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75900000014

第14章

附。託也。謂託事以足文也。此大師婆心切處。故凡經律中。有益於沙彌事者。皆擇取而補足之。以律文不敢參雜。故提清也。不命之坐。不敢坐者謂弟子侍立師前。周旋左右。固其分也。而師或愍其久立勤勞。乃命坐者。慈也。弟子敬順師命即坐。禮也若不命而坐。慢也囗不問不敢對者。謂師資問答。不知語脉。則言世無根。無根之談。則如亂蔴無緒。除己事外。不可擅問也。然古人悟後問答。如電影穿針。絲來線去。亦如水面回紋。飛花點綴。雖是家常語言。須知泥裏有刺也囗倚壁靠桌者。謂偏側曰倚。邪凭曰靠。側立者。不對面也。五十頌云。又不應師前。身現疲倦相。屈指節作聲。倚柱及牆壁。亦不踏門限。所謂恭而無禮則勞。肇法師云。恭己順命。給侍之者。名曰侍者。菩薩下生經云。侍者具八法。一。信心堅固。二。其心覓進。三。身無諸病。四精進五。具念心。六。心不憍慢。七。能成定慧。八。具足聞智囗欲禮拜。若師止之者。即當從命也。若逆師命強拜。雖拜猶勿拜也。若順師命。不拜勝於拜也囗凡師與客談論。無非佛法機緣。欲知其中深妙。當觀尋常日用。道話者。是有道之話。即法語也。然執勞服役。是長自福基。聞法記取。乃潤澤心地。故曰有益身心也。侍師之義。誠在斯矣。成範云。或師詢客答。或彼問師酬。不得聞異驚恠。不得見笑隨笑。當識語意宗猷。切心研味。倘有見處。當復呈師。昔雲門偃。說法如雲如雨。不許記錄。見錄之者。必罵逐曰。汝口不用。反記吾語。他時必然販吾去也。今室中語。皆香林以紙為衣。隨所聞書之。古人如是留心。後來掀天揭地。以此觀之。凡事未有不學而能成也囗師有所使令。宜及時作辦者。謂聞師所命事。當乘時作為。惟恐更有命聞。辦。是備辦。不順曰違。不敬曰慢。又即怠也。成範云。凡聞師喚。當隨應而至。若有所需。即依法授之。少有所懈。得違慢罪囗凡睡眠。不得先師者。謂坐寐曰睡。翕目曰眠。五葢煩惱。此為第一。由此覆蔽身心。故令善法不生。長淪三界。當漸制之。既為弟子。宜起在師前。臥在師後。先字。當讀去聲。本來在前曰先。不當在前而在前者。故曰先也。律云。多睡有五種過。一。多惡夢。二。諸天不喜。三。心不入法。四。不思惟明相。五。夢失不淨囗凡人問師諱者。諱。避忌也。隱也。生曰名。死曰諱。今俗問人諱者。是隱法名二字。謂不敢問名。而云諱也。雖是謬稱。是尊重義。故大師補文于此。因弟子不得直呼師名。故加上下二字。若問師號當答某甲和尚或云某甲本師。不須上下二字。今授戒時。宣上下者。為弟子之稱也。若問師長號。應云。某甲師傅。五十頌云。又復於師名。不應輒稱舉。設有固問者。當示之一字。若問師年臘。及與州縣名。一一皆須答。鶴林玉露云。古人稱字最不輕。孔門諸子。稱夫子為仲尼。今世平交稱字。稍尊貴者。便不敢稱字。與古異也。法苑云。諸佛名號。稱揚敬禮。而獲福利。大都出於口意耳。若出於尊敬之口。則為福。若出於輕薄之口。則為禍矣。

二求師擇處法

凡弟子。當擇明師。久久親近。不得離師太早。如師實不明。當別求良導囗設離師當憶師誨。不得縱情自用。隨世俗流行不正事。亦不得住市井閙處。不得住神廟。不得住民房。不得住近尼寺處。不得以與師各住。而行世法中一切惡事。

