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02900000003

第3章

魂魄论

朱子云。死则谓之魂魄。生则谓之精气。天地公其德。谓之鬼神。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所谓神者。以其主乎形气也。故言魂魄。而神即在其中矣。

人之形骸。魄也。形骸而能运动。亦魄也。梦寐变幻。魂也。聪慧灵通。神也。分而言之。气足则生魂。魂为阳神。精足则生魄。魄为阴神。合而言之。精气交。

魂魄聚。其中藏有真神焉。主于心。而虚灵不昧。聪明知觉者也。若精气衰。

魂魄弱。真神渐昏。何也。本体常明。因气血衰败。则少生动之机。而神无所辅助。故本来面目敛矣。譬之于灯油与灯草即魄也。火即魂也。光芒四射即神也。油干火暗。光芒隐。魂之阳神。魄之阴神。中之真神皆散。仅存灯中之草。草即死魄耳。譬之于炉灰。炭即魄也。火即魂也。火之焰即神也。炭烬火熄焰灭。魂之阳神。魄之阴神。中之真神皆散。灰即死魄耳。人死躯壳存。

亦死魄而已矣。但此真神与天地同休。如灯之光。炉之焰。人以为灭也。而不知灯复添油。炉复加炭。火焰依然。是灭者有相。而不灭者无相也。人死神无躯壳依附。魂魄无神依附。皆脱出虚空。魂魄犹有相。空则无主而飞散。散则莫知所之矣。神则绝无相。空亦无主。然散而实不散。不灵而灵机犹在。必借生人之气血藏之。魂魄生而灵机动。是与灯中之光。炉中之焰无异矣。不观小儿初生。亦一魄乎。形体未充。魄未壮也。无梦寐变幻。魂未聚也。无聪慧灵通。神未明也。精气盛。魄则壮矣。魂则聚矣。神则灵矣。内经曰。精者身之本。又曰。气内为实。人可不自爱惜哉。是以道家以精气为实。

借有形气血。而养无形之神。释家以自性不灭是实。不以气血迷吾之性。

性本空虚。无来无去。明心即见性。吾谓道家着实工夫。释家从空会悟。明乎此。不第知魂随神而往来。魄并精而出入。而生当机关。可以心会。作佛修仙。亦不外是矣。

魂魄之义。自大易有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之言以后。经传诸儒。各有议论发明。兹篇前段深合圣贤之理。后幅能阐道释之微。

审虚实

经曰。五实死。五虚死。虚者固难补救。而实者亦多丧命。医家详辨之。庶虚实不致混淆。而投剂立效矣。盖外感之实。邪气实也。实中有真虚。正不胜邪。邪乘虚而内陷也。内伤之虚。根本虚也。虚中有假实。火热为害。灼津液而耗血也。如伤寒有虚实矣。病在阳者多实。病在阴者多虚。腹痛有虚实矣。痛而拒按者多实。痛而喜按者多虚。咳嗽有虚实矣。鼻塞声重者多实。

痰血潮热者多虚。虚实二字。乃诸症之大纲。举三者而千万症之虚实。亦了然于心目之间也。故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或在表。或在里。或在腑。必有所居而直指之。邪之实也。若无六淫之邪。而为病者。则惟情欲以伤内。劳倦以伤外。非实似实。及细审之。乃症之虚也。实实虚虚。安可不明其义耶。

夫世人之病。百不一实。而世间之医。百不一补。以新病为实似矣。而久病亦以为实也。以补不效为实似矣。而表散不应。犹以为实也。以外症为实似矣。而脉象空虚亦以为实也。是实而误补邪增。尚可解救。虚而误攻气散。不可救药。喜攻恶补之弊。其何以挽回哉。且实症易医。虚症难疗。真实易认。假实难辨。设内症寒热面赤。舌干口苦。牙宣鼻衄。头痛心烦。大小便不利。脉来数大。或弦细急数。当此之际。莫不以芩连知柏之属清火为先。

