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44400000003

第3章 爱情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密秘(3)

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长期的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羞涩,作为一种常见的人类心理现象,通常是女性比男性多,或者说主要是属于女性的,尤其是稚气未脱的清纯少女和情窦初开的青年女性。这在文学作品中有不少生动具体的描绘。

羞涩是女性美的重要方面,它使女性显得妩媚优雅、柔婉可爱。呈现出一种蒙胧美、娇柔美、含蓄美。

当然,我们说羞涩以女性为多,但它并非只是女性的专利,男性有时也有明显的表现。

恋爱中保持一定的距离,怀在羞怯心理,以便使爱情建立在更牢固的基础之上,最起码不能太放纵自己,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肯定羞怯心理,应反对一种倾向:反对恋人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之所以这样说,就是想提醒恋爱中的人,做什么事都应该把握好分寸。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自己应该掌握好,不至于引起别人的非议。

错觉心理

所谓错觉就是指对事物的不正确的反映。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错误的反映。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是爱情心理的一种错觉。不过,它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错觉不同,它是一种审美错觉。一般说来,错觉和审美错觉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是单纯地感知形态的变化,往往受生活经验、情绪状态的影响,反者则是主体对审美对象深入体验后所产生的意象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审美观念、审美心理的影响。

关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爱情错觉,美学大师黑格尔说过这样一段说:“每一个男子或女子都觉得他或她的爱的那个对象是世界上最美,最高尚,找不到第二个的人,尽管在旁人看来只是很平凡的。但是既然一切人或是多数人都显出这种排他性,每个人所爱的并不是真正的唯一的女爱神,而是每个人把他所心爱的女子看成女爱神或是比女爱神还强,我们从此就可以得出结论:可以看成女爱神的人多得很;事实上每个人也知道世上有无数的漂亮或是品质高尚的姑娘,她们全体(或是其中大多数)也都找到了她们的情郎,求婚者和丈地夫,在她们的眼中,她们都是美丽的,善良的,可爱的……等等,所以偏爱某一个人而且只爱这一个人的现象纯粹是主体心情和个人特殊情况方面的私事,恋爱者只肯在这一个人身上发现自己的生命和最高意识……”美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也指出:“如果幻想为某个人的形象所盘踞,而她的品质也有力量促成这种变革,那么一切价值都集中在这一形象上了。这个对象就显得十全十美,而我们就是所谓坠入情网。”他俩都对“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爱情错觉的心理状态作了生动、具体的描述。

出现:“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爱情错觉,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的原因,是二者相互统一的结果。

所谓客观原因,由于爱情的对象本身在外形或内心方面有着某些美的品格和特质,这些美的品格或特质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基本前提,这才有可能契合爱情的对象审美化的理想“模式”,即符合爱情的对象的审美意象化。尽管“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爱情错觉是对爱情的对象的一种不确切甚至歪曲的反映,但爱情的对象总在某些方面具有美的品格和物质,只不过被加以“扩张”、“放大”、“夸张”罢了。

爱情,离不开彼此对对方的审美观照。在这种各以对方为审美观照的“对象”时,也都在“对象”上肯定和确证了自己积极的内在本质,使对方成了“实现自我”的需要。还有,人具有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如前所述,有的人外貌一般,甚至丑陋,但他(她)却有着卓尔不凡的内在美,“情人”眼里之所以出“西施”,是在于有些“情人”重视内在美超过了外在美,爱情对象心灵的美、人格的美,精神的美、意志的美、道德情操的美、文化修养的美、智慧才能的美等,而这些美又通过他(她)们的举止、动作、谈吐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形成为一种独特的风资、风度、风骨、风采、风趣、风范、风格和风韵,从而使情人忘掉了他(她)外表上的缺陷,而钦佩他(她)内在的美,并深深地爱上了他(她)。