當擇明師者。謂道眼開明之師也。如是之師。當久久親近。不得擅離。以佛法無多子。久長難得故。昔斷崖禪師示眾云。我親近高峯三二十年。常常打徹骨髓。未曾起一念遠離心。古人心。行如是。律中親近師家有四種。一。有法有食。名為樂住。二。有法無食。名為苦住。三。有食無法。懺謝而去。四。無法無食。不辭而去。古云。鳥之將息。必擇其林。人之求道。必選其師。以師是人之模範也。模範端正。必出良器。故須擇也。如或不然。則宜別參。謂吞舟之魚。不隱卑流。合抱之木。不生丹丘。大鵬展翅九萬里。豈若鷦鷯息一枝。然沙彌本無離師之法。為實不明故也。良導者。謂善能引人。達於至道故。如法華云隨順是師學。得見恒沙佛。是也。若不別求。恐敬獼猴為帝釋。宗瓦礫為明珠。宗瓦礫是不識法。敬獼猴是不識人。不識法則慧眼失。不識人則墮邪途。故云。汝師既墮。汝亦隨墮。此之謂歟囗設離師。當憶師誨者。謂雖然離師。常當憶師平日教誡之語。如耳提面命。終身不敢違也。中心經云。佛言知師恩者。見師則當承事供養。不見則當思惟教誡。是也。若縱情自用。是不憶師誨故。行不正事。是隨世俗流也囗不得住市井閙處者。謂積貨交易。人煙輳聚之所。名之為市。古來多於汲水之處為市。故曰市井。市中喧雜。故曰閙處。若非大力量人。入廛垂手。和而不流。則不得住。恐境亂則身心亂也囗不得住神廟者。神以酒肉為禋祀。則僧儀偃蹇。人所輕忽。故出家者。佛在世時。依佛而住。佛滅度後。則依佛像而住。是故持戒者。不禮鬼神。且為鬼神欽敬。若住神廟。則為鬼神所輕也。古云。僧住城隍佛祖呵。先賢都是隱嵓阿。山泉流出人閒去。清水依然成濁波囗不得住民房者。緇素有分也。謂多近閙處。恐累道故。阿蘭若頌云。欲精進一乘。先當擇其處。闤闠不遠離。煩惱如刀鋸。未到無學門。於學有所慮。林下及水邊。自然絕滓濾。依結茅三閒。蒲團敷一具。呆呆着眼看。觸處皆道地。我今多懊悔。未曾依此句囗不得住近尼寺處者。謂男女有別也。瓜田李下。須避嫌疑囗不得以與師各住者。謂師資聚散。理所常然。但依佛教行持。莫隨世諦流布。則不礙也囗惡事者。謂脅肩諂笑邀譽紳衿。交結往來。豪強勢族。學習奇藝。受雇俳優。通使四方。為利販賣。及近尼寺。住神廟民房等。皆非佛子所為。故曰。世法中一切惡事也。

隨師出行第三(凡九事囗分二)初正儀(分四)

初在路

不得過歷人家囗不得止住道邊共人語囗不得左右顧視。當低頭隨師後。

隨師者。隨。是追隨。謂師長出行。弟子當追隨杖履也。不得過歷人家者。歷。行也。謂不得師在一家。弟子又行一家。有失相隨之道也。縱過父母。檀護家。若師不聽。亦不得入。律云。不得去遠。使不相見。當相去一舒手。若前有惡象。牛。馬。當向師言。先避一處。不得言遲悞事囗不得止住道邊。共人語者。道。路也。若路逢親朋知識。當善辭卻。若共談論。便失隨侍之儀。則置師于何地耶囗不得左右顧視者顧。回看也。謂尋常出入。當平視直前。威儀如法。無失僧規。隨師後行。尤宜整肅。聽其動靜。若東望西張。則為俗所譏。未免論師。無有家法。然弟子不能以道行慰師。而反以俗譏。累師者。則于心何安。行護云。三千威儀。行為第一。左右觀看。為俗所訕。便非正器。書云。意誠而後。心正。心正則無所不正也。

二到家

到檀越家。當住一面。師教坐應坐囗到他寺院。師禮佛。或自禮。不得擅自鳴磬。

名義云。檀。是梵度。貧翻云。施。謂彼能行布施。供養三寶。則當來越語此窮苦海故。亦名檀那。此云施主。大乘論云。謂能引福德資糧故。當住一面者。謂當不離左右也。教坐應坐者。尊法尊師也。成範云。或事緣令坐。勿舒於雙足。常具諸威儀。師起速當起。禮記云。長者賜坐應告坐而坐囗師禮佛者。佛是先覺之人。師乃後覺之者。因先覺而覺後覺。故見佛即當禮也。或自禮者。近朱則赤故。不得擅自鳴磬者。擅。自專也。鐘磬乃人天之耳目。叢林之號令。各有執事所司。入寺須當遵其法度。客儀莫失。方見賓主之規。輒便舉動者。則起大眾。致師赧顏。隨之何益耶。