岂知阴不维阳。五内水亏。无根之焰不敛。病势危笃。明者急投六味汤壮水之主。八味汤益火之源。俾阴液生而阳火藏。精气回而坎离交。庶可有救也。设外症壮热不退。口渴不饮。烦燥不宁。大便不解。舌黑如墨。小便如血。两脉虚数。或沉细而数。当此之时。莫不以白虎承气汤为治。岂知阴盛隔阳。内真寒而外现假热。危在顷刻。明者急用附子理中汤。或人参八味汤之属。反佐从治。俾虚阳敛而阴寒现。真元复而外邪退。方可得生。又有二三候后潮热肌瘦。人倦力怯。胸闷少食。口渴引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

不能起立。斯时莫不以病久大虚拟之。及诊两脉沉细有力而数。明者速进承气汤一剂。大便通而邪解。精神旺而火除。庶可无虞也。不然。一七之投。误人不浅。书不云乎。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真假之别。非诊脉之精。

历症之熟。未易窥其虚实。虚者用参 而安。实者用膏连而起。视夫以实为虚。以虚为实者。不啻霄壤之隔矣。

病有虚实。有真假。阐发至此。可谓发前贤未发之秘。

附子理中汤

人参(三钱) 白朮(三钱炒) 炮姜(三钱) 川附子(三钱) 甘草(三钱炙)

每服八钱。水煎服。

人参八味汤

熟地(三钱) 山药(三钱炒) 茯苓(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五分) 皮丹(一钱)

山萸肉(一钱) 川附子(一钱) 肉桂(一钱) 泽泻(五分)

承气汤

大黄(四两) 芒硝(二合) 浓朴(半 ) 枳实(五枚)

上用水一斗。先煮浓朴枳实。取五升去渣。再入大黄。煮取二升。去渣。纳芒硝。更上微火煮一二沸。候温之。得下即止。不必尽剂。

六味汤

熟地(五钱) 山药(二钱炒) 茯苓(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 泽泻(五分) 山萸肉(一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八味汤

即前六味汤。加附子肉桂各五分。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服。

知生死

今夫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人生所赖。惟此气也。医寄死生。责任最重。若平日不能讲究精微。临症而吉凶莫辨。岂足谓之医耶。经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是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古人言之凿凿。余亦何容哓哓。第生当机关。极难确认。新久轻重。更难分别。即以暴吐而死者。先言之平日无恙。忽然呕吐。愈吐愈甚。点水不入。入则反出。大汗如雨。神识昏愦。

手足厥冷。脉如悬丝。此脾胃本亏。孤阳离根。由胃而上。大吐不已。胃气暴绝矣。有呕血斗余。或鲜或瘀。倾囊而出。冷汗如雨。手足如冰。元气暴绝矣。

有咳血如泉。急冲而上。内挟血块。其大如拳。壅塞喉窍。吞之而上。送之血又至。咯之而结块之血不出。气道不通。真气暴绝矣。有忽然泄泻。昼夜不下数百行。饮食入口。随即吐出。或已入胃。随即泻下。大汗气促。神色改变。

两脉全无。脾肾暴绝矣。有忽然头痛。渐不可忍。目定神昏。手足抽掣。谵语厥冷。脉非沉细如丝。即数大无伦。此平素精血内亏。肾中之虚阳直逆巅顶。阳气暴绝矣。有房室之后。阴寒乘虚直中。小腹急痛不可耐。呕酸苦味。

喜曲喜按。渐致指甲青黑。手冷如冰。冷汗如雨。真阴真阳暴绝矣。有忽然卒中。五绝皆见。肾元败而阴阳离。两手无脉。大汗出而暴绝矣。有感受时令。二三日间。即传厥少两经。神昏目定。抽掣谵语。舌黑冷汗。正气为邪所耗。阴液灼尽。五脏六腑暴绝矣。若久病而生者。何以见之。如咳嗽。吐血。寒热等症。脉尚未数。饮食未减。河车丸以进。久服不辍。加之心静神藏。善于内养。或半载。或一载。阴液渐回。诸症渐退。久病而生矣。腹胀如鼓。两足及面皆浮。病在脾肾。尚未传肺而变喘咳。惟口渴面赤。大便秘。脉数大。病在阴亏。宜壮水之主。如手足冷。大便泻。脉细迟。病在阳亏。宜益火之原。服药两百日不断。兼之养气吞津。久病而生矣。痛痹在床。手足红肿。叫喊不休。

