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3700000089

第89章

济水一戴删一字,守敬按:据《说文》当作泲,但秦、汉以上经典多作济,相承已久,故《水经》及《注》并作济,详下。

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守敬按:《前汉志》,河东郡垣县,《禹贡》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真定国真定县下云,故东垣。《寰宇记》引《十三州志》河东有垣,此加东,然则前汉河东郡之单称垣,无可疑者。《续汉志》亦单作垣。刘《注》引《博物记》,山在东,状如垣。即此,疑《续志》本作东垣。《说文》,沇出河东东垣王屋山。郑注《职方》,荥,兖水也,出东垣。是《后汉》河东郡,当作东垣,亦无可疑者。《三国志 杜畿传》,白骑攻东垣。《左传 襄元年》杜《注》,河东东垣县有壶邱。郭璞《山海经 注》王屋山,今在河东东垣县北。是魏、晋亦作东垣县,亦无可疑者。而《晋志》河东郡垣县无东字,其为脱误,

不待辨也。《水经》作于三国时人,则当作东垣。

《山海经》曰:王屋之山朱脱此四字,全、赵、戴增。会贞按:《地形志》,苌平有王屋山。《括地志》,在王屋县北十里。《元和志》,在县北十五里,周回一百三十里,高三十里。《一统志》,在今垣曲县东北一百里,与阳城县及济源县接界。联水出焉,《山海经》联作。西北流注于秦泽。朱《笺》曰:《山海经》作泰泽。全、赵、戴改泰。守敬按:《北次三经》文。毕沅曰,泰泽当即荥泽。其说似是。但荥泽在王屋之东南,与《山海经》称水西北注泽不合。《括地志》,沇水出王屋山顶崖下,石泉停而不流,其深不测。疑即《山海经》所谓泰泽。郭景纯云:联、沇声相近,朱《笺》曰:郭《注》,音辇。《史记 夏纪》兖州作沇州,沇当读如兖,故声相近。即沇水也。赵据《山海经 注》改作沇即济也。潜行地下,至共山南,会贞按:《怀庆府志》,山在今济源县北十三里。复出于东丘,会贞按:《海内东经》,济水出共山南东丘。胡渭曰,伏流九十里复见于东丘。今原城城详下。东北有东丘城。孔安国《书传》曰:泉源为沇,流去为济。《春秋说题辞》曰:济,齐也;齐,度也,贞也。朱贞作员,《笺》曰:一作贞。戴、赵改。《风俗通》《山泽》曰:济出常山房子县守敬按:《续汉志》房子,属常山郡。《正定府志》,在今高邑县西南十五里。赞皇山,守敬按:《正定府志》,在今赞皇县西南二十里。庙在东郡临邑县。济水祠详本篇下卷。济

者,齐也,朱无者齐也三字。全、赵同。戴增。守敬按:《御览》六十一引《风俗通》,有此三字。齐其度量也。余按二济同名,所出不同,乡流亦别,朱作乡源,戴改原。守敬按:源为流字之误。所谓乡者,指赞皇山、王屋山言也,所谓流者,指入泜、入海言也。今订。斯乃应氏之非矣。赵氏按:《汉志》引《禹贡》作泲,又常山郡房子县赞皇山,石济水所出。《说文》云,泲,沇也,东入海。又云,囗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汉人学有师承,孟坚《地志》、叔重《说文》尤精核谨严,千古取证。应仲瑗始误以出常山之济,为四渎之泲,善长非之,是矣。而犹云二济同名,未免骑墙之见也。徐锴《说文系传通释》云,《汉书》房子县赞皇山,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此非四渎之济。四渎之济,古皆作泲,今人多乱之。又云,泲水今多作济,故与常山济水相乱,此则四渎之泲。楚金辨泲、济二字,可谓了了,足以证明孟坚,而羽翼叔重。然不云常山石济,而单云常山济水,犹有所蔽。乃吴澄《书纂言》云,《导水章》所叙冀州之济,兖州之济,实一水也。济、泲二字通用。《说文》因二字而以北济、南济为二水,非也。今《说文》具在,何尝有南济、北济之分,且全不考水道之源委,果于自信,轻毁古义,厚诬前哲如此。徐坚《初学记》云,二济既南北异岸,相去亦踰千里。渠虽习尚词章,尚能别白,不似草庐解经,反致淆乱也。守敬按:泲、济分别,《汉志》、《说文》尚矣。然秦、汉以来,故书雅记,四渎之泲惟《毛诗》[《泉水》]、《周礼》[《职方》]作泲不误。他如《禹贡》、《左传》[僖三年、庄三十年]、《公羊》[隐五年]、《国语》[《吴语》、]《国策》[《燕策》、齐策》]、《孟子》、《山海经》[《海内东经》]、《尔雅》、《淮南》[《墬形训》]、《史记》[《夏本纪》]、扬雄《九州岛箴》、《汉官解诂》[兖卫济河]、《后汉书》[《王景传》]等书,及郦氏所引《纬书》,无不以泲作济者。

