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2300000012

第12章

经。须菩提菩萨至不名菩萨 赞曰。次下离慢令证显第十三疑。由从初地离我得慢得二智故。乃至成佛能显清净妙大法身。欲令信行终满菩萨速入证道而证会故说长大身。令离自他我慢相心而为体证。而诸菩萨不能离慢而证道故。返疑无我。则无菩萨。若无菩萨则亦无佛。虽度众生严净国土。若如是者。何要发心修行行法而求法身。由慢故无智而不证道。由疑故有慢而不契真。今欲显彼疑慢之心故。说应如净心菩萨离烦倒慢成妙大身。无著约障慢执名离慢令证。天亲约遣疑情名显行佛不成疑。文下为四。告征释结。此初也。由必不遍真如法界妄怀慢故。谓度生等闻说实无有菩萨故。返疑行耶。都无所成。疑慢若生岂成行耶。如诸佛等得智离慢无我能等成长大身。严土度生自然成就故。则菩萨亦如佛等离慢证真成身长大故。言菩萨亦如是。若欲我当度众生者。由知我故。是自慢倒如何能得摄种姓智。见众生故。于他妄倒如何能得平等姓智。既由慢等不得智故。无妙大身。何名菩萨。故论颂云

不达真法界  起度众生意

及净佛国土  生心即是倒

经。何以故 赞曰。此征非所以也

经。须菩提至名为菩萨 赞曰。此释义所由也。以于俗谛揽五蕴成。若于真谛都无名相。若俗若真。何有一法名菩萨者。恃何起慢言我度耶

经。是故佛说至无寿者 赞曰。此结会诸法非但菩萨无差实法。我明一切诸法亦然。人法二乘二俱无故。人法既空不应生会。若不尽此起众生会。则不得成妙身大身。是故不得名菩萨也。即由初地入见道时。离上别慢名为净心。心净得智名为证道。而经广明信行佛地。略说初地见道净心不明十地证净心者。经宗为明佛种不显佛果菩提。是其所绍发心。已知是能绍继举果令求广明佛地。地前虽修广身令学。若入见道十地自成克绍佛果成种不显故。略十地而不广明。由此名为金刚般若。以初后中阔狭异故

经。须菩提至不名菩萨 赞曰。上明第二净心地竟。次下第三显如来地。即十八中上求佛地八中第六究竟住处。前明地前及后心地。今辨果德令欣求趣。即举佛身六种具足。令十地位菩萨。上求据能求人名为上求佛地住处。约所求果名为究竟。及如来地六具足名如前配列。总显佛果依正二执。佛果必有依正报故。初一依报。后五正报。为成依报先明净土。正报之中三业必以知为导故。先明知见。三业之中身为所依故。先明其相好。二具相为表德令人敬德而会佛好为严身令人爱慕。而亲近利他中胜。先明好身相为好依故。后显相语利他胜故。先明之心为益本故。为后辨且初第一国土净具足。即在显前行何不成疑中令修佛果圆满土行。文中分四。一举执显非。二征非所以。三正显严土。四结真菩萨。此初也。菩萨若求佛果依报应正修行无相定慧。除彼二执而作真严。若言我当是人我执庄严佛土是法我执。二执既起不证于真。即非心净。何能严土。言我严者非菩萨也。故前颂云。及净佛国土生心即是倒

经。何以故 赞曰。此征非所以也

经。庄严佛土至是名庄严 赞曰。此正显严土也。此中若欲真严土者。即非有相能所庄严。若离能所无相严者。是名庄严。是真严故。便能具足四身净土。是故此文名土具足。前余地前小念修道。今令地十等以具足故文似重。与前别也

