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1200000020

第20章 寒热论

小儿寒热者。由风邪外客于腠理。痰饮内渍于脏腑。致血气不足。阴阳更胜而所作也。阳胜则发热。阴胜则发寒。阴阳交争。邪正相干。则寒热往来。时发时止。然此证与疟相似。而发寒不致战栗。发热不致闷乱。所以异也。今叙方于后。

人参前胡散治寒热往来。

人参(去芦) 柴胡(去苗各一两) 前胡(去芦一两) 桔梗(去芦)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 地骨皮(去骨) 甘草(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半盏。去滓服。无时。

秦艽汤秦艽(去芦一两) 鳖甲(一两酥炙黄去裙 ) 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竹茹(一分) 麻黄(去根节半两) 甘草(一分)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又方 治如前。及治赤气中人。以猪后蹄烧灰研末。以乳汁调服一钱。治中热亦佳。

香甲散治寒热肌瘦。

木香(一两) 鳖甲(一两酥炙黄去裙 ) 川大黄(半两锉微炒) 当归(去芦洗净焙半两) 槟榔(三个) 陈皮(汤浸去白焙秤半两) 柴胡(去苗半两) 知母(半两) 甘草(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二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无时。

二姜丸治痹疾。发寒热似疟。干姜良姜各等分。细锉。同炒黄。为细末。 饼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煎杨柳枝汤送下。空心服。亦治疟。

冬瓜汁治生下至五月以里。乍寒乍热。往来无时。以冬瓜炮熟。绞汁与服。或锉柳枝。煮汁浴儿。

疟病论

疟病者。由夏伤于暑。客于肤里。致肌腠虚隙。至秋又寒湿乘之。动前暑热,邪正相搏。阴阳交争。会遇有时。更相胜负。阳胜则发热。阴胜则发寒。阴阳互胜。则发寒热。热则烦躁闷乱。寒则噤栗战悚。阴阳会遇。交争已过。邪正相离。则寒热俱歇。若邪动气至。又复发作。故疟休作有时也。其发晏者。邪正会过迟也。其发朝者。邪正会遇早也。其间日发者,邪气入深而行瘥迟。不能日作。故间日乃发也。今叙方于后。

桃仁汤治小儿发疟不止。

桃仁(汤浸去皮尖并双仁者麸炒黄一两) 鳖甲(一两酥炙黄去裙) 桂心(半两) 黄芩(半两) 川升麻(半两) 赤茯苓(去黑皮半两)上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灵豆膏治如前。大蒜一枚。去皮研。巴豆三升。去皮心。同湿纸裹煨熟。一处研为膏。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五丸。

醋汤送下。吐泻即瘥。后用藿香汤补之。

藿香汤藿香(去土) 肉豆蔻(面裹煨) 甘草(各一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连服三服。无时。

朱衣使者 治如前。

砒(半两细研) 绿豆末(一分) 黑豆末(一分)上同研匀细。滴水丸黍米大。辰砂为衣。间日发者。于好日夜临卧时。冷醋水送下二丸。频日发者。只于当日夜服如上法。儿极小者与一丸。端午日合佳。

又方 治如前。以生鹿角为细末。发已前。乳汁调服一字。

又方 治如前。以鸡 中黄皮炒极燥为末。乳汁服之。男雄女雌。

又方 治如前。以蛇蜕皮一两。取每条长五寸以上者。烧灰存性。研细末。每服一钱。新水调下。未发前服。三岁上半钱。以下者一字。

又方 治如前。以黄丹二分。蜜水和之与服。如冷者以酒和。冷服。

万金丹治痰盛挟积。发疟久不瘥。

阿魏(一钱汤化去砂石和面作饼煨熟锉细炒干) 朱砂(一分研水飞) 砒霜(一钱用醋半盏慢火上熬醋尽)丁香(半两) 巴豆(七个去皮膜油尽取霜) 木香(半两) 相思子(十四个)上为细末。炼蜜和丸黍米大。未发前新水下一二粒。一岁加一粒。至十岁上止十粒。绝早服。忌热物一时辰。