又古币有济阴,汉碑《武氏石阙铭》、《鲁峻碑阴》有济阴,《礼器碑》侧有济国,《孔宙碑》阴有济南、《杨叔恭残碑》有济北,唐碑有《济渎庙记》,是金石文字,亦并作济。故《水经》仍以济水标目,此郦氏所以有二济同名之说,盖相承既久,不能尽改从古。赵氏未博考古籍,谓郦氏有骑墙之见,疏矣。应氏误以石济当四渎,亦由其地学之疏。其注《汉志》,往往言某县在某水之阳,望文生义,而无水以应之,每为郦氏所驳,不第此一事也。今济水重源出温城温县详下。西北平地。戴改温城作轵县。守敬按:《水经》言,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郡国志》,温,济水出。《书》孔《传》,泉源为沇,流去为济,在温西北平地。孔《传》虽伪书,此语必有所受。郦氏据图为书,所见与孔、马相合,故本以释《经》,且加以今字,知为目见。《初学记》六、《御览》六十一、《通鉴》周赧王二十八年《注》引《水经注》,并作温。郦氏于下文言济水又东南径絺城北而出于温,正应此文。戴氏因《汉志》孟康言原乡在轵县,遂改温为轵。不思原乡不在轵西北也。详下。《括地志》,沇水至济源县西北二里平地,其源重发。《元和志》,济水在县西北三里平地而出。考唐济源县之地,在汉轵县之北,即汉时之原乡。今济河出济源县西北,谓之济渎。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朱重一城字,全、赵、戴删。会贞按:《通鉴》周赧王二十八年《注》,引此不重城字。昔晋文公伐原,以信而原降,会贞按:见《左传 僖二十五年》。即此城也。俗以济水重源所发,因复谓之济源城。会贞按:《寰宇记》济源故城,即晋文公伐原是也。其水南径其城东故县之原乡。戴云:《汉志》,轵县。孟康曰,原乡,晋文公所

围,是也。此故县即承上文轵县言。守敬按:戴氏因误改上文温城为轵县,故以此故县为承上文,似为巧合。不知轵县在今济源县南十三里,[详后。]于济水发源处为正南,何得言出西北平地?故知故县虽轵县之误,亦不得如戴氏说承上文轵县言,观守敬所为图,自了然矣。杜预曰:沁水县县详《沁水注》。西北有原城者,是也。朱沁讹作沇,又是字讹在也字下。赵改云:沇水县是沁水县之误,以隐十一年《传 注》校,也是当作是也。全、戴改同。守敬按:杜《注》作在沁水县西,此《释例》周地内文。郦氏本孟康说,称轵县之原乡,又引杜说沁水县有原城,是汉时属轵,晋时度属沁水也。至隋置济源县,又在济源境矣。《隋志》,济源县有古原城。《括地志》,在县西北二里。在今县西北四里,俗呼为原村,遗迹犹存。南流与西源合,西源出原城西。朱此西字讹作而,全、赵、戴改。守敬按:《名胜志》作西。《元和志》,济水有二源,东源周回七百步,其深不测,西源周回六百八十五步,深一丈,皆缭之以周墙。李濂《游济渎记》云,济渎庙后有池,是为东池,即东源,周仅百余步。池西有石桥,桥西为西池,周如东池。刘漪《西源辨》曰,济水二源,旧志惟以庙垣石桥为界。按:《水经注》二源,一在原城东北,一在原城西南,为地殊远,不可以一桥之界,遂分东西,而谓二源俱在是也。意此为池之东源,信矣。池西二里,又有一源,旧称为龙潭,时出时没,不关水旱,下流经济庙南,会池水于东北,当为济之西源。[一]东流水注之,朱流讹作沇。戴、赵改。会贞按:残宋本、《大典》本作流。《初学记》六引此同。则改流是也。然另一水当云东流某水注之方合,则水字上尚有脱文,据《怀庆府志图》二源之外又有一

