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70900000002

第2章

艺祖皇帝

国朝会要云宣和四年三月上亲出建隆真迹诗翰数幅于是羣臣始识艺祖书

太祖皇帝

秘阁刻祖宗御书十卷第一卷刻太祖书天下一统四大字臣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载太祖真迹处分手札楷书囗行云王浦魏仁溥只今来学士院听处分十三日凡十七字臣更伏睹太祖皇帝以英武之姿开文明之运奎画传心人知宝爱葢伏羲之观象画卦仓史之阐幽发秘同一垂法后来圣子神孙代以文藻昭回云汉有自来矣

太宗皇帝

黄庭坚云熙陵以武定四方载櫜弓矢文治之余垂意翰墨妙尽八法当时士大夫皆亲承指画

苏轼云太宗皇帝以武功定祸乱以文德致太平天纵之能溢于笔墨摛藻尺素之上弄翰团扇之中

叶适曰学士院正厅曰玉堂太宗时苏易简为学士上尝语曰玉堂之设但虚传其说终未有正名乃以红罗飞白玉堂之署四字赐之

囗囗囗囗云太宗挺生五代文物已尽之间天纵好学几余临池研精书法草入三昧行书无对飞白入神一时公卿以上之所好遂悉学锺王至李宗谔主文既久士子始皆学其书肥褊朴拙以投其好及宋宣公绶作参政倾朝学之号曰朝体韩忠献公琦好颜书士俗皆学颜书及蔡襄贵士庶又皆学之王文公安石为相士俗亦皆学其体自此古法不讲能隶书者武胜留后刘瑗能草书者承议郎滕中宗室仲忽能行书者宣德郎鲍慎由能篆书者宣德郎赵霆已上是学古者余未见

国朝会要云雍熙三年十月内出飞白书一轴赐宰臣李昉太宗曰朕每公事退尝惜光景读书之外不住学习除隶草外兼习飞白淳化四年内出八分书千文赐宰臣以下五年十月赐近臣飞白冦凖得草书十八轴至道元年六月书故事三十纸刻石以百本并列秘阁官吏姓名令于江东名山福地道宫佛庙各藏一本或髙逸不仕敦朴有行为州里所称者亦分赐之二年六月出飞白书二十轴赐宰相等又以四十轴藏于秘阁字皆方圆数尺帝曰飞白依小草书体与隶书不同朕君临天下复何事于笔砚但中心好之不能轻弃岁月既久遂尽其法然小草字学难究飞白笔势罕工朕习此书使(阙页)

秘阁刋皇朝祖宗御书刻太宗书倍于累朝【自一卷至六卷】草圣一卷刻于绛台法帖有至道御书十二卷刻于清江学宫皆笔法精妙掩迹二王帝王法书第一也又有草书急就章一卷刻于某处赐苏易简戒酒诗二首刻于江西漕台

仁宗皇帝

黄庭坚记御书云窃观金匮石室之书论载上天资纯粹无声色畋游之好平居时御笔墨尤喜飞白书一书之成左右伏侍争先乞去稍稍散落人间士大夫家或得只字片纸相与传玩

长编云干兴元年仁宗即位三月赐羣臣飞白书各一轴上始未尝为飞白书一日至真宗灵前见所陈飞白笔遂取而试书之体势遒劲有如夙习遂分赐焉【会要同】

会要云天圣三年四月内侍以御书飞白书各一十轴赐辅臣帝宸翰遒劲笔势有法飞白书尤为精妙至是命工模刻赐之宝元二年十一月遣内侍就辅臣第赐御书飞白书各一轴次日面谢再拜讫宰臣奏曰陛下万几之余翰墨不倦神笔奇奥旷古未尝有帝曰听政之暇无所用心特以此为乐尔