所谓主观原因,就是正在热恋中的人的主观情感的能动作用。作为审美者的“情人”,对其所喜爱迷恋的对象,主观感受上总会觉得是美的。这可说是爱情审美的一个带普遍性的规律。因为情人对其喜爱迷恋的对象,总难免有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这是由于爱情的神奇力量和微妙作用所造成。“情人眼里有西施”,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是“情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另外挑选恋人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因为个人审美观不同。可以说,再没有比在爱情的审美追求中更能显示各人的个性偏爱了。对所爱对象的美,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迷恋,环肥燕瘦,各有其美,你喜爱丰满一点的,他却欣赏苗条一些的。春兰秋菊,各有其妍,你喜爱文静的性格之美,我却欣赏潇洒的风度之美,是很难用一个“模子”所能规范得了的。由于对所爱者的要求各有侧重,着眼点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爱情审美规律“情人”与非情人之间在对同一对象审美时有差异。同是某一姑娘,在甲的眼里是“西施”,在乙的眼里就成了“东施”;同是某一小伙子,在甲的眼里是“潘安”,在乙的眼里就可能成了“猪八戒”。这里不存在爱情审美谁对谁错的问题。再说,由于两人真诚相爱,倾心相许,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在对方面前充分地显露出来,而发现对方的美,热恋中的人不仅用眼睛,而且还靠心灵,由于双方接触较多,彼此理解,自然了解得较深。比起一般人来,有时还会对美的独特发现。凡不是“情人”局外人,就终隔一层,能了解的和发现的就很有限了,当然眼里也就出不了“西施”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心理错觉现象,其功用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的,它说明了爱情审美观照不是机械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不是消极的物理反映,而是富有想象和创造性的心理反映。它有利于爱情的忠贞专一,可以使爱情更高尚、更甜蜜,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它甚至还可使有严重缺点的人、失去的信心的人重新领略到人生的乐趣,燃烧起对生活的热望。

然而,对“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一种心理活动,我们必须辩证地去看待它,切不可盲目地加以推崇。因为,对于缺乏理性和理智的人来说,一味沉浸在“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态中,头脑狂热发昏,就有可能播下苦涩的种子。因为正处在热恋中的人,展现给对方的都是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最中人意的,哪怕是小小的争执,也都以爱的主式传递,有着一种诱人的魅力。当一个人被热恋的情丝缠得晕头晕脑的时候,一切都会觉得“称心如意”、“美不待言”。而等到结婚以后,或头脑比较清醒的时候,对方的缺点或缺陷,就开始显现出来,甚至成了眼里抹不去的砂子。我们应该看到,有些男女爱情之所以破裂,常常是受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理错觉的影响,对对方的优缺点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从而导致了生活中悲剧的发生。因此,对于真正的爱情,既不能依赖于一时的错觉,又不能以隐瞒来骗取,而必须建立在双主共同理想、意志、旨趣的基础上,不为一时的爱情错觉而蒙住了眼睛,才不会使爱情因年华的流逝而减退,也不因境遇的变迁而消失,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历久弥新。

爱情错觉还有另外一种情形,就是自以为某个异性爱上了自己。这种主观的感觉,主要是受对方言行举止的迷惑和自身的各种主观体验的影响。产生这种“爱情错觉”的人,由于自己爱上了对方,于是想象对方也爱上自己,期盼能同样得到对方的爱。这种错觉心理入往往具有弥散作用,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常常会把对方的言行举止纳入到自己的主观框定的想象“模式”里来理解,造成对他人言行、情感、态度的错误判断。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作多情”,或叫“单相思”。这种一厢情愿式的爱情,古今中外都不少见,患这种病的人大都是未婚男女,他们在与异性相处或相遇之中,或因对方的容貌,或因对方的才华,或因对主的品德,或因对主的举止,或因对方的行为,等等,点燃了胸中的爱情之火,产生了倾心仰慕之情。

如何来对待这种“单相思”的爱情错觉呢?总的要求是采取清醒、理智的态度,不要过份地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混淆爱情与友谊的界限,要善于自我疏导,自我排遣,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工作上去,更重要的是要知进知退,不可胡搅蛮缠,死皮赖脸,丧失自尊和人格,让人家瞧不起。一旦知道了是自己的“单相思”后,要沉毅果断,斩断情丝,将它遗忘。爱情是建立在双方互爱的基础上的,自觉自愿,不能单方面的施舍或强制。

这就是我们对待“单相思”的爱情错觉应持的正确态度。当然,客观地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特别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但即使是这种深沉的爱,如果对方不能接受,也不能强求,更不能埋怨对方,要把握住感情的缰绳,把爱藏在心底,在心灵的深处默默地祝福自己的心上人能够得么幸福,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爱的追求者应具有的高尚品格。

自惑心理

各种字典、词典把“惑”释为疑惑、迷惑、困惑、惶惑。自惑,就是自我疑惑、自我迷惑、自我困惑、自我惶惑。在男女婚恋中,也存在着这种自惑心理,形成了心理障碍,往往导致爱情的失败。