知母丸治疟疾热甚者。

知母(一两微炒) 鳖甲(一两酥炙焦去裙 ) 川大黄(一两细锉,微炒) 朱砂(一钱水飞研) 赤茯苓(去黑皮一两) 川芒硝(半两) 川升麻(半两) 龙脑(一钱研)上为末。拌匀细。炼蜜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生姜汤送下。得利即愈。量大小加减。

小儿温疟 灸两乳下一指三壮。壮如小麦大。

恒山汤治小儿疟疾。

恒山(一两锉) 小麦(三合) 淡竹叶(切一升)上为粗末。水煎去滓。腊中儿服一蚬壳。半月者二蚬壳。盈月者半小合。以意增之。

乌梅丸治疟疾寒甚者。

乌梅肉(一两焙干) 母丁香(半两) 桂心(半两) 当归(去须洗焙半两) 干漆(半两炒烟出尽)上为细末。入研细麝香末半钱拌匀。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粥饮下。

茶清散治诸疟疾。

人言(一两) 黑豆(一升) 河水(四升)上同煮至水尽。炒干为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热多者腊茶清调下。寒多者草茶清调下。间日者于发夜临卧服。频日者但临卧。忌热物一时辰。此方宜斟酌。

鬼见愁 治乳奶婴小患疟。无计可治。服此的验神应。

代赭石(用丁头五粒火 醋淬十次研极细) 朱砂(透明块子半钱水飞) 砒霜(皂子大)上三味。用湿纸七重同裹。慢火内煨至纸干。取出顿地上出火毒。次入脑麝各半字。金箔五片同研。共为细末。每一字。于发日早以麻油一滴。调药敷鼻尖上。立止。

草果子汤治脾寒发疟。草果子三个。甘草五寸。大枣七个。并锉碎。分三服。水一盏。煎至半盏。放温服。更量大小加减。

弄舌论

小儿弄舌者。其证有二。一者心热。心系舌本。热则舌本干涩而紧,故时时吐弄舒缓之。二者脾热。脚络连舌。热则舌亦干涩而紧。故时时吐弄舒缓之,皆欲饮水。心热则发渴。脾热则津液耗。皆引饮。二证相似,宜加审别。心热者面赤。睡即口中气热。时时烦躁。喜就其冷。切牙上窜。治宜退热。脾热者大便稠硬。赤黄色。

面黄身亦微黄。治宜微导之。不可用冷药。又不可转下。若误下之。则脾胃虚。津液耗。又加五心烦热。面黄肌瘦。变为疳也。若大病未已。用药弄舌者。大凶也。今叙方于后。

人参知母散治心热弄舌。

知母(一两) 蓝叶(半两) 人参(去芦半两) 钩藤(一分) 川升麻(一分) 干葛(一分) 黄芩(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竹沥三两滴,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泻黄散治脾热弄舌。

藿香叶(去土七钱) 山栀子仁(一两) 石膏(半两) 甘草(三两) 防风(去芦并叉枝切焙四两)上并锉。以蜜酒洒拌匀。炒香燥。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放温。取清汁服。一方有山药二两。

病论(音奇)

小儿 病。其论有二。一者圣惠云。小儿生十余月以后。母又娠。因以乳儿。令儿生病。其候精神不爽。身体痿瘁。骨立发落。名曰 病。又曰继病,又曰交奶。二者巢氏云。小儿在母胎妊之时。其母被恶神导其腹中胎气。至儿生下。往往 羸。微微下痢。寒热往来。毛发焦竖。多嗔不悦。其候颇似于疳。今叙方于后。

虎骨丹治 病。

虎头骨(涂酥炙黄一两) 鬼臼(一两) 草龙胆(去芦一两) 鬼箭(取羽一两) 琥珀(半两令研)白胶香(半两令研)上为细末。同研匀。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乳香汤下。无时。