食饮减少。半载不能步履。或滋阴养血。或阴阳两补。参地归杞。久久服之。

痛除肿消。久病而生矣。三阴疟疾。延缠不已。或变阴虚而咳嗽。或变阳虚而浮肿。壮水益火。补脾生血。归地参 。河车鹿茸。合宜而用之。久病而生矣。妇人崩漏。淋漓不止。日久面黄气浮。手足亦肿。腹中亦胀。饮食亦少。大便亦薄。脉息亦细。重进参 。多投归地。却虑静养。久病而生矣。以上数条。

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因此可以识彼。是在医者自勉之而已矣。虽然。医之而生者。病有元气也。医之而不能生者。脉无胃气也。病可医而终于不能医者。医伐其气也。人生之所赖。惟此气而已。彼精之与神。不又即是而可推哉。

前提后束。中分二段。生死之机。了无遗义。

河车丸

河车一具(用甘草煎汤泡洗) 人参(一两焙研) 山药(四两人乳拌蒸晒) 茯苓(三两人乳拌蒸晒)

上为末。用黑枣十二两。煮烂去皮核。捣为丸。每早开水下四钱。

活命汤

治暴吐欲绝。急以此汤浓煎。徐徐饮之。随吐随饮。

人参(一钱或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制附子(一钱) 炮姜(一钱)

加炒陈米一撮。水煎服。

救元饮

治呕血斗余。鲜瘀并出。急用此饮。

白朮(二钱土炒) 人参(二钱多加亦可) 炙甘草(一钱五分) 炮姜(一钱五分) 黄 (三分炙)

当归(三钱酒炒)

水煎服。

生脉散

治咳血。真气暴绝。急用此饮。

麦冬(三钱) 五味子(五分) 人参(二钱)

加童便一杯。水煎服。

附子理中汤

(见审虚实门) 治忽然泄泻。不下数百行。饮食即吐。

八味地黄汤

(见中风门) 治忽然头痛渐不可忍。目定神昏等症。

六味回阳煎

治房室之后。阴寒乘虚。直中小腹等症。

熟地(三钱) 人参(二钱) 制附子(一钱) 白朮(一钱炒) 丁香(五分)

水煎服。

参附救生汤

救忽然卒中。五绝皆见。

附子(二钱) 人参(三钱) 炒陈米(二钱)

加姜一片。水煎灌之。

六味参附汤

治感受时疫。二三日即厥。神昏目定等症。

熟地(三钱) 生地(三钱) 人参(一钱) 当归(二钱) 甘草(一钱) 附子(一钱)

加稻上露水。或荷叶上露水。煎服。

中风

窃怪中风一症。古法相传。皆谓六淫之邪。外风之袭。药投表散清凉。如三化续命愈风等汤。议论纷纭。训示谆谆。后人守定此法。以为先贤必不我欺。岂料指鹿为马。遵法奉行。药下咽而即毙。呜呼。何医学之不明。而人心之愚昧如是耶。即一二有识之士。以类风辨之。以真风目之。然类风者。犹不离乎风。而有似于风。真风者。则实指为风。不能舍六淫之外。而又有所谓风也。今中风之症。其果六淫之风乎哉。又谓中风须分闭脱两种。闭则有六经之症。脱则有五绝之险。夫脱为五绝之险是矣。而闭兼六经之症。

亦不外仲景伤寒之所谓中风脉浮缓。自汗出而发热也。今中风之症。其果仲景之所谓中风乎哉。盖外风为阳邪。其中人也。必先皮毛而入。决不比阴寒之邪。不从阳经而直中三阴之速。设中属外风之说。则当入伤寒一门。何必于伤寒之外。而又立中风之条。风邪最轻。从无直中伤人之患。

