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52500000032

第32章 泻剂(6)

泻热

(隰草)泻胃中热呕芦根(专入肺胃。兼入心)。治无他奇。惟清肺降火。是其所能。凡人胸中有热。则火升上呕。逆气不下。脾肺热起则消渴便数。甚至不能少忍。(金匮玉函治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芦根五两锉。以水三大盏煮服。)故必得此苦寒以治。则诸症悉除。(汪昂曰。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便。三经有热。则小便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芦中空。故入心肺清上焦热。热解则肺之气化行。而小便复其常道矣。)且解虾鱼中毒酒毒。然此止宜实热。不宜虚寒。若误用之。必致见害。取逆水土内甘美者效。若露出水者。损人。去芦节。

泻热

(山草)泻热辟时行不正贯众(专入肝胃)。即俗称为管仲者是也。味苦微寒无毒。世遇天时行不正之气。人多用此置之水缸。使人食之不染。且不独力能解毒。凡遇崩中带下。并症瘕斑痘。虫蛊骨鲠。皆可用之。盖以苦能。寒能散热故也。(以诸症皆因热成。)昔王 百一选方。言食鲤鱼羹。

为骨所鲠。百药不效。或令以贯众煎浓汁连进。一喀而出。可见软坚之功。其殆若是之神矣!形似狗脊而大。汁能制三黄。化五金。伏钟乳。结沙制汞。解毒软坚。

泻热

(隰草)泻肝经风热青葙子(专入肝)。即鸡冠花子者是也。备要又言即草决明。味苦微寒无毒。入足厥阴肝。凡人一身风痒。虫疥得蚀。口唇色青。青盲翳肿。多缘热盛风炽所致。(亦有不尽风热者。此则专就风热言。)书言服此目疾皆愈。唇青即散。三虫皆杀。风痒即绝。无非因其血热除。(寒能胜热。)血脉和。而病自可愈耳。无他义也。但瞳子散大者切忌。(以能助火。)类鸡冠而穗尖长。捣用。

泻热

(苞木)清肺凉胃解烦除呕竹茹(专入肺胃)。味甘而淡。气寒而滑。凡因邪热客肺。肺金失养。而致烦渴不宁。

膈噎呕逆。恶阻呕吐。吐血衄血等症者。皆当服此。(诸症皆就肺胃热论。)盖味甘则中可安而烦不生。味寒则热得解而气悉宁。(又皮入肺上焦。温胆汤用之。)所以金匮之治产后虚烦呕逆。

则有竹皮大丸。千金之治产后内虚烦热短气。则有甘竹茹汤。(竹茹一升。甘草茯苓黄芩各二两。水煎服。)产后虚烦头痛。短气闷乱不解。则有淡竹茹汤。皆有至理内存。不可不知。取竹刮去外膜。取二层如麻缕者良。

泻热

(苞木)清脾胃凉心止渴除烦竹叶(专入胃心)。体轻气薄。味甘而淡。气寒微毒。据书皆载凉心缓脾。清痰止渴。

为治上焦风邪烦热。咳逆喘促。呕哕吐血。一切中风惊痫等症。(杲曰。除新久风邪之烦热。止喘逆气胜之上冲。)无非因其轻能解上。辛能散郁。甘能缓脾。凉能入心。寒能疗热故耳。然大要总属清利之品。合以石膏同治。则能解除胃热。而不致烦渴不止也。(叶生竹上。故治上焦。仲景治伤寒发热大渴。有竹叶石膏汤。乃假其辛寒以散阳明之热邪也!)竹生一年。嫩而有力者良。(心尤妙。)

泻热

(苞木)泻心热天竺黄(专入心)。系天竺国之竹。精气结成。其粉形如竹节。味甘气寒。与竹沥功用略同。

皆能逐痰利窍。但此凉心去风除热。为小儿惊痫风热。痰涌失音。较之竹沥。其性和缓。而无寒滑之患也。(味甘故缓。)今市肆多骨灰葛粉杂入。不可不辨。

泻热

(乔木)除肝热泻肾气秦皮(专入肝胆肾)。味苦气寒。色青性涩。功专入肝以除热。入肾以涩气。是以因风而见湿痹惊痫目障之症者。则当用此苦燥苦降之味以除。因脱而见崩带肠 下痢之症者。则当用此取涩寒气以固。如仲景白头翁之用秦皮苦涩之类。(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等分。)老子云。天道贵涩。惟涩故补。服此不惟泄热止脱。而且益肾有子矣。至治赤眼肿痛。则合黄连等分频点。并秦皮一味。煎汤以洗甚效。(或加滑石黄连等分。出外台秘要。)但此气寒伤胃。总不宜于胃虚少食之人耳。出西上。皮有白点。渍水碧色。书纸不脱者真。大戟为使。恶吴茱萸。