又方 治如前。取伏翼(蝙蝠是也)烧灰研细末,粥饮调下半钱。日三。若炙令香熟。嚼烂哺儿。亦效。

如得重一斤者尤佳。又得黄精自然汁。涂炙之。最良。

又方 治如前。取伯劳鸟毛。与儿带之。(又名博劳,又名 )

骨蒸论

小儿自周 以上。至十余岁。血气隆盛,因浓衣温燠。将养过宜。食羊肉肥甘果食诸物。脏腑生热。熏蒸肌骨。身体发热。夜有盗汗。渐渐瘦悴。乃成骨蒸。若不即治。则为急劳。今叙方于后。

秦艽散治潮热蒸瘦减食。

秦艽(去芦切焙) 甘草(炙各一两) 干猫儿薄荷叶(半两不见火)上为粗末。每服一二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

地骨皮汤治骨蒸体热肌瘦。

地骨皮(去骨) 胡黄连(各一两) 鳖甲(涂酥炙黄去裙尽) 柴胡(去苗) 犀角(锉取屑) 嫩桃枝(锉) 川大黄(炮) 知母(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麦煎散治童男室女。骨蒸肌热盗汗。减食痿瘦。

鳖甲(醋炙去裙 ) 大黄(纸裹煨熟) 恒山 柴胡(去苗) 赤茯苓(去黑皮) 干生漆(炒烟尽)当归(去芦洗净酒浸一宿) 白术 生地黄 石膏(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小麦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有虚汗者。加麻黄根一两。

连艽散治骨蒸肌瘦。渐为急劳。

黄连(去须一两) 秦艽(去芦一两) 天灵盖(一枚涂酥炙黄) 甘草(半两炙)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粥饮调下。无时。

腹皮青黑论

小儿腹肚皮腠虚薄。为风寒邪气所乘。而真气微弱。不能滋其血气,失于荣养。致邪气着而不去。故腹皮卒然青黑也。此候危恶。今叙方于后。

二圣散治腹肚皮肤。忽然青黑。以胡粉苦参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兼涂患处。

又方 治卒腹皮青黑。不能喘息。宜急用此方。以大青为末。纳口中。酒送之。

又方 治卒腹皮青黑。不急治。须臾即死。以酒和胡粉涂之。干则再涂。仍于脐四边各半寸。并鸠尾下一寸。共五处。各灸三壮。

难乳论

小儿难乳有二。一者儿初生。客风邪热中脐。流入心脾之经。即令舌浓唇燥而急。口不能乘乳。故乳而不能咂饮也。二者儿初生时。拭掠口中秽血不及。咽而入腹。则令儿心腹痞满、短气促急。故口不能吮乳饮之也。今叙方于后。

五福化毒丹治心脾经热。舌浓唇燥。急不能乘乳。

生干地黄(焙秤) 熟干地黄(焙秤各半两) 天门冬(去心秤) 麦门冬(去心秤) 玄参(去芦) 甘草(炙) 甜硝(各三钱) 青黛(一钱半)上先六味为细末。后研入硝黛拌匀。炼蜜和丸鸡头大。每服半丸或一丸。食后熟水化服之。无时。

又方 治儿饮乳不快。喉舌似紧。不相从顺。以沙牛角烧灰存性。研细末涂乳上。放儿口中。捻汁。令吮咽下。

又方 治胸腹痞满。短气促急。不能饮乳。取鸡子壳烧灰。酒服半钱。

又方 治心胸热痞。饮乳不快。以生葛根杵烂。绞汁饮灌之。如无。以干葛煮灌之。亦得。

治小儿不能乳 以雀矢四枚末之。着乳上。令吮之。儿大增服。

治小儿初生不饮乳。及不小便。 以乳汁二合。葱白一寸四破。于银器内煎取一合。药注灌之。立效。

大小便论

小儿大便有秘涩者。有不通者。皆由腑脏有热。乘于肠胃。胃热则津液少。少则粪燥结实而硬。大便难下。

则为秘涩。甚者则不能便。乃为不通也。小便有滴沥者。有不通者。由小肠与膀胱有热。二经俱主水。水入小肠。传于膀胱。循水道出而小便也。热气乘之。则水耗少而行涩。故滴沥而下也。甚者水道干而不通也。若热入大小肠。则皆壅滞。不得宣利。故大小便俱不通也。