何中风疾发有顷刻垂绝之危。仲景伤寒于中风症脉。言之极详。何未闻将中病同发明于伤寒中风之内。以此辨之。则向之所谓风。为真风。谓症兼六经者。其何说之辞。况经谓虚邪偏客身半。未尝云实。营卫衰则真气去。明是云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从根本而验生死。又何尝言及外风与六经之形症耶。即言及外风者。亦不过外感之表邪。自有头痛身痛寒热之兼症耳。明张景岳直辟前人之误。断以非风之名。可谓发千古之未发。奈病家卒不知信。医家卒不知从。旁人卒不知解。有令人读是书而不禁三叹者矣。夫风自内生。属东方之木气。气动便是火。火动便是风。是气也。火也。风也。分而言之。有三者之名。合而言之。则有一无二之别。且风亦不过气之逆火之炽耳。并非气之外而别有火。火之外而别有风也。第此火发于肾。虚多而实少。此风根于气。阴亏而阳弱。是以中症之发。大约精血内亏。元气内败者。为此症之大旨。如亏在阴则虚火无制。

亏在阳则真气无根。当此之际。必有一股虚气从肾中间。上挟脊。穿昆仑。

过泥丸。直到命门。而三阴三阳之气。突然而散。脏腑之气。亦随之而去。此所谓五绝之脱候也。若症之轻者。乃一半精气未败。尚可挽回于万一。苏后必半身不遂。经所谓偏枯之症者此也。其口眼歪斜者。筋无精血荣养也。其舌喑不能言者。脾肾元亏。不能上达舌本也。其口流涎沫者。脾亏不能摄津液。肾亏不能藏津液也。其口噤不开者。阳明之筋。虚火灼而劲急。

真气寒而拘挛也。治法五绝症见。宜用参附汤参术汤。大补元煎之类。以救垂绝之危险。偏中症见。宜用地黄饮子八味生脉汤。六君子汤之类。以扶余生之岁月。脾肾大败。宜用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归脾汤之类。以回中焦之谷气。肝血大亏。宜用人参养营汤。归芍地黄汤。八味生脉汤之类。以生肝木之汁少。倘内有燥热。风火相煽。亦令人暴厥。虽古法有白虎之方。

然不若壮水补阴为稳。盖火之有余。乃水之不足。阳之有余。乃阴之不足也。噫。中年之后。始有是症。三旬以前。从无是患。形体丰肥。每遭此祸。质弱清。仅见此厄。不亦精血亏。真气衰之明效大验乎。倘庸医必以外风强辨。试问此风何不及于幼少。而必及于老壮。少及于清 。而多及于丰肥者。又将何说以解之耶。故临川陈先生曰。治风先治血。血胜风自灭。旨哉言乎。

中风之论。随方书所载。人云亦云。不几误乃公事乎。本经酌议洗尽谬说。方属上工见解。后学遵而行之。阳春满眼矣。

参附汤

人参(一两) 川附子(五钱)

姜水煎服。

参术汤

人参(二钱) 白朮(二钱炒) 黄 (二钱炙) 陈皮(一钱) 白茯苓(一钱) 甘草(一钱炙)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大补元煎

同类推荐
  • 玉堂闲话

    玉堂闲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答

    春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蓬山志

    蓬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丈夫论

    大丈夫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诗品校定本

    诗品校定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名门恶少宠妻上天

    名门恶少宠妻上天

    "我十三岁被他收养,喊他哥哥,从此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哪知待我成年,他竟夺去了我最宝贵的第一次!我唯命是从,我曲意逢迎,我做他的隐婚妻被他夜夜宠爱,我以为我这辈子都逃不出他的身下,结果他驯养我的最终目的,竟然是……复仇!“哥哥想要了,你要不要乖一点?”“嗯……”我点点头,老老实实把胸前的纽扣一颗一颗的解开,他嘴角浮现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他就是喜欢我这么温顺乖巧的模样谁又能猜到我竟是城中首富的正牌妻子,谁敢动我,他定将那人碎尸万段!!!他疼我,把我宠上天,可是最后我落入万丈深渊,一回头,推我下去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混在晚唐

    混在晚唐

    普通大学生穿越到唐朝末期,虽有其他穿越者的想法,却无本事,他不晓军事,五谷不分,不懂机械,不会炼钢,也不会写诗著文,更没有什么王霸之气,唯一的优势在于知道历史。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他不得不“混”着保全自己,走上了一条另类的道路。
  • 一代魔修

