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0400000006

第6章 大脑就爱找借口(5)

有心理学家对此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男性中形型人略多,而女性中色型人稍多。从年龄段上进行分析,二三十岁的女性中色型人居多,尤其是三十多岁的女性,色型人的比例达到70%。可见,成年人中色型人的比例较高。对此,心理学家的解释是,日常所见的事物对大脑的发展会产生刺激,而现代社会中,我们生活的色彩远比以前要丰富得多。身处色彩缤纷的世界中,人对颜色也会变得敏感,色型人也因此增加。

在实验调查过程中,心理学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假如一个人的主要工作是绘制色彩丰富的图案,那他与颜色相关的细胞一定相对发达。而长年看某种特定形状的人,对该形状产生反应的细胞自然发展迅速。

可见生活环境和自身经历,也会影响我们大脑对色彩和形状的敏感度。其实,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这种大脑系统,并非人类的专利。有实验表明,在正常环境中喂养长大的动物,对各种光的刺激作出反应的细胞均得到发展。在竖条纹的房间中喂养长大的动物,只有对竖条纹作出反应的细胞得到发展,而对横条纹作出反应的细胞几乎不存在。

这样就是为什么生活环境相同的人,比如夫妻、兄弟姐妹、朋友同事,不分男女,多属于同一类型。因为生活环境相同的人,常常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颜色和形状,对颜色和形状产生反应的细胞发达程度也大体相当,从而产生了对色彩或形状相类似的偏好。

那么,我们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影响了我们对色彩和形状的感知,那么反过来,对色彩或形状的感知,又会对我们自身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色型人和形型人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呢?很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了这两类人的性格差异。

德国精神病理学家恩斯特·克雷奇默(Ernstkretschmer)在性格分析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而他的学生们则对色型人和形型人的性格差异进行了研究,并搜集到大量有价值的数据。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容易受形状影响的人不善言谈,社交是他们的弱项;而容易受颜色影响的人,性格开朗,善于交际。

但是,也有持相反意见的,认为色型人趋向内向,神经敏感,形型人你性格爽朗。总之,不同的实验方法,总会带来一些结果的差异。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也不必要深究。重要的是,了解其中的原理,并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义地去提高对色彩和形状的感知,尤其是对幼儿的培养和智力开发过程中,躲让孩子接触五颜六色的东西,多给孩子玩不同形状的玩具,这些都有利于刺激他们大脑对色彩和形状的感知,促进智力的发育。

我们如何做到一目十行

我们用“一目十行”来形容一个人读书的速度之快,那么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怎样做到“一目十行”的吗?如果我们没有每一个字都看清楚,又是怎样做到将字里行间的意思融会贯通的呢?这就涉及到感知心理中的脉络效应了。而脉络效应可以加快我们的阅读速度,同时,也可能让我们忽略细小的错误。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下面一个小朋友和妈妈逛街购物后写下的日记:

7月3日 晴

今天,和妈妈一起去西单和王井府买东西,我特别喜欢王井府,王井府很热闹,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下次妈妈再去王井府,我还跟她一起去!

看完这篇日记,可有发现异常之处,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没什么异常。那么,请再仔细看一遍。实际上,“王府井”写成了“王井府”。但是,很多人都没有看出来。一般都是注意力特别集中的人,才能发现这一错误的。

为什么连续几处的明显错误,还是没引起读者的注意,一目掠过了呢?这是因为读文章时,大部分人都会跟随文章的脉络推测下面的内容。受到前面“西单”的影响,人大多会推测后面并列的也是地名,于是对后面的内容只是大体浏览一眼,便估计就是“王府井”。所以,就不太容易发现其中的错误。这正是“脉络效应”,让我们自以为然。

除了文字认知存在脉络效应,图形和听觉等认知也存在脉络效应。例如,如果单纯地把○和△罗列起来,我们看不出它们代表什么。但如果勾勒出脸的轮廓,我们就能看出○是眼睛,△是嘴巴。单独把眼睛、耳朵、鼻子等器官画出来时,如果画得不够生动形象,有时别人看了也难以识别。可是,如果先把一张脸的轮廓画出来,再把器官安放在脸上适当的位置上,那么即使画得不太形象,我们也能迅速认出这是眼睛那是鼻子或耳朵。在这里,脸的轮廓也是一种脉络,它可以帮助我们一眼识别眼睛、耳朵和鼻子等器官。