金花散治大便秘涩便难。

皂角仁(一钱炒) 槟榔(一个生) 甘草(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沙糖熟水调下。

柏子仁膏治如前。

柏子仁(拣净) 松子仁 胡桃仁(各等分)上研和膏。每弹子大。热汤化下。未快再服。

人参荆芥汤以人参荆芥各自为末。每用人参末半钱。荆芥末一钱和匀。水一盏。煎至七分。放冷量大小时时与服。

木香粗散治大便不通。木香诃子煨取皮等分。为粗末。每半钱或一钱。水煎去滓。放温时服。

又方 治如前。以猪苓一两为末。水少许。煮鸡矢白汤调下一钱。瘥。

又方 治如前。以酵不拘多少。先搦干曝为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余丸。量大小。米饮下。

木通散治小便涩滞滴沥。不得通快。

木通 滑石 甘草(炙) 焰硝(研各半两) 三叶草(一分)上为末细匀。每服一字或半钱。沸汤点服。乳食前。

滑石散治如前。

滑石 瞿麦 葵子(炒) 芸薹子 甘草(炙) 山栀子仁 郁金 海金砂(炒各一钱)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煎灯心葱汤调下。乳食前。

如圣散治如前。海金砂炒。滑石等分。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煎灯心汤调下。乳前食。

八正散治如前。又治心经邪热。又治热淋。

瞿麦 木通 山栀子仁 地扁竹 车前子 甘草 滑石(各三钱) 大黄(一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七分。入薄荷二叶。同煎二分。去滓温服。无时。

治小儿小便不通。三日欲死。葵根一握锉。壁鱼七枚。别研。以水一大盏。煎葵根取汁六分。入壁鱼末。再煎三五沸。去滓。放温服。

治小儿小便赤涩不通 蒲黄滑石各等分。研匀细。每服一钱。煎灯心汤调下。沙糖水亦得。亦治淋痛。乳食前。

治小儿卒不得小便 盐安脐中灸之。

治小儿小便赤涩不通滑石(二两) 木通(一两) 葵子(一合)上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冬葵子散治小儿卒小便不通。小腹急闷。冬葵子一两。木通半两。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

不拘时候。

捻头散治小便不通。延胡索去皮。川苦楝去核。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捻头汤调下。如无捻头。即于汤中滴油三两点。食前服。一方车前草小麦各一升。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煮粥服。日二。量儿大小加减。

葶苈散治如前。葶苈半两炒。青皮去穣炒黄。半两。为细末。每服半分或一分。空心姜汤调下。乳食前。

僵蚕散治如前。白僵蚕炒去丝嘴。当归去芦洗净。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煎车前子汤调下。亦治血淋。若沙淋者。煎羊蹄草汤调下。无时。

又方 治如前。以绵黄 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无时。

又方 治如前。以乌梅肉为末。每服一钱。水调服。神效。

又方 以地扁竹煎汤。放温服。如熟水饮之。效。

白术膏治小便涩滞不通。胸腹痞满。

白术(半两) 白茯苓(一分) 泽泻(半两) 人参(去芦一分) 滑石(一分)上为末。炼蜜和膏。每皂子大。米饮化下。亦治脾胃不和。不美乳食。

朱砂散治小便赤涩不通。心神烦躁。

朱砂(一两研) 滑石(半两研) 犀角屑(半两) 黄芩(一分) 车前子(一分炒) 甘草(一分炙)上为散拌匀。每服半钱。煎竹叶汤调下。乳食前。

葵石散治小便不通闷乱。

葵根(一握锉) 滑石(一两) 木通(一两) 牵牛子(半两炒)上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大盏。入灯心葱白各少许。煎至六分。去滓放温。食前服。