经。若菩萨通达至真是菩萨 赞曰。此结真菩萨。不言我能是达生空无所严相。是达法空如来说为是真菩萨故。论颂云

众生及菩萨  知诸法无我

非圣自知信  及圣以有知

真菩萨者能知自身及众生身。皆无有我非圣菩萨。当以自智信无我法。次及圣位以有圣知不通达耶。即显有执不达二空非真菩萨

经。须菩提至有肉眼不 赞曰。次下第二无上见智净具足。显第十四佛无能见令称实求具足知见。前令求佛依报净土。土体通情与非情。即是菩萨所用所化七珍为实。是所受用。其中众生是所化利。若无知见谁受化耶。是故云由见净五修智净六通及所依福。方能了达色非色等而为受用。亦知众生心行差别而为济利。亦能无尽令他爱乐常宁化导。而诸菩萨志乐求佛无上见智。闻前所说不见诸法名为诸佛。遂疑如来恐无见智。今说佛有见智具足下彼疑心今欣求趣。无著约有所求之果若见智得具足。天亲约显疑今求名说佛无能见疑。文下为三。初明见净具足。次明智净具足。后显福德具足。鉴照名见。既显名智。可爱名福。离障圆明名净具足。见净五眼即下为五。一一又二。初问后答。此初也。问肉眼破肤四尘名之为肉清净五报依照名眼。若诸愿共未得通者。除转轮王。唯见近处欲相无明障内之色离业报障方能成就。若诸菩萨自为导此身心故。见众生者。生怜愍故。初修成之。然随大小见百由旬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由有障故不见他方。若在佛身色即是智理即是事。一即一切。见因法界无障碍故。以是清净无漏色报利他善报之所见障肉边亦名肉眼。今欲显佛具此见净故。问善现如来有不

经。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赞曰。此答也。佛离诸障能益自他平同凡夫亦五义。五所生净色无漏肉眼。若无此者非具足故

经。须菩提至有天眼不 赞曰。此问天眼也。先举净虑名之为天。因天而照故名天眼。然此天眼有报修得。若顺静虑引色界中所尽净色名为修得。若生天中业因所生法净色报名为报得。此二天眼闻能征见欲约外色而其尘近。即有差别。若愿所得见四天下罗汉辟支。小大渐次见小中大三千界色。菩萨为离前肉眼过欲惠知彼六趣。诸本论修天眼。其最小者见百由旬。乃至最大见十方界。诸天二乘所不见色。及见三世染净因果。若在佛身。是真天眼以无二相见一切故。今欲显佛具此见净故。问善现如来有不

经。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赞曰。此答也。以佛过去具足离修。于现果德常在三昧。能利自他观无尽境。有报修得真天眼也

须菩提至有惠眼不 赞曰。此问惠眼也。简释染净名之为惠。能照真理即名为眼。三乘圣者随证二空解真之智以为惠眼。前之天眼未离虚妄。菩萨欲知诸法实性成就真故出生死道。及欲今生离虚妄者为救济故。次修惠眼。若至佛身一即一切障以一智见通理事。约照理边亦名惠眼。今将显今此故问有不

经。如是世尊如来有惠眼 赞曰。此答也。由佛离相即色观云遍证诸法真如理性故。佛世尊有惠眼也

经。须菩提至有法眼不 赞曰。此问法眼也。众生报性名等称法。后智照达名之为眼。大乘因果照二空。如由此复能发俗。后智能知众生报性差别。及能照解名句等法。逆所观法名为法眼。若唯惠眼于法无知。便同二乘不能普利菩萨。为知众生报。欲及度生法故修法眼。若至佛身虽即照理。约达俗边亦得名有。将显今此故为问起

经。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赞曰。此答也。佛既体真通达诸法。何报欲而不了。何名句而不知。利他之最是法眼也

经。须菩提至有佛眼不。赞曰。此问佛眼也。觉道圆满故称为佛。普观理事故名为眼。佛眼有二。一总二别。总谓揽前四眼。所成如四河流。总聚名海。别谓佛身。以一切种无功用智而为体性。前之四眼名别。因位未通离障见境未周自利利他。尚犹贱劣等令圆胜故修佛眼。今将显佛令此见净故。先问起如来有不

经。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赞曰。此答也。超前因位通显无知理事双融故有佛眼。前诸住文不立胜义。此皆言有不言非者。此与智净既同住处以后彰前亦同解也

经。须菩提至说是沙 赞曰。下明智净。前之见净能照惠体。此之智净能照智用体用别故。无著下二用不离体。天亲合一即由见净能发净智。既释众生心行差别。令彼之心离诸散乱。证真境故名智净住。文下为三。初举智所能。次明佛能知。后征释所以。初中复四。一因河辨沙。二因沙数界。三因果说生。四因生说心。此初也。如来依俗欲显数多事理智心故。说如是此如起信空无边报