三登山

若山行。當持坐具隨之若遠行。不得相離太遠。

若山行。當持坐具者。謂山步艱難。恐師行疲倦。欲暫歇息故。當持坐具。或蒲團。及所坐之物。而備辦鋪設師坐也囗不得相離太遠者。謂太近則踏師影。或步揚塵。太遠則不聞師喚。一失所在。兩不相照。恐誤其事。是故凡所作為。必須顧盼不致兩處懸念也。

四渡水

若過渡。當持杖徐試淺深囗持瓶攜錫等。具如律中。文繁不錄。

律云。有二因緣。佛聽畜杖。一。為老瘦無力故。二。為打路探水故。徐試。則無驚險之怖也。若淺。則扶師過渡若深。則倩人肩輿。事師頌云。若於險路中。自已作前導。若過溪澗水。以杖試淺深。所謂深則厲。淺則揭也囗持瓶擕錫等者。梵語軍持。此云瓶。有其二種。一。淨瓶。二。澡瓶。此乃澡瓶也。謂貯水隨身。以淨手故。磁瓦作者。名淨用。銅鐵作者。名觸用。錫。是錫杖。為師持行。必宜聲響俱寂。具如律中者。十戒經中。持師澡瓶。有十五事。攜錫有七事。文多所以不錄。欲廣學者。當自檢閱經文。則盡知也。

二補義(分二)初約期

附 若偶分行約於某處會。不得後時。

偶分行者。偶。適或也。謂適或有緣。而欲暫往者。必須請示。約於某處等候。縱有他緣羈阻。必來復命再去。不得後時者。謂當先到約處候師。不得縱情逞意。故爾延挨。令師先到懸望也。

二齋法

師受齋。當侍立出生。齋畢。復侍立收嚫。

出生者。謂念供養畢。奉如來教。先出食一分。施諸鬼神眾生也。義如香乳記明。侍者送食。須著淨器。安於淨處。持呪觀想。皆要至誠。嚫者。乃檀越所施之物也。成範云。候師齋畢。收師檀嚫。若十戒沙彌侍師。當令餘人收嚫。梵語達嚫那。此云施。在法則曰法施。在財則曰財施。在家人應行財施。出家人應行法施也。一覽云。財法二施始成功。福慧兩全方作佛。成範云。師飯已畢。請鉢収嚫。弟子之禮盡矣。行護云。聞師外歸。當出迎接。捧其衣鉢。具茶湯。并洗足水等。一一盡心。勿令動念。

入眾第四(三十二事囗分二)初正儀(分七)初謙德

不得爭坐處囗不得於座上遙相呼語笑囗眾中有失儀。當隱惡揚善囗不得伐勞顯己之功。

律云。凡欲入眾。當具五法。一。應以慈心。二。應自卑下。如拭塵巾。謂巾能攬垢歸己。令物潔淨故。三。應知坐起法。謂若見上座。不應安坐。若見下座。不應起立。沙彌小眾。見受具者。盡應起立。四。在彼僧中。不為彼雜。謂在僧中。不隨人談說世事故。五。若見僧中有不可忍事。應作默然。智度論云。佛聖弟子。住和合故。有二種法。一。賢聖語。二。賢聖默。然依止陶鎔。固須給侍。鑪韛鍜煉。宜先入眾。同塵之用一如。濟物之功自普也。沙彌雖未到此田地。因佛制食隨僧分。法從僧得。故列此儀囗不得爭坐處者。謂不遜而坐。尚且不宜。何況爭耶。然叢林坐位。各有次序。沙彌以戒次而坐。若有爭者。則失叢林之法度也囗遙相呼語笑者。遙呼。是遠呌。語笑。乃帶說帶笑也。此如婆羅門聚會無殊。不成僧體。若有要事。當彈指使覺。輕語令知。若笑語遙呼。傍若無人。失儀動眾者。過非小矣囗眾中有失儀者。即如上遙相呼語笑等事也。當隱惡揚善者。謂宜隱人之惡。揚人之善也。隱惡。則自長其德。揚善。則令眾增輝。演祖云。古人樂聞己過。喜於為善。長於包荒。厚於隱惡。謙以交友。勤以濟眾。不以得喪二其心。所以光明碩大。照映今昔矣。靈源曰。聖人有言。當世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之過也。博辨宏大。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出家人。莫強知他事。莫空腹高心。莫以強陵弱。莫利己損人。毋以長而慢後生。毋以少而輕老宿。毋以片能。而稱我是。毋以少解。即道他非。好向佛法中用意。多於塵境上除情。袈裟下失卻人身。實為苦也。故當隱惡揚善囗不得伐勞顯己之功者。伐。誇也。作事有功曰勞。自稱己功曰伐。謂不得矜誇自能。以顯己功也。然有功者。眾口自推。何伐之有。惟其不伐。而功愈顯矣。古德云。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長。自伐者無功也。