脉络效应的“威力”相当强大,我们很多人不知不觉中都在受到它的影响。比如,我们常常将手写的“13”和“B”混淆,而只有与前后文相联系,我们才将二者快速识别。又比如,写电子邮件时,我们写完一般都会回头检查一遍,以确认没有错别字和丢字漏字。可是,通常都很少发现错误。其实,这就是受到脉络效应影响的结果。

事后发现时,对于因自己的疏忽大意犯的错误,我们也许会感到悔恨和气愤。但是,其实不必大惊小怪,这只是我们认知系统的特性之一,而且每个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脉络效应对认知的影响,也提醒我们“一目十行”要视情况而定,需要仔细阅读的文章、文件,或者在做文字校对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更高的准确率,我们便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而应该一字一句地细心阅读,才能尽量避开脉络效应的影响。

为何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看人、看事还是看景,经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是说,在现实环境中(相对于梦境),我们会突然感到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某种画面或某些事情。在心理学上,这种体验被称为“既视感”。

看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记得其中宝玉与黛玉第一次相见的场景: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宝玉在黛玉身上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经历其实几乎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有些人即使第一次见面,却莫名地觉得亲情和熟悉,仿佛已经认识很久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不是真如一些人所说的存在前生往世呢?

关于这种体验出现的原因,前生往世我们无法做考究,倒是医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下面一些解释的理由,可以解开心中的疑惑。

首先,似曾相识源自大脑的错误储存。

医学上对“似曾相识”有这样一种解释:每个人的大脑都会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域,当你看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把这些记忆先放到缓存区里面。但有的时候,大脑会把这些记忆储存到错误的地方——历史记忆区。于是当我们看着眼前的事情,就会感觉自己好像经历过一样。尤其当我们疲劳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容易发生。

其次,似曾相识是过去的记忆惹的祸。

心理学家认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我们接收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很多很多,有的我们会刻意记下来,但有的我们却不会在意,这些记忆就变成了无意识的记忆。而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和情景的时候,这些事物会刺激我们的储藏在大脑里的一些记忆,让我们曾经经历的记忆与现状进行匹配,于是,似曾相识的感觉便产生了。

再次,似曾相识是现实与虚拟信息的产物。

有一些心理学家也认为,我们未必都真的经历过那些“相匹配”的事情。但是,我们做过相匹配的梦,看过相匹配的小说、电视、电影,它们通过各种虚拟的场景,给我们提供“相匹配”的信息。于是,当我们在面对一些与这些虚拟信息相符合的场景的时候,便会突然想起我们忘记的梦,或者是忘记的小说和电视电影的情节。这样,便产生了似曾相识的错觉。

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经常在外旅游的人、喜欢电影小说的人和想象力丰富的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生活中会来得更加频繁。因为他们的信息来源要远远比其他人多。

除了以上这些人容易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关研究结果还发现有以下特点的人,也较其他人更容易产生似曾相识的情况。

一方面,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出现似曾相识的现象。这是因为与情绪相关的记忆我们会更容易记住。所以,曾经的恋人在很多年后,还记得分手前说过的话、经历的事,甚至连一个动作也那么历历在目。

另一方面,青年人和更年期的人,相对于年幼和年老的人,更容易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和人体的内在状况有很大关系,由于内分泌剧烈变化,情绪不大稳定,记忆也就变得活跃起来,那些无意识的记忆,不需要去想,就可以深刻地映现在我们的大脑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于强烈、过于频繁的“似曾相识”并不好,它意味着储存记忆的脑细胞正遭受着强烈刺激,而这很可能是癫痫的前期症状。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细心体察自己的情绪和感觉,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当出现奇怪的感觉时,可以科学地给自己一个解释。就像对待似曾相识的感觉,既不要将其说得玄乎其玄,也不要忽略其存在,如果过度出现这种感觉,及时地咨询有关心理专家,是最安全的做法。

为什么说视觉并不可靠

俗语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的意在告诫人们道听途说的不要相信,很可能是虚假的;只有自己亲听所见才是真实可信的。不可否认,眼睛是人的感觉器官中最直接,最能反映事物原貌的。但眼睛看见的是否真的就是事物的本身呢?