秘阁祖宗御书帖刻仁宗书飞白字为多臣更伏惟飞白之书晋宋以来已无传迹葢羲献以为难者至我朝仁宗皇帝不学而能使后人复见一家之体此殆天授古法以续既絶岂不盛哉

徽宗皇帝

会要云宣和四年三月幸秘书省宣示御书千文十体书洛神赋行草近诗并御画既恩许分赉宰臣黼蒙恩独疋纸金花千文一轴御书二十二轴

长编云崇宁三年六月壬子都省言窃以书学之用于世久矣今欲依先王置学设官之制考选拣拔使人人自奋至于今日所有图画之技与书一体令附书学为之校试约束谨成书画学敕令格式一部冠以崇宁国子监为名并乞施行从之宣和六年正月己未诏提举措置书艺所以主客员外郎杜从古徐知新大中正丞徐兢新差编修汴都志米友仁并为措置管局生徒五百人为额篆正文法锺鼎小篆法李斯隶法锺繇蔡邕真法欧虞禇薛草法王羲之颜栁徐李逐月会试先是王黼以唐告三道虞世南书狄仁杰告颜真卿书颜允南兰陵郡太夫人张氏告及徐浩封赠告进呈上曰朕欲教习前代书法所颁告命使能者书之不愧前代时书学已罢故特置是局

更尝仰观州郡学有大成殿榜玉隆万寿宫有神功妙济真君殿榜皆笔势劲逸清入霄汉说者谓宸翰得薛稷法要是意度天成不袭前作非可以陈迹求也今宸章奎画间亦散在人间实为秘宝云

髙宗皇帝

中兴小厯云绍兴五年十月上御书车攻诗宣示宰执赵鼎曰陛下游神翰墨之间亦不忘恢复绍兴十三年九月丁巳宰执奏江东洪兴祖欲进石碑事上曰石碑安用不善刻者皆失其真学书者惟视笔法精神朕得王献之洛神赋墨迹六行寘之几间日阅十数过觉于书有所得近已写尚书终篇学字若使写经不惟字进而经亦熟宰臣曰平时诸生未有能写经一部于此仰见圣学之不倦也上尝亲写旅獒大有大畜卦与孟子之言于座右数屏又写赐经筵官扇皆取杜甫诗句又尝亲书羊祜传赐枢臣绍兴十年十月时御书皇太后玉册癸亥辅臣言陛下字法遒劲絶类云天之体上曰学书必以锺王为法然后出入变化自成一家辅臣曰陛下天纵多能无不造其至妙上所写六经与论语孟子之书毕秦桧因请刋石于国子监仍颁墨本赐诸路州学诏可刻于石者有翰墨志一卷真草孝经一卷御临歴代帝王名臣灋帖十卷草书千文一卷真书小楷千文数本赐州学六经刻石各州往往建阁储藏臣庶之家亦或宝藏榻本又临书兰亭刻数本御临杂书每有真迹流传于世世人宝之以比古帖羊祜传刻石一卷十卷帖初桧刻之私第石今不存惟鄂渚重刻存焉翰墨志初刻某处今又有蜀中重刻传焉

俞松刋兰亭续考载李心传跋髙宗赐郑谌本云思陵本斆黄庭坚书后以伪豫遣能黄书者为间乃改从右军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模仿火影不同人名

    模仿火影不同人名

    本文以火影忍者来改变的,剧情可能会变动,人物都会变,但性格不会变。忍术名称也不变哦!社会环境也不再是木叶村,而是我们最熟悉的现在生活。喜欢火影的还不赶紧来?
  • 笠阁批评旧戏目

    笠阁批评旧戏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古玄域

    上古玄域

    无尽星空,大千世界,诸多隐秘,一名少年横空出世,霸气天下,英勇绝伦,翻手间拨开上古云雾,上古到底隐藏着什么隐秘,上古玄域是否真的存在?
  • 【穿回系列:玩转天下】