    一代魔修

    一把魔剑,成就一位霸主;一位霸主,抒写一段传奇;一段传奇,引出一位佳人;一位佳人,带出一生孽缘!魔就是传奇,就是巅峰,为魔者,心狠手辣,冷血无情,勾心斗角,狡诈如狐,缺一不可!
  • 雾隐北城

    雾隐北城

    在异世存在一片大陆--雪雾大陆,人们都会使用法术。大陆分为五块--雾隐北城,雪韵南城,人鱼海,冥界和无人探知的魔界。在北城中,一年四季只有短暂的一个月春天,且人们活不过50岁。随着西家小姐西沐瑶误入北城禁地--迷雾雪森,揭开了北城不为人知的秘密及上古时期的诅咒。为了解开秘密破除诅咒,西沐瑶踏上了旅程。在旅程中,她经历了友情,爱情,背叛,伤心,绝望直到最后的毫无留恋,一步步为爱成魔。一句句预言,一道道枷锁将西沐瑶变得更加脆弱,更加无助。偶然中找到了破除北城诅咒的方法。西沐瑶决定牺牲自己换来北城的美好......
  • 基督山伯爵(上)

    基督山伯爵(上)

    法国文学史上有两位著名的仲马:一位是《基督山伯爵(套装上下册)》和《三个火枪手》的作者大仲马(1802-1870)。同欧仁·苏一样,大仲马是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潮流中另一个类型的杰出作家,他在当时报刊连载通俗小说的高潮中,用浪漫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创作了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处处引人入胜的长篇小说,把这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新境界。
  • 宇宙玄界

    宇宙玄界

    在远离地球遥远的宇宙星空之中,有一座巨大无边的大陆静静悬浮,它的体积比之恒星还要大上几百倍不止,它就是玄界。而在地球之上一位宿命少年正在慢慢崛起,搅动风云。。。在古代本是极度辉煌盛世的修道者文明,由于灵气的骤然消失渐渐在岁月长河中衰败,到如今已是几乎不可见了。完全被另一种科技文明所替代。而当未来某一天,天空炸裂,大地崩塌,有未知的天外来客降临地球,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他们自称来自玄界,人类的最初原始之地。
  • 若能再爱在繁花簇拥时

    若能再爱在繁花簇拥时

    她是美丽的,但也是忧伤的,参杂在美丽之中的忧伤却让人不自觉的想要安抚她他说:“你知道吗?你真的很吸引人,你的笑容,会让人忍不住的想要占有它。”那么多年来,他一直跟着她的脚步,终于她停下脚步了,可是地上照影出来的却不只是她一个人的影子他说:“从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就已经喜欢上你了,为什么你总是看不见我对你的付出,为什么总是让我站在你的心外眺望?为什么你那么残忍”那天他哭着对她喊在这个社会只要他想要的东西,从来就没有得不到的,但是自从遇到她后,他对这个社会的定义改变了他说:“我知道你想要什么,只要你不离开我,那么我永远都会宠你。”残酷是事实让她只想要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小天地里,不被人打扰,可是发生一切让她不能自己,最后谁能给予她一生独一无二的宠爱当那人再许她一世繁花簇拥时,她能否欣然再爱?青春就像是会上瘾的毒药,没有退路
  • 我在抗战最前沿

    我在抗战最前沿

    来到华夏国的王龙,本来只想做一个安安乐乐的小地主,却逢日寇来袭,山河破碎。王龙得战争系统相助,自此揭竿而起,带领麾下将士血洗天下。“战士们!随我一起,马踏东京。”华夏元帅·王龙
  • 环锁春秋

    环锁春秋

    仇恨与冰冷的人生,只因一次出手相助全然改变了。硬挤进生命的阳光,将心中的黑暗尽数驱散。当相诺相随天涯的俩人在遇到仇恨、权利、名望、宝藏、绝学、婚约重重阻挠时,是相弃相怨,还是相守相恋?环锁春秋,环你一世风华,锁你一生温柔。
  • 末世战武纪

    末世战武纪

    2012年玛雅人预言世界末日,人们有的相信,有的当作一个笑料,可是2013年的早晨,末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