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1700000007

第7章 军旅诗(2)

下阙主要写红军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推进土地运动,扩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龙岩在汀江东部,而上杭在汀江的西岸,两个地方隔江相对,所以无论是攻打龙岩还是上杭,都需要跃过汀江,在这里作者很传神地描绘了这一关键环节。先是“跃过”,然后“直上”,形象地描写出红军迅速地突破汀江,成功地开辟了龙岩、上杭等闽西革命根据地时的情景,反应了人民革命战争所向披靡的现实。因为这种人民革命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是为了“收拾”被军阀们割据得支离破碎的祖国大好山河,是为了推翻几千年来的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因而红军所到之处,就会出现“分田分地真忙”的热闹繁忙的景象。词的尾句虽然是一句粗浅的白话,但是用在这里却显得简单明了,畅快淋漓。

这首词中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战争所造成的两种不同的景象:一种是军阀混战造成国家分裂,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一种是红军对军阀发起进攻,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人民欢天喜地,充满了希望。通过这两种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了军阀混战的罪恶,歌颂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另外,这首词的用典也十分成功、自然,其中“一枕黄粱”和“金瓯”的典故如同信手拈来,但是又十分贴切,从而增强了全词的艺术感染力。这主要是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博览群书,特别是对史书有着广泛研究的伟人。

初稿对照

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宁桂大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军阀好混蛋。

红旗插向汀江,直指龙岩上杭。收拾张卢残部,分田分地真忙。

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①·重阳②》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③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

题解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与《清平乐·蒋桂战争》相同。1929年6月下旬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闽西龙岩召开,毛泽东未能继续当选红四军前委书记,被迫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后来又大病了一场,于是他只好在闽西一边养病,一边指导地方工作。1929年10月10日(第二天就是当年的重阳节),毛泽东坐着担架来到刚刚解放的上杭县城,沿途是满山遍野的野菊,呈现出一派迷人的秋色,因此作者感慨无限,填写了这首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词。

注释

①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共44字,唐代教坊曲中有《采桑》,又有《杨下采桑》,因此而得名。

②重阳:阴历九月初九,我国有重阳登高赏菊的传统。

③战地黄花:战地,指战场,这里专指上杭一代。1929年秋天,红四军在长汀一带歼灭土著军阀,攻克了上杭县。黄花,这里指野菊,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赏析

重阳节这个古老的民间习俗曾引起过无数诗人、词人的咏叹,例如:岑参的“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望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这些诗章词或描述身在异乡孤寂清冷,或寄寓忧国忧民的凄怆痛楚,或倾吐壮志难酬的抑郁苦闷,无一例外地都充满了惆怅、忧伤的感情;而毛泽东的这首词却一扫这些诗章词的衰颓萧瑟之气,以浓郁的诗情画意来表现自己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使我们读后顿生活力,备受鼓舞。

词的上阕以富有哲理,大气磅礴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从虚处着眼,概括了人生、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人生短暂,很容易衰老,但是大自然却很难衰老。接着作者转到重阳的本题,从实处落笔,具体阐述“天难老”的道理。开篇两句看似充满悲叹的情调,给人一种要“及时行乐”的感觉,其实作者的本意是在强调“人生易老”,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宝贵而有限的人生,努力进取,建立一番流传千古的功绩。

俗话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写出了当年重阳独特的感受和不平常的意义。而这不同之处就在于“战地黄花分外香”,这是作者的独特感受,因为这“黄花”既不是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也不是让悲客病夫“感伤怀”的庭院盆景,而是在战火中绽放、灌溉着烈士鲜血的野菊花,它是那些经过炮火的洗礼,在艰苦的战斗中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战士的象征。因此,这两句可以说是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升华,从而也使全词的基调变得更加昂扬。

词的下阙紧接上阕之意,通过赞美秋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使词的境界变得更加辽阔。“一年一度”呼应上阕的“岁岁”,年年的秋天都伴随着重阳节而到来,虽然秋天不像春天那样百花盛开、和煦宜人,但是放眼望去,却是“寥廓江天万里霜”,江水与云天经过秋霜的洗礼,变得天高气爽,江天一色,这样美好的景致,难道不值得热爱与赞美吗?而且秋天是收敛的季节,迅猛、肃杀的秋风可以扫除一切腐朽、过时的事物,在作者的眼中,秋天就象征着轰轰烈烈的工农革命运动,因此他才发出秋天“不似春光”却“胜似春光”的慨叹。

虽然这首词是毛泽东在养病期间所作,但是综观全词,我们就会发现他的吟唱并非是“病中吟”,而是“壮士行”,全词紧扣“重阳”词题,反复咏叹“重阳”,通篇都洋溢着高昂、乐观的情调,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豪气如旧。

初稿对照

采桑子·重阳

人生有老天无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无限江天万里霜。

风展红旗如画——《如梦令①·元旦②》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③,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④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这首词最早见于1956年8月出版的《中学生》杂志上,是谢觉哉在《关于红军的几首词和歌》的文章中提供的,词题为《宁化途中》,1957年1月号《诗刊》发表时改为《元旦》。