    【穿回系列:玩转天下】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我,君羽悠,JS的接班人。因为锻炼穿越来到古代,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开始。从小训练的我,怎么可能安分!且看我玩转古代,在古代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面对温柔的逸,霸道的玄,我要怎样选择?也许,因为我陷的不深。所以,我能够用理智对待。如此的理智,到底,是好还是坏?=======================================================从古代回来的我,顺利接管了JS。生活,似乎比我想象中的多了些味道。友情·亲情·爱情,我还能一如既往的理智吗?当我发现了埋藏的往事,我该怎么处理?当我发现了事实的真相,我又该怎么面对?我有着责任,来自家族;我有着压力,来自外界;我有着太多的感情,来自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爱恨纠缠,打翻了五味瓶。是爱?是恨?是后悔?是感谢?是痛苦?还是幸福?
  • 猎鬼少女:我的黄泉冥夫

    猎鬼少女:我的黄泉冥夫

    傅喜天生鬼眼,八字极轻,自幼被鬼上身无数。午夜穿着开叉的大红旗袍,坐着大花轿嫁给了一只民国鬼?高校女学生惨遭碎尸,她在睡梦中大嚼特嚼吃着人肉小鲜包?一觉醒来身在精神病院,装疯卖傻差点被割肾?这都根本不是事儿!降生之日,绝世容姿的九尾妖狐缚住她的百鬼夜行之气,掠夺她的双生血亲。四年前的那天,孽镜台里的妖孽男子让月老斩了她的情丝,断了她的红尘。她的宿命萦绕在血色鬼物间,被剥皮的新娘,无故失联的少女,黑暗中隐藏的秘密恍若噩梦中的魇兽顷刻间将她吞噬……少绾读者群:325828051,欢迎亲们勾搭~
  • 七界最强神

    七界最强神

    他是一个遭到主神封印的天才少爷,小小年纪便拥有了傲视整个风灵大陆修为。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他不断的变强,在一次次的困难面前他用绝对的实力战胜了一切,在无数人的鄙视下,他用自己的战绩证明了一切。也许又是他运气比较好,普通人眼中神兵至宝,在他眼里我也只能说是大白菜,普通人眼里的逆天功法,在他看来莫过于自己所修的功法《极道》所含之一。在修真的道路上,他一次次越级挑战妖魔鬼怪,为民除害,同时他又是个低调的人,常常把自己的修为隐藏起来扮猪吃老虎……
  • 云卷三国

    云卷三国

    他只是一个小人物,是浓缩的社会缩影。他没有古人的智慧,现代人的优越。仲达忍七十年而夺得天下。年轻是最大的败笔,但也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无论是先等飞斧大戢士的袁氏兄弟。还是白马飞熊董卓马腾公孙等镇边骁勇。南方二刘又岂是善与之辈?严白虎,张鲁,孔融,陶谦,猛获,公孙度。过江之雄犹如云逸般粉墨登场。但为谁做了铺垫?曹老板?刘黄书?孙氏三雄?他天生不是人物,却只能在乱世中征战杀伐!美人一笑,山河倒倾。既然要站,便注定所向披靡!
  • 恶魔契约:中间人

    恶魔契约:中间人

    人们常说,命运,是天注定的。寿命长短,祸福旦夕,都是由老天爷来决定,没有人能够更改!这是真的吗....?是真的.....!但是....人不能更改的事情,不代表“恶魔”不可以!来吧!签下这份“契约”你将拥有你想要的一切!
  • 撩人影后

    撩人影后

    【当你决定迈进这个圈子时,以后无论发生了什么你都必须忍。唯有经历过大起大落,才会有明日人人敬仰的光芒。】——PART.1“我的许大小姐,今天八点有个记者招待会,现在都七点十五了你想放媒体鸽子吗!”经济人无奈而气愤的声音响起。“···”某女懵。“没关系你先去顶着我睡会儿就来。”问经济人心理阴影面积???估计没有太阳了。——PART.2本文宠到无下限欢迎品尝。
  •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是美国最具吸引力的总统之一,在中美关系史上也有着显著地位。《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通过对尼克松的研究,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半个世纪美国政界对国际政治和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并从中追寻到20世纪美国最具争议的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尼克松的中国观的演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