经。须菩提至宁为多不 赞曰。此因沙数界也。如起信论空无边故界无边也

经。佛告须菩提至所有众生 赞曰。此因果说生也。亦如起信。世界无边故众生无边也

经。若干种心 赞曰。此因生说心。亦如起信众生无边故心行差别。亦复无边。若干种者重知二种。一者染心。即是凡夫共欲之心。不能修初四念处故。于常乐我净体上而妄执为常乐我常而生爱护。二者净心。即二我者离欲之心。不能修真四念处故。于自佛性常乐我净真实体上而倒执为非常乐等。以求出离故。天亲论法真念处更名常住不动根本名异义。皆法真说故四念处有其二种

经。如来悉知 赞曰。上明所境。此显能知。知有二。一于染净而悉知之。二于染净悉知是倒。故论颂云

虽不见诸法  非无了境眼

以见彼颠倒  种种颠倒识

以离于实念  不住彼实智

是故说颠倒

经。何以故 赞曰。下释所以。于中有四。问答征释。此初也。非但境多而心难见。能悉知者何以故也

经。如来说诸心至是名为心 赞曰。此答也。如来说此染净诸心。于俗谛门少为非住四念处心。于真谛门住非住心不可得故。但是俗谛假名染净。颠倒之心若取心相独囗生碍。于一心念尚不能知。由见诸心不为非心。得真理故能通知也。此同起信应引说之

经。所以者何 赞曰。此征也。既说为心复说非心。何所以者

经。过去心至不可得 赞曰。此释也。然心能变境。境复生心。心境相因而成缘相。若缘过境名过去心。若虑来境名未来心。若取现境名现在心。三世之境既离心无已灭未生妄无住故。故三世心已灭未生亦妄无住。皆不可得故。说诸心为非心囗

经。须菩提至得福多不 赞曰。智见净中福德具足。显第十五福德非善疑。令修佛身具足福德智。为能导引生福故。福为所依能资智故。若无福者知见何依既不能居。前之净土亦不能感。后相两身为成。前后假真福而诸菩萨不能了心。皆为非心离颠倒故。返疑福德亦是离倒。作是疑云。若说染净心皆倒者。依心修福亦是离倒。既非善何要修行。由执故不离颠倒之因。由疑故不修离倒之福。今欲显彼疑执之心。令其修行离倒之福故。显离相福德甚多。无著约离执而修福名福德具足。天亲遣疑而知善名显福德非善疑。文下为三问答于成。此初也。以离颠倒无住之心。而以七宝奉施如来。当得佛身福德自在。以是因缘福宁多不

经。如是世尊至得福甚多 赞曰。此答。以如是等无住施缘。当感佛身其福甚多

经。须菩提至得福德多 赞曰。此释成也。若住三轮执实有福心。既颠倒福有限量。不说福多。以无相心所修福德。能与佛智而为根本。非是有住颠倒福故。我如来福德多故。论颂云

佛智惠根本  非颠倒功德

以是福德相  故重说譬喻

经。须菩提至具足色身 赞曰。次下第三随形好身具足。显第十六相好顺佛疑。令修佛身圆满。身业前既学佛严净佛土修胜智见鉴照理事。次便严佛所有相好。然佛相好从法身起。真德无限相好无边。皆如真体周遍法界。由此名为相好具足。故说身有无量色等不成就者。应观法身。法体若成相好亦就。然诸菩萨于出观时有执心故。随其行位所见相好执为定实。既示体真返生疑念。既说佛以无为得名。云何诸佛成就相好。既成相好应非无为。佛若无为相好非佛。宁求相好观法身耶。不观真故。虽修而不具足。由怀疑故。后不修相好。今欲显彼疑执之心。令观法身。成相好体得真体。已相好自故。显不以相好见佛。无著约体真而修学名相好具足。天亲就遣疑而上求名显相好非佛。天亲以同是身业故。合说显疑。无著以相好有殊。乃开二具足。此随好中文分为四。问答征释。初问意者。欲具随好应观法身。法身心随从应化具足。随好色身见不。答征可见。不烦再举。释之意云。如来所说应化随好以为具足。佛道身者。但随彼位散心所见即非法身。恒沙性德所起随好具足色身。若能离相观佛法身。所成圆满真随好者。是则名为具足色身。虽相及好皆是色身。而以随好配色身者。别德总名犹如色处。以非秉着但名为色。如彼四蕴非表示故。但总称名此亦应尔