源。当即此水也。水出西南,东北流注于济。会贞按:此济谓西源。济水又东径原城南,东合北水,会贞按:北水即东源,谓西源合东源也。乱流东南注,分为二水。会贞按:当分于今济源县东北。一水东南流,会贞按:此一水指济水正流。俗谓之为衍水,即沇水也。衍、沇声相近,传呼失实也。戴改传作转,非。济水又东南,径絺城北,朱絺讹作 。赵改郗,云:《说文》改郗,亦作絺。《郡国志》河内郡波县有絺城。刘昭《补注》曰,《左传》曰,王与郑絺。杜预曰,在野王县西南。胡渭曰,今河内县西南有絺城。全、戴改絺。《河南通志》,一名付逯城。而出于温矣。

其一水,枝津南流,注于湨。朱《笺》曰:湨音鵙。会贞按:枝津当在今济源县界。

湨水出原城西北原山勋掌谷,朱无湨字,赵同,全、戴增。会贞按:《北齐书 斛律光传》,光筑勋掌城于轵关西,取此谷为名。《左传 襄十六年》杜《注》,湨水出河内轵县。《怀庆府志》谓湨水之源有三,并流径济源县南不数县北之 河。考 河出县西北莽山,[二]流径勋掌村东,在古原城之西北,与济水相比,则莽山即《注》之原山, 河实《注》之湨水也。俗谓之为白涧水。会贞按:今济源县东北二十里有白涧山,悬瀑如练,下注沁水,非此也。南径原城西。《春秋》会于湨梁,会贞按:见襄十六年,《续汉志》,轵县有湨梁。谓是水之坟梁也。《尔雅》曰:梁莫大于湨梁。

会贞按:《释地》文。梁,水堤也。会贞按:郭《注》无水字。湨水又东南,径阳城东,会贞按:《方舆纪要》,阳城在今济源县西南十五里。与南源合。水出阳城南溪,会贞按:《明 地理志》,济源县西北有琮山,湨水出焉,即今湨水三源之北水也。《一统志》谓琮山即古原山,意以此水为古湨水正流。然按《注》实以今 河为湨水正流。此出琮山者,则《注》所称南源之出阳城南溪者也。阳亦樊也,一曰阳樊。会贞按:《史记 晋世家 集解》引服虔曰,阳,邑名也,樊仲山之所居,故曰阳樊。《左传 隐十一年》杜《注》,樊一名阳樊。《国语》曰:王以阳樊赐晋,阳人不服,文公围之。仓葛曰,阳有夏、商之嗣典,樊仲之官守焉,君而残之,无乃不可乎?公乃出阳人。会贞按:《晋语》文。《春秋》,樊氏畔,会贞按:《左传 庄二十九年》,樊皮叛王。惠王使虢公伐樊,执仲皮归于京师。会贞按:《左传 庄三十年》文。即此城也。守敬按:《续汉志》,修武有阳樊田。郦氏于《清水》篇不载。又《左传》杜《注》,野王县西南有阳城。郦氏后文叙奉沟水径阳乡城,不言《春秋》之阳樊,独于此阳城下引之,盖不从旧说也。其水东北流,与漫流水合。水出轵关南,守敬按:《九州岛记》作慢流水,见下。今湨水之中,南二源,并出济源县西,其南源之流较长,盖即漫流水也。轵关见《河水注》濝水下。东北流,又北注于湨,朱湨讹作漫,全、赵、戴改。谓之漫流口。湨水又东合北水,守敬按:此北水即出勋掌谷之水,对南源之水言为北

水。乱流东南,左会济水枝渠。守敬按:即上所云枝津南流注湨者。湨水又东径锺繇坞北,世谓之锺公垒。守敬按:《济源县志》,锺公废垒在县锺王村。魏文帝时,太傅锺繇屯兵于此,故名。又东南,涂沟水注之,水出轵县西南山下。守敬按:《怀庆府志》,即今湋水。北流,东转,入轵县故城中,守敬按:《九州岛记》作木沟,见下。两汉、魏、晋、后魏县并属河内郡。《地形志》,轵治轵城。《怀庆府志》,在济源县东南十三里,今名轵村。又屈而北流,出轵郭。汉文帝元年,封薄昭为侯国也。守敬按:《史》、《汉表》同。又东北流,注于湨。湨水又东北,径波县故城北,会贞按:两汉县属河内郡,魏废。《一统志》,在今济源县东南。汉高帝封公上不害为侯国。朱《笺》曰:孙云,波县当作汲县。[三]按《史记 年表》,高帝十一年,封公上不害为汲侯。《索隐》云,汲,县名,属河内。赵云:按,非也。波、汲并县名,俱属河内郡。今本《史表》作汲侯,《索隐》曰,《汉表》作汲。此必古本《史表》原是波字,故小司马以汲字证之,正马、班异同处。不然,《史表》既是汲侯,又证以《汉表》之汲侯,义可通乎?道元所见,固宜无误。孙汝澄改波从汲,殆未之察耳。