题解

1929年11月,毛泽东闽西地方工作岗位重新回到红四军,并担任主要领导,同年12月。在上杭的古田镇召开了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古田会议”。在会上,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的决议,总结了建军初期的丰富经验,为我军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建军路线。革命力量的壮大引起了蒋介石极大的恐慌,为了阻止革命的发展,在会议期间他就纠集了江西的金汉鼎、福建的刘和鼎、广东的陈维远部组织“三省会剿”,向闽西根据地进逼。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决定在避开敌人主力,进行战略转移。把部队开到敌人的后方去。于是,会议结束后,红四军的四个纵队从古田出发,向北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西越武夷山脉,去江西打游击战。1930年11月24日,红军在广昌西部的东韶胜利会师,这次成功的军事转移,使敌人的“围剿”惨遭失败。这首词就是毛泽东对红四军一个多月急行军的回顾。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又名《宴桃园》、《如意令》等,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宋代苏轼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中的“如梦”,改名为《如梦令》。

②元旦:指阴历正月初一,也就是1930年的阳历1月30日。

③宁化、清流、归化:都是福建省西部的县名,归化现改名为明溪县。

④武夷山:在福建北部与江西省的交界处,是赣江和闽江的分水岭,其主峰在福建省崇安县境内,海拔1000余米。

赏析

这是一首小令,全词仅6句,33个字,但是却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途行军的路线、方向和目的,讴歌了红军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顽强斗志,同时也抒发了毛泽东复出后愉悦的心情。

首句“宁化、清流、归化”,表明了红军在战略转移时途径的三个地点,不仅写出了红军这次行军的区域,而且一气呵成,从而表现出红军进军的神速。其实,红军当时是由上杭县的古田北进,沿途还经过了龙岩、连成等县,但作者为了音律的和谐,就只写了在闽西最后经过的三个县城。

接着作者用“路隘林深苔滑”这三个主谓短语突出描写了闽西山区险恶的自然环境。这句看起来好像是不经意地点了一下,但是我们读后却能深刻地感受到红军在行军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也能体味到红军将士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克服重重困难的顽强战斗精神。

开篇两句都是六字,并且都是两字一拍,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词题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冬季行军,但读完前两句之后我们却能产生一种如沐春风、如享春雨的感觉,毫无冬日的萧索和寒冷。

接着作者采用设问的形式,一问一答,告诉我们红军这次的行军目的地是要到武夷山下。既然是问句,那为什么“今日向何方”后面不用问号而用逗号呢?这主要是因为此次战略转移的方向和目标已经确定,不需要思考或向别人询问,如果用问号就有些说不通,而用逗号却恰到好处。“直指武夷山下”中的“直指”二字,语气果决,有力地表现了红军战士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词的末尾两句尤为精彩,“山下山下”是承接上句进行的重复,表达出作者对战略转移胜利后欢愉的心情;而“风展红旗如画”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写出了红军成功完成战略转移之后,山下红旗招展的壮丽景色以及全军上下一片欢腾的动人场面。这场面就像图画般一样美丽,它展现出红军战士必胜的信念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预示着新的革命浪潮即将到来的大好形势。

总体上看,毛泽东的这首词里没有用一个典故,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却以轻快活泼的旋律和明朗乐观的情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红军山地行军图。他用神奇的画笔将红军在险隘的闽西山区中行军的雄姿传神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词的开头连用三个地名,可谓是前无古人的创造,“山下山下”的重叠也用得极其自然,和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因此这首词算得上是一篇千古绝唱。

初稿对照

如梦令·宁化途中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众志已成城,风卷红旗如画。如画如画,直指武夷山下。

雪里行军话广昌——《减字木兰花①·广昌②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③。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④。

此行何去?

赣江⑤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⑥。

这首词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

题解

1930年1月24日,红军在东韶胜利会师后,为了迅速推进“争取江西”以促进全国红色运动高潮的战略,由毛泽东提议,红军与地方党委在1930年2月7日召开联席会议。会议上确定争取革命首先在江西省取得胜利,夺取全省政权,军事上是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攻打吉安。2月14日,前委发布了关于攻打吉安的通告,各路红军革命向吉安推进,这首词就是毛泽东率军从广昌向吉安进发时所作。

注释

①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木兰花》、《玉楼春》、《偷声木兰花》等。

②广昌:位于江西省东部南,地处武夷山西麓。

③情更迫:1962年5月号《人民文学》最初发表时是“无翠柏”,然后改为“情更切”。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时,再次改为“情更迫”。原意是大雪把翠柏覆盖住了,形容雪大,改后则突出红军的行军,加深了词意。