视觉是一个生理学词汇。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人们感知到的很多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而人的心理通常会干扰视觉的正常工作。据统计,在五官中,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0%以上。视觉获得的信息并不可靠。

和平小镇发起巨大洪水,闹市里走出喷火恶魔?这难道是好莱坞大片提前泄露的片花?且慢,旁边的情侣笑得没心没肺,孩子们在悠闲地吃冰淇淋!这就是街头立体画家们开的一个个以假乱真的视觉玩笑…

艺术学院毕业的尼森,尤其喜欢壁画,他在世界各地临摹和研究壁画。整整两年,他每天画足八个小时。有一次,他在街上碰见一位街头画家,在意大利他们被称为madonnari,就是到处旅行和自由生活的流浪艺术家。

节日里,madonnari会在步行街或公众广场用彩色粉笔创作图像,靠捐赠和佣金生活。那个画家看见了尼森的素描本,问他可不可以帮他画一个天使,因为他想去喝杯咖啡。从壁画刷子、油画刀到粉笔头,尼森转换得很自然。

就这样,尼森加入了Edgar Müller的工作小组,每天工作12小时,连着7天,他们用彩色粉笔或者颜料,在公路上绘制的一幅巨大的作品。为了唤起人们对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视,再现了以假乱真的冰川溶解崩裂的场景。他们精准入微地按照透视逻辑,在街道广场或者墙面上勾擦揉抹,就能得到绝对真实的立体效果。

Edgar通常会躲在一旁偷看因为疑惑而裹足不前的孩子,或者犹犹豫豫临渊收腿的成人,这些真实可爱的瞬间让他觉得在烈日下工作了整个星期是值得的。

3D街头立体画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的变形艺术,艺术家们希望用绝对真实的假象,提醒人们看待事情需要多种角度。由此可见,视觉也会骗人的。例如,警察在进行犯罪调查需要询问目击者时,目击者的叙述有时也会受到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影响。有人认为自己看到的人与凶犯非常相似,也许他并没有看清那个人手里拿着什么,却会认定他手里拿的是凶器。因此,有些证人的证词反而会将案件调查引入歧途,这也说明人是可以通过想象来制造印象的。

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视觉往往产生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其机制现在尚未完全弄清。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与我们感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有关;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我们生存的条件以及生活的经验有关。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很多错觉,如不用理智来精细推测,用开放的心胸来包容,往往会被表面现象迷惑,将错就错,甚至哲学家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地快,可是后来伽利略的斜塔实验证明他是错的。孔子即使被奉为中国的圣人却也不能避免。因此著名灵魂乐手马文·盖在上世纪60年代的流行歌曲中告诫人们:我们应该只相信眼见的一半。

我们往往说“一见钟情”,其中说明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其实是十分模糊且第一印象的。我们对于一件事物的认识,一般上一开始只是对视觉信号进行模糊处理,即只对信号进行轮廓辨认和处理,也即只辨认主要特征。比如人或动物或物体;动的或静的;大或小;远或近;男或女;高或矮等等特别明显的差异进行甄别。我们只有在多次接触或引起注意的时候才会注意到更多的细节的东西。这就造成我们被第一印象所欺骗。

同类推荐
  • 感恩成就高度: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成就高度: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的人性具有照亮宇宙的魔光,感恩的品质铸就职场永久的丰碑,感恩的处世具有海阔天空的舞台。这就是感恩成就高度的意义之所在。当你学会感恩的时候,就会明白工作的初衷是为公司提供结果,最终成就的却是自己。
  • 谈判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谈判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教你如何谈判成功:谈判人员的交流技巧、通用的谈判技巧、谈判桌上的基本策略、标准谈判手段、反击对方的手段、遇到特殊情况的注意事项等。
  • 性格诠释

    性格诠释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创新的思考(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创新的思考(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马斯洛根据对他的研究对象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自我实现者无一例外的共同特点——每个人都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显示出具有某些独到之处的创造性或独创性。我们的讨论可以使这些独到之处得到较为完整的理解。但有一点要强调,自我实现型的创造力与莫扎特型具有特殊天赋的创造力是不同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所谓的天才们会显示出我们所不能理解的能力。总之,他们似乎被专门赋予了一种冲动和能力,而这些冲动和能力与其人格的其余部分关系甚微,从全部证据来看,是他生来就有的。
  • 做自己情绪的调节师

    做自己情绪的调节师

    本书本着让情绪为健康服务的原则,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让人们看清情绪的本质,了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学会掌控情绪,杜绝情绪中坏的一面,发扬好的一面,让情绪成为人们的帮手,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服务。
热门推荐
  • 戏说三国