为什么初次恋爱的成功率明显地高达于多次恋爱者;而恋爱次数尤其是双方恋爱次数都较多的人,恋爱的成功率反而较低呢?按理说,无论男女,经过多次失败,在爱情问题上的成熟度相应提高,恋爱的成功率理应增加,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自惑心理在起作用。初恋的成功率高,就是因为不存在这种“自惑”的心理障碍。在众多的异性中,你看中了某一个人,而对其他人视而不见,就是这个人有吸引你的地方,符合你的“审美意象化”,随着交往和了解的增加,更加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两人的情感是真诚、单纯、坦率的,心理的比较度低,不存在同以往的恋人相比较、以及懊丧与否的问题,只要自己感到中意,切合自己择偶的理想“模式”,符合自己择偶的审美意象化,就会自然而然地确定关系。多次恋爱以后,心态就不那么单纯了。他(她)会将现在的恋人与过去的恋人相比较;衡量他(她)们的优劣长短;他(她)会更加慎重其事,瞻前顾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力求尽可能避免重踏前辙;他(她)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更加世故,也更加讲求实际,心理的负担也更沉重,等等,这样,双方在谈情说爱时心有戒备,相互设防,缺乏初恋时那种纯真,矛盾冲突自然也就相应增多,恋爱的率自然也就比较低了。

爱情的自惑心理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所谓爱情“自惑”,就是在爱情上的自我疑惑、自我迷惑、自我困惑、自我怕惑、自我干扰,使自身产生了心理障碍,以致形成了一种爱情的自我阻力,自己乱了自己的阵脚。当然,谁也不会给自己过不去,但由于不自觉地干了一些蠢事,造成了自己爱情上的失败。

爱情的自惑心理有各种表现,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自卑心理。自卑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相貌平平,有的是因为身材矮小瘦弱,有的是因为有某些生理缺陷,有的是因为家境不好,有的是因为出身卑微,有的是因为学历不高,有的是因为职位低下,有的是因为过去曾有过失足,等等,不一而足。也有的人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由于过去与异性接触少,一旦与性接触,就莫名其妙地感到自卑,就像电影《我们村里的年青人》中的曹茂林,他勤劳、朴实、忠厚而聪明,什么活一学就会,外号叫“七十三行”。他爱着同村姑娘孔淑贞,但他在孔淑贞面前,又害羞又紧张,狼狈不堪,甚至语无伦次,结果自然也就谈不下去了。这是最常见的自惑心理。

二是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人自身的长象、经济条件不错,自视甚高,提出了过高的择偶标准。据报刊调查,在京、津、沪等大城市,有一些大龄女青年找不到爱人,就是这种自负心理在作怪。她们或认为自己出身于高干家庭,要求男方也是高干子女;或认为自己家庭经济条件优裕,要求男方的家庭经济条件至少不要比自己的家庭差;或认为自己是硕士、博士,要求男方学历比自己高,至少不要低于自己;或认为自己的工作岗位好,职们高,收入多,要求男方不比自己差。她们自我感觉良好,坚持择偶的高标准,不肯屈尊俯就,结果“高不成,低不就”,就只好作“单身贵族”、“独身女郎”了。

三是对比失落心理。这是指一个人有过多次恋爱的经历,总是拿后面的恋爱对象与前面的恋爱对象比,这种相互对比必定会干扰心理的平衡效应,从而造成了爱情上的自惑心理。

互补心理

马克思常把夫妻关系比喻为一只圆球,而夫妻各方只是圆球的一半。马克思说,每个青年人的重要任务就是找到那个和自己相配的另一半。然而,并不是任何两个半球都能组成一个吻合的圆球。“相配”,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组成理想的圆球,两个半球必须“吻合”!