泻热

(乔木)解郁热狂燥疝瘕蛊毒川楝子(专入心包小肠膀胱)。即苦楝子。因出于川。故以川名。又名金铃子。楝实者是也。

味苦气寒微毒。凡人冬时感冒寒邪。至春而发则为温。以致症见狂燥。并疝瘕。热被寒束。

症见囊肿茎强。掣引作痛。与夫寒热积聚。(积由五脏所生。聚由六腑所成。)三虫内蚀者。

俱宜用此调治。(有虫耗其津液而渴。须用此根叶加麝以投。)以苦主有泄热之功。寒有胜热之义。故能使热悉除。而毒蛊瘕疝。亦得因其自心下降。由于小便而乃泄矣。但人止知此为除疝之味。(内经七疝。曰冲、曰 、曰 癃、曰狐、曰 、曰瘕、曰厥)而不知有逐热解狂之力。以至废而不治。即其治疝。亦不分其是寒是热。是偏是平。与夫偏有错杂多寡之异。

其痛亦不分其所痛之处。是否自下而上。从上而下。(治病要在辨症。)惟计古方茴香川楝。

历为治疝千古俎豆。讵知疝属于热则痛。必见囊肿茎强。其痛亦必从下而上。用以川楝纳入以为向导。则热可除。(热疝必用。)如其疝并非热。其痛自上而下。痛引入腹。且有厥逆吐涎。非用辛温不能见效。若以川楝同入。则于理不免岐而二矣。(寒疝不宜用。)然古人立方治疝。偏以川楝同投。其意奚似。盖缘邪有错杂。则治不得不尔。若以错杂之邪而概用以辛燥。不更使病相左乎?绣尝语诸同人。凡人用药治病。须当明其偏平。偏症偏治。平症平治。错杂多寡不一之症。则即当以错杂不一以治。(括尽治病种类。)昔绣治一族叔字次周阴疝。其症是偏不平。毫无一症混杂。乃有附城一医。必执古方。用以川楝。绣谓病症不杂。何须用是。然终谓其古方所用川楝。稽书何无一语活动。间有指属反佐。亦无一语申明。以致蒙混不解。(书不尽言。)绣只据理投服。随手辄应。而不为方所执。及阅张璐本经逢原。其辨川楝功用。分为阴阳二疝。及有错杂之邪必用川楝之说。始叹理道本同。而古人则先于我而获。绣益信己所治族叔之病。而不敢用川楝者。未始不有理存。而竟所揆而如一也。(理终不易。)否则几为古方所误矣。故凡疝因热邪。及因蛊虫内蚀。宜于川楝。若使脾胃虚寒。症属阴疝。则川楝其切忌焉。楝以川产为正。去皮取肉。去核用根。有雌雄二种。雄根色赤。无子。大毒忌火。雌根白子多微毒。可采。去青留白。单味酒煎投服。治疟。煎汤洗之。可治中蛊。即时吐出。茴香为使。

泻热

(灌木)消肝热治青盲密蒙花(专入肝)。因冬不凋。花开蒙密。故以蒙名。甘而微寒。功专入肝经。除热养营。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虚则青盲肤翳。热则赤肿眵泪。目中赤脉。及小儿痘疮余毒。

疳气攻眼。得此甘能补益。寒能除热。肝血足而诸症无不愈矣。然味薄于气。佐以养血之药。更有力焉。取蜀中产者良。酒浸一宿。候干蜜拌。蒸晒三次。

泻热

(山药)敛内郁热起柿蒂(专入肺胃)。味苦气平。(时珍谓其苦温。似非。)虽与丁香同为止呃之味。然一辛热而一苦平。合用深得寒热兼济之妙。(医通本草谓济生方治呃逆。专取柿蒂之涩以敛内蕴之热。丁香生姜之辛以散外郁之寒。)如系有寒无热。则丁香在所必用。不得固执从治。必当佐以柿蒂。有热无寒。则柿蒂在所必需。不得泥以兼济之必杂以丁香。是以古人用药。有合数味而见效者。有单用一味而见效者。要使药与病对。不致悖谬而枉施耳。(竹茹芦根。则较柿蒂性凉。)柿霜专清肺胃之热。能治咽喉口舌疮痛。肠风痔漏。然必元气未离。始可投服。若虚烦喘嗽切忌。柿干同于柿霜。但力少缓。俱忌蟹。

