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臣班固纂集。”陈氏《书录》作十卷,此大德九年刘平父刻本,卷数与陈氏合。以《爵》、《号》、《谥》为首,《五祀》、《社稷》、《礼乐》次之,《封公侯》、《京师》、《五行》次之,《三军》、《诛伐》、《谏诤》、《乡射》、《致仕》、《辟雍》、《灾变》、《耕桑》次之,《封禅》、《巡守》、《考黜》次之,《王者》、《不臣》、《蓍龟》、《圣人》、《八风》、《商贾》次之,《文质》、《三政》、《三教》、《三纲六纪》次之,《情性》、《寿命》、《宗族》、《姓名》、《天地》、《日月》、《四时》、《衣裳》、《五刑》、《五经》次之,《嫁娶》次之,《绋冕》、《丧服》、《崩薨》终焉。每半叶九行,行十七字。明嘉靖元年辽阳傅钥刻於太平者,云依此本,而卷分上、下。近庄氏、卢氏校刻本作四卷。迨各分上、下,刻成始见十卷之本,不及追改矣。书中每多古字通用,如“由”“犹”、“如”“而”、“中”“忠”、“方”“旁”、“观”“馆”、“采”“菜”、“必”“毕”之类。而“召伯”作“邵伯”,与《公羊解诂》同。“有邰”作“有台”,与《诗考》所引合。犹存古本之真焉。有严度、张楷序。
按:徐乃昌随盦《徐氏丛书续编》覆刊本。
独断二卷(明刊本)
题:“汉左中郎将陈留蔡邕撰。”嘉祐中,俞择中尝校正舛错,释以己说,今已不传。此弘治间安成刘氏以旧本覆刻。末仍旧跋二行,其文云:“右蔡氏《独断》一编,古之制度文为於此乎?考录本多舛,今稍是正而刻之。舒頖(泮)。淳熙庚子六月初吉江都吕宗孟书。“《百川学海》本亦出自吕刻,抱经卢氏谓异於时刻者,祗在纲与目分合之间耳。(卷首有”叶树廉石君“、”归来草堂“、”孙从添印“、”庆增“诸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本。
古今注三卷(旧钞本)
晋崔豹撰。宋嘉定间刻本。有李某序,丁黻跋。此即据以传录。卷末有“正德二年丁卯九月十日录”一行,不著姓氏。卷首朱笔一行云:“己亥三月卢弓父校正。”旧藏稽瑞楼。(卷首有“武林卢文弨手校”朱记。)
中华古今注三卷(旧钞本)
题:“国子监太学博士马缟集。”有自序。此书见陈氏《书录》,惟核与崔氏书不同者仅数条,与自序“添注以释其义”之语不合。世皆疑为後人依讬。
近事会元五卷(旧钞本)
题:“赞皇李上交撰并序。”其书纪唐武德而下尽周显德以前朝野掌故凡五百事,可补《唐书》、《五代史》之阙。《两京新纪之佚》中纪,後唐明宗长兴三年二月中书奏乞依“石经”文字刊九经书印版,从之。又,汉隐帝乾佑二年五月,于国子监置雕印《仪礼周礼公》、《穀》二《传》,书有印板,自此始也。此本卷三中,依目录《复旧茶法》後脱去《改正茶税法》、《社仓义仓贷》、《义仓支用》、《赊粜常平法》、《税屋间架》五条,盖旧阙也。旧为万历壬午夏五《玄素斋》录本。冯默菴传录,有手跋曰:“太岁乙酉,避乱於洋荡之村居,是年闰六月,忧闷无聊,遂手书此本,二十日而毕。是书是秦季公所载,余从孙岷自借钞之。七月初六日。孱守老人记。”
东观馀论二卷(旧钞本)
宋黄伯思撰。此本为万历间酉阳山人顾飞卿氏校定。後附跋语云:“从景阳秦君假钞目录,浃旬而毕。”旧藏张超然家。超然名远,闽人,来寓於虞,卷中朱笔皆其所校。(卷首有“张远字超然”朱记。)
续谈助五卷(影钞宋本)
宋晁伯宇撰。伯宇,字琐庭,中进士第。黄山谷尝荐於苏东坡,谓其诗才奇丽。卒官封邱丞。著有《封邱集》。见王崇庆《开州志》。又晁氏《读书志》载《封邱集》,谓其世父所作。此书惟见《宋艺文志》及《文渊阁书目》,所采诸书,自《十洲记》至《膳夫经》,凡二十种。每种後皆系以跋语,述得书之由。今原书多佚而不传矣。宋时有刻本。明皇象山人姚氏咨假以手录,叶心有“茶梦斋钞”四字。皇象山人手跋云:“《续谈助》五卷,宋刻本,为故友秀水令江阴徐君子寅家藏。子寅殁後,其家人售於秦汝立氏,汝立乃余门人汝操之弟,储蓄甚富,假而手录,阅三逾月始讫事,藏之茶梦阁以俟善本云。嘉靖壬戌秋八月姚咨识。”迄今三百馀年,流转藏书家,完好如新,可宝也。又有黄荛圃、孙子潇二跋。(卷首有“朱彝尊印”、“钱曾”、“虞山钱遵王藏书”、“汪绎别字东山”、“小琅环福地秘笈”诸朱记。卷末有“舜咨”、“茶梦主人收藏”二朱记。)