    戏说三国

    一个浪漫的相遇,一个古玉的赠送,让一个聪明小子穿越三国,带着生存的欲望与返回现代的寄托,勇闯三国,给刘关张公正结拜,为曹操上课,告诉周瑜小子别嚣张,小心提前气死你,可歌可泣的各种奇葩,我们的主角要翻天嘛,就因为一句“我想保护你”。
  • 时光在变,我们不老

    时光在变,我们不老

    秋小诗的学生生活的转变,大城市的生活,关于霓虹灯,关于夏夜里的萤火虫,生活在变,时光在变,我们都一样,一样倔强的活着,在生命的信仰面前,我们不老。
  • 焚冥

    焚冥

    妖,唾弃的悲哀!魔,封印中的神秘存在!神,迷失的永恒!冥,复仇中的强势崛起!佛,是否如传说中的慈悲!人,人定未必就不可胜天!世间六道,芸芸众生,终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一个任务中意外身亡的凌炎,无意中来到来到神秘的六道世界,从一介凡人,一个不能成为修士的废材,却一步步被推上强者之路,一步步解开六道之谜。跌宕起伏的悬疑剧情;惊险刺激的冒险生涯;华丽生动的战斗场面,一切尽在《焚冥》!
  • 巅峰霸主赖上野蛮校花

    巅峰霸主赖上野蛮校花

    她是学校里的校花;他是舞狼老大;他是雪狼老大;他是校草;他们都喜欢她;她却爱上了他,他也爱她,可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和她分手了。从那以后,她变的高冷、冷血、无情。他们会怎样呢?他(她)们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喜欢无喷)
  • 迷梦仙缘

    迷梦仙缘

    死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是破开生死,了悟长生,得以超脱握生死轮回未尝不是极具诱惑。许淞,一介书生,险死还生之后,步入仙道,因为林中求生的遭遇,认清自己所要追求的,意志坚定,向着生命层次的超脱进发。然而路至中途,世事变迁,却不得不改变初衷,以我此身,换一界轮回重生......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走开江

    走开江

    《走开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川东小平原-开江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传奇的历史文化。作者历时五年,足迹遍及开江的旮旮旯旯,然后用笔用心记录下那些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奇的历史人物。对研究者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历史补充资料;对游客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旅游手册;对读者来说,《走开江》是一本散文大全。《走开江》在不动声色中,将人们带进开江的画卷长廊中,让人们摸到了开江的脉络,听到了开江的心跳,看到了开江的面相。写出了开江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开江的人文地理、山川河流、历史传奇,是开江地域文学的百科全书,是开江地域文学的“清明上河图”,甚至是达州市一部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作品。
  • 机战学院:握不住的光芒

    机战学院:握不住的光芒

    "就算是没有希望的未来,我也要守护我的一切"机战学院:握不住的光芒讲述的是22世纪初期地球防卫联邦为了应对外来入侵而成立了一所名为机战学院的学校,为各国培养机甲作战的储备人才,学院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男主叶辰逸原本是一名普通高中生,但是在他体内发现了一种神秘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大幅度提升机甲的各种能力,被国家选中作为第一届二十一个特遣生之一分往机战学院,开始为期三年的学习,在学习一年后,月球莫名其妙的遭受到了毁灭性攻击,月球殖民三分之二丧生,但殊不知这只是入侵的开始。这部作品原本一共有两部,后来因为个人原因写成一部,后面各位将看到如同星球大战般的史诗剧情。
  • The Love Affairs Of A Bibliomaniac

    The Love Affairs Of A Bibliomania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姑娘三上花轿

    五姑娘三上花轿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江南水乡宁波,女主人公五姑娘美丽聪颖、善良勇敢、重情重义、知书达理、医术精湛。五姑娘自小没娘,十二岁死了爹,十四岁被卖给老墙门伍家得了痨病将死的儿子冲喜……五姑娘三上花轿:第一次是被逼的,在悲悲切切中被抬进老墙门给人冲喜;第二次是自愿的,在欢欢喜喜中被抬进东钱湖林家大宅与相爱的人结婚;第三次是她急切期待的,是在风雨过后的艳阳天里,高高兴兴中被抬去准备与阿来完婚……五姑娘为什么会三上花轿?她最终会与三个男人中哪一个在一起呢?请读者跟随作者的笔墨,自己去寻找答案吧!本作运用大量精彩笔墨书写了宁波当时的风土人情、秀丽景色、历史典故、歌咏诗赋等,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浓郁的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