泻热

(山果)泻胃肺热结梨(专入肺胃)。成于秋。花皆白。得西方金气之最。味苦微酸。气寒无毒。功专入肺与胃。凡胸中热结热嗽。痰咳便秘。狂烦咽干喉痛。中风因热反胃不食。(反胃有因热成。有因寒致。不可不辨。)并汤火伤疮痈疽目障。丹石热气。一切属于热成者。惟食梨数枚。即能转重为轻。消弭于无事。(总录反胃转食。药物不下。用大悉尼一个。以丁香十五粒。刺入梨内。纸裹煨熟。圣惠方治小儿风热。昏懵燥闷不能食。用消梨三枚切破。同粳米煮粥以食。时珍曰。按类编云。一士人状若有疾。厌厌无聊。往谒杨吉老。诊之曰。君热症已极。气血消烁。此去三年。当以疽死。士人不乐而去。闻茅山有道士。医术通神。而不欲自鸣。乃衣仆衣。诣山拜之。愿执薪水之役。道士留置弟子中。久之。以实白道士。道士诊之笑曰。汝便下山。但日日吃好梨一颗。如生梨已尽。则取干者泡汤。食滓饮汁。疾自当平。士人如其戒。经一岁复见吉老。见其颜貌腴泽。脉息和平。惊曰。君必遇异人。不然。岂有痊理。士人备告吉老。吉老具衣冠。望茅山设拜。自咎其学之未至。此与琐言之说仿佛。观夫二条。

则梨之功。岂小补哉。然惟乳梨鹅梨消梨可食。余梨则亦不能去病也。)然必元气素实。大便素坚。方可与食。(宗 曰。梨多食动脾。少则不及病。用梨者当斟酌之。惟病酒烦渴人。食之甚佳。终不能却疾。)若使元气虚弱。误啖多致寒中。盖梨是冷利之物。服之中益寒冷。金疮乳妇。亦忌投服。恐血得寒益凝。岂可概谓能食而不审而别之乎?捣汁熬膏良。姜汁蜜制。清痰止嗽。用莱菔与梨相间收藏。则不烂。

泻热

解心胞胃热止消渴西瓜(专入心胞胃)。内穣。今人遇值三伏天燥。不论男妇大小。朝夕恣食。诚以燥渴之极。

得此味甘色赤。能引心胞之热。下入小肠膀胱而出。令其心胸顿冷。烦渴冰消。故书载治太阳(膀胱)阳明(胃)中 及热病大渴等病宜投。(如春温夏热等症。)并有天生白虎汤之誉。

惟是禀气素浓。遇热消渴。及伏气发瘟。得此如汤泼雪。若以脾胃素虚。恣服转渴。朝夕恣食。必待膈滞上涌。或泻或肿或胀。元阳已削。方为觉误。悔莫及矣。卫生歌云。瓜桃生冷宜少食。免至秋来成疟痢。又瓜本寒。曝之寒气益聚而寒矣!犹之油性本热。经火煎熬。则其性稍革而不热矣!因述此以为好食瓜者一箴。

泻热

(金)泻肝胆积热除目翳铜青(专入肝胆)。即俗所云铜绿者是也。与空青所产不同。铜青气禀地阴。英华外见。

藉醋结成。故味苦酸涩气寒。能入肝胆二经。按酸入肝而敛。所以能合金疮止血。苦寒能除风热。所以能去肤赤及鼻息肉。苦能泄结。所以醋蘸喉中。则吐风痰而使血气心痛皆止。为散能疗喉痹牙疳。醋调揩腋下。治胡臭。姜汁调点烂沿风眼。(锦囊用真川连三钱。杏仁八粒。

去皮生用。生甘草六分。胆矾一分。铜青三分。大元枣一枚。水煎乘热搽眼。)去疳。

所治皆厥阴之病。(时珍曰。吐痰须观人之虚实强弱而察其脉。乃可投之。)

泻热

(石)散上焦积热软下焦积块海石(专入肺肾)。即书所云浮石者是也。其石系水沫结成。浮于水上。故以浮名。色白体轻。味咸气寒。(时珍曰。其质玲珑。肺之象也。)盖既有升上之能。复有达下之力。其曰能治上焦痰热。目翳痘痈者。以其气浮上达之谓也。能治诸淋积块瘿瘤者。以其咸润软坚之意也。(余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至于实则宜投。虚则忌服者。以其忌有克削之气也。味咸者良。煨过水飞用。