容斋续笔十六卷(宋刊本)
宋洪迈撰。首行题书名,次行自序。序後接本文。每卷标若干则。《总目》後有“凡二百四十九则”一条。每半叶十行,行廿一字。书中“贞元”、“贞观”、“贞定”、“贞惠”并作“正”,“桓公”作“威公”,“魏徵”作“魏证”,“殷武”作“商武”,“颛顼”作“颛帝”,“慎戒”作“谨戒”,“完颜亮”作“元颜亮”,至“匡”、“朗”、“勖”、“树”、“让”则缺笔。字体端严,纸质坚致,当为宋时印本。明嘉靖刻本亦清整可观,核之,讹处甚多。如卷一《汉郡国诸官》条,“郡县各有司局斡之”,“局”误“居”;卷二《存殁绝句》条,“玉局他年无限笑”,“限”误“恨”;卷四《卜箧不同》条,“泥而不通”,“通”误“道”;《日者》条,“其色有黑者、白者”,“黑”误“墨”;《柳子厚党叔文》条,“吕温、李景俭、柳宗元以为信然”,“俭”误“险”;《宣和冗官》条,“令遵守成法”,“令”误“今”;卷五《杜诗用字》条,“此以共字、独字对相字也”,“也”字脱;《后妃命数》条,“宣帝令皇后择後宫家人子五人”,“家”误“冢”;《公为尊称》条,“古之人通谓年之长老曰公”,“老”误“者”;《台城少城》条,“晋益州刺史治太城”,“太”误“大”;卷六《文字润笔》条,“大官卒,其门如市”,“大”误“天”;卷七《俗语算数》条,“皆俗语算数”,“皆”误“然”;卷九《儿宽张安世》条,“见谓忠谨”,“谓”误“其”;《萧何先见》条,“何为泗水卒史事第一”,“史”误“吏”;《史汉书法》条,“受诏别降楼烦以北六县”,“北”误“此”;卷十《汉官名》条,“太中大夫”,“太”误“大”;《汉唐辅相》条,“薛宣翟方进有材具”,“具”误“其”;《唐诸生束脩》条,“唐世士人多工书”,“工”误“攻”;卷十一《古錞于》条,“《志林》记始兴王鉴”,“王”误“玉”;《昭宗相朱朴》条,“仪者,偓之兄”,“者”误“之”;《杨国忠诸使》条,“权知太府卿事两京太府”,“太”俱误“本”;《祖宗朝宰辅》条,“犹多除六曹尚书”,“除”误“馀”;《东坡自引所为文》条,“正以公为法也”,“公”字脱;卷十二《妇人英烈》条,“此而可卖”,“而”误“兒”:“献其姬妾”,“妾”误“妻”;《唐制举科目》条,“皆出畿甸”,“甸”误“内”;卷十三《下第再试》条,“而以湛文采遒丽”,“而”误“面”;卷十四《尹文子》条“此至治之术也”,“至”误“正”:“盖晋宋时细人所作”,“细”误“衲”;卷十六《计然意林》条,“如伊尹不以一衣与人,亦不取一衣於人之类”,“衣”皆误“介”。赖有是本,可以订正,惜《五笔》仅存是种矣。(卷首有“旧学史氏复隐书印”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
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三笔十六卷四笔十六卷五笔十卷(明活字本)
宋洪迈撰。宋时刻本不一,今皆不传。此明锡山华氏以活字摆印,板心上方有“弘治岁在旃蒙单阏”八字,下方有“会通馆活字铜版印”八字。每半叶十八行,行十七字。有迈自序及何异序,华燧印书序。
考古编十卷(旧钞本)
宋程大昌撰。旧有千顷堂藏本,杭堇坡氏据曝书亭藏本校正。此本依之传录。黄丈琴六复加校勘,用墨笔为别。
程氏续考古编十卷(旧钞本)