湨水又东南流,天浆 水注之。朱浆下衍水字,全、赵、戴删。守敬按:《寰宇记》引《九州岛记》,济源县有慢流水、玉浆涧、木沟,皆会于济。慢流此作漫流,音同。木沟此作涂沟,音亦近,惟玉浆此作天浆,形近而音不近,则必有一误。又三水入湨以入河,而《九州岛记》谓皆会济,盖以济枝津注湨,得

同类推荐
  • On the Parts of Animals

    On the Parts of Anima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

    华严经海印道场忏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广成集

    广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疆绎史

    南疆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氏中藏经

    华氏中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猫妖大人你走开!

    猫妖大人你走开!

    苏桃桃最悔恨的事情不是因为她笨,而是因为她领了一只猫回来,结果还变成美男,她玄幻了苏桃桃:嗷嗷,为什么我是他的命定之人!呜呜,墨轩,你这个恶魔,我要回家!我要睡觉!墨轩:老婆,这就是你家啊!来我们睡觉。说着便又将苏桃桃带入床上……
  • 英雄无敌之百变小兵

    英雄无敌之百变小兵

    穿越异界之后自带英雄无敌系统,可以变身成任何兵种独闯异界
  • 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

    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

    《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是从宁夏来探讨长城源流,所以,研究篇章中只涉及今宁夏境内的各道长城。但宁夏长城仅是中国历代各道长城中间的一段,要想搞清它的来龙去脉及历史地位,又必须将其纳入中国历代各道长城的总体遗迹及历史地位中去考察,这就必然涉及到非宁夏地区的有关长城。长城所在地区,自有其在地缘政治、地区经济、民族关系、边防界址等问题中的历史地位。所以,《从宁夏寻找长城源流》在宁夏历代长城史迹“附录”中又选录了与该道长城总体遗迹有关的部分“长城史迹”。
  • 尸地逃亡

    尸地逃亡

    第一次执行任务时,便被人在后脑勺给了一记闷棍。苏醒后,才知道自己进入了“极限生存游戏”,一场血腥、残酷的游戏。为了生存,不得不选择逃亡。
  • 天降男主角

    天降男主角

    元气少女唐嫣语邂逅了神秘少年周旋澈,一场崭新的旅程即将展开。少年,要来一次华丽丽的异世界(中二)之旅吗?
  • 银眼里的泪

    银眼里的泪

    在一块新大陆上有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把人类的小女孩与妖魔进行身体融合,就这样,被融合者成为了“大剑”,她们以斩杀妖魔为主要生活内容为组织工作着。洛丽塔的父母都惨遭妖魔的杀害,于是她和一起幸存下来的姐姐一起加入了这个“组织”,立誓要为父母报仇,她们的命运将会何去何从?
  • 灵幻紫玄

    灵幻紫玄

    灵心恒不变幻世开圣天紫影魂迷乱玄冥迷踪前乾坤天道断超脱路去难混宇征天战灵幻紫玄传
  • 桂林风土记

    桂林风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妖录

    九妖录

    改名《九妖赋》昆仑山上有传说:昆仑山是圣山,山上更有盘古死后留下的庞大灵力,而冰夷就是冰雪吸收这些庞大的灵力化成的一条冰龙。多年后,冰夷羽化,在昆仑云上的虚空浮生界中留下一位后嗣,他的后嗣是在虚空浮生界中,唯一一棵樱花树下诞生的……也是在那里成为了虚空浮生界至高无上的上神。
  • 辰心夜未眠

    辰心夜未眠

    他是如此的爱她,爱到侵蚀到骨里哪怕是初见的时候她是如此的不堪七岁时,他初见她六岁的薇眠跪在雨里,泪水混着雨水流下酒鬼父亲在一旁瞪着她失去了母亲的薇眠,对于父亲有着不言的厌恶对人也有一种拒人的冰冷一种不符合年龄的坚强直到,夜辰一步一步走进她的世界才发现,黑暗狭窄的空间,只有她自己“眠眠,我在呢”他很温柔的说我在呢。我一直都会在。