鸡肠草散治小肠膀胱有热。小便难涩。服冷药过多。却致小便不能禁止。

鸡肠草(一两) 牡蛎粉(三分) 龙骨(火 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桑螵蛸(米泔水煮半两)上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亦治遗尿。乳食前。

郁李仁丸治大小便秘涩不通。

郁李仁(二两汤浸去皮) 大黄(一两) 槟榔(三两) 青皮(去穣半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姜汤下。无时。

芎黄散治如前。

芎 (一两) 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 郁李仁(三分温汤浸去皮微炒黄)上为散。每服一钱。温水调下。乳食前。

朱粉丹治如前。心神烦。腹胁闷。卧中多惊。

朱砂(半两研细水飞) 腻粉(一钱) 续随子(半两)上为末。研拌匀。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七粒。食后温水送下。

木通锉散治大小便不通。

木通 瞿麦 滑石 山栀子仁(各三钱) 茯苓(去黑皮) 甘草(各四钱) 续随子(三钱) 车前子(一分)上 咀。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更量大小加减。乳食前。

红绵散治如前。

朱砂(研水飞) 郁金 轻粉(各一分) 马牙硝(半两)上入麝香少许,研匀细。每服半钱。薄荷蜜水调下。无时。

又方 治如前。以滑石为末。每服半钱。清油调如稀糊。再入好酒一茶脚许。搅匀服之。如一时久。未通再服。

又方 治如前。以不 皂角去皮核。生为末。用二钱。取独头蒜一颗。沙盆内同皂角末磨擦蒜尽。以酽米醋少许和之。捻作饼子。如香花子。贴脐中。立通。

又方 治如前。以露蜂房烧灰研细。酒调一钱或半钱。日二。

郁李仁膏治襁褓小儿。大小便不通。

郁李仁(一两浸去皮) 滑石(半两研) 大黄(去粗皮取实者一两锉碎酒浸半日捏干炒焦为末)上先将郁李研为膏。和二味丸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量大小与。小者乳汁下。大者薄荷汤下。要疏风热痰实服。但微溏极稳。

五淋论(附遗尿)

淋病有五。一曰热淋(血淋)。二曰寒淋(膏淋)。三曰气淋。四曰劳淋。五曰石淋。五淋之中。小儿有所患者。惟寒热气之三证外。劳石二证。虚极所致。小儿未亲色欲,故无患者。内石淋恐儿本怯肾弱者有之。亦千人中无一矣。今并具五淋之证于下。

热淋者。因热乘小肠膀胱二经。皆主水。水入小肠。传于膀胱。行于水道。出于阴中。而为小便也。故阴为水液之路。膀胱为津液之府。热则水道燥爆。水液行涩。致水道不利。小便淋沥。因名曰淋。其候出少而起数。

小腹急痛。引脐连茎中痛也。热甚者溺血,故亦曰血淋。血得热则流散。渗入于胞,随淋溺而下也。

寒淋者。因寒冷干于二经而作。其候先寒战而后溺之。是邪气与正气交争也。寒气胜则发寒战。正气胜则寒战解而得溺。溺则出少涩滞。小腹连茎中而痛。寒甚者溺白如稀膏。故亦曰膏淋。亦如痢下热则便血。寒则便脓也。痢下者寒热搏于大肠也。今淋者寒热搏于小肠也。

气淋者。小儿因怒而啼。气入二经。留滞不散。邪正相搏。胞内气胀。其候每溺则脐下憋膨。水道涩不能下。茎中相引而痛。常有余沥也。

劳淋者。因房事过度。肾虚精竭。气通于阴。水道干涩之所为也。肾与膀胱为表里。今肾虚精竭。则膀胱亦虚。不能约制其水。故水液频数而下。水道干燥。则不能通利。其候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小肠连茎而痛也。