二策己

凡在處。睡不在人前。起不在人後。

睡不在人前。起不在人後者。謂行道精進也。然惺寂相照。則事事行在人前。著著不落他後。一則自離懈怠。二則無動他念。故本師見月老和尚示眾曰。精進為修道之寶。佛祖由此而成。煩惱因茲而斷。為釋子者。豈可怠惰耶。清規云。五更鐘將鳴。輕輕先起端坐。不得扇風令人動念。

三惜福

凡洗面。不得多使水囗擦牙吐水。須低頭引水下。不得噴水濺人囗不得高聲鼻洟嘔吐囗不得於殿塔及淨室。淨地。淨水中洟唾。當於僻處囗喫茶湯時。不得隻手揖人囗不得向塔洗齒。及向和尚。阿闍黎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弈沧澜

    弈沧澜

    天地为盘,众生为子。械为车,武为马。宗师为相,王权为将。谁来下这一局,定苍生之命?谁来下这一局,决千年兴衰?剑河当空,剑仙凌霄而立。只手遮天,魔王映月长啸。北境苍谭,冰海王座。风雪正堪下酒。东海仙山,玉宇琼阁。群鹤舞瑶琴。
  • 尸命

    尸命

    我有三个师父,他们分别姓李、王、徐,可我的故事从被借走三十年阳寿说起……
  • 百叶的秘密

    百叶的秘密

    神秘男孩百叶的神秘失踪引起好朋友马晓飞的担心,于是,马晓飞派出小北极狐小奥去侦察,或者说,额,求着小奥去也行。结果却是——引来小奥的失踪。情急之中,马晓飞与妹妹马小玲深夜里悄悄潜入一直以来都废弃的神秘古仓,却发现......百叶的神秘失踪,小奥的危在旦夕,殷老师的奇怪出现......一切的一切到底意味着什么?请关注《马晓飞与马小玲冒险系列(一)百叶的秘密之密室惊魂篇》!
  • 大修行世界

    大修行世界

    浩瀚修炼界,百家争鸣,万法绽放!秘境、念气、仙法……等等等等等!这是一个别致的修炼世界!在这个别致的修炼世界中,偶尔会诞生一种脱离于修炼体系之外的人。这种人被称之为——境界的……左少辉就属于这种脱离于修炼体系的人!
  • 脉破星辰

    脉破星辰

    人往高处看,水往低处流。莫辱少年当年弱,来日方长成帝尊。天地无痕,心有恨,土坑好补,心坑难!踏破星辰,唯我独尊,弑神魔,诛天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欺我者,必诛之,恩我者,必帮之。吾欲一切,一切于吾。
  • 佛说持句神咒经

    佛说持句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不曾遇见你

    我不曾遇见你

    明明是初次见面,为什么会很熟悉?明明是旧友重逢,为什么彼此冷淡?明明是自己喜欢,为什么不肯承认?青微与王俊凯能否在一起?最后的结局是。。。。。。
  • 全真清规

    全真清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在相逢时

    爱在相逢时

    生命的不确定让我勇敢去追求爱,因为爱上就去追,不管后果如何,不去想以后,只是在我遇见你那一刻就爱上,再次相逢时,希望可以陪你久一点,即使不能陪你久一点,也想离你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