泻热

(石)泻肝积热除内外目翳空青(专入肝)。感铜精气而结。故专入肝明目。盖人得水气之清者为肝血。其精英则为胆汁。开窍于目。血者五脏之英。注之为神。胆汁充则目明。减则目昏。铜亦清阳之气所生。其气之清者为绿。犹肝血也。其精英为空青之浆。犹胆汁也。其为治目神药。盖亦以类相感耳。(出时珍)况人多怒则火起于肝。水虚则火起于肾。故生内外翳障。得此甘酸大寒以除积热及火。兼之以酸则火自敛。兼得金以平木。故治赤肿青盲。其空青所含之浆。可取点眼。壳亦磨翳要药。书云不怕人间多瞎眼。只愁世上无空青。但空青中水久则干。必须验其中空内有青绿如朱者即是。如无绿。青亦可。不必拘泥。(圣济录治黑翳覆瞳。用空青矾石烧各一两。贝子四枚。研细日点。)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穿越千年去救你

    穿越千年去救你

    一朝穿越,只为改变他的一生,却不知,丢了心,原以为可以永远守护这份幸福,可老天却和她开了个大玩笑…………
  • 王爷多情:冷宫医后要休夫

    王爷多情:冷宫医后要休夫

    二十一世纪医学奇才穿越成皇帝恨之入骨的弃后,面对阴狠嫔妃,不用宫斗用毒斗,皇帝无情,就来一场红杏出墙,还要毁你天下,断你生路!他冷魅邪佞,她惊才天下,两强联合,扭转乾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之镜界

    妖之镜界

    从记事以来就可以看见妖怪的李代,从小因为向周围人到处和别人提到,因此受人排挤甚至欺负。之后从初中以后李代决定无视妖怪做一个普通人,所幸,不知为何大多数妖怪见到李代大多数都绕道走,剩下的那些当感觉到李代就直接躲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李代逐渐走向成年,在一次超市举办的抽奖活动中竟然获得了日本包食宿七日游这种只有出现在电视上的大奖!在日本的旅行之中李代相遇到了只有俩只尾巴的九尾妖狐,故事从这里开始。
  • 遁世仙语

    遁世仙语

    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子干出来不普通的事,有点傻,有点呆,在一片幻界大陆上和自己战斗,和世界战斗,他的眼里,没有世界的顶点,只有自己和生死兄弟走过的一条路,善与恶的挣扎,没有尽头的尔虞我诈,权利的支配和人性的哀伤,到底会让沈天流入何方?
  • 来世还是你的宠

    来世还是你的宠

    她本是一狐仙,可却恋上了人类,三界所不允许的。可曾经的温柔呵护,却是她死也割舍不下的,不喝那孟婆汤,她要生生世世记得他,哪怕只能远望。可是残酷的事实明了后,还可以做到无怨无悔吗?
  • 云淡风轻闯乾坤

    云淡风轻闯乾坤

    下古时代,神魔人鬼共同占据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地球,互相利用,互相攻击,纷争和制衡的戏码不断上演。一个小婴儿,阴差阳错地被水火二神附体,无端地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对象!她会有怎么跌宕起伏的命运呢?又有怎样的爱恨情仇呢?请您开卷有益,一探究竟吧!
  • 世上只有一个你

    世上只有一个你

    都说防火防盗防闺密,她叶琴清一时失策,居然连闺密跟未婚夫珠胎暗结了都不知道,等到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却想不到的是,一次出差,遇到腹黑难缠的石一飞,第一天认识就被xxoo.第二天就被莫名其妙的带去见父母~~~然后~
  • 魂动九霄天

    魂动九霄天

    人生有灵魂,灵掌生死,灵醒则人生,灵灭则身死;魂掌天理,魂醒则掌天,魂灭则灵陨。灵与魂的结合:神魂动,苍穹变,武道极,破苍天。基本会保持一天一更会不定时爆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投投推荐票和收藏一下
  • EXO之那些花季错过的人

    EXO之那些花季错过的人

    离开这座城市的那天,她没有去和任何人道别。天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无暇,她的心却完全像是透明了,她的身体轻盈剔透,脚步蔓蔓。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每个人都看不见她了,她冲撞着每个路过的人和车,可惜什么都是虚幻的,;什么都是奢望了;什么都错过了…………满天飘雪的时候,那片花海再次扬起青春的气息,她的眉眼,她的唇角,她的身体终于在千年冰榻上有了生命的迹象……“我来了,你们还好吗?”再次苏醒的她,只为前身的一个梦,可截然不同的她们却意外都爱上同一个他们,是注定还是错误……
  • 圣诞的信封

    圣诞的信封

    安风在生命中最好的时间遇到了铭珠,可他却没有珍惜这段感情。当真正失去的时候,也只能默默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