石淋者。小者为沙。大者为石。皆云肾主水。水为热结。化而为石。其言虽近。而不知其本也。且肾有二脏。左者为肾。右为命门。主水而为壬。圣济经云。壬者一水一石之谓欤。不知一水一石之道语。未达生化之妙。本太一精真在上。兆于水。立于石。是肾中本有真之物也。患者乃真精化而真物出焉。其候沙石从水道中出。塞痛闷绝。故痊者鲜矣。

琥珀丸治热淋疼痛。

琥珀(半两研) 乳香(半两研) 桃胶(半两研)上拌研匀。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煎萱草汤下。

又方 治如前。以黄芩二两。绢袋贮之。用水二升。煮取一升。时时服。

蒲黄散治血淋涩痛。

蒲黄(半两) 冬葵子(半两) 生地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无时。

又方 治如前。以雄鸡屎尖白如粉者。炒微黄研细末。酒糊丸。绿豆大。酒下三五丸。日连连四五服。取效。

玉粉丹治寒淋膏淋如神。又治下痢。牡蛎粉四两研。干姜末二两炮。拌匀。面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

米饮送下。无时。

二胶散治气淋。小肠憋膨不通。桃胶李胶等分为末。每服半钱。葱白汤调下。无时。

又方 治气淋。以蚕蜕纸烧灰研细。每服半钱或一钱。煎去心麦门冬汤调下。无时。

又方 治如前。以马兜铃炒焦黄。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麝香酒调下。温酒亦得。无时。

葵子散治沙石淋。痛不可忍。

冬葵子(一两) 石南叶 榆白皮(去末锉) 石苇(去毛) 木通(锉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半钱。葱白汤调下。一方只煮冬葵子汁服。

二石散治如前。

滑石 石苇(去毛各一两 一方更有栝蒌根一两)上为末。每服半钱。煎大麦汤清调下。无大麦。米饮亦得。

治小儿淋闭 露蜂房乱发灰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调服之。日二。

又方 治如前。冬葵子一两。杵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无时。

又方 以衣中白鱼摩脐下。及小腹。

又方 治如前。经效小儿诸淋。

治小儿遗尿。

瞿麦穗 龙胆草(去芦) 皂荚(去皮弦) 桂心(各半两) 人参(去芦一两) 鸡肠草(一两) 车前子(一两炒一分) 石苇(去毛半两)上同为末。炼蜜和丸小豆大。每服五丸。食分,日三。

又方 以小豆叶捣汁服之。以鸡肠烧灰研末。浆水调服一钱。日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无常——只若初见

    无常——只若初见

    她们,是从小被培育的毒女,身上流的血,是世上难解的毒。一场变故,使她们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呵,我是不是很傻,一厢情愿,让你们看我的笑话。当初救我,难道就只是一个阴谋,所有的所有,都是假的吗?”你想要的,我会给你,哪怕要了我的命,我的命本就是你救的。那我们,两清了。“我怎会要你的命,为了你,我把天下都放下了。。。。。。。你难道还不明白?”一切若是如初见般美好,你说,那该多好。可,回不去了。。。。。。。
  • 圣火殿

    圣火殿

    这一天,柳辰枫和他相恋18天的女子分手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他本以为会开花结果此刻,月黑江边,一人站立,扑通一声,救命啊,柳辰枫的声音在江边回荡你以为他伤心跳江自尽?其实不然,他只是应验了一句古话:“常在江边走,那有不失足”,从此,辰枫结束了他悲催的一生。对,你没看错,这就是简介,这就是主题,你看与不看他都在这里,辰枫实录
  • 顾城之战