同类推荐
  • 应该读点心理学

    应该读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从情绪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求职心理学、办公室心理学、推销心理学、经营与管理心理学方面入手,以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形式,论证了如下方面的问题:怎样了解人的心理,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收获幸福和快乐,以及怎样利用人们的心理来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 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

    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

    本书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并结合大量实践例证归纳、总结而成。不仅内容翔实,而且结构严谨,既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妖言之术,而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观人、识人宝典。《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切入角度好,以人的相貌、言行、衣着、习惯、血型与星座、交际、职场等为主线,由表及里解读人的性格特点、气质修养与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使你在把握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人与事有一种先知感,同时对自己的成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

    紧张、焦虑,这成为对当今中国人心理状态最贴切的描述。其实,中国人一直过度紧张,供奉中庸与和谐的中国人一直没能学会淡定平和《过度紧张》作者臧一民从国民性出发。从历史典籍和当今社会现状中寻找分析的素材,深挖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渊源,总结七种造成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基础。
  • 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本书讲述了第一印象是识别人的首要先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总是以第一印象作为认识一个人的先决条件。若第一印象”定格”,形成心理定势,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际交往的态度与取向。
  •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行为心理学

    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皱眉凝眸……这些行为都是“语言”,聪明的女人总能够通过人的这些行为读懂那些“言外之意”。本书就是通过介绍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所体现的内心世界,引导女人充分发掘自身的细心、感知力等天生的性别优势来掌控自己的身体行为语言、读懂他人的行为语言,从而成为生活中善解人意、举止有度的俏佳人。
热门推荐
  • 鼠妇

    鼠妇

    十五岁之前觉得时间很慢,25岁之后觉得时间很快。喜欢思索,但总也想不明白。
  • 夜澜卧听风吹雨

    夜澜卧听风吹雨

    顾小澜认识蒋陆宇是在她爸妈抱着刚出生的她从医院回家的路上;上下班高峰期的L市交通总是让人着急,她爸顾天明在堵车途中与昨天刚搬到自家隔壁的蒋家爹地蒋峰一人一句的抱怨起来,一场堵车让两个男人的友谊萌芽了,而后一代的悲剧,也正是从这一次的相遇开始……
  • 战霸乾坤

    战霸乾坤

    杨修,因天赋太高,不能正常修炼,被沦为废物。却偶得系统支持。成功咸鱼翻身,成为千年难见的天才。什么是天才中的天才中的天才,杨修便是。看他叱咤江湖,成就新一代帝王!!!读者盆友们好,推荐票到10票的时候我会加一更,100票再加一更,200票还会加一更,谢谢大家支持我的处女座。我是学生党,所以一天只写一更了。晚10点发。
  • 穿越之哀家是老佛爷

    穿越之哀家是老佛爷

    一招穿越成为皇帝额娘,宫里人人接称太后老佛爷!正为自己穿越的身份感到无比自豪的时候,青梅竹马突然出现,说破自己惊天身世秘密。正当悠闲的当着皇帝最敬重太后老佛爷的时候,国家沦陷!皇上说:“皇额娘,儿子发誓今日楚运失守,来日定夺回大好江山,夺回之日便是接皇额娘回宫颐养天年之日。”青梅竹马说:“芙儿,别回宫里了,我带你远走高飞!”贴身侍卫说:“太后在哪,臣就在哪!臣一生护太后一世平安!”
  • 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经方治疗脾胃病研究

    本书从经方的治法、组方、方解、服用方法、放歌趣记及历代论述、现代研究、临床医案举隅等方面对经方治疗脾胃病进行全面论述,力求将张仲景治疗脾胃病的思想展现给读者。
  • 花心白富美邪少手到擒来

    花心白富美邪少手到擒来

    豪女林喻单身撩汉,富家邪少手到擒来,晨殿下不能容忍,全球追妻。
  • 17岁的青春

    17岁的青春

    主人公夏沐幽和李萧宇从小青梅竹马可是7岁那年李萧宇去了国外从此了无音讯。10年后,17岁的夏沐幽来到了瑟穆特学院读书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极其像李萧宇的男孩,他是否就是她找寻了许多年的男孩。又有什么样的事情在等待着她呢?
  • 学习是不需要教的:发现与解放的教育

    学习是不需要教的:发现与解放的教育

    本书针对学习提出了发现与解放的理念,充分演绎了学习是一种本能,告诉家长和老师如何在教育中充分解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的生长,主动的学习。为家长提供了实操性强的方法、细致到课堂,关怀到生活的点滴。
  • 妖魂情仇

    妖魂情仇

    它坐落在村当中临街,挨着大路,院子坐北朝南,绝对是个阳宅。但是它的破败和沧桑却令它有呈现给人它不变的阴森和荒凉,仿佛它永远被被阴沉沉的天幕遮盖着,好像太阳也偏了心不朝它晒。它就是柳树村有名的百年老屋——鬼屋。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