种不祥的事情。

总之,我们只能客观地判断人事。倘若能够视别人的事情为自己的事情来判断,那么,别人生病也觉得像自己生病一样苦恼。同时,只要死是我们的自业,我们就非承受不可。不论病人,或老人,只要看见他们衰老的姿态,都会这样判断:“已经是驼背弯腰的老公公,走路慢吞吞”,“真是呆头呆脑的黄脸婆”,倘若知道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那个样子,恐怕就没有理由嘲笑他们的老态了。

佛说爱别离苦,是必须要别离心爱的人和喜欢的事物,诸如此类也得有主观判断。怨憎会苦也得有主观判断。至于五阴盛苦方面,不妨看看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和身体憔悴与衰老的情形,就会主观地产生一种自觉——那是自己所造的业。总之,我们要好好自觉自己的业和苦。这样一来,对于现实中的自己所做的感受方式,自然会非常满足。可惜,我们却极难这样做,因为我们一直在客观地观察事物。

佛反复告诫我们,不论对任何事物,都得有主观和客观的观察训练。我们所处的世界,乃是三界皆苦,而我们全是苦难的众生,也是四苦八苦的世界,更是业的世界。今天,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里受尽苦痛,也是由于业的缘故。

由于过去的业,才会感受现在的苦恼,因为我们常常对于苦有某种错误的认识,并以此来理解事物,结果才会反抗这些苦恼,而无法接受现实,愤恨不平、满肚牢骚,为了克服现实生活的矛盾与束缚,在不停地努力之际,就导致各种错误。这叫做“三界皆苦”。谁会拯救三界皆苦的人间社会呢?佛说:“由我一人来救。”他怎样解救众生之苦呢?

6.舍家弃欲

现在不妨再看看佛的生活,他年届29岁,已经拥有妻儿,净饭王尚在人世,自己又是堂堂太子,生活得非常快活。此外,尚有多位仆从和侍女,日子过得自由自在。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只要能够习惯,真是有权有势,而且有地位、有名誉、有财产、有亲人和妻儿。惟一不幸的是,因为母亲当年怀胎一年半,招致难产,一周后离世而去。后来,才由姨妈抚育释尊长大成人。这是他终身最大的不幸之一,此外,在生活上简直没有什么不幸。后来,他居然肯抛弃名誉、家庭、欲望、父亲、妻子家人,而入山修行,如果没有真正的自觉是做不到的。

虽然,我们过着无聊的日子,但也仍执着于这样的生活。许多人尚沾沾自喜家世的显赫,也有不少人不断在夸耀自己家财万贯,更有人津津乐道自己家庭能够数代相续。其实,我们全都在无始无终之间,拥有远源流长的祖先,何以不谈这些,而只夸耀几代的家传呢?

如果耿耿于怀那点滴的财产和官位福禄,那么这些都会控制我们的生活。我们要以正确的看法和心得来评价自己才好。可惜,正确的观点无法左右自己,反而生活在我执的情境里(对于某件事过份执着,而忘却自己),由于我所执,致使自己被俘掳于执着的生活中。那些束缚我们的东西,也就是打扰我们修养之物,即是无聊的名誉和财产,由于过份相信自己,总以为自己精力旺盛,致使自己不能步入正途,也就是不能进入寂灭为乐之境。

然而,佛的作风却不是如此。他的生活建立在现实上面,并把是非善恶建立于主观判断上面,并且而全力去实践,其间毫无妥协之处,他完全过着实践的生活。所谓自觉的生活,就是自己只要觉得那些好,那些不好,就立刻择善实行,全力以赴,这是佛的生活态度。

同类推荐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太虚法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提倡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27年,出国巡回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国家,弘扬佛法。在巴黎首建世界佛学院,开创了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的先河。法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虽出家为僧,但救世济民之心让人感佩,是一位侠骨热肠的高僧。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热门推荐
  • 今夕何夕见此良缘

    今夕何夕见此良缘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女主是糊里糊涂穿越的混血少女,而且还是个不良少女,本文讲的是不良少女如何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会坚强,学会珍惜,学会爱的故事。
  • 裁决王剑

    裁决王剑

    在无尽的虚空中,一把通体漆黑的长剑被白色锁链紧紧禁锢,不知过了多久。他与她的相遇:“终于等到了!”“参见吾王,谢王之救赎,与王契约,化王之利器,为王裁决一切敌人,王存吾存,王在吾在,王死吾灭”一位天才的崛起,一位天才的陨落,充满传奇的故事。书友群:139204915
  • 行走在时空之间

    行走在时空之间

    一场流星雨造就了一个纵横无数位面的男人……超能失控?大家都要去,我也去!葫芦娃?童年经典必须去!各种武侠?装逼必须去啊!我的世界?泰拉瑞亚?拳皇?人生大爱,不去怎行?!诛仙?缥缈?斗破?…很多很多…随主角李墨一起穿梭无尽经典……
  • 侠岚之辗迟高飞

    侠岚之辗迟高飞

    穷奇本是天下生的神兽,为何会祸乱人间,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当穿越的张祎桐附身辗迟知道自己是穷奇的孩子时,又会有什么反应呢?他能否会救活自己的母亲。辰月和辗迟又将何去何从。一切尽情期待。
  • 寻古店

    寻古店

    在这个城市的胡同深处,有一家不起眼的古玩店。店主很神秘,整天拿着一本发黄的旧书。只有有缘人才会找到这家店,你从这家店里拿到的每样东西,都是前世留下的记忆。也许在某一天,你会找到这个古玩店,不要错过机会,进去看看有没有你前世留下的东西吧。
  • 偷心帅盟主:朝露,御江

    偷心帅盟主:朝露,御江

    岔路上,红嫁衣的女子掳了帅哥直接塞进花轿!姐姐啊,饶了我吧——你的未婚夫人称‘血魔’唉,他不整死我才怪!御江城里还有一位人人恨得牙痒痒的魔鬼王爷?我只想回家讨老婆生儿子!我不要呆在这个见鬼的变态地方——可恶的时空精灵把穿越的意外推得一干二净!什么?!还要我自己去把大家都找出来才能回到原来的世界?!
  • 因为,爱你

    因为,爱你

    “爱你。”邪魅的男子勾起红唇对面前的女孩说。“为什么?”女孩眯着眼疑惑的问着。男子没有一丝犹豫的说,“因为,爱你。”是啊,这貌似就是最好的回答,爱,要是有目的,那么就不是单纯的爱了吧······
  • 奇迹师

    奇迹师

    因为你的记忆让我存在!如今你闯入了我的世界,我要你完完全全臣服于我…恩爱情仇,欢喜冤家,奇幻热血,推理冒险,各位看官何不点进来看看…
  • 如果分离是结局

    如果分离是结局

    十年前的夏天,西瓜,蒲扇,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十年后的今天,心里满满的都是回忆。关于三藏的女儿国之旅,我只记得飘雪,垂泪,悲剧。他爱她吗?爱,因为戏水鸳鸯前“若有来世”的诺言,因为乘马离去前默默回眸的一眼。可动心又如何?她和江山,他依是无法随心摒弃。前生若不是如来,摘下红尘也可哀。友人曾问我:“若你是她,该如何?”我笑笑,说:“能如何?结局已定。”但是,如果分离是结局,我仍希望曾经相爱。
  • 超能废物

    超能废物

    我,余阳,201年考入菲斯大学——这个城市唯一的超能力学院,本以为世界和平的我,却遇到了世界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