    顾城之战

    四年前,顾城肆虐卡赞病毒,顾城三少林植不幸感染,巨大的卡赞力量时常暴走,在噩梦般的记忆中父母惨死在自己手中,恢复神智的林植不知所措,疯了一样的逃出顾城,从此不知所踪。四年后,苍国举兵来犯,顾城危急,受城主之托的江少陵找到林植,希望他能援救顾城,在外流浪的林植欣然同意,以崭新的勇者姿态踏上归城之路。
  •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人做事一人当

    说好了做错事认错后就可以得到别人的原谅的呢?为什么他一直好像不原谅我对我死缠烂打的!我只是一个穷得快掉渣的某杂志社的小小男编辑,总裁你就不要追着我了!什么?你成了我们杂志社的合伙人?总裁你要干嘛啊!“我干嘛?你难道还没看出来?”“我脑子笨,看不出来,行不。”“真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小笨蛋。我啊,就是喜欢你啊。”
  • 宅仙

    宅仙

    无节操、无下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干谁,就干谁!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仙侠世界,欺软不怕硬才是王道哇有木有?修仙的目的不是为了长寿,而是为了享受,杀人升级爆装备神马的最危险了,还是做一个宅仙人比较有安全感……安安心心练功,舒舒服服打怪!
  • 蜜爱百分百:扑倒高冷拽校草

    蜜爱百分百:扑倒高冷拽校草

    她只不过是被迫去跟踪一下他,没想到阴差阳错的竟然发现了他隐藏的巨大秘密,看在对方很帅的份上,她就勉为其难的帮他掩盖一下身份吧,哪知道对方不仅不领情,还把她的底给摸了个一清二楚,帅哥,你这样伦家是会羞涩的嘛。
  • 重生之双灵魂逆袭

    重生之双灵魂逆袭

    她和他注定只能患难无法享福,当日子越来越好时她们的婚姻破碎了........十年婚姻承载着她太多太多的心血,最美好的十年奉献给了“婚姻”而“婚姻”回报她的就两字“弃妇”。离婚后她更是无力抚养两个孩子,她背井离乡誓言一定要为了自己为了孩子努力活出价值,如若不能便只能粉身碎骨……上天为她关上一扇窗却打开一扇门,一次意外神奇的事发生在她身上,她的身体里来了个新灵魂,她自身的灵魂也依然存在。双灵魂躯体的怪事就发生在她身上!那个不明身份的灵魂同时还带来了一大堆记忆和信息当然能力绝对比现在自己原本的灵魂强很多,就看她怎么去驾驭,怎么凭借着这双灵魂强势归来打开她璀璨人生的帷幕!!
  • 神医公主千千岁

    神医公主千千岁

    她是尊贵的东锦萧公主,亦是穿越时空而来的异世客,重活一世,她只愿能当一世米虫,无奈,生于皇族,她有躲不开的争斗,弃不了的责任;本是小萝莉,却被迫带着拖油瓶弟弟流落江湖,凭着一身高超医术,开医馆,当首富,建帮派,所做的一切,都只为着,完成当日许下的誓言!【本书甜中带酸,复仇非主线,欢迎大家阅读。】
  • 奇瞳之师

    奇瞳之师

    一个以瞳术为尊的世界,转世的齐少,将会有怎样的经历,又将如何成为巅峰强者。
  • 青梅竹马之竹马大人求放过

    青梅竹马之竹马大人求放过

    3岁的小诺笙最喜欢的事就是歪着头睁着水亮亮的眼睛盯着7岁枫孜然,一眨不眨。6岁的小诺笙最喜欢的事还是盯着自家然哥哥,为什么哥哥长得这么好看呢。15岁的葭诺笙不再傻傻的盯着枫孜然,但还是会经常跟着他,一顿马屁。为什么呢,要零花钱呗“哼,谁让俺老妈喜欢他呢。他就仗着零花钱欺压善良的我”这是葭诺笙心中吐槽了几年的话。本文献给yimo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