题:“新安程大昌”。此书惟见陈氏《书录》,卷数亦合。其考据精确,与前书相同,而尤详於史事。卷端有王惕甫芑孙《跋》,谓追述当时职志缘起,足为後据,欧公所谓勿浪书者是也。旧为何义门藏书。(卷首有“何焯之印”、“惕甫借观”二朱记。)
程氏演繁露十六卷续演繁露六卷(明刊本)
题:“宋新安程大昌著,明建武邓渼校。”前有淳熙庚子自序及《本传》,万历丁巳邓渼《刻板序》,後有嘉定庚辰男覃跋,淳熙辛丑陈应行、俞成二跋,又嘉靖辛亥族孙煦跋。
困学记闻二十卷(元刊本)
宋王应麟撰。宋本传,宋亡,厚斋年五十四,杜门不出,朝夕坐堂上,取经史讲解论辨,所撰诸书,当俱成於是时。是书自题有“晚遇艰屯”,可证也。殁於元元贞二年,年七十有四。此泰定二年弟子袁清容序而刻於庆元路学,距殁时三十年,为是书初刻本,有牟应龙、陆晋之序,目後有“伯厚父”、“深宁居士”墨图记二方。卷末有“孙厚孙、宁孙校正,庆元路儒学学正胡禾监刊”二行。旧藏太仓陆氏。(卷首有“陆时化印”、“润之所藏”二朱记。)
日损斋笔记一卷(旧钞本)
元黄溍撰。凡辨经六则,辨史十六则,杂辨十三则。前有门人宋濂序。
右杂考
论衡三十卷(宋刊本)
汉王充撰。是书即宋庆历中杨文昌刊本,号为完善。岁月既久,文字漫灭。元至元间绍兴路总管宋文瓒重为补刊。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间有弘治、正德间修板,目录後有墨图记二行,其文云,“正德辛巳四月吉旦南京国子监补刊完”。通津草堂所刻,即出是本。《程氏丛书》出自通津,转辗传刻,讹字益多。程本脱去第一卷七下一叶,无安阳韩性序,此皆具存。黄荛圃跋云:“余聚书四十馀年,所见《论衡》,无逾此本。盖此本宋刻元修,明又增补,故中间每叶行款、字形各异。至文字之胜於他本者特多,断推此为第一矣。”(卷末有“汲古阁毛氏收藏子孙永保”朱记。)
论衡三十卷(校元本)
此明程荣《汉魏丛书》本。吴心葵氏借陈子准校本传录。陈所校者,有两元本:其直书行间而不言何本者大字本也;简端书元本某作某者小字本也。其云卢校者,即小字本原校,因篇首有抱经堂印,知为学士笔也。据陈跋:元小字本十五卷,每两卷合为一卷,每半叶十二行,行廿四字。前後有洪景伯跋。既归爱日精庐张氏,今不知何往矣。大字本即余所藏者,实为宋刊,间有元、明修版耳。
论衡三十卷(校本)
此明钱震泷本。王君振声以吴临陈子准校本传录。又借黄丈琴六校大字本互勘,两家所校,各有讹脱。以吴临补黄校所脱者一百有七条,以黄校补吴临所脱者一百三十三条,吴、黄互异者十五条,又以通津草堂本改正二百八十一条。盖陈校即用通津本,故凡通津本不异元刻,而程荣本异者,都未之及。黄依通津本校改,即依元刻也。其後又得孙潜夫临赵灵均宋本,有与元本异者,录於下方。灵均,寒山赵凡夫子;潜夫,吾邑人。其自跋云:“己亥六月用赵灵均校定本对读。”又云:“赵本今藏叶林宗处,兵燹洊经,不知又复何如耳。潜夫志。”
风俗通义十卷(元刊本)
题:“汉太山太守应劭。”此大德丁未刻本,与《白虎通》同刻於无锡学中,行款悉同。明程氏、胡氏本皆作四卷,胡本尤多脱误,此犹古本。旧第“三皇”至“六国”为首,“乐正后夔一足”至“彭城相袁元服”次之,“九江太守武陵威”至“公车徵士豫章徐孺子”次之,“长沙太守汝南郅恽”至“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次之,“太尉沛国刘矩叔”至“蜀郡太守颍川刘胜”次之,“商角宫徵羽”至“菰荻”次之,“孔子”至“太傅汝南陈蕃”次之,“先农”至“司命”次之,“世间多有见怪”至“世间多有见赤白光”次之,“五岳”至“沟洫”终焉。有劭自序及李果、谢居仁序,丁黻跋。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本。徐乃昌随盦《徐氏丛书续编》覆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