③大关:这里指广昌路上的险要关隘。

④赣江:也叫南江,江西省的主要河流,长江的重要支流之一。由章水、贡水流到赣州市汇合而成,向北流经吉安、清江、丰城和南昌,最后注入鄱阳湖。

⑤吉安:江西中部的重要城市,位于赣江中游西,距离井冈山约90公里。

赏析

毛泽东作词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他通常先对美丽的大自然进行描绘,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中去,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这首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通过描写与叙述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红军受命前去攻打吉安,路过广昌时的情形,在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雪景图的同时,也赞扬了红军战士在风雪弥漫的恶劣自然环境中高昂的战斗激情和行军的雄壮气势。

词的上阕把雪作为背景,描写了红军在风雪交加的广昌一代的险峻山地里行军的情景,高度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行军夺关的英雄气概。首句“漫天皆白”,只用了四个字,就把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我们带进一个雄浑壮阔的意象中,同时也突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非常恶劣。接着作者用“雪里行军情更迫”点出红军战士们行军心情的急迫,使人感受到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同时也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而且这句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什么红军还要急迫地行军呢?

同类推荐
  •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盟主勃留索夫的诗歌精选,译者按年代从勃留索夫的诗集(含未出版诗集)中选译(共141首),分为十辑。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生活中,勃留索夫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被誉为“青铜和大理石”铸就的诗人。在诗坛上,勃留索夫还以诗歌理论家著称。
  •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

    《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出自艺术大师李叔同之手,他是著名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戏剧家,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造诣于一身,堪称全才。他的文字是美的代表。书中李叔同先生的诗文词赋、人生领悟,犹如洗涤心灵的净化剂,帮助我们洗去浮世铅华,释放生命本真。《心经修行课:过往不恋 将来不负》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
  • 郁达夫自选集

    郁达夫自选集

    本书收录了《采石矶》、《离散之前》、《烟影》、《迟桂花》、《过去》、《在寒风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微雪的早晨》、《海上通信》、《一个人在途上》、《病闲日记》、《钓台的春昼》等文学作品。
  • 笨生活,快乐活

    笨生活,快乐活

    面对笨生活,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有拨开迷雾终见阳光的时刻。笨生活,快乐活,活的不仅仅是草根的平常人生,更是一种乐观向上、无畏前行的姿态。相信,老天也会爱笨小孩,生活里所有不合时宜的笨拙,最终都会升华为最真实的快乐。
  • 军旗下的方队

    军旗下的方队

    本市包括“军事博物馆上空的五星”“永不泯灭的将帅之星”“军旗上写满了烈士的名字”“长枪、大炮也属于女兵”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 仙道独圣

    仙道独圣

    一个冥想十余年灵魂异常强大的病人,变成吞金噬石不得饱餐的古怪少年郎,杰出灵魂与强悍肉体的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何为修行之野望?仙魔两道我为王!
  • 生命中的17天

    生命中的17天

    许洋受邀请参加一个推理比赛,没想到的是在途中突然遇到不知名的力量阻扰,使得船只失去了联系,而和许洋同船的一个学校的女生更加的相信许洋,在惊险的历程中还收获了意外的惊喜,许洋他们一行人最后能不能安全的回来呢?
  • 刁蛮郡主驯傻夫

    刁蛮郡主驯傻夫

    虽然有了心上人,但是还是被逼着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本该是美好的新婚之夜,居然是和衣而卧!而且,醒来后,才发现新郎是傻子!苍天,这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啊!都把我当成软柿子捏?还真是看错了人了!看本郡主如何让你们这些不识好歹的人下地狱!
  • 从此不再江湖

    从此不再江湖

    云开天晴烟雨散,月明浪静风波平。从此不再江湖
  • 《高冷公主的废材王子》

    《高冷公主的废材王子》

    “啊!”莫冰灵抬起自己的脚,痛苦呻吟道:“啊喂!那个谁,你踩到本小姐的脚了,你说!怎么办?!”“对不起,这位小姐,我帮你擦干净。”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脏布,试图要擦莫冰灵的鞋。。。
  • 南玄界

    南玄界

    在浩瀚的星空中,有着数之不尽的星海,最为传奇神秘的,莫过于苍茫星海,苍茫星海有着八个大世界,对应着八座无比庞大的星空之门,传说谁能走出八界,踏入星门,便可与天同寿,成就不朽,可封八界之主!……唯握苍茫,欲与于“盘”,吾当八界一统。
  • 天才忍者

    天才忍者

    当他醒来,只见门上画着火影的标志,这是?木叶村?迷茫的进入了木叶村,也就代表着,他迷茫的开始了他的忍者之路......
  • tfboys之我要和你在一起

    tfboys之我要和你在一起

    夏沫和她的同学羽悠,紫林与tf的奇妙爱恋,希望大家支持
  • 仙岛寻龙之东海长生殿

    仙岛寻龙之东海长生殿

    民国初年,富商少年朱隐龙从胶东半岛出海寻找传说中的仙山,却无意间遇到一个怪岛。在岛上发现秦朝人留下的遗迹,并结识被毛怪养大的小孩和飞机坠落岛上少女白薇。三人一同冒险岛上,险象环生,最后竟然发现了传说中的不死药,并揭开了背后一个惊人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