经。须菩提至诸相具足 赞曰。次显第四相身具足。故非秉着。但名色身相既秉着故。别标举生起义意。显彼疑情问答征释。一准随好但相好殊而文别耳。此相及好既依真起。虽不离真非即真体性相别观不可为无。即性而观不可为有。以离法身既无相好。故此相好非不是佛。既对法身非无非有。是故不应定执求也。论依此义而说颂云

法身毕竟体  非彼相好身

以相好成就  非是法身故

不离于法身  彼二非不佛

故重说成就  亦无二及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万极之剑

    万极之剑

    何为正?何为邪?何为善?何为恶?谁可以绝对分清。看一少年如何在宗派控制的世界中,为了心中理想不断前行。在过程即发现答案,也悟得何为最强大的力量………<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医学发明

    医学发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四叶草的完美爱恋

    tfboys之四叶草的完美爱恋

    tfboys偶然遇见冰雪国的三位公主,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空间永生传奇

    空间永生传奇

    一个普通却异常聪明的大学生周龙为了报答父母而改变人类世界,更改变了宇宙格局,创造了一个自己的空间帝国的科幻类史诗级故事。这里有无数的天马行空,空中楼阁,未来警察在这里只是小菜一碟!
  • 修罗武仙

    修罗武仙

    朴质小鼎竟招来灭门之祸,柔弱少年又应该何去何从?乾坤离火,问鼎修炼巅峰;四方神印,尽诛天下神魔。漫漫仙途,谁与共生死荣辱;茫茫乾坤,问天下谁主沉浮!
  • 蛮荒之岛

    蛮荒之岛

    2076年,21世纪下半叶。资源枯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危机暗流涌动。世俗人却浑然不觉……王富贵,农家子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郁郁不得志。只因为他学生气十足,和周围人群互相龃龉。他想做个好人,可偏偏懦弱。他想做个坏人,又没有勇气……然而时势造英雄,他被莫名的组织,绑架到一个蛮荒岛屿上,为期十年……经过一系列巧合,他遇到了纳粹余孽,外太空移民者,摩萨德特工,邪教组织,藏传佛教气功师……由此,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农家子弟,竟成为地球上的一方诸侯。他没有野心,一切都是被逼无奈。当杀伐决断掌握其手,他的凶狠一面展露无遗,被上流人士诬蔑为贼王八翻身……
  • 花样校园:恋爱真甜蜜

    花样校园:恋爱真甜蜜

    一个大大咧咧的女生,遇上一个冷漠挑剔的恶魔。火焰山会融化冰山吗?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公主,遇上一个阳光温柔却略有些花心的他,公主真能有白马王子的牵伴吗?
  • 请真爱我一次

    请真爱我一次

    她是否能够找到真爱陪伴一生?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 凌落之炎

    凌落之炎

    天下唯尊,独步乾坤。一手遮天,唯吾独尊!凌之炎,焚烧天地万物;落之炎,冰封万里!白氏宗族一名落魄的修炼废物,无意中得凌之炎,因此命运被改,成为白氏宗族空前绝后的修炼天才!凌落官方一群:167814725凌落官方二群:32026299
  • 血养:暗夜凤君

    血养:暗夜凤君

    “女人!救我!”凤寒棠命令道。“啊~你别过来!小屁孩!谁允许你这么跟姐姐说话的!”“不会死了吧!小屁孩!小屁孩!”“唔~”殷炎炎瞪大眼睛看着近在咫尺的小屁孩从人工呼吸到咬破她的嘴唇开始吸血,酥酥的,麻麻的,一股莫名的电流传遍全身。从此殷炎炎走向了养小孩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